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十七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十七天
下面即正式发愿受持菩提心,有两个颂文:
如其往昔诸如来 从于生起菩提心
菩提萨埵诸学处 如其次第善安住
如是为利有情故 愿我亦发菩提心
如其所学诸学处 亦如次第能修学
过去诸佛最初发心时,亦是在彼时的诸佛菩萨前。“从于生起菩提心”,此句指愿菩提心;“菩提萨埵诸学处”,此句指菩萨戒。简单说,即是诸佛在过去发心时,发起愿菩提心,如何学习菩萨修持,安住于菩萨学处,最后究竟成佛。同时,我亦如诸佛一样为诸有情,发起这样的菩提心,然后依照菩萨学处、依圣者次第,依此把菩萨道全部走完。如是发愿,向诸佛学习。诸佛最开始发心,经三大阿僧祇劫积集资粮,对菩萨行如理安住。如果我们只是嘴上说说,永远也成不了佛;虽然受持了菩萨戒,但没有如理的修持也是不行的。现在,我们也像诸佛一样发起菩提心,精进修学菩萨学处,希望最终证得无上菩提。这便是发受持愿心和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像我们每天早上磕头时,都可以观想面前虚空中安住着无量无边的菩萨,以他们为我们的证人。礼拜时,最好能将这个颂文背下来念诵三遍。如此便发起一种牵引力——当天一开始便怀着这样的心,依着这样的誓愿去行,如法如教地依各自的学处去修学,这样力量便很强大。一天起初的这个心念会起牵引的作用——早上发起这样的心愿,一天都会在这个力量的摄持和影响下——会令我们福德和善法的力量每天都越来越强大地增长。每天早上都这样去坚持,尽自己的力量能安住于这样的善法上,这样对自己的修学非常有利。刚开始肯定有所困难,修行都要经过串习,一旦习惯了经常串修,慢慢地就非常容易了。
下面是结行。前面讲过能发起愿、行菩提心。现在是欢喜心,此处分二:一,自己修欢喜心;二,令他人生起欢喜心。
先,自修欢喜心,有九个颂文:
具足如是慧心者 已发无上菩提心
为令起行并增长 如是妙心当赞扬
今我此生不虚度 今我善来人中生
今我生于如来家 成为如来亲长子
无论如何我自今 当勤荷负此家业
勿令所行有玷污 于此无垢尊贵种
如人偶于粪埽中 无心拾得希世珍
如是依于谁之力 菩提妙心我能生
能为众生摧死王
此是不死妙甘露能为众生降困穷
此是无尽大宝藏能为众生疗诸疾
此是殊胜阿伽陀众生跋涉三有途
此是此息浓荫树拔众生出恶趣苦
此是越渡总津梁烦恼热逼众生心
此是除热清凉月众生无知昏雾塞
此是破暗皎日轮搅正法乳成酥酪
此是醍醐无上味
为有情侣驰驱生死道 欲求受用资具安乐因
此是随身资斧胜安乐 能令满足有情胜友心
此处九个颂文,总述便是:菩提心有这样的功德,自己能够生起,故而非常欢喜。
前面所讲的正发菩提心的两个颂文,乃至赞叹菩提心、令己生欢喜心的颂文,倘若念诵的话自己也会有强烈的觉受,力量非常大。大家每天多去念诵,若能背下来、多思维的话,自己也会非常欢喜。
“具足如是慧心者”,即,有如是大智慧的人,也就是菩萨。菩提心分两种:愿、行菩提心。为了让这样的菩提心不衰退,而且能辗转增长,对自己能生起菩提心便要大力赞叹。能生起这两种菩提心,“今我此生不虚度”,自己这一生就有了很好的果报,未曾白来世间一趟,有意义地利用了暇满人身;“今我善来人中生,今我生于如来家,成为如来亲长子”,一旦发起菩提心即是菩萨,便成为如来种姓,生于如来家中,成为如来亲长子。菩提心一旦生起,未来生中最美好的东西便已建立,所以值得庆幸自己能生起菩提心;“无论如何我自今,当勤荷负此家业”,自己既然成为一名菩萨,身属如来家族,所以无论如何从今以后应承担起如来家业,随顺如来的事业,不做有违如来行为和愿力的事;“勿令所行有玷污,于此无垢尊贵种”,佛陀是远离一切过失、具备功德的尊贵种姓,不要因自己违背愿、行学处,不正确修持、不精进依菩萨学处学习,从而让无上庄严尊贵的如来种姓得到玷污——这种违背如来事业的事,自己永远不要去做。最关键的是,如何能不去玷污?那就是完全把自私自利以及其根源的我执、我爱执舍去,一心一意为众生服务。像之前说的那样,有无量的愿力和悲心去利益众生,化现出无量的物资,依这样的方式完全放下自我,投身于利生事业中。且永远不要做违背菩萨学处、菩萨戒的罪堕。一旦产生这种罪堕,那就染污了佛陀毫无垢染的尊贵种族;“如人偶于粪埽中,无心拾得希世珍”,一个穷苦的盲人,于粪堆中偶然拾到摩尼宝,这对于他来说不啻于一生中最大的幸事!而对我们而言,初发心菩萨在未发心前也是愚痴众生,乃是智慧上的盲者,安乐上的穷人。而今能发起菩提心,也是非常侥幸非常难得的事,那么是依谁之力呢?正是上师三宝的恩德,让自己极为侥幸地发起菩提心,否则是不可能做到的!返观我们自身,确实属于这种情况:不管资财、智慧或外在的受用安乐都很匮乏、不如意。莫说空性等等,就是一般的善恶取舍也不知如何去做,处于愚痴的状态中。这样看来,我们便如盲丐偶拾摩尼宝般那样,欢喜着自己能非常侥幸地在诸佛菩萨面前发起这样的菩提心;“能为众生摧死王,此是不死妙甘露。能为众生降困穷,能为众生疗诸疾”,能让众生摆脱死主的困缚、得到不死之身——这便是甘露,甘露意为药,此处是指甘露妙法。菩提心能令众生彻底摆脱为烦恼和业束缚的生死,这就是最上、最无比的甘露了。一般的甘露只是让你摆脱死亡而已,而这种无上的妙法甘露却可以让你永远解脱惑业的束缚,永远没有生老病死。如佛陀圣者战胜四魔,其中一魔便是死魔,从此再不会为惑业所生死。
菩提心又正如无尽的大宝藏,“能为众生降困穷”:众生贫乏的是什么?安乐乃至于正法。众生无正法的摄持,因而是贫乏的,没有受用,故而恒常充满痛苦。而菩提心正如无尽的宝藏,能涌出圆满的正法,令法流不断,通过修行再让众生得到受用;“能为众生疗诸疾”,诸疾,指贪嗔痴三毒;“此是殊胜阿伽陀”,阿迦陀,意为药王。菩提心正如殊胜的阿迦陀一样,可以驱除众生的三毒;“众生跋涉三有途,此是此息浓荫树。拔众生出恶趣苦,此是越渡总津梁”,同时又如浓荫覆盖的大树一样。夏季烈日高照,我们于行路时若有大树的绿荫可供遮蔽乘凉,便身体舒泰、心情轻快。在三有辽阔的旷野中,菩提心正如浓荫大树一样,让三有的众生得到休息、得到安乐。菩提心又像渡口或桥梁一样,让众生脱离恶趣痛苦;“烦恼热逼众生心,此是除热清凉月”,我们的热恼都是烦恼所引起的,菩提心正如清凉的明月,将众生心中的烦恼熄灭;“众生无知昏雾塞,此是破暗皎日轮”,又如皎明的太阳般破除昏雾。昏雾,即众生的无明,对正法真理的不明。太阳一旦升起,一切就会烟消云散。在《修心根本颂》中,亦曾用日轮、树的比喻来赞叹菩提心;“搅正法乳成酥酪”,在藏地,要通过搅拌牛奶来提取酥油。搅正法,便是用闻思的方式,对正法进行多方面的听闻,然后提炼出的精华便是菩提心。这样的精华可以给我们以利乐,正如酥油中提炼出的醍醐一般具有很大功能。通过对佛法多角度的闻思,亦能得到其精华——菩提心,这是一切佛法最重要的精华;“为有情驰驱生死道”,平时若有贵宾到临,我们会殷勤接待。在宾客中,三宝即我们功德的宾客,六道有情即为悲心的宾客,对后者我们不应轻视,亦应如对待贵宾一般殷勤——他们一直在生死中流转轮回,想得到种种的安乐,愿我的菩提心能成为满足他们安乐与受用的因;“欲求受用资具安乐因”,此等有情正如我之贵宾,我要令他们愉悦和满足;“此是随身资斧胜安乐,能令满足有情胜友心”。
以上九个颂文是为令自己生喜而讲,最后一个颂文即为令他人因自己生起菩提心故,亦生欢喜而讲。
我今现对一切依怙前 唱言愿为一切众生侣
乃至成佛中间不少离 天及非天闻者皆欢喜
此颂即是在一切诸佛菩萨面前发出誓愿:要迎请一切有情前来,希望他们都能得到成佛的究竟安乐;于其未成佛前,令其得到人天安乐;总之,令一切有情均能次第得到现前和究竟的一切安乐。如此自己同他人都非常欢喜。
如其往昔诸如来 从于生起菩提心
菩提萨埵诸学处 如其次第善安住
如是为利有情故 愿我亦发菩提心
如其所学诸学处 亦如次第能修学
此颂可说是前三品的中心环节。尽管此处是说菩萨行持,但其中也讲述了无常、因果、轮回苦乃至皈依等种种道理。这样完全是和《菩提道次第广论》相对应的。尽管《入行论》诠释的是菩萨行,然而支分对菩提心的前行丝毫不能或缺,必须具足。所以,我们学习《入行论》时不要以为和《广论》无关,如果这样理解,便说明我们没有认真修习,只要用心阅读便会知道是相应的。正如昨天讲的无常道理,虽然没冠以教授“无常”之名,但内涵都已具足。
第三品,受持菩提心,便到此结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