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沪:人文传统离不开宗教精神
何光沪:人文传统离不开宗教精神
徐丹
晶报记者 徐丹 整理 成江/图
7月25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何光沪做客晶报名人演讲周,作了题为《中西人文传统与宗教精神》的演讲。这里,记者将他的演讲全文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何光沪:人文传统离不开宗教精神
中国的人文传统与宗教精神
深圳人都知道深圳经济特区的诞生要感谢邓小平,但是我想最主要的还是要感谢本地人民。我想当年中央同意给深圳一个特殊政策、给广东一个特殊政策,实际上是继承了中国古代很好的人文传统,就是敬天爱民。
上帝是地道的中国词
我们到北京故宫参观,发现皇帝的办公室有一个横幅有四个大字——敬天爱民。我们老百姓也常说要讲天理良心,这就是我们今天演讲的话题——人文传统离不开宗教精神。
宗教从何而来呢?关键就是天字。敬天爱民的天、天理良心的天和宗教都有关系,天就是上帝的意思。
如果说上帝是外来词,咱们中国人不讲,非也。这是地道的中国词。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甲骨文,甲骨文中就出现了上帝。现在你去北京参观天坛,里面最重要的地方、最中央、最高远的地方就有一个匾额,上面有四个大字——皇天上帝。
我们知道皇帝被称之为天子,是上帝的儿子,古人这么想,就是认为皇帝老子不是老子,是儿子,皇帝是要有所限制的。可惜后来皇帝成了圣上,继承了天的地位。
所以说,中国本来就有它的人文传统,而这种人文传统和宗教精神是不可分离的。
儒生是宗教性的学者
按照唐朝大学者孔颖达的说法,什么是人文?就是诗、书、礼、乐,要通过教育的手段来改变人心。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是培养人的。儒生们教的是诗、书、礼、乐,但是他们是具有宗教性的学者。
人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儒生来做老师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培养君子。所谓不知天命,无以为天子。天意是什么意思?就是天命,老天给我命运,我就不能相违。孟子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事天,就是你要为天服务,这和圣经上讲的侍奉上帝用的词是一样的,我们要侍奉上帝。
汉代儒家强调仁爱,但是这时的仁已经宗教化了,仁爱、礼已经教条化了。而上帝就是仁爱。这句话跟《圣经》的说法是一模一样。
董仲舒让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让儒家成为在2000年里唯一的意识形态。他说: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人不一定是全善的。董仲舒的话表明人有阴暗面。这说出了宗教的另外一个本质,人不是全善、至善的,人会有过错的,孔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认为这体现了宗教的精神——人会犯错误。
宗教也说以人为本
我们觉得人文是好东西,人文精神就是重视人的权力、重视自由、重视精神,以人为本。宗教呢?好像是以神为本、好像是矛盾冲突的,我今天演讲就是想要指出,事情没那么简单,人文精神同宗教精神是密切相关的。
佛家和道家,后来演变成佛教和道教。那么作为宗教,佛教和道教是不是不讲人文?
曾为周易加注的王弼说:夫恶强非欲不强也,为强则失强也,绝仁非欲不仁也,为仁则伪仁也。我们不是不要仁爱,而是如果刻意去做,如果做不好就容易变成假仁假义。
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禅宗六祖慧能说:自性能合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这就预示着非常彻底的人本主义、人文主义。
不畏天是天下大害
到了宋朝、明朝,宗教精神慢慢地淡化,表现在天道的哲学化,你讲哲学老百姓不懂,你讲宗教老百姓还都知道那个意思,哲学是少数精英的事业,宗教是广大民众的事情。所以天道哲学化意味着宗教精神的衰落,人文慢慢地就世俗化,可见人文精神同宗教是有着密切关系。
到了宋明理学,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最后发展到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其实他的意思是好的,但是每个人都这么说,就容易导致宗教精神的消失,不敬天、不畏天,这就走向了儒家的反面,事情很极端。
所以到了明末清初,大学者黄宗羲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不敬天、不畏天就是天下大害。这是中国宗教精神的衰落,和中国社会生活的世俗化导致的恶果。
康乾文字狱 人文变虚无
近现代的开端,也就是清朝末年(19世纪后期),我认为有几个特点:禁锢与开放、混乱与融合,小人代君子,人文虚无化,宗教世俗化。
禁锢就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果,到了清朝是一个高峰。唐朝宰相坐着就可以和皇帝说话,宋朝、明朝的站着说话,清朝跪着说话,张口就自称奴才。所以康乾盛世,正是中国文字狱最黑暗的日子,你说错一句话、写错一个字,甚至你没写错,你都可能株连九族。
于是出现小人代君子的现象。因为真正的君子都像王夫之那样,一辈子躲在深山老林里面不见人,人文虚无化,人文的传统慢慢虚无,中国古代非常灿烂的文化和思想,到后来变成一种学问——考据学,就是实学变小学。
还有宗教世俗化。佛教讲的太高深,大家不信,道教也是上下隔绝,老子的话大家听不懂,儒教表现得虚伪,说敬祖宗,结果满清要把你的头发割掉,你就剃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所以才会出现《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这样的揭露小说,包括后来的《孔乙己》。顾炎武在明朝末年就看到这一点了。所谓三教反而不如市井小说,影响赶不上《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康梁孙中山 各有宗教情怀
晚清的开放是被外部力量强制性打开的,也带来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到了清朝末年,中国的文化就已经相当兴盛。
当时的言论尺度非常开放,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都是明朝的大臣,亡国后有气节的遗民。到了清朝末年,很多人向皇帝申请,说他们的牌位应该被请进孔庙里,放在孔子的旁边供人拜祭,这说明当时言论相当开放。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中国的文化大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还超过了前面两次大解放:一次是春秋战国;第二次是魏晋南北朝。
有一批文化人,他们有一种宗教的情怀,比如说梁启超、谭嗣同、康有为、章太炎有佛教情怀,康有为、熊十力又有儒教情怀。陈独秀虽然不讲基督教,但是非常推崇耶稣,认为耶稣的人格是中国所需要的新道德。陶行知、孙中山他们倾向于基督教。
20世纪后半期,思想上的不开放导致禁锢、这次开放不是外国人逼我们,是我们自己开放。
小结
当代人文要克服信仰缺失
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与宗教精神有密切的关系。远古时代人文离不开天文,那个时候我们就有自己的宗教精神,也信仰上帝。只不过,我们这个宗教有一点特殊,同政治关系非常紧密。中国古代所有的官员几乎都是儒生,所以宗教和政治的关系非常密切。我认为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要克服自身的混乱和危机,未来的人文精神应该总结以往的局限和失误,重构这种积极关系。
我们嘴上说得很好听,但是生活里会看到三鹿奶粉这样的事情,我曾经写一篇文章说它不是一个事件。日常发生的、天天发生的假冒伪劣怎么叫事件呢?我评论三鹿的三大缺失,其中一个就是信仰缺失,我们要克服信仰危机,就必须融合真正的宗教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演讲主题所说,用人文润泽心灵。
西方的人文传统与宗教精神
希腊罗马神话尽在人间
古希腊罗马是人文主义的典范样板,是真正人文主义的文化。古代希腊罗马的奥林匹克运动、美妙的人体雕塑、绘画,都有这样的说法,更不要说它的诗歌和戏剧。事实怎样?我们的认识是片面的,古代希腊和罗马的人间是不离天上的。
苏格拉底被判死刑,要喝毒药自杀,自杀之前和他的学生聊了很多哲学问题、谈了很多话,他非常高兴,他说现在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只有神知道。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神学的概念,提出了宇宙的第一推动者是上帝。
罗马人什么都学希腊人,罗马的文学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罗马的哲学与宗教也有密切的关系,从斯多亚学派到新柏拉图主义,是朝宗教主义发展。
基督教塑造西方文明
基督教是宗教塑造文明的代表,文明就是人文精神的成果,而它在基督教时代,可以说是由基督教塑造的。
曾经辉煌灿烂的罗马城,被北方的森林里走出几个“蛮族”轻轻一推就垮台了,其中包括从中国北方区的匈奴人。就在这种腐烂当中,产生一种新的东西——基督教,从古代人民的死亡中诞生出来。
从森林里面走出来一些只知道喝酒、打仗、杀人、谈恋爱的野蛮民族在统治欧洲。所谓的日耳曼人,是怎么建立文明的?他们能看到的古代文明剩下的东西就是修道院,这些地方还保留一些古代的文化。到了查理曼大帝,他后来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他叫手下的大将过来说,你们要学点文化,不能一天到晚就知道喝酒、玩女人,你们要彬彬有礼、学一点文化、学一点拉丁文。教士们会教你们。从那个时候起,欧洲的蛮族人开始有了文化,基督教驯化了野蛮人的野性,创造出了中世纪的文明。
教皇逼得国王光脚罚站
政治同宗教的关系,有两个故事很说明问题:一个是日耳曼的皇帝亨利四世。他很狂妄,也很贪权。他统治的主要是现在的德国那块地方。他把主教叙任权授予自己,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不干了,要他收回圣旨,这个皇帝不干。教皇说:那我就开除你的教籍,将你破门出教。
对于基督徒,这是最严重的惩罚,而且是严重的现实威胁——开除教籍的人如果不在一年之内获得教皇的宽恕,他的臣民对他的效忠宣誓都自动解除。因为老百姓说你这个皇帝不是基督徒,那你就是坏人,就像中国人不信天,大家就说你是无法无天的人,就是坏人。亨利四世手下的公爵、侯爵、伯爵一听说这事,就结成造反同盟了。这位皇帝跑到罗马去求情,教皇以为他是来报复自己的,避到阿尔卑斯山的一个小城堡去了。这个皇帝就赶到城堡外,只披着个毯子,光着脚站了三天,表示忏悔,教皇才饶恕他。皇帝的权力受到制约,会认罪,这是宗教起的作用。
英国有个亨利八世。他娶一个王后,喜欢上另外一个,就要同第一个离婚,再娶第二个,六个王后有的被他休掉、有的被他杀掉,后来他在英国干了一件大事叫宗教改革,不听罗马教皇的,所以现在英国的国教以英国国王为最高元首。因为当年他离婚打报告要教皇批准,教皇不批。13世纪初,英国的另外一个暴君约翰在贵族的强迫下签署一个文件《大宪章》,被称为人类史上第一部人权宣言。里面规定:国王手下的人拿着老百姓的东西要付钱,老百姓没有犯罪的时候不能抓,老百姓可以自由地走出英国、走进英国。如果国王自食其言,老百姓可以烧他的庄园、抢他的东西、打他的人。这话不是白说吗?老百姓哪有这个能量、胆量呢?但是真的有用。因为伯爵、侯爵、公爵底下都有军队,真的可以去打。这个残暴的国王同意的原因就是教会的力量,《大宪章》的第一条就规定,国王不能干预教会的事情。
西欧文明和基督教有很大关系,基督教在欧洲的存在导致了权力的制衡。
大学的由来
中国讲六艺,是教育人的手段和科目。西方也是这样。卡洛林文艺复兴时期,查理曼大帝让武将们去学七艺,也就是语法、逻辑,修辞、音乐、数学、几何和天文。这都是教会要教的内容,人文本来是教育人的手段和科目,大学就在教会学院的基础上产生的。
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由来同基督教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基督教说你学了七艺就可以拿文学硕士的学位,Master of Arts,这个S就是好多种学问,就是七艺,博士学有法学、医学、神学。这就可以看出宗教同西方的人文传统的关系。
人文主义者也有宗教信仰
说文艺复兴是反对基督教的,像我们通常学的文艺复兴张扬人性、反对神学,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人的自由反对教会的约束等等,其实是很片面的理解。文艺复兴的活动经常受罗马教皇的支持,很多罗马教皇自己就是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者也有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不但不反对宗教,而且是非常热情的教徒。大家想过没有,那些文艺复兴的名画、雕塑是放在什么地方的?那些壁画大多在教堂的墙壁上。
文艺复兴同宗教改革也有重要的关系。整个文艺复兴是一种新文化的创造,但是它充满着基督教的精神,基督教甚至成为了它的动力。
上帝是最好的物理学家
从14世纪到17世纪末的三百多年里,西方世界连续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科学革命。整个世界的现代化就是科学革命。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用数学精密的仪器来表达的科学。为什么在这个时间、地点产生?很多科学专家做研究,发现这同基督教有关系,不仅仅是因为伽利略、牛顿、波义耳他们是基督徒。基督教促成了现代科学革命的产生。
第一,基督教让信仰宗教的人相信,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是理性的,所以他造的世界是有规律的。所以牛顿说上帝是最好的物理学家、最好的理学家、最好的声学家、最好的光学家。
第二是世界的世俗化,如果你相信世界是神,你就不敢研究,如果你相信世界有鬼,你也不敢研究,科学就是解剖、是分析,分析是更高级的解剖。
第三是尊重事实与经验。
美国先驱们重点抓制衡
启蒙运动的关键是理性,但是启蒙运动在英国的代表洛克强调经验,培根是现代科学的鼻祖,培根就讲经验。卢梭是讲情感,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康德专门批判理性的局限性,宗教要放在理性的审判台前。
三大政治革命,开始了现代史,引进了市场经济、引进了共和主义,在英国叫君主立宪制度,皇帝不掌实权,首相由老百姓选。美国革命就更理想了,一群受迫害的清教徒逃离英国,建立联邦。美国国父们的信仰是基督教认为的人都会犯错误,人有阴暗的一面,所以谁的权力都要加以限制,唯恐政府大了就会出问题,就会限制自由,滥用权力。法国革命的是纯粹理性主义者。
20世纪以美国的斯达克为代表的一批人,他们认为宗教不是消亡,而是复兴。比如现在,过圣诞节,俄罗斯总理普京就要去教堂,因为大批的民众都是东正教的信徒。关于宗教的未来,我们看不到消亡,只不过是变换形式,它要和人类永远的相伴下去。
抗焦虑的宗教启示录
宗教启示人生大道
讲了半天宗教,什么是宗教?著名的宗教哲学家蒂里希说:人有很多关切的对象,要关心你的衣食住行、婚姻家庭、父母儿女、事业,但是如果把某样关切当做是最后的、最根本的,其他的东西都要为它让路,那个东西就成了宗教。现在我们经常翻译成终极关怀。
宗教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人生就是人性的展现,有些人很无知,说人生就是食色二字,你要讲人性。什么是人性?按我的思考,只有人有,别的东西没有的只有三个:就是自由、心智、创造性,自由就是可以选择这个、选择那个、作出选择的能力;心智是良心、智慧,创造性就不用解释了。
人性有了欲(欲望)、知(知识)、爱(爱心),这三个东西和宗教有什么关系?
人的欲望无穷无尽,带来很多的烦恼,佛家、道家、儒家、基督教都在讲。所以要用良知去指引欲望的满足。人的认知也是无穷无尽的,解决矛盾的办法就是悟道。现在,“知道”成了通俗的话,我知道了,你知“道”什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道生万物。“道”是要靠悟的,不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做到,它同宗教有关系。按照基督教的说法,是上帝赐给你的启示。
唯有仁爱让人超越自我
爱是很复杂的事情,很多事情已经连在一块,比如说性爱也是一种爱。还有一种爱叫情爱。比如父母和儿女之间的爱、恋人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兄弟姐妹之间的爱。
人和人相处有感情,但是喜爱没有使我们超越自然,情爱没有使我们超越自我,我同谁有情、没情,是因为这个人同我相处,给我的感觉,这是以我为中心的,只有一种爱——仁爱,才能使人超越自我。
汶川大地震,志愿者做好事,不是因为他对你有什么好处,不是因为你和他相处有感情。你为保护华南虎捐钱,不是因为华南虎对你有什么用处,也不是因为你和华南虎关在一个笼子里有了感情,你只是要保护他的存在。这种爱可以使人超越自我,可以使人走向乘胜之道。
从存在到精神 人生三大焦虑
焦虑的克服与宗教,关系到人生关切与终极关切,比如你喜欢金钱、地位、名誉、爱情,如果你为了这些把别的都丢掉,只不过是伪宗教,因为这些东西没有终极性,是短暂的,有限的。终极的是存在本身。
存在就是使得世间万物包含你我、按照道家的思想就是道,按照儒家的说法就是天,按照佛家的说法就是阿莱耶识,这同宗教联系在了一起,是万物的本源、世界的本源。
焦虑怎么克服呢?每个人的焦虑都不一样,不过蒂里希把焦虑分为三大类:
第一,存在上的自我肯定,受到非存在的威胁。从存在论的意义上说,我们随时可能遭遇死亡,我们的地位、金钱、股票都处在危险的包围中。
第二,对罪过或谴责的忧惧。我们在道德上自我肯定,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我才有信心有勇气活下去,但是我们随时会担心做错,担心上级、太太、朋友会批评我们。
第三,从精神上来说,是对空虚和无意义的忧惧。人生活了半天,好空虚啊!好无聊啊!我们要觉得活着有意义才有劲活下去。所以蒂里希说我们需要勇气来克服这三重忧虑,就是用存在的勇气去克服虚无。
为世界创造 与上帝同工
克服焦虑的办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把自己作为部分自我肯定。我是家里的一部分,单位的一部分,国家的一部分,人类的一部分,我为他献身,为他努力的工作,这是一种勇气的来源。第二种来源是肯定作为自我的自己,我不管什么家庭、公司、国家、人类,我就是第一。现在的年轻人这种倾向比较多,即以自我为中心。
蒂里希的分析是这两种想法都把自我同世界对立起来,都有问题。
所以蒂里希说:不要让集体消灭自我,也不要自己消灭集体,能够担当起来的勇气,它的根一定是在特殊的力量里面,这种力量比自我力量要强大,而且比世界的力量也要强大,才能克服两种有局限的方法。
能够代表第三种存在勇气的人,能够超越自己,超越自己只是一个部分的事实,这种存在的勇气和宗教联系在一起。按照基督教的说法就是为上帝之同工,就是要做与上帝一起工作的人。
虽然我们可能死掉、可能有不好的命运,可能犯错误、道德上会失足,但是我们只要认准一条——生活是有意义的,不是空虚的,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就值得。我们的意义在于参与到永恒的力量当中,按照儒家的说法,就是参天地之化育,占天地之化育,天地万物生生不息,我们参与到其中去进行创造。上帝创造世界,我们参与创造性的工作,为世界创造了好东西、留下了好东西,就是在做一起构成世界的人。
何光沪
宗教学术界知名学者,原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
著有《多元化的上帝观》、《何光沪自选集》、《有心无题》、《天人之际》、《月映万川:宗教、社会与人生》、《百川归海:走向全球宗教哲学》等;译有《宗教哲学》、《全球伦理》、《现代基督教思想》、《20世纪宗教思想》、《系统神学》等书。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