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06-107卷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06-107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百零六卷A面
前面已经举了很多例子,像我们目前科学家,那时提那个口号一点都没错啊!要理性化,你要亲自见到经过验证,可是这个地方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你要确定他的存在是要经过见到、验证,但是没有你亲口验证的事情,你不能肯定它不存在,对不对,因为你没验证嘛,现在他们犯了什么呢?犯了什么毛病啊!没有验证的事情啊,明明是他见不到,他却是用他有限的理性啊一笔抹杀,一笔抹杀,就是这个毛病,所以说我是人,所以人是我,你们呢?妖魔鬼怪,都变得这样子,这句话,这个是真正糟糕,结果他的佛法啊,说它,这个文字上面,也对呀,没错啊,但是那意义上面啊,完全错到十万八千里以外了,这是随便一提呀!啊!做为我们自己的警策,啊!我们也不必去衡量人家是非,啊这是这个警策了以后啊!我们自己努力,反过来刚才说过了,正因为如此啊!现在在末法的时候,我们能够如理去做的话,会产生无比的功德,也有靠著这么一点力量啊!使得那个正法多多少少能够啊再多延一些时候,多使一切有情得到好处。哪换句话说,我们的福德智慧也从这个地方增长,我们都还要感谢他们哪,啊还要感谢他们,下面继续说。
【“又有一类除不毁谤方便而外见解道理,许和尚说而为善哉。”】
另外一种比较好,啊!他毁谤倒不毁谤,但是呢他以为说,啊这个人讲的对的。
【“又有余者弃舍观慧,全不思惟,意许和尚修法为善。”】
又有一个呢?他不要观
察慧,啊就是不思惟,但是心里面,啊如如不动了说,就这样,实际上呢?都在无明当中,真正的如如不动破了无明,它本身就没有可动之处,绝对不是我们凡夫上面说你在大无明当中叫如如不动啊。
【“此等之道,全未接近修空方所。”】
啊这前面所说的啊!他根本不了解修学那个胜义应该怎么办?啊!不了解才是怎么样?
【“纵许修空,然若说云已得无倒空性之义,无谬修习,有修证者唯当修空,不当更修世俗行品,或说行品不须执为中心,多门修习,亦与一切圣教相违,唯是违越正理之道。”】
啊再进一步,纵然许修空,有一个人说:修的。但是呢?说像这样修了,就算已经得到了正确完整的,啊修法,就只要修这个,不要再学其他的世俗的行品,换句话说,除了智慧以外,不要再想那个方便品啊,或者说:虽然要,不要把它作为执为中心,因为实际上真正修学佛法的,佛法的上首是方便,前面说过了,佛法的上首是什么啊?菩提心。这个是重要的,然后呢,智慧啊!是是矛盾的助缘,这个地方我们要了解,他现在反过来了,反过来,乃至于完全不要他了,所以这个啊,跟真正的完整的正教相违背的,错了。请翻到二百四十八页。那么昨天谈起啊,有的人不善解空性啊,产生了误会,这个下面一段呢,这一段呢?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啊!但我们现在目前啊!如果这个概念,辨不清楚的话,啊辨不清楚的话,产生的流弊非常大,平常我们常常说的空空空,然后该空的不空,不该空的都空掉了。就是啊!对这点的一个误解,对这一点的误解,那么,不但是呀!说我们刚开始的初机对这个概念不了解,就是很多所有修行的人啊,往往也在这个概念上面啊产生了一个误解。啊,在我们国内有几本经特别流行的,譬如,“金刚经”,那是的确非常了不起的一本大乘经典,所以对这“金刚经”的经义啊,如果你没有深刻正确的了解的话,往往也就产生了这个流弊。啊流弊的利害一点的那根本啊不晓得跑到那里去了,就是刚才说的,执空啊!然后呢?无药可救,这是一种。其次一类的话呢,因为空了不善巧,所以堕落小乘,堕落小乘,嗯,现在下面的那一段啊,就是正确的辨别这一点,所以到那时候我们会引“金刚经”上说的,你了解了下面这一段,回过头去再一看“金刚经”,那么“金刚经”上面的空理就非常清楚,非常明白,现在我们看,哦!
【“以诸大乘人所应成办,是为无住大般涅槃。”】
那就是我们大乘人应该成就的,他这个涅槃叫无住的大般涅槃。小乘是证得二个,一个叫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是他证得了圣果以后啊!断尽了这个见、思烦恼以后,三界以内的烦恼都断掉了,但是呢?他那个身体啊!就以前宿业所感的这个余报这身体还在,那个时候叫有余依。啊!虽然已经证得涅槃了。一直等到那个身体呀消失掉了。换句话这个身体拿我们世间来是死掉了,那时候叫无余依涅槃,那个时候就是安住在空性当中,他,我们平常的所以叫沈空持寂,好了,不能动了,佛不是,涅槃了,但是呢并没有沉住在这空当中,正因为他涅槃了,所以在无量无边世间、尽法界、虚空界的,广行一切诸佛的大事,这个是两个有绝大的差别,啊!那么,下面就说明这个道理,第一个呢,进入涅槃的人啊,他都能够不在生死当中,所以说:
【“其能不住生死者,是由觉悟真实义慧。”】
所以能够不在生死当中流转,是为什么?是对这个真实义,就是胜义谛能够认识,啊这个怎么能成就的呢?
【“依胜义道次甚深之道,智慧资粮智慧支分之所成办故。”】
这个,就是佛的二足尊当中的慧足,那个是以胜义谛,这个次第啊!智慧资粮圆满了,所以啊!在福智二支当中是属于智慧资粮,这个成就了,所以他能够啊!不沦落在生死当中,那么佛呢?不但不沦落在生死当中,而且也不沉寂在涅槃当中,不像二乘果,他证了无余,无余依涅槃,沈空持寂,就沉在那个涅,涅槃的空寂当中,他不能动的,佛不是,能动的,他不沉住在这个寂静涅槃,这为什么呢?下面说。
【“不住寂静般涅槃者,是由了悟尽所有慧,俗谛道次广大之道,福德资粮方便支分之所成办故。”】
那由于了解了那个尽所有慧,那个平常那个尽所有慧啊,这是唯识法相的名词,它有专门的解释,啊我前面就说过了,我不用法相名词的解释,因为大家并没有啊!哦教,按照教理啊很深入的认识过,所以我们不妨用一般我们常用的名词,所以天台讲的俗谛,或者说道种智,这个概念更容易清楚,更清楚啊。关于真实的这个说的如所有性,尽所有性,智慧的特质等等,一直等到最后讲到毗钵舍那那一部份,那个时候才会讲智慧的特质,平常我们讲智慧,是有一个它特定的,不是像我们以前所讲,以前那个都是方便的引发我们眼前了解的,乃至于说闻、思、修相应的,啊这个都是方便的说法。它真正的这个智慧的特质,一直到最后那个毗钵舍那那个时候,那个啊,都是啊!按照著这个法相的名词才完完整整的解释。这点我们要了解啊!那么换句话说呢?这个是什么啊?就是俗谛,啊天台说起来叫道种智,那个道种智啊就是世间的万事万物,啊无所不通。这样,不是像声闻缘觉一样证得了空性,那其他的就不管了,安住在这个里头。而这个是什么呢?这个是啊广大道,这个就是福德资粮,这个是两个啊明行当中属于行足,另外一种名叫方便智,由这一支所成办的,所以这两个具足了,所以他能够在生死当中而不受生死的支配,这样,他虽然跳出生死,却在生死轮回当中来济度我们,这个是佛,这个才是大乘人所应该办的,一开始那个定义我们应该了解,那么,下面就引经。
【“如秘密不可思议经云:‘智慧资粮者,谓能断除一切烦恼。’”】
就是这个,因为烦恼就是沦落生死的根本,这个是啊用智慧资粮来断除的,所以我们平常我们前面讲慧,说闻、思、修特别指出这个所谓闻慧、思慧、修慧的特质,针对烦恼而言,我们要了解这一点。可是,关于这个三方面的特质呢,在什么地方?后面再解释。啊这样,那么下面。
【“福德资粮者,谓能长养一切有情。”】
唷这样,他福德资粮是什么呢?他不但自己解决,而且能够帮助一切有情,同样的解决这个问题。
【“世尊,以是因缘,菩萨摩诃萨当勤修习福智资粮。”】
所以啊!这个地方啊菩萨要修的努力精勤二样东西,一个是福德资粮,一个是智慧资粮,所以平常我们说:悲智双运,成就的果,是明、行二足,所以叫二足尊,我们引很多下面的经,一一经,你看,换句话说,广应诸经说明这个道理。下面:
【“圣虚空库经云:‘由慧智故而能偏舍一切烦恼。”】
由于智慧,智慧甚深道次,所以一切的烦恼都彻底的解决。
【“由方便智故而能不舍一切有情。”】
他另外就方便智啊,虽然烦恼舍掉了,但是跟有情济度,有情而在三界当中啊!他却是啊了无挂碍。嗯又下面:
【“圣解深密经云:‘我终不说一向弃背利益众生事者,一向弃背发起诸行所作者,能得无上正等菩提。’”】
啊他是反省,佛自己说:“我绝不会,我从来不会说,违背利益众生,一直违背利益众生。”换句话说:“不利益众生的那些人啊!他不可能成无上菩提。”他为了要利益一切众生啊,所以要广发种种方便大行,所以不利益众生,不去利益法,又为了,为了利益众生而发起广大诸行,这种行者,背弃了这种行者,这种人啊是不能成功无上菩提。佛,决不会说,所以,我终不说就是这个,啊!这是反省,换句话说,大乘行者啊!绝对是为了利益众生要广行诸行。所以,菩萨刚开始正学的时候叫道种智,他不是先从空性上面下手的,而是从布施、持戒这么一步一步深入的。
【“无垢称经云”】
无垢称经是维摩诘经,啊维摩诘经,我们玄奘大师,玄奘大师译的时候啊就称它为无垢称经,同样一个,经上说。
【“何为菩萨系缚解脱。”】
它那个上面说:什么是菩萨做对了,那就叫解脱。什么是菩萨做错了,系缚。他虽然想行菩萨行,可是,有错有对,那么下面。
【“若无方便摄取三有是为菩萨系缚。”】
菩萨是正要在三有当中摄取一切有情,他现在没有正确的方法,在三有当中摄取一切有情的话,那个菩萨做错了,所以等于被绑住了一样。
【“若以方便趣向三有是为解脱。”】
那就对了,有正确方法的,反过来,智慧呢。
【“若无智慧摄取三有是为菩萨系缚。”】
那么上面说,好了,你用方法去摄取三有,在三有当中啊就帮人家忙,结果啊他固然目的是好的,为了帮别人忙,结果啊,帮了半天是愈帮愈忙,自己不能解决啊!是别人啊同样的啊互相沉沦在这个里边,这个不行,这个不行,所以,在三有当中,还要有什么呢?要有智慧,所以说:若无智慧去摄取这个三有的话,那菩萨是做错了,他就被绑住了。
【“若以智慧趣向三有是为解脱。”】
有智慧那就对了,那么这二者当中怎么办呢?这么的怎么办呢?你要去摄取三有啊!又难免啊缠在一块儿沉沦,是啊,你不要沉沦嘛,难免啊你又沉在这个空当中,又不能动,所以下面说。
【“方便未摄慧为系缚。”】
耶这个智慧啊,要用方便来摄持的,所以啊!如果说这个智慧不用方便去摄持的话,那么对不起,这一个慧是错的,被绑住了,换句话说被慧所绑住,那个结果什么,就像二乘行者一样,他证得了空性以后啊,但是啊!绑在那个空里边,就沈空持寂,他没有方法,不能从那个空当中跳出来广行种种利生事业,就这样,下面。
【“方便所摄慧是解脱。”】
方便所摄持的这个智慧,这个就对了,啊,那个是说智慧要怎么运用,要用方便来摄持,不能缺少方便摄持,这个不可以,反过来,智慧如何呢?
【“慧所未摄方便为缚,慧摄方便是为解脱。”】
喔,你行方便也是如此,这个方便一定要用智慧去摄持的,否则的话,虽然你行方便啊你没有智慧自己啊也滚在里头。平常,所以我们常常说,爱见大悲,爱见大悲的原因是什么?虽然你觉得你有悲心,可是啊!你这个悲心跟无明相应的,是
啊!爱、见这二样东西啊与无明相应的,虽然你有大悲没有用,世间每一个母亲都是以这个世间的量质来,量质来说最慈悲的,但是他没有智慧。不要说佛法的智慧,佛法的智慧有他的特质的喔!不是我们平常的聪明才智喔,连那世间的一点点辨别的能力都不如一般正常人,所以我们称她为叫溺爱。溺爱是爱他啊,却却啊弄反了,把他啊,把他啊沉沦使他沉沦,这个不可以,这样,所以我们现在有很多人说,唉呀!我要行菩萨道,心好的,但是那个心能不能圆满,不要说圆满,能不能具体的实行还要看你有没有智慧。反过来说,你要行的时候,你必须没有烦恼夹杂。现在我们浑身烦恼在这个地方,然后呢自己说,要去啊帮助别人,不是帮助别人啊,是愈帮愈忙啊。这个我们必定要了解的,啊这样。所以,这个方便要慧来摄持的,没有慧来摄持的话,没有慧来辅助的话,错了。有慧来辅助的话,那个才是解脱,啊这个解脱那就是啊大乘行者的。
【“如是广说。”】
这个地方这引,啊实际经上面啊非常详细的说明这个道理。
【“是故欲得佛果,于修道时须依方便智慧二分,离则不成。”】
所以我们要得到圆满的佛果的话,这二样东西啊都要学,而且这二样东西啊要互相配合,啊这样才可以,所以前面说,方便摄持的慧,慧摄持的方便,不是你是你,我是我,常常我们说钢筋水泥,钢筋摆在那里,水泥摆在一边,没有用,钢筋需要跟那个水泥配合的恰到好处,啊样样东西都是如此,下面又说:
【“伽耶经云:‘诸菩萨道略有二种,何等为二,谓方便智慧。’”】
啊也是这样。
【“祥胜初品云:‘般若波罗蜜多者是母,善巧方便者是父。’”】
这两样东西,一个是智慧是母,方便是父。父母具足啊,那么自然而然啊就有啊生子、家庭,种种的这家庭的事业,由此而来生那个父子,这就是佛法的事业,由此而来。
【“迦叶请问经云:‘迦叶,譬如大臣,所保国王则能成办一切所作,如是菩萨所有智慧,若由方便之所摄持,能作一切诸佛事业。’”】
都是说这个道理。
【“故当修习完具施等一切方便,具一切种最胜空性。”】
所以我们真正修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这一个是啊要具足所有方便的施等,这个等字就是含摄,换句话说,六度万行以它的纲领来说就是六度,以他的细目来说包括了一切,啊以这个的什么,一切种的最胜空性,在这样的去修。
【“仅以单空,于大乘道全无进趣。”】
单单学空啊!那个对不起,对大乘道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啊小乘是的啊,小乘是的没错,这个概念我们一定要弄的非常清楚,啊再下面详细辨明这一点,详细辨明这一点,诸位,如果说,啊尤其是初来的同学们,容或对这个概念不清楚的,那么,至少你今天记住,将来等到你条件够了,这一个地方啊,这个地方啊一定要细细的辨明,然后到那个时候,你才能够深一步啊学空,这个时候才好,才好,否则的话,一定是啊!一番好心就走上错路,走上岔路。
【“宝顶经云:‘应披慈甲住大悲处,引发具一切种最胜空性而修静虑。何等名为具一切种最胜空性耶。’”】
那么,上面说,要修的时候,啊修具一切种最殊胜的空性,这个才是,而不是偏空,这个偏空没有具一切种的。哪下面说:
【“谓不离布施,不离持戒,不离忍辱,不离精进,不离静虑,不离智慧,不离方便。”】
所以,必定要不离开所有的那些,这样的修。
【“如经广说。”】.
经上说的很明白,宝顶经,啊实际上平常我们刚才说的,啊“金刚经”啊,这是戒最重要的,其实“金刚经”上怎么说啊!它说得很清楚啊,佛对须菩提说啊:“菩萨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它告诉我们应无所住而行布施哦!他并没有说:应无所住而停在那里不动啊!然后呢!下面又详细的说明,所谓不住色,不住生香味触等行于布施,这个说到下面的时候,我们再温习一下就很清楚明白了,要不然,我们就会了解,曲解了“金刚经”的意义,结果最上乘的一个法门,弄到我们手上扭曲了,完全弄错,啊!既自己损害也损害了佛法。继续下去。如经广说。
【“上续论中释此义云:‘此诸能画者,谓施戒忍等,具一切种胜,空性为王像。’”】
下面就解释。
【“谓如有一善能画首,不善画余,有知画手不知余等,集多画师画一王像,若缺一师亦不圆满。国王像者譬如空性,诸画师者譬如施等。施等方便若有缺少,则同缺头残手等像。”】
这个解释,就像一个,有一个人啊,画那个头啊,啊画得微妙微俏,其他的不会。有的人画手,也各有各的特长,那么把那些人集在一块的话,画出来一个,啊庄严的国王像,如果缺掉一样东西的话就不行,那国王像呢?就譬如空性,那么,画师呢?就是画图画的人譬如布施,这个意思就是说,你必定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平常我们说六度,实际上呢?下面一个十度,还有方便、愿、智、力啊圆满这样东西,它每一样东西啊有它的真实的内涵,特别重要的,你把这个所有的做圆满了,那个时候啊,这个最胜空性,那个空性就是国王像,所以我们啊,用那个图画那个譬喻啊倒非常好,譬如我们在黑板上面去画,画的时候啊,黑板上面本来没有什么,空空如也,然后呢?你拿粉笔东勾一勾,画一个轮廓出来,画得的的确确并是不画什么,可是啊,那个时候写一个什么弯弯扭扭的像一个扇子一样啊这个叫耳朵,那地方画一个东西叫鼻子,那个地方画一个圆圈像鸡蛋壳一样叫脸,最后呢配起来,耶!那个国王的那个面孔在这像起来了,是啊你说画上去的粉笔,就的的确确不是那个像,然后呢,那个本来那个,原来那个黑板空空地方,那个还是空空的地方,那个像就显出来了,就是这样。所以实际上呢,这个圆满的这个佛法的内涵,也必须要经过这些每一部份,说六度万行。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百零六卷B面
啊这个必不能少,那么下面,上面的道理以及经证,以及经证,下面呢就是特别的来一个分辨跟斥破,有很多错误的概念,因为一开头的时候,已经啊有说明了,啊就是那个堪布,啊那个汉地那个堪布,在印度留下,啊在、在这个西藏留下了这恶劣的影响,那么,下面就是啊善巧的辨别它。
【“又若执谓,唯应修空余不应修,世尊亲为敌者而善破斥。”】
有的人还执著说只要学空啊!其他都不要了,空当中具有一切,这个啊!不对。佛陀,他亲自啊斥破这件事情。所以佛陀所说的敌者的话就是啊错误的见解,那个见解跟世尊所说的相反的,是敌体相反的,那一种说法,不对的,看,佛陀老人家,亲自说明。
【“谓若果尔,则菩萨时多劫行施,护尸罗等,悉成坏慧未解了义。”】
假定像上面所说的,上面怎么说啊,你安住在空当中就对啦,啊因为你所有的分别都是啊分别,啊那个分别啊都是啊生死当中的事情。佛陀是以无分别智,你这样去要忙这个,又要忙那个啊,这个错啦!这个是错误的邪见邪执分别。假定这种邪执分别是对的话,那么,佛陀在菩萨因地当中,多生多劫行的布施等等,那岂不是错了吗?因为像你这样说,你安住在这个不要动脑筋的,世尊就偏偏要布施,要持戒,舍头目脑髓,他这样做,岂不是像你这样的观点来说,他坏了智慧就错掉了吗?嗯,所以上面这个话这样。不但如此,道理说明了,下面引那个经证。
【“摄研经云:”】
那个经上面啊世尊跟弥勒菩萨二个人说:
【“弥勒,若诸菩萨为欲成办正等菩提,修行六种波罗蜜多。”】
哪!却说得很清楚,说这个菩萨啊,不像声闻,声闻只管自利就算完了,菩萨啊要办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啊广行六度万行。但是啊。
【“然诸愚人作如是说,菩萨唯应修学般若波罗蜜多,何须诸余波罗蜜多。”】
那是愚人,错误的,啊菩萨只要学空就行啦,般若蜜多,说别的不要。
【“此是思惟,破坏诸余波罗蜜多。”】
这种想法以及他这种观念啊是破坏其他的六度,啊是错的。
【“无能胜”】
无能胜就是弥勒菩萨的呀,啊翻成我们中文的一个意义。
【“此作何思。前为迦希王时,为救鸽故自肉施鹰,岂慧坏耶。”】
啊这我们晓得,佛在因地当中啊,那么为了布施救一只鸽子啊,这个公案。哦,我以前啊,在因地当中我迦希王的时候啊,为了救鸽子,把自己的身体布施啊!送给老鹰吃,这样做,难道就坏了智慧了吗?
【“弥勒白言,不也世尊。”】
弥勒菩萨说:“不啊!世尊啊!”】
【“世尊告曰,弥勒,我昔修行菩萨行时,修集六种波罗蜜多相应善根,是诸善根有损我耶。”】
他们问答详细的辨明,这个辨明怎么说呢?世尊又说了:“弥勒啊!我在因地当中修菩萨行的时候啊,为了要修集这个六波罗蜜,六度万行相应的种种善根,做的这种事情,难道对我有损害吗?”弥勒怎么说?
【“弥勒白言,不也世尊。”】
啊!弥勒菩萨说:“不!”世尊啊!不,对的要这样做的,啊换句话说,这个时候啊他们两位对答,要弥勒菩萨证成要广行,反过来,世尊也说。
【“世尊告曰,无能胜,汝亦曾于六十劫中正修布施波罗蜜多,六十劫中正修尸罗波罗蜜多,六十劫中正修忍辱波罗蜜多,六十劫中正修精进波罗蜜多,六十劫中正修静虑波罗蜜多,六十劫中正修般若波罗蜜多。”】
哪!不但是我呀!你也是同样的要花这么多的时候,专门修这个六度。
【“彼诸愚人作如是说,唯以一法而证菩提,谓以空法,此等未能清净诸行。”】
有很多愚痴的人啊这么说啊,你只要修一法,修什么?空。这个啊,根本不了解啊,他的行持也不对啊。所以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啊,只是讲那空啊,唉呀,就空啊,布施也不要了,持戒也不要了,说起来空,所以大家要了解啊,所以说,不该空的都空掉了,该空的啊都没有空啊,毛病都在这个上头啊,否则的话,变成功佛都错了,啊这一点是这样。下面一层进一层的来说明,那么关于上面这个佛陀,这个救鸽布施老鹰这个公案,容或有的人不了解,说一下。佛陀在因地当中,修行的时候啊!那时候他,这个正在住在那个,正在修行,那么,修行啊,就有一个天帝啊,啊来试验我们世尊,这样,那么化成功一个鸽子,一只老鹰,实际上这个两个都是啊,一个是梵王,一个帝释,那么,来追,那只老鹰追那个鸽子,那个鸽子啊,就跑的来啊,躲在那个世尊的那个怀抱里边。结果这样,那么这个老鹰就追著来,追著来了以后啊,那个菩萨正在修行啊,一看,哎唷!一只鸽子躲在那里呀,一直发抖,再一看这老鹰追上来了,那么这个老鹰要追它啊!他保护它,这老鹰不能下来这样,那么因为世尊哪,誓愿布施身体头目脑髓解救一切众生,啊现在那只,这只鸽子这么苦啊!他当然要救护它了,那只老鹰就说了,唉!你救鸽子没有错啊!但是你救了鸽子呢,我饿了肚子我没得吃啊!我不是受损了吗?那么,老鹰就,那个世尊就跟它说:“是啊那你可以找别的东西吃啊!”它说:“不行,不行,我这个习性就是如此,一定要,非要这个啊新鲜的肉才可以,其它东西吃了不行,那你救了它不是害了我了吗?”“那好,好,既然你要新鲜的肉的话,哦我发誓要救,我把我身上的肉割给你吃。”“那可以,但是呢?割是可以的噢!要一定这个重量一定要一样的重喔!呀你不能少我一点喔!”啊“好好好。”这样,然后呢?他自己拿这个刀,我们无法想像的啊,唉拿这个身上的去割,割下来,那因为它是梵王啊,是帝释来试验的,所以它有神通啊!结果啊拿那个磅称去磅的话,那割下来的肉啊就是没有那只鸽子重,那个鸽子啊摆在那头,然后呢那个世尊的肉放在那头,怎么割啊,就,那个鸽子就是重,是身上的肉就是都割掉了。啊那个你想想看,不要说我们身手割掉了,叫你随便划一刀,你也受不了了,而他自己动手啊,那个时候他人已经昏了,昏过去了。后来想唉,我啊多生多劫以来就为了这个事情而精进,今天有这个机会啊,圆满我的布施,这怎么可以啊,无论发大精进,啊这样,然后呢,他最后说好,我人通通爬上去,这样了不起啊,他最后就用尽平生最大之力,就爬到那个上头去。大地六梵震动啊,这样。那个时候世尊啊!因地当中生生世世这种公案太多太多了,所以这个地方特别说明,假定,像前面,就是说那个支那堪布这么说,啊你只要安住在无分别当中啊,什么都不管啊,那就对啦,说啊你要想布施,要持戒啊,那个是有相的分别啊!那个都是世间的事情啊,修学佛法不是那样的。假定像他这样说是对的话,那世尊亲自说,那么这样做的话,我因地当中做这个都做错了,结果,世尊跟弥勒菩萨二个都亲自说,这个没有错。世尊固然没有错,弥勒菩萨也是这样做,六十劫当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啊。所以,我们现在啊,刚刚开始修道的时候啊,观念啊,千万不能错啊,他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啊,尚且这么重视,我们凡夫如果不从因地上面努力,说这个也不要,那个也不要,请问你成什么?你什么都不成,地狱种子有份。为什么说地狱种子有份呢?很简单吗!佛是圆满的经教告诉你这样,经过你这么歪曲解释,那么人家把佛经的正义把它曲解掉了。换句话说,我们的确一番好心想去弘扬佛法,结果,却把完整的教法特被我们这种误解而损害掉了,效果是什么?所以,佛一再说,你要杀罗汉那就破坏所有的佛塔,乃至于啊,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罗汉杀掉了,对不起,谤法之罪呀还要重。现在这个大乘经典讲的那个,这样了不起的空法,我们误解了以后,那岂不是产生最大的罪障吗?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堕落逃不了,还说能修行成功吗?就这个地方啊我们特别应该认识,所以他下面紧跟著说。
【“故若说云,有空解者不须励力修方便分,是谤大师昔本生事,为是未解了义之时。”】
所以有的人说啊,啊你真正啊有空解,换句话说,你啊证得了空性以后啊,其它的又不要的,其它的不要努力的,对不起,那个是啊,毁谤我们佛陀因地当中,这是第一个。还有呢?对这个真正的了义境的特质,他并没有解了,没有解了,又谤人又谤法,不得了的严重啊!
【“设作是念,由种种门修施等行,是未获得坚固空解,若有空解即此便足,是大邪见。”】
所以有人说啊,说你布施这东西啊都是什么,你呀对这空性啊并没有正确坚固了解,如果你真正的正确坚固了解的话那就够了,对不起,这种看法是大邪见,完全错了。啊所以眼前我们禅宗最顶胜,大家总觉得禅宗讲空的,实际上的,对于这个啊,禅宗也根本不了解,前面曾经说过,今天再引一下,大家还记得,沩仰宗的师弟两位是开山大祖师啊,啊他的老师啊沩山啊祖师啊问他的徒弟啊,仰山,说这个“涅槃经”啊在你看起来有几卷是对的啊,佛说的,几卷是错的魔说的,他徒弟怎么讲啊,仰山怎么说啊!师父啊,对不起,我看起来啊都是魔讲的,耶涅槃经,大般涅槃经,他徒弟居然说都是魔讲的,这什么话啊,结果啊他老师啊不但啊不说他不对呀,还赞叹他,说唉呀,向后啊佛也奈何不了你,对了,你对那个正知见把握的很正确,你自己一但认得了以后啊,任何人都不能动摇你,换句话说,那个时候讲的什么呢,他真正真见到空性的时候,至于他究竟证的位次是加行位上面的,见道位上面的,那我们不管,总是见到空性的时候,空当中实际理地啊,是一尘不受,是一尘不染,还有什么好谈的,因为我们从这个上面看起来他好像讲空吧!哪!喔!看下面这句话大有道理喔!所以,他自己的内证的经验包括他老师,他老师非常赞许说对了,对了,你完全对了。但是,他下面一句话说:“师父啊,我这个见地啊是有一点啊,但是呢我的行持呢,就是说我的方便呢,我的修行呢,对不起这个是没有。”所以他老师紧跟著说,这个地方啊,是呀这贵知见地啊,是先看看你见地见到了没有,不说知行律,暂时关于你行持的地方不讲。我在若干年前有人曾经跟我说,不贵,只贵知见地,不贵知行律,一字之差就不知道错到那里去了,他就是说,只贵你这见地,行律啊不管的。实际上呢!他们师弟两个说的是说:先,你要先见道,然后根据你的见道然后去修道,所以是现在啊!先看看你见了没有,这个行的事情啊还暂时不要说,而你见到了根据你正确的见解然后去做,所以我们常常说先得根本因,然后呢,再去圆满它耶,记住喔这一字之差啊,他大修行人尚且五百世堕野狐啊,我们现在这个凡夫啊!再一念之差的话那不晓得错到那里去了,这个是,哪!就禅宗,实际上拿我们前面来说,前面这个经上面,“十轮经”上面也说的很清楚嘛!他六十劫当中修这个,六十劫当中修这个,六十劫当中修这个,所以我们这些祖师啊,他在这个多生多劫当中,那段时候是专修般若波罗蜜多,所以,他重视的是那个,那个时候他其他的不管,这样啊。所以我们还记得吧,一开始的时候告诉我们很清楚,我们必定下脚第一步,最圆满的教法,怎么走法,就是下脚第一步,把这个整个的轮廓认识了,然后呢找到自己进去的这个方便,那时候你进去的时候一点都没有错,一门深入,可以不管余其,等到你这个做到了,然后呢更进一步,啊一样一样的加起来。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啊只能说,啊我现在条件不够啊,只能在这个上头啊!同样的,正因为我们现在如此啊,所以,现在啊这个时候啊我只能念佛啊,看见你参禅啊,唉唷我赞叹不已;看见你学教,我赞叹不已;看见你持戒,我赞叹不已;看见你学密,我赞叹不已;然而我们互相赞叹,互相帮助的话,那么靠著每一个人尽一点力的话,这个佛法完整的,完整的内容还可以具体而为的存在世间,虽然我们各人做不到,确实是靠不同的人,把那个圆满的佛法还存起来,这是必然的结果。反正你得不到的话,大家偏在一方面,就觉得修行就要这个了,别的也不要了,然后呢?啊我修净土嘛谤禅,学禅的人嘛谤净土,你谤他,他谤你,不要等到外面人啊来损害你,我们自己就里边啊弄得了支离破碎啊!这是千真万确的,绝对重要的,但假定能够这样做的话,你会不会说四众过啊!会不会自赞毁他,都没有了,都没有了,所以你得到了正确的认识,跟不得到正确认识就差这么个大法。啊!所以他们告诉我们说大邪见,啊紧跟著,他一步一步的深入广泛的来辨明这个事情。
【“此若是实,则已获得无分别智,证胜义谛大地菩萨,及诸特于无分别智获得自在八地菩萨不须修行,然此非理。”】
更进一步说,我们凡夫先不谈啊!乃至于啊证得加行位或者见道的那些先不谈,特别到了八地菩萨,说:假定像你这样说是对的话,你只要证得空性其它就不要
修的话,假定这个实在的话,有甚么错误,请看,说,获得无分别智证胜义谛大地菩萨,大地菩萨是证了空性了,特别是啊以无分别智得自在的,啊八地菩萨,那个换句话说啊到空性是彻底的,彻底的啊!所以不动地,不动地的话啊!能够啊真俗二谛啊圆满证得的那个,啊第五地啊极难胜地,第六地叫现前地,极难胜地啊是能够呀真俗并观,然后呢,六地的时候啊真俗现前,七地是远行地,八地是不动地,那个时候的的确确对这个无分别智获得自在的时候,那个时候他应该就不要再修了,但是,这个不对,这个不对,下面又引经上面说:
【“十地经说:‘于十地中虽各各地,于施等行别别增上,然于余行非不修行。’”】
他每一个互相摄的。
【“故一一地中说皆修六度或修十度,此等经义,无能胜尊龙猛无著,皆如是释,定不可作余义解故。”】
上面在任何一地当中,这个啊都要广修六度或者十度,这是那一地啊这一部分的特胜,初地是布施特胜,二地是持戒特胜,关于这个道理啊,哪!从世尊经上面下来以后,是无能胜是弥勒菩萨,不管是再传下来的性宗、相宗,没有一个例外的,都是这样解说,绝不可能啊,解错,绝不为其它的意义。换句话说,凡是正确有传承的菩萨、祖师都是这样解释的,那个地方啊!反正,凡是像前面所说的那都错了,紧跟著关于这一点有特别说明。
【“特八地位。”】
就是八地菩萨。
【“灭尽一切烦恼,安住寂灭一切戏论胜义之时。”】
看哦,那个时候是。
【“诸佛于彼作是劝云”】
佛出来劝他的,啊这八地菩萨啊证得了这个啊,觉得,唉呀,他已经彻底的解决了问题了啊!那就是涅槃了啊,耶!那个时候啊!佛就会起来弹指啊!就警觉他。
【“唯此空解不能成佛。”】
你单单到这个地方不能成佛啊!
【“声闻独觉,亦皆得此无分别故。”】
喏你别看是小乘喔!啊小乘声闻缘觉也得到这个,不过量没有八地菩萨那么大,啊是就验证的质来说是一个内容,关于这一点啊,性宗跟相宗所见有不同,这个我们这里暂时不谈它,总是,这是经上面佛陀亲口讲的,所以说,你得到这个,嗯,不。
【“当观我身及智土等,此无量德,我之力等汝亦非有,故当精进。”】
啊说你的目的不是要学成佛吗?那么你呀不要看他们要看我啊!我的这个智慧你有吗?我的报土你有吗?我的无量的功德,我的十力,四无所畏你还没有啊!所以你还要精进啊!就你自力来说,啊是这样。进一步呢?
【“又当思惟,未能静寂诸有情类种种烦恼之所逼恼。”】
你要为,不是要为利益有情嘛,一切有情的烦恼等等还在,利益人来说,你也没有。
【“亦复不应弃舍此忍。”】
再说,你也不必离开你现在证得的,是证在你证得的当中,广行这些,自利利他,这佛亲口说的,绝对不是说啊只要空啊就可以了,所以刚开始初地菩萨,八地菩萨没有一个例外的,现在我们单单居然说,修了空什么都不要了,那完全是个错误,所以说,这样的八地菩萨到了这种地位啊!他:
【“尚需修学菩萨诸行。”】
啊他还要努力学这个啊我们现在。
【“得少三眛便生喜足,弃舍余德,诚为智者所轻笑处。”】
喏,这地方最后一句话,我们现在稍微得到一点点相应的啊就已喜足了,然后呢其它的都弃舍掉了,真正有智慧看的人啊真觉得啊可笑可怜啊!这一点啊大家千万注意啊,千万注意。我们现在真正的大毛病始终在什么地方,就是自己的障碍,啊总归得到了一点点,唉呀,好了,好了我们就这个样了,好了,好了我就这个样了,所以真正要忏悔的话,第一件事情一定要把这个拿掉,啊当然,毕竟自己不行,毕竟自己太差,那也不勉强,那只好只有走条远路,啊尤其是想学大乘佛法的人,这个概念不拿掉,是大乘根本谈不到,大乘根本谈不到,这样。不过呢,我们也并不要去否定别人,啊他虽然没有这个力量,那怕那个大乘大乘念一念的话,迟早那个大乘总是引发,他还是会回来的,可是那个注意喔!他要回来的时候还要走这个老路子,还要把那个以前啊这个障碍把它拿掉,所以我们今天如果懂得了以后啊,真正更重要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眼前那个障碍就拿掉,你拿掉了很快就上去了,何必吃尽了千辛万苦,然后到那个时候啊,唉呀!再痛苦的再去同样的要做这种事情,而且你愈到后来,你的积习是愈来愈重啊!积习愈来愈重啊!然后,你到时尽除那个障碍你是愈来愈辛苦,是愈来愈吃力啊,所以这个道理啊必定要事前的时候啊,先要深思熟虑,你了解得愈透彻,那刚开始去做的话愈省力,现在做的时候是有障碍的,因为你以前嘛,但是现在毕竟那个障碍比较轻喔!所以容易除喔!这一点啊我们应该认识,下面继续的再引这个十地经。
【“如十地经云:‘佛子,若有菩萨安住菩萨此不动地,诸佛世尊于此安住法门之流,发宿愿力,为令善修如来智慧,作是教言。’”】
看那,亲自在,佛这么说,这个经上面说的,说这个,这些佛子之大乘行者啊!一直到了不动地,啊那是高的不得了,那个时候啊,诸佛世尊:十方一切诸佛在这个情况之下啊,就发宿愿力,就告诉他启发他,告诉他某人啊!你的目的不要忘记掉了啊!你现在,就是前面说的那个,你现在这个啊,不对啊!
【“善男子善哉善哉。”】
说:好极了啊!你现在难得了到了这个地位啊,可是你要注意啊!有一个关键问题啊。
【“当随证悟一切佛法,此虽亦是胜义法忍。”】
这个是无生法忍,真正殊胜的啊!
【“然汝”】
但是你啊。
【“尚无我之十力及无畏等圆满佛法。”】
十力四无所畏圆满佛法你都没有啊。
【“为偏求此圆满佛法故,当发精进,亦不应舍此法忍门。”】
那个时候你要正精进了,那也不必弃舍这个无生法忍之门,他那两句话,实际上就是什么呢,那个时候啊发的精进,就是慧施的方便,然后呢?不舍此忍呀就是方便所摄的智慧,所以八地菩萨的修持的精进我们无法想像的,下面他马上又紧跟著来了。
【“善男子汝虽得此静寂解脱,当思此诸异生凡夫未能静寂,起种种惑种种损恼。”】
你虽然得到了这个解脱了,但是啊很多凡夫啊还没有啊,因为你的原来的目的不是要利人吗?你现在得到了,你还没利人啊!
【“又善男子当念宿愿,饶益有情,不可思议智慧之门。”】
你要回想你自己的愿力喔!你的愿力是什么啊,为利益有情愿成佛,不管对你自利也好,不管是利益有情也好,你一定要得到那个不可思议智慧之门喔,你现在还没得到喔,而且下面又说:
【“又善男子此乃诸法法性。”】
这个八地菩萨所证得的一切法的法性,法尔如是。
【“随诸如来出不出世,然此法界恒常安住,谓一切法空性,一切法不可得性。”】
就是这个,说啊一切法,法住法位,啊世间相常住,就是你现在就证得了这一点而已,这样,一切法本来空的,一切法本来不可得,这个特点,下面一句话很有意思。
【“非以此故差别如来。”】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百零七卷A面下面一句话很有意思。
【“非以此故差别如来。”】
单单对这一点来说的话,不是说三乘的差别,金刚经上有这么一句话:“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既然是无为法为什么有差别呢?有的,同样证得无为法,或者是声闻,或者是缘觉,或者是佛菩萨,差别在哪裹?就在这里。现在下面说。
【“一切声闻独觉亦皆得此无分别法性。”】
哪、经上说得明明白白啊,啊,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误解金刚经哦!然后哪,只讲空哦!这个错了。
【“又善男子当观我身无有限量,无量智慧,无量佛土,无量成办智,无量光明轮,无量清净音声,汝亦当如是修。”】
我的一切,一切你要这样修啊,前天我们还记得吧,佛的这个啊,功德是不得了,不得了啊,声闻是绝对不可能啊,完全不能比,完全不能比的啊!差别在那地方,就在这里。
【“十地经又说。”】
差别就在这里啊,广行六度万行,而这个要用慧来摄持的方便,下面又说,
【“譬如大船入大海已,顺风所吹一日进程,未入海前励力牵行,纵经百年亦不能进,如是已至八地不待策励,须臾进趣一切智道,若未得入此地之前,纵经亿劫励力修道,亦不能办。故若唱言有速疾道,不须修学菩萨行者,是自诳自。”】
后面这个非常重要,就像大船一样,在江裹边啊、哎啊!这个要拖啊要拉啊!不行,啊,在,这是没有进入大海,一进入大海啊,那个大海有海阔天空,又这个风又大,吹一天所进程的话,唉!在没有进入大海之前啊,你努力去拉啊!这一百年也达不到这个,所以啊,到了八地菩萨,所谓不动地,无任运无功用行了,它须任何一刹那,在一切智这一条道路上走的这个功德啊,在没有进入这个之前啊,经过亿劫努力修行也不能办,所以经上告诉我们,进入八地菩萨,它随便哪怕一点什么东西─给狗吃,至于做一样东西,一点点事情的功德把它所有以前的功德积累起来还要超过,就这样,啊、所以这个观念就在这里,那么为什么八地菩萨能做,声闻不能做呢?差别就在这里,就是啊,它先以方便摄持的慧,而这个东西啊,一定是方便为上首的,现在这一地方,下面会广辩此事;详细的,所以我们啊、没有证得方便之前啊─学空,那是一条啊、是一条歪路,是一条歪路,啊、我们继续下去,关于这个地方啊,除了我特别说明以外,你们诸位在座的同修,要想走这一条直路,不走冤枉路的话,这个概念务必要弄得非常清楚。
【“设谓非说不须施等。”】
有的人说唉!说布施等不是不要,要的,那么怎么办呢?
【“然即于此无所思中完具施等,不著所施能施施物具无缘施,如是余度亦悉具足。”】.
它怎么说、说布施要的,只是呢!在无所施中,就是你在那个无分别当中啊,你就可以完,完备了,这样去做的话,才能够不著所、所施、能施、施物,我们通常所谓─三轮空,这样才对呀!啊、不但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等亦是如此,说啊、持戒而不著戒相等等,有的人啊,这么说的,这个对不对?下面就告诉我们,这个啊也有问题,也有问题!下面这段文就是说明。
【“经中亦说一一度中摄六六故。”】
是的,经不但是这个人这么想,经裹边也说的,每一度譬如布施,布施含摄了后面的所有的诸度,持戒也是含摄了其他,于是他就这样想。
【“若仅由此便为完足,则诸外道心一境性奢摩他中,亦当具足一切波罗蜜多,于住定时亦无如是执著故。”】
说、下面就辩说这个错了,不对,不对,假定说你住在这个定当中,不去分别就算圆满一切的话,很多外道得到那个定的时候,在奢摩他,定当中,他心里也没有想啊,没有想,不、不去分别,那岂不是也应该圆满一切了吗?因为他住在定当中,他心里面没有这种执著,没有这种执著的话,像你这样的三轮空啊,三轮空的话不就是具足了吗?这个不是这样吗?实际上啊,不对的啊,实际上不对的。
【“特如前说声闻独觉,于诸法性无分别时,应成大乘,具足一切菩萨行故。”】
或者你会这样说,哦!不,外道的是定啊─定,唉!要慧才行,那么没错,好了你说慧吧!声闻、独觉,应该是慧吧!它那个慧啊,安住在法性当中,也没有分别的、啊如果像你说这样对的话,它也应该是大乘,也应该具足一切菩萨行啦!实际上是不是,当然不是!所以错了,所以错了,啊、那么下面哪,下一堂课再说,这个概念很清楚,哦!很重要啊。现在我们继续下去,啊!所以上面出二段话,啊!说你只要住在这个无分别当中啊,就可以了,前面第一种哪,它说你只要无分别啊,那就对了,所有那些分别啊,那都是妄想执著啊,说、恶分别固然是,善分别也是分别啊,那就记得那段话吧!就是黑狗,白狗咬人都伤人的啊!黑云,白云都在虚空的啊,所以啊、你不要分别啊,哪这是辩,实际上呢!在前最早、道前基础已经辩,中间也辩,这里也辩,因为这个概念啊,流露、流毒太大了,太严重了,啊、那么现在这地方哪,真正重要说一开始进入大乘的时候,又特别说明,那么进一步,它又说啊、那么要的,要的,说那布施度是要的,因为经上面通通说要的,它当然不能说不要啦,但是我这个布施怎么呢,哪!你就在这个无分别当中,就可以啊,行了,而且经上面也说,一一度当中啊、每一度当中啊,就含摄了其他六样东西啦,啊、所以它这个地方说假定像你这样说的话,那么外道住在这个定当中,不也就得了吗!也许你会说,这外道啊、这外道啊,这外道之定跟慧不相应,好了,如果跟慧相应的吗!那么声闻、缘觉不是也是慧吗?它岂不是声闻、缘觉也就等于菩萨一样了,当然不对啊!所以这个一层、一层的辩明。
【“若因经说,一一度中摄六六度,便以为足,若尔供献曼陀罗中‘具牛粪水即是施’等文,亦说具六唯应修此。”】
所以啊、它下面说,假定你看见经上面讲了,每一度当中啊,都有其他的六度,就这样就算够的话,那么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啊,供那个曼陀罗的时候,它就这样念,不管任何东西,哪怕是牛粪水啊,你啊、观想也成施,那岂不是也样样都具足了吗?啊、实际上呢!这个是、这个藏系的说法,我们哪!这个大乘止观哪,就是智者大师的师父,啊、南狱慧思禅师,这何等了不起的,他那个大乘止观当中,他也这么说,如果你能够观想的话,再脏的东西,哪怕你上大号,你观想也可以,唉!这是同样的引这东西,于是我们往往、好了你只要观想,观想就行了,你不要实际上去布施,那是一个误解,不是不要你观想,不要你观想,换句话说,你观想的时候也可以行施,施的时候也可以观想,所以一定是方便摄慧,慧摄方便,现在我们哪!只讲其中的一个,另外一个就不要了,就像这样人一样,就是半个人,其它半个就不要了,这就是犯了这种毛病,所以它下面紧跟著说。
【“故见摄行,方便摄慧者。”】
啊、所以我们必定要了解,这二样具足的,要用、用智慧来摄方便,此就是见摄行,然后哪!用方便来摄智慧,它下面这个比喻非常妙、非常妙,你懂得这个比喻,那个时候你就晓得,说大乘的所谓的三轮空,这个是怎么个讲法,乃至无缘的悲等等,怎么个讲法,看哪!
【“譬如慈母丧失爱子,忧恼所逼,与诸余人言说等时,任起何心,忧恼势力虽未暂舍,然非一切心皆是忧心。”】
譬如说一个慈母,啊、一个非常慈爱的母亲,又是一个独生子,这个儿子好得不得了,家财万贯,那我们可以想像得到的,这个儿子啊,死掉了以后,这个心里面的忧忧恼恼,不晓得怎么办?这个时候啊,在任何情况之下,跟人讲话或者什么等等啊,她心里边啊,这个忧心一直在,但是并不是说,任何时候都是忧心哦!她照样吃饭,照样做事情照样什么,照样讲话,事情照做,可是那忧愁的心还在,那么现在这个比喻;比喻什么呢?看下面啊,这一段话非常重要。
【“如是解空性慧,若势猛利。”】
啊、同样的,现在你假如解空性的智慧,非常猛利的话,那么你对则。
【“于布施礼拜旋绕念诵等时,缘此诸心虽非空解,然与空解势力俱转,实无相违。”】
对的。现在你同样的,菩萨不是丧失爱子的这个忧恼心,菩萨是见到了空性以后的这个空的这种力量,这个形式非常猛利,因为证得了空性,所以那时你照样的布施、礼拜做什么事情啊,唉!对不起,那一个解空性的心啊,一直跟著他,做你所做的事情,而跟著一起,于于所以说与空解啊、势力俱转,实无相违。一样的嘛!凡夫尚且如此,何况证得菩萨呀!啊、所以他证得了空性以后,住一切时处啊,都是在这个空当中,但是呢?的的确确,所有的其它任何事情哪!不舍弃的。
【“如初修时若菩提心猛利为先,入空定时,其菩提心虽非现有,此力摄持亦无相违,故于如此名无缘施。”】
反过来、反过来,前面刚才说的是解空慧,现在反过来呢!方便,就是说你刚开始修的时候啊,先修菩提心,那个修菩提心修到非常猛利的时候,那个时候啊,你证得空定的时候,唉!虽然空性现前了,但是那个菩提心的势力非常强,非常强,所以啊,虽然哪、你证得了空性,因为一个菩提心的心力摄持啊,你不会堕在这个空当中,这一个就是整个大乘的关键所在,这点非常重要哦!否则一解这空,完了!既然是空的,你还在忙什么?你发现前面说烦恼的中心是什么?烦恼的中心识执!尤其识执当中有个我执,我固然是没有,说我所执的法也没有,找不到了,你找不到了,你还忙什么?唉!但是因为这样,你没有证得空性之前,有很强烈的、非常猛利的菩提心,所以你证得了空性以后,那个菩提心还在推动你,所以他在空性当中能够动,动、这个是个关键问题所在,所以为什么它修学大乘佛法,一定先修菩提心,不能先修空的,一修空停在这里,没有力量了,这个我们要倒,这个我们要倒、懂得了。
【“若全无舍心则不能施。”】
假定没有舍心的话,根本不能布施,换句话说你没有布施心;不能布施,那布施心怎么来的呢?为了要求大菩提心啊。
【“如是于余亦当了知,方便智慧不离之理,当知亦尔。”】
其他的都是这样,所以方便跟智慧不离,互相摄持的这个道理就在这里、就在这里,所以叫悲智双运。金刚经上面,所以告诉我们,菩萨应无所住,这是什么?安住在空性的时候,确是行于布施,现在了解了没有,很清楚、很明白,所以金刚经一开头的时候啊,他就这么说,是他是讲的空,可是一开头他怎么讲呢?我把那经文啊、在这地方给大家念一遍,说大乘正宗分,这个大乘的中心问题在那里啊?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这、是的,菩萨摩诃萨真正学大乘行者,他怎么修啊?怎么调伏这心啊?说、唉!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所有一切众生,没有一点分党,没有一个例外,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这四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我要度、救他们灭度,这第一个这是方便,下面呢!又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唉!你把所有的众生灭度了,救济了以后啊,却找不到一个可度的众生,为什么?就是慧所摄方便,哪、就在这里,所以这一开头的时候,一定有他的次第,所以本论的真正殊胜的方便,下面不是又告诉我们,说妙行无住分当中,有这几句话;说菩萨呀!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菩萨要这样布施的,布施而不住于相,现在我们了解,哦!原来这样,他因为前面有方便摄持的慧,所以证得空性的时候啊,他虽然啦证得了空性了,但是啊、方便的力量很强,所以他那个空解啊,跟那个方便俱转,他还可以照样做,反过来呢!以这个方便的力量,这个方便就是发菩提心哦!这个发的菩提心哪!由于证得了空性的关系,证得了空性的关系,所以啊这个时候啊,他两样东西啊,互相俱转,行方便的时候呢!不会著在爱见上面,不会有所执著,然后呢,安住空性的时候呢,他不会沈在这个里面,而能够有方便提持,这样才能够广行一切万行,才能够证得佛地的种种功德,没有这个条件的话,一证空性─好了。现在我们现在所以忙,譬如说我们现在忙,哦!忙了个半天,忙了个半天,人家发现这原来啊你忙了半天,都为别人的,谁愿意忙啊!没有一个人会愿意忙的,对不对?这很清楚很明白,啊现在我们装饰那个房间,你弄得很好,就是最后发现这,原来这个房子别人的,嗨哟!可是我们白辛苦一埸,好了!好了!算了!算了!啊、就算我倒霉,那就是有这个心理,这个很明白、很清楚嘛!啊、所以他菩萨、声闻的差别就在这里,声闻虽然证得了,然后呢,在这个大乘会上,听佛讲那个大乘的功德,然后呢,他也啊跟著佛一起啊,讲那些道理,但是他心里面哪,就没有一点点什么,唉!因为爱已经断尽了,空的嘛!这些东西都是空的嘛!你讲还是照样讲,啊、那但是呢,他就是心里面就动不起来,一点动不起来,注定他必定要走这个远路的,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法华上面,以大智舍利弗,以声闻之首,对不起!说你最后还是要成佛的,可是你啊还要转这么多,哎呀!你们不妨翻翻那个法华经去看,现在我们哪!连他声闻都不如,啊、只是现在还没做啊!好了!好了!我只要这一点就好了!好了!那是注定你非走远路不可,啊!这一点我们千万要注意!千万要注意的!所以常常记牢,你来干什么的?学佛,不要学佛的人,先说:“哎呀!我好了!好了!就是这样。”那你不是学佛,这法华上面说得很清楚,佛出世啊!一直想把最圆满的东西给你,可是偏偏啊就小根小草;小草小根,你那个草就是小,它的甘露是遍大地都是,你的根就这么一点点,哎哟!我只要这一点点,其他的我就不要了,那佛也拿我们莫奈何我们!假定你真的这样,安住在这里,问题解决了,那好嘛!佛本来要救你,你既然要救出来了,佛也省一点气力啊!偏偏这个问题不解决。唉!所以佛陀还要劳苦他,实际上呢?倒不是佛陀的事情哦!我们自己的事情啊,你好了、好了,到那时发现问题,还在一大堆,那你重来,所以我们常常说一个比喻啊,你譬如说造房子,唉!我们千万不要,啊这么一点点就够了,然后呢!你把它弄;弄好了发现不对,那么拆掉再重来;然后呢?钉一钉,又不对,又拆掉了重来;又不对,又拆掉了重来,唉!你不晓得弄到那年那月先不啊!现在我们一开头做的时候,忙!然后呢?全部精神,虽然刚开始的时候,计划的时候,好像慢一点,结果你最占便宜最省事、最讨巧,还是这个办法,这个地方啊,大家一定要特别认识,啊、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又经宣说福资粮果,为生死中身及受用长寿等事,亦莫误解。若离智慧善权方便虽则如是,若由此摄持,亦是解脱一切智因。”】
它所以下面告诉我们,那么经上面啊、说、说空然后呢!说有的一方面也是这样,说经上面说,福的资粮果啊,换句话、换句话说布施等等,这个是什么?就是啊、生死当中的受用的身,以及长寿等事,同样的不要误解,对空固然不能误解,对有也不能误解,误解了有啊,爱见大悲,根本就跳不出来,自己都跳不出来,还救人家吗?现在有很多人说:“哎呀!现在我是大乘行者,像你这样不行啊!啊、然、你不是看嘛!弥勒菩萨,他说啊、什么不修禅定啊,不断烦恼啊,啊我们也这个样啊,啊、这要广修方便。”那又错了!错了!两者都不能误解的,这是我们要了解的,说、所以啊、你离开了智慧啊,你那个方便也是这样,所以你要行方便一定要有智慧去摄持,你说要布施,持戒要作种种功德这个事情要智慧摄持,前面啊、因为以前的流弊啊,都是讲空,讲智慧而不要方便摄持的,而现在慢慢的有流弊什么讲方便,也不要智慧摄持的,这反过来也是这个道理啊,这个概念我们必定要双方面互相认识,这样,所以在我们修持的时候,的的确确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有他的重点,可是这个重点始终是整体当中的一部份,你绝对不能偏的,比如我讲造房子,现在造基础,那是造基础,当然这是造基础,但是并不是说造基础,其他的不管,我们一定的哦!现在造基础部份,其他的计划照样的源源而来,准备好的门窗在那里做?砖、砖什么?水泥在哪裹订?然后呢?基础造好了,这些东西又来了,造那些、造这个,然后哪!你慢慢、慢慢这个整个构架上去了,啊、我们现在犯这个毛病,不了解造基础,外面东西不要了,造好了!你干什么?唉!停在那里,这样、啊所以这个毛病啊,我们一定要避免。若由此摄持,亦是解脱一切智因。─同样的,这个方便啊、拿智慧来摄持,这个才是真正得到一切智、佛果的因,这两者当中,一定要同样配合圆满,才是二足尊,才是真正的佛法,才是真正圆满的佛果。所以
【“如宝鬘论云:‘大王总色身,从福资粮生。’”】
总之;色身啊!换句话说,这个色身就是什么?佛的圆满的报身报土,这个是福资粮,但是这个福资粮,一定要智慧摄持哦!现在记得哦!这样,所以佛的所谓最殊胜的法身是什么?是有方便做摄持的,这样两样你摄我、我摄你,构架起来成功了,教证无边。所有的教上面,到处都是说明这个。
【“又汝有时说一切恶行一切烦恼恶趣之因,皆能变成佛之因,有时又说施戒等善增上生因,是生死因非菩提因,应当令心正住而说。”】
就是驳斥前面那种错误论调,那个错误论调的人啊,他前面除了前面已经说的,他有的时候又这么说了,啊、这个假定你得到了善巧方便的话,就是一切的坏事情,一切烦恼等等,本来是要堕恶趣的,你只要得到了正确的方法的话,都变成共成佛的因,实际上哪!这意思就是说,那菩萨不厌生死,在生死轮回当中转啊,却是,唉!大乘的特质,这一点;因为你自己解决了,停在那里不动,对不起!你不行啊,所以他一定是在烦恼当中,一直在烦恼当中,所以说是不断烦恼嘛!就这样,所以有的说叫留惑润生,这一个不是你这么说吗?结果呢!留惑润生的目的干什么?就是要行布施等啊,结果你偏偏又说啊,说施戒等善增上生因,是生死因非菩提心,唉!结果你又这么说,啊!你到底在说些什么呀!你先呀,要把你的令心正住而说,这句话很有意思,你先自己弄弄清楚啊,然后你开口不晚啊,啊、那个就是这
一段地方,辩论告诉我们,啊、所以前面啊我们一再的很清楚明白的,说明本论的殊胜的特点,就是每一个地方啊,它辩得很仔细,我们往往含含糊糊,常常说:“唉!你哪一个都对啊!哪一个都可以进去啊!”,这个话倒是没有错的,的的确确你只要碰到了,譬如说我们那一天说的,常常举那个比喻,你去摸象,摸到了象的毛,你也对啊,是问题不是说,要了解这个特质,能够摸到了象毛,说:“唉!对了!没错!这是象的毛。”那再紧跟著摸上去,这个才对啊!你从那个象的毛就摸到象的皮,然后象的皮,说不定这是脚上的,你再摸上去,就摸到肚皮,其他一样一样摸到了,现在的我们的毛病,不是这个啊,摸到了象的毛,说:“唉!这个就是象的好了,好了!好了!我已经摸到了。”象是这么大,你就摸到那么一点点,你说就是象了,那个对吗?所以这个,整个的概念是在这地方,是啊、所以佛说的一点都没错,乃至小低头一合掌等等啊,皆已成佛道,可是我们现在了解,这个佛道之成,还要什么?慢慢的有其他的因缘啊,把这个因啊来策发,现在大家概念有了对不对?啊、所以一定是要把这个因,啊、把这个因啊,经过这个所谓凡夫是爱取的滋润,然后呢!修还灭的时候,以正知见、善法欲的润发,然后感果报,换句话说你摸到一点点这个毛,你要得到果报的,你要继续的拿这个法相应的增上他,使我们紧跟著再不断的摸上去,而不是说好了,我已经摸到了,这个也是、那个也是,这样,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我们现在说,是的,念佛也对,参禅也对,可是记住我是念佛要成佛、要学佛,千万不要说哎呀!我好了、好了去了就算了,啊、然后参禅哪!我只求开悟,不是的,啊、我为了要达到圆满的这个佛果,现在我走的路,眼前走的是从这个上面,从这个上面是步步深入,而最重要的,更重要的,那个时候啊,在深入之前先看看,这个整个的构架不要弄错,如果你弄错的话,一定会陷在前面所说的,啊、你说要行方便哪,没有慧来摄持,结果呢!你虽然一番好心啊,自己也混在这个裹边啊跳不出来,受的三世怨,修了很多福报下地狱,反过来的话呢!仅管你修智慧,就算修对了,修错了啊,以定做慧,固然是啊很严重,就算你智慧修对了,对不起啊,所谓:“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你证得罗汉果,应供还很薄,完了以后还要转啊,不晓得多远的圈子才到,那种冤枉路啊,我们如果能够眼前啊,稍微花它个三年、五年的时间的话,都可以消除掉,太值得了,这是我们一开头一定应该有的正确的认识。再下去。
【“又如经说:‘著施等六,是为魔业。’”】
唉!它更进一步啊!真了不起啊,是啊它反过来又有人反证哪,说唉!你现在强调那个布施等等,可是经上这么说的哟!假定你布施而执著的话,这是魔业哦!它不但是然后呢!好几个经。
【“三蕴经说:‘堕所缘故而行布施,由戒胜取守护戒等,如是一切皆悉忏悔。’”】
说虽然你布施,但是你堕在所缘,然后你持戒,你执取这个戒取见,这样的话这都错的,你要忏悔的。另外一个
【“梵问经云:‘尽其所有一切观择,皆是分别.无分别者,即是菩提。’”】
是经上面告诉我们,你这样的观察、思惟都是分别,无分别才、这个才是啊,正轨的觉道。经上
【“于此等义亦莫误解,”】
是有这样的说法的,但是你不要误解哦!它下面就解释了。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百零七卷B面
但是啊你不要误解喔!他下面就解释了,下面就一步一步来解释这种道理。
【“初经义者,谓于二我颠倒执著,所起施等未清净故,说为魔业,”】
非说施等皆是魔业。他说的很明白喔!说,你对这个我法两样东西颠倒执著,你没有弄清楚,那个时候你去布施,这个不清净啊!不是说布施这件事情是不清净啊!就是说你虽然布施可是你布施说,哎呀!我送给他,就好像现在说,我送一个人家一个礼、你为什么送他礼啊!你想有求于他啊!啊!为了要求他,先送他礼,你的目的不在送他耶!你的目的在求,为了你耶!所以你的中心是为了什么?二我、二我颠倒而做啊,他要叫我们清净的去掉这个颠倒啊!不是叫我们不要施啊。
【“若不尔者,六度俱说静虑般若,亦当许为是诸魔业。”】
啊、假定这样的话,六度当中,也说静虑般若,请问这样的话,岂不是一一都是魔业了吗?所以若施等、六、做施等六是为魔业,那么你做静虑也是魔业,故般若也是魔业,那么静虑般若都是魔业啦,不是的啊!于是你的执著,本来他的根本的重点破这个执著,不是叫你不做,那么我们不信的时候呢?破掉执著啊,又执著在这个空上面了,所以经上面告诉我们呢!你如果在万一不得已啊!你不能完整了解的话,所以,宁执,宁执,有见如须弥山啊,不可执空见如芥子取,当然希望你是弄对,万一你弄不对的啊!这个执著总归弄不对嘛,你执有没关系,大的像须弥山,须弥山世间最大的,你执著大的这样不怕,这空、空是最小的芥子,那怕这一点点的就完了,说得清清楚楚啊!他这个地方的,真正重要的啊,要破这个两我颠倒,佛法整个没有别的,就是这个两样东西,结果啊!你这个经义没有弄清楚,所以说该空的没有空啊!不空的空掉了,嗯!
【“第二个经义呢?亦于颠倒执著所起未清净者。”】
这同样的对上面,这个两种颠倒不清净,啊!所以啊!就要告诉你呀!布施,不要执著布施,就前面说的,啊!你!以菩提心为主,然后呢?见到空性的时候啊,嘿!他虽然在空性当中,这个菩提心还在,反过来,证到空性以后,菩提心还在,发菩提心的时候,空性还在,因为发菩提心,所以你布施,因为你证得空性,所以不执著,所以布施是布施,持戒是持戒,却不执著,这个才对,现在你去布施,然后呢?你去持戒,你去执著,这个是不对,啊!所以前面已经辩得很清楚了,你了解了前面的,后面这个三个经上道理我们自然很清楚,否则,你如果不了解前者,弄到后面这个概念,往往误解,再加上别人哪!这么一说啊!啊!这个说这个东西,完全是这所谓是人家说两片嘴唇皮,随便你拨两拨,拨起来很容易啊!你听起来很动听,我们也没有正确的知见,跟著他跑,害了!害了!所以我们继续下去。
【“作如是说.非说不应修习施等.若不尔者者.说堕所缘而行布施,则不须说堕所缘故。”】
哪!他经上面说得很清楚喔!堕所缘而行布施,错是错在什么上面啊?堕,就是执著执著,执著你所缘而去行布施,他假定说这个是错的话,应该说布施错,不应该说堕所缘,这个布施是错的。
【“理应总云行施当悔,然未作如是说故。”】
照理说布施,哦!不可以,持戒,不可以,他前面不是这样讲的,前面说堕所缘,就执著你布施,这不可以,执著你持戒不可以,他真正的重点,叫你不要执著,所以说,应无所住,然后呢?行于布施啊!很清楚啊!不要执著,然后呢?再去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啊!金刚经不是你对不对,你懂得这个道理,回去看金刚经,一目了然,不懂这个道理,我们现在往往学了金刚经说,哎呀!那个都是空的,这个叫做自在啊!你要持戒,又要这样,又要那样,又要这样,唉哟!修学佛法不能这样的,真正证得空解当中,既然是空的话,持戒持得最严格,他也在空性摄持当中喔!他就不会觉得是个障碍,现在完全是他的两种执著,哎呀,自己又懒惰,这个又不想做,这个又不能做,然后呢?听到那个空,这个倒好啊!这个正好又空又可以懒惰,你爱睡么就睡,反正空的嘛,爱吃嘛就吃,反正空的嘛,佛就是讲这个,那就好了,那我们现在大毛病都这个,然后讲的人这样啊!学的人也说,哎呀!这个自在啊!对啊,没有错啊!然后自由自在,你看他学了佛法以后,要怎么办就怎么办啊!佛是这样的吗?假定佛这样的话,佛无量阿僧劫修那个,那不是完全修错了吗?啊!这个事情啊!在这地方!大家一再要摆在心里面哪!
【“修次下编如是回答,理最切要。”】
唉!这个,这篇论上面告诉我们,这个是最正确了,最正确了。
【“若倒解此.则一切行品皆为补特伽罗.或法我相执.许为有相故。”】
如果你的这个上面这个道理不了解的话,那你一切的行品,换句话说,方便分啊!那岂不都是人、我两法执吗?这不是都是有相吗?是啊!所以应无所住,就是无相布施,他并没有叫你不布施耶!他呢?叫你不著相布施,叫你不著相持戒,所以他持戒,持得非常严峻,严峻的不得了,而没有相,既然没有相的话,他自己持得很好,他也不会说别人,那别人有没有,那没关系,他自己持得很严,因为一直到那个情况,现在我们不了解这个,那就完全错了,完全错了,又错了一类呢?自己持得很严,因为不懂得这个慧来摄持,所以自己觉得很严,我最好,那别人都不对,这是一种错误,还有一种呢?他不执在行品,执那个空解上头,总觉得,啊!只要只要解空就好了,根本就不要持戒,然后呢?看见人家持戒觉得这个不对,嗯自己啊!这个空啊!这个自在啊!这两种喔!都是,一个是空未摄的方便,一个是方便未摄的空,都错了,这是啊!系缚!前面已经说过,那么现在继续下去。
【“又若舍心念舍此物.及防护心防此恶行.如是等类诸善分别.一切皆是执著三轮法我执者。则诸已得法无我见.于一切种理应断除.如嗔慢等不应习近。”】
他进一步来辩论这件事情,来辩论这件事情,说假定像你这么说,啊,前面这个经上面啊!是说,堕所缘而行布施,等等啊!这个不对的,他假定说弄错了,说弄错了以后不要布施的话,那么现在看喔!说你以布施心去想布施,以防护心想去持戒,持种种的非理行,啊!如果像这样的念头,你必定要有念舍心才去舍东西,必定有持戒的心才去持戒,假定像你这样说,这种都是妄分别不要的话,这种善分别,是如理分别,真正说来正是我们需要的,结果他不了解的人以为这种分别,这个是叫做执著,有执著不是三轮空,所以说,假定这类像你说是执著,是三轮我执的话,那么已经得到法无我见的这一些菩萨们,应该啊在任何情况之下就再不要他,啊!再不要他,而一切菩萨得到三轮空等等,对嗔慢等啊!绝不再去做,因为这个叫做断除的,结果呢?实际上是不是如此,不是,得到这个无分别智的菩萨,嗔等是绝对不行,但是布施等施,都在这儿行,前面后面啊!都说明,记得在供养当中吧!在刚皈依的时候供养当中啊!有人说啊!唉哟!我们不要供养啊,修学佛法不再这个上头,他就引一段经文,如大地菩萨乃至于等觉菩萨,我们看处处经文啊!那些大菩萨们啊!以无边的供养,譬如普贤十大愿王,哎呀!他是供养是不得了啊!尽法界虚空及种种东西去供养,如果像你这样说他们都错了,当然他们不错了,所以这是我们的误解。
【“又诸分别念此为此,一切皆是分别三轮法我执者,则思知识所有功德,及思暇满,死没无常,诸恶趣苦,净修皈依,从如此业起如是果,大慈大悲及菩提心,修学行心所有学处。一切皆思此者为此,此从此生,此中有此功德过患而引定解。如于此等增长定解,当是渐增诸法我执,又法无我增长定解.此道定解渐趣微劣。行见二品违如寒热,故于二品全无发生猛利恒常定解之处。故如果位.安立法身为所应得.及立色身为所应得.二无相违。”】
这一段话,要详细的解释一下,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啊!假定说像你这样说啊!这个是分别啊!这、念、又诸分别,所以念这个,分别怎么分别呢?就是我们的思惟嘛?所以这个是这个,这个是这个,这些都是分别,都是执著三轮,我们现在要三轮空,不要去分别,那么假定这个话对的话,一开头对的话,我们现在常常说,如如不动,你不要去思惟,不要去分别,如果思惟都是执著,那么这样一来,结果啊!我们修道的次第,这个修道的次第,从佛世传的来,不管是龙树菩萨,无著菩萨,性相二宗,经过阿底峡尊者,乃至于宗喀巴大师,没有一个例外的,凡是圆满正确有修证的大菩萨祖师都是这样的,他那个次第要怎么办呢?哪!第一个要思惟善知识的功德,是外在的,然后呢?自己修行的第一步是暇满人身,暇满的人身这么难得,而这么容易死没无常,死了以后呢?堕恶趣,因为堕恶趣啊!所以感到恐怖了,所以净修皈依,等到你皈依了以后,发现哪!正式皈依的是法,然后呢?法的特质是什么啊?由这个上面一步一步推进啊!啊!了解这个业感缘起,说啊!从业感缘起,而修善法,发现啊!虽然生得人天,但是不能究竟解脱,所以你求解脱,因为求解脱,推己及人,那个时候进更一步啊!修慈悲菩提心,所以修菩提心呢?先学愿心,然后呢?再修学行心,所有这种学处啊!这个所有这些东西啊!都是要思惟的,一切皆思此者为此,此从此生,啊!所有这些东西都要这样去思惟,而且在刚开始的时候,正式思惟之前,一定先是,你这样去做的话,有多少殊胜的好处,不这样做的有多么严重的患害,你了解了这个推动你,有这个推动的力量,紧跟著去照去做的话,那个时候啊!你就才能够慢慢的增上,才能够一步一步得到,假定现在像你这么说,说你这样的思惟啊!都是什么增长分别啊!就是啊!增长那个啊虚妄的,说不是如如不动,这个分别都是法我执,结果这么一来,就害了,当你这个增长,胜定解就是胜解,这种跟善法相应的胜解,渐渐增长的时候,结果同时啊!你的法我执也增长了,这不是完了吗?所以,反过来呢?又法我执增长定解嘛?此道定解渐趣微劣。呵!这个两样东西,你有了这个,就没有那一个,有了那个,就没有这个,哦!所以当你要行的时候,说方便的时候,你必须照著这个次第,啊!思惟善知识啊!然后呢?暇满人生,这么一步一步上来,这个是
方便,这个行必须要的,假定像你的看法,说这个是分别,这个不相应的,那个就是智慧了,所以,你的行跟那个见,换句话你的福德跟那个智慧两样东西啊!两样东西啊却却相违,你有了这个了,这个增长了,哦!因为你增长这个,所以法我执,对不起,你那个法我执既然增长了,你又不行,去掉了法,要为了增长法我执,那么这些行持又不要了,所以这两样东西啊!像寒热一样,有了寒,一定没有热,有了热,一定没有寒,有了亮,一定没有暗,有了暗,一定没有亮,这个行品跟见品啊!完全相违背,而经上面正式告诉我们的,不但不能违背,而且互相摄持,要行摄见,见摄行,对不对,唉!你那个行持啊!一定要用那个真智慧来把他摄持,把他惑除,反过亦是如此,像你现在这么说的话,这两个不但不能互相摄持,互相保护,反而是互相损坏,请问你怎么办?故于二品全无发生猛利恒常定解之处啊!这两样东西,你根本没办法,啊!到这个地方,注意喔!这个两样东西,因地当中是一个是行,换句话说方便,一个是见,是智慧,因地当中这个两样东西啊!互相配合圆满的时候,在果位上面是什么?一个是法身果,就是见智慧的,一个呢?是报身果,就是行,所以说,故如果位.安立法身为所应得.及立色身为所应得.二无相违。
【“于如是道时二我相执所缘之事.虽微尘许戏论永离.引发定解.及于此从此生.此中有此功德过失.引发定解.二须无违。”】
所以你在果位上面,你要得到什么?法身跟色身,这个色身通常我们说起来,叫报身、叫应身、叫化身,对不对?这个法报二身,必定要互相配合,不能相违背,你要在这个果位上面不违背的时候,修道的时候,如道未始,这个两样东西啊!也绝对不能违背,虽微尘许戏论永离喔!绝对不能有一点点错误喔!如果说道未修到信当中,要这样的话呢?就是前面那个解,这个境啊!信解的认识,就要一点点不错喔!你能够这个两样东西不错,然后呢?引发决定的定解─胜解,这个两样东西,有了正确的认识,照著这样去做,最后感得的这个果位才能圆满喔!所以他说,哦!这个在道未始,与如是道时,就是这个在道位,我们通常啊!华严上面说的时候啊!叫信解行证,这四个大家还清楚吧!哦!这个宏灿法师,请你帮忙在这个上面写一下,因为我一站起来了,这个就啊!信解行证四个位次,在西藏平常一般在,在印度平常叫境行果,境行果,就是刚开始因道果,换句话说,你要得到那个果,一定要修那个道,要修那个道呢?因地当中要有正确的认识,这个因地当中正确的认识,所观的对象,或者叫,换一个名字不用因字,用境,那就是我们应该信,应该解的,根据所信所解,然后呢?去修,修的话另外一个名叫道,啊!然后呢?这个相应了,感得了那个果,嘿!信解行证,另外一个名字叫因道果,所以说道位上头,才那个修道的时候,这个两样东西啊!绝对不能违背,那怕一点点的违背,这不可以,就像我们眼睛裹面,那怕一点点灰尘沾进去的话,对不起,这个眼睛不行,现在修学佛法是这么个圆满的,难道可以插一点进去吗?这我们要了解,所以啊!这个道理啊!也引发定解啊,要晓得这个功德是这样生的,这功德是这么来的,啊!这个两样东西啊!绝对不可以相违背喔!清楚不清楚这一段,这个概念很重要哟!如果你们不清楚,这两天一定要弄清楚,明天正好礼拜天,好好的努力。
【“此复依赖因位正见。”】
那就说了,那道位当中的时候,你不错,那么道怎么呢?先要因位嘛?这个因位啊!在我们华严上面啊!开为信解,你开始信的时候,听的时候,就听这个,所以要想在这个了解的善知识第一重要,要不然你一开始弄错的话,啊!那就注定你是一盲引众盲啊!好可怜啊!说。
【“决择二谛之理。”】
所以在因位当中啊!这个正见哪!很明白的把这个真俗二谛啊!分辨得很清楚。
【“故以教理决择生死涅槃一切诸法.于自本性无少自性立胜义量.与因果法各各决定无少紊乱.安立因果名言之量.此二互相.况为能损所损.实互为伴。”】
啊!这一段话,真是好极了,这个太重要了,我来解释一下,那么既然是说我们要果位上面感得这个佛,必定要法报二身相应,啊!这样,那么道位上面呢?一定要对这两样东西一定不错,所以这个靠什么?因位当中的正知见啊!弄!弄清楚,那么正知见什么呢?决择二谛,真俗二谛,这个真正的智慧,这个地方才叫智慧,所以我们前面说,闻相应慧,思相应慧,修相应慧,就是说来,在这个地方才是,我前面所说的,这个都方便所说,这个大家要了解的,但是呢?现在因为我们条件不够,讲那个东西啊!又不晓得讲到那裹去了,这个给给给大家特别说明,第三学年,最早第二学年下半期那时才讲,也就是本论的最后的那个奢摩他那一部分,他这个裹边决择得非常仔细,非常仔细,所谓智慧的特质是什么?不是我们普通的聪明,啊!这是智慧的特质破烦恼,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烦恼什么?我们不知道,所以我只能啊!就我们眼前的你所能了解的这个,拿我们眼前的烦恼,这都是方便说法,这个要了解的啊!所以正今天正讲到这里,那么我特别的提醒一下,特别提醒一下,讲起那个提醒还有一个特别的好的同学当中,有一个同学,真是,我非常赞叹,嗯!他就说,法师这地方好像有一点问题,是的,是有问题的,啊!所以我特别今天告诉你们啊!就是前面这个,就是啊!跟我们现在相应的那一部分说些什么,我们有了这个,把我们的粗猛的烦恼拿掉了,然后进入深细的地方,才能够正确的了解,否则我们脑筋一天到晚啊!为那个事情苦苦恼恼,关于稍微深细一点的理论,你就辨别,不可能辨别,不可能辨别,注定我们永远在门外空转,陷在这地方啊!下去,他这个真俗二谛,怎么个决择,所谓真谛是什么?就是胜义谛当中,这个是真实的,这个一点都不假的,在这个裹边啊!不管是生死也好,涅槃也好,所以涅槃是最后的境界,生死是最低的境界,从最低到最高,你要去找真实的自性啊!对不起!一点都找不到,微尘许也找不到,所以这个时候,立的叫胜义量,或者呢?叫真谛,但是虽然哪!一切法的自性不可得,正因为自性不可得,一切法的因缘都现既然因缘现起的,有如此因,有感如此的果,所以啊!这个因果的法则,彼此间啊!各各决定无少紊乱,从这个因,感这个果是一点都不错,一点都不乱,是啊!所以从真谛当中讲,好像一样东西都没有,我们如果不了解的,一样东西都没有了,什么都不要了,拨无因果,就这毛病就来了,乃至于啊!讲空,空吗?好了,哎呀!这个自在呀持戒也不要,布施也不要,什么都不要,要睡觉就睡觉,要什么就什么,毛病都来了,不,正因为是空,所以他不是天生来,不是实执心,就是你什么因,感什么果,既然你要得到佛的果,那么你因地当中,一定要照如法行持,所以持戒也是非常谨慎,布施等等,每一样东西,没有一点点可以乱,没有一点点可以欠,所以在因果缘起这个过程当中啊,各各决定,如此因,决定如此的果,没有一点点差别。而这个是安立什么?安立叫名言量,名言量就是俗谛,这样一来真俗啊!这个互相啊!正好你也我,我也你,因为真谛空的,所以必定是缘起,因为他,必定是缘起,他不是天生来的,所以必定是性空,恰恰这两个东西啊!是分不开的啊!怎么会两样东西啊!互相啊!损害呢?我们现在讲空,好了,讲空什么都没有了,讲有,好像又跟空不相应,这个是绝大的错误啊!所以关于这一点啊!我们要正确的了解的,这地方,这是简单的说一下,啊!到后面正式的进到奢摩他,毗钵舍那,那个时候会正确,可是我们真正要了解这个毗钵舍那的时候,单单我们嘴巴讲讲,还不行,嘴巴讲讲,这是初基本的概念,你没有一点点真正的相应的,宁静的,契机的心啊!不要说修慧,连它思慧都得不到,这个我们要了解到,所以我们前面所说的闻思修等等的话,那是始终记住,这是方便所说,将来我会一一如理如量的介绍给大家。
【“获此定解,其后乃为证二谛义,始得坠入获得诸佛密意数中。此理于毗钵舍那时.兹当广说。”】
说,对于上面这个东西啊!嘿,你有了确定认识的胜解了,那个时候,你然后进一步去证,修证这个,修证的结果是得到圆满的法报,圆满的佛果,这样做法,才是真正是诸佛的深密的正确的了解。啊!这个道理在最后毗钵舍那的时候再说,眼前我举一个简单的比喻,譬如说这个地方,有一个茶杯摆在这里啊,是的,你们大家看见这个桌上有一个茶杯,或者是一个东西,又这地方,假定我们譬如说,随便说空啊!空不空啊!有一个茶杯,那当然不空,现在我把那个茶杯从这地方拿掉了,这地方还还有没有茶杯?没有了,这地方空不空啊?大家说空了,啊!然后呢?这大家说空,我又把那个茶杯搬回来,请问这地方空不空啊?你们说说看,空不空啊?你们说说看,空不空啊?啊!不空,好像是不空,错了,这个色法,你讲的不空,没错色法,就是实际上呢,还是色法,假定他的真的空的话,你东西摆进去,拿掉他,有没有关系啊!请问啊!他是如果是空的话,你摆在那里,他也是空,不摆在那儿也是空,并不影响你摆不摆,对不对,这个了解不了解?哦!如果说这个拿掉了,这个是色,就是我们看得见的形式上面他是空掉了,可是他本身啊!不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是要空性,他空的特质是什么?就是尽管你茶杯摆在那里,他还是空的啊!正因为是空的,所以你摆进去没关系,你拿掉也没关系嘛,他总归总是空啊!这个道理,理念有没有,大家想想看,这是个非常浅近的比喻喔!所以我们现在都错了,结果喔!这个叫空,然后呢?这个叫不空,这个色法颜色的色,这是你看得见的,可以触摸得到的,对不对?真正的空性,是不是我们的眼睛看得到,我们触摸得到,假定我们的眼睛看见到的,触摸得到的话,那佛是一点用场都没有,他还要忙著半天,我们晓得空,拿掉嘛,就空了嘛,还要你说个半天啊!清楚不清楚?啊!所以这个概念啊!但是这个算不算啊?这是比喻喔,始终这个浅近的比喻,你们千不要把那个浅近的比喻当做真的,一层一层的深入,啊!这个单单这个道理的话,不是语言能够表达的啊!这个倒千真万确,啊!我们一定要什么,一定要持戒,把业障慢慢消除,然后呢,心要宁静深细,那时候啊!你能够由闻而思,把握住真正。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