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浅谈宗教文化资源在旅游中的开发与利用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09日
来源:不详   作者:孙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浅谈宗教文化资源在旅游中的开发与利用

  孙琰

  一

  旅游是一种广义的审美形式,也是一种广义的文化活动。人们外出旅游,置身于祖国的大山名川之中,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获得“回归自然”的美好情趣,同时人们在观赏自然美景的时候,也在欣赏着隐藏在青山、绿水之间的一座座古建筑,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聆听许许多多美好的传说。通过对这些人文景观的欣赏,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历史知识,满足了人们对古代历史探索的要求。其中,作为人文景观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宗教文化更是旅游者向往的目标和探求的内容。这是因为:

  (一)宗教是社会历史生活方式的反映

  宗教产生于史前社会,是人类社会在很长时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原始宗教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现象不能解释,不能控制,甚至恐惧,从而想象出能够主宰一切的神,幻想以祈祷、祭献或巫术来影响神灵,避祸赐福,人的一切行动也要通过占卜来决定。后来则越来越偏重于社会的因素,时至现在,科学和技术已十分发达,但宗教仍然存在并发展。根据国外有关统计,现在世界上基督教徒约20亿人,穆斯林约12亿人,佛教徒约36亿人,印度教徒约8亿人,加上其他各种宗教,在世界61亿人口中约有80%的人信仰宗教。这些事实说明宗教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将会长期存在并发生作用。而人们对宗教知识的探求,对不同宗教的了解,这种浓浓的宗教情结,是激发旅游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宗教是人类文化艺术的标志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源泉,它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历史时期,宗教的内容、性质和形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发展,形成了独特、灿烂的宗教文化,其中包括哲学、神学、文学、音乐、美术、建筑以及修持制度和风俗习尚。历史上,宗教对文化发生过较大的影响,而佛教的寺庙、造像、道教的宫观壁画都成了稀世珍宝,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凡是有这些遗存的地方,无不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如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就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从东汉初年佛教传入扬州开始,二千多年来,宗教在扬州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乃至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在文化领域,留下了宗教文化的深刻印记。宗教文化与扬州的地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丰富了扬州文化宝库。在宗教内容方面,由于佛教直接影响到文人的思想与生活,以及他们的文学观念,文学创作的形式和内容,在诗歌、散文、戏曲、小说、楹联等方面产生了众多的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成果,充分显示了佛教对扬州文学的影响;在宗教艺术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呈现出“佛像制作精彩、书法绘画精妙、雕刻艺术精湛、宗教音乐精美”的特点;在宗教建筑方面,扬州既有本土的道教宫观,又有外来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寺院、教堂,建筑风格多样,成为扬州建筑文化中的一道美丽风景;扬州宗教教育、宗教饮食、宗教茶道等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因此,可以这样说,不了解宗教文化,就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

  (三)宗教文化是历史的承载

  我国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多民族国家,各种宗教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千姿百态,具有漫长的历史。除道教、民间宗教等本土宗教外,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三大世界性宗教先后在华夏大地安家落户。它们在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步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宗派和学派,成为中国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部分。

  宗教文化是人类劳动实现和创造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无数座道观、寺院、教堂都有着属于它们的历史。风格多样,各具特色,久经沧桑的传说和宗教建筑使游人肃然起敬、联想翩翩,在各寺庙、道观、教堂内部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艺术包括宗教雕塑、宗教壁画、宗教文物珍品、宗教装饰品、宗教书籍、宗教音乐、宗教碑记、宗教诗文、宗教仪式等等,都记载着历史,传承着历史。

  (四)宗教文化是社会观念的体现

  宗教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无不打上宗教的烙印。说到文化不可能不涉及宗教,提到宗教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文化。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这是因为它往往是以其虚幻、颠倒的形式反映世界,把人间的力量由幻想为上帝、神道等超人间力量的实体,加以信仰和崇拜,并以此支配人们的生活方式、规范自身行为。在宗教里,人必须服从神,地上服从天上,今生服从来世。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观念的体现。宗教文化的形式、发展和传播,是在与整个文化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完成的。宗教文化一旦形成,必然与一定类型的历史文化相融通,并反过来对历史文化产生影响。

  宗教发展与统治阶级的态度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佛教于西汉传入中国,与当时统治者信佛敬佛有着极大的关系,到唐代,皇帝认为道教的始祖老子李耳是他们的先祖,因此唐代崇尚道教之风盛行。到了清代,统治者信佛,又促进了佛教的兴盛。以至清末民初,天主教、基督教十分热闹,也是与当时的社会开放密切相关的,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和烙印。

  (五)宗教文化是民族特征形象的显现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世界各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共有的文化现象,既有它的世界性,也有它独特的民族性。我国人民对宗教信仰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二是外来宗教进入中国后迅速本土化、地方化。特别是明清以后,宗教走向世俗化,其民族特征形象更为突出。如佛教从西汉哀帝元寿之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在洛阳造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寺院白马寺。随着佛经的大量译释,名僧辈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势力扩展到全国。隋唐时期,由于当权者采取儒、释、道三家兼用的方针,佛教逐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适应中国国情的佛教礼仪法规基本完成,从而形成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密宗、净土宗、禅宗等八大宗派。再如佛塔,是从印度传入的,但一到中国,它就融合了中国亭台楼阁的建筑风格,具有中国建筑艺术的特色。沿海四大清真寺即广州的怀圣寺、泉州的清净寺、杭州的凤凰寺、扬州的仙鹤寺,其中后三个寺尽管是大食、波斯等国的传教士和商人建造,砖石结构,平面布局,外观和细部处理受阿拉伯建筑形式影响,但总体上都是中阿建筑风格的有机融合。我国内地的清真寺大部分为元代建筑,受中国传统风格影响,多为院落式布局,木结构体系,其中西安化觉清真寺是我国采取传统建筑形式的清真寺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式建筑。世界各国发展旅游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有特色的旅游产品,越具有吸引力;越是有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越具有生命力。我国的宗教文化就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生活、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创造力,形成了宗教文化资源的鲜明个性,同时也形成了旅游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二

  旅游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是广义的文化生活。它是文化的消费,又是文化的创造。可以说旅游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旅游者变换原有的文化环境,探奇求知,变换生活节律,以吸取其他地域的文化。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旅游活动都是为了满足文化精神的需求。面临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之后,旅游需求全面释放的新时期,如何开发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宗教文化资源,使之为有中国特色旅游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服务,则是当前国内旅游业面临的一项重大而又迫切的课题。

  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宗教文化旅游的历史非常悠久,宗教胜地不仅是信徒朝拜的对象,也是非宗教徒旅游的重要项目。在旅游接待设备很不完备的古代,宗教场所往往也是旅游接待场所。中国各朝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旅行家都曾游历过宗教胜地,投宿于寺院道观,有的还与僧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都曾驻跸于扬州天宁寺、高寺。在现代,人们游历名山大川、风景园林的同时,都要去踏访古刹名寺,探幽访秘,这种现象,不仅中国有,而且世界各地都有,其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主要是看寺观,而外国则主要看教堂,尤其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有代表性的大教堂,如梵帝冈的圣彼德大教堂、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佛罗伦萨的圣母花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等等,游客对此则是趋之若鹜,乐此不彼。

  宗教文化资源是我国丰富历史遗产和文化瑰宝。开发利用宗教文化资源有利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提高中国旅游的知名度,有利于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有利于丰富我国旅游产品种类,完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有利于构筑我国大旅游格局,提升国际竞争力,也是发掘中华历史文化底蕴、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可以说,宗教文化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宗教文化是宝贵的旅游资源。我们应该在遵守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前提下,积极地开发,合理地利用。

  一是要面向市场,构建体现宗教文化特色的旅游专线。

  宗教文化旅游的特点是景点众多、体量不大,缺乏有效整合和包装。因此,面向市场、根据内宾、外宾、团队、散客的需求,科学规划,整合宗教名胜文化资源,将分散的宗教景观连缀成一串串精美的项链,形成特色旅游线路。这样可以集中展现宗教文化的魅力,使游客全面了解熟悉有关的宗教文化知识。如扬州市就提出了这方面的规划和设想,很值得借鉴。第一是依托运河黄金线路组织宗教文化游,可由东关古渡上船,沿途停靠、参观游览琼花观(道教)、普哈丁园(伊斯兰教)、天主教堂、文峰寺、高寺,回市区乘车至瘦西湖法海寺、大明寺,这一线路是扬州宗教名胜文化的缩影,具有综合的优势,沿途可看到扬州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四大宗教的建筑和文物,体会扬州宗教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是组织佛教名胜专线游,包括大明寺、观音禅寺、旌忠寺、天宁寺、高寺等,还可根据需要延伸到周边县(市)的特色寺庙。三是组织伊斯兰教名胜专线游,主要包括扬州仙鹤寺、普哈丁园、高邮菱塘回族乡清真寺和江都波斯庄,领略伊斯兰教文化的风采。四是组织宗教节庆活动游。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每年都有一些宗教节庆活动,针对不同节庆内容设计策划文化旅游主题项目,千方百计地将香客变为游客,激发他们旅游的兴趣。五是组织基督教名胜游,包括天主教、萃园路礼拜堂、扬州教堂遗址、育婴堂事件遗址等,根据需要也可延伸到仪征市青山基督教堂等处。总之这些专线游与传统旅游方式相结合,既包括了通过水上旅游线游览国家级风景区瘦西湖,更突出了宗教文化的“卖点”,突出了各宗教景点的文化含量。由于延伸到县(市),旅游路线的延长,宗教饮食文化也成为旅游活动中的一项内容,这对游客来说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如果将专线游放大,定位于一条穆斯林古迹游,将北京的牛街、东清真寺、西安化觉清真寺、上海小桃园清真寺、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凤凰寺、扬州仙鹤寺连成旅游线,对东南亚和中东阿拉伯市场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将鉴真和尚东渡线放大,将南京栖霞山,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无锡灵山大佛、日本鹿儿岛、奈良东大寺、唐招提寺连成一线,肯定是受到日本游客欢迎的。

  二是要突出重点,精打细造宗教名胜文化游品牌。

  宗教文化景观遍布全国,它们各具特色。如道教名山就有山东泰山、崂山、湖南衡山、陕西华山、陕西恒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广东罗浮山、湖北武当山、江苏茅山等等。著名道观就有北京白云观、沈阳太清宫、成都青羊宫、莆田妈祖庙、苏州玄妙观、芮城永乐宫等等。佛教除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等佛教名山之外,更是以寺庙众多、历史悠久、形制巨大、文化荟萃、风格独特而著称。寺庙建筑因地势不同而显示出各自的特色,人们一般将它们分为山寺、平原寺、丘陵寺、临水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各地寺庙更是数不胜数。对这么多的宗教景观,在开发利用中务必要突出重点,做大做强有影响的宗教景观,做成品牌和名牌。如扬州大明寺是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的弘法之地,它不仅是扬州历史延续最久的佛教名刹,也是中外知名的佛教园林、游览胜地,尤其宝贵的是在“文革”动乱中,该寺由于国务院明令保护,寺庙未曾受到“破四旧”的冲击,建筑、佛像、碑刻都是历史遗留原物,寺庙的书画作品也得以完好保存,资源实体完整无缺,保持了原来的形态和结构,是十分难得的,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十分珍贵。同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社会知名人士曾多次参观,留下许多佳话,日本、缅甸等周边国家的佛教界与该寺结好,成为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进一步搞好大明寺的改造,增加动态旅游项目和参与性项目,如开发品评第五泉水活动,让香客、游人感受五泉水、蜀冈茶的韵味,在鉴真纪念堂增加鉴真生平事迹展出场地,塑造鉴真及其弟子塑像等,扩大鉴真影响。在2003年鉴真东渡成功1250周年纪念活动中,大明寺邀请全国的大法高僧及日本、港、台的名僧到扬州,成为一次宣传扬州在中国佛教文化中的地位的大好机会。当前要继续打好“鉴真牌”。

  培育亮点,做大宗教文化游的规模。星罗棋布的宗教文化景观,其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是开展宗教文化的亮点所在,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要发挥既有资源的作用,要对宗教遗存进一步地加强保护,加大维修,发掘其精华,逐步改善接待条件,实行市场运作开辟新的佛教景点,不断增加对香客和旅游者的吸引力。在这一点上,无锡灵山景区是一个成功的做法。它以神州第一大佛,千年古刹,华夏第一壁,江南第一钟,天下第一拳,神州第一鼎,灵山万佛殿,佛教文化博览馆等新景点吸引游人,有“佛大山灵”之誉,年均客流量逾200万人次,成为华东地区的旅游热点。这不能不令人佩服。

  三是要树立形象,宣传促销提高知名度。

  我国宗教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国外包括国内尚有许多人不太了解,加之对外宣传力度不大,一些好的宗教景点并不为人所知,往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因此,要加大对宗教文化资源的对外宣传,有计划有目的地策划宣传宗教文化游项目,突出“文化”这个卖点,精心加以包装促销。其次要培训一批具有宗教文化知识的导游,适应宗教名胜文化旅游发展的需要。在宗教文化游中,我们将面对两个不同的层次需求,一个是雅文化层次,属于经典意义上的宗教文化,一个是俗文化层次,是民俗意义上的宗教文化。以佛教为例,中国经典佛教的重点在哲学,强调修心,以出世、非功利为自身特色;而民俗佛教的重心在生活,它对文化影响的途径是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烧香磕头就意味着信佛,家中供奉佛像就是信佛,出外朝山进香,人们信佛不修今世修来世,他们认为只要有一颗善心,一切神仙都会保佑他们。在当今背景下的宗教文化游,要避免民俗佛教中低级、迷信的成分,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同时要尊重宗教、尊重宗教徒的宗教感情。在寺庙、道观、教堂中游览和活动时,旅游者、导游在言行上不能有伤宗教,特别是不能触犯宗教禁忌。第三要建立宗教文化旅游网站,充分利用现在媒体的优势宣传我国的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宣传著名的宗教名胜景点,加大文化氛围,增加有关宗教历史及教规教义中道德、哲学方面知识的诠释,增加对历史名人行迹、建筑、艺术作品、法器等的解读。以招来更多的旅游者和团队。

  四是要加强协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宗教文化游是整个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这块蛋糕做大做强,需要宗教、园林、外事、文化、旅游、交通、商业等部门以人为本,加强沟通和协作,及时解决“食、住、行、游、购、娱”中的问题,特别要统筹解决好“购”和“娱”的问题,下功夫组织开发一批具有宗教文化特色的旅游小商品和纪念品,增强旅游商品的针对性,在宗教旅游景区已有旅游商品专卖店的要充实品种,没有购物点而有条件的增设一批购物点或专卖店。近年来,由无锡灵山景区赞助,省内佛教各寺院僧尼组织了梵音演唱会,其表现内容主要为佛教中重大庆典如祭祀、法会、祈祷等等,其场面恢宏、大气、紧凑,其音乐优雅、清新、高远,其布景庄重、素雅、明洁,如对专线游的游客安排这场演唱会,既能增加他们对佛教的理解,其音乐、朗诵、造型、布景不失为一种美的享受。此外要根据宗教文化特点,在不同的景区设置不同特色的饮食餐点,如佛教的素食,伊斯兰教的清真饮食,这既是对宗教徒提供的一种方便,也是对众多的旅游者对宗教饮食文化的探知提供了一个直接的途径,定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各种风格的餐饮应进一步提高档次和品味,以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宗教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与我国文化的发展相互交融,吸取了我国建筑、绘画、雕塑、音乐、文章、哲学、医学当中的不少优秀成分,可以研究和发掘其中的精华。”我们已进入新世纪,重新审视改革开放以来的旅游发展史,那些充满智慧具有丰富内涵的宗教文化确实是旅游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历经风雨沧桑依旧闪光的宗教名胜景观无疑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宗教作为意识形态,作为世界多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一种共有的文化现象,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自然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活跃的因素。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既合理利用悠久又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又不断开发新的宗教文化旅游项目,发扬宗教文化的积极作用,弘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整合宗教名胜资源,使我国的旅游产业有一个新的更大的发展。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