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人与寒山寺文化
历代名人与寒山寺文化
温波[1] 周礼营[2]
摘要:名人对文化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寒山寺之所以能吸引众多名人的到来,在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张继《枫桥夜泊》的影响以及苏州深厚的经济文化底蕴。来寒山寺的名人主要分为高僧、文化名人、文化与政治之间的名人、政治名人,他们各自为寒山寺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此,在寒山寺文化建设中应突出名人的效应,即在佛教文化建设过程中、在以和合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设中、在钟文化诗文化建设中、在旅游文化建设中突出名人的影响力。
关键词:名人 寒山寺 文化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造就了一代代人。文化的具体体现,或许该称之为渊博、宽阔的容纳、学识和创造力。历史是人民大众创造的,在任何时代,创造文化的主体,都是大众,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名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名人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区或一种文化的杰出代表。名人的学术文化活动或是政治活动,对于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寒山寺自梁天监年间建寺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与寒山寺相关联的历代名人为数众多,这在佛教寺院中恐不多见。这些名人的相关活动是寒山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寒山寺文化之赖以成就其博大精深的主体依据,以及其崇高精神命脉的鲜活而强韧的生命载体。因此,研究寒山寺文化不能忽略这些名人。
一
寒山寺为什么能吸引众多名人?
首先,寒山寺处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这是吸引众多名人到来的第一个原因。
寒山寺“建于苏州城阊门外九里的古运河边,门临古驿道,附近就是枫桥镇和铁岭关,往北几里是有名的浒墅关。”[1]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扼南北交通之要道,无论北上金陵还是南下浙闽,必走此路,南北往来人员络绎不绝。”[2]从水路方面讲,寒山寺紧邻京杭大运河,这条河自唐朝以来就是连接南北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舟行履驰,蝉联蚁接,昼夜糜间”,[3]这大大便利了来往南北的客商和游客往来寒山寺。再者,寒山寺还位于苏州古城水路连接京杭大运河的出口处。从阊门出城经上塘河到运河,寒山寺是必经之路。从陆路上讲,“出阊门后,还有一条陆路大道平行运河向西北延伸,这条官道也同样经过寒山寺,从而增加了寒山寺易达程度,即所谓枕槽河,俯官道,南北舟车所从出。”[4]这为出游的人到寒山寺提供方便。
而另一方面,寒山寺与其他许多寺庙不同的是它身处闹市,而非藏之于深山僻谷之中。从阊门至枫桥一带非常繁华,吸引了大量的往来客商和游客。枫桥当时就是繁盛之地,枫桥“在阊门西七里,······贩贸所集,有豆市、米市,千总驻防。”以至有“欲知豆米钱,打听枫桥价”之说。[5]明朝郑若曾也记载了枫桥繁华的景象,“自阊门至枫桥将十里,南北二岸,居民栉比,而南岸尤盛。凡四方难得之货,靡所不有过者,烂然夺目。枫桥尤为商舶渊薮,上江、江北菽栗棉花大贸易咸聚焉。南北往来之客,停桡解维,俱在于此。”[6]以致于“估樯云集,唱筹邪许之地,宵旦不绝舳舻衔接,达于浒墅。”[7]乾隆《苏州府志》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天下财货莫盛于苏州,苏州财货莫盛于阊门。”[8]这样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总体反映了从阊门至枫桥一带繁盛的景象,而寒山寺就在枫桥“南去寻丈地”。
近代以来,虽然苏州交通与商贸中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苏州地处交通和经济均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带,且由于早已身名在外,凡到苏州的名人大都要光临寒山寺。现在,寒山寺已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观光胜地,吸引了世界各地名人的到来。总而言之,寒山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身处繁华的商贸之地是吸引众多名人到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张继《枫桥夜泊》使寒山寺以诗缘百世流芳,是吸引众多名人到来的第二个原因。
晚清著名学者俞樾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说:“吴中寺院,不下千百区,而寒山寺以懿孙一诗,其名独脍炙于中国,抑且传诵于东瀛。余寓吴久,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9]晚清江苏巡抚程德全在《重修寒山寺碑记》中也称:“苏之有寺也,始见于张懿孙《枫桥夜泊》一诗。是诗也,神韵天成,足为吴山生色。然咏其地,非感其人,重其德也。”[10]俞樾与程德全所言均表明,没有张继的这首诗,寒山寺决不会是享誉海内外,难怪学识渊博的光绪进士叶昌炽在其撰写的《寒山寺志》的第一卷的开头便录下此诗,还斩钉截铁地说:“无此诗,志虽不作可也。”[11]
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如果这首《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本文在此并不探究这首诗是如何流传的,但事实上,这首诗自唐代以来,众口相传,流布甚广。对于张继的这首诗,不但在我国流传极广,被编入我国不同版本的中小学教科书中,在日本也是众所周知、家喻户晓,到今天它仍被编入日本学校教科书《汉文》中。在东南亚、欧美,这首诗也很受青睐,影响十分广泛。因此,“天下传诵,于是黄童白叟皆知有寒山寺也。”[12]千百年来,凡言寒山寺者,必吟张继之诗;诵张继之诗者无不倾倒于枫桥渔火、寒山钟声。因此,“寺以诗名,诗以寺传,相得益彰。寺虽历兴废,而往游题咏者不绝。”[13]这就使得历代名人雅士追慕张继,诗文抒怀,或挥毫泼墨,使得寒山寺以钟声诗韵名文遐迩,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文人墨客。正如前江苏省委副书记顾浩1998年11月在江苏张家港举行的全国诗歌创作座谈会致词中说:我们很感谢湖北诗人张继,他的一首《枫桥夜泊》,二十八个字,为我们苏州创造了寒山寺和枫桥两个景点。这就是名人效应。试想一下,没有张继的《枫桥夜泊》,寒山寺还是今天的寒山寺吗?
从现今的寒山寺文化中我们也可发现,《枫桥夜泊》以及围绕《枫桥夜泊》的诗、碑刻及钟声大都由历代名人所完成。由此可见,《枫桥夜泊》使寒山寺名声远扬是吸引众多名人前来的另一重要原因。
第三,寒山寺处于经济文化底蕴深厚的苏州,这是吸引众多名人到来第三个原因。
苏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苏州就是繁华富庶之地。特别是自唐以来,经宋至明清,苏州更是被誉为“人间天堂”,有所谓“苏湖熟,天下足”之说,天下赋税中的相当大的部分均出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在这基础上,苏州拥有比较发达的文化。
苏州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文荟萃。隋唐开科取士以来,自唐至清的近1300年间,科举仕进的,苏州辖区共出文状元45名,占全国的7.6%,其中,唐代有7名,宋代有4名,明代为8名,清代为26名(占清代114科状元的22.8%),明代苏州府有进士437名,清代则有600名。至于封疆大吏、征战良将、地方官员、社会名流,有贡献于社稷的苏州人,或外地人有功于苏地而为后人推崇的,不计其数。清道光年间沧浪亭所立名贤祠,初建即列名贤像570名,后又续增名贤600余名。因此,深厚文化底蕴的苏州孕育出大批历史名人,连同来自全国其他地区的名人在苏州这个地方或作短暂逗留,或是干脆定居于此,他们为苏州文化和寒山寺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名人主要有苏州早期创立者伍子胥,三国陆绩,晋并称“二陆”的陆机与弟陆云,唐寒山子、张旭、韦应物、白居易,宋范仲淹、范成大,明高启、况钟、蒯祥、吴宽、沈周、唐寅、王鏊、祝允明、文徵明、魏良辅、冯梦龙、金圣叹,清毛晋、叶桂、吴大澂、俞樾、顾颉刚、叶圣陶、颜文樑等等,数不胜数。
由于苏州经济文化的发达,宋明以后,苏州成为江南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发达的经济文化除孕育本土名人才俊之外,必将吸引大量其他地方的名人才俊的到来。由于寒山寺的历史及知名度,无论是本土的苏州人,还是外来游历苏州的人,他们必然来到寒山寺,这也是众多名人来寒山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
历代名人为寒山寺创造了那些文化?
来寒山寺的名人为数众多,这些名人,到寒山寺的时间和停留长短各异,但对于寒山寺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根据这些名人的一生行止和业绩,及对寒山寺发展的影响,从人物类别上划分,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类,即高僧、文化名人、文化与政治之间的名人、政治名人。[14]
首先是高僧。寒山寺作为佛教道场,僧人是主体。一千多年来,高僧大德倍出,普明、寒山子、希迁、法迁、深谷昶公、晓山正旭、性空等,成为一代佛学宗师,被万世敬仰。他们有的是开山祖师;有的修建扩建寺庙建筑;有的弘扬佛法;有的从事佛教教育事业,培养造就青年僧才;有的广结善缘,乐善好施;有的开展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这些高僧都为寒山寺的发展及寒山寺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寒山寺在历史上屡废屡兴,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寒山寺的高僧大德。寒山寺“开山扬名,首见普明、寒山;中兴擎幢,有赖希迁、法迁;今日梵宇重新,幸有性空、秋爽。”[15]寒山寺始建名为“妙利普明塔院”,后因寒山子由希迁更名为寒山寺,“故希迁实为寒山寺开山初祖。”[16]南宋年间,寒山寺“曾惨遭官军蹂践,残破不堪。法迁长老率其徒入居其间,铢积寸累,扶颠补败,历十余年又使枫桥寺栋宇一新,可支十世。特别是所创建之‘水陆院’,实为佛教举行大型法会之道场。”[17]因此,法迁为寒山寺复兴祖师。元末寒山寺又毁,明永乐年间,深谷昶公受命修复寒山寺,历经八年,“道场一新,规模可睹。”[18]实为寒山寺中兴祖师。其后,本寂铸钟建楼,晓山正旭等募建藏经阁弘扬佛法,到性空、秋爽二位法师修复、重建甚至是扩建,为寒山寺现代发展作出了贡献。
这里不得不重点提起寒山子,寒山寺是以其而得名。对寒山寺来说,寒山子已不单纯是一位高僧,而已成为寒山寺文化的象征。寒山子遗留下的三百首诗,融会了儒释两家思想,至今仍深受海内外读者的喜爱。提起寒山,离不开拾得。寒山与拾得往往连接在一起,因为二人在我国民间被尊称为和合二仙,清雍正甚至封二人为“和合二圣”,给民间的传说赋予以合法性。“和合二圣”与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紧密连接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因此,和合思想成为寒山寺文化的核心。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日本国内建有寒山寺,日本人也喜欢寒山子,就连上个世纪的美国青年也十分喜欢寒山子的形象,这足以说明寒山所带来的文化给予人类以强烈的震撼力。
我们强调寒山子不是否定其他高僧在寒山寺文化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实际上,寒山子给寒山寺带来深厚的文化,是由历代高僧不断努力而成的。如永乐年间深谷昶公在寺中设寒、拾、丰干之像,直到现在寒山寺还设有寒、拾殿。而性空、秋爽法师不断与时俱进建佛学院、设图书馆、文化研究院等文化机构,培养造就青年僧才;弘扬发展寒山寺文化,建造大钟大碑工程;不断开展开展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为寒山寺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其次是文化名人以及文化与政治之间的名人。文化名人对寒山寺的影响主要是在于文化方面,而文化与政治之间的名人对寒山寺的影响表现在文化方面的,也一并归于文化名人一起讨论。这一群体首先通过诗文化对寒山寺施加影响。历代文化名人往游寒山寺并吟诗填词者,《重修寒山寺志》收录80多首。唐代有《枫桥夜泊》诗的张继,“大历十大才子”之一的中唐诗人韦应物,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杜牧的朋友、年少时在苏州生活过的著名诗人张祜,著名进士郭附;宋代有大诗人陆游、范成大,著名词人张孝祥,为寒山寺写过碑记的著名诗人孙觌,著名进士张师中、程师孟、胡埕;元代有著名诗人顾仲瑛(元末削发为僧)、汤仲元;明代有“吴中四杰”之一的文学家高启,著名诗人谢晋,吴门画派创始人、著名画家沈周,“明四家”、“吴中四才子”之一的唐寅,与唐寅齐名的文徵明及其孙子文肇祉;清代有著名诗人朱彝尊、王士祯、陈维崧、陆鼎、姚配、蒋棨渭、褚逢春、黄周星、王庭、马元勋、舒位、沈德潜,清末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康有为;现当代为寒山寺赋诗者举不胜举,如赵朴初、钱仲联、沙曼翁等。这些名人所作之诗或为仰慕寒山、张继之名,或为赞叹古镇古寺之风景,还有抒发心中之感情。这些诗作总体构成了寒山寺的诗文化,是寒山寺文化的主要标示之一,也是寒山寺文化体现出来的重要特色。
寒山寺张贴不少楹联,这些楹联也为历代文化名人所作。这些作者主要有清末状元陆润庠、清代同治进士樊恭煦、光绪苏州榜眼邹福保、江苏巡抚程德全、江苏布政使陆锺琦、甘肃学政叶昌炽,以及赵朴初、费之雄、黄异庵、冯其庸、杨仁恺、王禹时、史可法等等。这些楹联描绘寒山寺的地理环境、历史源流,有的为弘扬佛法,因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碑刻文化也是寒山寺文化的重要内容。“寺院碑刻,存记寺史。名家手笔,别具风致。”[19]比较珍贵的古碑刻有宋王珪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碑,孙觌撰书《枫桥寺记》,明姚广孝撰写《寒山寺重兴记》,文徵明书《枫桥夜泊》诗碑,唐寅撰书的《姑苏寒山寺化钟疏》等。此外,还有不少名家手笔,如岳飞横、竖联碑,梁同书的阴骘文碑,邓石如的对联碑,万绳栻、邹福保、俞樾、康有为的诗碑,程德全御碑、诗碑和妙利宗风刻石,郑文焯寒山子像碑,罗聘寒山拾得像碑,张即之的《金刚经碑》,文震孟的《寒山寺大殿重修记碑》,陶濬宣的“寒山寺”三字刻石等等,这些碑刻均安置在碑廊中。1997年普明塔院设环廊,共有66位书画名家的各类碑刻59碑71方,大多数为书法作品,画有12块,还有1块为书画合作。这些碑有祝贺普明塔院落成的碑,有钱仲联、谢孝思等人的作品。有诗碑,一是书写张继《枫桥夜泊》的,有陈云、李大钊、钱大初、张继(民国)等,二是书写与寒山寺有关的诗作,有费新我、陈大羽、李树琪、杨再侯等人。有佛碑,直接反映佛教内容的,有书法,也有绘画,如武中奇、松平书写的“佛”字,邓石如写的《心经》,李亚的《西斋净土诗》等;后者有王锡麟绘的《观音大士宝相》,张晓飞绘的《玄奘》像,谢孝思绘的《十六罗汉像》等等。所有古代及现今的碑刻,或是佛教艺术精品,或是珍贵的书法作品,或是了解寒山寺珍贵的历史史料,它们共同构成了寒山寺文化的重要内容。
可见,这一名人群体对寒山寺文化的影响主要是在文化艺术方面,诗文化、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大大丰富了寒山寺文化的内涵。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深受世俗文化熏陶的名人,在寒山寺这个佛教道场,带来了许多佛教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为佛教文化吸收儒家文化甚至是道家文化提供了便利,以致形成独具特色的寒山寺文化。
最后一个名人群体是政治名人。政治名人对寒山寺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于维护寒山寺作为佛教道场,使寒山寺文化得以延续传承下去。寒山寺屡毁屡建,除了僧人为重建作出艰苦的努力外,还得归功于有关的政治人物。较早的有北宋节度使孙承佑重建佛塔七层,明代郡侯况钟再修寒山寺。清代咸丰年间,内阁中书赵文麟、前广东盐运使司运同周曾毓等,捐置寺旁隙地,起造楼房二进计28间,招租收息,作为寒山寺香火。并立寒山寺香产界址。[20]
对寒山寺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为陈夔龙、程德全二位江苏巡抚。寒山寺于咸丰十年为清军纵火焚烧,化为灰烬。陈夔龙“爰卜日鸠工,展拓其门闾,使临大路。由门而进,折而南行,构堂三楹,又堂而进,东西之屋各三。······堂之西尚有隙地,乃构重屋,是曰钟楼。铸铜为钟,悬之其上,以存古迹。”[21]在陈夔龙修建基础上,程德全偕同布政使陆锺琦等,“又拓而新之,重建大殿,前为御碑亭。后有楼三楹,可眺远,长廊精舍,‘几为吴下精蓝之冠’。”[22]程德全还书刻了《雍正寒山书序》、乾隆《霜钟晓月》诗碑,又书刻寒山诗36首、韦应物以次诗十数首、罗聘绘寒山拾得像、郑文焯绘寒山子像、程德全、陆锺琦、邹福保“三记”,及“妙利宗风”、“寒山寺”门匾等。现在的寒山寺就是在陈、程二人重建的基础上稍有扩建。因此,陈、程二位巡抚对寒山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
不得不提的还有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就是清朝雍正皇帝。雍正虽然没有来过寒山寺,但他对寒山寺文化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这主要体现在他敕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及为《寒山子诗集》亲自作序。由于雍正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他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示范作用,必然加深一班官吏和知识分子对寒山子与寒山寺的认同,而这些社会文化精英又将这种认同推广到普通百姓,从而加深寒山子及寒山寺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程德全书刻《雍正寒山书序》、江浙一带百姓特别认同“和合二仙”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无论是高僧、文化名人,还是政治名人,这些与寒山寺有这样或那样关系的人物,对寒山寺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
发掘和发扬与当地有某种关系的伟人名家,是弘扬地域文化和文化传统、培育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新的视角和理念。在我国,这种视角和理念正在被广泛地接受和采纳。各地把出生于本地的或留迹于本地的名人名家与本地区或本城市的关系和纠葛,及其对本地域文化的贡献和影响,看作是本地区或本城市的文化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崇敬有加。树立尊重前贤、继承传统的理念,对于我们而言,无疑是一种文化自觉和文明进步的开始。寒山寺历史上名人众多,为寒山寺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那么,如何在寒山寺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名人的作用?
寒山寺作为佛教道场,佛教文化是寒山寺文化的主干,同时由于寒山寺传承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的精神,使佛教文化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以钟声诗韵为主要标识的寺庙文化。围绕这一主题,在寒山寺文化建设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名人的作用。
第一、在佛教文化建设过程中突出高僧的作用。
佛教文化除包括宗教信仰、佛教伦理、佛教文学艺术以及佛教风俗习惯等之外,还包括高僧大德榜样作用,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股精神力量的象征和引领。这些高僧对佛教的信仰、对佛法的弘扬以及在佛教文学艺术上的造诣,无论是对僧众的修行,还是对信众的普度,都具有极大的引领作用。对寒山寺来说,发挥高僧的作用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突出寒山子个人的作用。寒山寺以寒山子而命名,这是勿容置疑的。由于寒山子及寒山诗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突出寒山子无形中扩大了寒山寺文化的影响。二是突出历代高僧在重建寒山寺、传承寒山寺文化方面的执着精神。突出宣扬普明、希迁、法迁、深谷昶公、晓山正旭、性空等在重建寒山寺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在保护寒山寺古迹、传承寒山寺文化方面所做的种种事迹。三是突出性空、秋爽为发展佛教文化所起的作用。时代的变化要求佛教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性空、秋爽为适应时代要求,多渠道发展寒山寺文化,建立了佛学院、图书馆、文化研究院、慈善中心、青年佛学社,促进了佛学向世俗社会的传播。
第二、在以和合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名人的作用。
和合文化是寒山寺文化的核心。和合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生命之所在。无论是儒、道、墨,还是释,都认同、承传和合人文精神。寒山寺是佛教道场,传承了和合人文精神并给予和合文化以独特的内容。
赋予和合文化以独特内容的是和合二仙,和合二仙是指寒山和拾得。故此,寒山寺在进行以和合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设中,首先要突出寒山和拾得在其中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并理解《寒、拾问答》的意蕴,因为寒山和拾得把尘世间的苦痛在笑容中化解,用微笑来对待人世间的种种嘲弄和不平,深谙“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的客观存在,从而引导人们加深理解,互利互让,和睦相处。其次,寒山寺文化是儒家文化、吴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因此,必须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突出为寒山寺文化形成、发展作出贡献的名人。第三、在当代,发展和合文化主要是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寒山寺为此开展了一系列慈善活动及文化建设活动,因此要大力突出性空、秋爽等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第四、突出寒山寺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所起的作用。特别是寒山寺在对日文化交流方面,突出一些名人对促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有着的积极意义。
第三、在钟文化、诗文化建设中突出名人文化的内涵。
钟声诗韵是寒山寺文化的主要标识。寒山寺以诗而闻名,如前所述,历代不少名人都留下许多以寒山寺为题材的诗,这些名人为寒山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因此,寒山寺文化建设可借助这些名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一可继续挖掘张继《枫桥夜泊》及一些相关诗人诗的文化影响力,如寒山寺现在的大碑工程就是明证。其二借助俞樾等名家的一些诗碑,继续扩大寒山寺在国外的影响力。如俞樾的诗碑,在国外如日本就有很大的影响力,在这方面寒山寺还可以进一步挖掘。第三、可以举行一些诗会,邀请僧人、学者或文化界名人,以寒山寺或寒山寺历史上的诗文化为主题,来突出名人文化的内涵。
寒山寺的钟文化,其重点不在于钟的历史,而在于“钟声”。“夜半钟声”给寒山寺的钟声注入了别的寺庙钟声永远无法替代的文化底蕴。与寒山寺钟有关的名人有唐寅、陈夔龙、日僧山田寒山、日人伊藤博文以及名清时期一些寺院赠送的钟,包括现任方丈秋爽铸造的大钟等等,以及由此而延伸出来的每年新年听钟声活动。因此,应更进一步突出这些名人在弘扬寒山寺钟文化所起的历史作用,使其具有更深厚的文化意义。
第四、在旅游文化建设中突出名人的影响力。
历史名人本来就是很好的旅游热点,游客往往对历史名人有一种崇拜的心理。由于寒山寺历代名人众多,这是寒山寺旅游文化建设的丰富资源。寒山寺以张继诗而出名,因此在旅游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一定突出张继,前文已多次强调了这一点,且寒山寺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二是寒山寺因与寒山子的密切关系,因此在旅游文化建设中应进一步突出这一关系。寒山寺目前已有“和合二仙”像,包括郑文焯寒山子像碑、罗聘寒山拾得像碑,这些文化内涵,一般游客能否理解?仅仅依靠导游的介绍也未必有效。因此,可以制作相关文字介绍,让游客免费领取以增加了解。第三、充分突出碑廊的作用。碑廊中有许多名家手笔与作品,但我总觉得目前对名家的凸显还不够。这也包括寒山寺有许多名人书写的楹联或牌匾,也不够突出。第四、突出现代名人在旅游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现代也有不少名人到过寒山寺,到寒山寺参观访问的国家领导人和社会知名人士的有胡耀邦、杨尚昆、李瑞环、李岚清、吴仪、迟浩田、丁关根等,还有匡亚明、钱伟长、胡绳、徐铸成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还有一些演艺界明星也到过寒山寺,如刘嘉铃、齐秦等等。这些名人会吸引众人对寒山寺的兴趣,对寒山寺旅游文化的发展将会起推动作用。
注释:
[1] 《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7》,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21页。
[2] 苏州寒山寺编:《寒山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5页。
[3]《重修寒山寺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1页
[4]《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7》,第252页
[5]《重修寒山寺志》,第1页。
[6]《重修寒山寺志》,第3—4页。
[7]《重修寒山寺志》,第2页。
[8]《重修寒山寺志》,第4页。
[9]《重修寒山寺志》,第23页。
[10]《重修寒山寺志》,第24页。
[11]苏州寒山寺编:《寒山寺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2页。
[12]《重修寒山寺志》,第12页。
[13]《重修寒山寺志》,第126页。
[14]所谓政治名人,是指其一生主要从事政治活动,担任重要的政治职务,通过政治活动而展现、实现人生抱负,并且其时于国家民族的贡献主要表现于政治领域的人物。所谓文化与政治之间的名人,是指其一生既倾心学术文化,又热心政治,担任过一定职务,出入于学术文化与政治之间的人物。所谓文化名人,是指其一生倾心学术文化,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主要在学术文化方面,通过学术文化而表现出来的人物。
[15]《重修寒山寺志》,第91页。 [16]《重修寒山寺志》,第95页。
[17]《重修寒山寺志》,第95—96页。 [18]《重修寒山寺志》,第97页。
[19]《重修寒山寺志》,第70页。 [20]《重修寒山寺志》,第12—14页。
[21]《重修寒山寺志》,第14页。 [22]《重修寒山寺志》,第15页。
--------------------------------------------------------------------------------
[1]温波:苏州科技学院副教授、博士,寒山寺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2]周礼营:江西省瑞昌市第五中学教师。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