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文化对生涯规划与企业管理的启示
观音文化对生涯规划与企业管理的启示
黄天中
一、观音文化对生涯规划的启示
(一)观音文化对生命的启示
每个人的生存,不管其状态如何,都以生命的存在为前提,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为宝贵的,可贵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是生命的短暂性。人的生命在世界上的存活时间是有限的。人的生命随时都存在着被毁灭的可能,瞬刻的灾难就可能导致生命的消亡。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数以万计活泼泼的生命,在短短几十秒之内,就戛然而止,留下永久的痛,体现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其二,生命是不可重复的。这种不可重复性不但表现在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不可重复出现两次,而且表现为生命的已逝历程是不可回环往复的。
其三,生命是脆弱的。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考察都证明人的很多器官的外在功能在进化过程中以大脑的发育为代价而丧失了,人的生存能力比其他动物来得更加脆弱。
其四,生命是不可替代的。每个人都是自己,而不是他人。
生命的短暂、易逝与不可重复,不可替代,要求我们要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对一份了解、多一份关怀,多一份感恩,多一份珍惜,并且要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去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活出真正的自己。观音文化在这方面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1、观音文化对于生命真我的启示
观音文化的启示:“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观音文化的启示:“当您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许多人只知随波逐流,常常忽略自己的存在,从而失去真正的自己。人各不同,因此,真我也各不相同。不要过高或过低的判断自己的价值,不要艳羡他人,只需要做好我们自己。只有用心发现真我,发掘自我价值,才能够活出真正与众不同的自己。
从佛法的角度而言,自我的观念是含糊的,如果不加以阐明,很容易造成误解,在世人眼中,色心所形成的我相,就是一般人所谓的自我。而这种自我多是表层的,往往带着相当的欲心和评价性。因此他的特质是比较和分别,追求的是“比别人好”、“胜过他人”和“占上风”。无论是在道德、事业或日常生活中,都带着较劲的态度,成功了就高兴自负,失败了就沮丧自卑。这并不是真我,而是“我的外衣表象”罢了。
而什么是真我呢?打个比方说,你和一伙人登山郊游,你穿的衣服的颜色,样式、新旧、价格、品牌是否跟登山览胜有关?登山的是你,不是你的衣服,也不是你的地位。而这其中的你,就是真我。人生就是这样,实现旅行的是你自己,这就是你的真我。
一个人无论是你生活还是工作,能够气定神闲,不慌不乱的披露自己,这就是真我的表现。观音佛法中所谓的披露自己,就是用生命的真我去生活,去展现人生,这就是说要放下虚妄和不合理的抱负水准,超然于物外,寻回真我,当然,常人当然很难超然物外,但至少,我们可以尽可能多认识和了解自己,少一点困惑和束缚,多一些清醒的认知与个性发挥,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并为之奋斗,活出真正的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
2、观音文化对于生命关怀启示
观音文化的启示:“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拔苦予乐,即为慈悲。宇宙的精华是生命,生命的精华是人,人的精华是智慧,智慧的精华是佛理,佛理的精华是慈悲。所以就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本着爱心,来善待自己,也善待别人的生命,并无忧无悔,活在当下。”
观音思想秉承了佛教信仰对于生命本质的看法,认为生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是处在永恒变化之中,必然要走向死亡,无常性和虚幻性是其本质特征。生命中不可避免的要经历各种形式的苦难。而观音菩萨本着悲天悯人、大慈大悲的超脱胸怀,关爱着世人的生命,在关键时刻出手相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音对疾病生命的爱护
观音经典中有很多关于治疗人类疾病的记载,如《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记述观音菩萨为毗舍离国人民解除疾病困扰的方法,说称念三宝及观世音菩萨本身名号,并说十方诸佛救护众生神咒,可免一切疫病[1]。在中国民间,观音对人类疾病的救治更是一种广为流行的信仰,以致出现了印度所没有的“施药观音”,充分体现了中国观音文化对疾病生命的高度关爱。
(2)观音对临危生命的救度
生命在不同时空、不同背景下都是不一样的。有健康欢喜的存在状态,也有疾病忧愁的存在,更为可怕的是,任何一个地区的任何时候,总是有许多生命处在危险的境地。这种生命的存在状态有时我们人类是茫然无知的,有时我们是手足无措的。而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以其宽广博大的胸怀,每次都能济人于危难之中。民间流传了大量的关于观世音菩萨为人拔出苦难的故事。这类感应故事从古到今一直流传不断,既体现了观音的慈悲精神和威神之力,也反映了人类对临危状态的恐惧和希求帮助的强烈心理。观音信仰可以在这方面给信仰者以安慰和鼓励,既消除他们对生命临危的恐惧,也增强他们防范和战胜生命危难的信心。
(3)观音对三毒生命的引导
人的健康不仅包括了生理健康,还包括了心理健康,身体没病并不代表你就是健康的。心理异常、心理变态对人健康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造成心理心理偏狭和极端,精神方面呈现出病态恶化的原因很多,其中很多人是因为贪欲(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嗔恚(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愚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三毒攻心,导致急需医治和关怀。现代的心理辅导术为此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但心理疾病的根本治愈恐怕还是要从导致心理扭曲的初始原因入手,在这方面,观音文化便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观音文化在色心二法中,强调生命精神的重要性,强调人的精神生命和精神生活。从对人类污染之心的冷峻揭示和批判,到清净之心的描述和激励,从观音对诸缘的调和到观世音菩萨法门的修炼,都显示了观音文化关注精神生命、爱护和提升精神生命的特征,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在物欲横流、压力空前巨大、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得以安心静心的好方法。
(4)观音对绝望生命挽救
观音文化和佛教一样是一门深奥而严谨的哲学,它能够教人把握内心世界的清净,并且可以启发人们去改变自我。人们在遇到挫折,或者患上严重疾病,身处绝境之时,往往会产生失望,甚至绝望的情绪,从而对继续活下去失去了任何兴趣,企图永远地离开这个不能忍受的现实世界,摆脱所遇到的痛苦。这是绝望的生命的状态,也是一种生命的痛苦与无奈。观音文化所具有的一些深刻性、超越性的认识能给世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思想改变,如观音思想告诉你别人能帮得了一时,但帮不了你一世。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真正帮得你一世,就是你自己。时时刻刻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把人生中的感受和人的生存状态区别开来,将人生看做是一种体验,一种心理感受,即使人的境遇由于外来因素而有所改变,人们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也能够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来调节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失望,更不要绝望,要知道,只有自己帮自己,别人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你的问题。
(5)观音对临终生命的关怀
死亡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可由于人们对死亡的无知和恐惧,死亡为人类生命的巨大煎熬。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人在这种恐惧的煎熬中,迎接并度过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于是,如何消除死亡恐惧,如何安度最后时刻,如何维护生命尊严,便成为人类苦苦追求的难题。在这方面,哲学、医护学、心理学、人口学等学说的思想与方法能够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与帮助,但宗教学在这方面可能比这些学说更加具有魅力。所有宗教学说都有一定的超越死亡的观念,在这个方面,观音文化具有明显的优势,《心经》认为生命本质的非实在性,让人们认识到了世界万象不过是假象,身外之物不过是虚幻,其本质是空,既然是空,就不必过于执着于贪念,面对死亡,也会更加坦然,此外,生老病死的生命流转性,现世生命的污染性和建立在轮回转生信仰基础上的生命再生性等,也都具有临终关怀和忧伤辅导的意义。在中国,民间流传的各种观音应验故事中,很多都是关于观音延命的故事。观音在中国更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延命观音”,其职责就是为临终者延长生命,这种中国化的信仰充分说明了中国观音文化所具有的临终关怀特色。
(6)无忧无悔,活在当下
从观音文化对于生命本质、对于生命态度、对于生命心态的看法中,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珍惜现在每一分,每一秒,把今天当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好好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意味着无忧无悔。对未来会发生什么不去作无谓的想象与担心,所以无忧;对过去已发生的事也不作无谓的思维与计较得失,所以无悔。人能无忧无悔地活在当下,喜悦而不为一切由心所生的东西所束缚。
有人以为“活在当下”意味着对未来的不思考、不计划,这是一种误解。活在当下是要人对未来不忧虑,不是不计划。人如果根据自己及环境目前的情形作分析及整理,并对未来种种作预测及计划,这正是“活在当下”。因为他是根据“现在”的种种评估未来,他采取的态度是实际的,他的头脑是清楚的。就算他评估错了,那只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够或资料不全等因素。预测及评估本身并非执著。
但若有人不是根据自己及环境目前实际的情形去想象未来,而是在作一种纯粹由心所生的空想,想象自己“如果是那个样子”该多好!或者如果不是那个样子就糟了!这样就容易产生执著,忧悲苦恼也会由此而生。
3、观音文化对生命历程的启示
生死我们无法自己选择,但在生与死的这段人生历程中,有很多选择却是我们可以好好把握的。为生命中的每个阶段寻找意义,让自己为自己的人生作主。我们固然可以为自己的生命划分不同的时期,但集观音文化之精华的《心经》对生命历程的概括不过是生老病死而已。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阶段,只不过不同的人可能有时间的短长之别而已,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从“生”来看,既是生命历程的起点也是一个阶段,大体会经历出生、求学、从业、成家等事项,出生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但求学、从业、成家却是我们可以把握的,这种把握在于我们可以选择和规划,并按照规划去努力。虽然老病死不是我们要选择的,但我们仍然可以坦然的面对和接受。在老的时候,我们从职场的打拼中退下来,接受衰老的事实,为自己规划晚年的生活,“夕阳也会无限好”。在病的时候(特别是癌症等重病绝症的时候,因为感冒咳嗽发烧的小病,我们是不会在意的),我们也要学会接受和勇于面对。面对我们最不想面对的死亡时,我们也要学会泰然。对生命历程的把握就是,对能够选择的,我们就慎重地选择,学会规划;对不能选择的,我们就要学会接受和勇敢的面对。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有意义,才会活得有尊严,死得有尊严。这样对生命的把握,才是真正地挚爱人生!
(二)观音文化对生活的启示
1、常怀感恩之心
观音文化启示:“感恩是福。”感恩父母给了我生命!感恩家人给予我无私的关爱和亲情!感恩爱人给予我甜蜜的爱情、温暖的家!感恩上帝赐予我子女,使我深知父母恩!感恩社会赋予我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感恩大地赐予我生命的力量和智慧。
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处世哲学。
学会感恩,才能很好地生活。
对一件好事表示感谢,同做一件好事一样伟大。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
做人必须要懂得感恩、报恩、要用实际行动自觉地肩负起报答父母恩、报答国家恩、报答终生恩的责任。
快乐源于感恩,感恩是幸福的源泉
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谢,并铭记在心,佛教中把感恩看做是一种布施,就是要让我们不要吝啬,多对别人怀有感恩之心,并付诸在行动上。不管是地位何等显赫者,还是毫无权势的卑微者;无论你生活在何时何处,或者有着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只要心中常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肯定会显现出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美好的处世品格。
感恩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关键,假设人与人之间缺乏了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懂得知恩图报,反而忘恩负义的人,必是遭人唾骂的无耻之人。而有了感恩之心,就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积怨,理顺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等。它让任何的勾心斗角、欺上瞒下、尔虞我诈的行径无地自容。
感恩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积极的生活心态,是一种内心独白,是一份铭心之谢,一种善于发现生活美的道德情操,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如果我们受困于这种不如意之中,终日惴惴不安,那生活就会索然无趣,想反,如果我们拥有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在平凡中感受美丽,那么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去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因此,努力让感恩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将会让我们时时相伴,因为,当你感恩时,心就会感到很知足,心不烦、身不疲,无所求,心能安的时候,快乐就在其中。
2、常怀惜福之心
观音文化的启示:“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才最有福”
“为善虽无福至,祸其远矣;为恶虽无祸至,福其远矣。”
从观音思想来看,人生并不是宿命论——并不是由前生业力,注定今生的命运,而一切不可更改。虽然由前生善恶之业,招感今生苦乐之果——福报或灾殃,但今生的祸福,一切还要以个人的行为主导。本来以前生的善业,招感今生的福报,但是如果你不知惜福,奢靡放逸,胡作非为,照样可以转福为祸;反之,如果以前生的恶业,招感今生的苦报,而获苦报的人安分知足,努力为善,照样可以转祸为福。这一切,全在我们的心头一念,也全以个人的行为为标准。
人生在世,贵在一个惜字、惜人、惜事、惜物,实乃珍惜幸福,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动不动就发出哀叹和抱怨之声,哀叹工作越来越难找,前途渺茫,抱怨人际关系紧张、抱怨自己为什么不出生在豪门。当你对事事都感到不满时,你的生活也将有所欠缺,而你也越是拒绝在现状中去寻找能够令你感到满意的事,你的不满情绪会持续地越久。长此以往,你除了会感到沮丧于是失落之外,也会开始愤世嫉俗。然而当你闭上眼睛,仔细回想自己的生活,就会发现:你所拥有的其实已经很多了,问题是,当你不懂得珍惜的它们的时候,即使得到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有一句古谚说:“身在福中不知福。”就幸福而言,有些人往往是在拥有的时候并不知道,等到他们失去以后,才意识到自己也曾经拥有过;或者在不幸降临后,他们才会发现自己过去不断追求的“幸福”,其实早已存在于自己的身边了。惜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应该具备的一种良好的心态。所以我们不要过多的抱怨过去的种种不如意,也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用平常心对待每一天,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对生活的幸福感才会增强。
3、常怀分享之心
分享是一种毫无保留的倾情付出,它不求回报,但往往您会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真情回馈。分享是一种快乐,它是心与心之间的真诚沟通与互联。分享是大爱的表现,李嘉诚亲手创立的“李嘉诚基金会”,在过去20多年来,已捐出及承诺捐出之款项约77亿元,其中64%用于内地的助教兴学、医疗扶贫和文化体育事业。曾经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夫妇更是捐出了自己财产的95%,有近400亿美元,成立了“比尔及梅琳达基金会”,他们将慈善事业当成了自己的终身志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值得帮助的人,把大爱洒向了全世界。有了分享的心态,我们就不会孤独,因为我们彼此之间敞开了心扉;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有了分享的心,我们也不会抱怨得到的少,因为每一个人的分享的信息和快乐汇聚起来将会让您感到特别的富足。
4、常怀放下、自在之心
观音文化启示:“人生最大的幸福乃放得下”
“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
“做自己的主人,掌控自己的命运”
“得饶人处且饶人”
“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越放下,越自在”
“若能一切随它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人生路上,想要活得轻松、活得自在,就要学会拿得起放得下。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等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就不容易了。大的挫折雨灾难,能不为之所动,能坦然承受之,这就是一种度量。
观音思想一再强调,人们要懂得舍弃,懂得放下,懂得破除各种迷执,这样才能够快乐自在,才能够尽享人生。
人生往往如此:拥有的越多,烦恼也越多。因为万事万物奔来就随着因缘变化而变化,而人们却试图牢牢把握让它不变,于是烦恼无穷无尽,倒不如尽量放下,烦恼自然会逐渐减少。话虽如此,又有谁能放下呢?生活中许多人,因为无法放下,患得患失,而徒增压力、沮丧、不安、一无所获。
其实舍弃不是失掉幸福,而是成就了完美——经过淘洗的完美。人生不能追求绝对的完美,但我们可以追求经过舍弃之后留下的完美。放下是一种感悟,更是一种心灵的自由。而放下之后,那份自在,则是顿悟之后的豁然开朗;一种重负顿释之后的轻松如意;一种云开雾散后的阳光灿烂。
懂得放下一点小小的架子,懂得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得饶人处且饶人,那么你的人际关系就有可能有所改观;懂得舍弃那些无关精要的环节,而抓住重点,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说不,那么你的办事效率就有可能成倍提高;懂得放弃一点眼前的利益所得,而重长远投资回报,那么你的财富可能会赚得更多,懂得放下肩上的压力,适当放松和运动,那么你的精神又将重新焕发。
学会放下,坦荡、自在、简单地生活,多一份真挚,少一分虚伪,放弃那些看似美好的陷阱,才能够追求美好的人生境界。
5、常怀舍得之心
观音文化启示:“舍就是得”
“忍小失,而谋大得”
观音信仰认为:人生有得有失,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所以人生的最高的境界应该是无得无失,但是人们都是患得患失,未得患得,既得患失,明智的选择是学会舍得。舍得是一种境界,大弃大得,小弃小得,不弃不得。
舍得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更是一种做人处世的艺术,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中,达到和谐,达到统一。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采取宁折勿弯的做法,一味承受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和烦恼,却不能用一种有效的方法将之化解。而舍即使化解压力与烦恼的良方舍得其实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策略,就如同鸭子划水时,人们只看见鸭子在水面上悠闲地、安逸地游动着,却不知道它那在水下的鸭掌正在拼命、奋力地向后方划动着。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三)观音文化对职业生涯的启示
1、愿行并举
在观音文化中,所谓愿就是发大誓愿,确立自己的宏伟目标。菩萨法门中有所谓“四弘誓愿”,即法门无量誓愿学,烦恼无量誓愿断,众生无边誓愿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一切菩萨的总愿。观音菩萨自然也具备了这些誓愿。各个菩萨又各有其别愿,民间有观音十大愿、十二大愿等多种说法。有愿必行,行愿一致,这正是菩萨修行的特色所在。观音的愿行并举也体现了观音菩萨伟大与平凡的统一。追求无上智慧,普度无边众生,其愿可谓伟大,但其修行却并非好高骛远,空来雾往,而是从一点一滴的细微处着手,于极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起步,精进不息。对于职业生涯启示就是要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自己的实践行动相结合。如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就要对自我进行各种项目(兴趣、爱好、性格等)评估,根据职业兴趣以及就业环境,进行职业选择,弄清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在四年全程化体验生涯课程中,积极参与实践与体验,在体验中积累经验,为求职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2、坚定信心
观音思想启示:“佛法是心地法门,信心是第一资源和动力”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勤奋多一些,懒惰少一些,实现梦想早一些。”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人天分,人依靠勤奋而将天分变为天才”
自卑只会给人生带来巨大的不幸。有些人利用自己的天赋来创造美好的事物,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而有些人则根本没有生活目标,信心不坚定,凡事缩手缩脚,浪费了天生的资源,到了晚年只能苟延残喘。本可以创造出辉煌的事业,却因为不相信自己,而与成功失之交臂。乃人生最大的遗憾。
只有学会欣赏自己,相信自己,才会寻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才会发现自己的特长,不要在内心深处为自己的能力设限,只有抛开所有顾虑和杂念,对自己信心坚定,从而全力以赴向前冲,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潜力,在职业岗位上,或创业途中,要坚定信心,勤于做事,时刻以成功为念,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可以”,“我会成功的”,心里的成功意念越强,成功的机会就会越大,成功的速度也就大大加快。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你不能在失败的地方爬起来,重拾信心。
3、利他利我
利他利我是贯穿观音全部修行济世活动的两个基本方面。佛教缘起法告诉我们,世间众生都是处在一个相互联系、彼此依存的链条之中,自我是不可能孤立生存的。所以,任何一个个体的自身努力同时也就是为他人服务,而且也只有在为他人服务的前提下可获得自身的利益。另外,单从般若法门的证悟来看,要获无上智慧,圆满崇高的人格和妙乐自在的解脱境界,就必须有长期的福德积累,而福德积累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行善益人。总之,利他利己不但是修道之必须,也是修道之必然,所以,只要在现实人生中如法修行,便会自然而然地利我而利他,利他而自利。做事业也必须要具备利他利我的精神,要赚大钱,先赚人心,时时不要忘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永续的事业,需要更多人真诚的帮助和参与。你表面上付出了一些利益,但这其实也是为你建立了感情账户,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在你的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站在你的身后,默默支持你,让你重拾信心,度过难关,这时你会发现,之前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二、观音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松下幸之助是日本松下电器集团公司的前任社长,被日本人称之为“经营之神”,享誉全世界。松下幸之助曾经指出,有一种领导者,运用超人的智慧与领袖气质,有效地领导部属达成目标。其自认能力不足,又体弱多病,所以不同上述的领导方式,他的方式是向部属求助,请求部属提供智慧。一句话,也就是利用员工的智慧。松下先生说,当他的员工在100人时,他要站在员工的最前面,以命令的口气,指挥部属工作;当他的员工增加到1,000人时,他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诚恳地请求员工鼎力相助;当他的员工达10,000人时,他只要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就可以了;当他的员工达5万或10万人时,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松下的这一段话,充分表达了他“柔性管理”的精髓。
(一)柔性管理
企业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20世纪与工业时代以生产为核心相适应的“刚性管理”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刚性管理将个人达成组织目标的工具,强调理性规则与效率,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用制度约束管理员工。世纪之交,知识经济的到来向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新的经济模式下,智力资源日益凌驾于传统的生产因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之上,而网络化又把每个企业变成了地球村的村民,公司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取资本和技术———而且往往是通过鼠标的点击就能获取,从根本上说地理位置不再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从竞争的意义上来讲,远在天涯海角的企业都可能是你的竞争对手;五湖四海的人群都可能是你的客户。挑战是刚性的,竞争是刚性的,应运而生的柔性化管理正是“以柔克刚”的利器。“柔性管理”将是适应这一特征的未来企业管理的发展模式。
1、柔性管理的本质
柔性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新方略。柔性管理理念的确立,以思维方式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转变为前提。线性思维的特征是历时性,而非线性思维的特征是共时性,也就是同步转型。从表面混沌的繁杂现象中,看出事物发展和演化的自然秩序,洞悉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识别潜在的未知需要和开拓的市场,进而预见变化并自动应付变化,这就是柔性管理的任务。
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它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它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管理和运营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从而创造竞争优势。
2、柔性管理的特点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如发号施令,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开拓优良业绩,成为企业在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柔性管理”的特征: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显然,在知识型企业管理柔性化之后,管理者更加看重的是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看重的是职工的主动精神和自我约束。
3、观音思想的实质
南怀瑾认为,要了解观音信仰,可以从慈悲济世的精神,应化利物的形式,智慧解脱的开发,名号具有的含义等四个要点着手根据这个要点,观音思想可以说就是以同理心为基础的慈悲思想,观音本有“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他原来就是佛教慈悲思想的代表,在佛学中,慈悲分别代表了与乐与拔苦两种不同的意思,其主要指“无缘之悲”和“同体之悲”,所谓无条件、无要求的慈爱;而同体之悲,则是指无时间,无空间的阻隔,慈爱一切众生。观世音菩萨在远古之前早已成佛,为度众生而现菩萨身,并发下宏愿,在阿弥陀佛涅盘后,才继承佛位,正说明了这种以救苦救难为志的精神。
4、观音思想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观音信仰之所以在中国沿袭2000多年,而从未中断过,一方面是其思想能给普通大众带来精神上的寄托与激励,另一方面,观音文化、观音思想也确实渗透到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中,感化了更多的人,积极向善,力行慈悲济世的精神,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值得帮助的人。如今观音思想中某些方面,也逐渐与经济、与企业管理挂钩,被运用到社会发展实践中,焕发新的活力。
观音思想无疑为现代企业组织的柔性管理提供了更多内在精神理念上的支撑。
(1)众生平等——人人都是企业的主人翁
观音思想与其他宗教思想最重要的差异就是相信众生平等,每一个人都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可能,如果心存菩萨心,做菩萨事,就是菩萨的化现。要实践观音济世救人的精神,就会要将拔苦予乐作为自己的生命最高的价值,没有差异,不停止关怀帮助他人。对个人来说,无论在组织中处于什么样的职位,都有能力在工作中实践观音济世助人的思想。
根据这种价值基础,组织应该成为一个社区,而不是一个战场或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堡垒,其社会价值主要来自于他对社会成员提供的服务,组织中的管理者和下属基本上是平等的工作伙伴的关系,其目的除了维持各自生存需要外,最重要的是在共事过程中,发挥互相帮助,互疼互惜的大爱本色。这种权力平等,民主化、人性化的管理,会让每一位员工都将组织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感觉到家庭的温暖,这里没有等级的威严,有的是平等互助。每一位员工无论职位高低,都以一种主人翁的意识来工作,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也可以最大程度上调动和发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利他利我——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服务内部顾客(员工)
观音思想认为:“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菩萨智慧花果。”大慈水就是大慈心,大悲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才是智慧之心。这个道理很简单,大众的利益联结着你的利益,有了大众的利益,必然有了你的利益。如果双方都在思考利他,双方必然都能得到。利他也就是利我。
对于管理者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服务内部员工,譬如提供给员工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好的薪酬待遇,协助解决其工作、生活难题,造就其潜能的发挥等,主管与部署需要随时分享彼此对组织目标、价值、问题及工作流程的感受。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组织塑造成为现代人心灵补给站。使个人可以在组织中得到关爱,并历行观音的慈悲精神,使心灵空虚得到慰藉和满足,而团体的力量,也能超越个人能力的限制,以更完善的服务,满足更广大社会成员的需求。要赚大钱,先赚人心,在平时就注意建立起自己的感情账户,如此组织的发展才能永续。
(二)危机管理
1、放下与舍得
什么是危机意识?什么是危机管理?在顺利的时候?在顺利的时候,想到可能的不利,具有忧患意识,想到害;在不利的时候,想到希望,想到利。
有的经营者只学会追求胜利,却没有接受失败;有的人只学会夺取,却没有学会放弃。只有承认失败,接受失败,总结失败,才能最终战胜失败,只有学会放弃,懂得放弃,主动放弃,才能真正获得。
1985年4月,张瑞敏收到一封用户的投诉信,投诉海尔冰箱的质量问题。于是,张瑞敏到工厂仓库里去,把400多台冰箱,全部做了检查之后,发现有76台冰箱不合格,当时有人建议,这些冰箱只是外观上有些划痕,不影响使用,可以内部消化。张瑞敏却坚持说:这些冰箱必须就地销毁。他顺手拿了一把大锤,照着一只冰箱,咣咣就砸了过去,把这台冰箱砸的稀吧烂,然后把大锤交给了责任者,转眼之间,把76台冰箱全都销毁了。当时,在场的人一个一个的都眼里流泪了。虽然一台冰箱当时才800多元钱,但是,员工每个月的工资才40多块钱,一台冰箱是他们两年的工资呀。正是这一锤,树立起了海尔人的产品质量观念,海尔集团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当时的小舍,成就了现在海尔集团的大得。张瑞敏在危机面前果断行动,懂得主动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却树立起了企业的诚信,变危险为发展的机遇,铸就了今天的辉煌。
2、保持一颗平常心
观音经典中说:“闻有法不喜,无法亦不忧”——听说有,听说有所得,不会喜形于色;听说无,听说无所得,也不会忧愁苦恼。也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观音文化启示我们:人最大的敌人就是内心所产生的忧虑.不安.懦弱和无知等。有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在年青时便拥有了许多资产,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去购买了大量的货物,准备经商.突然,外面传来了行情下跌的消息,于是他便想把商品脱手处理掉。这时候,有一位同行想趁他心情烦躁之际,以低价买进他的产品.此时他的心情十分低落,矛盾。就在这时,又有一位同行愿意出高价购买他的产品.于是他那颗原来失落的心一下子又充满了欲望.他认为价格一定还会有很大的上浮空间。赚大钱的想法使他迟迟不愿将货物卖出.最后,行情暴跌,他损失惨重。
我们能够看出,其成败完全是由自己的内心造成的,真正的敌人不是他的砍价或抬价的同行,而是其内心的不安和对赚钱的执者。
俗话说,心态决定成败.在商业竞争中,管理者要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就要忘记此过程的利益得失,用一平常心去对待。管理者只有自己处变不惊才能稳定并鼓舞团队士气。因为,有一颗平常心才能够达到静观其变,看清事物的过程本质,才有助于下一步的决策。
(三)感恩社会——提倡合掌经营
合掌又叫合十,十指相合,既表示敬礼,更表示诚心和恭敬。左右手,本来分在两边,合二为一,表示一心、专心、一心一意。不但是心诚,而且是摄心,就是把心集中到一点,心无旁骛。
合掌经营这里指人性经营或佛性经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佛道商道都是人道,企业必须挣钱,必须讲求利润,但是我们追求功利是为了超越功利,是为了把功利转化成社会的福利,群众的福利,这是企业的最大价值。
你把企业做大了,得到了巨大的财富,你肯定会有两个体会:一是金钱不是赚来的,是因缘所赐;二是财富虽多,那是暂时保管。因为到了这个时期,你的心灵改变了,你有了真正的正见了。只有心灵的丰富,才有物质的丰富。
企业家的功德是治生。治生就是布施,布施是为了感恩,就是对众生的回馈和献礼,盖起了一幢幢大楼,繁荣了社会,美化了环境,方便了人群,给客户提供了安居乐业,这就是治生,同时,你赚了很多钱,就可以去帮助那些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值得帮助的人。
客观上热心慈善、公益事业,回馈社会,也是企业树立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美誉度和知名度的有效途径。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