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起限盐行动
新华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李亚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克。北京市卫生局9日表示,北京人每天食盐平均摄入量为13.4克,超过标准1倍多。
限盐勺、控油壶
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毛羽认为,北京市居民食盐摄入量很高,是发生高血压、中风和冠心病的主要诱因之一。降低居民食盐摄入量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减少冠心病和中风的重要措施。
毛羽指出,为使广大居民逐步树立科学用盐意识,北京市发起了“限盐行动”,目的是遏制越来越多的居民由于吃盐多而引发高血压等慢性病。2010年,北京市商务委、北京市卫生局联合启动“推广使用低钠盐,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行动”,向餐馆、集体食堂和家庭推广使用低钠盐。
专家指出,盐中的钠离子会加强人体血管表面张力,容易造成人体血流加快,导致血压升高。低钠盐以碘盐为原料,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钾和硫酸镁,从而改善人体内钠、钾、镁元素平衡,所以低钠盐有利于预防高血压、保护心脑血管。
毛羽说,低钠盐中钠含量比普通加碘盐低35%至40%,咸味跟普通精盐差不多,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长期服用。
限盐,你该怎么做?
对于那些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成人,尽早采用少盐膳食,可以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而对于那些有心、脑、肾、眼底受累的高血压患者,更应严格在饮食中限盐,这样,不仅可减轻症状,加强药物治疗的效果,还可减少并发症的持续发生,延缓病情的进展。
既然如此,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做到限盐呢?专家为大家提供了哪些小窍门、小知识?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把饮食习惯调整过来才是关键
柯丹医师表示,中国人长期以来用盐多,使味觉变得麻痹,导致盐的用量离健康指数越来越远。慢慢调整麻痹的味觉,味觉灵敏度就能逐渐提高了。
限盐首先要把好“入口关”,即烹调时应尽量少放盐和含盐调味品。除了使用限盐勺外,大家还可掌握“两盖盐”法则。刚开始每天吃一啤酒瓶盖盐(不超过10克),适应后换成每天一牙膏盖盐,约4.5克。
专家建议,如在家烹饪,添加菜谱建议的食盐用量的一半就可以了,可多使用香草,或选择原味烹饪。
常在外就餐不妨定期吃顿无盐餐
现代人由于工作的各种需要,在外就餐的次数相对较多,而餐厅为了菜色和口味更加吸引人,会放入许多的调味品,这也无形中增加了盐的摄入,容易导致盐超标。
对于身处这种状况的朋友,除了平时注意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外,还有一个能帮助平衡食盐摄取的方法就是,定期吃顿无盐餐。没有食盐的食物有利于平衡细胞内外渗透的压力,从而释放部分对细胞不利的因素,同时还可以让我们的肠胃和血管得到充分的净化,为健康保驾护航。
当然,无盐餐也不能太频繁,因为盐摄入得太少同样会破坏体内的离子平衡,对健康不利。因此建议每周一次,最多不要超过2次。
这些可以替代盐
做菜时,用少量酱油、豆瓣酱、芝麻酱调味,或用葱、姜、蒜等香料提味,做出的菜比直接用盐味道更富于变化。
北方人日常饮食多为咸香味,可适当改善口味,用甜、酸、辣味代替咸味。比如灵活运用蔗糖烹制糖醋风味菜,或用醋拌凉菜,既能弥补咸味的不足,还可促进食欲。此外,具有天然酸味的柠檬、橘子、番茄等都可以使用。
要提醒大家的是,购买调味料(酱)时,如味精、番茄酱、蒜盐、沙茶酱、蚝油、豆瓣酱、甜面酱、豆豉、虾油等,必须先看清楚罐外的标示,也应注意钠的含量。
盐怎么放、什么时候放都有讲究
青菜少放盐,否则容易出汤,导致水溶性维生素的丢失。此外,尽量改变青菜的烹调方法,能生吃生吃,不能生吃就凉拌。
炒菜出锅时再放盐,这样盐分不会渗入菜中,而是均匀散在表面,能减少摄盐量。或把盐直接撒在菜上,舌部味蕾受到强烈刺激,能唤起食欲。
鲜鱼类可采用清蒸、油浸等少油、少盐的方法;肉类也可以做成蒜泥白肉、麻辣白肉等菜肴,既可改善风味又减少盐的摄入。冷冻虾等食品吃前最好用水冲洗,也可以减少盐量。
最后一道汤最好喝淡汤,完全不需放盐,用蘑菇、木耳、海带等提色提鲜就足够了。
限盐也要从娃娃抓起
前面说到限盐首先要做的是尝试调整饮食习惯,这里柯丹医师特别提醒家长们,要注意尽早让孩子养成少盐清淡的饮食习惯,这将让他们终生受益。
限盐要从娃娃抓起,如果从儿童期起就摄入高盐膳食,他的味蕾也将对高盐膳食形成习惯,导致其成年后继续偏爱高盐膳食。从婴儿4个月时添加辅助食品起,就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清淡少盐。高盐饮食还会影响钙的吸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也不利。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