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当代福建佛教慈善组织运行模式剖析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王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当代福建佛教慈善组织运行模式剖析

  王佳

  本论文以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厦门同心慈善会和福建省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等三个佛教慈善组织为重点,对它们的慈善活动开展和组织运行机制进行剖析,比较其组织特点和发展优势,并将三者分别归纳为“救济型慈善”、“服务型慈善”和“弘法型慈善”三种类型。以这三个佛教组织进行考察,不仅可以反映出福建佛教慈善的基本状况,而且可以代表不同类型的佛教组织运行机制特点,从而揭示我国佛教慈善组织的发展面貌。

  关键词:慈善 慈善组织 福建佛教 佛教慈善组织

  作者:王佳,1984年生,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科研人员。

  《宋史·地理志》记载:“福建其俗,尚浮屠之教”。其佛教慈善历史久远,尤其在造桥修路、拓展交通方面的贡献突出。福建僧人募建桥梁,始于隋代而盛于宋、元之时。据明黄仲昭《八闽通志》一书统计,福建僧人宋代建桥99座,元代建桥40座,明代建桥36座。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福建佛教界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共有6所弘法慈善类基金会(委员会),其中以福建省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规模为最大。本文选取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厦门同心慈善会和福建省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等三个佛教慈善组织为考察个案——它们分别依托寺院、社会力量和佛教协会创立,对其慈善活动开展以及组织运行机制进行考察剖析,比较其组织特点和发展优势,并将三者分别归为“救济型慈善”、“服务型慈善”和“弘法型慈善”三种类型。以此来反映出福建佛教慈善的基本状况,进而放大到三种不同类型的佛教组织运行机制比照,从而揭示出我国当前佛教慈善组织发展面貌。

  一、研究个案简介

  (一)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简称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成立于1994年12月14日,由妙湛法师倡导并创立,它是中国第一家政府民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佛教慈善机构,也是中华慈善总会的创始会员和特邀理事。成立以来,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秉承“勿忘世上苦人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悲济世,造福人群”的理念,面向全国开展慈善活动,进行布施救助。现已成立了“慈善处”“佛经赠送处”、“义诊院”等四个机构,通过捐资希望工程、资助病残、扶贫济困、安老慰孤、义诊施药、放生护生、赈灾救急、祈福消灾等具体方式进行各项慈善活动,服务于社会。截至2008年底,发放各类善款总额超过4500万元,有海内外正式登记注册会员4万余名。其慈善事业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经常获得政府部门的表彰和受助群众的感谢。

  (二)厦门市同安区同心慈善会。初创于1999年,前身是广普法师等8人发起的“小蚂蚁爱心小组”义工服务小组。2002年10月,经厦门市同安区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该会以“与人为善、同心协力、共创安心家园”为宗旨,以“养护心灵、关怀生命”为行动理念,下设同心儿童院、同心义工服务中心、同心图书馆和同心心灵养护中心。其中,尤其以儿童院和义工服务最为出色。同心儿童院创办于2004年6月,是厦门市第一家民间儿童福利机构,主要负责代养丧失父母、亲友无力抚养的孤儿,以及双亲或单亲服刑而暂无抚养能力的狱犯子女。目前,儿童院共收养了97名院童,其中有27位是汶川地震的孤儿。同心义工服务中心,成立于2007年7月,由厦门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非政府非营利的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目前已经办了22个义工班,培训义工1200人。至2009年底,已发展会员1800余人,义工1200余人,会所除了厦门市区、同安、翔安,也逐渐向外拓展。

  (三)福建省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这是福建省佛教协会的下属机构,始创于1993年5月。它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为宗旨,进行各类慈善活动。下设四个基金,分别是:社会慈善基金、佛教教育基金、护持道场基金、印经音像基金,放生护生基金等。其中,社会慈善内容涉及扶贫、济困、救灾、助残、养老、希望工程、义诊等诸多方面。成立16年来,在赈灾济困、助学慰老、施药义诊、扶持残疾人事业、印赠经书和音像制品、放生护生、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全省佛教界进行社会慈善实践和慈善理念宣传方面影响很大。

  二、运作理念

  佛教慈善是世界三大慈善思想之一种典型,其特征为普世主义的慈悲观念。慈悲观是佛教教义的核心,也是佛教慈善理念中最为重要的内容。长期以来,佛教对中国慈善公益事业贡献突出。这种社会服务,既是佛教精神的体现,也是利他精神的弘扬。同时,在佛教的教义中,也特别强调“布施”和“报恩”。佛教信徒因此常常在具体实践中惠人以财物和关怀,以感恩之心帮助他人,报答社会。作为佛教慈善组织,佛教的慈善观念是其行动的内在价值基础,但落实到具体社会慈善活动中却又是努力避免沾染任何宗教特质的。

  价值理念对于慈善组织来说非常重要,理念系统是维系组织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佛教慈善组织,佛教教义的慈善理念是一个重要来源,佛教本有的慈悲济世、救渡众生的理念,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民众对此有较深的认可,同时也要结合时代发展和现实社会的需要将其具体化、生活化,以引起社会的共鸣和参与。南普陀寺慈善会的“勿忘世上苦人多”——妙湛法师临危之际在病榻上写下的遗偈感动了无数的人,成为慈善会凝聚的核心价值和行动的悲切愿力。而同心慈善会的“养护心灵,关怀生命”的行动,则主要针对现今城市生活人心浮躁,人们希望获得内心宁静的需要。这一方面继承了佛教本有的“治心”的功能,同时在养护心灵的活动中完成了具体的慈善助人。会长广普法师对于“慈善”两个字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她说“慈”是“心在兹下”,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放在最下面;“兹”在上面,代表着此刻、现在、这里,意味着活在当下,感受他人的需求,给予他人快乐。“善”是“口在美下”,也就是要用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并通过自己的口讲出来,进而做出美的事情,把感动留给别人。

  理念系统对于慈善组织的成长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慈善组织能够吸引那么多的人员来加入,其招募成员和组织管理的办法,一定有其功不可没之处,不过在此之外一个更根本的理由应该是:它背后一定有着一个非常坚实的“理念系统”的基础。换句话说,在一个特定的社会脉络中,一个慈善组织要能够动员大量的社会资源,它的“理念系统”必需是能够让这个社会中的群众产生很大的共鸣的。会众的凝聚、社会的动员都依靠于一个广泛认可的理念系统。

  三、慈善开展与社会作用

  作为佛教慈善组织,佛教本有的慈善理念成为其运作的内在核心价值,这就和普通的慈善组织有所区别。对于有佛教背景的慈善组织,它们的活动一般有三个主要面向:指向社会的项目——如赈灾、助学、义诊等,指向佛教界的项目——如印经、放生、法会等,以及指向会员的项目——如共修、讲座等。在这里,笔者着重考察指向社会的项目,这种社会性的慈善是“有形的慈善”,也是严格意义上的慈善。而指向佛教界的项目,主要面向佛教信众,如开展印经、放生、法会等,明显带有宗教性的色彩,虽然不在重点的研究范围,但却与佛教慈善组织的生存发展有 相当密切的关联。例如,在福建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的各项收入名细中,只有放生和印经是盈余的项目。该会也将放生基金中的大部分拨用于社会慈善活动。可见,这种带有宗教性的活动有时充当了“钱袋”的功能,对于基金周转是有正向作用的。同时,出于佛教教义的这些活动,尽管带有宗教色彩,却有劝善的功能,比如在放生中培养人们的慈悲、平等、关爱思想。从这个角度说,宗教性的慈善由于其内在劝善的伦理价值,可以被视为广义慈善的一个方面,尤其在精神领域是一种“无形的慈善”资源。作为指向会员的项目,有助于组织的凝聚,同时在会员的分享交流中有助于深化慈善的认识、加强对组织的认同,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慈善的行列,有利于组织成长壮大。

  (一)服务内容

  1、南普陀寺慈善会的服务内容

  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将慈善精神付诸于实践。成立至今已先后发放各类善款总计4500余万元。主要服务内容有慈善、医疗、教育、文化四大类,包括希望工程、资助病残、扶贫济困、安老慰孤、义诊施药、放生护生、赈灾救急与祈福消灾等具体方面。具体服务内容详见下图1,资金支出使用情况见下表1:

  慈善方面,既有应急性项目,如赈灾救助、急难救济等,也有常规性项目,如救助贫困户、残疾人、孤寡老人和孤儿、资助学生等。其中,尤其以救济灾区款项数额最为巨大、支援力度最强。如1998年中国长江特大洪水时期,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共向各地灾区和慈善部门捐款达251万元,捐款数额列居国内佛教单位的首位。2008年中国南方省份冻雨雪灾,厦门南普陀寺和慈善会捐款150万元。“5.12”汶川大地震,南普陀寺和慈善会共捐款225万余元。从1994年成立至2008年底,该会累计发放慈善救济款1600余万元。

  医疗方面,专门设立了慈善义诊院,是厦门市卫生局正式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单位。不仅施药义诊,而且还组织医生到贫困和边远地区免费为群众看病送药。目前,义诊施药超过120万元,义诊人数近20万人

  教育方面,资助贫困学生,支援建立希望学校,捐助教学设备,改善教育状况。截至2008年底,捐资助学达1300余万元,新建希望小学25所,修缮学校63所。

  文化方面,宣传和整理传统文化,介绍佛教文化知识,免费赠送佛教书籍等。并且支援《佛教文化报》和中国佛学院等,促进佛教文化和佛学研究的发展。同时也举行青年佛教讲修班、青年佛教夏令营活动、禅修活动等。其中印赠经书1469.65万元;放生护生66.5万元。

  在基金的使用上,社会慈善和教育的比重是占绝对优势的,比重超过2/3,可见下表1和图2:

  从表1和图2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基金使用的份额和比重。的确,社会慈善和教育资助是其慈善事业的核心部分。在具体实践中,南普陀寺慈善主要以现金和实物帮助困难群体和个人为主,充当慈善资源调配的中介机构。在内容上,有明显的救助特点,笔者称南普陀寺慈善会的这种慈善类型为“救济型慈善”。

  2、厦门同心慈善会的服务志业

  同心慈善会的慈善服务的方式是直接参与间接财物帮助相结合。同心慈善会创办了儿童院,收养孤儿弃儿,直接从事对儿童的养护和照料,而不是像其他慈善组织只是捐款给孤儿院予以资助。同时,它也受理困难人员的补助申请,予以财物支援。最显著的特点是,同心强调“文化的慈善、心灵的慈善”,强调对于受助者予以心灵的关怀和辅导,使他们走出困难和痛苦。对于帮助对象,同心慈善会与其建立长期的友好关系,进行好后续追踪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探访反馈信息。此外,它们的义工服务和心灵养护项目也非常突出。总体上看,笔者将同心慈善会的慈善类型称为“服务型慈善”。

  同心慈善会的服务志业详见下图3:

  其中,儿童院和义工服务中心是最重点的两个项目。儿童院现养护97名院童,是专业的儿童服务机构,主要代养父母、亲友无力抚养的孩童(如父母死亡、入狱、重大疾病等)。儿童院借鉴国际SOS儿童村的管理模式,实行科学的管理和运作,为院童提供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儿童院运作经费依靠社会、个人、公司等筹集或基金会资助,或者由爱心人士每月400元结对助养,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宗旨,服务出色,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并且与多家单位达成友好共建关系。义工服务中心旨在为社会提供慈善活动,传授参与义工志愿服务的技能,组织义工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已经培训义工1200人。常规项目有:帮助贫困学生、关怀孤老、疾病探访、急难救助、回收资源、环境保护、植树造林等。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同心慈善会发起近千名会员、义工进行了“千人徒步募捐”、“5.12追思祝福烛光祈愿募捐”等活动,分别募款418992.87元和101774.1元,分批送往灾区。

  图书馆又名安心书苑,具备馆内阅览和图书外借功能,主要服务对象为工业区的务工人员及附近的居民,目前馆内藏书有一万多册。主要服务有图书借阅、读书会、学生课业辅导、职业技能培训、英语计算机辅导等。

  心灵养护中心是同心慈善会的又一个特色项目,以养护心灵、净化心灵、共创安心家园为要任。这是特别具佛教内涵特征的一组服务,也运用了一些佛教修习方法,但是在语言名相上去除了宗教色彩。主要有以下几个子项目:(1)新生命工程,又称生命关怀,下设癌友关怀和临终关怀和疾病探访。癌友关怀,是由专业义工指导癌症患者学习医疗知识,特别通过义工的爱与关怀给予癌病患者以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陪伴他们走出阴霾。临终关怀,是帮助临终者减轻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使其从容平静有尊严地离开人世。如服务对象是佛教徒且家属愿意,该会也组织助念团为其助念。疾病探访,既提供现金救助,又帮助病人进行心理抚慰,减轻病患。(2)国学推广,主要是基于佛教方法的静心课程与禅修活动,为了避免宗教色彩,而方便称之。其下常设读经班(诵读传统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等)、都市佛学班、心灵瑜珈(禅修)、传统文化和读书会等五个版块,尤以佛学讲座和禅修最受欢迎。(3)健康咨询,主要有义诊、推拿、经络养生讲解、瑜珈辅导等内容。(4)心理咨询,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担任,进行心理治疗和辅导,解决心理问题和障碍。(5)都市佛学班,本是国学推广部下设项目,因为特别受欢迎,所以重点发展。佛学班经常邀请著名的法师、学者等举办讲座,介绍佛教知识,每期报名参加的人都很多。同心慈善会在社会慈善方面贡献突出,截至2008年12月底已经累计捐款1,191,342.75元。而其义工、会员等进行的志愿服务时间也明显多于南普陀寺慈善会和福建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

  3、福建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

  福建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的活动内容详见图4,在基金的具体运作上,社会慈善只是其中较小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放生护生和印经音像部分上,无论是基金募集,还是基金使用,这两项的比重都是占绝对优势的(详见下图5和图6)。50%以上收入来自放生护生基金捐款,25%左右印经音像捐款,两项合计超过总收入的75%。在支出中,70%以上也用做印经音像和 放生护生。由于活动内容中佛教色彩比较浓厚,笔者称它的慈善类型为“弘法型慈善”。

  尽管佛教内容的比重大,但是成立十几年来,福建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仍然在社会慈善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截止2008年底,累计用于社会慈善的款项逾400万元。最为重要的作用是,它在本省佛教界有号召和带动作用。尤其在赈灾方面力度最大,号召全省佛教界人士积极捐款,如2004年印尼海啸,号召捐款200余万元;2006年福建台风灾害,号召捐款300余万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代表全省佛教界捐款2000余万元。同时,也非常重视教育建设,如:2000年,组织全省佛教界捐款95万在西部地区兴建希望小学;2003年,号召捐款102.5万元资助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由于处于佛教协会的系统中,福建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娈员的组织动员力度和号召影响力度是非常强的,这也是它自身一个优势所在。

  (二)内容比较

  1、慈善内容的横向对比

  三个佛教慈善组织有重叠的部分,如济贫救困、义诊施药、助学、赈灾等,但是也有不同的侧重,从中可以看到它们各自强调的发展特色。笔者依据其内容特点,将南普陀寺慈善会、同心慈善会、福建省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分别归类命名为“救济型慈善”、“服务型慈善”和“弘法型慈善”。

  南普陀寺慈善会是典型的“救济型慈善”,以财物救助为主,一般充当慈善中介机构,承担物资调配和发放。南普陀寺慈善会受理的申请援助遍及全国各地,不仅有个人申请,还有学校、县乡政府部门和红十字会等机构申请救助,南普陀寺慈善会往往迅速拨款援助。而且,它的常规性救助和急难性救助也很有效,经常主动慰问孤儿院、特殊教育学校、养老院、以及孤寡老人和经济困难群众等,捐赠物资提供帮助。在灾害发生后,南普陀寺慈善会往往第一时间亲临灾区现场,把物品和资金发放到灾民手中。秘书长慧然法师说,他们亲临现场,为的是把钱真正交给灾民,看到灾民接到救济的钱物会比较踏实。成立十几年来,南普陀寺慈善会大力投入社会慈善,赢得各界好评。

  而同心慈善会则是以“服务型慈善”为重点,不仅经济方面提供帮助,而且提供多种慈善服务,既有间接资助也直接运行慈善实体。同心慈善会开展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收养孤儿、培训义工、开展文化讲座、关怀养护心灵、救助贫病等等。儿童院和义工活动是其工作的亮点内容。在具体实践中,同心努力走进社区,走进生活,走入人们的内心。会长广普法师一再向同心人强调“要活在每一个当下,感同身受对方的需求,真正给予他们快乐,让对方觉得和我们在一起。……在服务的过程当中,我们不去看募到多少钱,这个不是我们衡量的目标。我们衡量的标准是我们在和众生的互动当中,我们义工彼此之间的互动当中,有没有养护到心灵,有没有关怀到生命”。同心慈善会“心灵的慈善、文化的慈善”正是通过这种具体服务来落实实施的。

  福建省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则属于“弘法型慈善”,它活动的内容更多的是弘传佛教文化,社会慈善出于佛弟子的本怀。因为在定位上只是佛协一个从属部门而非专业慈善机构,所以发展上与另外两个有了明显差距。但是,从国内其他地区的佛教协会发展来看,未来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2、发展历程的纵向对比

  从发展历程纵向考察,同心慈善会在发展上属于“创新派”,不仅提供慈善服务多元,而且专设了儿童服务机构,直接从事慈善实体——儿童院的运作,既充当慈善活动的中介,又亲自运营儿童院实体。而且,其组织管理理念、义工培训方法、志愿活动开展、会员管理和动员、慈善理念的宣传策划等方面都明显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其他佛教慈善组织鲜明的对比。近几年来,同心慈善会的成长迅速,不但活动积极有效,而且形成了稳定的基金,“同心模式”也被业内人士津津乐道。而南普陀寺慈善会在发展上属于“传统派”,它的经济基础好,组织声誉甚佳,但是开展慈善方式相对保守:如资金筹集主要靠“愿者上门”的方式;慈善活动主要提供财物捐助,接受困难地区、部门和个人的要求帮助申请;会员虽然数量多,彼此之间的互动却很少;近年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有待突破成长的瓶颈。可以说,南普陀寺慈善会未发掘的资源还很多,如果运用合适,未来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相形之下,福建省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在发展上则有些落后,募集资金少,社会慈善部分主要用于赈灾、防灾项目,常规性持续性的慈善救助项目尚未成型,而且资金使用以佛教性的内容为主。但是,作为省佛协的隶属机构,具有独特的组织优势,在佛教系统的动员力量和号召力量是很强的,今后在慈善事业应当是大有可为。

  (三)社会作用小结

  佛教慈善组织作为民间慈善组织的一种形态,具有民间社团的一般特点,在应对困难群体需要时反应迅速有效,并且运作成本相对于政府组织或准政府组织的行政费用更为低廉节约。如南普陀寺慈善会的日常管理出自其法物流通所得,不花捐款一分钱,同心慈善会活动召集很多义工和志愿者进行,福建省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是以护持道场专项基金来开支。而且,因为有佛教发起的背景和价值理念,在具体运作中较之普通的慈善组织,格外突出宗教背景的慈善所组织特有的奉献的热情和志愿的精神。此外,相对于国内很多慈善组织进入募款困境面临缺乏资金问题,宗教背景的慈善组织这方面的顾虑则较小。具体说来,佛教慈善组织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佛教慈善组织有助于辅助政府和社会福利的不足,尤其在国家社会遭逢重大灾害发生时,其动员力强,反应迅速及时有效。如2008年初中国南方省份大面积遭遇罕见冻雨雪灾,厦门南普陀寺和慈善会在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150万元,之后又陆续援救捐助。而在“5.12”汶川大地震灾区捐款中,南普陀寺在地震灾难发生的第二天下午,就举行祈福法会,筹集到款项120.72万元,次日即全数送往灾区。随后一周,又通过募捐、义卖等方式陆续筹集赈灾款104.5万元,于21日交给四川红十字会。

  第二,佛教慈善组织的慈善活动具有集体性,超越了个人和家庭,而其募集慈善资金的动员力量更不可小觑,是一股重要的民间慈善力量。灾情面前,应对非常迅速:如1991年安徽、江苏等地洪涝灾害,佛教界捐款500万元;1996年赈灾,捐款200万元;1998年长江、嫩江一松花江流洪涝灾害,捐款4000万元;2003年防治“非典”,捐款500多万元;2004年印度洋海啸,捐款1300多万元。在汶川大地震灾难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中旬,国内五大宗教向汶川地震灾区教募款近7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佛教界。

  第三,提供了慈善参与的机会和途径,传播慈善理念,有助于提高社会对慈善的认知和参与。据统计,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纪录的不超过10万家,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自愿捐赠。可以看出在中国现阶段的情况下,企业的捐赠行为更多的是一种行政影响,更多的企业慈善意识还相当薄弱。而民间慈善组织区别于官方慈善组织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其慈善活动的开展依靠志愿性动员而非行政性动员。在民间慈善组织开展活动的过程 中,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慈善认知理念,自愿自觉地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在汶川大地震灾难发生后,同心慈善会随即在5月17日和5月18日,组织千名义工街头徒步募捐,义工们身穿义工服头戴帽子,发放传单,介绍灾情及募款用途,同时开具接受捐款票据。两天徒步募捐,筹集善款418992.8元。这种方式,既帮助了灾区筹款,也有助于市民的慈善参与,而且宣传了慈善理念,非常具有感染力。与此同时,活动中也直接宣传了同心慈善会自己。当然,这种活动要有严格的程序和透明的财务运作作为保障,信息通畅公开,让公众知晓善款去向,保证善款有效、妥善使用。5月18日晚,同心慈善会又在厦门市体育中心举行了“5.12追思一祝福烛光祈愿活动”,以“携手同心,让爱传递”为口号,当晚参与者大约1000人,收到爱心捐款101774.1元。另外,截至2008年9月下旬,同心慈善会收到捐款721468.13元,直接发到灾民手中375720元,上缴民政局345748.13元。同心慈善会财务公开,七日内的任何单笔收支明细都一项一项列出,而且在接受捐款时开具收据和免税发表,因此赢得了大家的肯定和信任,很多市民愿意参与其中加入同心的慈善行列。这只是众多佛教慈善组织中的一例。实际上,慈善组织的数量、信誉、活动展开,对于地方城市慈善文化建设是具有积极作用的。慈善组织密集的地区,市民的慈善认知和参与也相应较高。

  第四,佛教慈善组织分布于民间各个地方,服务相对细致周到,尤其是其常规性救助,多面向本地区社区进行,提供的帮助也贴近困难人员需要,而且能够一直持续进行。国家和政府的福利和救助是公共性的,往往一刀切,手段较为单一,难以估计个体需要的差异。但是民间慈善组织的开展服务的手段则更多样和灵活,更能符合受助者的需要,可以惠及所在社区的困难群体,有助于加强地方社会资本。

  尽管佛教慈善组织有诸多的社会功用,但是也必须强调,它只是政府福利的一个补充,是残补性的角色。任何情况下,不要忽视政府所做的,也不要夸大宗教慈善组织能做的。

  四、发展建议

  以上三个佛教慈善组织的分析中,可以预见佛教组织的发展趋势。由此,笔者对于国内佛教慈善组织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继续增加社会性慈善项目的投入比重,尤其是常规性救助,结合所在地区社区特点持续进行。作为佛教慈善组织,一方面要继续发扬佛教内在的慈悲济世的理念价值,另一方面要注意在外显的具体实践中淡化宗教色彩,行动和名相上要努力去宗教化,以易于普通大众接受。如同心慈善会举行“祈愿活动”而非“祈福法会”,举办“瑜珈”班而非“禅修”班,这都是为了更符合普通人的需要,很值得参考借鉴。

  第二,慈善活动要朝服务专业化与内容多元化方向发展。个人的奉献精神与慈善热情固然重要,但是要吸纳专业慈善人才,应用专业的管理方法,推进慈善事业发展;同时,应结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把传统慈善项目的内容进一步拓展,从原有的老弱病残贫的传统救济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益领域延伸。

  第三,加强协作性发展。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商业部门的帮助,积累广泛的社会关系,协作发展。如南普陀寺慈善会和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联合发行慈善牡丹卡专门用于慈善捐款,同心慈善会邀请各界精英人士担任荣誉职务、参与同心周年纪念会演活动等,都是协作发展的范例。慈善组织若要良好发展,政策支持、经济保障、社会参与都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我国大力推进民间慈善事业的建设,同时支持和鼓励宗教界发挥作用、服务社会,这为佛教慈善组织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空间。汶川大地震灾难,唤起了大众普遍的的慈善之心,积极向灾区捐款捐物,对慈善组织发展是一个重大契机,对于公民个人乃至社会国家的慈善建设更是一个重大契机。现在我国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需求缺口很大,宗教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有很大的空间。尽管现在我国佛教慈善组织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够成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是从它的成长发发展以及台湾佛教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经验来看,未来佛教慈善组织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充当政府福利的一个有效补充。

  (责任编辑:黄夏年)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