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我国民族宗教学研究的一部创新力作——评《民族宗教关系的社会理论考察》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曹兴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我国民族宗教学研究的一部创新力作

  ——评《民族宗教关系的社会理论考察》

  □ 曹兴

  我国民族宗教学学科的建立离不开一批研究民族宗教学的科研人员的推动。张践教授的《民族宗教关系的社会理论考察》一书是这门学科建设中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它是一部民族与宗教关系研究、民族与国家关系研究的重量级研究成果,对我国民族宗教学的诞生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力,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外民族宗教问题、民族国家问题研究的部分空白。

  理论创新:“国家为实体显性、民族为文化隐性”

  笔者最欣赏的该书内容之一是作者提出的“国家为实体显性、民族为文化隐性”的理论。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因民族与国家两大概念的交叉性,而在对二者关系的识别上存在极大的模糊性,理论上也出现了种种自相矛盾。美国学者安德森根据民族属性不确定的事实,阐释出民族共同体的性质并不那么“稳定”、边界并不那么“清晰”、概念并不那么“客观”的严重不足,提出了民族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的理念。这一颠覆性的认识,搅乱了学界对于民族认识的平静“湖水”,如何使之澄清下来,张践教授提出的“国家显性、民族隐性”的理论观点能发挥积极作用。在解决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中,法国民族学家德拉诺瓦认识到,民族是生命体,国家是组织者;民族具有生物特点和自发性,国家则具有意识形态导向的计划性。然而,两者之间到底是个什么关系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张践教授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国家是民族显性的政治组织形式,民族是国家隐性的文化实体内容。这种“国家显性、民族隐性”的观点能够让人比较清晰地看到民族与国家的关联和区别。张践教授将民族定义为:“民族是在共同地域条件下形成,建立在共同经济生活基础上,使用共同语言,具有共同文化的、隐性的、非组织性的人们共同体。”

  观点解析:不同类型的宗教文化对民族国家的影响可产生不同的国家模式

  张践教授对民族宗教类型的理论分析、从宗教视角解析民族国家的本质是该书最大的亮点。该书引进宗教要素来识别民族和国家,不仅第一次将民族分为原生性民族、衍生性民族、复合性民族和泛化性民族,而且在把宗教分为单一神教、多神教、一神教和泛神教的基础上,分析了宗教对民族和国家在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和全球化时代的不同重要影响。

  张践教授分析认为,在农业文明时代,多神教与一神教对于民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形成了“多元求同”和“一元别异”两种宗教文化类型。前者表现为最大的宽容性,而后者充满了排他性。世界上大多数民族信仰多神教。这些多神信仰的民族在交往的过程中,容易形成比较宽容的民族观,有利于民族的相互融合。中国的龙图腾就集中反映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荟萃精华、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特色。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华文明能够包容不同的文化,才会使自己的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笔者认为,张践教授在该书中最有含金量的解析是关于宗教对近代民族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该书分析了在工业文明时代,由于多神教和一神教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国家模式。民族国家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民族替代宗教成为国家合法性的终极依据。依据“在谁的地方,信谁的宗教”的惯例,欧洲在建立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因尖锐宗教冲突而导致民族冲突,故形成了“一族一教一国”的民族国家模式。这种民族国家模式虽然暂时解决了欧洲国家现代化的难题,但是也为其自身留下了民族国家不断分裂的祸根,当代世界的爱尔兰问题、苏格兰问题、巴斯克问题、魁北克问题,都让西方国家的民族学者头疼不已。而且欧美国家依仗首先实现现代化的优势,将他们的民族国家模式推向全世界,给世界其他地方的不同民族带来了许多麻烦。

  中国在现代进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多元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种完全区别于西方的民族体系,即“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从民族属性上看,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复合性民族,这种民族对外是一个统一的民族,符合了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对内则存在着单元民族,不同的族群既认同于上位的中华民族,也认同于下位的汉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单元民族。多元的民族认同使得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狭隘民族主义的影响最小,保持了民族国家的凝聚力。

  中国“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可以为世界各民族宗教间的对话提供东方智慧

  在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和宗教原教旨主义的复兴,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意识形态现象。以宗教文化为背景的泛化性民族利益冲突,即亨廷顿所说的“文明冲突”,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性问题。解决民族宗教间的矛盾和冲突绝不能用对抗的方法,而应当用对话的方法。诚如孔汉思所言,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就没有人类的和平。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东方传统文化,可以为世界宗教对话提供“和而不同”的政治智慧,“理一分殊”的哲学理念和“忠恕之道”的心理基础。对中华民族而言,弘扬传统文化可以使之成为民族凝聚的文化基石和全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复合性民族得以存在,有赖于多元文化认同下的多元民族认同,我国建立在多元宗教信仰基础上的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传统文化,既可以包容多种宗教文化,也可以包容各种世俗文化,在此教与彼教之间、信教与不信教之间,可以形成最大限度的宽容,这对于促进当前我国具有复杂信仰结构的多民族的团结,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此外,多元信仰的传统文化背景,也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指导中国的民族和宗教事务的管理工作。这是本书研究的另一个亮点。

  我国民族宗教学学科建设初有成就,但依然任重道远

  不难看出,从本书构架所包括的理论层面的横向分析和宗教对民族国家从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和全球化时代的纵向解析,似乎已经清晰可见地呈现出了民族宗教学的基本理论模型,可以认定已经形成了民族宗教学的一家之言。张践教授如果沿着本书思路深入研究下去,无疑能够开辟出一条创建民族宗教学的可喜道路。当然,建立比较完善的民族宗教学学科体系依然任重道远,不是一个人所能胜任的。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存在许多有待深入研究之处,如民族与宗教互动的内在机理、民族宗教国家三者的互动关系,尤其是主体民族与国族的悖论关系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

  要想领略该书的全盘精彩内容,还需读者亲自浏览全书。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民族报》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