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高善穆塔的文化记忆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高善穆塔的文化记忆

  开栏的话:文物是历史文化的“琥珀”。甘肃是我国位居前列的文物大省,负载巨量历史文化信息的珍贵文物浩如星海,一直备受海内外青睐。作为甘肃人,我们理应认识她,认识她的价值,让她成为激励我们创造新生活的动力。为此,我们在这里推出“国宝故事”栏目,将用一段时间展示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国宝级文物,通过深入挖掘隐藏在她背后的故事,进一步介绍她们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使这些经年的“琥珀”光芒再现,带给你艺术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1969年9月,石佛湾子明清石佛寺大殿东北约200米处,专属街86号民宅内一派热火朝天,一场不小的工程在这里进行着。施工进行途中,一扇石磨被挖了出来,揭开石磨赫然眼前的是两件完整如新的石塔,犹如窖藏文物,看样子是有人有意埋藏起来的。全世界保存最完整、雕制最精巧的高善穆石造像塔就这样出现在了公众的眼前。

  在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宝玺看来,其他13座石塔显然没有这么幸运,有的流失国外,有的受到不同程度的残缺损毁,使得它们与高善穆塔相比逊色不少。44.5厘米高,16.2厘米底宽,制成于“承玄宗元年”(428年),出土于丝路要冲、河西重镇酒泉城南的这座高善穆塔从此成为北凉时期佛教大盛于凉州的有力的实物见证。

  据张宝玺介绍,这座塔的历史背景不可谓不深厚,最早可上溯到五凉时期。当时河西走廊因其安定的社会秩序,经济上的丰饶,统治阶层对佛教的大力倡导,使得这一带成为佛教空前兴盛的区域。丝绸之路在贩卖商品的同时,也成为佛教东传的通途,西方许多名僧到中国传播教义,第一站便是河西走廊。一些佛教经典在这里被译成汉文,寺院纷纷建立。不仅政府大规模凿窟造像,民间也争相建塔立寺。而雕制微型石造像塔比起开龛立寺、建塔雕像来,无须耗费巨额资金,成为当时无数善男信女表许某种高尚心愿,为向佛祖呈奉一片虔诚的首选方式。

  其时,这位叫高善穆的佛教信徒绝不会想到,他的孝心会通过这座石塔被相隔十几个世纪的人所知晓。“高善穆为父母报恩立此释迦文尼得道塔。”这行笔势硬朗,字体率美,含浓重隶意的发愿文字与镌刻在其后面的《增一阿含经》经文一样成为了不朽。不难推断,在诚挚的孝心驱动下,他不惜重金请了技艺精湛的技师雕刻了此塔———整块青黑色沙页岩石质坚密细腻,雕工精巧,造型端庄典雅,神韵浑厚静美。塔身上宝顶、相轮、塔颈、覆钵、经柱、基座一应俱全,配置和谐,结构极具匠心。全塔中心部位覆钵上雕琢的7佛交脚弥勒菩萨龛像更是精美绝伦。

  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石佛像的张宝玺对高善穆塔的文化意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与传入华土的佛教文化之间双向影响改造的关系在这个石塔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石塔上刻有的北斗七星、八卦符号及含有浓重儒家孝道的发愿文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思想观念,与佛像、佛经同现于塔身,使得此塔成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一个缩影。

  如今陈列在甘肃省博物馆的这座高善穆石造像塔已列属国宝级文物行列。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