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舞蹈
宗教舞蹈
religious dance
产生并服务于宗教活动的舞蹈,在宗教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宗教舞蹈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的祭祀活动,包括各种图腾舞、巫舞和祭祀舞(见中国原始舞蹈、中国古代舞蹈)。直到近代,在不少地区和民族的宗教祭祀活动中还可见到这些类型的舞蹈遗存;如傩舞、跳圣公、跳
大神、师公舞、萨满舞等。在敦煌壁画里,有许多飞天、伎乐天的形象,其造型、舞姿及某些服饰,不仅带有明显的佛教艺术特点,而且有的就是直接表现佛教故事的。
宗教舞蹈直接渊源于原始社会的巫舞。基于原始信仰的巫,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和舞蹈结下了不解之缘。《说文解字》解释“巫”字的原型,就是模拟一个人两袖作舞的样子,意思就是以舞蹈沟通人神的人。巫舞一体,由来如此。随着人类宗教意识的成熟,原始巫术逐步衍化为有较固定仪轨的原始宗教,舞蹈就成为宗教仪轨的组成因素,这在我国各族传统宗教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普遍现象。
巫舞历史悠远,影响深广,在历史上曾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晋书》记载,晋时有人看到越地两个女巫(章丹、陈珠)的法事活动,不仅两人都有美色,服饰艳丽,而且舞步轻盈,模仿灵鬼的音容笑貌,舞袖翩翻,技巧很高。南朝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也工于巫舞,常在宫中聚集众女巫击鼓歌舞,名为祀神,事实上已是娱人的工具了。
大量巫舞一直流传到今天,在各民族传统舞蹈中几乎都能发现它们的踪迹。如北方各族的萨满舞蹈,藏族的本教舞蹈,汉族的傩舞、跳神,壮族的师公舞,都由巫舞发展而来。纳西族的东巴舞蹈,不仅古老且有很高的技巧,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遗存的东巴经中还有一种有用古代形象文字(东巴文)记录的舞谱。由于这是一种接近于图画的文字,所以有关舞蹈的文字就像一幅幅当时舞蹈的图录,直观而形象。东巴舞蹈品种繁多,有描述神的经历,塑造神的崇高形象的“神舞”,有表现法具和武器威力的“器械舞”,有描绘各种鸟兽的“拟兽舞”以及降魔护法的“战斗舞”等等,基本上概括了巫舞的常见内容。这些舞蹈至今犹存,健在的老东巴尚能按谱起舞。东巴舞谱是我国乐舞文化史上的珍贵遗产。
在欧美基督教盛行的地区,每逢狂欢节和圣灵降临节都要举行盛大的舞蹈活动,跳起假面舞或宗教道德剧中的
舞蹈。在伊斯兰教中,土耳其人跳的托钵僧舞,是宗教仪式中的一部分。享有世界声誉的印度古典舞蹈,和印
度教有密切联系。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湿婆神,被尊为舞蹈之神。
宗教舞蹈凝聚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从中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各个民族、地区社会生活的侧面。许多宗教舞蹈结构严谨,动作变化丰富,造型优美,是研究、继承和发展舞蹈文化的形象资料。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