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佛教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简说佛教文化及其现实意义
冷望高
佛教自东汉初年由印度传入我国,经历了近两千年时间,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系统的佛教文化体系。
文化问题历来是意识形态领域和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问题,而传统文化以其历经久远,跨越时空,博大精深,积淀深厚,而成为文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人类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没有截然的分界线,更不可以割裂其前后传承与联系,正所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佛教文化已被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佛教的传入,佛经翻译中所出现的大量语词,首先对语言产生了直接影响,有不少至今仍在通行的词汇,如世界、大千世界、平等、清规戒律、绝对、相对、究竟、如实、现行、刹那、一针见血等等都是来自于佛经,可以说如果完全剔除来自佛教的词汇,可能连话都说不全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影响尤其深远,过去有一个误解,一般的人们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代文化,似乎只有儒家文化,容易忽略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实际上从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已不再是单纯的儒家文化,而是儒佛道三家并存互补的文化形态。
谈到佛教的话题,很容易联想到烧香磕头、求神拜佛、吃斋、出家,常常被认为是搞迷信活动,这是极其简单而片面的认识。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历经漫长岁月,深深地影响并融入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在当今时代依然有很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一定有存在和发展的道理,我们不能不对这个领域有所了解。
佛教,简而言之就是佛所说的言教,用佛教的话准确地说就是“佛法”。而佛教文化则包涵广泛,纷繁复杂,与佛教有关的所有内容都属于佛教文化范畴,如佛教的信仰、教理、经典、组织,制度、仪轨、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教育、僧团、寺院,等等,难以穷尽。作为教外人不可能全部了解,应该关注的是佛教文化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佛教的主要义理。
佛是人,而不是神,是公元前六世纪真实存在的人,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圣人”之意。到了后来逐渐被人们神化了,这是另一回事。佛不是造物主也不认为有造物主,虽有超人的智慧和力量,但不能主宰人们的吉凶福祸。所以佛教本身是属于无神论的。释迦牟尼是被国际学术界所公认的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佛出世的使命是向众生展示他的觉悟,即是一种智慧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让众生理解和明白它,然后让众生走佛所走过的清静解脱之路,最终达到与佛一样的大彻大悟,亦即“成佛”,所以不仅他是佛,普通的人们亦可成佛。佛出世说法是因为众生有困苦,这是根本原因,他要为众生解脱这个困苦,这是佛的根本使命。如何解脱呢?这里有关键的四个字——苦、集、灭、道。苦,是揭示生命所存在的困苦;集(因),是揭示困苦的形成原因;灭,是揭示困苦的解脱;道,是揭示困苦究竟解脱的途径和实践方法。这是佛教所揭示的真理,所以称为“四真谛”或“四圣谛”,这是佛教的根本“法轮”,是佛法的灵魂和核心。而这个核心的原理是对苦因(集谛)的揭示——“缘起”说,或称“因缘”、“因果”。就是说一切事物的生成不是孤立的,都是有关系和条件的,即因果相生相应,如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过去的因形成今天的果,今天的因又造就未来的果,因与果相符,果与因相顺,因果相续,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这就是佛法,无论是谁,只要明了这道理,转动这个法轮,运用这个智慧,就可以摆脱无论怎样的生命困苦。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到了今天,思想洞彻,科学昌明,人们对于宇宙、人生的认识以及当今的生产力水平,早已今非昔比,与宗教产生和传播时的状况迥然不同,但是,一方面,人们的困苦与烦恼依然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地存在;另一方面,佛教的义理在演进过程中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和变革需要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诠释,因而佛教文化的现实意义在当今世界依然存在。佛教本身蕴藏着精深而富有哲思的智慧,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对同样问题不同角度和层面的思辨,等等,都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当今社会,虽然大多数人们物质上已然富足,生活状况已然明显改善,但环境污染、竞争激烈、分配不公、信仰危机等等现象依然存在,社会矛盾依然不少,人们依然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苦;从更大的世界范围看,还存在着战乱、贫穷和饥荒,生存和安全都受到威胁。有不少的心灵需要抚慰,有不少困苦的生灵需要拯救。在如此种种问题面前,宗教是最有效的良药。
对于建设当代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宗教也是一股重要的力量。我国新时期的政府和历届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宗教工作,广泛号召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而对于佛教,由于在我国传播和发展历史久远,与中国文化已然息息相关,深入人心,尤其得到重视。国家号召佛教界中的有识之士,进一步发掘佛教文化内涵,整理和研究佛教文化遗产,弘扬佛教文化精华,对佛教教义作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诠释,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促进佛教在中国社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造福人民。
从佛教本身而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利利他的情怀;对于困苦,在自我解脱的同时并且普度众生的大乘佛法思想;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精神;人间净土、人间佛教、成人即成佛的理念;因缘相续的理论基础,如此等等佛教文化内容,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精华,可以滋养中华民族的世道人心,帮助人们走出各种困境,给人们的未来带来信心和希望,甚至能够满足人们的终极关怀。同时,佛教文化内涵对于缓解和消除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探索科学发展之路,维护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发展文化事业,开展慈善救济,等等方面都能发挥积极作用。所以,佛法对于整个社会,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是一笔真实不虚的文化财富,在当今世界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