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和老尼
一个早春明晨,在終南山腳一所佛家寺庙,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个童子,独自涉足雨后佛寺,红门里的庭院,阵风拂落一地花萼和黄叶。童子的脚步极轻,仿佛一具渔桨,在青砖铺砌的甬径上移行。在寺院深部一口古井前,童子立定一片荫绿的苔藓地,面朝一座佛塔出神。佛塔上架筑铁炉,塔旁生长一株大菩提树,据说:该座佛塔基底,葬有佛祖指骨,而这方宝地,也因之显灵,气脉盛通隆鼎。
童子进身的时际,并不明了这些底蕴。他的天真,浸淋古庙的净宁,雨霁的田园沉谧如许。便当童子无忧地信步徘徊,一位头扎布饰的暮年老尼,祥和地出现他的面前,温婉着静笑,继而与他攀谈。老尼一边诉说这座名刹的来龙去脉,一边言讲童子的内心喜好;老尼并在拾扫落叶的间隔,站在伞盖状的大树下,为他倒背如流白居易的《长恨歌》。
老尼的才学,让童子惊异,老尼的身板仍很硬朗,但实际年岁已逾七十。老尼还略诉个人经历:年少时,老尼曾是清华大学名旦,老尼也曾坠入爱河,却因家庭规诫,不能选择相爱知己。后来,为了抗拒父母指定婚姻,老尼投身佛门成尼,修炼至今。
老尼的简朴生平,让童子难以置信。然而,老尼咏叹的古词,在春晨的佛庙,铿锵道出,掷地有声。童子的眼眸,探向佛碑背后的竹林;风中摇曳青青竹枝,一只黑翅的燕鸟,在佛塔铁炉上盘绕一阵,又飞远了。一片童稚烟云,半昧老尼粗布的袍袖中,成为一掌年代印记。
童子幸会了老尼,其后再不曾重见。也有几次,童子途经这所寺庙,但是,庙门却是紧锁的。灰瓦的庙墙外,飘燃麦收草秸的烟火,从邻近寺院的水渠旁,可以感知周边村庄的灶炊,亦或乡民劈柴的斧声,并同孩儿汲水的辘轳。
在童子尚未长大的年岁,他崇尚山乡的自然陶冶。夏季的傍晚,沿着一道圣明的石路,童子进山又出山,关中平原的壮阔景色,会在月亮跃升紫阁峰前,激发他旺盛的臆想。童子也在一个秋日午后,攀爬家居背面的青山泥坡,向着岭头一座荒芜石庙趋行。他知道,那儿不会留存老尼的箴语,只是那所孤独石庙,当他静坐其侧,凭览天象云景,欢悦于一支灿然古曲,诚如老尼的诗诵。秋天的山岭,拥抚童子的感戴,亦在他不识叹息的秀明季节,展现一片茂密的柏树林。火红的秋阳中,山乡的柿子熟了。
直至童子心花绽放,游荡的韶年,又焕然一个浪子俊颜。再后来,听说老尼在一座佛山圣刹高寿圆寂,已不是少年感慨,而是成人痛惜,在未掌蜡烛的寅夜,他怅然望视,默祷那方昔日石塔,青葱的巨树下,并立一个老尼,和一个童子。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