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三讲 色法(一)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 第三讲 色法(一)
这里先讲几点。我们学“阿毗达摩”不要被一些名相吓到,不要觉得“阿毗达摩”是非常难学、非常难懂的哲学。上一节课讲到,“阿毗达摩”是殊胜的法、上等的法,但并不是说“阿毗达摩”里讲的东西比经教法更殊胜、更上等,而是说“阿毗达摩”用严密、系统的方法来分析和组织诸法。法还是法,只不过“阿毗达摩”是用一种殊胜的、系统的方法把诸法进行归纳统合而已。所以我们可以把“阿毗达摩”的“阿毗”理解成方法论上的殊胜,但是在内容上“达摩”还是一样,都是佛陀的教法。
要学好“阿毗达摩”,窍门主要是弄懂那几个名词。名词弄懂了,其他的都好懂。如果弄不懂,或者有一两个名词不清楚、有点误解,问题就来了。
在“阿毗达摩”中,对有些名词、术语的定义可能和我们一般的概念不同。例如阿毗达摩说的“名”并不是名字的名,不是出名的名,也不是名闻利养的名,而是指心理现象,相当于我们日常用语所说的“心”。
“色”也是这么样。颜色的色与物质色法的色,在巴利语里写法是一样的,都是råpa,因此古代翻成“色”。但是阿毗达摩里所说的色,和颜色的色是不同的,不要把它们混在一起。虽然在阿毗达摩里也提到有两种色,一种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颜色;另外一种是名色法的色,即物质现象,包括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尝到的、感触到的,都是色法;但是它们的巴利语都是同一个词。
只要我们把这些名相弄清楚了,阿毗达摩就不是那么难懂。我们学一样东西要找到窍门,学其要点;只要把要点攻下来,其他的都好解决。
我们在上一讲学习了阿毗达摩的特点。阿毗达摩的特点是用严密系统的方法来分析和组织诸法。法还是佛陀所教导的法,只不过阿毗达摩是用一种和经教不同的方式来讨论、研究、探讨它而已。在经教中,佛陀因听众根机的不同,而将同一样东西,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名相来阐述。但是在阿毗达摩里面,把所有的法进行整理,整理成四大类,即四种究竟法:心法、心所法、色法、涅槃。心法、心所法、色法三种也称为有为法、行法;涅槃称为无为法。之后我们又讲了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学习阿毗达摩可以系统地了解佛陀的教法,如果我们透彻地了解阿毗达摩的话,容易理解世间上的学说、学问,甚至拥有超越世间的眼光和视野。同时也容易分清世间的学说:什么是善恶,什么是正邪,什么是是非,什么是黑白。还有,我们可以把从阿毗达摩学到的东西运用在生活上。佛陀教导“阿毗达摩”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我们生活更美好。佛陀不是为了生活而教导,而是为了生死而教导,为了我们能解脱生死。因为“阿毗达摩”也是解脱之学,所以佛陀才教导“阿毗达摩”。
之后我们又讨论了概念。概念可以分为意义概念和名字概念两种,我们讨论了时间、空间、处所、组合等等概念。我们平时几乎都生活在概念当中,被概念所捆绑,为概念而痛苦,为概念而快乐。
一、色法
佛陀在经教里也用了很多分析的方法,比如说五蕴是指三种有为究竟法。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其中的色蕴就是第三种究竟法——色法。识蕴就是心。受想行三蕴属于心所。有时候又讲到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这十二处。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都将会探讨这些内容。还有一种究竟法是无为法。无为法是非造作的、无因缘的、非生灭的,即涅槃。涅槃是我们修行的目标,在四圣谛中,它是第三圣谛。
我们现在来讨论四种究竟法当中的有为法。有为法是我们平时可以感受到、感触到的。在我们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哪一类比较容易感受到?是物质还是心比较容易感受到呢?答案是物质。
我们讲“阿毗达摩”的时候,将按由粗到细的次第来学习。色法是物质,比心法粗,心法更细,心比物质更难察觉到。因此我们先由色法开始入手。同时,阿毗达摩是指向禅修的,我们在学“阿毗达摩”的时候将会紧扣禅修,依照禅修的次第来讲。这样的话,我们不会只是谈理论,不是在谈学问,而是在谈禅修的指导。禅修必须以经论作为基础,以理论作为指导,要不然的话就是盲修瞎练。在禅修的时候,通常是先修色法,再修名法。所以,如果大家懂得了阿毗达摩,以后有机会修习色业处与名业处时,将会有“轻车熟路”的感觉。
我们现在先来谈第三种究竟法——色法(råpa)。为什么称为色呢?色源于巴利语ruppati。ruppati的意思是变坏、破坏、压迫、逼迫、干扰。我们先看佛陀是如何定义色法。
佛陀在《相应部‧第22相应‧第8品‧第7经》中说:
“诸比库!什么是色呢?诸比库,变坏故,称为色。因什么变坏呢?因冷变坏,因热变坏,因饥变坏,因渴变坏,因风吹、日晒、爬虫而变坏。诸比库,变坏故,称为色。”
也就是说,物质为什么称为色呢?因为变坏,变坏的巴利语是ruppati。也就是说物质会受到内外在因素的干扰,必然会破坏。简单地说,毁坏义谓之色。一切物质会毁坏、变坏,会受到内外界种种因素的干扰,称为色法。
色法的意义是毁坏的、受到干扰的,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色、了知色呢?佛陀说:“若不知色,此比库不能于此法、律中成长、提升、成就。”也就是说,如果一位禅修者不能够透彻地了知色法,那么他就不能够在佛陀的教法中有所成长、有所提升,不能够达成任何的成就。
佛陀把我们的世间分成两大类:色法与名法。色法就是物质现象,包括我们的色身;名法就是心理现象。这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我们可以说:整个修观的过程无非是两种业处,也就是两大修行方法:第一是色业处,第二是名业处。禅修者在修维巴沙那的时候,必须观照色法、观照名法,无论如何观都离不开这两样。如果要观过去世,过去世就不是名色法了吗?过去世还是名色法,还是五蕴!因此在修止的阶段,并不要求我们要见到究竟色法;但是在修观的时候,必须见到究竟色法,要了知它们。唯有了知色法,才能对它修行。
要如何了解色法呢?我们可以从最基本、最粗浅的方式来说。我们现在所感知到的其实都是物质,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要吃饭,要有房子住,出门要坐车,生活要用钱,这些都离不开物质,甚至说绝大部分人所追求的也是物质,追求物质的欲乐、物质的享受。一切欲界的有情,连猫、狗、蚂蚁、蚊子等等都要为食物奔波,所以说我们是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我们也可以从化学或者物理学的分析法来分析。用物理学的方法来分解所有的物质,可以将人、动物和植物进行分解,将会发现它们是由很多的细胞所组成,再进一步分解,将发现细胞是由很多分子构成,再分解分子,还有原子,再分解原子,还有核子、质子、中子、电子、亚元子、粒子,据说现在科学家们又发现最小的物质单位叫“夸克”。但是无论科学家们怎么样分,都属于世俗谛的范畴,世俗谛属于概念。
那佛教是怎么分的呢?依照阿毗达摩的分析法,包括我们身体在内的一切物质现象,都是由许许多多的色聚所组成的。色聚(råpakalàpa)是物质最小的单位。不过,不要以为色聚是最小的物质单位,以为有些禅修者能够见到色聚就觉得很了不起,其实色聚还是概念法。为什么这样说呢?色聚的“聚”是组合的意思;如此,色聚也就是色法的组合。只要有组合就还是概念,还不是最究竟的,还是可以被分析的。如果有定力的话,我们可以用定力来分析平时所接触到的色法,将能够见到色聚。色聚有透明与不透明的,而且它们生灭得非常快,所以需要拥有定力才能见到。见到色聚后,再依照佛陀的教导去分析,将会发现色聚还可以再分为很多的究竟色法。任何一粒色聚,最基本都有八种色法。这八种色法是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香气、味道、食素。所有色聚里面的色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同生同灭”,也就是它们产生的时候是同时产生,灭去的时候是同时灭去。
二、四界
在我们身体里面、身体外面,有情、无情,只要是物质都是由色聚所构成的。色聚包括两类色法,第一类是四界,第二类是四大所造色。佛陀在《相应部》中说:“诸比库,哪些是色法呢?四界以及四大所造色。诸比库,这称为色。”
四界的“界”(dhàtu),也叫大种(mahàbhåta)。mahà是大,bhåta是已经存在的意思。一共有4种,即地、水、火、风。四大所造色(catunaü mahàbhåta upàdàya råpa)包括颜色、气味等等,一共有24种。
四界以及四大所造色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大地和依靠大地而生长的花草树木一样。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物质世界,所能感知到的一切物质现象,大到整个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山河大地,小到细菌、极微细的粒子,无不是色法。所有这些都属于四界和四大所造色,只是它们之间的组合不同而已。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好像五花八门、千姿万彩,其实都离不开四界和四大所造色。四界和四大所造色构成我们所接触的物质世界。
我们就先来讨论四界?四界(catasso dhàtuyo),又称为四大种(cattàri mahàbhåtàni),或简称四大。它们分别是地界(pañhavãdhàtu)、水界(àpodhàtu)、火界(tejodhàtu)、风界(vàyodhàtu)。不过,这里所说的四界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认知的地水火风,“地”并不是土地、大地;“水”并不是海水、河水、湖水,或者所喝的水;“火”也不是熊熊燃烧的火或者灯火;“风”也不是吹来的风,我们不能够用这些物质现象来理解。依照佛陀的教法,四界属于究竟法的范畴。但我们平时所踩的地,所喝的水,照明的火,吹来的风,都是属于概念法的范畴。
在讲到每一种究竟法的时候,我们将会采用四种鉴别的方法来探讨。依照阿毗达摩,每分析一种究竟法,都会用四种方法来分析:
1、特相(lakkhaõa),直译为相,即特点。每一种究竟法都有它的特点,有了特点才能区别其他之法。如果没有自己的特点,就很容易混淆。
2、作用(rasa),直译为味,即究竟法的作用。一种究竟法在其他究竟法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比如会计在一家公司里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一个经理在这家公司里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3、现起(paccu-paññhàna),就是一种究竟法表现为什么,我们怎样能够去体验它,它是以怎样的方式被我们所认知的。例如我们怎样知道这个东西叫地、这个叫水、这个叫火、这个是风。
4、近因(padaññhàna),直译为足处,即一种究竟法的产生或存在所直接依靠的原因。根据佛陀的教法,任何一种法的产生和存在都必须有许多其他的原因助成。在这些原因当中,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好比一个小孩子有很多的关系,有小朋友,有哥哥,有老师,有同学,但是最亲密的是他的母亲。
我们在讲每一个究竟法时用这四种方法来区别,它们的定义就很明确。探讨每一个究竟法的时候,都会用这四种方法,当然偶尔也会把近因省略掉,只用前面三种来理解。我们在学习“阿毗达摩”时,不要给这些名相绊倒。
第一、地界。地界的特相是硬;作用是俱生色法的立足处,也就是说任何的色法必须依地而存在。表现为能够接受俱生法。俱生法就是和它一起存在的其他色法。近因是水火风三界。
我们不能把地界理解成大地。任何的物质,只要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听到的,这些现象都有地界。比如我们现在所处的空间,里面的空气其实都有很多的地界。无论是大地也好,水也好,熊熊燃烧的火也好,乃至呼吸的空气也好,都有很多的地界。如果用阿毗达摩的分析法来说,色法是由许许多多非常细,细到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色聚所组成。每一个色聚里都有地界。色聚里的地界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地,而不是大地的地。
第二、水界。这里的水并不是平时我们所喝的水、洗澡的水、大海水、湖水等等。水的特相是流动;作用是增长俱生色法;现起是把俱生色法黏着在一起;近因是其余的三界:地界、火界、风界。水界能够把物质黏在一起,不会散掉。因为物质之间必定会有一种凝聚力,如果没有这种凝聚力就会破碎掉,这种凝聚力就是水界的作用,它表现为把所有的色法聚在一起。
第三、火界。火界的特相是热或冷,换而言之就是温度。比如我们现在感知到这个东西的温度,温度就是火界。任何的物质,只要有温度,这就是火界,火界的特点是温度。作用是使俱生色法成熟,也就是在同一粒色聚里,它能使其他的色法成熟。现起是不断地提供柔软。近因是其余的三界。因此,一切物质的温度属于火界。
第四、风界。风界的特相是支持;作用是使其他色法移动或者活动;表现为使色法由一个地方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近因是其余的三界。换言之,任何色法能够支撑,能够维持,这个就是风界。同时,任何物质的运动都是风界的作用。
地、水、火、风四大种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四大种立足于地界,地界支撑着它们,由水界黏在一起,由火界来维持,由风界来支持。我们以这个杯子为例来说明,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杯子的形状,其实是以地界为主;它之所以能够黏在一起不会散掉,这是水界的作用;它的温度是火界,同时也可以维持其寿命;还有支持,这是风界的作用;或者说我们移动这个杯子,之所以会移动也是风界的作用。
三、四界差别——简略法
我们更进一步来了解四界,了解佛陀教导四界的目的。佛陀教导四界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多懂一门学科。佛陀不是物理学家,佛陀教导我们修行四界、了解色法,是为了让我们破除对身体的执著,这才是佛陀教导四界的目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身体还是身体呀,怎么办呢?我们要修行。怎么修呢?佛陀在很多经典中教导过修行四界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两类,一类是简略法,一类是详尽法。
我们先讲简略法。简略法在《长部•大念处经》、《中部•念处经》等经典里都有教导。在这些经典里,佛陀说:“诸比库,比库如其住立,如其所处,以界观察此身:‘于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佛陀是这样教导修四界的。
要如何来观察这色身有地、水、火、风四界呢?《阿毗达摩》的第一部论叫做《法集论》(Dhammasaïgaõã),在这部论里把四界分为十二特相,也就是地、水、火、风呈现为12个特点。其中,地界有6个特相,它们是硬、软、粗、滑、重与轻,一共有三对。水界是流动和黏结。火界是热和冷。风界是支持和推动。
四界的特相就是:硬、粗、重、软、滑、轻,流动、黏结,热、冷,支持、推动。这就是四界的十二特相。我们身体里面有没有这些四界呢?我们可不可以感受到这些四界呢?可以!哪一样最明显,我们就从那一样开始着手。
在四界的所有这些特相当中,最容易被感受到的是动。我们身体的动作,说话、走路、眨眼睛都属于动,只要身体有动作,就是风界“推动”的特相。如果要修行的话,我们可以先从推动开始。怎样修呢?在禅坐的时候,先闭上眼睛,然后感受我们的呼吸。当我们吸一口气的时候,会感觉到一股气由鼻腔往里面冲,这种冲力就是推动。当吸进的气推到我们体内的时候,推到肺部的时候,这也是推动。如果你不喜欢用这种方法,也可以去感觉自己的心跳,或者感觉自己的身体因呼吸而膨胀收缩、膨胀收缩,只要能感觉到身体的动,这就属于推动。如果还不行的话,可以动动你的手,这也是推动。只要细心去感受我们身体的任何一个动作,这就是风界。当你坐着的时候,随着呼吸你的身体在动,这个就是推动,然后把这种动感扩展到全身。当你能在全身都辨识到推动,你就可以辨识到风界了。走路的时候,专注脚步的移动,或者手的摆动,这也是属于风界。因此,我们修行不需要装模作样或者弄到怪模怪样的。只要用心去体会身体的推动,这就是风界。
能够辨识全身的推动之后,再来辨识第二个比较容易的特相“硬”。我们可以用舌头推一推牙齿,是不是硬?大家尝试一下,是不是感觉到硬?也可以稍微咬一咬牙,这也是硬。再不行的话,捏一捏关节或骨头,会不会感受到硬?我们的身体都有硬,只要能感受到身体的硬,这是属于地界。
之后再感受“粗”。我们摸头发可感到粗,或者摸摸手,特别是老人,更容易感受到粗。再不行的话,可以用舌头摩擦牙齿,也可以感受到粗。粗糙的感觉叫粗,我们摸身体表皮的地方有粗糙的感觉,在身体里面也有。可以辨识到局部的粗,再扩展到全身辨识粗。
之后再辨识“重”。坐着时感受身体往下坠的感觉,或者感受身体的重量,可以感受到,这个就属于重。硬、粗、重三个特相都属于地界的特相,这就是佛陀所说的“于此身中有地界”。
辨识到重之后,再尝试让我们的身体坐直起来,这时“支持”就变明显。我们的身体之所以能够支撑而不会倒下是风界的作用。风界第一个特相是支持。当我们的身体歪斜的时候,如果不用手撑住的话就会跌倒。支持就好比是支撑着一栋老房子不会倒下去的柱子。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能起到支持作用的是风界。身体里面的脊椎骨支撑着使我们可以直立行走,但其他的动物就不能直立,它们是用脚来支持的。我们人用脚和脊椎骨来支持,这种支持就属于风界的作用。
我们再感受一下“软”。尝试用舌头顶一顶嘴唇内侧,是不是有软绵绵的感觉呢?或者感觉我们身体任何一个柔软的地方,这是属于软,然后再把它扩展到全身去辨识软。
“滑”,我们可以用舌头沾点口水来摩擦嘴唇,或者直接摩擦口腔内侧,是不是很滑,这个就是滑,然后我们再把它扩展到全身,辨识全身的滑。
“轻”是轻巧、轻盈。尝试轻轻地把一根手指上下弯动,这就是轻,轻是不沉重。如果可以辨识到轻,就把它扩展到全身。
之后,我们可以感受一下身体的温度,感受体温;或者将手放在胸口上,就会有暖暖的感觉,这是属于火界的“热”。尝试做一下深吸吸,会感觉到有一股凉凉的空气冲进鼻腔,这属于“冷”。我们身体的温度属于热,外在的空气使我们感觉到比较凉,这个就是冷。我们可以这样来辨识身体的火界。
然后再辨识水界。水界在四界当中是相对比较难辨识的。我们可以从辨识“黏结”着手,用手捏一捏手臂,向内凝聚成形而不会散掉,这就是黏结。人有其形状,有人高,有人矮,有人胖,有人瘦,维持种种形状而不会散掉,这属于水界的作用。举个例子:如果一堆泥是干的,要把它弄成一个形状可不可以?不可以。但是若加一点水呢?可以。我们知道一堆干的面粉是不能够包成形的,但若加入水,揉一揉,它就变得随心所欲了,要包面包就包面包,要包饺子就包饺子,要炸油条就炸油条。所以,任何一个物质之所以能够成形,能够黏结在一起,就是水界的作用。我们尝试去感觉身体的向心力,这就是“黏结”,属于水界的作用。
然后辨识“流动”。尝试吞一口水,感觉口水由嘴巴咽入口腔,流入喉咙,再到了腹腔里面去,这就是流动。我们体内血液的循环,呼吸时空气流入鼻腔,再流入肺部,再流出鼻腔,这些都是属于流动。
如此,四界好理解吗?好修行吗?我们修行四界可以先用简略法,可以从最明显的到最不明显的特相次第地辨识,它们的次序是:推动、硬、粗、重、支持、软、滑、轻,热、冷,黏结以及流动。如果可以这样逐一辨识之后,再一遍又一遍地辨识全身的推动、硬、粗、重、支持、软、滑、轻,热、冷,黏结、流动。可以如此辨识一遍又一遍,变得愈来愈纯熟,愈来愈快,然后再把这十二特相依照四界的本来次第,重新调整它们的顺序,即:硬、粗、重、软、滑、轻,流动、黏结,热、冷,支持、推动。用这样的次第来辨识,同样地辨识无数遍之后,再把四界进行组合:在辨识硬、粗、重、软、滑、轻的时候,知道这是地界;辨识流动、黏结的时候,知道这是水界;辨识热、冷的时候,知道这是火界;辨识支持、推动的时候,知道这是风界。我们用这种方法不断重复地修行,一遍又一遍、十遍、百遍、千遍、万遍。如此持续地修行,将会发现我们的身体只是四界,只是地、水、火、风而已。
用这种方法修行之后,可以再将地界简化,只是辨识硬和粗,把软滑等都省略掉,这样身体里的地界会更明显,水界很明显,火界很明显,风界很明显。用这种方法持续地辨识,我们将会发现平时所感受到的“身体”的概念已经不见了,只有四界而已,只有地、水、火、风而已,没有所谓的身体。
如果这样继续修下去,你的心会变得很稳定,将能体验到不同的光。刚开始的时候,光是灰朦朦的,犹如烟一般。若继续辨识灰光中的四界,光会变得越来越亮。这时,你会发现身体已经不像平常那样了,它倒像是一个发光体。但这个时候你不要去管光体,因为这光是你的定力提升而自然呈现的,还是持续地辨识光中的地水火风。持续这样辨识的话,你会发现身体愈来愈明亮,明亮到后来变成一个透明体。你还是在这透明体里面持续地辨识四界,你会发现你的身体像一块水晶、像一块冰块一样。这个时候,你的定力已经达到了近行定。
不过,修四界是不能够证得禅那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取的是究竟法,所缘很快地变化,所以我们的定力无法达到禅那。如果你一遍又一遍持续地辨识,修到身体像一块水晶、冰块或玻璃一样,这时候如果你想要见到色聚的话,应尝试去看冰块或水晶之间的空间。当你这样观的话,你会发现这些冰块已经碎成一颗颗的小粒子,这些小粒子很快速地生灭,一生起立即灭去,一生起立即灭去。由于过去所培育的巴拉密(pàramã,波罗蜜),有些禅修者可以很快见到色聚,但是有些人修到身体很透明仍然看不到色聚。这时他应当决意,当他看到一些小微粒之后,应尝试去破它,不断尝试去破,一直到见到色聚为止。当他见到色聚之后,再继续辨识色聚里面的究竟色法,从而转入修色业处的阶段。
用简略法来修四界,一直修到身体变成像冰块般透明后,有两种修行方法可以选择,一种是转修其他止业处以培育定力,另一种是转修色业处以培育观智。
修习四界所培育起来的定力叫近行定,而且修四界的定力只能达到近行定,不能进入禅那。在此,近行定的近是接近,行是行走。其意思是心已走近、接近禅那,但是它的定力只能维持在那里,不能证得色界禅那。如果他想继续培育定力,可以转修其他的止业处。他可以修三十二身分,之后再修白骨想,再修白遍。修三十二身分和白骨想可以证得初禅,然后再取白骨的白色修白遍,修白遍可以证得色界的第四禅。这是由四界转修其他止业处以培育定力的方法。
还有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四界转修观业处。当他见到身体如水晶般时,可以尝试寻找冰块的空隙去破除组合,于是将会见到色聚。然后再去破除色聚的组合,他将能够见到究竟法。当他见到色聚后,再去分析每一粒色聚至少有八种色法,它们分别是:地、水、火、风、颜色、香、味、食素。有些色聚还有命根,有些还有眼净色等,这些以后再讲。见到这些究竟法之后,继续修习色业处。然后再修名业处,依照六门心路的方法来辨识心与心所。当他能够透彻辨识色法和名法之后,再去追查名色法之因,尝试去查他的过去世,看这一堆名色法在过去世造了什么善业,今生才投生为人的。他还是用辨识过去名色的方法去追查过去世,找到过去世与今生之间的因果关系,用这种方法来修缘起。当他能够辨识色法、名法以及它们之因后,还要观照它们都是无常、苦、无我的。用这种方法来修维巴沙那、修观。
四、四界差别——详尽法
《清净道论》中讲到,无论是纯观行者还是止行者,都要用简略法或详尽法来修行四界。如何修详尽法呢?修行四界详尽法的方法,佛陀在《中部》的《界分别经》、《大教诲拉胡喇经》、《大象迹喻经》、《身至念经》等经典里都有教导。详尽法与简略法稍有不同,但是目标还是一样,也就是在这身体里辨识四界。
在我们身体里面,“地界”最明显的有20个部分。这20个部分可以分为4组,每组有5个。
第一组: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
第二组:肌肉、筋腱、骨、骨髓、肾脏。
第三组:心脏、肝、膜、脾、肺。
第四组:肠、肠间膜、胃中物、(体内准备排出的)粪便、脑。
这是在体内地界最明显的20个部分。在体内“水界”最明显的有12个部分,共有两组,每一组有6个部分。它们分别是:
第一组:胆汁、痰(包含胃酸和消化液)、脓、血、汗、脂肪。
第二组:泪、油膏(脸上发光的油)、唾液、鼻涕、关节滑液、尿。
这是在体内水界最明显的12个部分。体内“火界”最明显的一共有4个部分,它们分别是体温、成熟与变老之火、发烧之火、消化之火。这是在体内火界最明显的部分。当然发烧时才有第三种火,平时只有其余三种。
体内“风界”最明显的一共有6个部分:
第一、上行风:上行风是往上的风,如打嗝、咳嗽、打喷嚏,称为上行风。
第二、下行风:导致大小便、放屁,这是下行风。
第三、腹内大小肠以外移动的风。
第四、大小肠内移动之风。肠内的风能推动所吃的食物从小肠往大肠再往肛门移动。这种风假如不调的话,会造成肚子生风、肚子痛。有时第三种风也会造成肚子痛。
第五、在各肢体间循环、移动的风。
第六、呼吸,入息与出息。
应当如何来修习这种详尽法呢?在经典里讲到,先辨识在体内地界最明显的20个部分,水界的12个部分,火界的4个部分,风界的6个部分。然后作意地界,有坚硬性为地;有流动、黏结性质的为水;有温度、有热冷的是火;有推动、支持性质的是风。
还有一种更详细的方法:禅修者在修色业处的时候,如果能够辨识到身体里面的色聚,再辨识到色聚里面的究竟色法,再去辨识头发有44种色法,体毛也有44种色法等等。这44种色法是: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时节生八法聚、心生八法聚、食素生八法聚,加起来一共有44种色法。这种修法属于色业处的其中一种修法。因为佛陀教导我们要了解一切色法,所以除了要辨识六依处(眼、耳、鼻、舌、身、心所依处)的色法之外,还要依照详尽法来辨识42种身分。42身分就是:地界的20种、水界的12种、火界的4种、风界的6种。我们的身体一共有42个部分,辨识每一身体部分里的究竟色法。
这就是我们无始生死轮回以来紧紧抓着不放的身体,每天还为它化妆、为它打扮。如果我们用观智来观照的话,其实只是一堆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而且每一部分都很肮脏。让我们来看地界最明显的部分: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所有爱美的女士们所打扮的都是这五种东西,是不是?有没有超出这五种东西?当我们看到色法的本质时,是否能醒悟到平时费心打扮很好笑?!
五、十八种真实色法
大概地讲了如何依照四界的方法来辨识色法之后,我们继续来探讨所造色。
色法一共有28种,包括四界和四大所造色。四界是地水火风,还有24种是四大所造色。在28种色法当中,有18种是真实色,又称为完成色,另外10种是非真实色,又称为不完成色。什么是真实色呢?可以真实感知到的,属于真实色。而10种非真实色只是色法的属性、色法的表现,称为非真实色法。
我们先讲18种真实色法。
第一、四大种,即地水火风。
第二、五种净色。“净”是透明的意思。哪五种净色呢?眼、耳、鼻、舌、身,大家都有,这些是四大所造。
第三、四种境色。这里的境是外境的境,它们是颜色、声音、香、味。我们说到六根对六尘,其中的五根是眼、耳、鼻、舌、身,所对的五尘是色、声、香、味、触。眼睛所看的是什么?是颜色。或者说颜色是眼所看的对象;声音是耳朵所听的对象;气味是鼻子所嗅的对象;味道是舌头所尝的对象;触是身体碰触的对象,能感触到的对象。为何没有“触”这种境色呢?有没有单独的触呢?没有。当我们碰触到一样东西,硬、软是地界;碰触到冷、热、凉、暖是火界;有人推你一把,这是风界。我们身体所感受到的、所对应的触所缘,就是地、火、风三界。水界是意识才能感受到的,不是身能感觉到的,好像黏结,要用心去感觉。我们的身体能感触到硬、粗、重、软、滑、轻,这是地界;我们坐在这里感觉有空调,这是火界,是我们身体所能感受到的。说到风,例如手被刀割到、肚子胀痛等,这些是风界撞击身净色,使我们感觉到疼痛。触所缘不外乎是地、火、风三界,我们应该用刚刚讲到地界的特相、火界的特相和风界的特相来理解触所缘,我们身体感受到的就是这些。
第四、两种性色:女性根色与男性根色。因为有了女性根色和男性根色,所以才表现为女性为女的,男性为男的。
第五、心所依处色。在五蕴世间里,所有的心识活动都必须有个依处。如我们的眼识能够看,必须依眼依处而生起;耳识能够听,必须依耳依处而生起;鼻识能够嗅到气味,必须依照鼻依处而生起;舌识能尝味道,必须依舌依处而生起;身识可以感触到凉、暖、舒服、柔软,必须依身净色或者身依处而生起。此外的一切心识活动都必须依靠心所依处色而生起。我们所处的这个世间称为五蕴有,包括欲界与色界。在五蕴有世间的众生,所有的心都不能离开物质,不能离开色身,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只要有生命就会有心识,心识必须依靠色身而存在,不可能有离开物质独存的心识。
第六、命根色。所有的业生色法,包括所有的人和动物体内都有命根。假如命根断绝的话,就宣告这个人或动物的生命已经结束。
第七、食素。食素就是营养素,能够维持并滋养色法。
这18种真实色法是在修行维巴沙那的时候观照的所缘,要观色法就是观照这些,所有色法只是它们之间的不同组合而已。它们怎样组合呢?我们刚才讲到,如果要分析一切物质的话,分析到不可再分的时候就能见到色聚,色聚就是色法的组合。再透过观智来观察,在一粒色聚里至少有8种色法,这8种色法是: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气味、味道、食素。其中的坚硬性就是地界;黏结的力量就是水界;温度就是火界;能够支持色法的是风界,或者能运动的是风界。色法本身所呈现的颜色是颜色。任何的物质都有气味以及味道。食素是任何一个色法的营养素。这8种称为八不离色,它们是不能分开的。
六、四境色
我们现在来讲4种境色。这里的境是对象、所缘的意思。所缘是什么意思呢?所缘就是我们所说的对象,心识知的对象、目标。由于它们可以被我们的眼、耳、鼻、舌所识知,所以称为境色。这些境色与根识是相对应的。
一、颜色(råpa)。眼识所识知的是颜色,是眼识的所缘,即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是颜色。颜色的特相是撞击眼净色。用一种不是很准确、但容易理解的话来说,就是颜色可以冲击我们的眼睛。作用是作为眼识的所缘,即作为眼睛所看的对象。表现为作为眼识所对应的外境。近因是同一粒色聚里面的四界,也就是地、水、火、风。因为颜色不会单独存在,它必须依色聚里的四界而存在。
对于色聚里的究竟色法,我们不能理解为这一部分叫地,这一部分叫水,这一部分叫火,这一部分叫风,不能这样的理解!例如一块石头,坚硬属于地界,能够黏结成形是水界,它的温度是火界,支持是风界,它本身的颜色属于颜色,它的气味属于香,它的味道属于味,它的营养素属于食素。假如我们把这块石头破成两半,还是这么样。我们一直再分,分到不能再分为止,但它的坚硬还是地界,黏结在一起的还是水界,温度还是火界,支持是风界,它的颜色属于颜色,对于色聚里面的究竟色法是这样理解的。我们不能够说,这一粒色聚里面的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你的,我不干涉你,你也不要干涉我。不是这样的!
二、声音(sadda)。特相是能够撞击耳净色,即可以冲击我们的耳朵,使耳朵能够听到声音。作用是作为耳识的对象,即耳朵听的目标。表现为耳识所对应之境,即耳朵所听到的对象。近因是四界。
三、香(gandha)。也叫气味。香包括好闻的香气(sugandha),也包括臭气(duggandha)。特相是能够撞击鼻净色。作用是作为鼻识的所缘。表现为作为鼻识之境。近因是四界。
四、味(rasa)。即味道,有酸、甜、苦、辣、甘、咸等。味道的特相是能够撞击舌净色,也就是我们舌头能够尝到的、辨识到的是味道。作用是作为舌识的所缘,作为被我们舌头认知的对象。表现为舌识之境,即舌识所尝的对象。近因是地、水、火、风四界。
除了四种境色之外,我们再来讲食素。食素(ojà)的特相是食物里面的营养。作用是维持色法。表现为能滋养色法,起到维持色法存在的作用。
地、水、火、风四界和颜色、香、味、食素,这8种究竟色法构成了一切色聚的最基本要素——八不离色。
七、五净色
我们讲了颜色、声音、香(气味)、味道之后,再讲5种净色(pasàdaråpa)。
“净”(pasàda)是透明、明净的意思,它是一种敏感物质。我们体内的色聚有两类:一类是透明的,称为明净色聚;另一类是不透明的,称为非明净色聚。透明的色聚能够对外界的撞击敏感。
一、眼净色(cakkhupasàda)。在我们的眼球里面,有一类色聚是透明的,这种透明色聚里的眼净色对外界的颜色有反应,有点类似于现在医学所说的视网膜里的视觉细胞。当然,视觉细胞还是由无数的色聚所成的。这种透明的色聚里面可以取颜色为所缘、对颜色的撞击敏感的叫眼净色。眼净色的特相是准备让颜色所缘撞击的大种之净。这里的“净”是敏感的意思。作用是能够取颜色为目标。眼净色是位于视网膜里面的净色,它对颜色与光敏感。表现为眼净色作为眼识生起的依处、根门。我们能够看、能够了知颜色的心称为眼识。眼识之所以能够生起,必须有物质的基础作为依处,这种物质就是眼净色。刚才讲到,在五蕴有的世间,一切心识生起都必须以色法为依处。眼识的生起不是依靠皮肤,不是靠身体,而是靠我们眼睛里的眼净色。近因是缘生于色爱(对颜色的贪著)的业生四界。
这里的业生四界是什么意思呢?凡是有生命的众生,之所以拥有生命是由于过去所造之业的关系。过去所造之业成熟了的话,就能组合成五蕴。业是因,由业组合成的五蕴是果报。我们的眼睛属于果报五蕴的一种,眼里面的眼净色也属于果报五蕴的色蕴。眼睛里有许许多多的色法,包括眼十法聚、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心生色、时节生色以及食生色。其中的眼十法聚能够执行看的作用,它是由我们过去所造的业所产生的。为什么有些人的视力很好,有些人的视力不好,原因是跟业有关系。为什么有些人天生瞎眼?这也跟业有关。就好像猫一样,猫在晚上能够看到东西,人在晚上没光亮就看不到东西;猫头鹰白天看不到东西,但是夜晚却能看得很清楚,为什么呢?业!所以说依靠眼净色能看到东西,跟我们过去所造的业有关。说到近因是缘生于色爱的业生四界,如果我们过去没有渴爱,对于诸色不执著的话,就不会造业,不造业就不会产生果报,这个以后我们讲到缘起时再讲。
现在我们来讲眼十法聚,也就是说拥有眼净色的色聚是怎样组合的。刚刚提到所有的色聚里面都有若干的色法,而任何的色法都是以聚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们不能单独存在。不能够说地界只是单独以地的方式存在,它必须和其他的色法组合在一起,这种组合称为“聚”。在我们的眼睛里面,有一类透明的色聚能够对颜色的撞击敏感,这种透明的色聚称为眼色聚。由于这种色聚是由十种究竟色法所组成,因此称为“眼十法聚”。眼十法聚包含哪十种法呢?它们是: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气味、味道、食素,这8种称为八不离色,是一切色聚都有的。第九种是命根,因为眼十法聚属于业生色,因此有命根。外界物质是没有命根的,唯有拥有生命的有情众生里的业生色法才会有命根。第十种就是眼净色,眼净色能够使这一粒色聚呈现为透明。然而,并不是说离开了这些色法另外有一种透明,而是这粒色聚本身的透明。
我们举一个例子:这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的白色必须依靠这张纸而存在,才能有所谓的白,如果离开了纸,有没有所谓的白色呢?没有!同样的,我们说到的眼净色,这里的净是透明的意思,离开地、水、火、风四界,离开了这粒色聚,就没有所谓的透明。在这一粒色聚的透明能够接受光和颜色的撞击,当光或颜色撞击了眼净色之后,生起的眼识就能辨别外境。这就是佛陀在经典中说的:缘于眼、颜色、眼识三法的接触,有触而产生受,受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二、耳净色(sotapasàda)。sota是耳朵;pasàda是透明、明净的意思。耳净色是位于耳洞内的净色,它能够对声音敏感。眼净色只存在于眼睛之内,身体的其他部位都没有眼净色。耳净色也是,只有存在于耳洞内。耳净色的特相是准备让声音撞击的大种之净。作用是能够取声音为对象。现起是作为耳识的依处与根门。也就是说,能够听声音的耳识必须依靠耳净色才能够生起,所以这种色法称为依处。我们之所以能够听,耳识能够取声音为目标,是通过这个门,声音才能够进来,心才能对外界做出反应,所以称为门。近因是缘生于声爱的业生四界。同样的,耳十法聚包括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香、味、食素、命根、耳净色。耳十法聚与眼十法聚的组合是相似的。
三、鼻净色(ghànapasàda)。ghàna是鼻。它是位于鼻孔内的净色,对气味敏感。我们能够嗅到香气、臭气、腥膻、烧焦等等气味,是由于鼻净色对这些气味敏感,依此生起的鼻识在起作用。其特相是准备让气味撞击的大种之净。作用是取气味为目标。现起是作为鼻识的依处、根门。近因是缘于香爱(对气味的贪著)的业生四界。鼻净色也和前面的色法一样,组合为鼻十法聚。
四、舌净色(jivhàpasàda)。jivhà是舌头。舌净色是位于舌头上的净色,对酸、甜、苦、辣、咸等味道敏感。特相是准备让味道撞击的大种之净。作用是能取味道为对象。现起是作为舌识的依处与门。近因是缘生于味爱的业生四界。舌十法聚分别是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香、味、食素、命根、舌净色。
五、身净色(kàyapasàda)。kàya是身体。身净色是遍布全身的净色,对作为触所缘的地、火、风三界敏感。这有点类似遍布全身的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对触觉敏感。神经细胞其实只是概念,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色法,假如我们取一粒神经细胞进行分析,将能发现有44种色法,其中有一种就是身净色,这种身净色能够对外界的触所缘,包括硬、粗、重、冷、热等等敏感。身净色的特相是准备让触所缘撞击的大种之净。作用是取触所缘为目标。现起是作为身识的依处与门。近因是缘生于触爱的业生四界。身十法聚分别是: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香、味、食素、命根、身净色。
所以,色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四界,第二类是四大所造色。四大所造色一共有24种,包括颜色、声音、香、味四种境色,眼、耳、鼻、舌、身五种净色,还讲了食素。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可以感受到的色法。这些色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会变化、受到破坏,故称为色法。其他的色法后面再讲。
----------------------------------------------------------------------------------------------------------------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