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合文化” 体现时代精神
张立文教授:弘扬“和合文化” 体现时代精神
◇ 刘海峰
张立文简介:
1935年生,浙江省温州市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孔子基金理事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文化,开创性提出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建构了传统学、新人学、和合学的文化哲学体系。著有《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引论—中国传统文化多维反思》、《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和合学》、《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人道篇)》、《周易思想研究》等。
5月11日的黄昏,从赤城宾馆323房间远望天台山,花影暖阳,霞合碧暮……在这静谧的环境里,年逾古稀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张立文先生向本报记者阐释了“和合文化”以及“和合学”的主旨。
和合文化是时代精神
张立文先生从天台的和合二仙传说开始娓娓而谈:天台山有和合二仙,一位是寒山,一位是拾得。我们民间风俗就有结婚的时候所贴的吉祥画要有和合二仙的画,含义是讲百年好合。台湾的新党主席郁慕明到人民大学的时候,我们送给他一幅和合二仙的画,这是大师徐悲鸿之子徐庆平所作的一幅画。和合的背后有着有趣的故事,这些都说明了和合文化已经成为民间信仰的一部分了。我们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灿烂、辉煌的文化历程,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智能源泉。这次天台县举办“寒山子暨和合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非常好,发掘、弘扬了和合文化,扩大了寒山的影响。
和谐、和合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精髓和首要价值,也是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粹和生命智能。所谓和合的“和”,是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元素、要素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各元素、要素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
中华文化自古倡导“和为贵”的思想,需要的是“合实生物,同则不继”,即要求多元发展,百家争鸣。从中国来看,我们是一个很讲“和”的国家,古人讲 “协和万邦”,我们的文化也贯彻着这样一个和的思想。中华文化中有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立德就是树立自己的德行;立功就是建立自己的事业;立言就是建立自己的学术。人们的道德水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道德的最高追求就是和谐。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不同群体间的关系问题、不同人际间的关系问题都与道德息息相关,而且道德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人与人的层面,同样也在人与自然的层面起着作用。
“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大道也”,和合文化本着平等互惠的思想,对消除种族、宗教、意识形态等差异,充分尊重人权、尊重各种文化,求同存异,推行世界博爱,建设和谐世界,具有相当重要的启蒙意义。
时代精神是每个时代就如何解决当时人类共同面临的冲突和危机而提出的,是一种目标。和合文化中“和平、合作、发展”的理念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和诉求,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合文化体现了当今时代的精神。
21世纪人类面临五大冲突
张立文先生告诉记者21世纪人类面临五大冲突: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由此相应引发五大危机,即社会危机、生态危机、道德危机、精神危机、文明危机。
首先是人与社会的冲突。冲突的根源之一就在于社会的贫富不均,贫富差距的拉大。
第二是人与自然的冲突。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以往我们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的增长,现在看来得不偿失,环境问题正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该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不是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能够解决的。
第三是人与人的冲突。也就是道德的危机,在现实社会里,利益被摆在了越来越重的位置上,为了追求利益,道德逐渐失落。
第四是人的心灵的冲突。这是精神的危机,是信仰的危机,信仰是人的特殊价值的需要,指引着人为了实现目标而发挥出最大能量的精神支柱,精神世界需要一种信仰的归属。
第五是文明的冲突。世界文明发展至今,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文明和文化,各文明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其中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儒教文明和佛教文明这四种文明历史悠久、影响力大,这四种文明存在着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差别,但是仍旧和而不同地相处着。
和合五大原理化解冲突与危机
张立文先生说,和合学是时代精神的召唤,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和中华文化的生命智能,也是响应人类所面临的三大挑战的最佳的文化选择。它能合理地、道德地、审美地解决人类面临的五大冲突,而且能创造性地解决中西文化的价值和合,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使中华文化以崭新的面貌走向世界。
用和合学探求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冲突的化解之道,我们可以获得对21世纪五大中心价值或五大文化原理的共识。
第一,和生原理。这是“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精神的体现。和生意识即以共生意识为基础,说明共生之所以为共生或共生的核心精神之所在。这便是和,所以称“和生”。和生不仅蕴涵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之间的和生,亦蕴涵各民族、种族、国家、文化、集团之间的和生。和生才能共荣共富,否则就导向共亡。和生必然有竞争、冲突,如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但这种竞争、冲突可导向和谐、融合,即在新的生命基础上的和荣和富。
第二,和处原理。这是“和而不同”的精神的体现。人与自然、社会、他人、心灵、文明都处在各种形式的共处之中,并在共处中活动。人类一旦离开了共处,即不存在。由于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文化素质、宗教信仰的差异,亦会发生冲突和竞争。人对于自然、社会、他人、心灵、文明,都应以“和而不同”的精神共处,应以温和、善良、宽容、同情、恭敬的态度互相共处。这种共处意识应成为人类自觉的责任,所以称其为和处意识或和处原理。
第三,和立原理。这就是“己欲立而立人”的立己立人的精神的体现。这种和立意识,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以开放、宽容、同情的胸怀,接纳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按其适合于自己特性的生存方式、模式而立于世界之林,并按适合于自己实际的发展道路而建立自己的制度。不要搞一个模式。只有世界的多元化与多元化的世界,才能进行多元文化的交流和文化多元的互补,并发展为多元的和生、和处、和立,这便是和立意识或和立原理。
第四,和达原理。这是孔子所说的“己欲达而达人”的己达达人的精神的体现。各个人、国家、民族、文明既有权利选择自己发达的道路和模式,亦要有和达意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应具有共同发达意识。和达意识就是在当前多元文化、多元发展、多元模式等错综复杂情境中求得协调、平衡、和谐,以达到共同发达。
第五,和爱原理。这就是“泛爱众”精神的体现。和生、和处、和立、和达意识的基础和核心是共爱,即和爱意识。像墨子那样,对于他人、他家、他国都像爱自己的人、自己的家、自己的国那样地去爱,推而广之,对于自然、社会、文明,也像爱自己一样地去爱。这就是说,人类要懂得爱、学会爱,这是人类生命存在的第一要义。
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原理,亦即五大中心价值,是21世纪人类重要原理和重要价值,中华民族和合文化在化解人类所面临的冲突中,必将走向世界并逐步被世界所认同。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