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云宗教的特点
滇云宗教的特点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其宗教信仰也呈现多民族的特色,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但在各自不同的特点中显现出不少共性。比如对山水的崇拜、对龙的崇拜、对土地的崇拜等。我们看到宗教信仰丰富多彩的多元
性,又可以在多元性现象的背后看到其共同性和一致性。滇云与中国其他省份相比的确有许多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世界上也是颇为突出的。这些特点是:
1.云南是世界主要宗教及教派的汇集地。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世界主要的宗教及其教派都在云南传播,都有众多的信徒,都有自己的宗教组织,有自己的庙宇教堂,有自己的宗教活动。这些宗教汇集在一起,各自有相对集中的地理分布。佛教流传于全省各地,可在教派的地理分布上有相对集中的地区。汉文经典系佛教主要在滇东的曲靖市、滇中的昆明市、滇西的大理市、保山地区流传,大约在北纬24°至26°之间。巴利文经典系的佛教主要在北纬24°以下的西双版纳、德宏、临沧、思茅地区流传。藏文经典系的佛教主要在北纬26°以上的迪庆、丽江地区流传。基督教主要在山区、半山区交通不便的腹里地带传布,天主教在城镇有教堂和信徒,但主要在山区、半山区靠近坝子的地区流传。伊斯兰教在全省各地都有传布,但也相对集中在一些城镇、乡村,如寻甸县、巍山县、鲁甸县、开元的大庄、个旧的沙甸和鸡街、砚山的平远等。各种宗教及其教派之间的分布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边缘或界限,相互之间交错杂处。
2.各个宗教及其派别之间相互尊重,友好共处。世界三大主要宗教汇集在云南,每个宗教中又有不同的派别,云南中的民族又有各自的宗教信仰,这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但是各宗教及其教派、各种信仰之间能够相互尊重,友好共处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在历史上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件,虽然与宗教有关,但本质上不是宗教纷争,而是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云南宗教中几乎没有西方宗教那种强烈的排他性。就是西方宗教在云南传播时也深受云南宗教文化的感染而不再呈现其固有的排他观念和意识,而对其他宗教持尊重、宽容的态度。云南众多的民族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建设云南,共同创造历史,这就是云南众多宗教能够相互尊重、友好共处的根本原因。
3.多神崇拜向一神教信奉发展;普化宗教向制度化宗教发展。云南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但大多是多神崇拜的普化宗教,其信仰的形式不同,但其信仰及其所包含的仪式大体是相同的。主要是: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岁时祭祀、农业崇拜与祭祀、占卜风水、符咒法术等。近百年来,云南各民族的宗教正在从多神崇拜向一神教信奉发展,普化宗教正在向制度化宗教发展。景颇族、拉祜族、怒族、苗族、佤族等,在接受西方的基督教和天主教信仰的过程中,这种现象和趋势表现得尤为明显。傣族基本上接受了巴利语经典系佛教,原来多神信仰只有少部分残余保留在已经制度化的宗教里。白族在接受汉文经典佛教方面已基本形成一神信仰,当然白族自己的本土宗教并未因此消失。这就是云南宗教的一个特点:世界宗教的本土化和民族化。
4.世界宗教传播过程中的本土化与民族化倾向。世界主要宗教传入云南要扎下根,发展起来,就必须与云南本土文化和民族特点相结合。云南虽然是边疆民族省份,但他始终在中国的一体文化之中。儒家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体文化的代表与体现。因此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无不吸收儒家学说来充实自己的宗教理论,用儒家学说解释自己的教义,使之更易为云南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能更广泛地流传。外来宗教如果不与当地的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相适应不能说寸步难行,但至少是难于传播和流行。所以,所有外来的宗教都与当地的民族宗教、民族文化相协调、相适应。佛教与白族的本主崇奉相结合。基督教、天主教用当地民族的神话、传说来解释《圣经》的教义。许多外来宗教在保持固有的经典与教义的同时,都或多或少地与当地文化、民族文化相结合,外来宗教本土化与民族化的趋势方兴未艾。宗教的信仰并非只是满足个人的需要而存在,宗教信仰为人类带来遥远却切实的终极关怀,创造虚幻而迷人的人生意义和理想,为社会的群体生活增添神奇而丰富的光彩。因此,如果不能极大地满足当地民族和群体的精神需求,宗教就不可能得到传播和发展,所以宗教的本土化与民族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向。
5.各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都不同程度受到宗教的影响。云南的宗教与人个体和群体的生活生产都有密切联系。在许多民族中人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都与宗教有关,几乎大小事都要占卜问神。打猎有专门的宗教祭祀。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特定的宗教崇拜与禁忌。傣族在土司统治时代虽还不是政教合一,但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十分密切,宗教为土司的统治提供神学的依据和支持。宗教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角落。藏文经典佛教与藏族的关系就更为密切。在许多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几乎任何事都离不开宗教。发生纠纷与诉讼无法判断是非时,只好求助祭司举行所谓“神判”。庙宇就是学校,祭坛就是诗坛,祭司就是法官,神像就是美术,神话就是文学,说得有些夸张,但不无道理。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提高、文化的发展、科学的普及,宗教在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削弱、减少和淡化。
6.云南的宗教具有明显的国际性。云南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与国际宗教的联系是不言而喻的,它们就是国际性的宗教。云南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信奉的巴利文经典佛教,在缅甸、老挝、泰国普遍崇奉,共同的宗教信仰使他们在各方面的交往、联系更加密切。云南有4060公里的边境线,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在国境线两侧世居的边民中有15个同属一个民族,这样,这15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也就带有国际性。
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自有人类以来,教育就一直存在。它在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对科学知识的创造、对人类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已为世人所瞩目,教育自始至终伴随着并促进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早在四五千年前,中国就开始了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代代相传,成为中国古代各种文化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保证。云南的教育,如果从广义的角度看,通过村寨里、火塘边长辈对晚辈的言传身教,节日里、习俗中的行为规范,对先民创世史诗的代代传唱等诸多途径,像人类所有的教育活动一样,无时不在、无地不在。但如果从狭义的角度而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校教育活动,在云南起步很晚。自诞生之日起,滇云古先民们创造的滇云文化与产生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汉文化就有着迥异的内涵与风格,至今我们还不能找到古滇云文化中存在过有组织的学校教育活动方面的证据。云南文化中有组织的学校教育,源于汉民族学校教育体系,它的产生与汉文化在云南的输入同步,因而古代云南的教育其实是一种汉文化教育,学校一开始就承担起了传播文化,变风化,易风俗,消除汉民族同少数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的任务,通过教育来实现“用夏变夷”,达到长治久安,巩固边疆的目的。这种办学目的,支配着云南学校的办学方式,影响云南教育达上千年。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