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祖革命”到“人间佛教”:中国佛教人文精神的建立(一)
印度佛教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佛”为本。中国佛教虽来自印度, 但经过禅宗慧能的六祖革命, 却实现了由“佛本”到“人本”的转变, 这一转变宣告了佛教中国化历程的完成。至近代,太虚大师等人致力于佛教改良运动, 将传统重“神”重“死”的佛教改造成重“人”重“生”的“人生佛教”, 实现了由“人本”到“人生”的转变。
至现代, 以赵朴初为代表的佛教界人士在新形势下弘扬“人间佛教”, 倡导“去恶行善”的道德精神、“平等慈悲”的平等精神、“利乐有情”的利他精神和“人间净土”的现实精神, 而这些精神均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所以由近代“人生佛教”向现代“人间佛教”的转变, 标志着中国佛教实现了由“人生”向“人文”的转变。
一、“六祖革命”:从“佛本”到“人本”
中国佛教来自印度。印度佛教的理论起点、终点和核心都是“佛”, 它以佛的言说为教义, 以佛的行止为楷模, 以佛的人格为典范, 以具备佛的本性即佛性为成佛的内在根据, 以成就佛的境界为终极目标。所以, 印度佛教是以“佛”为本的宗教, 是佛本主义宗教。在这样的宗教中, 人的地位是卑微的, 人的主体性是受到压抑乃至忽视的。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按照这种本体化的轨道发展的。直到禅宗产生之前,中国佛教的主体意识都相当淡漠, 人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中唐之际的慧能禅宗兴起后, 情形便为之大变。慧能首先对成佛的根据——“佛性”作了主体化、大众化、世俗化的理解, 将其直接等同于“心”。为了突出心性的现实具体性, 他又称其为“自心”、“自性”。慧能佛性论的突出特点就是强调了自心、自性与佛心、佛性的平等性, 认为当下具体的现实人心与佛心在一切可能性上都是统一的, 凡心、佛心同是一心, 唯一差别仅在迷悟不同, 迷即为凡心, 悟则为佛心。由此, 理想人格佛与主体心性也就具有了内在的统一性, 佛的主体性、内在性第一次得到了高度的弘扬, 所谓“佛是自性作, 莫向身外求”;“本性是佛, 离性无别佛。” (《坛经》) 慧能还认为心佛平等对于任何众生来说都不例外, 众生与佛只有迷悟的不同, 没有本质之异。“不悟即佛是众生, 一念悟时, 众生是佛。” (同上) 慧能的心佛平等思想将虚玄脱俗之佛性还原为具体现实之人性, 从而在宗教领域展开了由佛境到尘俗、由彼岸到此岸、由出世间到人世间的世俗化历程。
慧能的禅学思想表现出了与印度佛教及中国传统佛教的佛本主义不同的人本主义倾向,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了人的地位。慧能禅学的理论重心之一是探讨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与万法的关系、人与佛的关系等问题, 他考察这些问题的立足点是人而不是法或佛, 他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以人为本, 是以心法起灭万法, 以人心人性为成佛之本, 从而确立了人在宇宙中和宗教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尊重人的自然本性。在生活原则上, 慧能主张顺心随俗, 常行直心, 认为“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 (同上) , 要求人们“与一切时中, 行住坐卧, 常行直心是。” (同上) “直心”即是自然真心和本然真性, 慧能认为此心与佛心无异, 只要以心的自然状态立身行事, 就自然能成就佛道。
他说: “见性之人, 立亦得, 不立亦得, 去来自由, 无滞无碍, 应用随作, 应语随答, 普现化身, 不离自性, 即得自在神通, 游戏三昧。” (同上) 三是肯定人的现实生活方式。慧能将传统佛教的修行法门改造成天真自然的生活方式, 认为现实自然的生活方式是最合乎人的自然本性的, 没有修饰改造的必要, 成佛的关键是对本真心性的觉悟, 而非对现实生活方式的改造和自然人性的束缚。为此, 他对传统佛教的禅修观进行了重大改造。
传统佛教中的“禅定”是不起不动, 慧能则完全从主体心理状态而非举止坐卧方面去理解“禅定”:“何名禅定? 外离相为禅, 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 是为禅定。” (同上) 四是追求人性自由。慧能提出了自在无累的解脱法, 他所谓的解脱境界是“内外不住, 去来自由, 能除执心, 通达无碍”(同上) 的自由境界, 从而将解脱境界的获得直接转化为对人性自由的追求。五是通过宣扬佛法的此岸性而肯定人生的此岸性。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直至慧能禅出现以前, 传统佛教一直将离世出家视作主体解脱的先决条件。
慧能禅宗与此不同, 它将主体解脱寓于现实生活之中, 认为悟道成佛不需要任何特殊条件, 佛法就在世间, 就在平平常常的日常生活中,所谓“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同上) 基于这种认识, 慧能不仅反对出世求佛, 也不主张出家修行, 他将佛教追求的极乐世界从遥远的西方拉到了人心之中, 提倡唯心净土。六是高扬人的自主意识和自信精神, 提倡自作主宰, 自悟自度。慧能认为悟道成佛完全是自己的事, 善知识和佛祖经论都不能从根本上帮助自己觉悟。他说: “三世诸佛, 十二部经, 在人性中本自具有, 不能自悟, 须求善知识, 指示方见。若自悟者, 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 无有是处。何以故? 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 妄念颠倒, 外善知识虽有教授, 救不可得。” (同上) 慧能这种自力成佛解脱说在佛教史上第一次高扬了人的自主意识、自立意识和自信精神, 对中国佛教文化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 慧能将传统的以佛为中心的佛教改造成了以人为中心的佛教。在他这里, 成佛的根据不在超越的本体之上, 而就在每个人的心性之中;信仰佛教不等于崇拜偶像, 而在于自信其心;成佛不需要依靠他力, 而只能依靠自力;修行不需要改变现实的生活方式, 而只要顺心随俗、顺应自然地生活即可;解脱不是要经历种种的磨难和增加种种的负荷, 而是要解除种种内外束缚和负累;净土不在西方彼岸, 而就在人间此岸。在这里, 人的地位、价值、尊严、自由、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佛的偶像被人的自尊所代替, 佛的本位意识被人的本位意识所取代。历史上将慧能对传统佛教的改造称为“六祖革命”, 这是有一定依据的。“六祖革命”的意义, 就在于将传统的佛本主义的佛教改造成了人本主义的佛教, 在中国佛教发展历程中实现了由佛本到人本的变革。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