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异音说佛法 同心为和谐——“2008佛教外语交流会”侧记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6日
来源:不详   作者:贾玉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异音说佛法 同心为和谐——“2008佛教外语交流会”侧记

  作者:贾玉梅

   来源:《中国宗教》第7期

  7月9日至11日,“2008佛教外语交流会”在上海玉佛禅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百余位佛教界代表齐聚一堂,以8种语言进行演讲和交流。这是佛教界首次举行的外语交流会,具有开创性和划时代的意义。会议期间还举办了“海外佛教留学生座谈会”,这在我国佛教历史上同样尚属首例。此次交流会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佛教协会共同主办,上海市佛教协会协办,上海市玉佛禅寺承办。国家宗教局副局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齐晓飞出席“2008佛教外语交流会”开幕式并讲话。他说:“我们不仅需要大力培养弘法人才、管理人才,也迫切需要培养对外交流人才、外语人才。举办此次活动,目的就是要物色和选拔一批人才、营造一个氛围、倡导一种风气。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看,举办这样的活动在近些年来还是第一次。可以说,这是一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活动,我们期望,通过不断开展这样的活动,使中国佛教界更具有纵览世界的眼光,拥抱世界的胸怀。”

  国家宗教局副局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蒋坚永出席闭幕式并用汉英双语致词:“‘2008佛教外语交流会’经过3天的交流,既进行了友好的互动交流,增长了外语知识和技能,又发现和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佛教外语人才,更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翻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交流会的举办,必将为进一步培养佛教界的外语人才,促进留学教育的开展和佛教界的对外交流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次交流会必将载入佛教史册。”

  中国佛教素有开展国际交流的传统。历史上,玄奘不远万里到天竺求取佛法,鉴真6次东渡把佛法弘传到东方,一代代的佛子志士承载着佛法求取与弘传的事业,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中国佛教的历史,就是一部宏伟壮阔的对外交流史。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一直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21世纪的世界已经处于全球化的时代,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佛教界一方面必须继承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又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弘法的助道因缘,培养和发掘佛教界的外语人才是中国佛教界面临的任务和挑战,同时也正是此次佛教外语交流会的初衷与目的。正如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所说的那样:“掌握多种语言,有利于我们开展对外友好工作,拓展弘法利生的层面,促进与世界各国佛教界的互动交流,推动全球佛教事业的进一步和谐发展。”

  “2008佛教外语交流会”的主题就是运用外语进行佛教交流。在3天的时间里,88名法师和居士进行了佛教外语演讲,其中包括台湾、香港地区的30名代表以及来自泰国等国家的代表。在“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和“中国佛教的过去与未来”两大主题下,演讲者的发言涉及对外交流、佛经翻译、佛法与社会等小论题。演讲的语种覆盖英、日、韩、法、德、西、泰、蒙等8种语言。这样大范围、多语种、不同层次的交流是前所未有的。在3天、两个会场的交流过程中,评委点评妙语连珠,观众提问积极热烈,演讲代表或娓娓道来,或激情洋溢,或生动幽默。与会者仿佛置身于一场盛大的交响乐演出,不同语言的声音不断在耳边响起,尽管有的听得懂,有的听不懂,但都传递着真诚,传递着佛法的智慧与慈悲。

  “2008佛教外语交流会”的特点之一是两岸三地的佛教人才再次聚会,在外语方面共同交流,分享经验。与会的百余位法师和居士代表中,港台代表就有30位。港台佛教界在外语人才培养方面起步较早、水平较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次交流会可以使我们两岸三地的佛教人才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并进一步加深两岸的法谊亲情。另外,作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热身活动,此次“2008佛教外语交流会”将有助于选拔培养出更多的佛教界优秀外语人才,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成功召开提供有力的翻译人才保障。

  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1993年就曾提出,大力培养合格僧才,加强人才建设,是关系中国佛教命运和走向的头等大事,是我国佛教事业建设与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而关于当代佛教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教授曾提出6种人才,其中包括“能够在较高层次与国际佛教研究学者进行交流的学者”和“能够胜任从事中外佛教学术交流的具有较高外语水平、专门知识造诣的专门人才”。从这次外语交流会我们可以看到,不但参会人数较多,覆盖面广,而且语种丰富、涵盖东西。进行演讲的佛教界代表普遍具有较高的外文水平,不但能准确、流利地表达佛教思想,镇定、从容地回答佛教问题;而且对外语在佛教发展中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对学习外语、交流佛法有强烈的热情。很多没有上台演讲的法师或居士也都掌握一门或几门外语。这充分展示了近年来佛教界在加强佛教教育,尤其是外语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果,反映出佛教界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诚如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所言:“外语交流会拓展了佛教界交流的新领域,对于进一步推动并深化佛教对外交流,促进佛教事业的新发展,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非常值得在未来持续地进行推动。”

  这次佛教外语交流会也反映出佛教外语人才培养上的一些值得重视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与台、港两地相比,大陆的佛教界代表外语水平相对有些不足。例如在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上稍显欠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台、港两地的佛教界代表有更好的外语环境,有更多在外语环境中生活工作的机会。有的台、港佛教界代表从小就学习外语或受到家庭成员讲外语的熏陶,这是大陆佛教界代表所不具备的条件。2. 与会佛教界代表普遍反映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例如佛教外语语言资源的稀缺,学习时间不足等。外语技能的培养从来都是一门高度专业化的学科,对任何学习者而言都是一种挑战,更何况是要用外语来承载博大精深的佛教思想的僧众。因此,如何为佛教外语学习者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将成为佛教教育面临的问题。3. 佛教外语人才的培养方式有待完善。与会佛教界代表学习外语的途径各不相同,有的是通过海外留学,有的是通过佛学院的外语课程,有的是受寺庙选派到社会大学中学习,有的是转入佛门的外语专业毕业生,但不论是哪种方式,都缺少专门的师资和教学资源。也许,建立佛教界自己的外语师资队伍和外语教学体系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立足于社会、服务于民众是佛教教育成败之关键,也是佛教发展之关键。在多元文化并存、文化互动与融合成为必然的当今世界,文化交流对于世界的和平、和谐有着重要意义。中国佛教不仅需要“引进来”,也需要“走出去”,既需要借鉴国外佛教某些体系和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做法,也需要让世界民众更多地了解中国佛教文化,让中国佛教走向世界,从而对世界和谐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2008佛教外语交流会”是反映中国佛教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的一个窗口,也是为中国佛教在新时期开展更高层次国际交流打好基础的开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在闭幕式上总结道,“我们有义务、有职责,将辉煌的中国佛教传播到全世界,将佛教融会于现代文明之中,为处于国际间各文明相互砥砺碰撞的当代社会,提供佛法的睿智、和平的理念、宽容的情怀、清净的甘露。”交流会落下了帷幕,但交流不会止息,祈愿世界和平、社会和谐的理念永驻人心。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