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丛林管理>>正文内容

论现代佛教寺庙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以深圳弘法寺为例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6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玉用,顾玉凤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论现代佛教寺庙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以深圳弘法寺为例

  李玉用,顾玉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

  摘 要:以享有崇高关誉度的深圳弘法寺为例,初步探索传统佛教寺庙管理是如何在全球化境遇下的今天有机融摄现代管理理念,从而“转化性创造”佛教固有的管理智慧以实现自身的“凤凰涅盘”,该研究一方面尝试对现代佛教寺庙管理的理论、经验乃至模式作一总结,另一方面以期对方兴未艾的充分发掘传统管理思想、智慧和实践在当代的运用以参考和启迪。

  关键词:佛教;寺庙管理;弘法寺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洗礼下,一切传统包括传统之衍生物都面临着“转化”或“重构”的挑战,固有的理念、思想需要更新和转型,而且还表现为原有的实践,方式等面临着“重组”甚至“破产”的境地。对于所有的传统而言,它渐至消泯的可能仅是那些太“不合时宜”的东西,除此之外,那些历经考验而沉淀下来的因素却可谓历久弥新。某种意义上,全球化提供了传统“转型”和更新的动力和契机。传统通过“转化性创造”得以新创和重生,并且比既往焕发着更强、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拟以深圳弘法寺为例,初步探索传统佛教寺庙管理是如何在全球化境遇下的今天有机融摄现代管理理念,从而“转化性创造”佛教固有的管理智慧以实现自身的“凤凰涅盘”。该研究一方面尝试对现代佛教寺庙管理的理论、经验乃至模式作一总结,另一方面以期对方兴未艾的充分发掘传统管理思想、智慧和实践在当代的运用以参考和启迪。

  一、深圳弘法寺的当代定位

  当今,佛教寺院管理及发展能够获得佛教界和上级主管部门双重肯认的屈指可数,而深圳弘法寺便是其中之一。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叶小文先生到弘法寺调研时就曾赞扬“弘法寺的管理为都市寺院树立了榜样”,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赴粤调研组在全面考察弘法寺的管理模式之后,副组长蒋坚永先生也颇有感触地表示弘法寺“寺庙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令人耳目一新,赢得了信教群众的普遍好评,也为尘世寺院的管理探索道路,值得肯定。”弘法寺位于深圳素有“绿色心脏”之称的梧桐山麓的仙湖植物园内,此寺肇建于1983年,1992年完成主体建筑并举行开光典礼,并经政府批准正式对外开放。佛门泰斗禅宗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本焕长老为本院开山方丈。在本焕长老的大力关注、关心和支持下,弘法寺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已建成山门、天王殿、大雄宅殿、法堂、卧佛殿、禅堂和相关配套用房3700平方米,是深圳市目前规模最大也是最具影响的一座现代佛教寺庙。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之中,并与香港毗邻,隔望澳门,与台湾和东南亚地区联系方便。因此,吸引一批又一批全国各地的人来此创业和经商,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学历高、素质好的年轻人,同时也有很多国家的跨国公司在这里投资建厂。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深圳已成为与世界接轨的国际化大都市,各种思想、思潮和文化在这里碰撞和交流,形成了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在此背景下,弘法寺创建之初就把自己定位为“都市寺庙”或“城市寺庙”。寺院尤其是现代佛教寺庙自身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关系到其存续,发展以及自身独特价值的发挥。中国佛教史上佛教寺庙多是以割据的形式而呈现出山头佛教林立的情形,再加之朝廷的特殊属地管理体制,颇多寺院只是在特定的地域和领域范围内发挥自己的宗教作用和价值。依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属于自己寺院的管理体系一直以来便是中国传统佛教寺庙管理的显著特征。因而,对于现代佛教寺庙管理而言,也惟有真正认知和理解寺院所处的周遭环境,包括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经济等各要素,并将其“内在关联”尽可能多地体现于寺院的管理工作整体之中,才能准确地把握自身的发展方向,也才能真正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深圳弘法寺的寺院管理都是紧密围绕“都市佛教”或“城市佛教”的定位和特点来进行的,即立足于都市寻求如何更好地为城镇居民的宗教信仰提供服务,如何有效地提升信教众生的佛教理论水平以坚定正信,让他们能在浮躁和喧嚣的城市中找到自己心中的明灯和净土,得以精神之慰藉,弘法寺的“定位”具体而言:“以道风建设为中心,以慈善和文化为两翼,构筑珠江三角洲乃至两岸四地面向世界的弘法利生平台。以‘人文佛教’为中心,全面践行‘人间佛教’。用现代理念管理寺庙,旨在教育僧才。用科学人文打造道场,重在净化人心。用佛教文化弘法利生,重在正信正行。用慈善事业福利社会,重在慰藉心灵。”上述宏观和具体“定位”对于我们准确认知和理解弘法寺寺庙管理乃至整个现代佛教寺庙管理的模式包括经验理论和弘法实践都是有重要启发和参考价值的。

  二、深圳弘法寺的管理理论

  佛教禅宗是最为彻底的“中国化佛教”,也是中国佛教在明清以降发展的主流。佛教禅宗的盛行天下固然有多方面的“机缘”,但《百丈清规》所确立起来的中国佛教丛林制度可谓功不可没。《百丈清规》也称《古清规》,由百丈怀海禅师(720—814)初创于中唐。怀海禅师在目睹寺庙高度发展,寺庙经济又严重依附于封建皇权,以及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寺庙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于是提出“吾所宗,非局大小乘,非异大小乘,当博约折中,设于制范,务其宜也,于是创新,别立禅居”,创制了《百丈清规》,规定了寺院组织管理制度和日常规范,后来发展为比较完善的禅宗丛林制度。禅宗丛林制度的特色主要有:改革佛教僧众们依靠施主布施捐赠、寺院工商业经营的经济模式,建立以集体从事农业生产、以达自给自足的经济制度,使佛教寺庙摆脱了对政府经济的依赖,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佛教经济基础的脆弱性;建立以长老为核心,以“十务寮舍”为主要执掌的合理、有序的组织机构,以达集体修道的本质目标;建立适合中国历史文化的清规,取代一部分印度色彩浓厚的戒律,以增强僧团的自主管理等等。弘法寺开山本焕长老是当代佛教界的禅宗尊宿、禅宗临济第四十四代传人,决定了弘法寺要首先依照《古清规》,以禅宗的法门、戒律为本寺的宗风。此亦是弘法寺寺庙管理理沦的来源之一。

  其二,由近代太虚大师等人所倡导的“人间佛教”、“人生佛教”理念,经赵朴初,星云等海内外高僧大德的阐扬,业已成为当代佛教发展的主流。深圳弘法寺积极顺应和践行“人间佛教”这一现代佛教发展之大势,要求全院的佛教徒应积极人世,将佛教中“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精神努力阐扬和实践。这一思想来源还特别影响和助推了佛教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佛教开展公益慈善事业的空间的扩大和面临的新情况,客观上也要求诸如“人间佛教”等佛教现代化思想越来越成为如弘法寺这样的现代佛教寺庙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指导思想尤其是成为寺庙财产分配的核心管理理念。

  其三,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也使得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和理念源源涌人中国,这为中国本土管理思想的更新和转型提供了参照和借鉴。现代佛教寺庙以其固有的圆融思想吸纳和融摄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思想,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充分认知到寺庙管理不仅关系着一个寺庙的存亡,更关系着续佛慧命的历史重任。深圳弘法寺积极借鉴和转化现代西方管理思想,引进现代管理机制,将传统佛教禅宗的丛林机制以及当代新佛教的“人间佛教”理论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其圆融精神和开放精神不断推进佛教寺庙管理的各项建设。

  三、深圳弘法寺的管理实践

  在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制度是管理的基石,也是管理有序的保障。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必须要在制度层面上“规定”和协调诸方面事宜,如组织的架构、人员的行为规范、相关的工作程序等。所以,某种意义上,管理无疑就是“制度”实施的全过程。

  古代佛教僧团管理虽无明确的现代意义上的“制度”,但向来存在制度形式,即佛教的戒律,所谓“佛之为教,必先戒律”。佛陀更是将“以戒为师”作为遗训之一即“依法不依人”,这也就是后来寺院管理所持守的戒律清规的历史渊源。现代佛教管理则要求“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包括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和组织建设,信仰建设是核心、道风建设是根本、人才建设是关键、教制建设是基础、组织建设是保证。”深圳弘法寺依据古戒律和现代佛教建设的要求,制定了具有浓郁现代管理特色的《弘法规约》,其中强调“依古德清规,参今世实际,制定规约,调制三业,安立道场,大众同执,鼎新佛法之重要性。”这部在本焕长老的指导下印顺大和尚完成的,体现古代历史文化内涵与现代管理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弘法规约》,在我国佛教界,也算得上是第一部。作为一个寺院的行动纲领与总则,它的撰写和实施无疑是具有典范意义的,至少它为怎样将古代传统与现代思想的结合与表述,提供了范本,同时与寺里所颁布的《深圳弘法寺管理制度(修订版)》结合使用,无疑有促进的作用,也为弘法寺的有序管理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依据。

  现代管理学理论认为,一个组织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架构,直接决定着组织运行的有效性。中国古代传统佛教寺庙管理体系呈金字塔结构,一般来说主要是三级管理架构:最高一级是方丈或住持;次一级是班首,下分东西两序与丈室、禅堂、库房、客堂四大寮口;再下就是各个部门的具体执行人。深圳弘法寺的管理模式仍采用了传统的三级管理形式,并且将古规原有的寺庙分工与称渭尽可能体现在现代的规约之中,以此体现佛教厚重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但在每个僧职的称谓与职责方面又尽可能体现出一些现代的思想,尤其将现代民主管理思想明确体现在规约和实践中。在弘法寺的管理体系中,方丈室为寺里最主要的领导机构,现由弘法寺第二代方丈印顺负责。当家师是方丈的助手,接受方丈的领导,在方丈的委托下行使“执事委员会”主任的职责,具体协调和统筹安排全寺的工作。当家师下面的“执事委员会”是寺庙决议的议事机构。再下一级就是两大职能部门,分别是寺院内部管理和对外联络,其中寺院内部管理按照佛、法、僧“三宝”管理对象设置了五个部门即禅堂——讲经说法及颂经祈祷、禅定修习之所;客堂——总管寺院对内事务、接洽安排佛事和皈依事务、负责寮房僧人的管理;藏经阁——保管收藏佛家经律论典、档案文件资料、礼品、佛事用品;库房——负责寺院必需物资的保管和领用;财务室——负责寺院的财务。而寺院的对外联络又分为两个部门即慈善综合事务办——负责与寺院直接联系的综合事务,具体为慈善部、劳工部、义工部、基建部,斋菜部和采购部六个小部门;文化宣传办——负责寺院对上级和有关部门及媒体的接待,寺院内外的宣传如网站、短信平台、杂志等的维护、编辑、出版、印刷等工作,又细分为宣传联络部、网络部、编辑部和印刷部,

  弘法寺管理经验可以总结为:“三分开,两手抓,一加强。”所谓“三分开”是指架构设置时将寺院内部管理和寺院对外联络分开;佛家事务和俗家事务分开;僧人管理和信众管理分开。“两手抓”就是在架构设置配备上一手抓寺院内部管理,一手抓寺院与社会的联系。“一加强”就是在架构设置、人员配备上重点加强对佛门三宝(佛、法、僧)内部的修持和管理,

  弘法寺就僧人的来源上采取严格的审核手续,对寺院长住的僧人进行严格审查,为了纯洁僧伽队伍,每一位住寺僧人都要接受“考试”,包括考察他们的人品道德、修行素质,学历水平以及健康状况等。凡人住弘法寺的僧人,其相片和有关资料在常住公布栏中公布,弘法寺所有僧人的数据,均与宗教局、公安局内部联网,必要时还在弘法禅网上公布常住僧人资料,把弘法寺僧人置于社会监督范围之内。同时,弘法寺在国内率先建立僧俗分离制度,避免因俗人过多“闯入”僧人居住区,干扰寺院内务,从而杜绝不必要的麻烦和恶劣影响,保障寺院正常的生活和修行秩序。参禅打坐,是寺院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也是出家人的份内事。弘法寺为了促进僧人修行做出了许多努力:如制定岗位、确定职责、拟定岗位计划书等,使僧人禅修工作有了责任标准,便于自我矫正和考查评定。僧人实行考勤制度,必须按时上殿、固垫、坐禅等,请病假者回寺庙后需要交医院病历证明,请事假者也需要相关证明。弘法寺还实行奖罚制度,奖惩分明,对能够做到制度规范的要求、表现好的僧人,给予或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对破坏或者不执行制度的僧人或犯戒者,将给予处罚,严重犯戒者,乃至清理出寺院,绝不姑息。除此之外,弘法寺在管理上还充分利用示范作用来鼓励僧人自省。率先垂范,发扬宗教领袖的榜样作用,以高僧大德的风范领导和影响全体僧俗信众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是中国佛教历史上一直保持的优良传统。弘法寺本焕长老是当今佛教界的泰斗、禅门尊宿,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本焕长老一生经历曲折,爱国爱教,不忘弘法;慈悲心切,利益众生;正言正信,自律极严;受到佛教徒的爱戴,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信任。他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为座右铭,践行自己的弘法事业,为当代佛教徒做出光辉表率。弘法寺要求全寺僧人以本焕长老为榜样,严格修行,精进不辍,努力从事弘法利生的伟大事业。

  弘法寺在努力为居士服务的同时,也将居士管理纳*SE常的管理工作范围,为居士践行佛教价值,以达自我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寺院为每位皈依居士建立档案,将居士纳入网络系统,义工居士先期造册,个人特长与空闲时间预先输入档案,按所住的地域,划片分组,形成了一个团结有序的院外居士团体。2006年“深圳弘法寺义工护法团”的成立,加强了对义工的管理,不仅保障了寺院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增强了义工与居士的集体感和归属感,提升了他们对佛教的理解,净化了他们的心灵。弘法寺不设香火街,不售门票,并为香客免费提供三柱香,并设有免费的自动饮水机,免费提供给来寺院的礼佛者,无论是在家弟子还是出家众生,只要通过其为人修行品德、佛学知识的考试和禅堂的“三关”考验,便可向这些信众免费提供食宿。

  弘法寺在相关程序管理方面更是充分参照和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制度。如参照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对寺庙财产进行监督管理:领导班子在任期内做哪些事、用多少钱都实行严格的预算制度,预算须经寺庙执事委员会通过后执行。半年一次检查调整,年底开展决算,与预算进行对照。为了充分实现财务管理的公平、透明和公正,弘法寺建立寺庙财务时报制,每天将财务公开,同时还设立审计部门,对财务账目进行内部审计,一改以往寺院账目混乱的局面。

  寺庙后勤管理方面:引进并实行集中采购的机制,参考市场的价格,落实定点采购的正规供货商管道,所有采购职能通过票据、减少现金的使用。以上措施,可以将财务腐败现象有效根除。

  寺庙工程建设方面:传统佛教寺庙在决策和执行上都有一定的随意性,工程开支、完成时间和质量上往往难以保障。弘法寺明确提出参考和借鉴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以任务为中心,跨部门组合人员,对重要工作实行项目管理和目标管理。在2006年~2007年弘法寺大楼和相关配套用房的建设项目上,寺院明确实行项目管理,从需求确定、项目选择、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控制、项目评价和项目收尾七个阶段,对所有资源进行计划、引导和控制,圆满地完成了建设任务。

  信息管理方面:包括寺院文件文档、寺院人员基本信息等的管理。从2005年起,弘法寺参照现代公文处理要求,根据国家档案行业标准,建立了先进的档案管理系统,将所有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并建立了电子档案室。

  文化管理方面:其宗旨是弘扬佛家文化,用佛家普度众生的情怀慈济众生、福利社会、教育宣传,慰藉现代城市人们的心灵。在弘法寺禅堂,每周要进行一次公开辩论,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化讲座,以强化僧众的佛学理论水平。近些年来,众多知名学者、国学大师应邀前往授课。此外,弘法寺还时常组成文化交流团拜访周边甚至国外一些著名寺庙和佛学院。弘法寺在佛教文化传播方面印刷经书,开办弘法禅网站,创办《弘法》杂志,印刷画册,出版《弘法文库》,编辑出版本焕长老开示录等,也有利于增强人们对弘法寺的认识。当然弘法寺的文化管理还不仅仅限于上述,各种有效方式均被弘法寺所采用来积极宣扬佛教文化。

  四、深圳弘法寺的管理思考

  弘法寺有机结合传统佛教管理智慧和现代管理理论的努力,既是佛教圆融精神的现代体现,又是与其面对新情况不断开拓、创新分不开的。通过对弘法寺寺院管理的初步探索,其管理之特色大致可以归纳为:“以戒为师,以人为本,以法治寺,旧新结合,以修为主,有序管理。”也就是说,现代佛教寺院弘法寺的管理,是按照古代祖师的教诫,围绕“人”来进行,用禅门的戒律清规治理寺院,在古规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现代管理思想,强调僧人的修行,树立正信,把寺院的管理纳入到有序的工作之中,最终进入良性循环。弘法寺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堪称典范,为中国现代佛教僧团改革的深化提供了范本,也为其他现代佛寺的管理提供了参照和借鉴。

  最后,我们还拟就弘法寺的管理革新提出两点思考和建议,当然这对其他佛寺的管理革新也是不无裨益的。其一,务必警惕腐败、腐朽思想的渗入,积极引导和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近些年来,社会上不良之风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信仰淡化、公德丧失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信教群众甚至广大僧众。弘法寺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在此“条件”下,如何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和积极性至关重要。

  其次,随着城市“疆域”的膨胀和拓展,都市寺庙应积极关注郊区佛教市场,努力为郊区信众和普通老百姓提供合法、合理框架内的独特服务。因为深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安家、创业,另一方面大部分人初到深圳也没有足够的实力于市区置房置业。而处于城乡结合处的郊区往往便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居所,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和乡情、乡俗的碰撞、冲击,极有可能使得该地区成为管理上的“盲区”,也极有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来源地之一。佛教通过自己独特的信仰和圆融的管理、积极而独特的服务或许能化解这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从而真正发挥佛教公益慈善事业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之功能。这就对现有的佛寺尤其都市寺庙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考。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