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宗教比较>>正文内容

任继愈:再谈儒家和儒教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任继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儒家和儒教这套学问,并不是孔子发明的

  讲到儒这个名称,一般人都会把它和孔子联系起来。但是,儒家或者儒教这一套学问,却不是孔子发明的。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孔子到现代不过两千多年。孔子的学问,继承了此前二千多年的文化成果。不是有了孔子,有了儒学、儒家或儒教的名称,这套学问才存在;而是儒学继承了以前的优秀文化成果,包括神话传说时代的文化成果,以后又不断丰富、发展。所以,儒学或儒教有个发展过程,代表了五千年的文化成果。

  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不同。在西方的神话中,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都被说成是外来的,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比如用火,西方神话说是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偷下来的,造福人类。中国神话也讲用火的起源,但说的是燧人氏发明的,不是从天上偷来的。这是一个例子吧。这个例子说明,中国古代在没有文字以前,在神话传说时代,已经把能源的发明说成是由人类自己的双手发明的,说成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实践出真知,中国上古的人们已经开始懂得这个道理。

位于河南省商丘的燧人氏塑像
位于河南省商丘的燧人氏塑像

  在没有文字以前,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都带有人类实践活动的痕迹。伏羲氏、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都不是人名。那时候的人们没有名字,不知道姓什么叫什么,就把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作为名字。伏羲是游牧时代的英雄,教人们训养家畜;燧人氏发明用火;有巢氏教人们建造房屋;神农氏是农业的发明者,教人们定期种植、收获。

  这些例子说明,中国古代神话已经带有很多的人类社会实践的内容,说明中国文明一开始就从实际出发。从人类认识的起源来说,的确是从实践开始的。中国文化的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从实践出发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基本的、核心的观念,就是敬天法祖。这里效法的祖先,既是人,又是神。要敬的天,既是神,也是祖。祖先,也是重大文明成果的发明者。因为有创造发明,后人纪念他们,把他们尊奉为神。也就是说,中国文化从原始宗教开始,就有了一个重实践、从实际出发的传统。这个传统一直传到今天,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

  儒家在多民族国家统一中起了积极的、核心的作用,这一点谁也无法否认

  敬天法祖延续下来,表现于道德观念,就是“忠”、“孝”。忠孝是儒家或儒教道德观念的核心。今后人民不必为皇帝个人及政权效忠,但对国家对中华民族还是要尽忠。古代农业生产的小农经济社会的“孝,晨昏定省”,“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现在社会结构与古代不同,但对父母的爱护、关怀还是必需的。对“孝”要充实以新的内容。

  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从多民族共存的涣散状态向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迈进的过程。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各家说法不同,但目的都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和谐的国家,包括各个民族在内。秦汉统一,实现了这个理想。以后虽然也有分有合,但向往统一,并且最终实现了统一,是中国古人数千年来的共识。

  统一是个长期的过程,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起了积极的、核心的作用。这一点是谁也无法否认的。道家的影响也很强,但比起儒家还是要差一点。在中国文化的进程中,道家的贡献仅次于儒家。

  到了辛亥革命,帝制被废除了,儒教的国教地位、唯一独尊地位也被消灭。一般意义上的宗教信仰是不可以消灭的,不可以通过人为的、政治权力的干预加以消灭的。但是某一种宗教,某一个教派,是可以消灭的;其一种宗教信仰也是可以改变的。唐僧取经时代,新疆一带都是信仰佛教的。但是从10世纪开始,也就是我国的宋代,新疆一带居民还是原来居民,就逐渐信仰了伊斯兰教,原来的佛教在当地就消灭了。印度一带原来信婆罗门教,后来出现了佛教。但是后来佛教在印度曾一度消失,伊斯兰教则发展起来,并且普及到巴基斯坦等非常广大的地区。

  儒教也是这样。经过辛亥革命,儒教的教皇,也就是皇帝,被取消,儒教也就归于消灭。中国境内的其他宗教,比如佛教、道教等,也受到了革命的冲击,但不如儒教遭受的打击厉害,所以还保持着他们的存在。现在统战部管的几大宗教,就没有儒教,因为儒教的教团、教皇被废止了,被消灭了。

  儒教没有了,但是它的思想影响还在,以儒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还在。儒教典籍中保留了大量的宝贵文献资料,不仅属于儒教一家,也是中华文化的共同财富,如《十三经》等。

  我们对传统文化研究得愈透彻,对建设新文化就愈有利

  我们要建设新文化,传统文化是重要的资源。继承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历史责任要我们担当。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影响着我们,我们也影响着世界。对传统文化,需要认真研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弄清儒教是不是宗教还不是最重要的,虽然这也是继承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弄清哪些是精华,应该继承发扬;哪些已经过时,需要更正修改。这个工作,五四时代就在做,但只能算是开头。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文化高潮可能五十年以后才能出现,现在是过渡时期。我们对传统文化研究得愈透彻,对建设新文化就愈有利。“文革”时期我们走过弯路,搞什么评儒批法,走回头路。这是倒退。现在我们走上了正轨,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本文刊于2007年3月12日《北京日报》,根据作者在“儒学、儒教与宗教学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整理,题目和文中标题为原编者所加)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