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民族宗教
云南怒江民族宗教
云南怒江民族宗教,云南省怒江州各民族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存在着多种宗教信仰。
普化宗教云南省怒江州各民族普遍信仰普化宗教,其中傈僳族、怒族和独龙族尤甚。普化宗教以自然崇拜和灵魂观念为其基本内容。
傈僳族认为自然界的万物和人一样是有灵魂的,凡天地、日月、动植物都有神灵,都是他们所崇拜的对象,而天神“米斯”居于万物之上,是主宰一切自然现象的精灵,即“尼”。傈僳族崇拜的精灵多达三十多种,他们生产生活的一举一动,如出门走远路、打猎、修房盖房、砍伐树木都得向各种神灵祷告,乞求保佑。他们认为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是因为得罪或触犯了某种神灵,所以必须进行祭祀。祭祀一般用鸡、羊、猪,病久拖不愈就要杀牛来祭。祭祀活动有祭天鬼除病、祭山神求雨和祭其他鬼神治病3种。
在长期的宗教祭祀活动中,云南省怒江州傈僳族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不脱离劳动的祭师,傈僳语称为“尼扒”和“尼古扒”,每个村都有一两个。他们被公认是人与灵魂之间的沟通者,社会地位也比较高,有些尼扒本身就是村寨的头人。尼扒在进行祭祀活动之前一般都要进行占卦。卦有刀卦、手卦、竹签卦、贝壳卦等。随着普化宗教的流行,傈傈族社会中也出现了巫术和神判,但到现在已经被人们抛弃了。
1949年以前的云南省怒江州傈僳族还有图腾崇拜的残余,并有一定的影响。他们把同本氏族(部落)社会关系密切的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本氏族的图腾进行崇拜,并作为自己氏族的称谓和代号。傈僳族的氏族图腾有鼠、熊、虎、蜂、鱼、霜、麻、荞、菜、竹等二十多种。民间对于各种氏族的崇拜还有种种的传说,丰富了民间文学的内容。
怒族的普化宗教与傈僳族有很多相似之处,以鬼神崇拜最普遍、最盛行。云南省怒江州贡山怒族信奉的鬼神主要有山鬼、水鬼、路鬼等十余种,还有统管各种鬼灵的神“恰不拉”,但没有明显图腾崇拜的迹象。原碧江和兰坪的怒族也很盛行祭鬼祀神,由不脱离生产的祭师来主持卜卦、祭祀。卜卦的形式主要有竹签卦、刀卦、鸡蛋卦、绵纸卦等,祭祀活动有“汝为”(祭谷神)、“夸白”(祭雨神)、“亚拉整”(做恶梦、身体虚弱及疾病时喊灵魂或祭幽灵)。每一种祭祀都有一篇世代相传的优美祭文,集中表述他们的宗教观念。
怒族每个氏族都有关于氏族图腾来源的不同的传说。虎氏族和蜂氏族的传说是,女始祖分别与虎、蜂结合,产生了“拉云起”(虎氏族)和“别云起”(蜂氏族)。此外,还有以马鹿、麂子、蛇为图腾的,传说大同小异,一般都认为很久很久以前,女始祖与某一动物结合产生子女,遂繁衍为本氏族。这反映了怒族曾经历了以女性为中心的母性社会。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怒族的祖先崇拜已是一种成熟的观念,一般家中都设有祖先灵位,经常供香火和食品。他们也很注重祖坟的选择,一般都请风水先生看风水。由于受周围白族的影响,他们还信仰“本主”。
独龙族的宗教信仰还停留在原始的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阶段,其宗教活动最流行的是鬼神祭祀。除自然现象的鬼神外,认为人和动物都有灵魂,不仅有生魂“卜拉”,还有死魂“阿细”,众鬼有总头目“南沙朋”管理。巫师有“南沙”、“乌”等数种。其中,“乌”专祭崖鬼,“南沙”的职能是治病、救魂、占卜、预言、驱鬼等。独龙族所信奉的鬼灵,都与他们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通常人一患病就祭鬼神,如上山砍柴回来后得病则祭树神,患手疼、浮肿等病则祭水鬼。他们认为山神掌管着山林里的一切动植物,为了获取猎物,每年都要定期祭祀山神,仪式较为隆重。他们还常常把希望寄托于天,因而云南省怒江州独龙族每年最大的祭祀活动就是剽牛祭天,通常在独龙族每年惟一的年节腊月的“卡雀哇”举行,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在普米族的普化宗教中,祖先崇拜的现象极为突出。他们聚族而居,对氏族的共同祖先崇拜备至,认为祖灵会降福保佑后代子孙。每年清明节时,氏族全体成员通常要聚于族内某一家“祭锅庄”(也即铁制三脚架)。他们不但崇拜整个氏族的共同祖先,而且对自家的祖先也极为崇拜,在家中三脚火灶的后上方,供奉着三代祖先的神龛,每天饮茶喝酒时,都先向三脚火灶作祭奠,以示敬祖之意。每逢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秋天收获以及婚典时,均要同时祭奠锅庄和祖先。普米族的祭祖活动明显地反映了火崇拜与祖先崇拜的结合。
云南省怒江州普米族还迷信鬼神,主要形式是驱鬼禳灾,凶吉预兆。每年封山、开山时均祭山神,祈求狩猎、耕种的平安和丰收;逢生病时,要念咒驱鬼。其婚姻、丧葬、择地基、耕种、狩猎等无不笼罩着浓厚的宗教气氛。
云南省怒江州的白族存在着对自然、鬼神的信奉和对图腾、祖先的崇拜。他们认为天、地、日、月、山、水、树、石和动物,都具有无比神奇的力量,并对它们进行虔诚的祭礼。他们信奉的鬼神达四五十种,分为大鬼、生产鬼、家神鬼、瘟病鬼、氏族专祭鬼、外民族鬼等等。代表性的祭祀活动有祭天、祭地和祭山神。祭天一般在农历九、十月间举行,由家族长作主持,以壮黄牛作牺牲,参加祭天者每人得一份牛肉。祭地在每年点种包谷的第一天下午进行,用长约五尺的栗树枝或芦苇杆一枝拴上一条白纸插在包谷地里,再用一碗白酒作祭品进行祭祀。居住在兰坪的那马人在开荒种地或遇冰雹灾害时要祭高山上的神;每逢打猎撵山,要祭主管狩猎的神。居住在泸水北部的勒墨人除每年正月初三各户均要祭祀外,凡上山狩猎前,还得祭祀一次。有的在点种包谷前祭山神鬼。
图腾崇拜主要存在于勒墨人当中。1949年前勒墨人还有4个氏族,各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主要有虎图腾、金鸡图腾、菜图腾等。勒墨人对祖先的崇拜是在火塘的三脚架旁祭祀。过年杀猪前,家长必须在象征祖先神位的三脚架前摆上供品,在火塘里烧点猪毛作祭礼,然后才开始杀年猪。其他地方的白族家庭一般在堂屋中供奉祖先牌位,一个祖先一个牌位,也有将历代祖先依先后供在一个牌位上的。每天烧香供奉,逢年过节增设供品隆重祭祖。清明节祭扫祖坟,七月中元节祭祖大烧包。
在云南省怒江州彝族的普化宗教中,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最为普遍。有本民族的巫师,巫术相当流行。他们认为山神是最高的神,称做“母舍”。祭山神活动很频繁,春节从初一到初三要祭,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也要祭,祈求山神在新的一年里保佑人们万事大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卜卦祭鬼的活动也很多,主要有鸡蛋卦、羊膀子卦、胆卦、鸡骨卦、绳卦、竹卦等十多种。另外,还有男凶神、女凶神、孩子神、鸟神、狗神、水神、山林神等多种神的崇拜。祭祀时,由“毕摩”主持。彝族认为除人的身体外,还有一个支配人体的灵魂。人虽然死了,可灵魂不死。而灵魂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因此梦也有凶梦和吉梦两类。还有很多自然现象也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茶山人信仰万物有灵,而且认为所有的灵魂都往往出来作祟于人。他们把神分为三类:居于众神之上的天神,景颇语称为“蒙格”。凡遇婚丧大事,首先要祭天神。人死后请董萨(祭师,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董萨,可以说是专业的神职人员,专管祭神禳鬼、除疫病、卜卦等事务,也精通本民族历史)奏请天神下凡查验,才能装棺安葬。结婚时新娘进家门,首先也是祭天神,然后才能祭拜祖先和其他神灵。第二类是地神,景颇语叫“赛有”,祭地神祈求粮食丰收,免除自然灾害。第三类是山神,景颇语叫“崩有”,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山神,一般是打猎季节或出门时祭献。此外,还有岩神、水神、树神、火神等诸种神灵。他们认为给人以吉祥幸福的是神,给人以不幸和灾祸的才是鬼。对神要虔诚敬重,对鬼则要驱除咒禳。
基督教19世纪末,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天主教和基督教相继传人云南省怒江州,信教群众主要是傈僳族、怒族,其次是兰坪的部分白族。
1913年,基督教新教开始传人怒江地区。当时,由英国传教士麦克西斯主持的缅甸八莫教会,派遣了一个名叫巴托的缅籍傈僳族青年传教士经腾冲到云南省怒江州泸水、福贡(原碧江)一带传教,拉开了基督教在怒江地区传播的序幕。1919年,英国基督教浸礼会、云南西南基督教传教区监督牧师傅能仁经缅甸八莫进入腾冲、泸水、福贡一带传教。1922年起,英国基督教内地会、缅甸八莫内地会、云南西南内地会牧师杨志英(英籍加拿大人)、杨思惠(英籍)等由上海经缅甸、保山到云南省怒江州泸水、福贡建立基督教内地会。1921年,美国“神灵会”牧师马导民由丽江至兰坪,再转到福贡传教,建立“神召会”。1934年,美国牧师莫尔士由维西进入贡山茨开一带活动,建立“中华教会”(滇藏基督教会)。1941年至1949年,杨志英任基督教内地会总负责人,其教区以保山为中心。此外,瑞士、德国的传教士也都来过怒江传教。
基督教传人云南省怒江州以后,专门创造了一套变体的拉丁字母文字,并用其大量印制成《圣经》、《圣诗》和傈僳文课本,广为传播,同时还利用办教会学校、医病送药等手段传播基督教。还制定了切合怒江实际的10条教规,如不抽烟、不喝酒、注意清洁卫生、不杀牲祭鬼、结婚不要彩礼等等,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使教徒发展较快。到1949年,教徒发展到1万多人,教牧人员734个。
云南省怒江州的宗教界在1951年成立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1954年改为三自爱国委员会,断绝了与西方传教士的联系,开始了怒江基督教发展的新时期,宗教活动正常开展。据1956年统计,怒江全州建立教堂21座,信教群众21062人,约占全州总人口的10.1%。群众教牧人员916人,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增加182人,占信教人士的4.3%。教徒的分布,以原碧江、福贡两县接壤的32个村(过去为乡)较多,占其总人口的90%,共分为14个教区,每个教区有3个以上的“马扒”(即牧师)。教会神职人员分为4等:“密鲁扒”即教会长,每县有正会长一人,副会长数名;“马扒”即传教士,云南省怒江州全州共有马扒66人;“密支扒”即管事,负责管理教会的财务、教徒诉讼及婚姻等,怒江全州共有413人;“瓦库扒”即礼拜教士,怒江全州有数百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正常的宗教活动被禁止、中断。1976年后逐渐得到恢复,到1999年云南省怒江州全州傈僳族、怒族教徒人数达到86412人,神甫有7人,活动堂点505所。基督教对傈僳族、怒族的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天主教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法国天主教神甫任安守进入云南省怒江州贡山传播天主教,1904年在白汉罗修建了可容纳600人的教堂。在与喇嘛教争夺教徒的过程中,任安守以施舍等手段欺骗和拉拢民族头人加入天主教,结果矛盾激化,导致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7年)的“白汉罗教案”,教堂被毁。清政府不仅镇压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还向任安守赔偿白银5万两,作为重建教堂的经费,并赐任安守为三品道员。以后,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天主教的势力也得到了发展,1954年,信徒已达600多户,l016人,教堂6所,神甫7人。信教群众多是贡山的怒族和傈僳族,还有部分藏族群众。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度被禁止的正常的宗教活动又重新恢复。1999年,信教群众有2186人,教堂7所。
佛教和道教汉传佛教和道教在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的金顶、通甸、啦井、营盘和泸水县的老窝、六库等地的白族中有一定影响。道教在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和泸水县的白族中也曾有过影响。信仰佛教的人家里设有佛堂,供奉菩萨,同时又把祖先牌位、本主和神灵牌位和“天地君亲师”牌位一并供奉在佛堂内,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信教者吃斋。拜佛、念经是主要的活动形式。比较大的佛寺有兰坪的“金鸡寺”,泸水的“圆通寺”。
信奉道教的白族群众以老子为主教,尊敬“太上老君”,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祭拜、诵经的道观现有云南省怒江州兰坪的“玉皇阁”和泸水的“老君庙”。
藏传佛教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四川德格喇嘛寺的松娄喇嘛来到丙中洛建盖喇嘛寺“飞来寺”,这是喇嘛教传人贡山的开始。不久,从德钦、中甸、西藏等地陆续搬来75家信仰喇嘛教的藏族群众。以后,喇嘛教的势力日益壮大,信仰喇嘛教的藏族和怒族人口逐渐增多。1999年,云南省怒江州信仰喇嘛教的人数有2196人,比较著名的喇嘛寺有贡山丙中洛的普化寺。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