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如法师:深化扩大中日韩佛教交流与合作
编者按:2010年10月19日,第十三次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在无锡灵山梵宫召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释湛如在三国佛教交流会发表了题为《弘扬“人间佛教”思想--深化扩大中日韩佛教交流合作》的主题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大会主席、各位大德、诸善知识:
今天三国佛教的代表人士俱会一处,共同追思和缅怀“黄金纽带”的缔造者赵朴初先生,这是我们三国佛教友好关系中的盛事,也是各国佛教界关心瞩目的大事。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既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十年,也是充满危机与挑战的十年,同时也是我们佛教百年发展难遇的殊胜因缘。本次大会将深入研讨三国佛教科学发展问题,既契合现实,又意义长远。我们可以预期本次大会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必将会对三国佛教自身建设、交流合作与世界和平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饮水思源,抚今追昔。今天三国佛教界所以能定期开展佛教交流,离不开朴老的精诚努力和不懈推动。1962 年,在朴老的积极推动下,中日佛教界共同发起纪念鉴真逝世1200 周年的活动。1992 年8 月中韩正式建交,同年9 月赵朴初会长即访问韩国,并与卢泰愚总统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书写了中韩佛教交流的新篇章。1995 年,在朴老的倡议下,中韩日三国佛教徒共同发起了黄金纽带的交流模式和框架。朴老是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重要推动者之一,他提出的“黄金纽带”理念,概括了三国佛教界友好交流的过去,开拓了三国佛教界友好交流的未来,奠定了三国佛教界交流的共同理念基础,成为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事业的新起点。由此,三国佛教界交流合作日益广泛而深入,领域宽,管道多,层次高,涵盖佛学思想、佛教文化、佛教文物、佛教艺术以及慈善、环保、教育等诸多方面。事实证明,三国佛教交流会议担负着启迪智慧、净化环境、和谐社会、维护和平的使命。
我们认为,深切缅怀朴老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要深入探究其“人间佛教”思想,并以其为佛教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解行并重,勇猛精进,努力将朴老倡导的人间净土、和平发展、知恩报恩、多闻多思等理念落到实处:
一、朴老“人间佛教”思想内涵
(一)由出世而入世,建设人间净土
朴老的“人间佛教”思想是在汲取传统佛教思想的基础上,借鉴和吸纳了近现代太虚大师、印顺法师等诸多大德高僧的人间佛教理论,顺应时势、因势利导,于1983 年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明确提出,并作了系统阐述。
他指出:“在当今时代,中国佛教向何处去?”“我以为在我们信奉的教义中应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强调须“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越性”,并把它作为中国各级佛协和中国佛教各宗派的指导思想,把大乘菩萨行作为人间佛教的理论基础,把修学菩萨行作为“修行佛道的中心课题”。朴老的“人间佛教”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五戒、十善和六度、四摄,前者重在清净个人身心,后者重在利乐有情,庄严国土。后来,朴老又在其着《佛教常识问答》中系统论述了“人间佛教”的理论基础:“只有利他才能自利,这就是菩萨以救度众生为自救的辩证目的,这就是佛教无常观的世界观和菩萨行的人生观的具体实践。”而“人间佛教”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人人依照五戒十善的准则行事,那么,人民就会和平康乐,社会就会安定团结,国家就会繁荣昌盛,这样就会出现一种和平安乐的世界,一种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世界”。
因此,朴老的人间佛教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大乘佛教平等慈悲、去恶行善、知恩报恩思想为准则,以修持五戒、十善、四摄、六度为根本,以农禅并重为导向。今天,这些光华的思想不仅为广大佛教信徒所接受,且已成为当代中国佛教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强调佛教的文化内涵,凸显佛教的文化功能
在建构人间佛教理论的同时,朴老锲而不舍,行愿无尽。自上个世纪80 年代以来,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反复强调“佛教是文化而不是迷信”,并且经常引证毛泽东、范文澜和钱学森的话说:“这三个人,一是伟大的革命家,一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一是当代的大科学家,所见相同,都承认佛教是文化”。朴老还列举种种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化关系如此之深,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断”,不能简单地把佛教“看作粗俗的宗教迷信”。朴老“佛教是文化”的论断,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为弘扬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为发挥佛教在当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寻找到了合情合理、普遍接受的理论依据,是朴老对新时期中国佛教的重大理论贡献,是构成他人间佛教理论的逻辑前提和重要特点。
(三)知恩报恩,促进和平与发展
朴老的人间佛教思想强调要知恩报恩,回报社会,即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他多次强调:“佛教的利益必须与人们利益结合起来。人间佛教亦应积极支持社会福利、公益事业和慈善救济”,还亲自为日本友人书写了“知恩报恩”四个大字。朴老多次阐述佛教要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世界和平、人类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他把“和平”视为佛教的根本宗旨,并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和平是各种因缘发挥作用的结果,佛教徒应把维护和平当作自己的天职。他提出世界和平的基础与前提是人的内心和平,内失和,则外不宁,所以重点是指导人们如何净化人类相依共存的生活环境。他希望诸宗教团体都能从各宗教教义出发,发挥各自独特优势,净化人心和社会,促进世界和平和安宁。更难能可贵的是,朴老同历史上“知行合一”的高僧们一样,将人间佛教和平与发展的思想应用于世界和平与国际友好交流中,其德业风范令人无限钦佩。
(四)发扬优良传统,培养合格僧才队伍
朴老深刻总结出中国佛教具有农禅并重、注重学术研究和开展国际交往三大优良传统,并结合时代要求,在实践中大力弘扬,这是朴老人间佛教思想的一大显著特点。其中,培育僧才工作尤为朴老所重视。
佛教要复兴,人才是关键。朴老早在1992 年的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就已指出:“称职、合格的佛教人才奇缺同佛教事业的建设与开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在具足外缘的情况下所要解决的诸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僧才的重要性,视僧才培养为关系中国佛教命运和走向的头等大事,是佛教事业建设与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大声多方呼吁,提倡广学多闻,积极身体力行,主持恢复了中国佛学院,并选送中国佛学院毕业生赴国外留学深造,创办佛学刊物,注重学术研究,目的就是要使“中国佛教佛种犹存,绍隆有望”,薪尽火传,慧炬长明,人才辈出。在朴老大力倡导下,佛教办教育成为僧俗两界共识,至今佛学院已遍布全国大多数省份,并陆续培养出一大批佛教人才,可谓硕果累累。
二、弘扬和践行朴老人间佛教思想
朴老的人间佛教思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初步回答了如何认识佛教与文化、佛教与和谐社会建设、佛教与世界和平发展、佛教与人类自身建设、人间佛教与中国传统佛教之间相互关系等当代中国佛教建设所面临的、必须不断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努力弘扬和践行朴老的人间佛教思想,就是在续佛慧命、绍佛家业,作为四众弟子,责无旁贷,须要先为表率。
(一)用“人间佛教”思想指导佛教事业
继续把“人间佛教”思想作为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努力将其落实到朴老所提出的佛教信仰建设、道风建设、教制建设、人才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并加以深入研讨,争取有所发展。
(二)学习朴老勇猛精进的精神
正是朴老沉稳扎实、勇猛精进的精神,才促进了中国佛教事业的蓬勃发展。今天,这种精神仍然是我们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应进一步发扬之,光大之。生命不息,弘法利生不止,摒弃安逸,永不懈怠。
(三)健全三国佛教交流合作机制,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和多渠道交流合作
合作交流无止境。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强三国佛教交流合作机制建设,通过共同努力,健全交流机制,优化合作项目,进行制度创新,推动三国佛教交流合作实现科学永续发展。
(四)扎实做好佛教僧才队伍教育培训工作
佛教复兴,人才为先。拥有一大批合格称职的僧才,是佛教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现在,佛教队伍还存在僧才短缺、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主要靠教育培训。应在三国佛教交流会议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育交流,加大合作培训力度,整合资源,挖掘潜力,拓宽管道,按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培育僧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中韩日三国文化同源,法乳一脉,山川一域,日月同天,佛教发展各具特色。基于共同的佛法理念,近年来,三国佛教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对话,不断深化交流合作。迄今为止,中日韩三国友好交流会议已经成功举办了13 届,可以说,机制高度成熟,运转更加顺畅,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今天,中日韩三国佛教徒灵山海汇,共同追思赵朴初居士。纵观朴老的一生,是充实饱满、矢志不移地造福社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生。他不仅是中国佛教的一面旗帜,也是中日韩佛教友好交往的见证者和积极参与者,他慈悲精进、纯真无我,心量广大,他的人间佛教思想必将对佛教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日韩三国佛教也必将在交流合作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对此,我们满怀期待。谢谢大家。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