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欣德尊者译:若希望经(阅读)
译自《中部》第6经。世尊在该经中说:若比库希望实现从世间直到出世间的十七个愿望,他应完全地持守戒律、修习戒定慧三学。
玛欣德尊者译:若希望经 在线阅读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若希望经
1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沙瓦提城揭德林给孤独园。
於其处,世尊称呼比库们:「诸比库。」那些比库回答世尊:「尊者。」世尊如此说:
「诸比库,应当具足戒与具足巴帝摩卡 2而住!应以巴帝摩卡律仪防护而住,具足正行与行处,对微细的罪过也见到危险。受持学习於诸学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同梵行者们喜欢、满意、尊重和尊敬我。』他应完全持戒3,致力内心之止 4,不轻忽禪那5,具足於观6,增加空閒处7。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我能获得衣、食、坐卧处、病者所需之医药资具。』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禪那,具足於观,增加空閒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我受用衣、食、坐卧处、病者所需之医药资具,能使那些行[佈施]者有大果报、大功德。』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禪那,具足於观,增加空閒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已故、去世的亲族、血亲们以净信心忆念我时,能使他们有大果报、大功德。』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禪那,具足於观,增加空閒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我克服不满与喜好8,愿我不被不满所征服,战胜已生起的不喜,住於胜利。』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禪那,具足於观,增加空閒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我克服怖畏与恐惧,愿我不被怖畏、恐惧所征服,战胜已生起的怖畏、恐惧,住於胜利。』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禪那,具足於观,增加空閒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对於增上心、现法乐住的四种禪那,愿我随愿而得、容易而得、不难而得。』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禪那,具足於观,增加空閒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对於那寂静、解脱、超越於色的无色[定],愿以[名]身触而住。』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禪那,具足於观,增加空閒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我灭尽三结9,成為入流者,不退堕法10,必定趣向正觉11。』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禪那,具足於观,增加空閒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我灭尽三结,贪瞋痴12减弱,成為一来者,只来此世间一次 即作苦之终结。』
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禪那,具足於观,增加空閒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我灭尽五下分结13,成14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槃 ,不再从那世间回来。』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禪那,具足於观,增加空閒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能证得种种神变:愿我一[身]能成多[身],愿我多[身]能成一[身];显现,隐匿;能穿墙、穿壁、穿山,行走无碍,犹如虚空;能出没於地中,犹如水中;能行於水上不沉,如在地上;能在空中以跏趺而行,如有翼之鸟;能以手触摸、擦拭有如此大神力、如此大威力的月亮和太阳;乃至能以身自在到达梵天界。』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禪那,具足於观,增加空閒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能以清净、超人的天耳界,听到远处、近处的天及人的两种声音。』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禪那,具足於观,增加空閒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能以心辨别了知其他有情、其他人的心:对有贪心,能了知有贪心;对离贪心,能了知离贪心。对有瞋心,能了知有瞋心;对离瞋心,能了知离瞋心。对有痴心,能了知有痴心;对离痴心,能了知离痴心。对昏昧心,能了知昏昧心;对散乱心,能了知散乱心。对广大心,能了知广大心;对不广大心,能了知不广大心。对有上心,能了知有上心;对无上心,能了知无上心。对得定心,能了知得定心;对无定心,能了知无定心。对解脱心,能了知解脱心;对未解脱心,能了知未解脱心。』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禪那,具足於观,增加空閒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能忆念种种宿住,也即是: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许多坏劫、许多成劫、许多坏成劫:在那里有如此名、如此姓、如此容貌、如此食物、经歷如此的苦与乐、如此寿命的限量。他从该处死后投生到那里,在那里有如此名、如此姓、如此容貌、如此食物、经歷如此的苦与乐、如此寿命的限量。他从该处死后投生到这里。如是能以形相、细节来忆念种种宿住。』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禪那,具足於观,增加空閒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能以清净、超人的天眼,见到有情的死时、生时,低贱、高贵,美丽、丑陋,幸福、不幸,能了知有情各随其业:「诸尊者,此有情的确因為具足身恶行、具足语恶行、具足意恶行,诽谤圣者,為邪见者,受持邪见业;诸尊者,他们身坏死后,生於苦界、恶趣、堕处、地狱。然而,诸尊者,此有情的确因為具足身善行、具足语善行、具足意善行,不诽谤圣者,為正见者,受持正见业;诸尊者,他们身坏死后,生於善趣、天界。」如此能以清净、超人的天眼,见到有情的死时、生时,低贱、高贵,美丽、丑陋,幸福、不幸,能了知有情各随其业。』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禪那,具足於观,增加空閒处。
诸比库,假如比库希望:『愿能断尽诸漏,即於现法中,以自己之智证得与成就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而住。』他应完全持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禪那,具足於观,增加空閒处。
诸比库 应当具足戒与具足巴帝摩卡而住!应以巴,帝摩卡律仪防护而住,具足正行与行处,对微细的罪过也见到危险。受持学习於诸学处!
如是,[上述]所说的乃是缘於此而说。15」世尊如此说。那些比库满意与欢喜世尊之所说。
玛欣德比库敬译
2007-11
——————————————————
若希望经 (â kaï kheyyasuttaü ):《中部》第 6 经。
1世尊在该经中说:若比库希望实现从世间直到出世间的十七个愿望,他应完全地持守戒律、修习戒定慧三学。
2巴帝摩卡:巴利语 pà timokkha 的音译,有上首、极殊胜、护解脱等义。《清净道论》中说: 若他看护(pà ti)、保护此者,能使他解脱(mokkheti)、「脱离恶趣等苦,所以称為『巴帝摩卡』。」汉传佛教依梵语 prà timokù a 音译为波罗提木叉 意為别解脱 从解脱等,、。
3完全持戒 (sãlesvevassa paripå rakà rã):他完全地持守四种遍净戒:巴帝摩卡律仪戒、根律仪戒、活命遍净戒和资具依止戒。即是说应通过无缺失、完全地持守诸戒来成為一名戒具足者。
4致力内心之止 (ajjhattaü cetosamathamanuyutto):致力於自己内心的平静。在此,「内」和「自己的」是同义词。
5不轻忽禪那 (anirà katajjhà no):不排斥禪那或不退失禪那。以排斥、退失之义為轻忽。当知捨弃了这种顽劣后他致力於谦逊等。
6具足於观 (vipassanà ya samannà gato):致力於七种随观。七种随观即无常随观、苦随观、无我随观、厌离随观、离欲随观、灭随观和捨遣随观。
7增加空閒处:巴利语 brå hetà su¤ ¤ à gà rà naü 的直译。意為增加前往空閒处的次数,频繁地去空閒处。於此,当知在把取了止观业处之后,日夜进入空閒处禪坐的比库為「增加空閒处」。
「应完全持戒」乃是说增上戒,「致力内心之止,不轻忽禪那」乃是说增上心,「具足於观」乃是说增上慧学。「增加空閒处」对修止者来说,频繁地去空閒处為增上心学,对修观者来说则是增上慧学,这是包摄了两种学而说的。
8愿我克服不满与喜好 (aratiratisaho assaü ):希望能够战胜、征服不满与喜好。於此,不满是指厌烦诸善法与偏僻住处。喜好是指喜好五欲功德。
9三结 (tiõ õ aü saü yojanà naü ):称為有身见、疑、戒禁取的三种结缚。这三种结為初道入流道所断除。
10不退堕法 (avinipà tadhammo):已不可能再堕落到地狱、畜生、鬼和阿苏罗四种苦界。因為初道已断除了能令堕落苦界之法。
11趣向正觉 (sambodhiparà yaõ o):走向正觉的最终彼岸。即已证得初道的入流圣者必定将证得更上的三种圣道的意思。
12 只来此世间一次 (sakideva imaü lokaü à gantvà ):只来到这人界结生一次。若在此人界修证一来道后,即在此处般涅槃者,他则不在此属。若在此修道后生於天界,并在其处般涅槃者;若在天界修道后,在其处般涅槃者;若在天界修道后,再生於此人界才般涅槃者;以及若在此修道后生於天界,在那里命终后再生於此处才般涅槃者,当知是这里的意思。
13五下分结 (pa¤ cannaü orambhà giyà naü saü yojanà naü ):下分,意即连接到下界的;為投生到欲界之缘的意思。五下分结即前面所说的三种结,再加上欲贪结和瞋结。不来圣者已断除了这五种下分结。
14成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槃 (opapà tiko assaü tattha parinibbà yã):不来圣者已排除了胎生等三种生,只会化生為梵天人,并在梵天界那里般涅槃。
如此,世尊在教导持戒功德论直到证悟阿拉汉之后,再综合这一切作出结论说:「诸比库,应当具足戒……乃是缘於此而说。」
正如世尊在前面所简要说的:「诸比库,应当具足戒……受持学习於诸学处。」具足戒的比库能得到同梵行者们喜欢、满意、尊重和尊敬,获得资具,供养资具的施主们能得大果报,去世的亲族们忆念时得大果报,克服不满与喜好,克服怖畏与恐惧,证得色界禪那、无色界禪那、较低的三种沙门果、五种世间神通,以及以自己之智证得漏尽智。所说的这一切,就是因為此持戒功德的缘故才说的。
----------------------------------------------------------------------------------------------------------------
玛欣德尊者简介
玛欣德尊者(Ven.Mahinda),1971年 生于中国广东省,俗姓林。中学时代皈依佛教,通晓北传佛教的义理,大学时代开始研究《阿含经》及原始佛教。尊者才华洋溢,博学多才,毕业后于广州市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其间曾到西双版纳、五台山、西藏、缅甸等地考察参学。尊者自2002年7月至缅甸帕奥禅林出家受具足戒后,在帕奥禅师严谨且有次第的禅法教导下完成了帕奥学程,现在尊者是身为帕奥禅林的业处指导老师之一。近年来常受邀到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指导止观禅修、讲授“阿毗达摩”和《清净道论》。玛欣德尊者通晓巴利语,能直接深入巴利三藏和义注。尊者也兼通英语、缅语等,能以多种语言教导禅修,指导过的弟子遍布世界各地。
戒律:尊者深研律典、持戒精严,曾多次在帕奥禅林向华人僧众讲授戒律。
教禅:尊者教禅多年,经验丰富、禅风严谨,严格依据佛陀在经典里的教导,以及帕奥西亚多从巴利三藏中整理出的系统禅法,针对不同禅修者的实际情况,以种种方便善巧,应机教授。
讲法:尊者讲法细致柔和、生动详尽,巧设妙喻、直指人心。近年来,已在各地讲授过《大念处经》、《沙门果经》、《八城经》、《盐块经》、《应作慈爱经》、《大吉祥经》、《清净道论》等众多经典。
译经:尊者致力于把三藏圣典直接从巴利语翻译为中文。其译经有四大特点:辞句信实、语义通达、行文优雅、质量俱丰。
作品:《大护卫经》、《上座部佛教念诵集》、《比库巴帝摩卡》、《沙马内拉学处》等,同时,尊者的著述还包括《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阿毗达摩讲要》、《止观法要》、《您认识佛教吗?》等关于禅修、教理和入门的书籍。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