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存
宗教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存
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与保护文化多样性,是当今全球性的课题。一些国家在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遗产却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面临着消亡的危险。而保护多样性的人类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构建人类文明的完整性,也有利于各国、各族群的相互理解和深入交往。
正是为了保护文化的多样性,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了第17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从多元文化视野出发,对那些具有科学、审美、文化价值的自然景观与人类历史遗存进行确认和保护。在这些世界性的文化遗产中,许多都是基于宗教因素而形成的。
宗教活动通常伴随着多样的艺术形式,包括宗教造像、建筑、书画、音乐、舞蹈、节俗等,汇聚和代表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许多历史建筑、文化遗迹也正是渗透、包含了诸多宗教艺术元素,才被列入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
在基督教兴盛的欧洲各国,宗教文化遗产占据了重要地位。例如,德国的28项世界文化遗产中就包括了亚琛大教堂、斯佩耶尔大教堂、维斯教堂、洛尔施修道院等10多个宗教文化遗产。在意大利,比萨大教堂可以说是最著名的宗教文化遗产之一,它又被称为“比萨主教堂建筑群”,包括其罗马式大堂、洗礼堂和钟塔等,是中世纪欧洲著名的罗马式教堂之一,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传奇。
在亚洲国家,宗教文化遗产同样受到了高度重视。例如,柬埔寨的吴哥窟区,孟加拉的巴凯尔哈特清真寺历史名城、帕哈尔普尔的佛教毗诃罗遗址,越南的圣子修道院,阿富汗的查姆回教寺院尖塔和考古遗址、巴米扬谷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印度的科纳拉克太阳神庙、果阿教堂和修道院等,都得到了较好的继承和保护。
宗教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是我国文化贡献于全球文明的重要见证,也是再现世界各大文明相互影响和交流的重要载体。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不仅有包含多种民族文字的宗教文书和世俗文书,还展现了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莫高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评价是: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
在我国已经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与佛教文化有关的项目有18类41项,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杂技与竞技等多个门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傣族泼水节”是起源于佛教的节日,“塔尔寺酥油花”是一种藏传佛教艺术。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保存下来的建筑遗迹、碑刻和壁画,充分展示了禅宗的发展历史和少林功夫的内涵,也成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着大量的原始宗教以及民间宗教,围绕着这些宗教活动,也形成了历史悠久的独特建筑、风俗仪式和艺术形式,体现了地域性信仰主体的价值观,强烈地表现出了文化生命力。例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白族绕三灵”,既渗透着佛教、道教的“宗教文化现象”,也寓含着许多原始宗教的“信仰成分”。
事实上,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传统宗教文化活动,需要从多元文化的视野来加以认定、继承、保护和推广。许多文化遗产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保护宗教文化遗产也是带动文化旅游、提升区域特色、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继承良性循环的一个重要途径。(文张志鹏)
来源:中国民族报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