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强组织型宗教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张践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7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国家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没有建立集权的君主专制主义的大帝国。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在国家权力结构之外还存在着强大的教会势力。

罗马教廷的国家观念,是由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在公元5世纪出版的学术巨著《上帝之城》中奠定的。奥古斯丁提出了“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的区分,他说:“由自私的爱发展到连上帝也蔑视的爱,造成了地上之城;由爱主的爱,发展到蔑视自己的爱,造成了天上的城。地上的国来源于暴力。自私统治着这个国,各种自私自利的目的相互冲突,使它终将沦为罪恶的渊薮。”显然,天上的城要高于地上的城。从人(包括君主)都有“原罪”的观念出发,教会人士认为世俗的君主是靠不住的。教皇有权为君主加冕,也有权废除罪恶的君主,解除臣民对其的效忠,如基督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所说:“不法的命令没有约束力,昏君必须加以反抗。”从一方面来看,基督教的分权是欧洲的一件幸事,即政教双方相互制约,使任何一方都不能建立绝对的专制,从而有助于古代民主制度的保存和欧洲现代两党制度的建立。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强大的教会势力的存在,妨碍了民族国家的建立。

中世纪,整个欧洲被分成了上百个小邦国,小邦国内部又被各地的贵族分裂成各自独立的采邑,世俗权力极为分散,但基督教教廷的权力却是相对统一的。在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的支持下,罗马教皇取得了上帝在人间代理人的特殊身份,通过对各教区主教的任命,使基督教组织成为欧洲各个封建国家中的“国中之国”。当时,在基督教影响最大的德意志民族中,不管是罗马教廷还是德意志君主,都抱着罗马帝国的梦想不放,希望用基督教来统一整个欧洲,但是君主和教皇双方的相互掣肘,造成的实际结果是连一个德意志民族都统一不起来。

相反,远离欧洲中心区域的英国、法国等地却率先建立起了君主专制的民族国家,这主要是因为它们远离基督教的统治中心,可以利用自己王权反抗教皇的干涉。教权的弱化也就意味着王权的强化,所以恩格斯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中指出:“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强组织型宗教的存在,不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自然也就缺乏民族凝聚力。我们知道,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具有不同的文化要素,宗教认同的前提是共同的信仰,而民族认同的前提是共同的地域、语言和文化,所以民族认同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国家为框架的,而宗教信仰是可以跨地域传播的,特别是那些世界性宗教。在一些情况下,宗教可以成为民族认同的主要因素,但这并不等于说所有宗教都可以成为民族认同的基础。强组织型宗教一般都会在民族国家之外有一个独立的精神中心,甚至是政治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国家对民族的凝聚力。教皇利用基督教跨国家信仰的特点,不断跨越国家的边境,对其他国家的宗教、政治、经济事务进行干涉,自然就会弱化欧洲国家自身的权力,降低其民族凝聚力。

以地域的情况而言,公元5世纪后半叶,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帝国的领地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并皈依了基督教。在克洛维、丕平、查理曼等君主的推动下,将基督教传播到今日的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及北欧诸国。法兰克王国解体后,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与教皇约翰十二世建立了联系,他帮助教皇摆脱了意大利贵族贝伦加尔的控制,重树了教皇的权威。教皇则封他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使他成为古代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尽管当时德意志国家的能量已经远远不可与古代的罗马帝国相提并论,但是用基督教统一世界的理想促成了教皇与德意志君主的战略联盟,不断对欧洲各国进行干涉。特别是在德国和意大利之间,德国的军事占领和意大利的分封割据战争导致了两国边界的不确定,从而使两大民族自身的凝聚力弱化。在论证了欧洲各国在中世纪末期纷纷在王权的主导下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之后,恩格斯指出:“全欧洲只剩下两个国家,那里没有王权,也没有那时无王权便不可能出现的民族统一,或者说,它们只是名义上存在,这就是意大利和德意志。”

从语言的角度看,共同的语言是民族认同最直观、简单的证据。语言是人们思维的物质外壳,把此地人与彼地人区分开来。圣经中正是用“巴别塔”的故事来解释人类民族语言差异的现象。然而这一故事似乎也如同一道谶语,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上帝通过语言的差异来阻止人类走向民族的大同。中世纪,欧洲强大的罗马教廷为了保持宗教的统一,要求欧洲各国都使用拉丁语进行宗教活动,许多国家还把拉丁语作为国家的官方语言。结果,在教堂里,人们用共同的拉丁语进行宗教活动,走出教堂,人们又开始使用各地的方言从事日常事务,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方言区,而无法形成与民族范围大致对应的民族语言。可以说,在利用行政的力量推行统一的语言、文字之前,民族是无法凝聚的。过度强大的基督教势力,既无法真正把整个欧洲凝聚成一个统一的民族,也不利于欧洲内部诸民族自身的凝聚。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还是从中世纪后期各君主国家里推行本国语言开始的。其中既包括用本国语言翻译圣经,也包括用本国语言施行小学教育,而这两者又是与印刷术传入欧洲紧密联系的,所以有学者也将欧洲的民族主义称为“印刷民族主义”。

欧洲中世纪罗马教廷与各国皇权相互制衡的局面,有利于启蒙运动后欧洲各国率先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但是其对民族凝聚力的影响,无疑也是负面的,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作者:张践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