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和谐文化的先行者——纪念赵朴初诞辰一百周年(下)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07日
来源:不详   作者:俞朝卿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和谐文化的先行者——纪念赵朴初诞辰一百周年(下)

  ◎俞朝卿

  (接上期)

  三、别具特色的诗人和韵文作家

  作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文化人,朴老可说是别具特色的诗人和全能的韵文作家。想当年,一曲《某公三哭》,一下传遍全球华人世界。笔者虽非专业学中文者,但业余也喜读点文史类论著。作为一般读者的门外之谈,也有如下三点初浅认识。

  一为全能或多面的韵文作家。

  朴老善于和喜欢吟诗填词是人所共知的。但他尤为擅长作曲词,喜韵文,首创汉俳,14作押韵长短句等,通俗生动,琅琅上口;依不同内容和要求,喜笑怒剌,皆成韵脚。连同诗、词、曲、俳(汉)均作。称为全能韵文作家不为过。故其一生著作汇编,生前自名《赵朴初韵文集》,书共十卷分上下两册,于二○○三年四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精装出版。为学者研究赵朴老思想(含佛学思想)提供了相对齐全的第一手依据。如果说,朴老与当代写小说、剧本等一般作家显有不同处,正是多面、全能的韵文作家;再有不同处是他与古今专业诗人,不仅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有异,而且是业余的诗词韵文作家,又是自有风格的毛笔书法家(详后文)。后二者或许更加强了他在国内外文化界的影响和魅力。更有不同者,是他深谙佛经、佛学。因此,他的《韵文集》中有相当部分诗、词、韵文是属于佛教、佛学方面的。就是说,诗意之外,尚富禅意。这是读者赏读时,似宜特别注意的。以上所云朴老与一般作家、诗人之“显有”“再有”“更有”之不同处,或可概言为“三不同”吧。

  二为作品众多,内容博富。

  在《韵文集》出版之前些时,朴老曾先后有《滴水》、《片石》二文集出版,而《韵文集》既包括了此二集中主要著作,并进一步“广收宽选”,“力求收录、保留尽可能多的篇章,……虽非全集,亦可视作对作者一生文学成就的接近全景的摄取和展示,庶几再现其七十余年文学生涯之漫长轨迹”。15据概算,全书五十万字,近二千篇韵文。人们熟知,唐代李、杜、白三大诗人中作品最多者为白氏,近三千篇。而朴老作为“业余”作家,生活节奏与一千四百多年前,当然无可比拟,忙里偷闲,居然也能吟出近二千篇,该是何等难能可贵,何等勤奋精思!就在重病卧床之际,竟有如下吟咏:

  穿衣吃饭赖扶持,闭目温书度日光。

  不断好花来问讯,春风先到病翁床。

  而题目(记)写的却是“心脏病发,医嘱卧床六周,目不能观书,手不能写字,饮食便溺皆赖人扶助,幼时所读书不期然来心上”。于此,可见作者何等乐观、超然!时在一九九六年三月,而同年一月即入医院,已有《大病几殆,口占》16:

  一息尚存日,何敢迨微躬?

  众生恩不尽,世世报无穷。

  这是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佛教观的一种自白。

  至于诗作韵文内容之博富,更是古今少见。举凡党、政、军、民、学、教(宗)、社各界,应有尽有,从涉及人物对象言,则今古中外,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公共汽车售票员等普通老百姓;至于海内外学者、专家、名流贤达,英雄模范与不肖、反动者流等等等等,无不毕具。总之,朴老生前自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九九年底七十余年所经历、交往、际会之人和事,《韵文集》中均有所反映和记载。其社会内容则经济、政治、文化(含宗教)、社会、自然(景物)各方面都有。博富中犹有重点。重点即为有关佛教、佛学方面的人、事、物。而这正是朴老之本职、本色和重要本质所在。正如《韵文集》编者所说,“通览从其毕生所作选编入此集的近两千首作品,既连接为记录作者本人漫长的世途和心路历程的生活画卷,也连接为展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起七十年中政治风云的历史长卷”。17至于《韵文集》中的关系佛教、佛学之重点部分,“对佛学哲理的阐发、对宗教政策的表达,以及对日本、韩国、印度、东南各国的佛教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记述,则是研究当代佛教发展史、交流史的一份珍贵史料”。18

  三为看似“业余”,情、性所寄。

  朴老生前作为身居要职的社会活动家和著名宗教领袖,推动建立和负责主持中国佛教协会近五十年。因此,其吟诗、作词、度曲,似乎祇能视作“业余”喜好。但何能做到如此博富深广呢?这是值得后辈吾人深加研习和体悟的。初看起来,似可以“情性所寄,精进不懈;审时度势,佛教何往”?这十六字来概括之。

  先说情性所寄,精进不懈。

  朴老既任政协和社团要职,又兼多种社会公职。日常事务之繁忙不言而喻。而《韵文集》之公开出版,几可认作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朴老自撰之“年谱”。以人生经历七十余年拥有近二千首韵文作品来计算,不仅年年有作,而且平均月月有数篇,以至某月有多首佳作。特别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和“文革”灾难之后历史新时期,更是思潮涌动,诗作更为“高产”。忙而不辍,时时为心,一生追求,以致大病卧床还在思吟“一息尚存日,何敢怠微躬”云云。何能如此?何能致此?根深才能叶茂。朴老古文化底蕴深厚,除书香门弟之家学渊源外,青年时期还受业于东吴大学文科。后因病辍学,即师从沪上圆瑛大师深究佛学。如此,儒、佛、道圆融贯通,而独好诗词韵文,也完全是情理中事。他在十年内(1986—1995)先后三次修书与文集编者,有云“颇思(重点为笔者所加)搜集八九年来诗、词、曲、汉俳及对联编成一集,加上铭、颂之类的文字”。可见,精思勤写后,再谋结集刊印出版,确是心性所在,情志所寄。诚如编集者所说“朴初先生一生与韵文创作结不解缘,深深投入、融入其中,是其心性、情怀之所寄”。20如果说,儒家有身通“六艺”之说,则朴老之能诗、词、曲、汉俳、颂、铭以及对联、书法,竟达八种中国传统文艺形式。这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亦属难能少见。

  再说审时度势,佛教何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包括佛教在内的中国宗教向何处去,这是一个历史大课题。对身为政协及其所属民族、宗教委员会负责人,又是全国佛教协会会长的朴老来说,对这一大课题,自然是优先和经常探究的首要问题。除了通过中国佛协提出有关佛教的方针、原则、任务、目标外,就其有佛教信仰的个人来说,自然也有承传佛教的义务和责任。而且,这也是他做好佛协等工作的一个条件。由于他特殊的社会身份,在他生前,似乎也不宜如一般居士、信徒那样,就佛教经典和义理,研究写作专著,或象出家僧人那样,到寺院集众讲经说法。这一切,似乎对朴老来说都不太合适。人所共知的是一九九三年,在《中国佛教协会四十年》(佛协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的报告中,除适时提出“提倡人间佛教”(按:后改提“建设人间佛教”)这一长期方针、任务外,在强调传统所说的宗教“五性”的同时,朴老又特地提出了“我国佛教典型地……还具有文化性”。21其后不久《佛教文化》杂志相应定期出版至今。由此,也许不难理解,以诗、词、曲、(汉)俳等韵文形式,来进行佛教方面的内外交流活动,以至弘传佛教经典、义理等,对朴老而言,或许是最合适和最佳形式。一则是朴老之至爱,二则简约省时(相对而言,对大忙人最可充分利用零星时段),三则中外人士喜闻乐见 ——中国独有的有世界声誉的多种文艺形式。而这正是朴老谙熟有素的。不知读者以为如何?!

  四、自成一体的书法大家

  文字和语言,本是各个民族、国家特有的一种文化标志和载体。中国书法(汉字毛笔书法,下同)更是一特种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它常与旧体诗词结合在一起,称为“诗、书相通”,又常与中国画结合在一起,成为“书画相长”者。中国传统文化名人,往往是诗文相长的大家或书画一体的名家。古代如苏东坡,其书法称“苏体”,还有苏州的“明四家”等等,均是诗、书,或书画双优者。当代赵朴老亦是诗、书兼长而特优者。其书法以其特殊社会地位和身份而发挥着独特显著的多种社会作用。其同道好友苏渊雷教授,居士曾称朴老为“词仙书圣”22,新华社所发《生平》中称其为“书法大师”,确非过誉之词。有行家评说朴老书法为宗源二王(羲之父子),师承初唐书风;行书又摄赵(孟俯)董神韵,更添禅意。是否确切,有待书法界定评。此外,更要说的是朴老书法之多重社会作用。

  首先,它是作为佛教文化一种载体的作用。有人估计,除领袖人物外,当代书法题签最多者一为郭沫若,一为赵朴老。看来,确是这样。或许朴老比郭老更多些哩。国内,不论名山大川、深山老林、边陲内地、天涯海角,凡佛教寺庵所在,几乎都有朴老的秀健墨宝、苍劲笔迹。以佛教传入中国已二千多年,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因而,对佛教文化优秀传统的摄取、融通,早已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一方面,成了相当一些人日常精神生活的内在需求。如果说,中华民族精神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四句话中,则朴老一生的立身处世及身后影响,何尝不可说正是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民族精神。因而,每当华人远走、外迁,不仅带去生产、生活方面的物质文化,同时亦常常带去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精神文化。不仅历史上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等著名人物如此,古往今来的一般普通人,亦莫不如此。朴老生前对国内佛教场所的大量题签,一方面,显示了在一个特定历史条件下宗教(佛)信仰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几乎每一幅题签,都伴随着求索者或短或长的一则或一束故事。另一方面,公示了朴老的“书迹”,又在不经意间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有关场所和有关人士的文化品位。因为这里多少不等地传递了佛教的历史资讯和相关的人文信息。例如浙江天台山国清寺,赵朴老于一九六四年四月陪同日本佛教代表团来参拜时,虽祇简题《隋代古刹》并“赵朴初书”八个字。这是在应两位绘《天台山国清寺总图》作者之请而题书的,后来该寺住持由此请人放大刻写在寺门对面一大照壁上。一般人见此四个大字,也会顿生历史凝重感,至于历史学家和佛教学研者,见此四个大字而生发的信息量,那就难以计说啦!虽说由案头所写一般大小的楷体字样放大后未免相当程度的气韵失真,格调变异,但字体之传承宗源,还是可见端倪的。笔者手头巧有朴老手书原稿之影本,视之,其“铁划银钩”“刚柔相兼”之态势,是否即如朴老答书家友人书所云“力扛九鼎饶姿态”25那就有待书法行家来细品了。

  第二,是广结友谊之媒介作用。朴老之隽美书法,早就闻名于社会各界。因此,每当群贤毕至、少壮咸集的场合,向他索、约墨宝者,可说纷至沓来,而朴老似为广结善缘,其书写题签,则既广泛而又有重点。说广泛,在国内则军政、文教、经社各界均有,尤以佛界为最多(重点)。如一九九五年八月八日,共青团中央造林站于是易县得一巨石,制为墨砚,上雕百龙、二凤凰与长城,名之曰“长城龙凤砚”索题。朴老即应题《长城腾舞如龙凤,巨石磋磨若友师》。23某茶馆索字,他老人家亦欣然而题《来朋不亦乐,苦茗异常佳》。24至于佛教方面,或寺院冠名,或大殿匾额,或方丈升座贺词、贺诗,或抱柱楹联,或书刊题名、经典重印等等,到处可见朴老俊秀的字迹。

  第三,超越时空局限之物证作用。朴老之书法真迹,不仅为国人所珍,更为日、朝、韩、印度、新加坡、缅甸、柬埔寨、泰国等诸东亚、南亚国家、人士所贵。凡著名佛寺一般均有朴老题辞,甚至在美国也有“美东寺”等,居然也有朴老书迹。虽然,朴老有生之年所呈书法,毕竟为时空和精力所限还是有限的,但已写出的真迹,既为中外人士所珍贵,则将作为文物物证而超越时空永存于世间。此处举一实例,为彰显赵朴老对世界佛教事业的贡献,日本佛教界曾于一九八二年给赵朴老颁发“庭野和平奖”和“传道功劳奖”;一九八七年八月应日本天台宗二五三代座主、九十三岁高龄的山田惠谛长老邀请,参加日本比睿山开山一千二百周年庆典并世界宗教会议。会议有世界十八国宗教界的代表和长老参加,会议期间还特为“三山”(日本比睿山,中国天台山、五台山)友好举行法会,并为赵朴初汉俳刻碑揭幕举行典礼,以此促进中日世代友好,永志赵朴老的业绩和诗文墨迹。26

  第四,导俗趋雅之教化作用。时下人们之物质生活条件宽裕,甚至优裕了。因而余暇的时间亦相对多了。人们在必须的旅游、娱乐、体育、活动之外,有意识地欣赏中国书法,以至提笔习练书法亦该是陶冶情趣的一桩益事、美事,而习练书法,更有锻炼身心的保健作用。朴老之书法作品多见于国内外旅游景点、寺观庙堂等公众场合。因此,它可以无声地昭示人们,可赏可学。客观上会有导俗趋雅的社会作用。■

  引文注释

  14、《韵文集》上册P286汉俳五首并原注1

  15、《韵文集》上册《编辑出版说明》P3

  16、《韵文集》下册,同见P68

  17 18 19 20、《韵文集》上册《编辑出版说明》P1—3

  21同《中国佛教协会四十年》,赵朴初1993、6(内部列印稿)

  ----《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

  22苏渊雷《赵朴初老居士》诗,转引自《中华英才》1991、1期P11

  23《赵朴初韵文集》下册P820

  24《赵朴初韵文集》下册P823

  25《答谢沈尹默先生惠赠法书》、《赵朴初韵文集》书上册P148

  26《赵朴初韵文集》下册P437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