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中) 第十八讲 有情世间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中) 第十八讲 有情世间
我们已经学习了概念法、色法、心所法、心法及心路。对于四种究竟法,已经学习色法、心所法和心法,还有一种是涅槃,等以后再讲。
至此,我们已经对世间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更好地了解世间,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来阐释世间。
一、三种世间
世间,巴利语 loka,源于“破坏”的巴利语 lujjati。即以崩溃、破碎、破坏、毁灭之义而为“世间”。
在《相应部》中记载,有位比库问佛陀:
“尊者,所谓‘世间、世间’者,以什么角度称为‘世间’呢?”
“比库,破坏故,以此称为世间。”(S.2.82)
在《无碍解道》《大义释》《法集》等诸义注中说:
ßLoko vuccati lujjanapalujjanaññhena vaññaü.û
“称为世间乃是以破碎、毁灭之义而存在。”
有三种世间(tayo loka):行世间(saïkhàraloka)、有情世间(sattaloka)、空间世间(okàsaloka)。在这里先来谈谈有情世间。
有情世间是有情生存的世间,可以分为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又可以分为四生存地(catasso bhumiyo):恶趣地(apàya-bhåmi)、欲善趣地(kàmasugati-bhåmi)、色界地(råpàvacara-bhåmi)和无色界地(aråpàvacara-bhåmi);也可以分为四生:卵生(aõóajà yoni)、胎生(jalàbujà yoni)、湿生(saüsedajà yoni)和化生(opapàtikà yoni);还可以分为六趣:地狱、畜生、鬼、阿苏罗、人、天。
其中,恶趣地又可分为四种,从低至高依次为:地狱(niraya)、畜生(tiracchànayoni)、鬼(peta)和阿苏罗(asura)。恶趣,巴利语 apàya,由 apa(毫无)+ aya(快乐)组成,意为没有快乐或极少快乐。在这些生存地中,痛苦远远地超过快乐或者根本没有快乐,所以称为 apàya。众生之所以投生到恶趣地,是由于他们的恶业成熟。善趣包括人和天,是善业成熟而投生的。
二、地狱
第一、为何称为地狱?
《中部》注说:“以无喜乐义、无乐味处为地狱。”
(nirati-atthena nirassàdaññhena nirayo.)(M.A.1.153)
根据佛教,地狱是轮回中最低的生存地,也是最痛苦的地方。有情投生到地狱,从其投生至死亡期间,必须不断地承受自己所造的恶业带来的果报,完全没有休息的机会。
在众生界中,有些生存地的众生纯粹在享乐,也有些生存地的众生完全在受苦。业果法则是这样:福报成熟时,会有更多好的助缘支持,使你锦上添花;福报低劣时,不善业偏偏也在这时成熟,使你雪上加霜。如果临终时不善业成熟,必定会堕落恶趣。众生一旦堕落恶趣,很多善业没有机会成熟,不善业却获得因缘成熟,使他一直受苦。哪些人会投生到地狱呢?佛陀说造十恶业道的人会堕落地狱。十恶业道为: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妄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婪、嗔恚、邪见。
其中,杀生是杀害生命、手常血腥;不与取是指偷盗、抢夺他人财物;欲邪行又作邪淫,即与他人的配偶发生性关系,女人红杏出墙,男人拈花惹草;虚妄语是欺骗他人,说不真实的话语;离间语是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粗恶语是说难听的语言、咒骂他人;杂秽语是说淫词艳语、毫无意义的废话;贪婪是贪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嗔恚是愤怒,想要毁坏他人的幸福与快乐;邪见是错误的观点、信仰。如果一个人经常造作这十种不善业道,当其恶业成熟时,将会投生到地狱,承受由自己所造之业带来的果报。
第二、八大地狱
地狱可分为八种,称为八大地狱:
第一、复活地狱(Sa¤jãva niraya)。投生到此的众生要不断地受苦,遭受剥皮、刀砍等各种各样的刑罚,痛苦至死,但由于恶业未尽,很快又复活,继续受刑。
第二、黑索地狱(Kàëasutta niraya)。又作黑绳地狱。
第三、众合地狱(Saïghàta niraya)。投生到此的众生与人不同,人如果遭受虐待、酷刑至极,身体会承受不了而死亡;但是只要地狱众生的恶报未尽,就会一直地受苦、受折磨,即使头被砍下、皮被剥落,还是不会死。
假如一个人被扔进烧开的油锅,马上会被烫死。但是,地狱众生即使遭受极端痛苦的煎熬,只要其果报未尽,会不断地受苦也不会死去。它们被折磨晕了过去,等地狱冷风一吹,又苏醒过来,继续接受刑罚与痛苦。
第四、号叫地狱(Roruva niraya)。投生到此的众生,由于遭受剧烈的痛苦而不断地哀求、号叫与哭泣。但这些都是他们的恶业造成的,根本没有人权可言,也无处申诉。第五、大号叫地狱(Mahàroruva niraya)。《中部•愚人智者经》中说:地狱中的狱卒用烧得火红的铁叉去刺地狱众生的两手与两脚,再用烧得火红的铁叉刺穿他们的前胸,使他们遭受极其猛烈、剧烈、强烈的痛苦,但只要他们的恶业未尽,就不会命终。(M.129)
第六、燃烧地狱(Tàpana niraya)。《愚人智者经》中描述:地狱纵横有一百由旬,其四门、四角都被铁墙围绕着,被铁包覆着,地面也是由铁制成的,里面每时每刻都不停地燃烧着炽热的火焰。
第七、大燃烧地狱(Mahàtàpana niraya)。
第八、无间地狱(avãci niraya)。是最痛苦的地狱,投生到此的有情会毫无间断地遭受被燃烧、煎煮等痛苦,地狱的所有刑器铺满其身体,故为“无间”。
无间地狱在地狱的最下层,也是最恐怖的地狱。有五种人会堕落无间地狱:一、弑母;二、弑父;三、弑阿拉汉;四、恶心出佛身血;五、分裂僧团。
这五种称为“五逆罪”或“五重罪”,依其果报则称为“五无间罪”(ànantariya kamma),因为造了这五种恶业的人,死后不会有任何间隔而直接堕入无间地狱。
在这八大地狱中,每个大地狱各有四门,每一门又各有四个小地狱(ussadaniraya),即每一个大地狱都围绕着十六个小地狱。因此,这八个大地狱加上周围的一百二十八个小地狱,一共有一百三十六个大小地狱。(16×8+8=136)
第三、寒冷地狱
无间地狱中还有一些地狱叫做寒冷地狱。 《增支部》在和《经集》中,收录了一部《果咖离经》(Kokàlika suttaü),谈到果咖离比库由于误会而诽谤沙利子和马哈摩嘎喇那尊者,因此堕落寒冷地狱的故事:
佛陀在世时,在果咖离城居住着一个比库,名叫果咖离(Kokàlika)。有一年将近雨季,两位上首弟子——沙利子尊者和摩嘎喇那尊者希望能在雨安居期间远离独住,于是辞别了他们的五百位比库弟子,拿了自己的衣钵,来到果咖离比库居住的地方。他们与果咖离互相问候,然后说:
“贤友,我们想在此过三个月的雨安居,请不要告诉任何人。”他也答应了。于是,沙利子和摩嘎喇那两位尊者在那里度过了一个平静的雨安居。
雨安居结束后,他们向果咖离比库辞行,果咖离请他们多住一天,等明天再走。第二天一大早,果咖离进入城中,告诉人们说:“贤友们,你们有所不知,两位上首弟子来这里过雨安居,还没有任何人向他们作过必需品的邀请呢! 市民们说:”“尊者,您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们?”“贤友们,怎么告诉你们呢?看,那两位比库正坐在长老的住所,他们就是上首弟子!”于是人们迅速带来酥油、砂糖、袈裟布料等,堆在果咖离的面前。他想:“极为少欲的上首弟子们如果知道这些是通过言语指示而获得的供养,他们是不会接受的,然后会把这些布施给原住者,到时我就可以得到这些供养了。”长老们知道这些是通过言语指示而获得的供养后,心想:“这些必需品对我们和果咖离都是不适合。”于是没有把它们布施给原住者就离开了。果咖离心想:“你们自己不拿,为什么也不给我就离开呢?”开始对他们怀恨在心。
两位上首弟子回到世尊跟前,世尊叫他们到各国去游方。于是两位上首弟子带着五百位比库次第游行,又来到了果咖离城。市民们认出两位长老,于是准备了许多必需品,在城中央搭起帐蓬做布施,并亲手把必需品供养给长老们。两位长老接受供养后,把它们分给比库僧众。果咖离看到这一幕,心想:“他们以前很少欲,现在却被贪欲征服而生起恶欲。以前我以为他们好像少欲、知足、远离,原来却是恶欲、不知足的恶比库。”
于是,他来到沙瓦提城,在佛陀跟前毁谤这两位上首弟子说:“尊者,沙利子和摩嘎喇那是恶欲者,已陷入恶欲而住”。佛陀立即阻止他说:“果咖离,不要这样!果咖离,不要这样!果咖离,请以净信心对待沙利子和摩嘎喇那,沙利子和摩嘎喇那是善行者。”他第二次这样毁谤,佛陀又阻止了他;第三次他还这样毁谤,佛陀第三次阻止了他。他发现自己没办法在佛陀面前中伤这两位上首弟子,于是顶礼佛陀,右绕后离开。
离开后不久,果咖离全身开始长满了脓疮,脓疮越长越大,从开始时像芥子般大小,长成像绿豆般,又从绿豆般大小长成像豌豆般大小,再从豌豆般大小长成像枣核般大小,又从枣核般大小长成像枣子般大小,又从枣子般大小长成像芒果般大小,直到像木瓜那么大。最后脓疮破了,脓和血从疮中流出,果咖离因此痛苦地死去。于是,果咖离对沙利子和摩嘎喇那怀恨在心而生于红莲花地狱。
佛陀把果咖离堕落红莲花地狱的事告诉比库们,一位比库问:“尊者,在红莲花地狱的寿量有多长?”
“比库,在红莲花地狱的寿量极长,不容易计算说就这么多年,这么多百年,这么多千年,或这么多万年。”
“尊者,能打个譬喻吗?”
佛陀说:“比库,犹如高沙喇(Kosala)国之车装满二十斛芝麻,有人每过一百年来取走一粒芝麻,用这种方法把二十斛芝麻全部拿完了还更快,而阿菩达地狱(Abbudaniraya)的寿命还没有结束。比库,尼拉菩达地狱(Nirabbudaniraya)的寿命是阿菩达地狱的二十倍。阿拔拔地狱(Ababaniraya)是 尼拉 菩达地 狱 的二十 倍。阿 哈哈 地狱(Ahahaniraya)是阿拔拔地狱的二十倍。阿嗒嗒地狱(Añaña niraya)是阿哈哈地狱的二十倍。白睡莲地狱(Kumuda niraya)是阿嗒嗒地狱的二十倍。香莲花地狱(Sogandhika niraya)是白睡莲地狱的二十倍。青莲花地狱(Uppalaka niraya)是香莲花地狱的二十倍。白莲花地狱(Puõóarãka niaya)是青莲花地狱的二十倍。红莲花地狱(Paduma niraya)的寿命又是白莲花地狱的二十倍。比库,果咖离乃对沙利子和摩嘎喇那怀恨在心而生于红莲花地狱。”
最后,佛陀感叹地说了“出生之人,斧生口中,愚人说恶,还砍自己。”等偈颂。(A.10.89; Sn.3.10)
虽然果咖离只是对沙利子和摩嘎喇那两位尊者产生误会,但是由于他毁谤的是圣者,所以堕落红莲花地狱那么漫长的时间。
义注中说,并没有单独的地狱叫做阿菩达地狱等,它们都属于无间地狱。
经典中还提到另外几个堕入无间地狱的人,包括臭名昭著的迭瓦达答(Devadatta),还有诬陷佛陀的少女金佳马那维咖(Ci¤camàõavikà)和善觉王。少女金佳马那维咖的故事是这样的:
因为佛陀令无数的人与天人进入圣者之地,供养恭敬也与日俱增,而外道们则像大白天里的萤火虫一样,供养恭敬日渐减少。他们站在人行道中间叫喊着:“为什么只有沙门果德玛才是佛,我们也是佛!为什么只有布施他才有大果报,布施我们也有大果报!你们布施、恭敬我们吧!”
虽然他们如此卖力讨好人们,但仍然不能获得供养和恭敬,于是他们想方设法要破坏佛陀的名誉。
那时,在沙瓦提城有一个名叫少女金佳马那维咖的遍行外道,她长得天生丽质,美丽动人,貌若天仙。一天,她走进外道寺院前来礼敬,但外道们没有理睬她,她再三行礼,外道们还是不理会她。
少女金佳马那维咖奇怪地问:“尊师啊!我到底犯了什么过错,你们为什么不理我呢?”
外道回答说:“贤妹,沙门果德玛害到我们没有供养和恭敬你知道吗?”
“我不知道,尊师!但我可以做些什么呢?”
“贤妹,如果你希望我们快乐,就自己想办法损害沙门果德玛的声誉,让他失去供养和恭敬。”
“是的!尊师,这事由我来负责,你们不用担心!”
从那天开始,每当傍晚沙瓦提城的市民听法离开揭德林时,少女金佳马那维咖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穿上胭脂色的外衣,手中拿着香和花鬘,朝揭德林的方向走去。当人们问她要去何处时,她回答:“你们干嘛想知道我去哪儿呢?”然后在揭德林附近的外道寺院里过夜。隔天清晨,她装着好像在揭德林中过夜一般走进城中。当人们问她在何处过夜时,她回答:“你们干嘛想知道我在哪儿过夜呢?我在揭德林和沙门果德玛一起在香室中过夜呢!”有人开始起了疑心:“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过了三、四个月,她用布块裹住腹部,并穿上红色的上衣,看起来好像怀孕的样子。有些愚人的信心开始动摇:
“沙门果德玛让她怀孕了。”八、九个月后,她用绳子绑了一个木盆,用牛的下颚骨把自己的手足背打肿,装成身体疲惫的样子,看上去就像快要临盆一般。在傍晚时分,当佛陀坐在法座上向大众说法时,她走进法堂站在佛陀面前,指着佛陀说:“大沙门!你只知道向大众说法,满口甜言蜜语。我因你而怀孕,现在快要分娩了,但你既不为我安排产房,自己不准备酥油、油等,也不叫高沙喇王、给孤独长者或维沙卡等为我做点适当的事。你只知道自己快活,却从来不关心一下我们的胎儿。”她就像抓起粪块拼命想弄脏月轮一样在人群中诬蔑如来。
如来停止说法,像狮子吼一样说:“阿妹,你所说的是真是假,只有我和你才知道。”
“是的,大沙门,只有你和我才知道这事的真相!”
这时,沙咖天帝的座位热了起来,他一检查,便明白是少女金佳马那维咖在诬蔑如来,决定澄清此事,于是和四位天子一起前来。天子化身为小老鼠,跑到少女金佳马那维咖的衣服里,咬断了绑木盆的绳子。此时,一阵风将她的上衣掀开,木盆掉了下来,正好砸在她的脚背上,切断了双脚尖。
真相大白,人们斥责她,向她的头上吐口水,用土块、木棍等打她,把她赶出揭德林。当她走出如来的视线之外时,大地裂开,火焰从无间地狱中喷上来,把她卷入无间地狱。(Dp.A.176)
还有一个是善觉王(Suppabuddha),他是佛陀出家前的岳父。据说他因为菩萨抛弃了他的女儿去出家,又把他的儿子迭瓦达答推向敌对的地位这两件事,对佛陀一直怀恨在心。有一天,他想:“我现在将不让佛陀前往邀请处应供。”于是,他为了挡住佛陀的去路,在路中央坐着喝酒。当时,导师在比库僧众的跟随下走向该处,人们告知他说导师来了,但他扬言道:“你们去告诉他往前走,我比他更老,不会给他让路的!”人们一次次地劝告,他还是不走。导师因岳父不肯让路而转身回去。善觉王叫住一个路人说:“去,听他说什么,再回来告诉我。”
导师在回去时露出微笑,阿难尊者问道:“尊者!您为什么露出微笑?”佛陀回答:“阿难,你看到那个善觉王了吗?他造了重大的恶业,不给像我这样的佛陀让路。从现在算起的第七天,他将在其宫殿上楼处的楼梯脚下掉进大地中。”
路人把听来的告知善觉王,他听了之后说:“从现在开始我不去那个地方,如果我没有从那里掉进大地,我将要斥责他虚妄语。 于是,”他带足自己七天的食物和用品,登上第七层楼,叫人取走楼梯,锁上门,并在每道门前安排两名力士,吩咐道:“如果我因疏忽而想下楼,你们要阻止我。”然后坐在第七层楼的寝宫中。
佛陀听到此事后,说:“诸比库,不管善觉王在殿楼上,还是飞到空中、潜入大海、逃进山中,诸佛所说的话决不会矛盾,他只会在我所说的地方掉进大地中!”并说以下偈颂:
“非虚空.海中,非入山.缝隙;世界不存在,能脱死神处。”
到了第七天他阻挡导师前往托钵的那个时段,殿楼下善觉王的御马突然变得焦躁不安而到处撞墙,而它只有见到善觉王才能安静下来。他坐在楼上听见声音,想制伏它而从座位站起来朝门口方向走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房门自己打开,楼梯还在原来的地方放着,门口站着的力士抓住他的脖子把他扔向楼下。就这样,当他一到达其宫殿上楼处的楼梯脚时,大地裂开,他堕入了无间地狱。(Dp.A.128)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毁谤佛陀和圣者的恶业会这么重呢?这些行为还不至于导致堕落无间地狱吧!就如只是供养佛陀和圣者一小勺饭团,也能带来投生为高等天人的善报。同样地,只是恶意毁谤佛陀和圣者,也能导致堕落地狱遭受漫长岁月的苦报。佛陀和圣者拥有出世间的戒德、定德、慧德、解脱德、解脱知见德,以所缘极重故,所造的业也极重。所以《清净之道》中说:毁谤圣者的恶业如同无间业一样重,能障碍生天和障碍圣道。(Vm.411)地狱是轮回中最痛苦的地方。地狱众生的寿命虽然漫长,但还是会终结的。根据佛陀的教法:在生死轮回当中,没有永恒的快乐,也没有永恒的痛苦,众生都是因为业而受报,福报享尽还会堕落恶趣,苦报受完也会因为过去生所造的善业而投生善趣。
三、畜生
第二种恶趣是畜生趣。畜生,巴利语 tiracchàna,直
”(Tiriyaü译作横生、傍生。如义注说:“向横拉为横生。a¤chità'ti tiracchànà.)(M.A.1.153)
意谓此类有情并非如同人和天人般向高处生长,而是横向生长,故为横生。为轮回流转中的苦界、恶趣之一。
畜生即是我们所说的动物,乃由于众生所造作的不善业成熟而投生。虽然说畜生趣的痛苦并没有地狱那么悲惨,但是由于畜生趣的痛苦远远超过了快乐,也因为一旦众生投生到畜生趣,将很少有机会造善业,因此也被归类为恶趣地。
佛陀说过:“诸比库,我不见有其他一种部类是如此的多样,诸比库,那即是畜生趣的众生。”的确如此,畜生的种类极其繁多,数量不计其数。从大型的鲸鱼、大象,到微细的蚊蝇虫蚁,有陆行、水行、空行,有卵生、胎生、湿生和化生,有无足、两足、四足、多足等等。
佛陀曾经问比库们:“诸比库,此无始的轮回起点是不可知的,为无明所障覆、为爱所结缚的众生流转于轮回。
诸比库,你们认为如何,哪样比较多,是此长久以来流转于轮回被砍头所流过的血,还是四大海之水呢?”比库们回答道:“尊者,如我们了解世尊所说之法,尊者,是此长久以来流转于轮回被砍头所流过的血比较多,而不是那四大海之水。”
“萨度!萨度!诸比库,萨度!你们如此了解我所说之法。诸比库,确实,是此长久以来流转于轮回被砍头所流过的血比较多,而不是那四大海之水。”
因为在漫长的轮回中,众生曾经投生为牛、投生为水牛、投生为羊、投生为山羊、投生为鹿、投生为鸡、投生为猪等等,被砍头所流过的血累积起来比四大海之水还要多。(S.2.136)
投生为畜生等恶趣者想要再投生为人是很困难的,因为那里没有法行、正行、善行、福行,而只是互相吞吃、弱肉强食而已。
畜生的生命是毫无意义可言的,它们只是为了生存而不断地捕杀弱小动物,以及为了避免成为其天敌的食物而一天到晚胆颤心惊。
如果让我们孤身一人晚上住在森林里,试想想要怎样度过呢?住在树下,害怕被猛兽袭击;爬到树上,又担心被蛇咬。野外的生活就是这样没有保护,而畜生终其一生都是这样度过的。它们的生命没有任何保障。如果下错了棋可以悔棋,说错一句话或做错一件事还可以道歉、忏悔。但是,动物稍不留神就可能断送自己的小命。
大家认为投生为畜生容易还是投生为人?畜生的数量多还是人的数量多?在森林里,单是苍蝇、蚊子、蚂蚁、蜘蛛、飞蛾的数量、种类就不计其数。再说池塘里、江河里、大海中有多少鱼、虾!这些都是畜生,都是生命!
在轮回当中,我们也曾经投生为畜生,现在的这些畜生也曾经侥幸地投生为人。为什么畜生与人的数量会相差那么悬殊呢?我们以后可能会投生到哪里呢?这与自己的心念息息相关:若生起的不善心多,投生到恶道的机会就多;若每天都能如理作意、守护心念,生起的善心多,投生到善趣的机会就大。
正如佛陀说:“诸比库,只有极少的众生能从人死后投生为人,但有更多的众生从人死后投生于地狱……投生于畜生胎……投生于鬼界。
诸比库,只有极少的众生能从人死后投生于天,但有更多的众生从人死后投生于地狱……投生于畜生胎……投生于鬼界。”(A.1.336-341)
又有一次,佛陀用指尖抺了一些尘土,问比库们说:
“诸比库,你们认为如何,哪样比较多,是我指尖上所抺的尘土,还是此大地?”
比库们回答:“尊者,当然是大地比较多!世尊指尖上所抺的尘土很少,世尊指尖上所抺的尘土根本不能和大地相提并论。”
于是佛陀说:“诸比库,正是如此,只有极少众生能投生为人,更多的众生投生为除人类之外的[四恶道]。”
此经的义注解释说: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从人界死后继续投生为人,绝大部分人从人界死后,投生到除了人界之外的四恶趣中,他们就像大地的尘土那么多。在此经中所提及的人也包括天人。(S.2.224)
如果不好好地把握自己的心念,经常过着放逸的生活,不为未来的轮回积累点善业和资粮,现在难得的人身稍纵即逝,那么,下一世必将随着所造的业投生到恶趣。在修行中,有八种悚惧感能激发精进,“思维堕入恶趣之苦”即是其中之一。我们不需要绞尽脑汁地想像,只要看看身边的动物就足够了,每天有数不尽的动物被人屠宰,也有数不尽的动物被天敌所吞吃。
总之,堕落恶趣就是一个“苦”字。
四、鬼
第三种恶趣是鬼(peta)。鬼,巴利语 peta,为轮回流转中的苦界、恶趣之一。
许多民族的先民皆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鬼,古印度人也不例外。因此,巴利语 ßpetaû(梵 preta)一词也作为 pa-ã (先前的,离开的)的过去分词,有亡者、死者、祖灵等意思,并引申为“鬼”。如《中部义注》从词源学的角度解释说:
“死后到达的地方为鬼界。”(Peccabhàvaü pattànaüvisayoti pettivisayo.) (M.A.1.153)
然而,根据业果法则,并非人死后皆投生为鬼,只有所造作的不善业成熟才会投生为鬼。
人类的福报千差万别,有些人果报很大,有些人果报低劣。鬼类的果报也一样,差别很大。福报较大的大力鬼(mahiddhika peta)可能拥有自己的眷属、宫殿,享用种种五欲功德,如同天人一样享乐。还有一种时苦时乐的天宫鬼(vimàna peta),由于他们过去所造的业善恶参半,所以感得的果报是白天受苦,晚上则如天人般享乐。不过,大部分鬼长相丑陋、样子凶恶。例如被谋杀、自杀或冤死的人,由于他们临死时生起强烈的嗔恨心、恐惧心,所以投生为鬼后样子很丑陋而且很凶恶,类似民间传说的厉鬼或恶鬼。由于鬼类众生大多数都经常遭受饥饿、口渴及痛苦的折磨,所以被笼统地称为“饿鬼”。
在《弥林达问》中提到有四类饿鬼:食吐饿鬼(vantàsika)、饥渴饿鬼(khuppipàsina)、烧渴饿鬼(nijjhàma-taõhika)和依他施活命鬼(paradattåpajãvina)。其中,只有第四类依他施活命鬼才能获得人们以他们的名义布施的食物和回向的功德。
由于过去生所造的不善业,大多数的鬼都长相丑恶,体弱多病,还经常遭受着饥饿与口渴的煎熬。许多鬼类无法自己获得食物,只能依靠吃垃圾、死尸、产房的血、痰涕、粪便等维生;有些鬼依赖香气维生;有些鬼什么东西都吃不了,当它们看到水想喝时,护水神就用棒子打它,水还没喝上,却被打得遍体鳞伤。有时候,小鬼会成为大鬼的食物,弱鬼会成为强鬼的食物。鬼类就是如此痛苦。就和畜生一样,鬼类也没有自己独立的世界,大多数和人类居住在同一个世界,住在森林、荒野、村落、沼泽、坟场等地。通常情况下,人类并不能看到鬼类众生,除非是它们有意显现让人看到。
五、阿苏罗
第四种恶趣称为阿苏罗(asura)。有两类阿苏罗:
一、堕苦处的阿苏罗(vinipàtikàsura)。他们的果报类似鬼类,住在村落或树林,常遭受饥饿、痛苦煎迫,依赖村民丢弃的食物等维生,故又称为鬼阿苏罗(petàsura)。作为四恶趣之一的阿苏罗是指这一类。
二、天类阿苏罗。他们的寿命、容貌、自在等皆与三十三天相同。传说很久以前,他们居住在三十三天,是该天界的原住民。古印度传说和佛教经典皆记载有三十三天众和阿苏罗战争的故事。关于他们为何经常发生战争,有这样的传说:
在马嘎塔国有位名为马喀(Magha)的青年和他的三十二位朋友一起结伴行善,死后投生到天界。马喀投生天界后名叫沙咖(Sakka)。他与其同伴投生到三十三天时,原住的天众准备美酒(gandhapàna)欢迎他们。沙咖劝其随从不要喝酒,喝醉了像疯子一样。于是原住的天众自己拿出金杯,痛饮美酒,喝醉后就地躺着。沙咖令诸天神提着他们的脚,把他们扔下须弥山。当阿苏罗们掉到半空时开始清醒,说:“我们不该喝酒,我们不该喝酒。(na suraüpivimha)”从此他们叫做 Asura(不喝酒)。由于他们的福德力,在须弥山脚平地上出现一万由旬的阿修苏罗住区,也生长有巴嗒厘树(cittapàñalã)。由于他们从此以后再也不是天神了,故称为 Asura(非天)。每当巴嗒厘花盛开时,阿苏罗登上象车、马车,拿着盾牌,擂响战鼓,从大海出发,像蚂蚁一般爬上须弥山,浩浩荡荡前去攻打天神。(S.A.1.247; Dp.A.30)
因为阿苏罗想夺回自己在天界的尊荣,所以经常和天众打仗。最后,阿苏罗被金刚手天王(Vajirahattha,即沙咖天帝)与天众、亚卡众打败,退到大海里。从此,阿苏罗多居住在大海。
有一篇名为《旌旗顶经》(Dhajagga sutta)的护卫经,描述佛陀向比库们讲述三十三天众和阿苏罗打仗的故事,并借用天众在战争时去除怖畏、恐惧的方法,教导在林野独住的比库可通过忆念佛陀、法或僧的功德来去除怖畏、惧怕或身毛竖立。
阿苏罗的首领称为阿苏罗王(asurinda),经典中较常见 的 有 韦 巴 吉 帝 (Vepacitti) 、 拉 胡 (Ràhu) 、 巴 哈 拉 达(Pahàràda)等。有些阿苏罗也喜欢亲近佛陀。如《增支部》提到,有一次阿苏罗王巴哈拉达前往亲近佛陀,佛陀问他为何阿苏罗众喜欢大海?他谈到大海具有八种功德,所以阿苏罗众喜欢大海。接着世尊也谈到佛陀的法、律也具有八种功德,所以比库众喜欢此法、律。(A.8.19)
六、人
人,巴利语 manussa,由 manas (意,心) + ussa (更高的,优越的)组成。如义注云:“意增盛故为人。”(Manasoussannattà manussà.)(M.A.1.153)
也即是说:人类能通过勇敢、念力、勤修梵行等功德培育心意,其心意比其他诸趣更加有优势。
如《增支部》第八集中说:
“诸比库,瞻部洲人依三处超越北古卢洲人和三十三天。哪三处呢?勇敢、具念、在此住于梵行。”(A.8.21)
由于人类的心很敏锐,所以比其他诸趣的众生更能造作强的善业和恶业。人类既有能力一直修行乃至成就无上佛果,也可以造作极重的恶业——五逆罪而导致堕落无间地狱。五逆罪是弑母、弑父、弑阿拉汉、恶心出佛身血及分裂僧团。从目前来看,弑阿拉汉的机会很少;佛陀已经入灭了,恶心出佛身血也不可能;分裂僧团也很困难;但弑父、弑母在现代社会却时有报道。
比起之前谈到的苦趣众生,人类可以享受更多的快乐,诸如享受五欲的快乐,享受拥有财富、名誉、地位的快乐,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享受美食、歌舞、聚会、旅游之乐。不过,人生还是乐少苦多。人从一出生就必定迈向衰老,在衰老过程中要体验种种病痛,最终还是要以死亡为归宿。人一生必须承受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所求不得等诸苦。穷人有穷人的苦,每天要为柴米油盐发愁;有钱人也有他们的烦恼,害怕自己的财富减少或失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痛苦、烦恼。
然而,于诸趣中,诸天极乐,念不坚固,不利修行;地狱等恶趣太苦,也不利修行。只有人界苦乐参半,容易体验苦以及激发精进、坚固其念,所以在人间容易成就梵行。同时,一切诸佛与独觉佛只会出现于此人界,只在此人界住于八支圣道的梵行。唯有人才有机会出家成为比库,天人也不能成为比库。因为佛陀制定除了人类以外,禁止其他众生出家为僧,即使龙和天人化作人身来请求出家也不允许。因此,佛教把人界视为善趣。
七、六欲天
第一、为何称为天?
天,巴利语devatà,为轮回流转中的善趣之一。其果报比人类殊胜,他们寿命长久,身体清净光明,能飞行虚空,变化自在,常享胜妙快乐。如义注中说:“通过五欲功德以及各自的威力玩乐故为天。”(Pa¤cahi kàmaguõehiattano attano ànubhàvehi ca dibbantãti devà.)(M.A.1.153)什么是五欲功德?即色、声、香、味、触。天人时常享受殊胜的五欲之乐,这些欲乐很微妙,不像人界的那么粗劣。
天人的容颜不仅比人类漂亮,而且寿命比人类长,福报比人类大,快乐也比人类更殊胜。
天人与生俱来就有舒适美丽的天衣,不用洗换衣服。同时,他们的身体漂亮、光明,也不用洗澡。若人几天不洗澡,身上会发臭,但天人不用洗澡,身体也不会出汗、发臭。他们不必为生活操劳,拥有享用不尽的五欲功德,想吃的时候,自然出现美味殊妙的天食。天子天女们经常一起去游园、周游、嬉戏、享乐。他们一生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物质丰裕的生活。
虽然天界如此快乐,但也是无常的。他们投生到天界,是由于过去所造的善业成熟。但是,善业所带来的乐报终有享尽的一天。天人即使天寿再长,快乐再殊胜,终有一天还是要面临死亡。当天寿将尽时,会出现五种前兆(pa¤ca pubbanimittàni):花鬘枯萎、衣服变脏、腋下流汗、身体变丑、不能安坐天座。
当天人出现这些征兆时,预兆着他在七天之后将要死去。天人见到这些前所未有的衰相,通常都感到很恐惧和痛苦。因为在天界漫长的生命期间,他们一直都过着快乐的生活,不断地享乐、嬉戏、游玩,很少有机会造善业,一旦遇到这些情况,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会感到惊慌失措、彷徨无助。即使再舍不得天界的生命,无常的规律还是要使他们的天寿断尽。又由于天界很少机会造善业,因此很多天人死后都堕落到地狱、恶趣。
为什么说天人很少机会造善业呢?天界需要布施吗?每个天人都很富有,要什么有什么,谁稀罕你给的东西?你想做布施都没有机会。
在这里讲一个沙咖天帝做布施的故事。马哈咖沙巴(Mahàkassapa)长老有个习惯,他不去有钱人家里托钵,专爱到穷人家里托钵。如果他刚从灭尽定出来之后去托钵,那些供养他的穷人可以在今生即获得福报。因此,马哈咖沙巴长老出于怜悯穷人而喜欢到他们家去托钵。
有一次,长老入灭尽定七日,出定后想到王舍城托钵。那时,沙咖天帝的五百位天女很想供养马哈咖沙巴长老,于是准备了五百份食物站在路旁,但长老不肯接受:“你们走吧,我只接受穷人的。“尊者,请不要拒绝我们,请”接受我们的吧! 长老再次拒绝并弹指说:”“你们真不知自量,走开吧!”她们听见弹指声,知道他坚决不会接受,于是沮丧地回到天界。
“咖沙巴长老刚从灭沙咖天帝问:“你们去哪儿了?”尽定出定,我们想去供养他。“供养了没有?””“他不肯接受。”“为什么呢?”“他只接受穷人的。 沙咖天帝听了,”也想供养长老,于是和苏佳天女(Sujà)变成一对羸弱、齿落、白发、驼背的老夫妇,并变化一条织工街,他们假装在纺线。
长老走进城门,看见街上的这两个人,心想:“这么大年纪还要做工,我想在这城内也没有像他们那么贫穷的了,我就去接受一汤匙的菜来摄受他们吧。”于是朝那家走去。沙咖天帝见到长老走过来,对苏佳说:“贤妻,我们的圣尊朝这儿来了,你就像没看见一样沉默地坐着,一会儿我们蒙混长老而供养他食物。”当长老来到他们家门口站着时,他们就像没看见一样继续做工。
沙咖天帝说: 好像有位长老站在门口,“我去看看吧!”他走出家门,行五体投地礼后,用两手撑着膝盖,呻吟着站起来说: 哪位长老啊?我眼花。 并将手搭在前额端详:“”“哎哟,我们的圣尊马哈咖沙巴长老来到我家了!家里还有什么东西吗?”苏佳假装有点慌张地回答说:“有啊!”沙咖天帝说:“尊者,请不要介意好或坏而摄受我们!”长老把钵递过去,想:“不管是供养菜还是米糠团都摄受他们。”沙咖接过钵走进屋里,把饭装满钵后,交到长老手中。钵中的食物都是美味佳肴,香味立刻飘满了整个王舍城。长老想:“这个人那么卑微,但食物却很有份量,就像沙咖的天食一样,他到底是谁?”知道是沙咖后,呵斥道:“你造了重业,抢夺了穷人的成就!今天供养我者无论多么贫穷,都能做将军或长者。“尊者,没有人比我更”贫穷的了! “你拥有统治天界的最高权威,凭什么说你”穷?”“尊者,是这样的,我的善业只是在佛陀出现之前造的。有在佛陀出世后造善业者,投生为小车天子、大车天子和多色天子这三位地位和我相当的天子,但他们的威光却超过我。当这些天子邀我去度假并带上天女们上街时,我只能躲进家中。他们的身光可以覆盖我的身体,但我的身光却不能覆盖他们的身体。尊者,还有谁比我更穷呢?”“即使这是真的,从今以后也不许你这样蒙混我来做布施。“蒙混您所做的布施有没有善业?””“有的!贤友。“若是这样,做善业就是我的义务!尊者。””说完后礼敬长老,带上苏佳右绕长老后飞上天空,在空中三次欢呼道:“啊!我已向咖沙巴建立了至上的布施!”(Dp.A.56)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在天界虽然能享受殊胜的妙乐,但那只是在消受过去善业的果报。天人生活富足,在天界难行作为富贵之因的布施;天人整天沉迷于欲乐,大福报的天子甚至可以左边五百个天女,右边五百个天女。根据缅甸的传说,沙咖天帝有 Sumàlà, Sujàtà, Sunandà,Sucittà 四大天后,以及 1600 个天妃,这样哪里还能禅修!如果只知享乐而不知造善业,那只是坐吃山空。
第二、六欲天
天界可分为三类:欲界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天界通常也专指欲界天。欲界天又分为六种, “六称为欲天”。分别是:
1. 四大王天(Càtumahàràjika);
2. 三十三天(Tàvatimsa);
3. 亚马天(Yàma);
4. 喜足天(Tusita);
5. 化乐天(Nimmànarati);
6. 他化自在天(Paranimmitavasavatti)。
这六种天属于欲界,天人们过着享受五欲的生活。由于他们还有男女之事,还有饮食、歌舞等感官享受,所以称为“六欲天”。
第三、四大王天
六欲天的最低者为四大王天(Càtumahàràjika)。四大王天依四方而分为四界,每一界皆由一位天王统领,其部属和居民都是比较低等的天神。
东 方 由 持 国 天 王 (Dhataraññha) 守 护 , 统 领 甘 塔 拔(gandhabba)。甘塔拔是天界的音乐神。这些音乐神通常很漂亮而且能歌善舞。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就属于甘塔拔这一类天神。
南 方 由 增 长 天 王 (Viråëhaka) 守 护 , 统 领 瓮 睾 鬼(kumbhaõóa)。瓮睾鬼长相丑陋,因他们的阴囊(aõóa)状如大瓮(kumbha),故得此名。
西 方 由 广 目 天 王 (Viråpakkha) 守 护 , 统 领 诸 龙 。viråpakkha 直译为“丑目”,古译美化为“广目”。龙(nàga)为身长无足,类似蛇的有情类,多数居住在江河湖海中,有呼云唤雨之神力。有些也守护佛教。
北 方 由 韦 沙 瓦 纳 天 王 (Vessavaõa) 守 护 , 统 领 亚 卡(yakkha)。据说他的前世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婆罗门,由于善业而投生为“古韦拉”(Kuvera)天子。后因统辖维萨纳城(Visàõà)而被称为“韦沙瓦纳”。北传佛教称之为多闻天王(梵 Vai÷ravaõa),并尊奉为财宝神和佛教保护神。
亚卡(yakkha),汉传佛教依梵语 yakùa 音译为“夜叉”或“药叉”。亚卡属于非人的一种,是地位比诸天低但又具有诸天威力的鬼神众。其种类繁多,有些是凶残暴戾、能伤害人类的恶鬼;有些是依止山川树木而居的树神、地居天;还有些如天人般有大福德、大威势。
在《中部•小爱灭尽经》(Cåëataõhàsaïkhaya suttaü)中,甚至把沙咖天帝也称为亚卡。《长部•人中牛王经》(Janavasabha suttaü)记载,初果圣者宾比萨拉王(Bimbisàra)死后投生为韦沙瓦纳天王的部下,是一位漂亮且拥有大福报的亚卡,名叫“人中公牛”(Janavasabha)。《长部•阿嗒那帝亚经》(âñànàñiya suttaü)记载,韦沙瓦纳天王统治北古卢国(Uttarakuru)。那是个亚卡王国,也是快乐的净土。那里环境优美,鸟语花香。人民没有私欲,没有执取,丰衣足食,生活快乐。他们不需要耕种而粮食自然生长,米谷香甜。那里有许多建造在空中的大都市,还有宜人的树林、水池等。(D.32)
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通常把四大天王塑画成很凶恶的样子。其实,天人的容貌是很漂亮的,天人相总比人类漂亮,而且他们的福报也比人类殊胜得多。
第四、三十三天
四大王天上面是三十三天(Tàvatiüsa)。由于此天界是由一个天王和三十二个小王组成,所以称为三十三天。三十三天的天主称为沙咖天帝(Sakka devànaminda),直译作沙咖诸天之主。沙咖,由于他在过去生中曾恭敬(Sakkacca)行布施,故名(Sakkaccaü dànaü adàsi, tasmàSakko'ti vuccati)。因为他在三十三天诸天中权力最大而称王,故名“天帝”(devànaü tàvatiüsànaü issariyàdhipaccaürajjaü kàreti, tasmà Devànamindo'ti vuccati) (Dp.A.30)
传说在很久以前,马嘎塔国的马吒喇村(Macalagàma)有一位名叫马喀(Magha)的婆罗门青年,他和三十二位朋友经常一起做善事、行布施,他们死后都投生到这个天界。因为马喀是他们的首领,所以成为此天界的天主,其他三十二个朋友分别在四方成为小天王。
沙咖天帝居住在须弥山顶善见城(Sudassana)中的最胜殿(Vejayanta),他是佛教的护法主神。《长部•沙咖问经》(Sakkapa¤ha suttaü)记载这位天帝在听闻佛陀说法之后证得了初果。(D.21) 他还是一位极喜欢轮回的有情(vaññàbhiratasatta),他自述下一生将投生到人界,在天界和人界轮回七次。期间,他将在人界证得一来道果,然后投生到天界,再次做沙咖天帝。在做沙咖天帝那一生死时证得不来道,投生到无烦天,并依次投生到更高的净居天界,一直往上流到色究竟天,如是在净居天一共度过了三万一千大劫。(D.A.2.369)
沙咖天帝还有好几个名字:如 Maghavà, Purindada,Vàsava, Sahassakkha, Sujampati, Vajirapàõi 等。Maghavà:由于过去生名字叫 Magha,故名。(Maghonàma màõavo ahosi, tasmà Maghavà'ti vuccati)Purindada:过去曾作布施,或在城市中作布施,故名。(pure dànaü adàsi, tasmà Purindado'ti vuccati)Vàsava:因为他过去生曾把自己的住所也布施出去,故名。(àvasathaü adàsi, tasmà Vàsavo'ti vuccati)Sahassakkha(千眼主):由于他能于瞬间思考一千件事情,故名“千眼”。(sahassampi atthaü muhuttena cinteti,tasmà Sahassakkho'ti vuccati)Sujampati(苏佳主):因为他娶了阿苏罗王韦巴吉帝(Vepacitti) 的 女 儿 苏 佳 (Sujà) 为 妻 , 故 名 。 (Sujà nàmaasuraka¤¤à pajàpati, tasamà Sujampatã'ti vuccati) (Dp.A.30)Vajirapàõi 或 Vajirahattha(金刚手):又作执金刚神。由于他以金刚(vajira)为武器,并以此打败阿苏罗众,故名。天界的天神也种类繁多。四大王天和三十三天的天众既有空居,也有地居。三十三天众住在须弥山顶,属于地居天,而他们所统领的部下也有些是空居天。
第五、亚马天
三十三天的上一层是亚马天(Yàma)。Yàma 源于动词yàti(行),以已经行进、前往、到达天界之乐故,名为“亚马天”(Dibbaü sukhaü yàtà payàtà sampattà'ti Yàmà)。
第六、喜足天
亚马天的上一层天为喜足天(Tusita)。因为此界天众欢喜、满足,故名“喜足天”(Tuññhà pahaññhàti Tusità)。一切菩萨在成佛之前的最后第二生都会投生到喜足天。我们的果德玛佛在喜足天时的名字叫白幢天子(Setaketu)。根据斯里兰卡的说法,未来佛美德亚(Metteyya)菩萨现在即居住于喜足天,他将在未来人寿八万岁时投生到人间,然后觉悟成佛。
佛陀的生母马哈马雅夫人(Mahàmàyà)死后也投生到喜足天成为天子。
第七、化乐天
喜足天的上一层是化乐天(Nimmànarati),又称乐变化天。此天天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变化出五种妙欲(色、声、香、味、触)来享受,故名。
第八、他化自在天
六欲天的最高一层是他化自在天(Paranimmitavasa-vatti)。此界天众自己不能变化出欲乐的目标,但是却能随意受用其他天人化现出来的欲乐目标。如同皇帝不用亲自劳作,却能享用最好的物品和食物。魔罗(Màra)是他化自在天的天子(devaputta),因此有时也把此天界称为魔天。此六天界的天人以享受诸欲乐故,名为六欲天。
第九、六欲天人的寿元
人类的寿命是不定的,人的寿元劫(àyukappa)可长至无数岁,短至只有十岁。现在人类的寿元劫是 75 岁,但有人可以活到一百多岁,有人则胎死腹中,甚至只有几分钟有生命,例如被堕胎的婴孩。然而,天人的寿命一般是固定的。
六欲天的最下一层是四大王天,天寿是五百天年,即五百天岁。“天年”是天界的时间单位,与人间的时间单位不同。不同的生命界有着不同的时间观念,天人有天人的时间观念,人类有人类的时间观念,动物也有动物的时间观念,彼此不尽相同。
有些动物的时间观念和人类不一样。有种体型很小的蚂蚁,它们走路的速度很快,假如按照人类的体积与速度的比例来说,它们走路就好像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奔跑一样快。有些小昆虫的生命很短暂,朝生暮死,人类的一天对它们来说却是一辈子。天人看待我们人类也一样,刚出生不久就长大,一会儿就衰老,然后很快就死了。与天人的寿命相比,人类的生命就如同那些朝生暮死的小昆虫。
四大王天的一个天日相当于人间的五十年。古人描述神仙般的生活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如果到四大王天就有这种感觉。在那里,三十个天日等于一个天月,十二个天月等于一个天年,五百天年等于人间的九百万年。也就是说,四大王天众的一生相当于人间的九百万年。四大王天的上一层是三十三天,天寿是一千天年,那
里的一天相当于人间的一百年。如果换算成人间的时间,等于三千六百万年。
亚马天的天寿是二千天年,那里的一天相当于人间的二百年。
喜足天的天寿是四千天年,那里的一天相当于人间的四百年。
化乐天的天寿是八千天年,那里的一天相当于人间的八百年。
他化自在天的天寿是一万六千天年,那里的一天相当于人间的一千六百年。
或者说,上一层天的天寿是下一层天的两倍,时间单位也是两倍,因此,这些天人的天寿都以四倍递增,即上一层天是下一层天的四倍。
高等天人通常都不喜欢到人间来。在《长部•巴亚西经》(Pàyàsi suttaü)中讲到一个故事:当时有一个坚持断灭见的人叫巴亚西(Pàyàsi),他既不相信过去未来世,不相信有化生有情,也不相信因果业报。有一次,他找童子咖沙巴(Kumàrakassapa)尊者辩论。
巴亚西说:“我有亲戚朋友是行善者,在他临终前我去找他说:‘那些沙门、婆罗门说行善者死后能投生善趣、天界。你是行善者,假如那些沙门、婆罗门所说的是真的,你死后将能投生善趣、天界。假如你投生到天界后,一定要回来告诉我,那么我就会相信有三世因果。’他也答应我了,但是至今都没有见过他回来或派人来,所以没有未来世,没有化生有情,也没有因果业报。”
童子咖沙巴尊者回答:“好像一个人掉进粪坑,好不容易被人救上来,为他擦洗干净后,穿上洁净华丽的衣服,再以香水、花鬘装饰一番,并请他登上殿楼享乐,他是否还愿意再次跳进粪坑?同样地,人界对诸天来说是不净之又不净,恶臭之又恶臭,肮脏之又肮脏,厌恶之又厌恶,人的臭气上冲天界一百由旬,你的亲戚朋友为什么还会想回来告诉你呢?即使他想到要回来告诉你,但人界的一百年等于三十三天的一昼夜,三十昼夜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而一千天年是三十三诸天的寿量。若你的亲戚朋友投生到天界后想:‘让我先享受三十三天界的五欲后再去告诉巴亚西吧!’当他想到回来告诉你的时候,你已经死去很久了。”(D.23)
所以,天人除非是命终,或者福报享尽而再投生来人间,否则他们一般都不喜欢前来人间,特别是那些高级的天人。同时,由于诸天的福报和欲乐通常都比人类殊胜、微妙。天人看到人类为了争夺名利、权力、钱财、男人、女人,就好像我们看着一群乌鸦在争吃老鼠的尸体一样。
天界也是等级森严的。 《鬼故事•在安古拉鬼的故事》中提到两位天神——因达咖(Indaka)和安古拉(Aïkura)。当佛陀证悟后的第七年雨安居在三十三天开示“阿毗达摩”时,这两位天神都去参加听法,他们到达比较早,坐在前面。然而,一旦有更高级的天神前来,安古拉就要往后退,而因达咖则安坐原位不须退让。随着前来听法的高级天神愈来愈多,安古拉一直退到十二由旬之遥。这说明诸天有等级之分,大的天神到来,小的天神就要让位。
天界众生虽然容颜漂亮,寿命漫长,快乐殊胜,但只要他们还有欲乐,必定会伴随着不善心,会有妒忌、嗔恨等。例如缅甸的传说讲到天众们曾争相追求一个美丽的天女的故事。
较低等的天神又分为空居天和地居天:空居天的宫殿、住所建造于空中,不需要依大地而立;地居天是指依大地、山川、森林居住的天神。地居天相对比较低等,多数是四大王天的眷属,大威力的地居天也统治着较大的区域,例如大山的山神、地区的守护神。华人所相信、崇拜的城隍、土地公、门神、灶神等,多数属于居住在城镇、村落、屋舍中等级较低的地居天(有些也属于大力鬼)。如果居住在山林或树上,则称为山神、树神。
许多低等的天神、亚卡(夜叉),以及大量的鬼类多数都和人类同住在一个世间。民间所谓的请神、附体和扶乩,其实都是和这一类鬼神打交道,因为高等天人不可能附着肮脏的人身。有些民间术士和宗教信徒喜欢念咒,根据印顺法师的研究,咒语与夜叉语有关(见《印度佛教思想。念咒容易招请非人、夜叉来为人服务,满足史》第十章)持咒者的欲望,使持咒者拥有鬼通或其他特殊能力,这也是不足为奇的。
如果我们对佛法僧三宝有信心,就不应该去沾惹鬼神这一类东西。俗话说得好:“请神容易送神难。”虽然你可以招请非人、亚卡来帮你轻易获得眼前的利益,但未来还是要付出因果代价的。你可以通过借高利贷迅速发财,但所欠的债始终是要偿还的。在福报强时,你可通过驱役鬼神而得逞,当福报弱时,鬼神就不会轻易放过你!
地狱、畜生、鬼、阿苏罗、人和天这六趣都是有情的生存状态。在如此部类众多的有情当中,人类的肉眼只能看见人和大部分的畜生,其他的有情都无法看见。有些畜生也是肉眼看不见的:极大的畜生,如龙、金翅鸟等;极小的畜生,如微小的寄生虫等。人类肉眼只能看到一般形态的畜生,因为畜生的色法比较粗显。
地狱有情、鬼类、某些畜生、阿苏罗及天众是人类肉眼看不见的,除非他们有意显现给人看。当然,拥有天眼通的人可以看到这些众生。
人类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是极其有限的。虽然说眼睛看见的是颜色和光,但是光分为不同波长的光波,我们只能看到常规的光,有些光是看不见的,例如红外线、紫外线。耳朵也是如此,耳朵可以听到常规的声音,但是超声波就听不到。人类感官能认知的范围是很有限的,许多客观存在的事物我们都看不见、听不到。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看不见、听不到,就武断地否定他们的存在,就像先天的瞎子看不见青黄红白、日月星辰,就武断地否定它们的存在一样。
八、色界十六地
色界天依禅那分为四种:初禅天、第二禅天、第三禅天和第四禅天。如果一个人证得某种色界禅那,而且在他临终时都没有因为放逸而退失,仍然有能力入禅,当他死后就能投生到色界,成为色界梵天人。
在这四种色界天中:拥有初禅者死后可投生到初禅天;拥有第二禅(论教法的第二禅、第三禅)者死后可投生到第二禅天;拥有第三禅(论教法的第四禅)者死后可投生到第三禅天;拥有第四禅(论教法的第五禅)者死后可投生到第四禅天(广果天)。然而,一切不来圣者命终后必定投生到色界或无色界天。
虽然说欲界天人的福报也是很殊胜、高等的,但是他们的快乐往往夹杂着贪染,还有饮食、男女、感官的快乐。梵天人的身体很光明,享受的快乐也很清净,只是纯粹的喜与乐,是内心的快乐,即禅悦或禅乐。
梵天人(除了无想有情天)只有眼门和耳门心路生起,鼻门、舌门、身门心路都不会生起。所以他们不会闻到香或臭气,不需要吃东西,也没有任何身体的触觉,他们纯粹只是享受内心的宁静快乐。
色界梵天人与欲界天人不一样,欲界天人比较喜欢聚众游玩,而梵天人比较喜欢宁静,毕竟他们是通过培育禅那而投生色界梵天的。
色界可分为十六地,初禅、第二禅、第三禅各有三地,第四禅有七地。
第一、初禅天
初禅天三地分别是:
1.梵众天(Brahmapàrisajja);
2.梵辅天(Brahmapurohita);
3.大梵天(Mahàbrahma)。
这三种梵天众分别由培育了不同程度的初禅的禅修者投生的。如果培育初禅到下等程度的人,死后将可投生到梵众天。如果培育初禅到中等程度的人,将可以投生到梵辅天。如果培育初禅到上等程度、定力深厚的人,将可以投生到大梵天。
色界天众的寿命也是不同的。初禅三地中,梵众天的寿元是三分之一中劫,梵辅天的寿元是二分之一中劫,大梵天的寿元是一个中劫。
古代婆罗门教认为人类是由大梵天创造的,婆罗门种姓由大梵天之头而生,刹帝利种姓由大梵天之肩臂而生,吠舍种姓由大梵天之腿而生,首陀罗种姓由大梵天之脚而生,所以婆罗门是天生的高等种姓,天生享有神圣的特权。
但是,佛陀不认同这种神话。佛教中的梵天只是众生之一,大梵天天主名叫萨汉巴帝(Sahampati)。萨汉巴帝在过去咖沙巴佛(Kassapa)时期是一位名叫萨哈咖(Sahaka)的比库,在那一生他证得了第三不来果。由于他特别精于初禅,命终后投生到初禅大梵天。因为他当年名叫萨哈咖(Sahaka),所以投生到大梵天后名叫萨汉巴帝(Sahampati)。萨汉巴帝梵天王是佛教的大护法。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后,看到世间众生都陷于无明、沉迷欲乐、执著邪见,而他所证悟的法是甚深难知的,所以不想说法。萨汉巴帝知道佛陀的这种想法,立刻从梵天界下来,三次劝请佛陀说法。经过他的三次劝请,佛陀再观察众生,终于答应大梵天王的劝请,开始说法度人。
又如佛陀在三十三天讲完阿毗达摩,从天界下来到桑咖沙(Saïkassa)的时候,大梵天王也陪同佛陀一起下来。萨汉巴帝大梵天在很多场合都护持佛法。
萨汉巴帝 被认为是此轮围界中最崇高的 大 梵 天 神 (Jeññhaka-mahàbrahma),受到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普遍礼敬和崇拜。泰国很多庙宇中供奉的四面四臂护法神像,据说就是这位大梵天萨汉巴帝。
第二、第二禅天
第二禅天也分为三地:
1.少光天(Parittàbha);
2.无量光天(Appamàõàbha);
3.光音天(âbhassara)。
这三种天的天众分别由培育了不同程度的第二禅(论教法的第二禅、第三禅)的禅修者投生的。
如果培育第二禅到下等程度的人,死后将能投生到少光天;培育到中等程度的人,将能投生到无量光天;培育到上等程度的人,将能够投生到光音天。
第二禅三地的寿元也不同,少光天的寿元是两个大劫,无量光天的寿元是四个大劫,光音天的寿元是八个大劫。
由此可见,虽然在修行时从初禅上升到第二禅可能很容易,但是,由初禅和第二禅禅心所带来的果报之差别是多么大!同时,禅修者只要在临终时进入第二禅,他下一生投生到第二禅梵天时,其寿命之长相当于世界毁灭又生成好几次。从梵天人寿元的数字可以知道,即使是同一禅那的不同程度,其所带来的福报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入禅的心是广大心,这种心很强有力,很殊胜,所带来的果报自然也很殊胜。
第三、第三禅天
第三禅天也有三地:
1.少净天(Parittasubha);
2.无量净天(Appamàõasubha);
3.遍净天(Subhakiõha)。
这三种天的天众分别由培育了不同程度的第三禅(论教法的第四禅)的禅修者投生的。如果培育第三禅到下等程度的人,死后将可投生到少净天。如果培育第三禅到中等程度的人,将可以投生到无量净天。如果培育第三禅到上等程度、定力深厚的人,将可以投生到遍净天。
少净天的天寿是十六大劫,无量净天的天寿是三十二大劫,遍净天的天寿是六十四大劫。
第四、第四禅天
第四禅梵天可分为三地,或分为七地:
1.广果天(Vehapphala);
2.无想有情天(Asa¤¤asatta);
3.净居天(Suddhàvàsa)。
一切培育证得第四禅且维持至临终不退失的凡夫,以及某些圣者将可以投生到广果天。作为凡夫,无论他证得哪种程度的第四禅,只要其禅那在临终时保持不退失,他将能投生到广果天。
无想有情天是培育无想定的外道投生之地。无想定是一种外道定。有些人认为:“我为什么会受苦呢?因为有心、有想,所以才会受苦;没有心想,就不会有痛苦。”
于是,他们怀着极其厌离“想”的心来培育第四禅,由于其定力可以把心想中断,因而成就无想定。这些外道认为无想定就是涅槃,以为心想完全断尽就是最高的境界。其实,他们并不了解只是通过强有力的定力把心流暂时中断而已。只要烦恼未断,生死轮回就不可能终结。
因此,投生到无想有情天的天人属于色结生,他们没有结生心,整个生命只是一堆时节生色和命根九法聚,连心生色都没有。他们在那里熬过了五百大劫,死后又再投生到欲界继续轮回。
净居天是第三果不来圣者的投生之地,一切凡夫和初果、二果圣者都不能投生到净居天。净居天又可分为五种,称为“五净居天”,分别是:
1.无烦天(Aviha);
2.无热天(Atappa);
3.善现天(Sudassa);
4.善见天(Sudassã);
5.色究竟天(Akaniññha)。
不来圣者依诸根的强弱来决定其投生之地:信根强者投生到无烦天,精进根强者投生到无热天,念根强者投生到善现天,定根强者投生到善见天,慧根强者投生到色究竟天。
五净居天只有两类圣者:一、不来圣者;二、投生到此处后才证得漏尽的阿拉汉圣者。菩萨在漫长的轮回中虽然曾经证得禅那,也经常投生到色界梵天或无色界梵天,但却从来不曾投生到净居天。
《长部•大传记经》(Mahàpadàna suttaü)中记载,有一天,佛陀在独处禅坐时想:“彼有情居善得之色,在过去漫长的轮回中没有我未曾居住过的,除了净居诸天。且让我去净居天吧!”于是运用神通到了净居天。那里的数千万梵天人前来礼敬佛陀,分别讲述了过去九十一大劫以前维巴西佛(Vipassã)出现时的情况,过去三十一大劫以前西奇佛(Sikhi)和韦沙菩佛(Vessabhu)两位佛陀出现的情况 , 以 及 现 在 贤 劫 (Bhaddakappa) 的 咖 古 三 塔 佛(Kakusandha)、果那嘎马那佛(Konàgamana)、咖沙巴佛(Kassapa)和果德玛佛(Gotama)出现的情况。那些梵天众分别是这几位佛陀的弟子,在证得不来果后投生到净居天。佛陀听了那些梵天人的讲述之后,再回来为比库们讲这部经。(D.14)
在第四禅天七地中,广果天的寿元是五百大劫,无想有情天的寿元也是五百大劫,无烦天的寿元是一千大劫,无热天的寿元是二千大劫,善现天的寿元是四千大劫,善见天的寿元是八千大劫,色究竟天的寿元是一万六千大劫。
九、无色界四地
无色界天也分为四种,但是与色界天稍有不同:色界天依照四种禅那分为十六地,而无色界天只是依照培育的定力分为四地。
如果禅修者培育了空无边处定,他将能投生到空无边处天(âkàsàna¤càyatana),那里的寿元是两万大劫。
如果培育了识无边处定,将能投生到识无边处天(Vi¤¤àõa¤càyatana),那里的寿元是四万大劫。
如果培育了无所有处定,将能投生到无所有处天(âkiõca¤¤àyatana),那里的寿元是六万大劫。
如果培育了非想非非想处定,将能投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Nevasa¤¤ànàsa¤¤àyatana),那里的寿元是八万四千大劫。
十、广大果报心
在二十七广大心中,有九种果报心,其中五种是色界果报心,四种是无色界果报心。
五色界果报心是:
1、初禅三地诸天的结生心、有分心和死心都只有一种,即初禅果报心。
2、第二禅三地诸天的结生心、有分心和死心有两种,即第二禅和第三禅果报心。
3、第三禅三地诸天的结生心、有分心和死心只有一种,即第四禅果报心。。
4、广果天及五净居天六地诸天的结生心、有分心和死心也只有一种,即第五禅果报心。
5、无想有情天众没有果报心,只是色结生,纯粹只是一堆有生命的色法在那里维持五百大劫。
四无色界果报心是:
1、空无边处天所有梵天人只有一种世间果报心,即空无边处果报心。
2、识无边处天所有梵天人也只有一种世间果报心,即识无边处果报心。
3、无所有处天所有梵天人也只有一种世间果报心,即无所有处果报心。
4、非想非非想处天所有梵天人也只有一种世间果报心,即非想非非想处果报心。
这里的世间果报心是指结生心、有分心和死心,它们同属一种心。由于无色界梵天人没有五门心路,所以不会生起其他所有的世间果报心。当然,如果无色界梵天人已经证得了某种道果,他们还可以生起与其果位相应的出世间果心。
这三十一界有情生存、轮回的地方, “有情世间”称为。在这三十一界中,净居天只是不来与阿拉汉圣者所居之地,四恶趣和无想有情天无圣者,其余诸地皆是凡圣共居之地。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