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资讯时代之宗教教育课程规划初探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8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惠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资讯时代之宗教教育课程规划初探

  ---以中华佛学研究所“佛学资讯组”课程规划草案为例

  释惠敏

  中华佛学研究所副所长

  目次

  §0. 前言

  §1. 宗教学科中资讯教育课程需求

  §1.0. 数位化文献的基本概念

  §1.1. 多价(Multivalent,多讯息层次)文献模式

  §1.2.数位化文献与标准化标记语言

  §2. 与资讯科学整合的教育机构

  §3. 佛学研究所的现况与佛学课程的规划

  §4. 佛学与资讯科学整合的课程规划草案

  §5. 结论

  §0. 前言

  网际网路(Internet)的资讯时代来临,改变了人们沟通和处理资料与知识的方式,新的数位化(digitalized)资讯(information)或电子媒体(electronic media)的取得(acquisition)、记录(recording)、整理(organization)、搜取(retrieval)、呈现(display)、传播(dissemination) 的效率,史未曾有。此种趋势将大幅改变人类的生活环境、社会结构和文明的发展。

  历史上,宗教文献在文化媒体的技术发展,占有重要的地位。例如:现存最古的印刷品之一是佛教的《金刚经》(868年)[1],与欧洲最早的活字印刷是古腾堡圣经(Gutenberg bible,1455年)[2]。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出版量的急剧增加,书面语言的运用日益普遍,知识也随之日益普及,人类文明得以日新月异,甚至到达今日所谓“知识爆炸”的时代。

  佛教是源远流长的宗教,其相关的资料与知识浩如烟海,有时真令人望洋兴叹。因此,若能运用资讯科技的媒体与工具,有效地管理资料文献,改进佛教的教学、研究、服务、行政等各个层面,不仅是佛教教育的创举,也将是宗教教育乃至所有人文教育的新潮流。[3]

  本文的意图是:因应此数位资讯时代的特性,了解宗教学科中资讯教育课程需求,以及目前台湾的高等教育院校中,与资讯科学整合的学科的类别,并且以中华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佛研所”)“佛学资讯组”课程规划草案为例,探讨宗教教育课程规划的新观点。

  §1. 宗教学科中资讯教育课程需求

  §1.0. 数位化文献的基本概念

  从宗教文献媒体的演变史来看,早期是泥版(如:楔形文字)、莎草与石块(如:象形文字)、甲骨、贝叶(佛典)、竹简等等,目前则是以纸本为主。但是,数位化文献则是新世纪的媒体的趋势,其理由是多重的,要言之:(一)是利于长久保存;(二)几乎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供全民共享共用;(三)可以大量汇集知识,以发前人所未见,产生相辅相成(synergy)的效果。[4]

  现在对于新的数位化媒体,宗教教育界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认识?首先,对于数位化文献都需要具有多价(Multivalent,多讯息层次)文献模式的认识。[5] 其次,为了能有效率地管理数位化文献,宗教教育界需要规划标准化标记语言的课程。

  §1.1. 多价(Multivalent,多讯息层次)文献模式

  传统的文献与数位化文献的差异是:前者是单块式(Monolithic),后者是多价式(Multivalent)。传统的文献观念,与“书”同义。书是独立式、互不连结,查询费时,互参也麻烦,只提供给人“读”的功能。

  由于数位化文献基本单位可以是字、笔划、乃至图素(pixel),所以重组(rearranged)、连结(connected) 都很简易快速;而且同时可提供给机器(Processor)与人(Human Mind) “读” 的功能。因此,犹如相同或不同原子价位(value)的连结与互补,而成为各类各样分子。数位化文献具有“多价”(Multivalent)文献模式的特性,所谓多种价值(values)、 意义(meanings)、 运用(appeals)。

  总之,多价文献模式有如下三点特色:

  (一)Incremental Extendable(逐加延伸)

  在任何时间、地点、形式、使用者,都可以逐加延伸资料、层次或动作。不像书印出来后,要重新再呈现,还得再版。

  (二)Structurally Distribute(结构性分散管理)

  1. 同一个形式的情报层,称为“层次”(layer)。在某一层次里可做种种的功能处理,即是“动作”(Behaviors)。不同层次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藉由网际网路(Internet)形成结构性分散管理。以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hinese Buddhism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简称CBETA)为例,假设重点放在汉译佛典与中国撰述部分的编码档情报(encoded text data)层。它可以跟日本合作,由他们做日本撰述部分的编码档;另外,韩国海印寺可以提供高丽版大藏经的扫描原版图挡(Scanned text image)层;京都大学、东京大学有一些手抄的古本可提供图档;北京大学有房山石经的图档。虽然在不同地方各自管理不同的资料库,但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如《华严经》所说的,因陀罗网的世界,即重重无尽的世界。

  (三)Internally Complementary(相辅相成)

  各别的层次(layer)无法完美,但是不同的层次间可以形成互补。例如,由“扫描层”与“字库再现(Font reconstructed)层”,可以看出古今字的差异。不同版本的图档,在同一段落里显示出互补性的呈现。

  §1.2.数位化文献与标准化标记语言

  为了文献间能彼此交换与有效率管理资讯,数位化文献需要标准化的标记语言。如:1986年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标准通用标记语言),其所用的标签(tag)可以扩张、检查;后来为了World Wide Web(全球资讯网)的需求,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件标记语言)是SGML的一项运用,具有指定连结、指定格式的功能。1998年,为了Web最佳运用,开始从SGML推演成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性标记语言),它可以与HTML整合,以处理资料的显示, 于SGML中,去除在Web上传递资料所不需要的部分(换言之,XML是SGML的子集合)。XML是可以与SGML互补,可以对Web上的资料作结构化与描述用,而且也可广泛支援不同种类的应用程式。[6]

  如“中华电子佛典协会”( 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s Association,略称CBETA,http://ccbs.ntu.edu.tw/cbeta)进行大藏经数位化时的标记处理,以维习安博士(Christian Wittern)的报告为例。[7]对于大藏经本文,先做一个半自动化的标记处理,加上一些标签(tag);然后再分层处理大正藏的脚注(footnotes)。

  以上所述的知识与实务经验都是目前宗教教育中所缺乏的,为因应新的数位化文献的时代来临,是有必要加入对于数位化文献的特性的认识以及有效率管理数位化资讯等等的课程。但是,如何规划此类课程,我们先考察现有的台湾高等教育院校中,与资讯科学整合的学科有那些可能性?

  §2. 与资讯科学整合的教育机构

  目前台湾的高等教育院校中,与资讯科学整合的学科,可分为下列几类:

  (1). 管理与资讯

  1. 例如:台湾大学资讯管理系(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其余,政治大学、中山大学、中正大学、中央大学、台湾科技大学、云林科技大学、屏东科技大学、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暨南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中原大学、文化大学、世新大学、静宜大学、实践大学、铭传大学、大同工学院资讯经营学系(Information Management)、元智大学、华梵大学、中华大学、大叶大学、义守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南华大学、真理大学、台湾工业、长荣、龙华、南台、树德、明新等技术学院,以及嘉南药理学院等共约有34个系所。

  (2). 图书与资讯

  例如: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所(The Department and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其余,政治大学、辅仁大学、世新大学等也有设立。

  (3). 教育与资讯

  例如:台湾师大资讯教育(Information & Computer Education)学系,

  。其余,淡江大学教育资料科学学(Educational Media & Library Sciences)系所, 以及国立台南师范学院资讯教育研究所。

  “教育资料科学”是从理论与技术方面,就资料的搜集、处理、制作、储存、检索与流通、运用等,从事整合性有系统的研究;它是以图书馆学为基础,兼及视听教育与电脑资讯的专门学门。简言之,教育资料科学就是探讨如何以最科学的方法利用资讯或资料,以最便捷服务的科学。

  (4). 医学与资讯

  国立阳明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卫生资讯组”(Health Informatics)、中原大学医疗资讯研究室( Medical Informatic Lab)。

  卫生资讯学(Health Informatics)是目前发展地相当快速的一个学门,为处理生物医学资讯(information)、资料(data)与知识(knowledge)的储存(storage)、搜取(retrieval)、与使能最佳使用(optimal use)的科学,以解决临床上所遭遇到的问题,并辅助临床决策之制定。卫生资讯的范围触及医学上所有的基础与应用科学,且与现代资讯科技紧密地结合,其中尤与电脑和通讯的关系最为密切。由于生物医学的知识爆炸,因此对资讯科技的渴望便更殷切。目前卫生资讯学的应用甚广,涵盖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疗照护、医院行政等各个层面。

  (5). 传播与资讯

  元智大学资讯传播科技学系(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6). 社会学与资讯

  元智大学资讯社会学研究所

  (7). 语文与资讯

  台湾大学资讯工程系所“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Lab.)、清华大学资工系自然语言实验室、中央研究院语言与文件应用系统实验室(Language Processing Document Analysis Lab. )、成功大学资工所中文资讯实验室(Speech lab)、中央研究院资讯科学研究所中文资讯处理实验室。

  (8). 地理与资讯

  台湾大学地理系“地理资讯研究中心”(Geographic Information Research Center)、逢甲大学地理资讯系统研究中心、成功大学地球科学系地理资讯研究室、彰化师大地理学系地理资讯系统研究室。

  (9). Humanities Computing

  在欧美方面,将电脑科技用于人文科学文献的管理与研究已有50年以上的历史,形成所谓“Humanities Computing”新机构与领域,而且也有成立了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ers and the Humanities (ACH) 的组织。详细可参考Willard McCarty (King's College London)及Matthew Kirschenbaum (University of Kentucky)二人所提供的“Humanities computing units and institutional resources”的网站(http://ilex.cc.kcl.ac.uk/wlm/hc/)。其中所介绍的,例如:

  英国Oxford University的Humanities Computing Unit。[8] King's College London的Centre for Computing in the Humanities[9]等。美国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 Electronic Text Center and Institute for Advanced Technology in the Humanities。[10]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 Computers & the Humanities Program等。[11] 挪威的University of Bergen的 Humanit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Research Programme。[12] 荷兰的Alfa-Informatica (``Humanities Computing'') [13]。此外,我们也可看到南非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 Johannesburg HUMANITIES COMPUTING PROJECT[14]等。

  但是,很可惜,台湾的人文科学界还没有积极加入“Humanities Computing”领域的发展。

  §3. 佛学研究所的现况与佛学课程的规划[15]

  中华佛学研究所(创办人:圣严法师)1981年开始招考研究生,每年录取新生约10-20名,[16]截至1999年为止,已招收154位学生。为期三年的佛学课程中,第一年以比较宗教学、佛教史、文献学、佛教基本典籍、梵语、巴利语、西藏语等课程为主;第二年则以专书解读、专题研究等课程为主;第三年除了继续专书解读、专题研究的课程之外,则以论文写作为主。

  课程性质依地域性与经典语言的区别,规划成“中国佛学组”(以汉译经典及中国撰述部为研究范围)、“印度佛学组”(以梵语、巴利语经典及印度撰述部为研究范围)、“西藏佛学组”(以藏译经典及西藏撰述部为研究范围)等三组。

  专任老师共有11位、兼任老师也是有11位;行政人员方面,一般业务有秘书、教务、学务、总务、研发、推广教育等有8位,图书馆以及佛学网路资料室有9位。

  佛研所图书馆,目前收藏有29套不同版本、文字、内容的佛教大藏经,及中、日、英、德、法等东西方语文的佛教图书约2万册,另有视听资料3400笔,未来藏书量的目标是11万册。

  学术方面,定期出版《中华佛学学报》、《中华佛学研究》两种年刊,亦奖励国内各大学硕、博士研究生及大陆佛教学者撰写与出版佛学论文及著作,并由法鼓文化公司出版“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定期发表本所研究人员及研究生之研究成果。此外,法鼓文化公司发行之人生月刊、法鼓杂志等刊物,亦有师生的特约发表园地。

  另外,佛研所亦与国际间已经建立姊妹关系之大学,进行留学生、出版物之交换以及研究人员之互访,如:日本的佛教大学、立正大学、驹泽大学、花园大学,美国的密西根大学和泰国的法身中心等。

  毕业生中,已取得日本、美国大学博士学位者有3名;完成国外大学博士课程者有3名; 已取得国内外大学硕士学位者有14名。目前,正攻读国外大学博士学位者有10名;正攻读国内外大学硕士学位者有15名。学生毕业后,主要服务于教育、宗教、出版、文化、新闻等领域。

  为因应网际网路(Internet)的资讯时代来临,佛研所于1998年成立“佛学网路资料室”(Buddhist Studies Internet Network Center, BSIN http://www.chibs.edu.tw),延聘佛研所校友杜正民先生(台大佛学中心佛学网站站主)为主任,德国籍Christian Wittern(维习安)博士为顾问。因此,佛研所于1998年2月15日协助“北美印顺导师基金会”成立“中华电子佛典协会”(http://ccbs.ntu.edu.tw/cbeta)。将《大正新修大藏经》中,汉译佛典与中国撰述部的五十五册藏经及第八十五册,进行高效率的电子档输入、校对、电脑缺字处理及做付加标记 (Markup) 等标准化工作,完成高品质且完整的电子版佛典,预计达一亿多字,并附有全文检索及多版本比对检索等功能,利用网际网路及CD版,将汉译及汉文电子版佛典公开提供世界使用。

  此外,佛研所已接办台大佛学中心“佛学网路资料库”(http://ccbs.ntu.edu.tw) 的建构与发展,该资料库自1994年起至今已经完成的佛学书目资料约计9万笔,建置中英文学术论文全文资料库有1000篇左右,以及“台湾佛教文献数位化资料库”、“佛学网路梵文、巴利文、藏文佛典语言教学”、“佛学网站资源”(Buddhist Internet Resource)、“佛教思想教学资料库”等。

  以此“佛学网路资料室”的资源为基础,佛研所曾经开设“佛学电脑网路辅导”(Guide to Buddhist Net Resources,1996上)、“资讯时代中的佛教文献”(Electronic Buddhist Texts in New Era,1996下)、“佛学网路数位资源简介与应用”(Buddhist Digital Resources and Applications,1997上)、“佛学网路数位资源简介与应用”(The Int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Buddhist Digital Resources,1997下)、“佛学电子资料库的运用”(The Excises of Buddhist Electronic Databases,1998上)、“电子佛典与佛学研究方法 -- 以《华严经、十地品》为例”(Buddhist Electronic Resources and Research Methods,1998下)、“佛学网路资料库的制作”(The Creation of Buddhist Net Databases,1999上)。此外,今年也有研究生撰写佛学与资讯科学整合的毕业论文《

  高效能的佛典研究资料管理模式---试论超文件标记语言(HTML)及HTML Help在佛典研究资料库上的应用---》。

  §4. 佛学与资讯科学整合的课程规划草案

  如上所论,为因应网际网路(Internet)的资讯时代来临,佛研所目前也有具备如此的教学资源与经验,因此将积极筹备成立“佛学资讯组”并且规划“电脑与佛学研究学程”(The Computers and the Buddhist Studies Program ,略称CBS Program),是结合佛学研究与资讯科学等领域的教学资源,提供电脑科技运用在佛学研究与教学的一组课程。

  主修(Major) 此学程的学生必须另外选择“中国佛学组”或“印度佛学组”或“西藏佛学组”学程的一部分作为副修(minor),或主修(Major)“中国佛学组”或“印度佛学组”或“西藏佛学组”的学生也可选择此学程的一部分作为副修(minor) 。

  “电脑与佛学研究学程”(CBS Program)以佛学资讯学研究(例如:标记语言、程式语言等)、佛学资讯学应用(例如:电脑与学术出版等)、佛学教学科技等三方面为课程规划导向,并且将三年的学程分为基本课程、基础课程、进阶课程、研究专案等如下:

  1. 基本课程(必修):

  100. 电脑概论(Basic Concept of Computing):

  介绍电脑硬体、软体与应用的理论与实作。例如:资料库(database)、作业系统(operating system)、网络管理(network administration)等主题。

  101. 人文电脑概论(Introduction to humanities computing):

  介绍电脑软体如何运用在人文科学的理论与实作。例如:以电脑为基础的教学(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研究、学术出版(academic publishing),服务(Service)以及资料库(databases), 网路资源(on-line resources), 媒体发展略史等主题。

  103. 学术文书处理基本技巧(Basic Academic Word Processing Skills):

  学习如何运用电脑软体在学术文书处理(配合MLA 的理论与格式)。特别以撰写报告、论文为学习目标)。

  2. 基础课程(依“标记语言与程式语言”、“电子出版”、“教学科技”等三方面选修):

  201. 标记语言(Markup Languages):

  介绍可运用于人文科学的通用标记语言的基本理论与实作。例如:文献编码(text encoding), 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标准通用标记语言),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件标记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性标记语言)的基本课程。

  202. 电脑与教学1(Computers and Teaching 1):

  运用电脑科技于教学领域。例如:设计(designing)、编写(authoring)、评鉴(evaluating)以电脑为基础的教材等。

  203. 电脑程式人文科学应用1(Programming Humanities Applications 1):

  学习适合人文科学应用的电脑程式之基础。例如:Perl (Practical Extraction and Report Language;实用抽取回报语言;文字分析报告语言)与字串操作(string manipulation)、格式转换( format conversions)、 资料结构(data structures)的处理。

  204. 电脑研究工具与方法1(Computer Research Tools and Methods):需配合203课程选修。

  学习电脑科技在语言学、文献学上的基础运用。例如:文献分析(text-analysis)之concording, KWIC(Key Words In Context) concordance, Frequencies, Collocations and KWIC, Text-analysis program 等的学习。

  205. 电脑与学术出版1(Computers and Academic Publishing):

  运用进阶的电脑科技于学术写作与出版领域的基础。例如:学术刊物与通讯;桌上型出版(desktop publishing);网路电子出版品(electronic publishing on the Internet)。

  206. 资讯社会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Social informatics) :

  所著重于新兴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冲击,讨论资讯社会化的重要议题。

  3. 进阶课程(依“标记语言与程式语言”、“电子出版”、“教学科技”等三方面选修):

  301. 标记方法(Markup Techniques ):

  介绍可运用于人文科学的通用标记语言的进阶理论与实作。例如:XML 的进阶课程(XSL Pattern, XML-Data等);以及TEI(Text Encoding Initiative)所编定的Guidelines for Electronic Tex Encoding and Interchange。[17]

  302. 电脑与教学2(Computers and Teaching 2):

  运用进阶的电脑科技于教学领域。例如:整合数位文献、图像、声音、影像等教材;超文件(hypertext)与超媒体(hypermedia);以电脑为基础的测验(computer-based testing);网路应用(network applications)

  303. 电脑程式人文科学应用2(Programming Humanities Applications 2):

  学习适合人文科学应用的进阶电脑程式, 不同程式语言的整合模组(integrating modules), 软体设计(software design), 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 共同闸道介面)的设计等。

  304. 电脑研究工具与方法2(Computer Research Tools and Methods):需配合303课程选修。

  学习电脑科技在语言学、文献学上的运用。例如:数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 文献资料处理(text data processing),资料库(databases), 网路资源(on-line resources), WWW网站结合资料库的解决方法(solutions of Database apply to WWW),统计学(statistics), 评鉴(evaluation)等。

  305. 电脑与学术出版2(Computers and Academic Publishing):

  运用进阶的电脑科技于学术写作与出版领域的实作。例如:学术刊物与通讯;桌上型出版(desktop publishing);网路电子出版品(electronic publishing on the Internet)。

  306. 媒体资讯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Media informatics)

  4. 研究专案(必修):

  学生必须选择下列某一方向的研究专案作为毕业成果。

  401. 佛学资讯学研究专案(Buddhist Informatics Project):

  运用其他课程的原则于佛学资讯学的研究专案。学生在教授指导下个别进行。

  402.佛学资讯学应用专案(Applied Buddhist Informatics Project):

  运用其他课程的原则于佛学资讯学的应用专案。学生在教授指导下个别进行。

  403. 佛学教学科技研究专案(Buddhist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roject):

  运用其他课程的原则于佛学教学科技的研究专案。学生在教授指导下个别进行。

  §5. 结论

  佛学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上有其地位,欧美等国都有相关的系所提供佛学研究课程;特别是日本方面,掌握日本文化的特色,早已设立有佛学研究各种相关的系所,成为国际学术界“佛学研究”的重镇,其研究成果是执牛耳的地位,实在令居于“汉传佛教祖国”的我们感到汗颜。

  反观国内,虽然与日本一样,具有佛教文化的传承,也已经具备设立有佛学研究系所的条件、经验与资源,并且也拥有因应资讯时代来临,成立“佛学资讯组”及开设“电脑与佛学研究学程”的能力。

  但是,台湾的佛学研究教育目前仍然囿于法规的限制,无法纳于正式的教育体系中,只能以“乙种”研究所的名义经营佛学研究所,这是我们的遗憾,也是台湾的教育界有待努力之处。

  --------------------------------------------------------------------------------

  [1] 相关的资讯与图片可参见 http://www.bl.uk/diglib/treasures/diamond-sutra.html.

  [2] 相关的资讯与图片可参见 http://www.snu.edu/syllabi/history/f96projects/ reform1/gut_bib.htm, http://www.osl.state.or.us/csimages/bible/bible.htm.

  [3] 从人文科学者的观点,讨论电子媒体(electronic media)对人文科学教育、行政结构的影响的论文有:W. McCarty, “We would know how we know what we know: Responding to the computa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humanities” http://ilex.cc.kcl.ac.uk/wlm/essays/know/know.html。从佛学研究者的观点,评估数位化时代之佛学研究的变迁、现况与因应的论文有:Christian Wittern, “Buddhist Studies in the Digital Age” 1999等。

  [4] 谢清俊 “佛教资料电子化的意义” 《佛教图书馆馆讯》18, 嘉义:香光尼众佛学院,1999

  [5] Digital Library Projec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http://elib.cs.berkeley.edu/

  "Multivalent Documents: Anytime, Anywhere, Any Type, Every Way User-Improvable Digital Documents and Systems", Thomas A. Phelps, A dissertation for Ph. 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98)

  "Applications of A New Document Model for Digitalization of East Asian Classical Documents", Howie La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rogram Unin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6] 详参Charles Goldfarb The SGML Handbook Oxford 1990. SGML。

  XML (Extended Markup Language)是由W3C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所制定,XML 1.0 版规格书已由W3C核准,可参 http://www.w3.org/XML。.

  [7] Christian Wittern, “Knots in the net: Steps to the Standardization of Electronic Buddhist Texts” 1999 EBTI, ECAI, SEER & PNC Joint Meeting Proceedings Taipei: Academia Sinica pp. 465-469

  [8] http://www.oucs.ox.ac.uk/humanities

  [9] http://www.kcl.ac.uk/humanities/cch

  [10] http://www.iath.virginia.edu/

  [11] http://humanities.byu.edu/Chum/department.html

  [12] http://www.hit.uib.no/hit/spalte1.htm

  [13] http://odur.let.rug.nl/alfa/Alfa-informatica/Alfa-informatica/Alfa-informatica/index.html.en

  [14] http://www.wits.ac.za/fac/arts/acl/links.htm

  [15] 详参: http://www.chibs.edu.tw

  [16] 以1999年为例,正修生有12名,选修生有9名,选课生有2名,共召收23名。

  [17] Sperberg-McQueen, C. Michael and Burnard, Lou (Eds.) Guidelines for Electronic Text Encoding and Interchange, Chicago and Oxford, 1994.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