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元朝宗教史之元代宗教概述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7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元朝宗教史之元代宗教概述

  元代宗教概述

  蒙古民族入主中原之后,对于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虽然蒙古萨满教在蒙古宫廷和民间仍占支配地位,但是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都可以自由传教,僧人、道士、伊斯兰教 答失蛮 、也里可温(基督教)大师同样享受免除赋役的特权。因此,有元一代,各种宗教相互交叉,各民族文化相互冲击、融合,构成了元代的多元文化奇观。所有这些特点,增加了研究元代宗教的难度,再加上元代各种宗教的资料大多散记于史册、蒙、藏文文献和外国人的游记之中,头绪纷繁,查阅费时,致使元代宗教的研究成果如凤毛麟角,更无人对元代的各种宗教作全面的梳理和综合研究。

  研究元代宗教,首先要了解蒙古萨满教。因为蒙古人对其他宗教的理解是萨满教化的,而且他们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与他们信仰的蒙古萨满教的宽容性不无关系。据《一二三八年凤翔长春观公据碑》记载,蒙古皇帝的圣旨规定: 和尚根底寺,也立乔大师(也里可温教,即基督教),根底胡木剌(指基督教寺院),先生(专指道士)根底观院,达失蛮(指回教)根底密昔吉(清真寺),那的每引头儿拜天底人,不得俗人骚扰,不拣甚么差发休交出者。破坏了的房舍、旧的寺观修补者。我每名字里,交祝寿念经者。我每的圣旨不依的,不拣甚么人,断按答奚死罪者。 从以上碑文可以看出,蒙古人将和尚、道士、也里可温大师、伊斯兰教 答失蛮 都看做同 萨满 一样的 引头儿拜天底人.蒙古萨满教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并且随着氏族公社的解体,由自发性的原始宗教转变为 人为的宗教 ,继而经过漫长的积累和发展,至元代已形成了一整套自成体系的宗教世界观。

  有元一代,皇帝祭祖、祭太庙,皇帝驾幸上都等,都以萨满主祭祀。每遇战事,则由萨满进行占卜以断吉凶。人生大事皆询萨满,信之甚切。蒙古萨满教的观念内容已渗透到蒙古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的深层结构之中,成为蒙古民族传统意识的重要精神支柱。

  蒙藏民族关系的开端始于蒙古王子阔端。早在1244年,驻守凉州的阔端就写信邀请西藏佛教萨迦派教主萨班?衮噶坚赞。1246年8月,萨班?衮噶坚赞携带着自己的两个侄子八思巴和恰那多吉抵达凉州。1247年初,阔端与萨班?衮噶坚赞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见,从此西藏归顺了蒙古,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立即封八思巴为国师,授以玉印,任中原法主,统天下教门。1270年,元世祖忽必烈又将八思巴从国师升为帝师。此后元朝诸帝皆以世祖范例,每帝必封藏僧为帝师。于是帝师之命,与诏敕并行于西土。元代百年之间,朝廷所以敬礼而尊信之者,无所不用其至。虽帝后妃主,皆因受戒而为之膜拜。正衙朝会,百官班列,而帝师亦或专席于坐隅。且每帝即位之始,降诏褒护,必敕章佩监络珠为字以赐,盖其重之如此。其未至而迎之,则中书大臣驰驿累百骑以往,所过供亿送迎。比至京师,则敕大府假法驾半仗,以为前导,诏省、台、院官以及百司庶府,并服银鼠质孙。用每岁2月8日迎佛,威仪往迓,且命礼部尚书、郎中专督迎接。及其卒而归葬舍利,又命百官出郭祭饯。泰定间,以帝师弟公哥亦思监将至,诏中书省持羊酒郊劳。而其兄琐南藏卜遂尚公主,封白兰王,赐金印,给圆符。其弟子之号司空、司徒、国公,佩金玉印章者,前后相望。有元一代,可谓藏传佛教的鼎盛时期。1360年,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四世活佛乳必多吉至大都,为元顺帝父子传授 金刚亥母灌顶 ,讲 那绕六法 ,并传 方便道.所谓 方便道 即密宗中之 男女双修.元顺帝父子从此荒淫堕落, 广取妇女,惟淫戏是乐 , 男女同宫,君臣为谑 ,乃至不理朝政,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蒙古统治者崇尚藏传佛教,汉地佛教亦大受其惠。早在蒙古征金时,成吉思汗就赐予临济宗名僧海云印简 告天人 称号。其后,海云印简受太宗、定宗、宪宗、世祖四代之重用,曾为忽必烈之子摩顶立名,取名 真金 ,开蒙古王子取汉名之先河。海云印简之弟子刘秉忠为元代著名政治家,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卒后赠太傅,封赵国公,谥 文贞.元成宗时,赠太师,谥 文正.元仁宗时,又进封常山王。曹洞宗的万松行秀极有盛名,时人称他为曹洞宗中兴巨匠。他的弟子耶律楚材曾随成吉思汗西征。成吉思汗卒后,深受窝阔台器重,封为中书令。他极力提倡 以佛治心,以儒治国 ,对蒙古统治者不无影响。

  元代汉地佛教以禅宗的临济宗和曹洞宗最为昌盛。临济宗流行于南方,曹洞宗流行于北方。此外,净土宗、天台宗、慈恩宗、华严宗仍继续传播。

  由于朝廷的鼓励,潜心研究佛学和讲学著书之风大兴。治学有成而被召至京师或委以重任者不乏其人。

  元朝历代皇帝,为自己和家人祈福祝寿,都要广建寺院。据宣政院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的统计:全国寺院凡24318所,僧尼213148人。寺院在拥有大量土地的同时,还从事商业和工业,经营邸店(商店)、解库(当铺)、商贾舍止(旅店)、酒店、碾硙和矿炭开采业,致使寺院经济空前发展。在商品经济的红尘冲击下,真心修行者少,追求财利者多,促成了元代僧侣的入世化,构成了元代佛教的又一大特征。

  元代传统佛教各宗之外,江南还有白莲教、白云宗等教团。

  白莲教产生于南宋初年,创始人为吴郡延祥院僧人茅子元。子元自称白莲教导师,坐受众拜,立足于信仰极乐净土,提倡念佛,励行素食。白莲教与民间信仰相融合,初为佛教世俗化教派,逐渐演变为秘密教团。元世祖以来一直把白莲教视作邪教,竭力加以镇压。仁宗时曾一度准许传教,但至英宗时又进行镇压。

  白云宗产生于北宋末年,创始人孔清觉。清觉初投龙门山宝应寺出家,后移居灵隐寺白云庵,开创白云宗。他提倡儒佛道三教一致,被传统佛教诸宗视为异端。元朝统一中国后,白云宗受到朝廷的承认和奖掖,专设 白云宗总摄所.成宗即位后,罢白云宗总摄所,严禁此宗流行。武宗即位后,取消禁令。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白云宗再次遭到禁绝。

  宋、金、元对峙时期,道教内部发生了重大变革,新的道教宗派纷起。

  金大定七年(1167年),王喆创立全真道。金元之际,又有刘德仁创立的大道教,后称真大道;萧抱珍创立的太一道,均行之于北方。流传于江南的有正一、上清、灵宝三大传统符箓道派,分别以江西龙虎山、江西茅山、江西閤皂山为圣地,故称 三山符箓.入元之后,上清、灵宝皆归并于正一道。

  全真道是宋元之际兴起的一个最大的新道派,其创始人是王喆,字知明,号重阳。王喆卒后,其弟子丘处机开创的全真龙门派最为盛行。元光元年(1222年),元太祖成吉思汗于大雪山接见处机,大悦,礼遇至隆,称他为 神仙 ,命掌管天下道门。入元之后,元廷效法成吉思汗,对全真道极为尊崇,予以自由建宫观、广收徒众的权利,全真道进入全盛时期。全真道曾因侵占佛寺,宣传老子化胡 之说,引起元宪宗八年(1258年)的僧道大辩论,结果全真道失败,宪宗令道士樊志广等削发为僧,诏令全真道归还侵占的寺产,又令焚毁道藏伪经。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僧道再次进行辩论,全真道又以失败告终,元世祖忽必烈诏令除《道德经》外,其他道经尽行焚毁,全真道的势力受到进一步的打击和削弱。

  流行于北方的太一道和真大道亦得元廷礼遇,元世祖忽必烈赐太一道四祖萧辅道 太一中和仁靖真人 号,赐太一道五祖萧居寿 太一演化贞常真人 号,太一道六祖萧全箓和七祖萧天祐亦皆得元廷所赐真人号。真大道,原名大道教,宪宗皇帝即位后,特降玺书,赐名真大道。真大道嗣教宗主传至五代入元朝,皆得元廷所赐真人号,其前四代亦追赐称号。

  流传于江南的正一、上清、灵宝三大传统符箓道派,与北方的全真、真大等清修教派不同,三山符箓道都持符箓念咒作法,更容易得到信仰萨满教的蒙古统治者的信服。忽必烈灭南宋后,遣使召正一道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特赐玉芙蓉冠、组金无缝服。命主领江南道教,赐银印。次年,封真人。此后,历代嗣位的正一天师,都得元廷认可,封真人号,袭掌江南道教事。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第三十八代正一天师张与材受封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上清、灵宝派便正式归并于正一道门下。

  元代伊斯兰教徒称作 木速蛮 ,亦作 没速鲁蛮 、 铺速满 ,为波斯语musulmān的音译,即阿拉伯语 muslim(穆斯林)。元代汉文文献中通常称为 回回.元朝境内的木速蛮,大部分是蒙古西征以来从中亚、波斯各地所俘的工匠和其他平民,先后签调来的军队,入仕于元朝的官员和学者,以及来中国经商而留居的商人。还有一部分唐宋时期寓居中国的大食、波斯人的后裔。木速蛮移民入居元朝后,仍世代保持伊斯兰教信仰及其制度和习俗。伊斯兰教士 答失蛮 ,与和尚、道士、也里可温大师同享受免除赋役的特权,但规定需是 在寺住坐 ,别无营运产业者。伊斯兰教的礼拜寺,同佛寺、道观一样得到元廷的保护。木速蛮的宗教活动和生活习俗都不受限制。元朝专设 回回哈的所 ,掌管木速蛮的宗教事务及刑名、词讼诸事,使其自治其徒。据至正八年(1348年)中山府《重修礼拜寺记》碑文载,当时 回回之人遍天下 ,近而京城,外而诸路,其寺万余。 在元代木速蛮属色目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元朝人通称基督教为 也里可温. 也里可温 一词的语源迄无定论,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来自希腊语。ερχwv。元代的也里可温也享受优免差发徭役的特权,但规定 种田入租,贸易输税.当时的大商人中,不少是基督教徒。其他以从政而见于史传者亦不少,任平章政事、领崇福司的爱薛,镇江府路副达鲁花赤马薛里吉思,御史中丞马祖常等都是当时有名的基督教徒。随着元朝的灭亡,基督教一度在中国泯灭。直到明朝后期,才又见有天主教东来的记载。

  除伊斯兰教、基督教外,犹太教在元代也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使该教继宋代之后在中国再度兴盛。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