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南传>>正文内容

南北传《杂阿含经》对照:道品诵 觉支相应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5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南北传《杂阿含经》对照:道品诵 觉支相应

 

  觉支相应 (上)

  716( 七0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不正思惟者,未起贪欲盖

  则起,已起贪欲盖重生令增广;未起嗔恚、睡眠、掉悔、疑盖则起,已起嗔恚、睡眠、掉悔、疑盖重生

  令增广。未起念觉支不起,已起念觉支则退;未起择法、精进、猗、喜、定、舍、觉支不起,已起择法、

  精进、猗、喜、定、舍、觉支则退。若比丘正思惟者,未起贪欲盖不起,已起贪欲盖令灭;未起嗔恚、

  睡眠、掉悔、疑盖不起,已起嗔恚、睡眠、掉悔、疑盖则断。未起念觉支则起,已起者重生令增广;未

  起择法、精进、猗、喜、定、舍觉支则起,已起者重生令增广’。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

  奉行。

  717( 七0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退法,何等为五?谓贪

  欲,嗔恚,睡眠,掉悔,疑盖,是则退法。若修习七觉支,多修习令增广,是则不退法。何等为七?谓

  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猗觉支,喜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名不退法’。佛说此经已,诸比

  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18( 七0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法能为黑闇,能为无目,

  能为无智,能羸智慧,非明、非等觉,不转趣涅槃。何等为五?谓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如此

  五法,能为黑闇,能为无目,能为无智,非明,非正觉、不转趣涅槃。若有七觉支,能作大明,能为目,

  增长智慧,为明,等正觉,转趣涅槃。何等为七?谓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猗觉支,喜觉支,

  定觉支,舍觉支;为明,为目,增长智慧,为明,为正觉,转趣涅槃’。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719( 七0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障、五盖,烦恼于心,

  能羸智慧,障阂之分,非明,非正觉,不转趣涅槃。何等为五?谓贪欲盖,嗔恚盖,睡眠盖,掉悔盖,

  疑盖。如此五盖,为覆,为盖,烦恼于心,令智慧羸,为障阂分,非明,非等觉,不转趣涅槃。若七觉

  支,非覆,非盖,不恼于心,增长智慧,为明,为正觉,转趣涅槃。何等为七?谓念觉支等如上说,乃

  至舍觉支。如此七觉支,非翳,非盖,不恼于心,增长智慧,为明,为正觉,转趣涅槃’。尔时、世尊

  即说偈曰:‘贪欲、嗔恚盖,睡眠、掉悔、疑,如此五种盖,增长诸烦恼。此五覆世间,深着难可度,

  障蔽于众生,令不见正道。若得七觉支,则能为照明,唯此真谛言,等正觉所说。念觉支为首,择法正

  思惟,精进、猗、喜觉,三昧、舍觉支;如此七觉支,牟尼之正道,随顺大仙人,脱生死怖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20( 七0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族姓子,舍诸世务,出家

  学道,剃除须发,着袈裟,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如是出家,而于其中,有愚痴士夫,依止聚落、城邑,

  晨朝着衣持钵,入村乞食,不善护身,不守根门,不摄其念,观察女人少壮好色而生染着。不正思惟,

  心驰取相,趣色欲想,为欲心炽盛,烧心、烧身,返俗还戒而自退没。厌离俗务,出家学道而反染着,

  增诸罪业而自破坏,沉翳没溺。有五种大树,其种至微,而渐生长巨大,而能映障众杂小树,荫翳萎悴,

  不得生长。何等五?谓揵遮耶树,迦捭多罗树,阿湿波他树,优昙钵罗树,尼拘留他树。如是五种心树,

  种子至微,而渐渐长大,荫覆诸节,能令诸节荫覆堕卧。何等为五?谓贪欲盖渐渐增长,(嗔恚、)睡

  眠、掉悔、疑盖渐渐增长,以增长故,令善心荫覆堕卧。若修习七觉支,多修习已,转成不退。何等为

  七?谓念觉支,择法、精进、猗、喜、定、舍觉支。如是七觉支,修习、多修习已,转成不退转’。佛

  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21( 七0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若比丘专一其心,侧听正法,能断五法,修习七法,

  令其转进满足。何等为断五法?谓贪欲盖,嗔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是名五法断。何等修习七

  法?谓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猗觉支,喜觉支,定觉支,舍觉支,修此七法,转进满足’。佛

  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22( 七一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圣弟子清净信心,专精听法

  者,能断五法,修习七法,令其满足。何等为五?谓贪欲盖、嗔恚、睡眠、掉悔、疑,此盖则断。何等

  七法?谓念觉支,择法、精进、猗、喜、定、舍觉支,此七法修习满足。净信者谓心解脱,智者谓慧解

  脱。贪欲染心者,不得、不乐;无明染心者,慧不清净。是故比丘离贪欲者,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

  脱。若彼比丘离贪欲,心解脱,得身作证;离无明,慧解脱。是名比丘断爱缚、结,慢无间等,究竟苦

  边’。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23( 七一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时有无畏王子,日日步涉,仿佯游行,来诣佛所,与世

  尊面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见,作如是说:无因无缘众

  生烦恼,无因无缘众生清净。世尊复云何’?佛告无畏:‘沙门、婆罗门为其说,不思而说,愚痴不辨

  不善,非知思,不知量,作如是说:无因无缘众生烦恼,无因无缘众生清净。所以者何?有因有缘众生

  烦恼,有因有缘众生清净故。何因何缘众生烦恼?[何因何缘众生清净],谓众生贪欲增上,于他财物、

  他众具而起贪,言此物于我有者好,不离爱乐。于他众生而起恨心,凶心,计校欲打、欲缚、欲伏,加

  诸不道,为造众难,不舍嗔恚。身睡眠,心懈怠。心掉动,内不寂静。心常疑惑,过去疑,未来疑,现

  在疑。无畏!如是因、如是缘,众生烦恼’。无畏白佛:‘瞿昙!一分之盖,足烦恼心,况复一切’!

  无畏白佛:‘瞿昙!何因何缘众生清净’?佛告无畏:‘若(沙门、)婆罗门有一胜念,决定成就,久

  时所作,久时所说,能随忆念,当于尔时习念觉支;修念觉已,念觉(支)满足。念觉(支)满足已,

  则于选择、分别、思惟,尔时择法觉支修习;修择法觉支已,择法觉支满足。彼选择、分别、思量法已,

  则精进方便,精进觉支于此修习;修精进觉支已,精进觉支满足。彼精进方便已,则欢喜生,离诸食想,

  修喜觉支;修喜觉支已,则喜觉支满足。喜觉支满足已,身心猗息,则修猗觉支;修猗觉支已,猗觉

  (支)满足。身猗息已则爱乐,爱乐已心定,则修定觉支;修定觉支已,定觉(支)满足。定觉(支)

  满足已,贪忧灭则舍心生,修舍觉支;修舍觉支已,舍觉支满足。如是无畏!此因此缘,众生清净’。

  无畏白(佛):‘瞿昙!若一分满足,令众生清净,况复一切’!无畏白佛:‘瞿昙!当何名此经?云

  何奉持’?佛告无畏:‘王子!当名此为觉支经’。无畏白佛:‘瞿昙!此为最胜觉分!瞿昙!我是王

  子,安乐亦常求安乐,而希出入。今来上山,四体疲极,得闻瞿昙说觉支经,悉忘疲劳’。佛说此经已,

  王子无畏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稽首礼佛足而去。

  杂阿含经卷二十七

  觉支相应 (下)

  724( 七一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如上说,差别者:‘有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见、如是说;

  无因无缘众生无智无见,无因无缘众生智见’,如是广说。乃至无畏王子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礼佛足

  而去。

  725( 七一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众多比丘,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时众

  多比丘作是念:今日太早,乞食时未至,我等且过诸外道精舍。众多比丘即入外道精舍,与诸外道共相

  问讯慰劳,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已。诸外道问比丘言:‘沙门瞿昙为诸弟子说法:断五盖,覆心,慧

  力羸,为障碍分,不转趣涅槃;住四念处,修七觉意。我等亦复为诸弟子说:断五盖,覆心,慧力羸;

  善住四念处,修七觉分。我等与彼沙门瞿昙,有何等异?俱能说法’。

  时众多比丘闻外道所说,心不喜悦,反呵骂,从座起去。入舍卫城乞食已,还精舍,举衣钵,洗足

  已,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以诸外道所说,具白世尊。尔时、世尊告众多比丘:‘彼外道说

  是语时,汝等应反问言:诸外道!五盖者种应有十,七觉者种应有十四。何等为五盖之十,七觉之十四?

  如是问者,彼诸外道则自骇散,说诸外道法,嗔恚、憍慢,毁呰、嫌恨,不忍心生,或默然低头,失辩

  潜思。所以者何?我不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闻我所说,欢喜随顺者,唯除如

  来及声闻众于此闻者。诸比丘!何等为五盖之十?谓有内贪欲,有外贪欲:彼内贪欲者,即是盖,非智,

  非等觉,不转趣涅槃;彼外贪欲即是盖,非智,非等觉,不转趣涅槃。谓(有)嗔恚,有嗔恚相:若嗔

  恚及嗔恚相,即是盖,非智,非等觉,不转趣涅槃。有睡,有眠:彼睡、彼眠即是盖,非智,非等觉,

  不转趣涅槃。有掉,有悔:彼掉、彼悔即是盖,非智,非等觉,不转趣涅槃。有疑善法,有疑不善法:

  彼善法疑、不善法疑即是盖,非智,非等觉,不转趣涅槃。是名五盖说十。何等为七觉分说十四?有内

  法心念住,有外法心念住:彼内法念住,即是念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彼外法念住,即是

  念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有择善法,择不善法:彼善法择,即是择法觉分,是智,是等觉,

  能转趣涅槃;彼不善法择,即是择法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有精进断不善法,有精进长养

  善法:彼断不善法精进,即是精进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彼长养善法精进,即是精进觉分,

  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有喜,有喜处:彼喜即是喜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彼喜处亦

  即是喜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有身猗息,有心猗息:彼身猗息即是猗觉分,是智,是等觉,

  能转趣涅槃;彼心猗息即是猗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有定,有定相:彼定即是定觉分,是

  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彼定相即是定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有舍善法,有舍不善法:

  彼善法舍即是舍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彼不善法舍即是舍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

  槃。是名七觉分说为十四’。佛说此经已,众多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26( 七一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众多比丘,如上说,差别者:‘有诸外道出家作

  如是说者,当复问言:若心微劣、犹豫者,尔时应修何等觉分?何等为非修时?若复掉心者,掉心、犹

  豫者,尔时复修何等觉分?何等为非时?如是问者,彼诸外道心则骇散,说诸异法,心生忿恚,憍慢、

  毁呰,嫌恨、不忍,或默然低头,失辩潜思。所以者何?我不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人

  众中,闻我所说欢喜随喜者,唯除如来及声闻众于此闻者。诸比丘!若尔时其心微劣,其心犹豫者,不

  应修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所以者何?微劣心生,微劣犹豫,以此诸法增其微劣故。譬如小火,欲

  令其燃,增以燋炭,云何比丘!非为增炭令火灭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如是比丘!微劣、

  犹豫,若修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者,此则非时,增懈怠故。若掉心起,若掉心、犹豫,尔时不应修

  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所以者何?掉心起,掉心、犹豫,以此诸法,能令其增。譬如炽火,欲

  令其灭,足其干薪,于意云何?岂不令火增炽燃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丘:‘如是

  掉心生,掉心、犹豫,修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增其掉心。诸比丘!若微劣心生,微劣、犹豫,

  是时应修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所以者何?微劣心生,微劣、犹豫,以此诸法示教、照喜。譬

  如小火,欲令其燃,足其干薪,云何比丘!此火宁炽燃不’?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丘;

  ‘如是微劣心生,微劣、犹豫,当于尔时修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示教、照喜。若掉心生,掉

  心、犹豫,修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所以者何?掉心生,掉心、犹豫,此等诸法,能令内住一心摄

  持。譬如燃火,欲令其灭,足其燋炭,彼火则灭。如是比丘!(掉心生),掉心犹豫,修择法觉分,精

  进、喜(觉分),则非时;修猗、定、舍觉分,自此则非时。此等诸法,内住一心摄持。念觉分者,一

  切兼助’。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27( 七一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盖、七觉分,有食、无

  食,我今当说。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譬如身依食而立非不食,如是五盖依于食而立非不食。贪欲盖

  以何为食?谓触相,于彼不正思惟,未起贪欲令起,已起贪欲能令增广,是名欲爱盖之食。何等为嗔恚

  盖食?谓障碍相,于彼不正思惟,未起嗔恚盖令起,已起嗔恚盖能令增广,是名嗔恚盖食。何等为睡眠

  盖食?有五法。何等为五?微弱,不乐,欠呿,多食,懈怠;于彼不正思惟,未起睡眠盖令起,已起睡

  眠盖能令增广,是名睡眠盖食。何等为掉悔盖食?有四法。何等为四?谓亲属觉,人众觉,天觉,本所

  经娱乐──觉──自忆念,他人令忆念而生觉;于彼起不正思惟,未起掉、悔令起,已起掉、悔令其增

  广,是名掉悔盖食。何等为疑盖食?有三世。何等为三?谓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于过去世犹豫,

  未来世犹豫,现在世犹豫;于彼起不正思惟,未起疑盖令起,已起疑盖能令增广,是名疑盖食。譬如身

  依于食而得长养非不食,如是七觉分依食而住,依食长养非不食。何等为念觉分不食?为四念处不思惟,

  未起念觉分不起,已起念觉分令退,是名念觉分不食。何等为择法觉分不食?谓于善法选择,于不善法

  选择,于彼不思惟,未起择法觉分令不起,已起择法觉分令退,是名择法觉分不食。何等为精进觉分不

  食?谓四正断,于彼不思惟,未起精进觉分令不起,已起精进觉分令退,是名精进觉分不食。何等为喜

  觉分不食?有喜、有喜处法,于彼不思惟,未起喜觉分不起,已起喜觉分令退,是名喜觉分不食。何等

  为猗觉分不食?有身猗息及心猗息,于彼不思惟,未生猗觉分不起,已生猗觉分令退,是名猗觉分不食。

  何等为定觉分不食?有四禅,于彼不思惟,未起定觉分不起,已起定觉分令退,是名定觉分不食。何等

  为舍觉分不食?有三界,谓断界、无欲界、灭界。于彼不思惟,未起舍觉分不起,已起舍觉分令退,是

  名舍觉分不食。何等为贪欲盖不食?谓不净观,于彼思惟,未起贪欲盖不起,已起贪欲盖令断,是名贪

  欲盖不食。何等为嗔恚盖不食?彼慈心,思惟,未生嗔恚盖不起,已生嗔恚盖令灭,是名嗔恚盖不食。

  何等为睡眠盖不食?彼明照,思惟,未生睡眠盖不起,已生睡眠盖令灭,是名睡眠盖不食。何等为掉悔

  盖不食?彼寂止,思惟,未生掉悔盖不起,已生掉悔盖令灭,是名掉悔盖不食。何等为疑盖不食?彼缘

  起法思惟,未生疑盖不起,已生疑盖令灭,是名疑盖不食。譬如身依食而住,依食而立,如是七觉分依

  食而住,依食而立。何等为念觉分食?谓四念处,思惟已,未生念觉分令起,已生念觉分转生令增广,

  是名念觉分食。何等为择法觉分食?有择善法,有择不善法,彼思惟已,未生择法觉分令起,已生择法

  觉分重生令增广,是名择法觉分食。何等为精进觉分食?彼四正断,思惟,未生精进觉分令起,已生精

  进觉分重生令增广,是名精进觉分食。何等为喜觉分食?有喜、有喜处,彼思惟,未生喜觉分令起,已

  生喜觉分重生令增广,是名喜觉分食。何等为猗觉分食?有身猗息、心猗息,思惟,未生猗觉分令起,

  已生猗觉分重生令增广,是名猗觉分食。何等为定觉分食?谓有四禅,思惟,未生定觉分令生起,已生

  定觉分重生令增广,是名定觉分食。何等为舍觉分食?有三界。何等三?谓断界,无欲界,灭界。彼思

  惟,未生舍觉分令起,已生舍觉分重生令增广,是名舍觉分食’。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

  奉行。

  728(七一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内法中,我不见一法,未

  生恶不善法令生,已生恶不善法重生令增广,未生善法不生,已生则退,所谓不正思惟。诸比丘!不正

  思惟者,未生贪欲盖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未生嗔恚、睡眠、掉悔、疑盖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

  未生念觉分不生,已生者令退;未生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令不生;已生者令退。我不见一

  法,能令未生恶不善法不生,已生者令断,未生善法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所谓正思惟。比丘!正

  思惟者,未生贪欲盖令不生,已生者令断;未生嗔恚、睡眠、掉悔、疑盖令不生,已生者令断。未生念

  觉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未生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佛

  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29( 七一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外法中,我不见一法,未

  生恶不善法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未生善法令不生,已生者令退,如恶知识、恶伴党。恶知识、恶

  伴党者,未生贪欲盖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未生嗔恚、睡眠、掉悔、疑盖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

  未生念觉分令不生,已生者令退;未生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令不生,已生者令退。诸比丘!

  我不见一法,未生恶不善法令不生,已生者令断,未生善法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所谓善知识、善

  伴党、善随从者。若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者,未生贪欲盖令不生,已生者令断;未生嗔恚、睡眠、

  掉悔、疑盖令不生,已生者令断。未生念觉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未生择法、精进、喜、猗、定、

  舍觉分令生,已生者重生令增广’。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30( 七一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告诸比丘:‘有七觉分,何等为七?

  谓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此七觉分,决定而得,不勤而得,

  我随所欲觉分正受;若晨朝时,日中时,日暮时,若欲正受,随其所欲多入正受。譬如王、大臣,有种

  种衣服,置箱簏中,随其所须,日中所须,日暮所须,随欲自在。如是比丘!此七觉分决定而得,不勤

  而得,随意正受。我此念觉分,清净纯白,起时知起,灭时知灭,没时知没;已起知已起,已灭知已灭;

  如是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亦如是说’。尊者舍利弗说此经已,诸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

  行。

  731( 七一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巴连弗邑。尔时、尊者优波摩,尊者阿提目多,住巴连弗邑鸡林精舍。尔时、

  尊者阿提目多,晡时从禅觉,诣尊者优波摩所,共相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问尊者优波摩:‘尊者能

  知七觉分方便,如是乐住正受,如是苦住正受’?优波摩答言:‘尊者阿提目多!比丘善知方便,修七

  觉分,如是乐住正受,如是苦住正受’。复问:‘云何比丘善知方便,修七觉分’?优波摩答言:‘比

  丘方便修念觉分时,(不)知思惟,彼心不善解脱,不害睡眠,不善调伏掉悔。如我念觉处法,思惟精

  进方便,不得平等。如是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亦如是说。若比丘念觉分方便时,先思惟,

  心善解脱,正害睡眠,调伏掉悔。如我于此念觉处法,思惟已,不勤方便而得平等。如是阿提目多!比

  丘知方便,修七觉分,如是乐住正受,如是不乐住正受’。时二正士共论义已,各从座起而去。

  732(七二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那律,亦住舍卫国松林精舍。时有众多

  比丘,诣阿那律所,共相问讯慰劳,问讯慰劳已,退坐一面。语尊者阿那律:‘尊者知方便修七觉分时

  生乐住不’?尊者阿那律语诸比丘言:‘我知比丘方便修七觉分时生乐住’。诸比丘问尊者阿那律:

  ‘云何知比丘方便修七觉分时生乐住’?尊者阿那律语诸比丘:‘比丘方便修念觉分,善知思惟,我心

  善解脱,善害睡眠,善调伏掉悔。如此念觉分处法,思惟已,精勤方便,心不懈怠,身猗息,不动乱,

  系心令住,不起乱念,一心正受。如是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亦如是说。是名知比丘方便

  修七觉分时生乐住’。时众多比丘闻尊者阿那律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733(七二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转轮圣王出世之时,有七宝

  现于世间:金轮宝,象宝,马宝,神珠宝,玉女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如是如来出世,亦有七觉分

  宝现。斋戒,处楼观上,大臣围绕,有金轮宝从东方出。轮有千辐,齐毂圆辋,轮相具足,有此吉瑞,

  必是转轮圣王。我今决定为转轮王,即以两手承金轮宝,着左手中,右手旋转而说是言:若是转轮圣王

  金轮宝者,当复转轮圣王古道而去。于是轮宝即发,王、蕃前随,而于东方乘虚而逝,向于东方,游古

  圣王正直之道。王随轮宝,四兵亦从;若所至方,轮宝住者,王于彼住,四兵亦住。东方诸国处处小王,

  见圣王来,悉皆归伏。如来出兴于世,有七觉分现于世间,所谓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

  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34( 七二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转轮圣王出于世时,有七宝

  现于世间。云何转轮圣王出于世时金轮宝现?有时刹利灌顶圣王,月十五日,沐浴清净,受持斋戒,于

  楼阁上,大臣围绕。有金轮宝从东方出,轮有千辐,齐毂圆辋,轮相具足,天真金宝。王作是念:古昔

  传闻,刹利灌顶大王月十五日布萨时,沐浴清净,受持福善,有轮宝现,今既如古有斯吉瑞,当知我是

  转轮圣王。即以两手承金轮宝,着左手中,右手旋转而作是言:若是转轮圣王金轮宝者,当复转轮圣王

  古道而去。作是语讫,于是轮宝即从王前乘虚而逝,向于东方,游古圣王正直之道。王及四兵,随轮去

  住。东方诸国处处小王,见圣王来,皆称善哉。善来大王!此是王国,此国安隐,人民丰乐,愿于中止,

  教化国人,我则随从。圣王答言:诸聚落主!汝今但当善化国人,有不顺者,当来白我。当如法化,莫

  作非法,亦令国人善化非法。若如是者,则从我化。于是圣王从东海度乘古圣王道至于南海;乘古圣王

  之道,度于南海至西海;乘于古昔圣王之道,度于西海,至于北海。南、西、北方诸小国王,奉迎启请,

  亦如东方广说。于是金轮宝,圣王随从,度于北海,还至王宫正治殿上,住虚空中,是为转轮圣王出兴

  于世,金轮宝现于世间。云何为转轮圣王出兴于世,白象宝现于世间?若刹利、灌顶大王纯色之象,其

  色鲜好,七支拄地,圣王见已,心则欣悦。今此宝象来应于我,告善调象师,令速调此宝象,调已送来。

  象师受命,不盈一日,象即调伏,一切调伏相悉皆具足,犹如余象经年调者,今此象宝一日调伏亦复如

  是。调已,送诣王所,上白大王:此象已调,唯王自知时。尔时、圣王观察此象调相已备,即乘宝象,

  于晨旦时周行四海,至日中时还归王宫,是名转轮圣王出兴于世,如此象宝现于世间。何等为转轮圣王

  出兴于世,马宝现于世间?转轮圣王所有马宝,纯一青色,乌头、朱尾,圣王见马,心生欣悦。今此神

  马来应我故,付调马师,令速调之,调已送来。马师奉教,不盈一日,其马即调,犹如余马经年调者,

  马宝调伏亦复如是。知马调已,还送奉王,白言:大王!此马已调。尔时、圣王观察宝马调相已备,于

  晨旦时,乘此宝马周行四海,至日中时还归王宫,是名转轮圣王出兴于世,马宝现于世间。何等为转轮

  圣王出兴于世,摩尼珠宝现于世间?若转轮圣王所有宝珠,其形八楞,光泽明照,无诸颣隙,于王宫内

  常为灯明。转轮圣王察试宝珠,阴雨之夜,将四种兵入于园林,持珠前导,光明照耀,面一由旬,是为

  转轮圣王出兴于世,摩尼宝珠现于世间。何等为转轮圣王出兴于世,贤玉女宝现于世间?转轮圣王所有

  玉女,不黑、不白,不长、不短,不粗、不细,不肥、不瘦,支体端正,寒时体暖,热时体凉,身体柔

  软,如迦陵伽衣。身诸毛孔,出栴檀香,口鼻出息,作优钵罗香。后卧先起,瞻王意色,随宜奉事,软

  言爱语,端心正念,发王道意,心无违越,况复身、口,是为转轮圣王宝女。云何为转轮圣王主藏臣宝

  现于世间?谓转轮圣王主藏大臣,本行施故,生得天眼,能见伏藏,有主、无主,若水、若陆,若远、

  若近,悉能见之。转轮圣王须珍宝,即便告敕,随王所须,辄以奉上。于是圣王有时试彼大臣,观其所

  能,乘船游海。告彼大臣:我须宝物。臣白王言:小住岸边,当以奉上。王告彼臣:我今不须岸边之宝,

  且须画时与我。于是大臣即于水中,出四金瓮,金宝满中,以奉圣王。王所须即取用之,若取足已,余

  则还归水中。圣王出世,则有如此主藏之臣现于世间。云何圣王出兴于世,有主兵之臣现于世间?谓有

  主兵臣,聪明智辩,譬如世间善思量成就者。圣王所宜,彼则悉从,宜去、宜住,宜出、宜人,圣王四

  种兵行道里,顿止不令疲倦。悉知圣王宜所应作,现法、后世功德之事,以白圣王。转轮圣王出兴于世,

  有如是主兵之臣。如是如来、应、等正觉,出兴于世,有七觉分现于世间。何等为七?谓念觉分,择法

  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35( 七二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善哉!比丘依人闻法,诸年

  少比丘供养奉事诸尊长老。所以者何?年少比丘供养奉事长老比丘者,时时得闻深妙之法。闻深法已,

  二正事成就,身正及心正。尔时、修念觉分,修念觉分已,念觉分满足;念觉满足已,于法选择,分别

  于法,思量于法,尔时方便修择法觉分;乃至舍觉分修习满足’。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

  奉行。

  736( 七二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持戒、修德、惭愧,

  成真实法,见此人者,多得果报。若复闻者,若随忆念者,随出家者,多得功德,况复亲近、恭敬、奉

  事!所以者何?亲近、奉事如是人者,时时得闻深妙之法,得闻深法已,成就二正,身正及心正。方便

  修习定觉分,修习已修习满足,乃至舍觉分修习满足’。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37( 七二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说不善积聚者,所谓五盖,

  是为正说。所以者何?纯一不善聚者,谓五盖故。何等为五?谓贪欲盖,嗔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

  盖。说善积聚者,谓七觉分,是为正说。所以者何?纯一满净者,是七觉分故。何等为七?谓念觉分,

  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38( 七二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夹谷精舍。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时尊者阿难,独一静处,禅思

  思惟,作如是念:半梵行者,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时尊者阿难

  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独一静处,禅思思惟,作是念:半梵行

  者,所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佛告阿难:‘莫作是言:半梵行者,

  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所以者何?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所谓善知

  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恶伴党、恶随从。我为善知识故,有众生于我所,取念觉分,依远离,

  依无欲,依灭,向于舍;如是择法觉分,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

  以是故当知,阿难!纯一满净梵行清白,谓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非恶知识,非恶伴党、非恶随从’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39( 七二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力士聚落人间游行,于拘夷那竭城希连河中间住。于聚落侧,告尊者阿难:

  ‘令四重襞叠,敷世尊□多罗僧,我今背疾,欲小卧息’。尊者阿难即受教敕,四重襞叠敷□多罗僧已,

  白佛言:‘世尊!已四重襞叠敷□多罗僧,唯世尊知时’。尔时、世尊厚襞僧伽梨枕头,右胁而卧,足

  足相累,系念明相,正念、正智,作起觉想。告尊者阿难:‘汝说七觉分’!时尊者阿难即白佛言:

  ‘世尊!所谓念觉分,世尊自觉成等正觉说,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择法、精进、喜、猗、

  定、舍觉分,世尊自觉成等正觉说,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佛告阿难:‘汝说精进耶’?

  阿难白佛:‘我说精进,世尊!说精进,善逝’!佛告阿难:‘唯精进修习、多修习,得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说是语已,正坐端身系念。时有异比丘即说偈言:

  ‘乐闻美妙法,忍疾告人说。比丘即说法,转于七觉分。善哉尊阿难,明解巧便说,有胜白净法,离垢

  微妙说:念、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觉,此则七觉分,微妙之善说。闻说七觉分,深达正觉味,

  身婴大苦患,忍疾端坐听。观为正法王,常为人演说,犹乐闻所说,况余未闻者!第一大智慧,十力所

  礼者,彼亦应疾疾,来听说正法。诸多闻通达,契经、阿毗昙,善通法律者,应听况余者!闻说如实法,

  专心黠慧听,于佛所说法,得离欲、欢喜,欢喜身猗息,心自乐亦然。心乐得正受,正观有事行,厌恶

  三趣者,离欲心解脱。厌恶诸有趣,不集于人天,无余犹灯灭,究竟般涅槃。闻法多福利,最胜之所说,

  是故当专思,听大师所说’。

  异比丘说此偈已,从座起而去。

  740( 七二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觉分,何等为七?谓念

  觉分,乃至舍觉分’。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41( 七二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七觉分。何等为修七觉

  分?谓念觉分,乃至舍觉分。若比丘修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如是修择法、精进、

  喜、猗、定、舍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42( 七三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诸比丘!

  过去已如是修七觉分,未来亦当如是修七觉分’。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43( 七三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念觉分清净、鲜白,

  无有支节,离诸烦恼,未起不起,除佛调伏教授;乃至舍觉分,亦如是说。诸比丘!念觉分清净、鲜白,

  无有支节,离诸烦恼,未起而起,佛所调伏教授非余;乃至舍觉分,亦如是说’。佛说此经已,诸比丘

  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44(七三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未起不起,

  除善逝调伏教授;未起而起,是则善逝调伏教授非余’。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45( 七三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谓觉分,世尊!云何为觉分’?佛告比丘;‘所谓觉分者,谓七道品法。然诸比丘七觉分,渐次

  而起,修习满足’。异比丘白佛:‘世尊!云何觉分渐次而起,修习满足’?佛告比丘:‘若比丘内身

  身观住,彼内身身观住时,摄心系念不忘,彼当尔时念觉分方便修习,方便修习念觉分已,修习满足。

  满足念觉分已,于法选择、分别、思量,当于尔时修择法觉分方便,修方便已,修习满足。如是乃至舍

  觉分修习满足。如内身身观念住;如是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住,当于尔时专心系念不忘;

  乃至舍觉分亦如是说。如是住者,渐次觉分起,渐次起已,修习满足’。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746( 七三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若比丘如

  是修习七觉分已,当得二种果:现法得漏尽无余涅槃,或得阿那含果’。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747( 七三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如上说,差别者:‘如是比丘修习七觉分已,多修习

  已,得四种果、四种福利。何等为四?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佛说此经已,

  异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48( 七三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如上说,差别者:‘若比丘修习七觉分,多修习已,

  当得七种果、七种福利。何等为七?是比丘得现法智证乐;若命终时,若不得现法智证乐;及命终时而

  得五下分结尽,中般涅槃;若不得中般涅槃,而得生般涅槃;若不得生般涅槃,而得无行般涅槃;若不

  得无行般涅槃,而得有行般涅槃;若不得有行般涅槃,而得上流般涅槃’。佛说此经已,异比丘闻佛所

  说,欢喜奉行。

  749( 七三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所谓觉分,何等为觉分’?

  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佛告诸比丘:‘七觉

  分者,谓七道品法。诸比丘!此七觉分渐次起,渐次起已,修习满足’。诸比丘白佛:‘云何七觉分渐

  次起,渐次起已,修习满足’?‘若比丘身身观念住,彼身身观念住已,专心系念不忘,当于尔时方便

  修念觉分,方便修念觉分已,修习满足。谓修念觉分已,于法选择,当于尔时修择法觉分方便,修择法

  觉分方便已,修习满足。如是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亦如是说。如内身,如是外身;内外身;

  受;心;法法观念住,专心系念不忘,当于尔时方便修念觉分,方便修念觉分已,修习满足;乃至舍觉

  分,亦如是说。是名比丘七觉分渐次起,渐次起已,修习满足’。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

  奉行。

  750( 七三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此七觉分

  修习、多修习,当得二果:得现法智有余涅槃,及阿那含果’。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

  行。

  751( 七三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若比丘修

  习七觉分,多修习已,当得四果。何等为四?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佛说此

  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52( 七四0)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如上说,差别者:‘若比丘修习此七觉分,多修习已,

  当得七果。何等为七?谓现法智有余涅槃;及命终时,(不得现法智);若不尔者,五下分结尽,得中

  般涅槃;若不尔者,得生般涅槃;若不尔者,得无行般涅槃;若不尔者,得有行般涅槃;若不尔者,得

  上流般涅槃’。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53(七四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不净观,多修习已,当

  得大果、大福利。云何修不净观,多修习已,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不净观俱念觉分,依远离,依

  无欲,依灭,向于舍;修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佛说

  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54( 七四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修习随死念,多修习

  已,得大果、大福利。云何比丘修习随死念,多修习已,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修随死念俱念觉分,

  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乃至舍觉分,亦如是说’。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55( 七四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释氏黄枕邑。时众多比丘,晨朝着衣持钵,入黄枕邑乞食。时众多比丘作是

  念:今日太早,乞食时未至,我等可过外道精舍。尔时、众多比丘即入外道精舍,与诸外道出家共相问

  讯慰劳已,于一面坐。诸外道出家言:‘沙门瞿昙为诸弟子说如是法:不断五盖,恼心,慧力羸,为障

  碍分,不趣涅槃。善摄其心,住四念处,心与慈俱,无怨、无嫉、亦无嗔恚,广大无量,善修充满;四

  方、四维、上下,一切世间,心与慈俱,无怨、无嫉、亦无嗔恚,广大无量善修习充满。如是修习悲,

  喜,舍心俱,亦如是说。我等亦复为诸弟子作如是说,我等与彼沙门瞿昙,有何等异,所谓俱能说法’!

  时众多比丘闻诸外道出家所说,心不喜悦,默然不呵,从座起去。入黄枕邑乞食已,还精舍,举衣

  钵,洗足已,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以彼外道出家所说,广白世尊。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如彼外道出家所说,汝等应问:修习慈心,为何所胜?修习悲、喜、舍心,为何所胜?如是问时,彼

  诸外道出家,心则骇散,或说外异事,或嗔慢、毁呰,违背不忍,或默然萎熟低头,失辩思惟而住。所

  以者何?我不见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闻我所说随顺乐者,唯除如来及声闻众者。

  比丘!心与慈俱,多修习,于净最胜;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最胜;喜心修习、多修习,识入处最

  胜;舍心修习、多修习,无所有入处最胜’。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56( 七四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修习慈心,多修习已,

  得大果、大福利。云何比丘!修习慈心,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心与慈俱,修念觉分,依远离,依

  无欲,依灭,向于舍;乃至修习舍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

  所说,欢喜奉行。

  757( 七四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修空入处,多修习已,

  得大果、大福利。云何比丘修空入处,多修习已,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心与空入处俱,修念觉分,

  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乃至修舍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佛说此经已,诸

  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58( 七四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修习安那般那念,多

  修习已,得大果、大福利。云何修习安那般那念,多修习已,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心与安那般那

  念俱,修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乃至修舍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59( 七四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修无常想,多修习已,

  得大果、大福利。云何比丘修无常想,多修习已,得大果、大福利?是比丘,心(口)与无常想俱,修

  念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乃至得舍觉分,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佛说此

  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相应部经典五                                        二一六

  63                第二 觉支相应

  第一 山品

  [一] 第一 雪山

  一~二  舍卫城……予说示。

  三  ‘诸比丘!象依雪山使其身增大,获得其力;于彼处使身增大,以获得其力已,

  入于小池,入小池已,入大池,入大池已,入小河,入小河已,入大河,入大河已,

  入大海洋,于彼处其身得广大。

  四  诸比丘!如是比丘,依于戒而立于戒,以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者,则于诸

  法得广大。

  诸比丘!比丘云何依于戒而立于戒,以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者,则于诸法

  得广大耶?

  64 五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念觉支……

  修习择法觉支……修习精进觉支……修习喜觉支……修习经安觉支……修习定觉

  支。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

  六  诸比丘!如是比丘,依于戒而立于戒,以修习七觉支,多习七觉支者,则于诸

  法得广大。’

  [二] 第二 身1

  一~二  舍卫城……

  一

  ※ 三  ‘诸比丘!譬如此身依食而住,缘食而住,于不食则不住。诸比丘!如是五盖依

  食而住,缘食而住,于不食则不住。

  四  诸比丘!云何为食可使未生之欲贪生起,已生之欲贪倍增,增大之耶?诸比丘!

  是有净相,此之非如理作意多修,为食而使未生之欲贪生起,已生之欲贪倍增、增

  大。

  五  诸比丘!云何为食可使未生之嗔恚生起,已生之嗔恚倍增、增大耶?诸比丘!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一七

  相应部经典五                                        二一八

  是有嗔相,此之非如理作意多修,为食而使未生之嗔恚生起,已生之嗔恚倍增、增

  大。

  六  诸比丘!云何为食而使未生之惛眠生起,已生之惛眠倍增、增大耶?诸比丘!

  65 有不欣喜、倦怠、郁闷、饱食、心退缩,此之非如理作意多修,为食而使未生之惛

  眠生起,已生之惛眠倍增、增大。

  七  诸比丘!云何为食可使未生之掉悔生起,已生之掉悔倍增、增大耶?诸比丘!

  有心之非寂止,此之非如理作意多修,为食可使未生之掉悔生起,已生之掉悔倍增、

  增大。

  八  诸比丘!云何为食可使未生之疑惑生起,己生之疑惑倍增、增大耶?诸比丘!

  有疑惑处之法,此之非如埋作意多修,为食可使未生之疑惑生起,已生之疑惑倍增、

  增大。

  九  诸比丘!譬如此身依食而住,缘食而住,于不食则不住。诸比丘!如是此五盖

  是依食而住,缘食而住,于不食则不住。’

  一O  ‘诸比丘!臀如此身依食而住,缘食而住,于不食则不住。诸比丘!如是七觉

  支是依食而住、缘食而住、于不食不住。

  一一  诸比丘!云何为食可使未生之念觉支生起,已生之念觉支得圆满修习耶?诸

  比丘!有念觉支处之法。此之如理作意多修,为食而使未生之念觉支生起,已生之

  念觉支得修习圆满。

  66 一二  诸比丘!云何为食可使未生之择法觉支生起,已生之择法觉支得修习圆满

  耶?诸比丘!有善不善法、有呵责无呵责法、劣胜法、黑白俱分法。此之如理作意

  多修,为食可使未生之择法觉支生起,已生之择法觉支得修习圆满。

  一三  诸比丘!云何为食可使未生之精进觉支生起,已生之精进觉支得修习圆满

  耶?诸比丘!有发勤界,精勤界,勤勇界。此之如理作意多修,为食可使未生之精

  进觉支生起,已生之精进觉支得修习圆满。

  一四  诸比丘!云何为食可使未生之喜觉支生起,已生之喜觉支得修习圆满之耶?

  诸比丘!有喜觉支处之法。此之如理作意多修,为食可使未生之喜觉支生起,已生

  之喜觉支得修习圆满。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一九

  相应部经典五                                        二二O

  一五  诸比丘!云何为食可使未生之轻安觉支生起,已生之轻安觉支得修习圆满

  耶?诸比丘!有身轻安、心轻安。此之如理作意多修,为食可使未生之轻安觉支生

  起,已生之轻安觉支得修习圆满。

  一六  诸比丘!云何为食可使未生之定觉支生起,已生之定觉支得修习圆满耶?诸

  比丘!有寂止相、不乱相。此之如理作意多修,为食可使未生之走览支生起,已生

  之定觉支得修习圆满。

  67 一七  诸比丘!云何为食可使未生之舍觉支生起,已生之舍觉支得修习圆满耶?诸

  比丘!有舍觉支处之法。此之如理作意多修,为食可使未生之舍觉支生起,已生之

  舍觉支得修习圆满也。

  一八  诸比丘!譬如此身依食而住,缘食而住,于不食则不住。诸比丘!如是此七

  觉支是依食而住,缘食而住,于不食则不住。’

  注1 杂阿含经二七、四(大正藏二、一九二a)下五一经(参照原典一O二页)。

  [三] 第三 戒1

  ※ 二  ‘诸比丘!诸比丘若戒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智见具足者,诸

  比丘!则称其比丘之见为多所作。

  三  ……诸比丘!说其比丘之听闻为多所作……诸比丘!说其比丘之诣至为多所作

  ……诸比丘!说其比丘之承事为多所作……诸比丘!说其比丘之随念为多所作……

  诸比丘!说其比丘之出家为多所作。

  四  何以故耶?诸比丘!如是之比丘听法已,依身远离与心远离之二种远离,而住

  于远离,如是远离而住随念,随寻彼法。

  68 五  诸比丘!比丘如是远离而住于随念,随寻彼法时,彼比丘生念觉支。比丘修习

  念觉支时,于比丘念觉支修习圆满,如是正念而住,以慧决择、伺察、观察彼法。

  六  诸比丘!比丘如是正念而住,以慧决择、伺察、观察彼法时,彼比丘发生择法

  觉支。比丘修习择法觉支时,于比丘择法觉支修习圆满,以慧决择,伺察、观察彼

  法,则生不退之精进。

  七  诸比丘!比丘以慧决择、伺察、观察彼法,不退精进时,彼比丘发生精进觉支。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二一

  相应部经典五                                        二二二

  比丘修习精进觉支时,于比丘精进觉支修习圆满,若发精进者,则得离财之喜。

  八  诸比丘!发精进、得离财之喜时,彼比丘发喜觉支。比丘修习喜觉支时,于比

  丘喜觉支修习圆满,达意喜者,则得身轻安、心轻安。

  九  诸比丘!比丘意喜而身轻安、心轻安时,于比丘发轻安觉支。比丘修习轻安觉

  69 支时,于比丘轻安觉支修习圆满,身轻安者,则得乐,得乐者,则得心定。

  一O  诸比丘!比丘身经安而得乐、得心定时,诸比丘!比丘发定觉支。比丘修习

  定觉支时,于比丘定觉支修习圆满,如是得心定,为善观察者。

  一一  诸比丘!比丘如是得心定,为善观察者时,比丘发舍觉支。比丘修习舍觉支

  时,于比丘舍觉支修习圆满。

  一二  诸比丘!如是修习七觉支,如是多修者,则可期有七果、七功德。何为七果、

  七功德耶?

  一三  (1)于现法已2得开悟。(2)若于现法中,未得开悟者,则于命终时亦得

  开悟。

  一四  (3)若于现法未得开悟,命终时亦未得开悟者,则依终尽五下分结得中般

  涅槃。

  一五  (4)若于现法未得开悟,命终时亦未得开悟,依终尽五下分结尽未得中般

  涅槃者,则依终尽五下分结,以得生般涅槃。

  一六  (5)若于现法未得开悟,命终时亦未得开悟,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中般涅

  70 槃,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生般涅槃者,则依终尽五下分结,而得无行般涅槃。

  一七  (6)若于现法未得开悟,于命终时未得开悟,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中般涅

  槃,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生般股涅槃,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无行般涅槃者,则依终

  尽五下分结,得有行般涅槃。

  一八  (7)若于现法未得开悟,命终时未得开悟,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中般涅

  槃,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生般涅槃,依终尽五下分结,未得无行般涅槃,依终尽

  五下分结,未得有行般涅槃者,则依终尽五下分结,为上流以至于色究竟天。

  一九  诸比丘!如是修习,如是多修七觉支,则可期得此七果、七功德。’

  注1 杂阿含经二七、二五及二七、二九(大正藏二、一九六c二九七a)。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二三

  相应部经典五                                        二二四

  [四] 第四 转1

  一  一时,具寿舍利弗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二  于此处,具寿舍利弗告诸比丘曰:

  ‘友等,诸比丘!’

  71     ‘友!’

  彼等诸比丘应诺具寿舍利弗。

  具寿舍利弗曰:

  三  ‘友等!有七种觉支。以何为七耶?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

  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友等!此为七觉支。

  四  友等2!此七觉支中,我于晨早欲住(任一)觉支时,则住(任一)觉支;于

  日中欲住(任一)觉支时,则住(任一)觉支;于日暮欲住(任一)觉支时,则住

  (任一)觉支。

  五  友等!若是念觉支者,则我知‘(比念觉支决定升起)’,知‘是善升起’,知住

  为‘已住’;若没者,则知‘依此缘而没。’

  六~一O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

  一一  友等!若是舍觉支者,则我知‘(此舍觉支)决定升起’,知‘是善升起’,知

  住为‘已住’;若没者,则知‘依此缘而没。’

  一二  友等!譬如王或王臣,有装满种种染色衣于衣筐。彼于晨早欲着时,则(随

  其所欲)着晨早时所欲之衣服:于日中欲着时,即着日中时所欲之衣服;于日暮欲

  着时,即着日暮时所欲之衣服。

  72 一三  友等!如是于此七觉支中,我于晨早欲住觉支时,即住用晨早时所欲之觉支;

  于日中欲住觉支时,即住日中时所欲之觉支;于日暮欲住觉支时,即住用日暮时所

  欲之觉支。

  一四  友等!若是念觉支者,则我知‘决定升起’,知‘是善升起’,知住为‘已住’;

  若没者,则知‘依此缘而没。’

  一五~一九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

  二O  友等!若是舍觉支者,则我知‘决定升起’,知‘是善升起’,知住为‘已住’;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二五

  相应部经典五

  二二六

  若没者,则知‘依此缘而没。’’

  注1 杂阿含经二七、七(大正藏二、一九三b)

  2 中部经典原典一、二一四、二一五页(参照汉译南傅大藏经第九卷二九一页)

  [五] 第五 比丘1

  ※ 二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丘

  白世尊曰:

  ‘大德!觉支,所云觉支者,大德!云何说为觉支耶?’

  ‘比丘!资于觉故,说为觉支。

  三  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念觉支……择

  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依远离、依离贪、依

  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

  四  比丘!若修习此七觉支者,则由欲漏心解脱,由有漏心解脱,由无明漏心解脱。

  解脱者,则‘我解脱’智生,了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

  五  比丘!资于觉故,说为觉支。’

  注1 杂阿含经二七、二二(大正藏二、一九六b)。

  73       [六] 第六 昆达利

  一  一时,世尊住沙只城之安阇那鹿苑。

  二  时,修行者昆达利耶来诣世尊住处。诣已,与世尊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

  语话,而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修行者昆达利耶,白世尊曰:

  三  ‘尊瞿昙!我住园而与众会交往。尊瞿昙!我食朝食,食后如是周行,由园至园,

  由游园至游园,经行历访于彼处,一类之沙门、婆罗门,出论种种功德,见他方以

  论议诘难功德。尊瞿昙是住何功德耶?’

  ‘昆达利耶!如来乃住于‘明解脱’果之功德。’

  四  ‘尊瞿昙!修习、多习何法者,则得明解脱圆满耶?’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二七

  相应部经典五                                        二二八

  ‘昆达利耶!修习、多习七觉支者,则得明解脱圆满。’

  五  ‘尊瞿昙!修习、多习何法者,则得七觉支圆满耶?’

  ‘昆达利耶!修习、多习四念处者,则得七觉支圆满。’

  六  ‘尊瞿昙!修习、多习何法者,则得四念处圆满耶?’

  ‘昆达利耶!修习、多习三善业者,则得四念处圆满。’

  七  ‘尊瞿昙!修习、多习何法者,则得三善业圆满耶?’

  74     ‘昆达利耶!修习、多修根律仪者,则得三善业圆满。’

  ‘昆达利耶!云何对根律仪修习、多习者,则得三善法圆满耶?

  八  昆达利耶!于此有比丘,以眼见可意之色,而不贪着、不欢喜、不起贪欲,其

  身住、心住,于内善安住、善解脱。以眼见非可意之色,而无动摇、不安心、破坏

  心、憎恶心1,其身住、心住,于内善安住、善解脱。

  九~一二  昆达利耶!又比丘以耳闻可意之声……乃至……以鼻息[可意]之香……

  乃至……以舌尝[可意]之味……乃至以身触可意之所触……乃至……

  一三  以意识可意之法,而不贪着、不欢喜、不起贪欲,其身住、心住,于内善安

  住、善解脱。以意识非可意之法,而无动摇、不安心、破坏心、憎恶心,其身住、

  心住,于内善安住、善解脱。

  一四  昆达利耶!比丘以眼见色,对可意非可意之色,其身住、心住,于内善安住、

  善解脱。以耳闻声……乃至……以鼻嗅香……乃至……以舌尝味……乃至……以

  75 身触所触……乃至……以意识法,对可意非可意之法,其身住、心住,于内善安住、

  善解脱。昆达利耶!对根律仪如是修习、如是多修者,则圆满三善业。

  一五  昆达利耶!云何修习、云何多修三善业者,则得四念处圆满耶?

  昆达利耶!于此有比丘,断身恶业、修习身善业,断语恶业、修习语善业,断

  意恶业、修行意善业。

  昆达利耶!如是修习、如是多修三善业者,得圆满四念处。

  一六  昆达利耶!云何修习、云何多修四念处,得圆满七觉支耶?

  昆达利耶!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而住,以热诚、正念、正知,而调伏世间之

  贪忧。于受……乃至……于心……乃至……于法观法而住,以热诚、正念、正知,

  而调伏世间之贪忧。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二九

  相应部经典五                                        二三O

  昆达利耶!如是修习、如是多修四念处者,则圆满七觉支。

  一七  昆达利耶!云何修习、多修七觉支者,则圆满明解脱耶?

  昆达利耶!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修习念觉支……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依远离、依离

  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

  昆达利耶!如是修习、如是多修七觉支者,则圆满明解脱。’

  一八  如是说已,修行者昆达利耶,白世尊曰:

  ‘妙哉!尊瞿昙!妙哉!尊瞿昙!譬如将倒者扶起,将覆者揭露,如迷者教之以

  道,于暗中举灯火,使有眼者可见色。尊瞿昙如是以种种方便显示法,我于此自今

  日起至于命终,归依尊瞿昙与法及比丘众,请尊瞿昙容我为优婆塞。’

  注1 ‘不安心、被坏心、憎恶心’,此三之原注配释贪、嗔、痴。尚破坏心原本为adinamanasa

  暹罗本为adinnamanasa意亦不通,今以adinna改之。

  [七] 第七 屋顶

  ※ 三  ‘诸比丘!譬如重阁之诸重檐,皆趣向于屋顶、倾向于屋顶、临入于屋顶,诸比

  丘!如是比丘,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者,则趣向于涅槃、倾向于涅槃、临入于

  涅槃。

  76 四  诸比丘!比丘云何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者,则趣向于涅槃、倾向于涅槃、

  临入涅槃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念觉支……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依远离、依离贪、依

  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

  诸比丘!比丘如是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者,则趣向于涅槃、倾向于涅槃、

  临入涅槃。’

  [八] 第八 优波摩1

  一  一时,具寿优婆摩与具寿舍利弗,住于憍赏弥瞿师罗园。

  二  时,具寿舍利弗于日暮时分,由宴默起,至具寿优波摩住处。至已,与具寿优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三一

  相应部经典五                                        二三二

  波摩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言后,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言于其

  寿优波摩曰:

  三  ‘友优波摩!比丘应知‘于内如理作意,如是善升起七觉支者,则资于乐住’耶?’

  四  ‘友舍利弗!比丘应知‘于内如理作意,如是善升起此七觉支,以资于乐住。’

  友!比丘若发念觉支,则知:‘我心善解脱。我善永断惛眠、我善调伏掉悔,我发

  精进、为求、作意、不退缩’……[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

  77 支……定觉支]……友!比丘若发舍觉支者,则知:‘我心善解脱、我善永断惛眠、

  我善调伏掉悔,我发精进、希求、作意、不退缩。’

  友舍利弗!比丘2应如是知:‘于内如理作意,如是善造作此七觉支,则资于

  乐住。’’

  注1 杂阿舍经二七、八(大正藏二、一九三b)。

  2 ‘比丘’之一语原本缺失。

  [九] 第九 生(一)

  ※ 二  ‘诸比丘!若修习、多修七觉支者,则未生亦生起,但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

  之不出现。以何为七耶?

  三  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也。诸

  比丘!修习多修此七觉支者,则未生亦生起,但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不出现。’

  [一0] 第十 生(二)1

  ※ 二  ‘诸比丘!若修习、多修七觉支者,则未生亦生起,但除善逝之不调伏。以何为

  七耶?

  三  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诸

  比丘!对此修习、多修七觉支者,则未生亦生起,但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之不

  出现。’

  注1 杂阿含经二七、二一(大正藏二、一九六b)。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三三

  相应部经典五                                        二三四

  第一山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雪山身戒转

  比丘昆达利

  屋顶优波摩

  更于二之生

  78            第二 病品

  [一一] 第一 生类

  ※ 二  ‘诸比丘!譬如诸生类作四种之威仪路:时行、时住、时坐、时卧,皆依于地、

  立于地,作如是此四种之威仪。诸比丘!如是比丘乃依于戒、立于戒,以修习、多

  修七觉支。

  三  诸比丘!比丘云何依于戒、立于戒,以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耶?

  诸比丘!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念觉支……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依远离、依离贪、

  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

  诸比丘!比丘如是依于戒、立于戒,以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

  [一二] 第二 日轮喻(一)

  ※ 二  ‘诸比丘!日轮上升时之先驱、前相者,即是明相出。诸比丘!如是比丘生起七

  觉支时之先驱、前相者,为有善友。

  诸比丘!有善友之比丘,以期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

  三  诸比丘!有善友之比丘,云何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耶?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念觉支……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依远离、依离

  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

  79     诸比丘!比丘如是有善友之比丘,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

  [一三] 第三 日轮喻(二)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三五

  相应部经典五                                        二三六

  ※ 二  ‘诸比丘!日轮上升时之先驱、前相者,即是明相出。诸比丘!如是比丘,生起

  七觉支时之先驱、前相者,为如理作意。

  诸比丘!于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以期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

  三  诸比丘!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云何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念觉支……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依远离、依离

  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

  诸比丘!如是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

  [一四] 第四 病(一)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王舍城之竹林迦兰陀迦园。

  二  其时,具寿摩诃迦叶住毕钵罗窟,为患重疾病而困苦。

  三  时,世尊于日暮时分,由宴默起,至具寿摩诃迦叶住处。至已,坐于所设之座。

  四  坐已,世尊言于具寿摩诃迦叶曰:

  ‘迦叶!能忍否?充足否?苦之受损而不增,知损失,不知增长否?’

  80     ‘大德!难忍,不足,激苦之受有增无损,知增长,不知损失。’

  五  ‘迦叶!若修习、多修我所正说之七觉支,则可资助证知、等觉、涅槃。以何为

  七耶?迦叶!若修习、多修我所正说之念觉支,则可资助证知、等觉、涅槃……[择

  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迦叶!若修习、多

  修我所正说之舍觉支,则资助证知、等觉、涅槃。’

  ‘世尊!实觉支哉!善逝!实觉支哉!’

  六  世尊,如是说示已,具寿摩诃迦叶喜悦、欢喜于世尊之所说,具寿摩诃迦叶病

  愈,如是具寿摩诃迦叶之病断。

  [一五] 第五 病(二)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

  二  其时,具寿摩诃目犍连住耆阇崛山为患重疾病而困苦。

  三~五  时,世尊于日暮时分,由宴默起……乃至……如是具寿摩词目犍连之病断。

  81       [一六] 第六 病(三)1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之竹林迦兰陀迦园。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三七

  相应部经典五                                        二三八

  二  其时,世尊为患重疾病而困苦。

  三  时,具寿摩诃均头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后,坐于一面。

  四  坐于一面之时,世尊言于具寿摩诃均头曰:

  ‘均头!说于觉支。’

  五  ‘大德!修习、多修世尊所正说之七觉支、则资助于证知、等觉、涅槃。以何为

  七耶?大德!修习、多修习世尊所正说之念觉支者,则资助于证知、等觉、涅槃……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大德!修习、

  多修世尊所正说之舍觉支者,则资助于证知、等觉、涅槃。大德!修习、多修世尊

  所正说之此七觉支、则资助于证知、等觉、涅槃。’

  ‘均头!实觉支哉!均头!实觉支哉!’

  六  具寿摩诃均头之如是说,师作认许。世尊病愈,如是世尊之病断。

  注1 增一阿含三三、六(大正藏二、七三一a)

  [一七] 第七 到彼岸

  ※ 二  ‘诸比丘!修习、多修七觉支者,则资助于到彼岸。以何为七耶?念觉支、[择

  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诸比丘!修习、多修

  此七觉支、则资于到彼岸。

  三  [世尊]1如是说已,如是说之善逝、师乃更说曰:

  (一)于人中[到彼岸者少……乃至……

  82           有光辉之漏尽者]于现世般涅槃。

  注1 以下同道相应三四经(原典二四页)。

  [一八] 第八 失

  ※ 二  ‘诸比丘!若有失七觉支者,则失正顺苦灭之圣道。诸比丘!若有发七觉支者,

  则发正顺苦灭之圣道。以何为七耶?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

  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三九

  相应部经典五                                        二四O

  三  诸比丘!若有失此七觉支者,则失正顺苦灭之圣道。诸比丘!若有发此七觉支

  者,则发正顺苦灭之圣道。’

  [一九] 第九 圣

  ※ 二  ‘诸比丘!若修习、多修七觉支者,则为圣、出离,修此者,正达苦灭尽。以何

  为七耶?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

  诸比丘!若修习、多修此七觉支者,则正达苦灭尽。’

  [二0] 第十 厌患

  ※ 二  ‘诸比丘!修习、多修七觉支者,则资于一向厌患、离贪、灭尽、寂止、证知、

  等觉、涅槃。以何为七耶?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

  觉支、]舍觉支是。诸比丘!若修习、多修此七觉支者,则资于一向厌患、离贪、

  灭尽、寂止、证知、等觉、涅槃。’

  83                                                             第二病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生类日轮喻

  乃至三种病

  到彼岸及失

  圣以与厌患

  第三 优陀夷品

  [二一] 第一 觉

  ※ 二  时,有一比丘诣世尊住处。诣而[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觉支,所谓觉支者,大德!云何说名为觉支耶?’

  ‘比丘!资于觉,故名之为觉支。

  ※ 三  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修习念觉支……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依远离、依离

  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

  第二 觉支相应                                       二四一

  相应部经典五                                        二四二

  四  比丘!资于觉故,名之为觉支。’

  [二二] 第二 说1

  ※ 二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七觉支,且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七觉支耶?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

  定觉支、]舍觉支是。诸比丘!此为七觉支。’

  注1 杂阿含经二七、一七(大正藏二、一九六a)。

  84       [二三] 第三 处1

  ※ 二  ‘诸比丘!若作意多修欲贪处之诸法者,则未生之欲贪生,已生之欲贪倍增、增

  大。

  三  诸比丘!若作意多修嗔恚处之诸法,则未生之嗔恚生,已生之嗔恚倍增、增大。

  四  诸比丘!若作意多修惛眠处之诸法者,则未生之惛眠生,已生之惛眠倍增、增

  大。

  五  诸比丘!若作意多修掉悔处之诸法,则未生之掉悔生,已生之掉悔倍增、增大。

  六  诸比丘!若作意多修疑惑处之诸法者,则未生之疑惑生,已生之疑惑倍增、增

  大。.

  七  诸比丘!若作意多修念觉支处之诸法者,则未生之念觉支生,已生之念觉支修

  习圆满……[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

  八  诸比丘!若作意多修舍觉支处之诸法者,则未生之舍觉支生,已生之舍觉支修

  习圆满。、’

  注1 杂阿含经二六、六八(大正藏二、一九0b)。

  [二四] 第四 非如理1

  ※ 二  ‘诸比丘!若非如理者作意,则未生之欲贪生,已生之欲贪倍增、增大。

  85 三  未生之嗔恚生,已生之嗔恚倍增、增大。

  四  未生之惛眠生,已生之惛眠倍增、增大。

  第二 觉支相应                                       二四三

  相应部经典五                                        二四四

  五  未生之掉悔生,已生之掉悔倍增、增大。

  六  未生之疑惑生,已生之疑惑倍增、增大。

  七  未生之念觉支不生,已生之念觉支灭……[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

  ……轻安觉支……定觉支]……未生之舍觉支不生,已生之舍觉支灭。

  八  诸比丘!若如理作意者,则未生之欲贪不生,已生之欲贪断。

  九  未生之嗔恚不生,已生之嗔恚断除。

  一O   未生之惛眠不生,已生之惛眠断除。

  一一  未生之掉悔不生,已生之掉悔断除。

  一二  未生之疑惑不生,已生之疑惑断除。

  一三  未生之念觉支生,已生之念觉支修习圆满……[择法觉支……精进觉支:

  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未生之舍觉支生,已生之舍觉支修习圆满。’

  注1 杂阿含经二七、一四(大正藏二、一九五b)。

  [二五] 第五 不损

  ※ 二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七不损法,且谛听。

  86 三  诸比丘!何为七不损法耶?谓七觉支是。以何为七耶?念觉支、[择法觉支、精

  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诸比丘!此为七不损法。’

  [二六] 第六 尽

  ※ 二  ‘诸比丘!有道有迹,以资于渴爱之尽,以修习此道、此迹。

  三  诸比丘!有何之道、有何之迹以资于渴爱之尽耶?谓七觉支是。以何为七耶?

  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

  四  如是说已,具寿优陀夷,白世尊曰:

  ‘大德!云何修习七觉支、云何多修七觉支者,则资于渴爱之灭尽耶?’

  五  ‘优陀夷!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广大无量

  无嗔之念觉支。彼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广大无量无嗔之念

  觉支,则渴爱断除。渴爱断则业断、业断则苦断。

  六~一一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

  第二 觉支相应                                       二四五

  相应部经典五                                        二四六

  一二  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广大无量无嗔之舍觉支。彼依

  87 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广大无量无嗔之舍觉支,则渴爱断。渴

  爱断,则业断、业断,则苦断。

  一三  优陀夷!如是乃由渴爱之尽,则业尽;由业尽,则苦尽。’

  [二七] 灭

  ※ 二  ‘诸比丘!有道、有迹,以资于渴爱之灭,以修习此道、此迹。

  三  诸比丘!有何之道、有何之迹,以资于渴爱之灭耶?谓七觉支是。以何为七耶?

  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

  四  诸比丘!云何修习、云何多修七觉支者,资于渴爱之灭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念觉支……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依远离、依离贪、依灭

  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

  五  诸比丘!如是修习、如是多修七觉支者,则资于渴爱之灭。’

  [二八] 第八 决择

  ※ 二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决择分之道,且谛听。

  三  诸比丘!何为决择分之道耶?谓七觉支是。以何为七耶?念觉支、[择法觉支、

  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舍觉支是。’

  四  如是说已。具寿优陀夷,白世尊曰:

  ‘大德!云何修习、多修七觉支者,则资于决择耶?’

  88 五  ‘优陀夷!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广大、无

  量无嗔之念觉支。彼于念觉支,以修习心于前之未决择、于前未破裂之贪蕴以决择

  而破裂之,于前未决择、前未破裂之嗔蕴以决择而破裂之,于前未决择、前未破裂

  之痴蕴以决择而破裂之……[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

  ……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广大、无量、无嗔之舍觉支。彼

  于舍觉支,以修习心于前未决择、前未破裂之贪蕴以决择、而破裂之,于前未决择、

  前未破裂之嗔蕴以决择,而破裂之,于前未决择、前未破裂之痴蕴以决择而破裂之。

  六  优陀夷!如是修习、如是多修七觉支者,则资于决择。’

  [二九] 第九 一法

  第二 觉支相应                                       二四七

  相应部经典五                                        二四八

  ※ 二  ‘诸比丘!我不见其他一法,若修习、多修此者,则资于断诸结法。诸比丘!此

  即七觉支是。以何为七耶?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

  觉支、]舍觉支是。

  三  诸比丘!云何修习、多修七觉支者,则资于断诸结法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念觉支……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依远离、依离贪、依灭

  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

  诸比丘!如是修习,如是多修七觉支者,则资于断诸结法。

  89 四  诸比丘!何为结法耶?

  眼是结法,于此生结系之执着。[耳……鼻……舌1]身是结法,于此生结系之

  执着。意是结法,于此生结系之执着。

  诸比丘!此名之为结法。

  注1 原本‘耳……鼻’没有附省略之记号。暹罗本有‘耳……鼻……舌’,俱不出‘身’。

  [三0] 第十 优陀夷

  一  尔时,世尊住于舜巴国,名为仙达嘉之舜巴人住邑。

  二  时,具寿优陀夷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优

  陀夷,白世尊曰:

  三  ‘稀有哉!大德!未曾有哉!大德!大德!所以我对世尊,敬奉、敬爱、尊重、

  有惭愧。大德!我前在家时不敬法、不敬僧。大德!我对世尊敬爱、尊重、惭愧,

  欲离家为出家,愿世尊为我说法:‘色是如是、色之集是如是、色之灭是如是,受

  是如是……乃至……想是如是……行是如是……识是如是、识之集是如是、识之灭

  是如是。’

  90 四  大德!我去往空屋,以转此五取蕴之生灭:如实证知‘此是苦’,如实证知‘此

  是苦集’,如实证知‘此是苦灭’,如实证知‘此是顺苦灭道。’

  五  大德!我现观于法,以得道,我修习、多修此者,则住如如而到达真如,了知:

  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1、更不受后有。大德!我获得念觉支,我修习、多

  第二 觉支相应                                       二四九

  相应部经典五                                        二五O

  修于此者,则住如如而到达真如,了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

  有。……[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大德!我获得

  舍觉支,我修习、多修于此者,则住如如而到达真如,了知:生已尽、梵行已立、

  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大德!我获得此道,我修习、多修于此者,住如如到达真

  如,了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

  六  ‘善哉!善哉!优陀夷!汝获得此道,汝修习、多修于此者,则住于如如而到达

  真如,了知2: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

  注1 ‘所作已办’katam karaniyam原本缺失。

  2 ‘了知’原本pajanissami ti由遏罗本改为pajanissasi ti。

  第三优陀夷品(终)

  此品摄颂曰:

  觉说处非如理

  不损尽灭决择

  一法与优陀夷

  91             第四 盖品

  [三一] 第一 善(一)

  ※ 二  ‘诸比丘!为诸法之善、善分、善友者,皆以不放逸为根本,等趣于不放逸,以

  不放逸为诸法最上之名。

  三  诸比丘!于不放逸之比丘,以期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诸比丘!不放逸之

  比丘,云何以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念觉支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依远离、

  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

  诸比丘!不放逸之比丘,如是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五一

  相应部经典五                                        二五二

  [三二] 第二 善(二)

  ※ 二  ‘诸比丘!为诸法之善、善分、善友者,皆以如理作意为根本,等趣于如理作意,

  以如理作意为诸法最上之名。

  三  诸比丘!于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以期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诸比丘!如

  理作意具足之比丘,云何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念觉支……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依远离、依离贪、依灭

  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

  诸比丘!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如是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

  92       [三三] 第三 烦恼(一)1

  ※ 二  ‘诸比丘!金之随烦恼2有五种。被此随烦恼染污时,金则不柔软、不堪任、不

  清净、脆而不堪正用。以何为五耶?

  三  诸比丘!铁为金之随烦恼,被此随烦恼染污时,金则不柔软、不堪任、不清净、

  脆而不堪正用。

  四  诸比丘!铜为金之随烦恼,被此随烦恼染污时,金……乃至…

  五  诸比丘!锡为金之随烦恼,……乃至……

  六  诸比丘!铅为金之随烦恼,……乃至……

  七  诸比丘!银为金之随烦恼,被此随烦恼染污时,金则不柔软、不堪任、不清净、

  脆而不堪正用。

  八  诸比丘!此五者为金之随烦恼,被此随烦恼染污时,金则不柔软、脆而不堪正

  用。

  诸比丘!如是,心之随烦恼有五种,被此随烦恼染污时,心则不柔软、不堪任、

  不清净、脆而虽得正定,诸漏不能尽。以何为五耶?

  九  诸比丘!欲贪为心之随烦恼,被此随烦恼染污时,心则不柔软、不堪任、不清

  净、脆而不能正尽诸漏。

  一0~一三  ……嗔随眠……惛眠随眠……掉悔随眠……疑随眠……

  93 一四  诸比丘!此五者为心之随烦恼,被此随烦恼染污时,心则不柔软、不堪任、

  不清净、脆而不能正尽诸漏。’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五三

  相应部经典五                                        二五四

  注1 增支部经典原典三、一六页。

  2 ‘金之烦恼’。为金之夹杂物。乃对后之心随烦恼,今同原语,故用同译语。

  [三四] 第四 烦恼(二)1

  ※ 二  诸比丘!七觉支为无障、无盖、无心之随烦恼。若修习、多修此者,则有助于

  明解脱果之现证。以何为七耶?

  三  诸比丘!念觉支为无障、无盖、无心之随烦恼。若修习、多修此者,则助于明

  解脱果之现证……[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

  ……诸比丘!舍觉支为无障、无盖、无心之随烦恼。若修习、多修此者,则助于明

  解脱果之现证。

  四  诸比丘!此七觉支为无障、无盖、无心之随烦恼。若修习多修此者,则助于明

  解脱果之现证。’

  注1 杂阿含经二六、六四(大正藏二、一八九b)。

  [三五] 第五 如理(一)

  ※ 二  ‘诸比丘!若非如理作意者,则未生之欲贪生,已生之欲贪倍增、增大。

  三  ……未生之嗔恚生,已生之嗔恚倍增、增大。

  四  ……未生之惛眠生,已生之惛眠倍增、增大。

  五  ……未生之掉悔生,已生之掉悔倍增、增大。

  94 六  诸比丘!若非如理作意者,则未生之疑惑生,已生之疑惑倍增、增大。’

  [三六] 第六 如理(二)

  ※ 二  ‘诸比丘!若如理作意者,则未生之念觉支生,已生之念觉支修习圆满……[择

  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未生之舍觉支生,

  已生之舍觉支修习圆满。’

  [三七] 第七 增长1

  ※ 二  ‘诸比丘!若修习、多修七觉支者,则助于增长、不损。以何为七耶?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五五

  相应部经典五                                        二五六

  三  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

  四  诸比丘!若修习、多修七觉支者,则助于增长、不损。’

  注1 杂阿含经二六、六四(大正藏二、一八九b)。

  [三八] 第八 障盖1

  ※ 二  ‘诸比丘!障盖有五种,为心之随烦恼,以使慧羸弱。以何为五耶?

  三  诸比丘!欲贪为障盖,为心之随烦恼,以使慧羸弱。诸比丘!嗔恚为障盖,为

  心之随烦恼,以使慧羸弱。诸比丘!惛眠为障盖,为心之随烦恼,以使慧羸弱。诸

  95 比丘!掉悔为障盖,为心之随烦恼,以使慧羸弱。诸比丘!疑惑为障盖,为心之随

  烦恼,以使慧羸弱。

  四  诸比丘!此是五障盖,为心之随烦恼,以使慧羸弱。

  五  诸比丘!七觉支为无障、无盖、无心之随烦恼,若修习、多修此者,则助于明

  解脱果之现证。以何为七耶?

  六  诸比丘!念觉支为无障、无盖、无心之随烦恼,若修习、多修此者,则助于明

  解脱果之现证。……[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诸

  比丘!舍觉支为无障、无盖、无心之随烦恼,若修习、多修此者,则助于明解脱果

  之现证。

  七  诸比丘!此七觉支为无障、无盖、无心之随烦恼,若修习多修此者,则助于明

  解脱果之现证。

  八  诸比丘!圣弟子希求作意、举心有念、倾听于法时,于彼无五盖,七觉支修习

  圆满。

  九  其时,无何种之五盖耶?其时无欲贪盖、其时无嗔盖、其时无惛眠盖、其时无

  掉悔盖、其时无疑惑盖。于彼,其时无此五种盖。

  一O  其时,何种之七觉支修习圆满耶?其时念觉支修习圆满……[择法觉支……

  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其时舍觉支修习圆满。

  96 一一  诸比丘!圣弟子希求下作意、举心有念、倾听于法时,于彼无此五盖,此七

  觉支修习圆满。’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五七

  相应部经典五                                        二五八

  注1 杂阿含经二六、六六(大正藏二、一八九c)。

  [三九] 第九 树1

  ※ 二  ‘诸比丘!大树之种子微细,但其枝干大,将覆蔽诸树木,诸树木因被覆蔽而破

  损、倒坏。

  三  诸比丘!何者之大树其种子细微而枝干大,以覆蔽诸树木,诸树木因被覆蔽而

  破损、倒坏耶?谓:阿湿波他树、尼拘留他树、无花果树、优昙罗树、犍遮耶树下

  迦捭多罗树是。

  四  诸比丘!如是,于此有一类之男子,弃诸欲,离家为出家,然彼被诸欲或更甚

  邪恶者所破损、倒坏。

  五  诸比丘!障盖有五种,以覆蔽于心,使慧羸弱。以何为五耶?

  诸比丘!欲贪为障盖,以覆蔽于心,使慧羸弱。诸比丘!嗔恚为障盖,以覆蔽

  于心,使慧羸弱。诸比丘!惛眠为障盖,以覆蔽于心,使慧羸弱。诸比丘!掉悔为

  障盖,以覆蔽于心,使慧羸弱。诸比丘!疑惑为障盖,以覆蔽于心,使慧羸弱。

  97     诸比丘!有此五种障盖,以覆蔽于心,使慧羸弱。

  六  诸比丘!七觉支为无障、无盖、不覆蔽于心,若修习、多修此者,则助于明解

  脱果之现证。以何为七耶?

  诸比丘!念觉支为无障、无盖、无覆蔽于心,若修习、多修此者,则助于明解

  脱果之现证……[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

  诸比丘!舍觉支为无障、无盖、无覆蔽于心,若修习多修此者,则助于明解脱果之

  现证。

  诸比丘!此七觉支为无障、无盖、无覆蔽于心,若修习、多修此者,则助于明

  解脱果之现证。’

  注1 杂阿含经二六、六七(大正藏二、一九0a)。

  [四0] 第十 盖1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五九

  相应部经典五                                        二六0

  ※ 二  ‘诸比丘!有五种盖,能使为黑暗、为无目、为无智、灭慧、至于坏灭,而不令

  得涅槃。以何为五耶?

  诸比丘!欲贪盖能使为黑闇、为无目、为无智2、灭慧、至于坏灭,而不令得

  涅槃。诸比丘!嗔盖……诸比丘!惛眠盖……诸比丘!掉悔盖……诸比丘!疑盖能

  使为黑闇、为无目、为无智、灭慧、至于坏灭,而不令得涅槃。

  诸比丘!此五盖能使为黑闇、为无目、为无智、灭慧、损坏分,而不令得涅槃。

  三  诸比丘!有七种觉支,能为目、为智、以增长慧、为不损坏分,而有助于涅槃。

  以何为七耶?

  98     诸比丘!念觉支能为目、为智、以增长慧、为不损坏分,而有助于涅槃……[择

  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诸比丘!舍觉支能

  为目、为智、以增长慧、不损坏分,而有助于涅槃。

  诸比丘!此七觉支,能为目、为智、以增长慧、不损坏分,而有助于涅槃。’

  注1 杂阿含经二六、六五(大正藏二、一八九c)。

  2 ‘为无目、为无智。’原本顺次颠倒。

  第四盖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二善二烦恼

  二如理增长

  障不损盖障

  树盖共为十

  第五 转轮品

  [四一] 第一1 类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诸比丘!于过去世,诸沙门、婆罗门之断三类者,皆修习、多修七觉支。诸比

  第二 觉支相应                                       二六一

  相应部经典五                                        二六二

  丘!于未来世,诸沙门、婆罗门之断三类者,皆修习、多修七觉支。诸比丘!现在

  诸沙门、婆罗门之断三类者,皆修习、多修七觉支。

  三  何为七觉支耶?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

  舍觉支。

  四  诸比丘!于过去世,诸沙门、婆罗门之断三类者,……乃至……之断……乃至

  ……之断……,皆修习、多修七觉支。’

  注1 杂阿含经二七、一九(大正藏二、一九六a),‘三类’是言三种慢(原注)。

  99       [四二] 第二 转轮1

  ※ 二  ‘诸比丘!转轮王出现时,则现七宝。以何为七耶?

  三  现: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宝、居士宝、主兵臣宝是。

  诸比丘!转轮王出现时,现此等七宝。

  四  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出现时,则现七觉支宝。以何为七耶?

  五  现:念觉支宝、[择法觉支宝、精进觉支宝、喜觉支宝、轻安觉支宝、定觉支宝、]

  乃至现舍觉支宝。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者出现时,现此等七觉支宝。’

  注1 杂阿含经二七、一O(大正藏二、一九四a)。

  [四三] 第三 魔

  ※ 二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摧伏魔军之道,且谛听。三  诸比丘!何为摧伏魔军之道

  耶?谓七觉支是。以何为七耶?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

  定觉支、]舍觉支是。诸比丘!此为摧伏魔军之道。’

  [四四] 第四 愚痴

  ※ 二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丘,

  白世尊曰:

  三  ‘大德!愚痴哑羊,愚痴哑羊之谓者,大德!云何谓之愚痴哑羊耶?’

  100 四  ‘比丘!不修习、不多修七觉支,称之为愚痴哑羊。以何为七耶?念觉支、[择

  第二 觉支相应                                       二六三

  相应部经典五                                        二六四

  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

  五  比丘!不修习、不多修此七觉支者,称为愚痴哑羊。’

  [四五] 第五 有慧

  ※ 三  ‘大德!有慧不哑,有慧不哑之谓者,云何谓为有慧不哑耶?’

  四  ‘比丘!修习、多修七觉支,称为有慧不哑。以何为七耶?念觉支、[择法觉支、

  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

  五  比丘!修习、多修此七觉支,故称为有慧不哑。’

  [四六] 第六 贫穷

  ※ 三  ‘大德!贫穷,贫穷之谓者,大德!云何谓为贫穷耶?’

  四  ‘比丘!不修习、不多修七觉支,称为贫穷。以何为七耶?念觉支、[择法觉支、

  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

  五  比丘!不修习、不多修此七觉支者,称为贫穷。’

  [四七] 第七 不贫

  ※ 三  ‘大德!不贫,不贫之谓者,大德!云何称为不贫耶?’

  四  ‘比丘!修习、多修七觉支,故称为不贫。以何为七耶?念觉支、[择法觉支、

  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

  五  比丘!修习、多修此七觉支者,故称为不贫。’

  101       [四八] 第八 日轮

  ※ 二  ‘诸比丘!日轮上升时,前驱之相为明相。诸比丘!如是比丘起七觉支时,先驱

  之相为善友。

  三  诸比丘!于有善友之比丘,以期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

  诸比丘!有善友之比丘,云何以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念觉支……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依远离、依离

  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

  诸比丘!有善友之比丘,如是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

  [四九] 第九 支分(一)

  ※ 二  ‘诸比丘!言内支分者,不见其他有一支分,能起七觉支者,比丘!此即如理作

  第二 觉支相应                                       二六五

  相应部经典五                                        二六六

  意。

  三  诸比丘!于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以期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

  诸比丘!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云何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念觉支……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依远离、依离

  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

  五  诸比丘!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如是以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

  102       [五0] 第十 支分(二)

  ※ 二  诸比丘!言外支分者,不见其他有一支分,能起七觉支者。诸比丘!此即有善

  友。

  三  诸比丘!于有善友之比丘,以期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

  诸比丘!有善友之比丘,云何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念觉支……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依远离、依离

  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

  诸比丘!有善友之比丘,如是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

  第五转轮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类转轮与魔

  愚痴与有慧

  贫穷峇ˊa

  日轮二支分

  共之而为十

  第六 觉支总摄品

  [一]  舍卫城因缘

  [五一] 第一 食1

  第二 觉支相应                                       二六七

  相应部经典五                                        二六八

  二  ‘诸比丘!将说五盖与七觉支之食、不食,且谛听。’

  一 盖食

  三  ‘诸比丘!云何为食?使未生之欲贪生,已生之欲贪倍增、增大耶?诸比丘!

  103 有净相。多修此非如理作意为食者,则未生之欲贪生,已生之欲贪倍增、增大。

  四  诸比丘!云何为食?使末生之嗔恚生,已生之嗔恚倍增、增大耶?诸比丘!有

  嗔相。多修此非如理作意为食者,则未生之嗔恚生,已生之嗔恚倍增、增大。

  五  诸比丘!云何为食?使未生之惛眠生,已生之惛眠倍增、增大耶?诸比丘!有

  不欣喜、倦怠、郁闷、饱食、心退缩。多修此非如理作意为食者,则未生之惛眠生,

  已生之惛眠倍增、增大。

  六  诸比丘!云何为食?使未生之掉悔生,已生之掉悔倍增、增大耶?诸比丘!有

  心之非寂止。多修此非如理作意为食者,则未生之掉悔生,已生之掉悔倍增、增大。

  七  诸比丘!云何为食?使未生之疑惑生,已生之疑惑倍增、增大耶?诸比丘!有

  疑惑处之法。多修此非如理作意为食者,则未生之疑惑生,已生之疑惑倍增、增大。’

  二 觉支食

  八  ‘诸比丘!云何为食?使未生之念觉支生,已生之念觉支得圆满修习耶?诸比

  104 丘!有念觉支处之法。多修此如理作意为食者,则未生之念觉支生,已生之念觉支

  得圆满修习。

  九  诸比丘!云何为食?使未生之择法觉支生,已生之择法觉支得圆满修习耶?诸

  比丘!有善不善法、有呵责无呵责法、劣胜法、黑白俱分法。多修此如理作意为食

  者,则未生之择法觉支生,已生之择法觉支得圆满修习。

  一O  诸比丘!云何为食?使未生之精进觉支生,已生之精进觉支得圆满修习耶?

  诸比丘!发勤界、精勤界、勤勇界。多修此如理作意为食者,则未生之精进觉支生,

  已生之精进觉支得圆满修习。

  一一  诸比丘!云何为食?使未生之喜觉支生,已生之喜觉支得圆满修习耶?诸比

  丘!有喜觉支处之法。多修此如理作意为食者,则未生之喜觉支生,已生之喜觉支

  得圆满修习。

  一二  诸比丘!云何为食?使未生之轻安觉支生,已生之轻安觉支得圆满修习耶?

  诸比丘!有身轻安、心轻安。多修此如理作意为食者,则未生之轻安觉支生,已生

  第二 觉支相应                                       二六九

  相应部经典五                                        二七O

  之轻安觉支得圆满修习。

  105 一三  诸比丘!云何为食?使未生之定觉支生,已生之定觉支得圆满修习耶?诸比

  丘!有寂止相、不乱相。多修此如理作意为食者,则未生之定觉支生,已生之定觉

  支得圆满修习。

  一四  诸比丘!云何为食?使未生之舍觉支生,已生之舍觉支得圆满修习耶?诸比

  丘!有舍觉支处之法。多修此如理作意为食者,则未生之舍觉支生,已生之舍觉支

  得圆满修习。’

  三 盖之不食

  一五  ‘诸比丘!云何为不食?使未生之欲贪不生,已生之欲贪不得倍增、增大耶?

  诸比丘!有不净相。多修此如理作意为不食者,则未生之欲贪不生,已生之欲贪不

  得倍增、增大。

  一六  诸比丘!云何为不食?使未生之嗔恚不生,已生之嗔恚不得倍增、增大耶?

  诸比丘!有慈心解脱。多修此如理作意为不食,则未生之嗔恚不生,已生之嗔恚不

  得倍增、增大。

  一七  诸比丘!云何为不食?使未生之惛眠不生,已生之惛眠不得倍增、增大耶?

  106 诸比丘!有发勤界、精勤界、勤勇界。多修此如理作意为不食,则未生之惛眠不生,

  已生之惛眠不倍增、增大。

  一八  诸比丘!云何为不食?使未生之掉悔不生,已生之掉悔不倍增、增大耶?诸

  比丘!有心之寂止。多修此如理作意为不食者,则未生之掉悔不生,已生之掉悔不

  得倍增、增大。

  一九  诸比丘!云何为不食?使未生之疑惑不生,已生之疑惑不倍增、增大耶?诸

  比丘!有善不善法、有呵责无呵责法、劣胜法、黑白俱分法。多修此如理作意为不

  食者,则未生之疑惑不生,已生之疑惑不倍增、增大。’

  四 觉支之不食

  二O  ‘诸比丘!云何为不食?使未生之念觉支不生,已生之念觉支不得圆满修习

  耶?诸比丘!有念觉支处之法。多修此之非如理作意为不食者,则未生之念觉支不

  生,已生之念觉支不得圆满修习。

  二一  诸比丘!云何为不食?使未生之择法觉支不生,已生之择法觉支不得圆满修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七一

  相应部经典五                                        二七二

  习耶?诸比丘!有善不善法、有呵责无呵责法、劣胜法、黑白俱分法。多修此之非

  如理作意为不食者,则未生之择法觉支不生,已生之择法觉支不得圆满修习。

  107 二二  诸比丘!云何为不食?使未生之精进觉支不生,已生之精进觉支不得圆满修

  习耶?诸比丘!有发勤界、精勤界、勤勇界。多修此之非如理作意为不食者,则未

  生之精进觉支不生,已生之精进觉支不得圆满修习。

  二三  诸比丘!云何为不食?使未生之喜觉支不生,已生之喜觉支不得圆满修习

  耶?诸比丘!有喜觉支处之法。多修此之非如理作意为不食者,则未生之喜觉支不

  生,已生之喜觉支不得圆满修习。

  二四  诸比丘!云同为不食?使未生之轻安觉支不生,已生之轻安觉支不得圆满修

  习耶?诸比丘!有身轻安、心轻安。多修此之非如理作意为不食者,则未生之轻安

  觉支不生,已生之轻安觉支不得圆满修习。

  二五  诸比丘!云何为不食?使未生之定觉支不生,已生之走览支不得圆满修习

  耶?诸比丘!有寂止相、不乱相。多修此之非如理作意为不食者,则未生之定觉支

  不生,已生之定觉支不得圆满修习。

  二六  诸比丘!云何为食?使未生之舍觉支不生,已生之舍觉支不得圆满修习耶?

  诸比丘!有舍觉支处之法。多修此之非如理作意为不食者,则未生之舍觉支不生,

  已生之舍觉支不得圆满修习。’

  注1 杂阿含经二七、四。上之第二经,参照(原典六四页)。

  108       [五二] 第二 理趣1

  ※ 二  时,有众多比丘,晨早时分,着下衣、持衣、钵,入舍卫城乞食。

  三  时,彼诸比丘思念:‘步行至舍卫城乞食,尚过早,我等可先往异学修习者之园。’

  四  时,彼诸比丘至异学修行者之园。至已,与彼异学修行者,互相交谈庆慰、欢

  喜、感铭之语后,坐于一面。异学修行者,言于坐在一面之诸比丘曰:

  五  ‘友等!沙门瞿昙为弟子如是说法曰:‘诸比丘!汝等欲断心之随烦恼’’使慧

  羸弱、及断五盖,宜如实修习七觉支。’友等!我等亦为弟子如是说法曰:‘友等!

  汝等欲断心之随烦恼’’使慧羸弱、及断五盖,宜如实修习七觉支。’友等!于此,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七三

  相应部经典五                                        二七四

  沙门瞿昙与我等之说法与说法、教诫与教诫,有何之差别、何之特相、何之殊异耶?’

  六  时,彼诸比丘对异学修行者之所说不欢喜、不呵责。不欢喜、不呵责,从座起

  而离去,曰:‘我等唯于世尊之处,如此所说义。’

  七  时,彼诸比丘行至舍卫城乞食。食后,由乞食归,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

  尊,坐于一面。

  109 八  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于此,我等于晨早时分,着下衣、持衣、钵,入舍卫城乞食。大德!其

  时,我等思念:‘行至舍卫城乞食,为时过早,我等可往异学修行者之园。’大德!

  时我等至异学修行者之园。至已,与彼异学修行者,互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

  语后,坐于一面。大德!时,彼异学修行者,对坐于一面之我等曰:

  九  ‘友等!沙门瞿昙为弟子如是说法曰……有何之殊异耶?’

  一O  大德!时,我等对异学修行者之所说,不欢喜、不呵责。不欢喜,不呵责,

  即从座起而离去,曰:‘我等唯于世尊之处,如此所说义。’’

  一一  ‘诸比丘!异学修行者如是说,则应如是言:‘友等!有理趣,依此理趣,而

  五盖有十,七觉支为十四。’诸比丘!如是之问,异学修行者则不能答,而生困惑。

  一二  何以故?诸比丘!此非其境界。诸比丘!我未见于天、魔、梵、沙门、婆罗

  门、天、人众中,对于此问,能起应答之心者,但除如来与如来之弟子有闻者。’

  110       一 五成为十

  一三  ‘诸比丘!有何之理趣?依其理趣,五盖成为十耶?

  一四  诸比丘!内之欲贪亦盖,外之欲贪亦盖,欲贪盖者,乃依此而说,故依此理

  趣为二。

  一五  诸比丘!内之嗔恚亦盖,外之嗔恚亦盖,嗔恚盖者,乃依此而说,故依此理

  趣为二。

  一六  诸比丘!惛沈亦盖,睡眠亦盖,惛眠盖者,乃依此而说,故依此之理趣为二。

  一七  诸比丘!掉举亦盖,追悔亦盖,掉悔盖者,乃依此而说,故依此之理趣为二。

  一八  诸比丘!内法之疑惑亦盖,外法之疑惑亦盖,疑惑盖者,乃依此而说,故依

  此之理趣为二。

  一九  诸比丘!有此之理趣,依此之理趣,而五盖为十。’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七五

  相应部经典五                                        二七六

  二 七为十四

  二O  ‘诸比丘!有何之理趣?依其理趣,七觉支成为十四耶?

  二一  诸比丘!内法之念,为念觉支;外法之念,亦为念觉支。念觉支者,则依此

  而说,故依此理趣为二。

  111 二二  诸比丘!于外法以慧决择、伺察、思虑,为择法觉支;于内法以慧决择、伺

  察、思虑、亦为择法觉支。择法觉支者,则依此而说,故依此理趣为二。

  二三  诸比丘!身之精进,为精进觉支;心之精进,亦为精进觉支。精进觉支者,

  则依此而说,故依此之理趣为二。

  二四  诸比丘!有寻、有伺之喜,为喜觉支;无寻、无伺之喜,亦为喜觉支。喜觉

  支者,则依此而说,故依此理趣为二。

  二五  诸比丘!身之轻安,为轻安觉支;心之轻安,亦为轻安觉支。轻安觉支者,

  则依此而说,故依此之理趣为二。

  二六  诸比丘!有寻、有伺之定,亦为定觉支;无寻、无伺之定,亦为定觉支。定

  觉支者,则依此而说,故依此之理趣为二。

  二七  诸比丘!内法之舍,亦为舍觉支;外法之舍,亦为舍觉支。舍觉支者,则依

  此而说,故依此之理趣为二。

  二八  诸比丘!有此之理趣;依此之理趣,七觉支而为十四。’

  注1 杂阿含经二七、二(大正藏二、一九一a)

  112       [五三] 第三 火1

  ※ 二  时,有众多之比丘,于最早时分,着下衣、持衣、钵,入舍卫城乞食。

  三~一O  如‘理趣经’。

  一一  ‘诸比丘!若异学修行者,如是说者,则应如是言:‘友等!心退缩时,修习

  何者之觉支,为非时耶?修习何者之觉支,为是时耶?友等!心掉举之时,修习何

  者之觉支,为非时耶?修习何者之觉支,为是时耶?’诸比丘!如是之问,则异学

  修行者,将困惑不能作答。

  一二  何以故耶?诸比丘!此非其境界。诸比丘!我于天、魔、梵、沙门、婆罗门、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七七

  相应部经典五                                        二七八

  天、人众中,不见对此问能起回答之心者,但除如来与如来之弟子有闻者。’

  一 非时

  一三  ‘诸比丘!心退缩时,修习轻安觉支,为非时;修习定觉支,为非时;修习舍

  觉支,为非时。何以故耶?诸比丘!退缩心者,以此等诸法甚难发起。

  一四  诸比丘!譬如有人,欲令小火炽燃。彼对此投以湿草,投以湿牛粪,投以湿

  113 薪,加水、风,撒尘介2,彼人得能令小火炽燃耶?’

  ‘大德!不能!’

  ‘诸比丘!如是,心退缩时,修习轻安觉支者,非其时;修习定觉支者,非其时;

  修习舍觉支者,非其时。何以故耶?诸比丘!退缩心者,以此等诸法甚难发起。’

  二 时

  一五  ‘诸比丘!心退缩时,是修习择法觉支之时,修习精进觉支之时,修习喜觉支

  之时。何以故耶?诸比丘!退缩心者,以此等诸法易于发起。

  一六  诸比丘!譬如有人,欲使小火炽燃。彼对此投以干草,投以干牛粪,投以干

  薪,加吹气,不撒尘介,彼人得令小火炽燃耶?’

  ‘大德!如是。’

  ‘诸比丘!如是心退缩时,是修习择法觉支之时,修习精进觉支之时,修习喜觉

  支之时。何以故耶?诸比丘!退缩心者,此等以诸法易于发起。’

  三 非时

  114 一七  ‘诸比丘!心掉举时,修习择法觉支非其时,修习精进觉支非其时,修习喜觉

  支非其时。何以故?诸比丘!掉举心者,以此等诸法甚难使其寂静。

  一八  诸比丘!譬如有人,欲灭大火聚。彼对此投以干草,投以干牛粪,投以干薪,

  加吹风,不撒尘介,彼人得能灭大火之聚耶?’

  ‘大德!不能。’

  ‘诸比丘!如是心掉举时,修习择法觉支非其时,修习精进觉支非其时,修习喜

  觉支非其时。何以故耶?诸比丘!掉举心者,以此等之诸法甚难使其寂静。’

  四 时

  一九  ‘诸比丘!心掉举时,是修习轻安觉支之时,是修习定觉支之时,是修习舍觉

  支之时。何以故?诸比丘!掉举心者,以此等之诸法易使其寂静。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七九

  相应部经典五                                        二八O

  二O  诸比丘!譬如有人欲灭大火聚。彼对此投以湿草,投以湿牛粪,投以湿薪,

  加水、风,撒尘介,则彼人得能灭大火聚耶?’

  ‘大德!如是。’

  115     ‘诸比丘!如是心掉举时,是修习轻安觉支之时,是修习定觉支之时,是修习舍

  觉支之时。何以故?诸比丘!掉举心者,以此等之诸法易使寂静。

  二一  诸比丘3!至于念(觉支),我说:念可常有’。

  注1 杂阿含经二七、三(大正藏二、一九一c)

  2 ‘尘介’。原本pamsukana是pamsukena之误

  3 ‘诸比丘’原本bhikkhavi是bhikkhave之误。

  [五四] 第四 慈1

  一  一时,世尊住于拘利国之一名日黄枕邑之拘利村。

  二  时,有众多之比丘,晨早时分,着下衣、持衣、钵,入黄枕邑乞食。

  三  时,彼诸比丘生思念:‘行至黄枕邑乞食,为时尚早,我等可往异学修行者之

  园’。

  四  时,彼诸比丘,至异学修行者之园。至已,与彼异学修行者,互相交谈庆慰、

  欢喜、感铭之语后,坐于一面。彼异学修行者,言坐于一面之诸比丘曰.

  五  ‘友等!沙门瞿昙为弟子如是说法曰:‘诸比丘!汝等欲断心之随烦恼--使慧

  羸弱、及断五盖,应以慈俱行之心偏满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亦如是;如是

  116 对上下傍边所有一切世间,皆以慈俱行之广大、无量、无怨、无嗔之心偏满而住。

  以悲俱行之心偏满一力而住、第二、第三、第四、亦如是;如是对上下傍边所有一

  切世间,以悲俱行之广大、无量、无怨、无嗔之心偏满而住。以喜俱行之心,偏满

  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亦如是;如是对上下傍所有一切世间,以喜俱行之广

  大、无量、无怨、无嗔之心,偏满而住。以舍俱行之心偏满一方而住、第二、第三、

  第四亦如是;如是对上下傍边所有一切世间,以舍俱行之广大、无量、无怨、无嗔

  之心偏满而住。’

  六  友等!我等亦为弟子作如是说法云:‘友等!汝等欲断心之随烦恼--使慧羸

  第二 觉支相应                                       二八一

  相应部经典五                                        二八二

  弱、及断五盖,应以慈俱行之心偏满一方而住……乃至……以悲俱行之心……以喜

  俱行之心……以舍俱行之心偏满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亦如是;如是对上下

  傍边所有一切世间,以舍俱行之广大、无量、无怨、无嗔之心偏满而住。’

  117 七  友等!于此,沙门瞿昙与我等之说法与说法、教诫与教诫,有何之差别、何之

  特相、何之殊异耶?’

  时,彼诸比丘对异学修行者之所说,不生欢喜、不予呵责。不欢喜、不呵责,

  从座起而离去,曰:‘我等唯于世尊之处,如此所说之义。’

  八  时,彼诸比丘行至黄枕邑乞食,食后由乞食归,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

  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白世尊曰:

  九  ‘大德!于此我等于晨早时分,着下衣、持衣、钵,入黄枕邑乞食。大德!其时,

  我等生斯思念:‘至黄枕邑乞食,为时尚早,我等可往异学修行者之园。’大德!

  时,我等去至异学修行者之园。至已,与彼学异修行者,互相交谈庆慰、欢喜、感

  铭之语后,坐于一面。大德!彼异学修行者,言坐于一面之我等曰:

  友等!沙门瞿昙为弟子作如是说法云:‘诸比丘!汝等欲断心之随烦恼’’使

  慧羸弱、及断除五盖,应以慈俱行之心偏满一方而住……乃至……以悲俱行之心……

  以喜俱行之心……以舍俱行之心偏满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亦如是;如是上

  118 下傍边所有一切世间,以舍俱行之广大、无量、无怨、无嗔之心偏满而住。’友等!

  我等亦为弟子作如是说法云:‘友等!汝等欲断心之随烦恼’’使慧羸弱、及断除五

  盖,应以慈俱行之心偏满一方而住……乃至……以悲俱行之心……以喜俱行之心

  ……以舍俱行之心偏满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亦如是:如是对上下傍边所有

  一切世间,以舍俱行之广大、无量、无怨、无嗔之心偏满而住。’友等!于此,沙门

  瞿昙与我等之说法与说法、教诫与教诫,有何之差别、何之特相、何之殊异耶?’

  大德!时,我等对彼异学修行者之所说,不生欢喜、不予呵责。不欢喜、不呵

  责,即从座起而离去,曰:‘我等唯于世尊之处,如此所说义。’’

  一O  ‘诸比丘!异学修行者若如是说,则宜作如是言:‘友等!云何修习慈心解

  脱?若修习者,则趣于何、以何为最胜、以何为果、究竟于何耶?友等!云何修习

  悲心解脱?若修习者,则趣于何、以何为最胜、以何为果、究竟于何耶?友等!天

  何修习喜心解脱?若修习者,则趣于何、以何为最胜、以何为果、究竟于何耶?友

  第二 觉支相应                                       二八三

  相应部经典五                                        二八四

  等!云何修习舍心解脱?若修习者,则趣于何、以何为最胜、以何为果、究竟于何

  耶?’诸比丘!如是问之,异学修行者,将困惑不能作答。

  一一  何以故?诸比丘!此非其境界。诸比丘!我于天、魔、梵、沙门、婆罗门、

  天、人众中,未见对于此问,能生作答之心者,但除如来与如来之弟子有闻者。

  119 一二  诸比丘!云何修习慈心解脱?若修习者,则趣于何、以何为最胜、以何为果、

  究竟于何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慈俱行之

  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修

  习慈俱行之舍觉支。彼若欲于非违逆,以违逆想而住者,则以违逆想而住。若欲于

  违逆,以非违逆想而住者,则以非违逆想而住。若欲于非违逆与违逆,以违逆想而

  住者,则以违逆想而住。若欲于违逆与非违逆,以非违逆想而住者,则以非违逆想

  而住。若欲俱遮非违逆与违逆,以舍正念、正知而住者,则住于舍正念、正知或具

  足清净解脱而住。诸比丘!慈心解脱,是以清净为其最胜,此比丘未通达更上解脱

  2,而有此之慧。

  一三  诸比丘!云何修习悲心解脱?若修习者,则趣于何、以何为最胜、以何为果、

  究竟于何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悲俱行之

  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以

  修习悲俱行之舍觉支。彼若欲于非违逆,以违逆想而住者,则以违逆想而住……乃

  至……若欲俱遮非违逆与违逆,以舍正念、正知而住者,则住于舍正念、正知、或

  120 偏超色想,由灭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则虚空为无边,俱足虚空无边处而住。诸

  比丘!悲心解脱,是以虚空无边处为其最胜,此比丘未通达更上解脱,而有此之慧。

  一四  诸比丘!云何修习喜心解脱?若修习者,则趣于何、以何为最胜、以何为果、

  究竟于何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喜俱行之

  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修

  习喜俱行之舍觉支。彼若欲于非违逆,以违逆想而住者,则以违逆想而住……乃至

  ……若欲俱遮非违逆与违逆,以舍正念、正知而住者,则以舍正念、正知而住,或

  第二 觉支相应                                       二八五

  相应部经典五                                        二八六

  偏超虚空无边处,为识无边,具足识无边处而住。诸比丘!喜心解脱是以识无边处

  为其最胜,此比丘未通达更上解脱,而有此之慧。

  一五  诸比丘!云何修习舍心解脱?若修习者,则趣于何、以何为最胜、以何为果、

  究竟于何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俱行之

  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依

  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俱行之舍觉支。彼若欲于非违逆,以

  违逆想而住者,则以违逆想而住。若欲于违逆,以非违逆想而住者,则以非违逆想

  而住。若欲于非违逆与违逆,以违逆想而住者,则以违逆想而住。若欲于违逆与非

  121 违逆,以非违逆想而住者,则以非违逆想而住。若欲俱遮非违逆与违逆,以舍正念、

  正知而住者,则以舍正念、正知而住。或偏超识无边处,为无所有,具足无所有处

  而住。诸比丘!舍心解脱是以无所有处为其最胜,此比丘未通达更上解脱,而有此

  之慧。’

  注1 杂阿含经二七、三二(大正藏二、一九七b)。

  2 ‘上解脱’。(uttarim vimuttim)出世间法。‘世间慧’者(读为idhapannassa)不起出此

  世间之慧。(以上依原注)。

  [五五] 第五 伤歌逻1

  一  舍卫城……

  二  时,伤歌逻婆罗门,诣世尊住处。诣已,与世尊互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

  语后,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伤歌逻婆罗门,白世尊曰:

  三  ‘尊瞿昙!有何之因、何之缘?有时长夜读诵真言,不得成辩才耶?何况不读诵

  耶?尊瞿昙!又有何之因、何之缘?有时长夜不读诵真言,得成辩才耶?何况读诵

  之耶?’

  一

  四  ‘婆罗门!为欲贪所缠,以随逐欲贪之心而住,对已生欲贪之出离,不能如实知

  时,则对己利不能如实知见、对他利不能如实知见、对俱利不能如实知见,虽长夜

  第二 觉支相应                                       二八七

  相应部经典五                                        二八八

  读诵真言,亦不得成辩才,何况不读诵哉!

  婆罗门!譬如有水钵,以赤、黄、青、茜色而浊之,有眼之人,对其中观察己

  之面相,不得如实知见。婆罗门!如是为欲贪所缠,以随逐于欲贪之心而住,对已

  122 生欲贪之出离,不能如实知时,则对己利不能如实知见、对他利不能如实知见、对

  俱利不能如实知见,虽长夜读诵真言,亦不得成辩才,何况不读诵哉!

  五  婆罗门!又为嗔恚所缠,以随逐于嗔恚之心而住,对已生嗔恚之出离,不能如

  实知时,则对己利不能如实知见、对他利不能如实知见、对俱利不能如实知见,虽

  长夜读诵真言,亦不得成辩才,何况不读诵哉!

  婆罗门!譬如有水钵,以火加热,沸腾而汪溢,有眼之人,于其中虽观察己之

  面相,但不能如实知见。婆罗门!如是为嗔恚所缠,以随逐于嗔恚之心而住,对已

  生嗔恚之出离,不能如实知时,则对己利不能如实知见、对他利不能如实知见、对

  俱利不能如实知见,虽长夜读诵真言,亦不得成辩才,何况不读诵哉!

  六  婆罗门!又为惛眠所缠,以随逐于惛眠之心而住,对已生惛眠之出离,不能如

  实知时,则对己利不能如实知见、对他利不能如实知见、对俱利不能如实知见,虽

  长夜读诵真言,亦不得成辩才,何况不读诵哉!

  123     婆罗门!譬如有水钵,为苔草所覆,有眼之人,于其中观察自己之面相,不能

  如实知见。婆罗门!如是为惛眠所缠,以随逐于惛眠之心而住,对已生惛眠之出离,

  不能如实知时,则对己利不能如实知见、对他利不能如实知见、对俱利不能如实知

  见,虽长夜读诵真言,亦不得成辩才,何况不读诵哉!

  七  婆罗门!又为掉悔所缠,以随逐于掉悔之心而住,对已生掉悔之出离,不能如

  实知时,则对己利不能如实知见、对他利不能如实知见、对俱利不能如实知见,虽

  长夜读诵真言,亦不得成辩才,何况不读诵哉!

  婆罗门!譬如有水钵,为风煽动而起漂波,有眼之人,于其中观察自己之面相,

  不能如实知见。婆罗门!如是为掉悔所缠,以随逐于掉悔之心而住,对已生掉悔之

  出离,不能如实知时,则对己利不能如实知见、对他利不能如实知见、对俱利不能

  如实知见,虽长夜读诵真言,亦不得成辩才,何况不读诵哉!

  八  婆罗门!又为疑惑所缠,以随逐疑惑之心而住,对已生疑惑之出离,不能如实

  知时,则对己利不能如实知见、对他利不能如实知见、对俱利不能如实知见,虽长

  第二 觉支相应                                       二八九

  相应部经典五                                        二九O

  夜读诵真言,亦不得成辩才,何况不读诵哉!

  124     婆罗门!譬如有水钵,染以浊扰之泥,置于闇处,有眼之人,于其中观察自己

  之面相,不能如实知见。婆罗门!如是为疑惑所缠,以随逐于疑惑之心而住,对已

  生疑惑之出离,不能如实知时,则对己利不能如实知见、对他利不能如实知见、对

  俱利不能如实知见,虽长夜读诵真言,亦不得成辩才,何况不读诵哉!

  九  婆罗门!有此因、此缘,有时虽长夜读诵真言,亦不得成辩才,何况不读诵哉!’

  二

  一O  ‘婆罗门!不为欲贪所缠,不随逐于欲贪之心而住,对已生欲贪之出离,如实

  知时,则对己利如实知见、对他利如实知见、对俱利如实知见,长夜不读诵真言,

  亦成辩才,何况读诵哉!

  婆罗门!譬如有水钵,不为赤、黄、青、茜色所浊,有眼之人,于其中观察自

  己之面相,如实知见。婆罗门!如是不为欲贪所缠,不随逐于欲贪之心而住,对已

  生欲贪之出离,如实知时……乃至……[何况读诵哉!]

  一一  婆罗门!又不为嗔恚所缠,不随逐于嗔恚之心而住……何况读诵哉!

  婆罗门!譬如有水钵,加火热之,未沸腾,未汪溢,有眼之人,于其中观察自

  125 己之面相,而如实知见。婆罗门!如是未被嗔恚所缠,[不随逐于]嗔恚之心而住……

  何况读诵哉!

  一二  婆罗门!又不为惛眠所缠,不随逐于惛眠之心而住……何况读诵哉!

  婆罗门!譬如有水钵,未被苔草所覆,有眼之人……婆罗门!如是不为惛眠所

  缠,不随逐于惛眠之心而住……何况读诵哉!

  一三  婆罗门!又不为掉悔所缠,[不随逐于掉悔]之心而住……何况读诵哉!

  婆罗门!譬如有水钵,不为风煽动,不漂不波,有眼之人……婆罗门!如是不

  为掉悔所缠,不随逐于掉悔之心而住……何况读诵哉!

  一四  婆罗门!又不为疑惑所缠,以不随逐于疑惑之心而住,对已生疑惑之出离,

  如实知时,则对己利如实知见、对他利如实知见、对俱利如实知见,虽长夜不读诵

  真言,亦成辩才,何况读诵哉!

  婆罗门!譬如有水钵,澄清无浊,置于明处,有眼之人,于其中观察自己之面

  相,如实知见。婆罗门!如是不为疑惑所缠,不随逐于疑惑之心而住,对已生疑惑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九一

  相应部经典五                                        二九二

  之出离如实知时,则对己利如实知见、对他利如实知见、对俱利如实知见,虽长夜

  不读诵真言,亦成辩才,何况读诵哉!

  126 一五  婆罗门!有此因、此缘,有时虽长夜不读诵真言,亦成辩才,何况读诵哉!

  一六  婆罗门!七觉支为无障、无盖、无心之随烦恼。修习、多修此者,则助于明

  解脱果之现证。以何为七耶?婆罗门!念觉支为无障、无盖、无心之随烦恼,对此

  修习、多修者,则助明解脱果之现证……[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

  轻安觉支…定觉支]……婆罗门!舍觉支为无障、无盖、无心之随烦恼,对此修习、

  多修者,则助于明解脱果之现证。’

  一七  如是说已,伤歌逻婆罗门白世尊曰

  ‘妙哉!尊瞿昙!妙哉!尊瞿昙!譬如扶起倒者,如揭露覆者,如对迷者教之以

  道,如暗中举灯火,使有眼者得见色。如是,尊瞿昙以种种之方便显示法。我于此

  当归依尊瞿昙与法及比丘众,尊瞿昙容我自今日起至命终,归依为优婆塞。’

  注1 增支部经典原典第三卷二三O页。

  [五六] 第六 无畏1

  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二  时,无畏王子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无畏王子

  白世尊曰:

  三  ‘大德!富兰迦叶作如是言:‘于无智、无见为无因、无缘,无智、无见是无因、

  无缘。于智、见为无因、无缘,智、见是无因、无缘。’于此,世尊作云何说示耶?’

  四  ‘王子!于无智、无见为有因、有缘,无智、无见是有因、有缘。王子!于智

  127 、见为有因、有缘,智、见是有因、有缘。’

  一

  五  ‘大德!云何于无智、无见为有因、有缘耶?云何无智、无见是有因有缘耶?’

  六  ‘王子!为欲贪所缠,以随逐于欲贪之心而住,对已生欲贪之出离,不能如实知

  见时,王子!此为无智、无见之因、之缘,如是无智、无见,为有因、有缘。

  七  王子!又为嗔恚所缠,以随逐于嗔恚之心而住……乃至……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九三

  相应部经典五                                        二九四

  八  ……为惛眠所缠……

  九  ……为掉悔所缠……

  一O  为疑惑所缠,以随逐于疑惑之心而住,对已生疑惑之出离,不能如实知见时,

  王子!此为无智、无见之因、之缘。如是,无智、无见为有因、有缘。’

  一一  ‘大德!此法门当云何名之耶?’

  ‘王子!此名之为盖。’

  ‘实则为盖哉!世尊!实则为盖哉!善逝!大德!譬如为一一之盖所遮伏,即不

  能如实知见,何况于五盖耶?’

  二

  一二  ‘大德!又云何于智、见为有因、有缘耶?云何智、见是有因、有缘耶?’

  128 一三  ‘王子!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念觉支。

  彼以修习念觉支之心,如实知、见。王子!此为智、见之因、之缘。如是,智、见

  为有因、有缘。

  一四~一八  ,王子!复次,比丘……[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

  安觉支……定觉支]……

  一九  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彼以修习舍觉支之心,

  如实知见。王子!此为智、见之因、之缘。如是,智、见为有因、有缘。’

  二O  ‘大德!此法门当云何名之耶?’

  ‘王子!此名之为觉支。’

  ‘实为觉支哉!世尊!实为觉支哉!善逝!大德!譬如成就一一之觉支,即是如

  实知见,何况于七觉支耶?大德!我登上耆阇崛山,虽身疲劳、心疲劳,然而得轻

  利,以现观于法。’

  注1 杂阿含经二六、七O(大正藏二、一九Ob)二七、一(同一九一a)

  摄颂曰:

  食及理趣火

  慈与伤歌逻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九五

  相应部经典五                                        二九六

  耆阇崛山中

  无畏之所问

  觉支相应中

  觉支相应 第六觉支总摄品(终)

  129             第七 入出息品

  [五七] 第一 骨1

  一  大果大功德

  一  舍卫城……

  二  ‘诸比丘!若修习、多修骨想者,则有大果大功德。

  三  诸比丘!云何修习骨想、云何多修骨想,而有大果大功德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骨想俱行

  之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

  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行骨想俱行之舍觉支。

  五  诸比丘!如是修习、如是多修骨想者,则有大果大功德。’

  二 或者

  ※ 二  ‘诸比丘!若修习、多修骨想者,则可期二果之随一果,于现法开悟,或有余依

  者,则得不还果。

  三  诸比丘!云何修习、云何多修骨想者,则可期二果之随一果,于现法开悟耶?

  或有余依者,则得不还果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骨想俱行

  之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

  修习骨想俱行之舍觉支。

  五  诸比丘!如是修习、如是多修骨想者,则可期二果之随一果,于现法开悟,或

  有余依者,则得不还果。’

  130       三 大义利

  ※ 二  ‘诸比丘!修习、多修习骨想者,则资于大义利。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九七

  相应部经典五                                        二九八

  三  诸比丘!云何修习、多修习骨想,则资于大义利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骨想俱行

  之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

  修习骨想俱行之舍觉支。

  五  诸比丘!如是修习、如是多修习骨想者,则资于大义利。’

  四 大安稳

  ※ 二  ‘诸比丘!修习、多修习骨想者,则资于大安稳。

  三  诸比丘!云何修习、多修习骨想者,则资于大安稳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骨想俱行

  之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

  修习骨想俱行之舍觉支。

  五  诸比丘!如是修习、如是多修习骨想者,则资于大安稳。’

  五 大厌背

  ※ 二  ‘诸比丘!修习、多修习骨想者,则资于大厌背。

  三  诸比丘!云何修习、多修习骨想者,则资于大厌背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骨想俱行

  之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

  修习骨想俱行之舍觉支。

  五  诸比丘!如是修习、如是多修习骨想者,则资于大厌背。’

  131       六 乐住

  ※ 二  ‘诸比丘!修习、多修习骨想者,则资于大乐住。

  三  诸比丘!云何修习、多修习骨想者,则资于大乐住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骨想俱行

  之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

  修习骨想俱行之舍觉支。

  五  诸比丘!如是修习、如是多修习骨想者,则资于大乐住。’

  注1 杂阿含经二七、三六(大正藏二、一九八a)。

  第二 觉支相应                                       二九九

  相应部经典五                                        三00

  [五八] 第二 啖(一~六)1

  二  诸比丘!修习于啖想……乃至……

  [五九] 第三 青瘀(一~六)1

  二  诸比丘!修习于青瘀想……乃至……

  [六O] 第四 坏(一~六)1

  二  诸比丘!于坏想……

  [六一] 第五 膨胀(一~六)1

  二  诸比丘!对膨胀想……

  注1 [第二~第五]同五七经。

  [六二] 第六 慈(一~六)1

  二  诸比丘!修习于慈……

  注1 杂阿含经二七、三三(大正藏二、一九七c)。

  [六三] 第七 悲(一~六)

  二  诸比丘!修习于悲……

  [六四] 第八 喜(一~六)

  二  诸比丘!修习于喜……

  [六五] 第九 舍(一~六)

  二  诸比丘!修习于舍……

  132       [六六] 第十 入出息(一~六)1

  二  诸比丘!修习于入出息……

  注1 杂阿含经二七、三五(大正藏二、一九八a)。

  第二 觉支相应                                       三O一

  相应部经典五                                        三O二

  此品之摄颂曰:

  骨啖与青瘀

  坏及膨胀慈

  悲喜乃至舍

  入出息为十

  觉支相应之第七入出息品(终)

  第八 灭品

  [六七] 第一 不净(一~六)1

  二  诸比丘!于不净想……

  注1 杂阿含经二七、三0(大正藏二、一九七a)

  [六八] 第 死(一~六)1

  二  诸比丘!于死想……

  注1 杂阿含经二七、三一(大正藏二、一九七b)。

  [六九] 第三 违逆(一~六)1

  二  诸比丘!于食违逆想……

  注1 杂阿含经二七、三六(大正藏二、一九八a)

  [七0] 第四 不可乐(一~六)1

  二  诸比丘!于一切世间不可乐想……

  注1 同上。

  第二 觉支相应                                       三O三

  相应部经典五                                        三O四

  [七一] 第五 无常(一~六)1

  二  诸比丘!于无常想……

  注1 杂阿含经二七、三六(大正藏二、一九八a)

  [七二] 第六 苦(一~六)1

  二  诸比丘!于无常苦想……

  注1 杂阿含经二七、三六(大正藏二、一九八a)

  133       [七三] 第七 无我(一~六)1

  二  诸比丘!于苦无我想……

  注1 同上。

  [七四] 第八 断(一~六)1

  二  诸比丘!于断想……

  注1 同上。

  [七五] 第九 离贪(一~六)1

  二  诸比丘!于离贪想……乃至……

  注1 同上。

  [七六] 第十 灭1

  一 大果大功德

  第二 觉支相应                                       三0五

  相应部经典五                                        三O六

  ※ 二  诸比丘!若修习、多修灭想者,则有大果大功德。

  三  诸比丘!云何修习灭想者……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灭想俱行之……

  五  诸比丘!……如是修习之……

  二 或者

  ※ 二  诸比丘!若修习、多修灭想者,则二果之……

  三  诸比丘!云何修习灭想……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灭想俱行之……

  五  诸比丘!……如是修习……

  三~六 大义利、安稳、厌背、乐住

  ※ 二  诸比丘!若修习、多修灭想者,则助于大义利……助于大安稳……助于大厌背

  ……助于大乐住。

  134 三  诸比丘!云何修习、多修灭想者,助于大义利耶?助于大安稳耶?……助于大

  厌背耶?……助于大乐住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灭想俱行

  之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

  修习灭想俱行之舍觉支。诸比丘!如是修习灭想、如是多修者,则助于大义利……

  助于大安稳……助于大厌背……助于大乐住。

  注1 同上。

  此品之摄颂曰:

  不净以及死

  食违逆不乐

  无常苦无我

  乃至断离贪

  灭等之为十

  觉支相应之第八灭品(终)

  第二 觉支相应                                       三O七

  相应部经典五                                        三0八

  第九 恒河广说(远离)1

  [七七] 第一

  ※ 二  ‘诸比丘!譬如恒河,趣向于东[、倾向于东、临入于东]。诸比丘!如是比丘,

  修习七觉支、多修习七觉支者,则趣向于涅槃、倾向于涅槃、临入于涅槃。

  诸比丘!比丘云何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者,则趣向涅槃、倾向涅槃、临入

  涅槃耶?

  三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修习念觉支……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修习舍觉支。

  诸比丘!比丘如是[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者,则趣向涅槃、倾向于涅槃、]

  临入涅槃。’

  [七八~八八] 第二~十二

  乃至到寻觅品应广说。

  注1 第四五道相应九一~一O二经原典第五卷二一八~四O页。

  135     摄颂曰:

  向东之有六

  趣向海有六

  二六之十二

  以之说此品

  第九恒河广说(终)

  第一O 不放逸品(远离)1

  [八九~九八] 第一~十

  诸比丘!诸有情之无足、二是、四足、多足,[于有色、无色、有想、无想,以

  第二 觉支相应                                       三O九

  相应部经典五                                        三一O

  如来、应供、正等觉者,称为最上。诸比丘!如是,诸善法皆以不放逸为根本,等

  趣于不放逸,以不放逸称为诸法之最上。]……乃至广说……

  注1 第四五道相应一三九~一四八经(原典第五卷四一~四五页)。

  摄颂曰:

  如来与足迹

  屋顶与根核

  夏生花王月

  日衣等十句

  第一一 力所作品(远离)1

  [九九~一00) 第一~一二2

  二  诸比丘!譬如作诸力所作之事业,皆依于地、立于地,如是作诸力所作之事业

  ……乃至广说……

  注1 第四五道相应一四九~一六O经(原典第五卷四五~五四页)。

  2 应该有[九九~一一O]。

  136     摄颂曰:

  力与种子龙

  树瓶乃至芒

  虚空与二云

  船舶与客河

  第二 觉支相应                                       三一一

  相应部经典五                                        三一二

  第一二寻觅品(远离)1

  [一O一~一一O]第一~一二2

  二  诸比丘!有三种寻觅。以何为三耶?欲寻、有寻、梵行寻是……乃至广说……

  注1 第四五道相应一六一~一七O经(原典第五卷五四~五八页)。

  2 本品之经数应该是一一,想是原本有误。

  摄颂曰:

  寻觅次第漏

  有苦碍与垢

  摇受二渴爱

  第一三 瀑流品(远离)1

  [一一一~一一九]第一~九

  一  舍卫城……

  二  诸比丘!瀑流有四种。以何为四耶?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是……乃至广

  说……

  注1 第四五道相应一七一~一八O经(原典第五卷五九~六二页。)

  [一二0] 第十 上分[结]

  ※ 二  诸比丘!有五上分结。以何为五耶?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是。诸比

  137 丘!此为五上分结。

  三  诸比丘!为证知……偏知……偏尽……断此五上分结,应修习七觉支。何为七

  觉支耶?

  第二 觉支相应                                       三一三

  相应部经典五                                        三一四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念觉支……

  [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依远离、依离

  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

  五  诸比丘!为证知……偏知……偏尽……断此五上分结,应修习此七觉支。

  摄颂曰:

  瀑流与轭取

  系随眠妙欲

  盖蕴上下分

  第一四 恒河广说(调伏欲贪)1

  [一二一]第一

  ※ 二  ‘诸比丘!譬如恒河,趣向东[、倾向东、临入东]。诸比丘!如是比丘,修习

  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者,则趣向涅槃、倾向涅槃、临入涅槃。

  诸比丘!比丘云何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则趣向涅槃、倾向涅槃、临入涅

  槃耶?

  三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调伏究尽欲贪、调伏究尽嗔恚、调伏究尽愚痴,以修念

  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

  支。

  诸比丘!比丘如是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者,则趣向涅槃、倾向涅槃、临入

  涅槃。’

  138       [一二二~一三二]第二~一二

  如是究尽欲贪,乃至到寻觅品止广说。

  注1 第四五道相应一O三~一一四经(原典第五卷四O页。)

  摄颂曰:

  趣向于东六

  第二 觉支相应                                       三一五

  相应部经典五                                        三一六

  趣向于海六

  二六之十二

  以之说此品。

  以广说觉支相应之桓河品,用以广说欲贪。

  第十四品(终)

  第一五 不放逸品(调伏欲贪)1

  [一三三~一四二]第一~一O

  注1 第四五道相应一三九~一四八经(原典第五卷四二~四五页)。

  摄颂曰:

  如来与足迹

  屋顶与根核

  夏生花王月

  日衣等十句。

  以觉支相应之不放逸品,用以广说欲贪。

  第十五品(终)

  六 力所作品(调伏欲贪)1

  [一四三~一五四]第一~一二

  注1 第四五道相应一四九~一六O经(原典八第五卷四五~五四页)。

  摄颂曰:

  力与种子龙

  第二 觉支相应                                       三一七

  相应部经典五                                        三一八

  树瓶以及芒

  虚空及二云

  船舶与客河

  以觉支相应之力所作品,用以广说欲贪。

  第十六品(终)

  139           第一七 寻觅品(调伏欲贪)1

  [一五五~一六五]第一~一一

  注1 第四五道相应一六一~一七O经(原与第五卷五四~五八页)。

  摄颂曰:

  寻觅次第漏

  有三苦碍垢

  摇受二渴爱

  以觉支相应之寻觅品,用以广说欲贪也

  第十七品(终)

  第一八 瀑流品(调伏欲贪)1

  [一六六~一七四]第一~九2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诸比丘!瀑流有四种。以何为四耶?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是。……乃至

  广说……

  注1 第四五道相应一七一~一八O经典(第五卷五九~六二页)。

  第二 觉支相应                                       三一九

  相应部经典五                                        三二O

  2 想原典之经的号码数有误。

  [一七五] 第十 上分结

  ※ 二  诸比丘!有五上分结。以何为五耶?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是。诸比

  丘!此为五上分结。

  三  诸比丘!为证知……偏知……偏尽……断此五上分结,应修习七觉支。以何为

  七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调伏究尽欲贪、调伏究尽嗔恚、调伏究尽愚痴……趣向不

  死、倾向不死、临入不死……趣向涅槃、倾向涅槃、临入涅槃以修习念觉支……[择

  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

  五  诸比丘!为证知……偏知……偏尽……断此五上分结,应修习此七觉支。

  140     摄颂曰:

  瀑流与轭取

  系随眠妙欲

  盖蕴上下分

  应知此品用以究尽欲贪、究尽嗔恚、究尽愚痴。

  觉支相应中之第十四暴流品(终)

  应以广说道相应处,广说觉支相应。

  觉支相应(终)

  第二 觉支相应                                       三二一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