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健康理念>>正文内容

冬至养阳全功课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2日
来源:元瑜伽博客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请用心去阅读,因为它关系着您明年的状态,甚至一生的健康哦。

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把四季气候标注出二十四个刻度,每个刻度上都有着微妙的变化,合在一起就形成大的变化,我们因此能感受到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的四季更替。人是秉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是天地的孩子,自然与天地母亲息息相通,因此我们讲天人相应,这是小宇宙与大宇宙的关系,也是母子感应的道理,我们生在天地中,自然受着天地之气的影响,春暖时,草长花开,万物萌芽,人体阳气也随之生发。夏热时,万物生长,生机勃勃,人体之阳跟随壮大长强。秋凉时,叶落草枯,天凉气收,人体之阳跟随着向内收敛,冬冷时,雪花飘零,万物封藏,人体之阳也跟随着潜伏冬眠,以待开春。

在这四季循环中有一个重要坐标——冬至,别看它只是二十四节气的其中一个,但其意义却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节气。

冬至处在一年中的子月上,子月的意义又非同一般,它相当于一天中的子时,23点至1点,凌晨时刻,阴气盛到极致,天地中化生出一点真阳,阳为乾,为天,为生生不息的那股力。冬至就像这子时,一个终点,终了那股潜藏,收敛的阴,而同时又是一个起点,未来一年的生机由此而生发转折,因此,要想来年身体壮,当在冬至养真阳。

冬至的养生就像怀孩子,内心窃喜,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又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用极心志养护腹中的小生命——初生之真阳。转眼就到冬至了,大家都来做回“准妈妈”吧,把自己调到孕妇的状态上,用心去孕育腹中真阳,怀着喜悦以及感恩天地的心,静待一种新生之力,在体内渐渐的萌生,发育,长大,待到来年春暖时,你就抱上自己的“健康宝宝”了,它能借着春天生发之力出来,又能承着夏日旺盛之机生长,经秋天收敛之力而成熟,受冬天封藏之功而稳固,到那时它就是真正属于你的。日子一天天过,节气一个个数,循环往复,如环无端,你的健康经历一环环培育,已经夺天地之造化,秉四时之正气,此时的你就真正达到了《黄帝内经》中所讲: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

所以,朋友,你明白冬至的意义了吗?它难道不算一个珍宝吗?它难道不算老天伸给我们的一双救命之手吗?你要做的就是握住它,顺应它,每晚临枕将睡之时,用心去感觉一下,那棵老天给你种下的健康种子,是不是已经开始生根,它正在积极的生长,孕育,等待着开春破土而出,长成能撑起你一生健康的栋梁之柱。

冬至养元孕真阳全功课:一桩一坐一息一卧

一桩:浑圆桩

这个桩在迷罗书中已经讲过了,很多内家武术门派都有它,是打底的功夫,也是不传之秘,不要以为这个简单,就往那双腿一弯,双手一抱,看似平淡,却是养元的最好方法,古人讲:山环水抱必有气,就这么一站,双腿弯而不曲,下肢受力,承接地气,通足三阴、三阳经。头正椎直,含胸拔背,上承天之清阳,双手环抱于胸前,虚中有实,气聚而生,通手之三阴、三阳经。将所有的意识都专注于呼吸,使阴阳气血能交汇于丹田,文火慢炼,终成体内混元一气,为我所用。

具体方法为:

双脚分开与肩宽,双脚内侧平行,脊椎正直,下颚微收。

双腿微曲,如坐高凳,膝盖不超脚尖。

双手缓缓上提于胸前,呈抱球状,两手手指尖相对,相距大概五厘米左右,五指自然张开,手掌距离胸部大概三十厘米左右,肩膀放松,手略高于肘。

注意事项:站桩时,避风防寒,刚吃饱不站,太累时不站,

心脏病、高血压者初练不适合久站。刚练完半小时内不适合沾凉水,尽量不大小便。

前期从每天5——10分钟开始,但不拘于时间,我的观点是,站到双腿微抖,或者手臂发沉时,再站上三五分钟即可,随着功夫的加深,腿抖的时间会逐渐延后,慢慢的就算站上一两个钟头都纹丝不动,那时候,你可就真的有功夫了。

一坐:七支坐

这个静坐也是迷罗一直在提倡的,西方的一些国家都开始有正规医疗机构在推广静坐,认为是一种很好的精神疗法,但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我们始终认为,静坐对于人的改变不仅仅在精神层面,而是贯穿了身心灵气等每一个层面,多年的静坐习惯使我对这种养生之道有深刻的体会。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动的多静的少,这是整个社会气场浮躁的根源,你就算坐那不动了,心念还在电闪雷鸣,在社会与工作的压力下,人人都抱怨太累,不光身累,心更累,能不累吗,你从来都不曾停歇,对于更多人来说,不是不想停,而是停不下来,思维的惯性让我们失去专注,让我们心烦意乱。

有时候,瑜伽能打动人的正是它那种让人心暂时停下来,小憩一会儿的魔力,这一个小时的瑜伽练习中,你的心都放在呼吸上了,都专注于呼吸和动作的配合延展上了,从繁杂混乱的思维中抽身悠闲了一会儿,只这么一会儿你就能感受到久违的轻松,在这个角度上,课程中虽然在动,但心却静了,所以也属于静修的一种,外在的形象并不要紧,重要的是内心不动,外离相为禅,内不离相为定。有修为的人,行走坐卧都在静坐之中,而我们前期却很难做到这点,于是还是需要有些方便的法子来引导我们,使我们能入手,七支坐就是首选。

具体方法:

(一)坐姿,双足伽趺(莲花座)。莲花座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姿势,如果做不到,可以把两腿自然交叉盘坐在一起,以舒适为度。
(二)脊椎,脊梁直竖,要做到直而不僵,松而不懈。
(三)手势,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触,这种手势,叫做定印
(四)肩膀,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以沉肩亸背。
(五)下巴,前颚内收,但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可以抑制大脑思虑。
(六)眼睛,双目微张,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两三米处,或者微闭

(七)舌尖,舌头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

建议每天晚上从5——10分钟开始,尤其在睡前,让我们的白天跃动的思维沉淀下来,归于安静,只有心气伏下来了,肾气才能上升,心肾相交和,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睡眠,在睡眠中养元才会成为现实。

一息:腹式呼吸

有的朋友对我们的这项基本功能很不屑:“呼吸嘛,人人都会,我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没什么特别的。”但在养生中,却把呼吸当做补气培元的上乘大法,无论是在瑜伽还是中医养生中都很重视呼吸,甚至在瑜伽中有这样一个说法:人一生呼吸是有数的,你呼吸得快,消耗就快,生命完结的也快,所以我们应当学会放慢呼吸。

古人发现龟、象等动物寿命大大超出人类,其中主要一点就是它们的呼吸很慢,于是通过反复观察,总结形成特有的呼吸方法,补元之息,什么样的呼吸能补元延寿呢,两个秘诀,一是要缓慢深长,普通人的呼吸次数在每分钟12——18次,而长期养生调养的人呼吸次数会下降到每分钟4——8次,这样人体的代谢消耗会降到最低。

第二就是要深,现代医学发现人的呼吸普遍很浅,常人的呼吸模式是胸式呼吸结果大部分人的肺底的部分是用不到的,这就导致了至少有1/3的肺脏沉积了很多的杂质,因此我们现在要转换一下呼吸模式,从胸式呼吸转到腹式呼吸,当吸气时小腹轻微的扩展,呼气时腹部轻微内收,这个过程中,肺泡得到更充分的收缩与扩张,而随着横膈膜的升降,胸腹腔的内脏也得到很充分的按摩,所以每天50次腹式呼吸,就可以补气养元,减压养心肺,是最便宜的补药,同时也为长寿存下了根基。

一卧:子午觉

冬至是阴阳转换的节气,阴气盛到极点,阳气开始萌芽,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你一定要精神安稳、不急不躁,不过度劳累,不熬夜。此时最重要的养生功课就是睡‘子午觉’。

中午尽量午休,但时间不用太长,睡上半小时就可以培阳生阴。晚上要在11点之前休息,可以养阴生阳。在这个节气,你只要把‘子午觉’睡好了,就是最好的保养方式。但你可别小瞧这睡觉,其实未必谁都会睡呢,‘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只要会睡,就比吃什么补品都强。”

子午觉可谓补元的不二大法,时间上我们都会有点印象吧,子时是夜晚11点到1点,是肝胆排毒,自调修复,阳气生发的关键时间,迷罗认为:子时睡出黄金健康,有的朋友误以为11点是子时,12点也是子时,那我只要在12点前睡觉就算是子时觉了吧。

要知道,所谓子时觉是要您在子时前就已经睡着,只有经历子时的睡眠,人体才会进行自我的修复与调整,所以建议您十点左右就应该准备睡了。

那午时呢,它与子时正好对应,是中午的11点到1点,这个午时觉也就是我们讲的午后小憩,有人吃完午饭以后就倒头呼呼大睡上几个钟头,这也不正确,午时阳气达到最高点,阴气萌发,我们需要静卧一会以利于阴阳转化,但不宜太长,半小时左右就好,午睡时间太长反而疲劳。

如果睡不着,就可以静卧或者静坐,闭目养神一会,也有午休的效果,顺利通过午时的阴阳转换,下午又会精神饱满,生龙活虎。

我们清楚了子午觉的意义,是不是准备开始落实了呢?

标签:佛教|中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