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和谐世界 发扬佛陀精神——“心灯”一举万花现四地佛教共繁华
共建和谐世界 发扬佛陀精神
“心灯”一举万花现四地佛教共繁华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 上海玉佛禅寺方丈 释觉醒
二○○四年十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七次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上,中国两岸三地的八位高僧联合提出了在中国设立“世界佛教论坛”的倡议。倡议得到了世界各地佛教界的积极回应,准备召开“世界佛教论坛”的工作也随即按部就班地开展起来了。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还曾就如何开好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召开了多次讨论与协调会,在海内外多家佛教组织的积极组织和动员下,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于二○○六年四月十三至十六日在中国浙江省的杭州和普陀山顺利召开,来自三十三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一千余名佛教界人士参加了论坛。
整个大会的议程活动按排得严谨而隆重,论坛发起倡议书中“本着智慧、中道、慈悲、宽容、和合、平等、圆融的精神,抉择正信,弘扬正法,交流分享弘法利生的经验;探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宣示佛教的主张,以求得人心安宁,促进社会和睦,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论坛期间,近八十位与会人士围绕“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主题各抒己见。论坛还用了半天的时间进行了两场开放自由论坛,会场气氛活跃,讨论热烈,发言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最后根据大家的共识,形成了《普陀山宣言》,作为“世界佛教论坛”期盼社会稳定、世界和平的一致心声,并在舟山刻碑铭记,以供瞻仰流传。
本届论坛,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题,获得与会代表的认可。这个主题,点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也突出了佛教在当代社会中参与社会、作用社会的契入口,决定了佛教服务社会、造福世间的具体策略。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共识,是希望世界达成一个平等相处,共同发展的目标。正如《普陀山宣言》中所说,“和平是人类的永恒期盼,和谐更是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作为人类伟大的精神传统之一,自佛陀始,佛教就一直在探寻世界和谐、人心安宁之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有志之士,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此次论坛以此为主题,表明佛教没有自外于人类社会的同步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更为可贵的是,佛教自其创教以来,诸如“六和敬”等表示平等慈悲、和谐共处的理念一直就是它不变的宗旨。相对于世间某些功利的思潮来看,佛教理论似乎更具其明确性、稳定性与一致性。
佛教自产生以来,其对世间的认识都是从心、意、识入手的,《华严经》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主张唯心生万法;唯识学主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天台宗的一念三千;禅宗的心含万物;净土宗的唯心净土,这都是用不同方式来表达佛教的共同思想,即“心”乃世间万物成形必不可少的存在物。“佛教之道,绵绵不绝,究其根底,在明心见性,自净其意。心为诸法之本源,若人人修心正心,扩展胸怀,放大心量,熄灭贪、嗔、痴,由个体而家庭而社区而国家而天下,则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普陀山宣言》中所说的这段话,也决定了我们个体在世间的一切修为,如若离了“心”的参与,必将欲速则不达,甚至是南辕北辙的。
《普陀山宣言》中的“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的总括,可说是对此次论坛所获成果的具体概述。
“心净国土净”揭示的是心与土、染与净的相互关系。佛陀在《维摩诘经?佛国品》中明确指出:“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就告诉我们,心净与国土净是“内心与外境”的统一。祇有涤除内心的烦恼,才能达到“心解脱”的境界;祇有治理外部的环境污染,才能达到“境解脱”。心与境是相辅相成的,心灵的纯净与环境的清净优美是息息相关的。
“心安众生安”揭示的是个体与集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佛教教义来看,一切成就的根本即是众生,个体离开众生这个集体,个体离开社会,是无法获得解脱的。怎么样才能做到安心?《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卷第六说:“若于一切众生具哀湣心观后世畏,常住慈心、柔软心、利益心、无怨仇心、无嫉妒心、无粗穬心、无两舌心、无憍逸心、安住慈心,诸仁者,是名世间戒智器平等。”这里告诉我们,安住净戒之中,就能安住于慈心、柔软心、利益心等等之中。具体来说,就是如果我们能远离世间“八风”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的侵袭,将心安住,不为一切邪恶势力的引诱,必将能构建出一个和谐、温馨的社会。
“心平天下平”揭示的依然是心与外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祇要“心”地平了,世间的一切万法都可以很好地处理。但要做到“心平”,从佛教来说,就是必须修习“四无量心”。所谓“四无量心”,是四种广大的利他心,即为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起的慈、悲、喜、舍四种心。慈是与乐,即给予众生得到安乐;悲是拔苦,帮助众生远离苦恼;喜是想众生离苦得乐而心生欢喜;舍是冤亲平等,一视同仁。
基于“从心开始”的要求,大会提出了通过加强佛教教育、提高四众弟子素质的途径来实现“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的“新六和”愿景。
“新六和”愿景的提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直接针对的就是当代社会在科学技术、物质文明方面取得了空前成就的情况下,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强烈地冲击着传统信仰、伦理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现状。人类在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空虚、道德沦丧,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斥着不平等,贫富分化悬殊、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更有恐怖主义、战争威胁,整个世界处于一种动荡不宁 ,人心不安的状态。需要有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倡议书》认为,当此之时“人类健全宗教信仰、提升精神品格就显得迫切而重要”。 而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己任的佛教,有义务承担净化人心、化世导俗的社会责任。首届佛教论坛提出的“新六和”愿景,为最终解决目前社会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当前,各国佛教界都十分重视以佛教理念改善现实人生,积极致力于文化教育、慈善救济、环境保护、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等事业;世界性佛教组织也纷纷涌现,各国佛教界开始开展跨国界、跨语系的团结合作,“世界佛教”的理念正在形成。
在“世界佛教”的形成过程中,中国佛教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知道,佛教虽然是从印度产生的,但它在印度本土很早就消亡了。其北传、南传、藏传的几大分支在我们中国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今天,中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世界佛教的中心或发源地。此次论坛由两岸三地八大高僧共同倡议,就代表了三大佛教传系的共同声音,是当代佛教向世人发出的强烈呼吁。
首届佛教论坛的召开,标志著「世界佛教”已然成形,并已自发地成为了世界发展责任的担当者。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的作用是可以大书特书的,它对此次论坛积极促成,从多方面给予支持。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于论坛召开前夕,在杭州接见了与会的部分高僧大德。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长刘延东及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等政府领导也到会并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词,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全面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充分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一如既往支持中国佛教与世界佛教谋求共同发展的实际行动。
不仅在论坛召开期间如此,论坛召开后也一样。如今,“和谐”已经成了我国建设的核心理念。对外,中国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本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解决或处理各种争端或冲突,尽一国之力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工作上尽力而为。如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派员参加国际维和部队,促成并参与朝核六国多轮会谈,参与解决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的解决,协调伊朗与其他国家的冲突,等等。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对内,我国的各级各类政府,各个领域,都以“和谐”作为其工作目标,全力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就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项能力之一。并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个方面,概括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明确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具体来讲,民主法治就是指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援,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和谐”成了我国政府执政和施政的最高理念,也正是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促成了首次“世界佛教论坛”在我国的举行,体现了我国政府积极宣导“和谐世界”的实际行动。表明了我国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宗教(包括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的积极作用。
论坛过后,为了确保《普陀山宣言》中所提出的内容得到贯彻落实,中国佛教协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政府除了积极向世界各地推广本次论坛取得的成果,扩大佛教平等慈悲、和平相处的理念影响的范围外,在国内也举行了一系列运用宗教贯彻落实和谐理念的行动。今年四月,我国政府又组织在陕西西安和香港举办了以“和谐世界,以道相通”为主题的“国际道德经论坛”,再续宗教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篇章。我国举办的这两次国际性宗教会议,都以“和谐世界”为题,表明“和谐”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我们奋斗的共同目标。而这一切,与去年举办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又不无关系。
此次香港佛教弘展大会,也可看作是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继续。今天我们共聚在这里,研讨弘化,共商下届“世界佛教论坛”的相关事宜,续写佛教“从心开始”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篇章,这对深化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成果,探寻佛教“从心开始”建设和谐世界的道路,必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两岸四地的佛教,同宗同源,法乳一脉,祇要加强沟通交流,共同促进,相信在弘扬佛法,共建和谐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将大有作为。■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