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中医——访广西首位中医博士刘力红
人物档案:刘力红,52岁,广西首位中医博士,现任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师,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善用中医传统经典方剂治疗疑难病症。著有专著《思考中医》、《开启中医之门》及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思考中医》在中医界掀起了一股“重视经典、学习经典”的热潮。著名中医药学家邓铁涛教授看到此书后,盛赞:“吾道不孤,后继有人矣”。
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
背景:1958年,刘力红出生于甘肃兰州。父母皆为军大毕业生。由于父母双双被打成右派,4岁时,刘力红随父母谴送到桂林郊区农村定居,直到1978年考上大学。
记者:您的童年、少年都在农村,这对您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刘力红:因为父母的境遇,我的童年没有多少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父母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遭遇,与他们有文化有关。因此,在我小学、中学时期,他们从不督促我学习。稍大一些,他们就要求我做砍柴、挑水及其他农活。
记者:在那样一种环境中有没有怨天尤人?
刘力红:在那个年代像我这样的右派孩子是没有任何离开农村机会的。我中学毕业后只能与父母一起去挣工分,记得一天能挣6个工分。后来,我还去印刷厂当过装卸工,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但我从未想过怨天尤人。这种性格也可能与父亲的影响有关。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虽然遭遇不公待遇,但他总是平静地接受,很少抱怨。对干农活照样全身心地投入,父亲的这种品行对我影响非常大。
记者:是高考改变了您的命运。
刘力红:是的。1977年是恢复高考第一年,我快20岁了。虽然获得高分,但政审时却不过关。第二年,我不服气再次去考,还是被政审这道坎拦住。最后是母亲亲自到高招办解释,我才被广西中医学院录取。
考研是师父的一个战略
背景:1978年,刘力红考上广西中医学院医疗系,5年后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1986年他考上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3年后又顺利考取南京中医药大学,1992年获博士学位,成为广西第一位中医博士。
记者:上大学时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吧?
刘力红:上了大学后与周围同学比,才知道自己基础很差。我除了认真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些基础文化。毕业那年我参加中南五省中医院校统考,结果考了广西第一名。
记者:考研究生时有什么抱负吗?
刘力红:说到考研,不能不提我的第一位民间师父——人称“小神仙”的李阳波。我是在大学毕业那年暑假与师父邂逅的,第二年元月8日我就向他正式拜师,与他同吃同住了近两年。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使我在思想上受到传统文化与中医思想的“浸染”。读书虽有我自身的意愿,但更大程度上是师父的一个战略,他认为传统的师承教育需要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多地影响现代教育。
记者:回头看,考研、读博期间最大收获是什么?
刘力红:中医是崇尚自然的一门学科,讲究天人合一。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路其实就是与自然融合的一个过程。读书期间,我除了学习导师的学术思想,还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不少名山大川,常常流连忘返于其间。中国的名山大川往往都是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地方,经常浸泡在这些地方,身心是会慢慢改变的。这样的改变又是深入中医这样一些传统的学问所必需的。
我所领悟的只是沧海一粟
背景:2003年刘力红著的一本《思考中医》不仅在中医界掀起了一股“重视经典、学习经典”的热潮,而且因为其对传统文化的精思妙解、对哲学思考的深刻阐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记者:写《思考中医》动机是什么?
刘力红:说到写书的动机,其实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我只是想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告诉大家。但是,书出来后有那么多人喜爱,引起如此大的共鸣,却是我没想到的。《思考中医》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印刷15次,发行十多万册,现在又在全面改版,这其实更多地反映了民众对传统文化和中医的重新重视和思考。
记者:《思考中医》除了给您带来荣誉,还带来什么?
刘力红:书出来后,我比过去要忙了许多。我认为名声仅仅意味着你要多为众人做事,你要比没有名声的人多一份责任。
记者:网上有人对您这么评价:“很传奇的人。正统学院毕业,拥有中医博士学位,却又遍访民间大师、名家;既有著书立说的正果,也兼学佛悟道的修养。其貌不扬,但众里寻他,却不需百度,皆因其颇具仙风道骨之神韵,也藏几分精武门霍元甲之类武林高手的英气。”您怎么看自己?
刘力红:不敢当!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所知道、领悟的不过是沧海一粟。这些评价亦只是印证了古人的那句话“时势造英雄”。我所思考的一些问题、所说的一些话其实许多人也在思考。
有仁术必先造就仁心
背景:在广西中医学院,刘力红的课很受学生欢迎。学生说:“刘老师的课,抛开书本,却又娓娓道来,不仅让人领会课本上的知识,也可知晓中医的博大精深”作为一名医生,刘力红的医术也深得患者信赖。许多患者不远万里来到绿城,深夜排队,为的是能挂上他的一个号。
记者:你喜欢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教师、博士、医生还是教授?
刘力红:熟悉我的人都叫我名字。多数人客气地叫我刘博。我内心最看重老师的称谓,这个称谓最平实也最亲切。眼下老师只是我的职业,并不是说我已经有这个资格了。做最好的老师是我心中的向往。
记者:作为教师,除了传道解惑,您希望自己给学生传递一种怎样的信息?
刘力红:作为一个职业老师,我更看中给学生传递一种精神、一种做学问的方法,也就是庄子讲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医为仁术,要想有仁术必先造就仁心,所以对仁心的培养非常重要。另外就是对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个能力培养起来,人会受益终生。
记者:作为医生,你认为中医的未来何去何从?如何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医?
刘力红:对中医之路,我一直很乐观。现代科学在带给人类方便和舒适的同时,带来的负面问题也有目共睹,现代科学所耗费的大多是不可再生资源,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东西是会被撇在一边,但当科技发展到危及人类生存时,出于自救,人类会本能地回头选择传统,这个时候传统文化就会重唱主角。至于如何让更多的人们认识中医是个好东西,我想首先需要培养一批人,一批真正对中医有感悟的后来人。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