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宗教在泉州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0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宗教在泉州

  泉州是多种宗教聚集的地区,历史上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基督教、天主教和拜物教等,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在海内外有较大的影响,素称“宗教胜地”、“世界宗教博物馆”。

  佛教:泉州在“泉南佛国”之称。早在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泉州就建造了位于九日山的延福寺。其后历代建造佛寺有名称可考的多达400多座,现尚存近300座。被列为全国重点佛寺的开元寺、龙山寺,被列为省级重点佛寺的有承于寺、崇福寺、海印寺、铜佛寺、雪峰寺、天柱岩、大慈林、草庵寺、南天寺、西资岩、科山寺等。近年修葺一新的平山寺、宝海庵、慕西寺、金粟寺、宿燕寺、朵莲寺、铜莲寺、安溪清水岩、德化灵鹫寺、永春普济寺等,也颇有影响。近代,佛教创办有开元慈儿院、养老院、花桥善举公所、鹦山义务小学、崇福寺义诊施药处等等。现办有花桥义诊所、承天寺佛教施诊所、宿燕寺文莲赠药处。泉州历代高僧辈出,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现泉州有僧尼近千人,办有女子佛学苑。

  道教:魏晋时期传入泉州。西晋太康年间创建了白云庙(后屡经扩建,改名元妙观)。历史上,泉州建有上百座道教宫观,现存较著名的有市区关帝庙、东岳行宫、花桥慈济宫、天后宫、城隍庙、法石真武庙、晋江大道宫、石狮城隍庙、永宁龙兴宫等等。还有一些属于民间信仰的南安凤山寺等等。

  基督教:1856年英国长老会从厦门派传教士分两路到泉州市区和晋江安海传教。其后,进入晋江其他乡镇和南安、安溪等地传教。1864年美国卫理公会也进入永春、德化传教。1866年英国伦敦公会进入惠安传教。教会在泉州相继创立南街医务诊所、惠世医院、惠世护校、永春医院、惠安仁世医院、培元中学、培英小学、晋江毓英中学、永春崇圣中学、惠安时代小学等等。

  天主教:古代天主教一大支派——聂斯脱里,我国称为景教。唐代传入长安,随后也传到泉州。元代泉州设立主教区,其后衰落。1866年,天主教由厦门再度传入,在泉州建立了教堂、学校。

  伊斯兰教:唐初,伊斯兰教由阿拉伯人从海路传来泉州。宋、元时期,极为兴盛。当时阿拉伯穆斯林在市区建有清真寺达六七座多。至今泉州留存的伊斯兰教史迹十分丰富,有相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弟子三贤、四贤埋骨之地灵山圣墓,有建于北宋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现在中国最为古老的清净寺,有伊斯兰教石刻近300方。现在泉州有阿拉伯后裔3万多人(回族),分布在市区、晋江陈埭、惠安白奇等地。现有穆斯林300多人。

  ————泉州为何号称“佛国”

  宋朱熹曾撰联于开元寺,称泉州“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晋江岱山南天寺傍石崖上,也有宋乾道间泉州太守王十朋题刻:“泉南佛国”。泉州称“佛国”,何由而起?起于何时?至今还没有弄清楚。

  南宋宝庆间,王象之著《舆地纪胜》载:泉州治中张阐《赵都官契雪录序》云:“泉之为郡,风俗淳厚,其人乐善,素号佛国。”这则记载,说明佛国是素来就这样称号了。

  有人认为王闽时期,泉州佛教大盛,所以称佛国。佛教不盛当然称不了佛国,但福州当时兴建寺院更盛,怎么不称佛国呢?这还要有个契机。这个契机是什么呢?

  北宋乐史编著的《太平环宇记》“名宦·留从效”条载:“先是妙应师黄涅盘谶言云:‘先打南,后打北,留取清源作佛国。’既而清源果无干戈之扰。”

  黄妙应师,唐末时人,先是居于南安丰州周井禅林。广明、光启间,武威军节度招讨使傅实临泉,建府第于凤山南麓。妙应告诉他说:“吾有地也,乞与尔换之。吾居尔第,干戈永息;尔居吾宅,科第不绝。”傅实果与之交换,黄妙应居之,这就是最早的东禅寺。不久王潮兄弟入泉,泉果无干戈之扰。因此,黄妙应谶语盛传一时,泉州一带至今流传许多他的谶语和堪舆故事。

  这个谶请是禅师圆寂时说的,那是王延彬为泉州剌史期间。至晋天福末,朱文进杀王审知次子延羲据其位,署其党黄绍颇为泉州剌史。时从效为泉州散指挥使,募敢死士,擒杀绍颇,立王延政从子继勋为剌史,从效自署为统帅。文进率众攻泉州,从效又打败之,并劫继勋送南唐李景,自领漳、泉二州。李景即建泉州为清源军,授从效节度泉漳等州观察使。应了“留取清源作佛国”的谶语。

  这就是泉州称佛国见之史志的最早记载。它是时代的产物,不必因为出于谶语而避讳。这则谶语似能揭开泉州称“佛国”之谜!

  《泉州晚报》1985年12月8日

  ————满街都是圣人

  泉州开元寺有一木刻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旁注云:“寺门旧有此联,朱文公撰,久佚,为补书之。戊寅春沙门一音书。“戊寅为一九三八年,一音即一代高僧弘一上人。

  南安雪峰寺僧幻如在《瘦松集》中曾云:“闽南多胜刹,唐宋以来皆国王大臣为檀那,宅舍捐产,动以亿万计“。相传开元寺全盛时,有众数千,海内外硕德高僧,尝云集于此,故泉州素有“泉南佛国”之誉。这是上句“古称佛国”之由来。而自宋室南迁,全国政治中心转移,衣冠人物,萃于东南,泉州人才辈出,有宋一代,中进士的就有八百六十二句人,可见人文之盛。这是下“满街圣人”的根据。

  《泉州晚报》1986年5月21日

  ————“泉南佛国”名不虚传

  泉州古称“泉南佛国”,是佛教文化传入较早较集中的地方之一。在泉州的清源山,南安的九日山,晋江的青石山等,均有“泉南佛国”的摩崖石刻,尤以晋江青石山的石刻最有气派。它出于南宋泉州名太守王十朋之手,每字高达两米,笔势飞动,笔力遒劲,洒脱奔放,颇得好评。

  佛教是外来宗教。它起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印度,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在泉州,最早有佛友庙宇的地方是南安丰州,它在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就在九日山下建了延福寺。在这个地方,佛教的遗物也特别多:在这里发掘的南朝古墓,墓砖印有佛像;九日山下的金鸡桥畔,至今还有唐刻护桥武士像;泉州石刻佛像不少,但最早的一尊,当推九日山上的五代石佛座像。

  在唐代,泉州的佛教就相当发达。著名的开元寺建于唐垂拱二年。南安高僧义存创建的闽侯雪峰崇圣寺规模宏大,常住僧侣达一千五百多人。义存的弟子神晏,是福州鼓山涌泉寺的开山祖师。还有玄沙师备、长庆慧棱、洞岩可休、安国弘滔等弟子,或为名山丛林住持,或有佛学专著传世。唐代著名的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其中也有泉州高僧昙静相追随。

  延至五代,王延彬统治泉州期间,倡建的寺庙多达二十余所,著名的承天寺、崇福寺、资寿寺(清初改为城隍庙)都是在这一时期建造的。现在,承天寺、崇福寺与开元寺并称泉州三大丛林,在闽南乃至整个福建,均占据重要地位。

  ————泉州最古老的寺庙

  泉州寺庙林立,其中以元妙观和延福寺最为古老,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年。

  元妙观,在泉州市区东隅,俗称天公观,初名白云庙,唐神龙元年(705年)改名中兴观,后屡易其名,元贞元年(1295年)改名元妙观至今。此庙规模宏大,前殿为老子祠,供奉三清,后殿供奉玉皇大帝诸神。庙中各种神像、青石龙柱、龙陛雕刻精美。当时,元妙观、东观庙、关帝庙和府城隍庙并称四大庙,为泉州历史上的道教活动中心。明代管理泉州道教事务的道纪司就设置在元妙观。

  延福寺,初建时离九日山二里许,唐大历三年(768年)移建九日山南麓。南朝时,印度高僧佝那罗陀曾住在该寺翻译佛经,历代有些名士、高僧也在该寺长隐或住锡,是闽南禅林的名刹。泉州自宋元佑二年(1087年)建立市舶司以后,有关官员经常到此举行祈风典礼,因而成为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的重要史迹。

  随着历史的变迁,元妙观和延福寺在清代末叶逐步衰落,“文革”中又被彻底拆毁。这两座古老寺庙如今只留下一些文物与遗迹供人观赏。

  《泉州晚报》1986年6月7日

  ————泉州最大的石佛

  以“泉南佛国”著称的泉州,在天然岩石上雕刻的石佛随处可见。其中最高大者当指南天寺号称“西方三圣”的弥陀、观音和势至造像,无论从造型上看,还是从气度上看,均居泉南石佛之冠,堪称佳作。

  南天寺亦名石佛寺,在安海镇以东十里处。相传南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5年)的一天夜里,有个名叫守净的和尚从此路过,忽见一块大岩石上闪出三道灵光。和尚认为,这是“山萃众岳之灵”的征象,应该顺时应势造佛建寺,以供奉祀。于是以此为号召,募缘雇工,在这块大石上,雕出三尊高六米许、宽三米左右,造型魁伟、仪容端庄的佛像。居中者为阿弥陀佛座像,两边一个手持净瓶,一个手执卷书的观世音佛和大势至佛。石像后面还在岩石上凿了一个高七米、宽十八米的石龛,石龛两侧还有一对神采飞扬的绕柱石龙,守护着这三尊石佛,气势非凡。

  石佛雕成之后,又在它前面的山坡上,建起了滨海梵宫南天寺,寺分山门、前殿、大殿及廊庑几部分,占地一千平方米左右,建筑恢宏壮观,很有气魄。登上峰顶,向南可见到浩瀚的大海,烟波浩淼,一望无际,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数百年来,到此观光的人不绝于途,既是泉州一个很有特色的游览胜地,也是“泉南佛国”的卓越象征。历代诗人为此留下了不少佳作,这里借明代两位诗人的作品以概其胜:

  百年胜迹已蒿莱,此日莲宫法象开,

  宝佛遥从葱岭下,山僧夜梦宰官来。

  厨邻香积分斋供,步到丹梯俯化台。

  欲问禅房何处所,夕阳空促笋舆回。

  步出洋亭一水东,闲云断处见孤峰。

  白苹红蓼江天净,曲径丛林野寺通。

  海气侵阶晴亦雨,潮声着树晚多风。

  游人不是悲秋客,万时关河眺望中。

  《泉州晚报》1985年12月6日

  ————开 元 寺

  泉州开元寺建于公元六八六年,现面积七万八千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佛教寺院、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山门天王殿、百柱大殿、甘露戒坛均属海内少有:丈八金身、五方佛、飞天乐伎以及印度教石刻亦为稀世文物;东西双石塔巍峨奇伟,全国无双;一千三百多年的桑莲古树,世界仅见。名胜古迹,比比皆是。

  《开元寺门票》

  ————百柱殿与五方佛

  所有佛教的寺庙均有“大雄宝殿”,泉州的开元寺亦然。“大雄”是梵文摩诃毗罗的意译,古印度教徒用它来尊称教主释迦牟尼。意思是说他象大勇士一样无所畏惧。所以,凡是佛教的寺庙,此殿均为整座寺庙的中心。

  泉州的开元寺,是福建最大的佛教建筑之一,它的规制也特别大。大雄宝殿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通高二十米,作重檐歇山式,面积达一千多平方米。原设计全殿应立柱百根(内槽因建筑上的需要减去六根),真是宏模巨制,气派非凡,所以人们别称它“百柱殿”。相传建筑之日,有紫云飘绕盖地,又称“紫云大殿”。

  象泉州开元寺的大雄宝殿立柱百根,别称“百柱殿”者,可谓国内独一无二。所以,以佛教立国的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曾于一九八三年不远千里,风尘仆仆,前来参观朝觐,也深为此殿之宏伟壮丽而惊叹不已。

  开元寺的大雄宝殿还有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即一般的大雄宝殿,只有三尊菩萨,开元寺却有五尊,称“五方佛”。中间的一尊是释迦牟尼,据说是唐玄宗的御赐佛像。余者依次为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东方阿□佛,北方成就佛。

  与大雄宝殿的宏模巨制相对应,其前面的月台、拜庭和两翼之回廊,也特别巨大,为其他寺庙所不及。月台台沿还嵌着七十二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有浓厚的异国风味,对研究泉州的宗教史有巨大价值。拜庭两边,古榕垂荫,枝桠交缠,把整个庭院几乎全部覆盖起来了,真是一个绝好的休憩纳凉之所,无怪乎古人在《访僧诗》中这么写着:“别有息心处,庭花相对眠”。

  《泉州晚报》1985年7月23日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