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慈善是慈悲心决定的善良举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7日
来源:公益时报   作者:于丹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慈善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首先我们怎么看待慈善。我个人认为,慈善不绝对与财富数字相关,慈善不绝对与突发事件相关,也就是说我们在做慈善的时候有几个偏见。首先我们认为慈善要有一个巨大的数字,或者用财富作为支撑启动的项目,才叫做慈善。所谓慈善,我的理解是慈悲之心决定的善良之举。所以,什么时候我们不把慈善和财富紧密挂钩,而落实在我们的心灵、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力所能及上?我期待有一天慈善会变为这个社会的公民习惯。
  好的习惯是培养出来的,人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会感到当自己成为弱势群体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扶持。一个人有能力去帮助别人,就会体会到一种生命的尊严和幸福。我们今天社会的财富数字在急剧增长着,但是在所谓富贵者的阶层中,我们会看到一种现象,就是富而不贵。也就是说财富只是一个数字,只有那些真正有生命尊严,有内心悲悯,对弱势群体承担责任,对社会公众表示关注,并且把他作为自己一生担当的人,才是真正有贵气和尊严的人。
  所以怎么样能够让我们全社会的公民,不再把慈善看作是几个名人的事情,而是每一个人能够使自己生命更加坚强的一种方式?我们今天是救助者,明天我们也许就是被救助者。我们今天捐出爱心,并不是因为我们多么强大,恰恰是因为我们脆弱。
  在这个世纪,我们见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突发灾难,像地震海啸的频发,我们见到了一些重大的社会公共卫生事件,从世纪初的SARS,到后来的甲流,有很多病菌的变异都是我们闻所未闻的。我们还见到了这两年急剧增长的由很多情况导致的社会的心理问题,包括一些伤害事件。面对这一切,公益和慈善是什么,它是一道屏障,它让我们能够以爱建立信仰,以行为建立真正的慈善。所以我所理解的慈善,为什么我说它不见得跟数字相关,因为它是我们自己力所能及做到的事情。
慈善是一种公民习惯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一个多星期,我在北师大接到过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打开之后看到,是一个叫陈胜江的贵州山村里的残疾人,寄给我厚厚一打人民币,他说希望我能帮他捐到红十字组织。我点了很久才点清楚,那么厚一打人民币是14块5毛钱,因为绝大多数都是一毛钱的毛票,还有两毛钱的毛票,最大面值的是两张五毛钱的毛票,那里面没有一张一块钱面值的。他在信里告诉我他是一个双下肢瘫痪,坐轮椅,严重脊柱弯曲的残疾人,全家的收入就是他70多岁的老母亲,上山挖草药,所以换回来的钱都是几毛钱,他把那些钱整整齐齐地码在一起寄过来,说你一定要给我捐出去。这是我所见到过的一个很让我震撼的慈善行为。他在信中跟我说,他多少次看到废墟中的孩子,他的心在流血、呼喊,他说拿我的命去换他们,我就是一个残疾人,但是我做不到,我能做什么呢?我只能捐这么一点点钱。
  我一直希望这样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在非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能够成为我们的习惯。也许我们捐助一点钱,做一点事,它只是举手之劳,但是个人习惯和社会的公共习惯都是靠养成的。我们在社会上提倡不随地吐痰,对人礼貌。我们在家庭生活中,提倡每个人的卫生、整洁。所有这些都是习惯的养成。我坚信一个社会的文明体系在上升过程中,公民的习惯养成,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公民意识。这其实包括慈善行为对生命带来的安顿。不要以为我们是捐助者,其实我们同时是受惠者,因为一个生命能够持续的给予他人的爱和支撑,这个生命的尊严会让自己获得其他的东西都无法比拟的光荣与幸福。
  所以,这里就更依赖社会大量的慈善组织的出现,因为这不能靠大家的自发行为,要有组织,让大家以最低成本,最简约方式,去建立习惯。所以我在这里也呼吁慈善组织的完善。毕竟老百姓现在对慈善总是想到突然地震了,就赶紧去找红十字捐款,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的觉悟和我们寻找组织的途径,还处于低级的阶段。我们还没有一个更便捷的系统,让我们在日常系统中,可以去举手投足实现自己的心愿,这是我想谈的第一点:慈善是一种公民习惯。
付出和给予是女性的天性
  我想谈的第二点是有关于我们女性。我谈的题目是,爱,是一种信仰。为什么女性跟慈善之间有着天然的关联?某种意义上来讲,每一个女人的身上都是有深刻的母性,不管她自己是不是做过母亲。为什么在小孩3、4岁的时候,男孩子在举着刀枪,在外面争夺地盘打仗,女孩子在家照顾娃娃,喂水盖被?也就是说女孩子天性里从那么小的时候她就有一种以付出为快乐的本能,不管她后来是否做过母亲,这是女性中的一种幸福的基因,就是她能给予,她能呵护,她能够在弱势群体的面前,以她的爱去完成一种行为的到达,这是天性。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寓言:造物主往世间去投放很多小生命的时候,跟孩子们说,你们去吧,这个世界多美好啊,等你们到了这个世界,就会有特别好的前途,就会遇见很多美好的事情。要去人间的小生命就问造物主,我们听说这个世界还有黑暗,还有丑恶,还有伤害,我们遇到这些怎么办呢?造物主就跟他们说,你们放心吧,在你们到人间之前,给你们每一个人都配了一个天使,她这一辈子就是豁出命去保护你。小孩子们就说,那我怎么才能找到她?造物主说,只要你叫妈妈,她就会出现。
  其实“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称呼?她是潜藏在我们心中一个崇高的身份。不是说有了孩子、一个自然的生育过程让我们成为了母亲。我见过很多做慈善的这种女同胞,本身是没有儿女的,但是也有很多孩子叫她们妈妈。这种感受在我身上,也一次一次再被印证。我到汶川、北川去到那些学校的时候,在两年前的5月,我到帐篷里的时候,尽管孩子们读过我的书,他们都认识我,他们是学生,他们更应该叫我老师,但是那些孩子,不约而同的管叫我妈妈,而且他们会叫很久,直到今年。前年的时候我到他们的帐篷,去年我到他们的学校,今年我说咱们换个地方,我们不去那了,我带你们去世博。在世博,那些孩子们看着中国馆,孩子们跟我说,妈妈,现在我觉得做一个中国人真自豪。
女性用爱创造奇迹
  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我的职业身份是什么,无论做一个教师,做一个作家,它有可能都是你的阶段性职业,但惟独“妈妈”,这是终身的。因为这是一种血缘的托付,这是一种爱,而不简单地把它理解为责任。所以我想,爱是一种信仰,爱是一种行动,爱也会是一种奇迹。做妈妈的人能够为孩子做成什么事情,我想大家都会记得,去年年末我们推荐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一位暴走妈妈——陈玉蓉,一个54岁、严重脂肪肝的母亲,她成为一个奇迹,她最后的颁奖词是我写的:当一个人的身体属于自己的时候,只能接受科学对病痛的宣判,但当一个母亲的器官属于孩子的时候,那么生命就可以去挑战最后医学的一个决断,而成为一个真正的奇迹。陈玉蓉两次养育了她的儿子,她让我们知道母爱是信念,母爱是奇迹。我们在地震中也看到很多用自己的生命救助了孩子,超乎我们想象的奇迹。
  这一切其实是女性在这个世界上用爱创造的奇迹,公益慈善是什么呢?它不是我们今天富庶生活的锦上添花,它是我们生命中真正的雪中送炭。如果我们把这种爱,作为毕生的信仰,我们的生命是有根的,是获得安顿的,我们是在爱的行动中,不断滋养自己,在丰富自己,而且从个人的善良上升为组织行为,从而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未来。这就是我做为一个普通母亲和女性的期待,我希望我们的社会上:爱是一种信仰,慈善成为一种公民习惯。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