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健康理念>>正文内容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五行是一种运动方式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0日
来源:凤凰网读书频道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医里有关于“五行”的概念,即木、火、土、金、水,但此“五行”并不是指五种物质,而是指五种状态和运行方式。
  
《尚书·洪范》给“五行”下的定义是:
  
“水曰润下”。首先,润泽是水的一个特性,水的状态是滋润、清润的。水对应的脏器是肾,如果人肾精不强,肾功能不好,再加上膀胱气化功能不好,人体的滋润性就不好,人会出现口干舌燥的状况。因为舌上的唾液是由肾精所产生的,如果肾不好,清润之性就不会存在。其次,向下行是水的另一个特性。比如人失眠就是因为心肾不交,心火在上面飘着,而肾水全都下沉。这是水的状态和功能。


  
“火曰炎上”。炎是炎热的意思,火的状态是热性的,它的性能是热性,它的运行状态是上行的,即火都是往上飘的。
  
“木曰曲直”。首先,树木有“条达之性”,向上向外舒展。木对应到人体,是指肝脏,肝气要处在条达舒畅的状态才好,不能被抑郁遏制。其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疯长,不可能无限制地往上生长,所以“曲”指的是收涩之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就是指它的收敛特性。
  
“金曰从革”。金指金属,在传统文化中,“金”有两个特性,一个是“从”,代表顺从;一个是“革”,代表改变,所谓“革命”就是指改变我们的命运,重新换一种活法,重新改变自己。其实,凡是兵器、金属类的东西,都具有两个特性,一个是可以杀人,另一个是可以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特性,就是“从”;杀人的特性,就是“革”。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诲,它告诉人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从两个方面或多个方面去考虑,思维不能太拘束,一定要放开自己的思路。
  
“土曰稼穑”。“稼”是种植,“穑”是收获。把种子撒到土里就是“种”,是种植象。“土”在中医里所对应的是脾,脾具有土性,脾的特性是输布四方。如果过度输布,人会呈脾虚的象,脾虚的人就会很肥胖;如果脾土太旺,人又会很瘦。土的另一个特性就是收获,种下什么种子,比如“不锻炼身体”的种子,人就会收获不锻炼身体带来的后果。胖和瘦,都是内心种下“种子”——生活习性——得出的结果。

五行在大自然中表现的状态,即是五气。五气指风、热、湿、燥、寒。
  
首先是木,木在自然界中对应风。
  
中国的风水学认为,最好的院落是四合院,四合院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特性,坐北朝南的房子是好的,因为“北”在中医里边是肾精,肾精足了人才能够向南方输布,输布即运输、布散。一般院落大门开在南面最好,但是对于四合院来说,大门开在东南最好。在后天八卦当中,东南方向属于巽宫,巽宫的整个象是风,门开在东南方向实际上是开在风门上。为什么开在风门上好?因为风有一个特性,它可以把世界上万物的种子不断地传播出去。如果没有风,万物的运化就会很慢,因为是风在带着种子到处传播,所以中国古代把四合院的门开在东南方,实际上是告诉大家“风生万物”之意。一个家族要想生长,需要靠风生万物的特性,家族的延续和种子一代一代地传播是一样的。
  
火在天上对应热,因为火有炎上之性。方位为南方。
  
土在天上对应湿。在人体当中,湿的基本概念就是中焦,“中焦如沤”,人们吃进去食物以后,食物要发酵运化,要有一个湿气运化的过程。
  
西方之金,对应五气是燥气,是收敛。
  
水在天上对应寒,寒气主收引,是凝聚。方位为北方。
  
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待续)

标签:佛教|中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