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法空恩师讲《广论》55讲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2日
来源:   作者:法空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法空恩师讲《广论》55讲

 

  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又是我们一次殊胜因缘聚在一起学习讲说听闻研讨《菩提道次第广论》,首先让我们做加行。(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今发心为救度尽法界遍虚空界一切如母有情于生死大海中拔苦与乐而成佛、为求成佛方便,而学此菩提道次第广论,愿广论昌明,正法久住!

  诸位大德、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又是我们一次殊胜的因缘聚集在一起学习讲说听闻研讨《菩提道次第广论》,首先让我们祈请历代传承师长、本尊诸佛菩萨加持我们在听闻讲说中破除一切内外障碍,使每个人能迅速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速即成佛,为利如母有情,为使正法久住,发菩提心讲说听闻《菩提道次第广论》

  我们已经将《广论》的修习轨理给大家讲完了。从菩提道次第的开始:序分当中的论前皈敬、造者的殊胜、略述本论的殊胜、简单介绍了《菩提道次第广论》。然后正宗分从造者殊胜,这是说明传承,由传承到教授――教授殊胜、听闻轨理、讲说轨理、亲近善知识、修习轨理,一直到我们下面要讲的这一课,暇满人身等,这些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修行当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首先就是要把前面的这些学好。论前皈敬颂、菩提道次第广论的重要性,造者殊胜,教授殊胜,以及讲的传承体系、听闻轨理、如何发心听闻,到听闻讲说这些轨理,依止善知识和修习轨理。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的就是“道之根本亲近善知识”轨理。我们步入佛法之门,最重要的就是善知识和善友,他是修行的根,没有这个明灯不能驱除黑暗,有了善知识和善友就是修习的次第,也就是引导学徒的次第,也就是依止上师以后修习的轨理知道了,就要注意修习的次第。大家必须注意,这一支的科判不叫“修持之次第”,而叫“依止上师后引导学徒之次第”。

  我们再强调一下,不依止师长,没有师长的教授而修学,这并非正确的修学方法,从这里开始我们说的每一章、每一课题都是参禅的课题,也就是禅修正行时候必须修持的课题。

  这一支分为两部分,先讲为何应该善用我们这个人身、生命,然后讲善用这个人身、生命的具体方法。

  一、善用身命的原因

  如果我们不懂得比较、分析,我们就不能明白幸运的人身转生是何等的幸福。人身难得呀!如何从恶趣中得到具足修行资粮因缘的暇满人身,不比较分析就不在乎这些事情,如果不知道利用它的价值,我们就不会明白它的可塑造性,如果不知道它难得,我们就不会有急于马上利用它而修行的决定心,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要明白身命的宝贵性,再说它的可塑性,最后讲解他的难得之处。

  (一)人身转生的宝贵性

  轮回世界里面分为六道,人间只是其中的一道,而且是最幸福的地方,人身又分为:殊胜人身和普通人身两种。殊胜的人身具备了十八种利于修行的条件,也就是八有暇十圆满,这十八种条件分为免于八种不利于修行的情况和十种圆满修持条件两大类别,要明白它的宝贵,必须把它与其他可能性做比较。

  1、免于八种不利于修行的情况

  这八种情况称为“无暇”,就是“无闲暇修行”的意思。他们的反面称之为“有暇”,就是“有机会修持正法”的意思。八种不利于修行的情况我们谈一下:

  (1)生于地狱:如果生于地狱,不分日夜饱受痛苦,地狱里面八寒八热、万死万生,片刻之间都不得休息,没有喘息的时候,所以根本就没有办法修行。可幸的是我们生在世间,并没有生在地狱。生在地狱当中光有痛苦,痛苦都受不完,哪有时间修行?越苦越没有时间想去修行。就像我们世间,有两种不利于修行的情况:一个就是太富贵的人,家庭环境好,吃的、穿的非常好的,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富贵修道难。因为他贪恋享受故不利于修道,他不能放下自己现有的福报享受;第二种就是太苦太穷的人。因为他一天到晚衣食都没有着落,你叫他坐在那里修行他修不了的,他要为吃为穿拼命挣钱。可我们得到人身不是出生在这两种环境当中。有的可能条件好一点,但是有几个能像佛陀,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呢?因为我们幸运没有生在地狱当中,生在那里就惨了,没时间修行,光受苦了。

  (2)生于饿鬼:如果生于饿鬼道当中,日夜被饥渴所折磨,片刻不得休息,滴水不能得到,在这种情况下,谈修行也是不可能。可是幸运的是,我们生在人中,在这一生当中,我们并没生为饿鬼。

  (3)生为畜生:如果生为畜生,连一句佛法都听不懂,根本没法修行,没办法跟随善知识学习。就算他听懂你讲的法,但是他愚痴体会不到,他不能去修,不能依止善知识,故没有办法学习。可幸的我们今生并没有生为畜生,生为畜生愚痴。畜生的苦:被鞭打,被人宰割,强凌弱食互相吞啖。畜生的痛苦,我们好好观察一下就明白。地狱、饿鬼的苦我们看不到,但是畜生的苦,现世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如:南方广东一带吃猴脑,把猴子活生生的往坛子里面一放,拿个小捶“嗙”一敲一个洞,然后拿一个管子插进去吸猴脑,说吃了补脑,你看看苦不苦?再看那鸡被宰杀的苦;你再看看牛被杀的时候掉眼泪,苦呀!苦不堪言。它苦但没法叫,说不出来,人们不知道它内心的苦,依然要吃它。老牛要耕种、要拉犁、还要鞭打,最后还被宰割,多苦呀。如果你生为畜生道你能修行吗?你都成了人的口腹了,如何修行?畜生苦呀,所以我们修行人要长养慈悲心,不杀生而放生。无量劫以来地狱、饿鬼、畜生等这些众生,没有一个不是自己如母有情呀!

  以上三种是三恶道

  (4)生在欲天:如果生在欲天享乐无穷,根本不会想到修行只会享乐。生在色界和无色界的众生,长期处在定中,在定中安住不起一念,所以难有修行的机会。天界福报虽然比人间大,可是并不利于修持,一种长期安住在禅定当中贪图禅乐,一种是贪图天人的享受,无法修行。可幸的是我们并没有生在天界当中。天人的福报享尽后会有五衰相,会堕入恶道,他们能看见恶趣,苦呀!

  (5)生在没有佛法的原始环境:即使生在人中,如果转生在原始的国境,没有学佛的机会,因为那里没有修学的环境,没有三宝地,没有学佛的环境,我们有幸的是,没有生在那个地方。

  (6)有天生盲聋喑哑等障碍:即使生在人间而且又生在不落后的地方,如果你天生有盲聋喑哑等障碍,对修学很不利。可是有幸的是,我们没有生在落后的地方,也不是聋残喑哑。如果是这一类人,瞎子看不了书,聋子听不了经,哑巴念不了书,这些都是修行的障碍呀!

  (7)生在没有佛教的年代:如果生在没有佛教的年代,我们即使具足上述条件依然没法修行,可是我们有幸今生值遇佛法。虽然我们是末法时代,但毕竟还能遇见佛法,还能遇到三宝,还能遇到善知识,还能看到清净的僧相,还有穿袈裟的人,还有三宝地,还有经书,还有不断地弘法利生的人才,大家也愿意学,也不是处于战争年代。如果动荡不安,没机会听闻佛法,如何去修?今天我们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就要感谢国家,感谢政府对我们的恩德。我们说的上报四重恩里面,就是要报国土恩,要报众生的恩,要报国家的恩,要报三宝的恩。我们知恩要报呀!我们现在能遇佛法幸运呀!

  (8)心怀邪见是人道最大的障碍,所以《亲友书》将其列为无暇之首。以外道为例,即便寿命很长,却连念一圈嘛呢的善根也不可能积聚,这不是—件最糟糕的事吗?

  以上这八种条件,后四种跟人类相关。前四种属于另外世界的。这八个条件要同时凑齐,机遇难得,我们应当庆幸、欢喜。前面说过我们在禅修的时候,并不是把这些教法温习过一遍就算了,而必需仔细思维,令心有所感悟。以上八有暇的教法,就是要参禅的内容,我们不应该只满足把这些内容温习、思维一遍,而且必须幻想自己假如生在地狱当中,所受的痛苦等等。地狱道的苦、饿鬼道的苦,畜生道的苦,要思维他们所受的苦,令自己心生对有暇的庆幸,并专注于感受上面。其余依此类推,令自己的心有真实的改变,这才是真正有效的修行,也就是我们说的觉受到位了。

  2、具足十圆满修行条件

  我们现在不但具足八有暇,远离八无暇,而且得到十圆满,也就是得到了具足十种圆满修习的条件,这十种条件称为“圆满”,其中前五种与自己有关,后五种与外在的环境有关。

  前五种与自己有关:

  (1)如果不生为人,难以有好条件修行。可幸的是,我们今生转生为人类。

  (2)我们不只生为人类,而且具有足够的智力以作修行。如果痴呆、傻子、癫狂等,得到人身也没法修行

  (3)我们不但生为有智力的人,而且生在有佛法的地区。我们有幸生在有三宝,有寺院,有僧团,有教法这样的地区。

  (4)曾经做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等五无间罪的人,即使修行也很难有成就。可是我们有幸没有做过五无间罪的事情。

  (5)即使前面所说的条件都具足,如果对佛法不生信心,仍然没法成就。有幸我们对佛法有信心。如果你得到人身,却顽固不化,那么再好的法雨甘露也渗不进去。

  后五种与外在环境有关:

  (6)我们幸运地生在有佛示现世间的年代。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佛陀――释迦牟尼佛,但是辗转传下来的这些祖师、上师就代表佛的化身,有他们在传授教法,所以我们有幸,在这个年代还能遇到善知识听闻佛法。

  (7)并非所有示现的佛都会说法,因为这个必须要看因缘,幸运的是,在我们这个年代示现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曾经开示过正法,否则我们就没有办法修行。释迦牟尼佛在世间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说了三藏十二部。有的佛出世不说法,因为当时的因缘不具足,而我们的时代佛示现说法,佛不说法,后人连法的都不知道,如何修行?

  (8)在现在年代,虽然是末法了,但我们始终还是有幸遇见了清净的传承,没有中断的法脉我们遇到了、学到了,要不然的话盲修瞎练,没有传承,法流中断过没有依据,如何修行?修行解脱也是妄想。

  (9)在这个年代,我们未必有缘亲见有人成就的案例,但是有很多大成就者的传记让我们阅读,来增长自己的信心。我们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是这个历史可是事实,记载下来的不会是虚假的。这个可以坚定我们的信心,所以初学佛法的人要多阅读这些传记,增强自己对佛法、对三宝坚固的信心。

  (10)在这个年代的某些国家仍然有许多人恭敬修行人,愿意为修行人提供各种顺缘,令我们可以全心全意地修持。如泰国、缅甸都有这样的人,在中国这种条件就不一定具足,我们的条件还是有限的,除了信佛的人护持三宝,世间人看见三宝烦恼、不欢喜。但是在泰国、缅甸信不信佛的人对出家人都很尊敬。

  以上说的是十圆满,在具足上面来说,我们也未算是具足其中的第六和第七点,但是我们遇上了师长和教法,所以这两个条件也可以视为圆满。

  这十条我们未必具备,在西方国家的人修行不一定具备它,但是在汉地大部分修行者可以说都具备了这一类的顺缘。总之,这十种条件我们可以说基本上同时具足或者起码很接近。这是极为难得的,在禅修的时候我们应该仔细思维这八有暇、十圆满,以求生出觉受。

  (二)人身转生的可塑性

  有了这个人身,只要我们愿意付出一点点心血,就能令以后的未来世不堕入三恶道,或者令我们超出轮回、解脱生死,甚至还能够成就无上菩提,证悟佛果。退一步说,假如我们只是希求来生,转世成为富贵的人,或者求长寿、健康等等都可以透过人身修行来达到目的。

  生于天界的众生虽然享乐,但是没有办法修法。即使生为人类,也不见得有这么有利的修行条件。如果一样东西十分宝贵,但是并不具体有利用价值,它仍然是不值得我们过度重视的物品。可是我们今生的人身,不但同时具足前面讲述的十八种黄金条件,具足了比黄金还要珍贵的暇满难得的人身,而且极有用处,所以我们必须要好好珍惜这个大好机会。

  (三)人身转生的难得性

  人身转生的难得性我们也要知道,我们的人身不单单是宝贵,而且特别有利用的价值,难以再次得到,不是这辈子得到人身了,下辈子还想得人身就能得到。为什么说人身难得,再得的话不容易得到呢?我们可以从它的原因、比喻和数量来计算,从这三个角度来说明。要想得到人身,必须做很完美的、很圆满具足的持戒修行,五戒十善这是最基本的,你持的要完美无缺、圆满具足,并且广泛地积集布施的功德资粮,否则的话绝对不会得到。我们自己计算一下,这一生当中,我们曾经做过多少的恶业呢?算一算起心动念、身语意的罪业,我们何曾完美地持过戒呢?不要谈出家戒,菩萨戒就更不要说了,最基本的三皈五戒、十善有没有持的圆满呢?守持的清净吗?老实说,不要说所有的戒律了,就连一条妄语戒我们也肯定没有完美地守持好。只要诚实地计算一下,想一想,我们心中就有数了,自然会知道来生难以再得到具足十八个条件的人身果报,甚至连不堕地狱也不敢保证。

  《法华经》的比喻:我们幻想,在无边无际大海中,有一只盲龟,它每隔100年才从海里面浮出水面换气一次,在大海上有一个象救生圈一样的物体随处漂流。如果有一次,这个海龟在浮上来的时候,它的头不偏不倚刚好就穿过了这个环,这样的机会你说有多大呢?这绝对是几乎不会发生的情况,人身就比喻这么难得啊!盲龟浮木啊!还有比喻,在须弥山顶上拿个线,娑婆世界放根针,你从须弥山拿线穿过娑婆世界的针的眼,那机会有多少啊?得人身也是这么难得。

  在这个比喻中:大海就是六道轮回,我们就是这个老龟,我们的眼正受着烦恼和业力所蒙蔽,所以我们是盲的,不辨善恶是非,被炽盛的烦恼无明掩盖了自己的本性。老龟一百年一次才浮出水面,比喻我们在轮回中只会偶而生在人间。这个小环到处漂流正是比喻佛法并不是长期住在某个世界当中的境况。刚才我们心中算过了,如果盲龟长期浮在水面,遇上这个环的机会或许还比较大一点,可是它偏偏一百年才出来一回,如果它有目标地刻意地找寻,也许找到这个小环的机会比较大,可是它偏偏瞎了眼睛,你叫它找它都找不到,眼睛瞎了它看不到,它到哪去找呢?如果这个小环长期在某个地方的话,这两者都遇到的机会或许比较大,可是它偏偏是随浪漂流,来回动,不是固定的啊。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个老盲龟几乎绝不可能刚好无意中穿过这个小窟窿,在无边的轮回中我们极少有机会得到人身,在这个世界中也是很少有时间修习佛法啊。可是现在我们正好生为人类,又遇上了佛法,竟然奇迹般具足了十八种条件“八有暇十圆满”,这不是稀奇难得吗?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难得的了,再次得到同样的人身,那是虚无缥缈的机会啊!

  在六道当中,并非六分之一的众生都转生在人间、投生为人啊,转生为人的机会的数字并非六分之一,在轮回之中生在三善道的众生也是特别少,生在三恶道的众生占了大半部分,要不为什么地藏菩萨在地狱里面不出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在三善道当中生为人类也是很少的,在人类当中,具足十八种条件的人也是很少的,不具足这个条件的人占大多数啊。

  从前有一位喇嘛,他有很多汉族的弟子,有一次,在这个喇嘛讲《菩提道次第》教法的时候,在他讲到人身稀有难得的时候,刚好他的一位任汉地武官的弟子来拜访他,这个弟子在喇嘛讲完经以后就对喇嘛说:“师父你在西藏居住,说人身难得稀有,我是可以理解的,可是请你别再说这些没有见识的话,免得让人笑话。师父您没去过汉地,那里的人可多了!”这个事情就成为流传下来的一个典故。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可能以为人类数目很多,但我们只要比较一下全世界的人口数字与昆虫的数字,就可以知道人类其实相对之下的数目是极少的。你看一个蚂蚁穴会有多少蚂蚁?何况我们还没有计算其他的畜生,只说昆虫一类的,地狱、饿鬼和天界众生的数字还没算呢。

  在宇宙的历史上,好几万劫才会出现一次有佛示现的时候,在这一劫当中也只有极短的一瞬间有佛住世,象佛陀住世八十年,何况他还不一定会说法,就是住到这一劫了,有的佛不说法啊!只要我们生早一点或者生晚一点,即使生在这个世界为人,也遇不上佛法。在这个世界上,佛法昌盛的地区比较少,不信佛的地区比较多,即使生在地球上,能生到有佛法的地区也是不容易的。

  以上就讲完了人身的宝贵、它的意义和难得性,我们既然得到了这样的人身,可是却只懂得把这一生虚度在忙于衣食住行当中,就如畜生没有差别,而且完全浪费了这个大好机遇。在过去生当中,我们都曾经努力地持戒和布施,才能得到今生转生为暇满人身的果报,距离成佛的目的地,这就是已经登上半山了,在这个时候就放弃了,是最可惜不过的。现在不利用好这个暇满的人身等待何时呢?透过参考、思惟、观修以上这三点,我们就会有了动力,使自己不敢虚度人生,想一想这个,你分秒都不敢放逸。这就是人身义大的法义。

  二、善用人生的方法

  下面我们说善用人生的方法。在体悟到必须珍惜人身以后,我们自然会想到令人身过得有意义,令未来生可以得到利益,所以我们就需要学习修习的方法。

  修行的方法有许多支,可以说八万四千法门,五花八门都有,外道的修行方法也有,正法的修行方法也有,我们有必要首先要对佛法的全部有一个轮廓性的理解,然后再正式进入适合自己的法门详细修学这个阶段。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缺乏了解对整条道路轮廓性的理解,修行非常容易有错乱。所以善用生命的方法,首先就讲述成佛之道的概说,然后说成佛道的详细开示。

  (一)成佛道的概况

  这一支分两部分讲述:首先为佛法与三士道的关系,然后介绍以三士道作骨干的修学模式。

  1、佛法与三士道的关系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曾经在我们这个世界中开示了佛法,这些为利益众生而说的佛法虽然特别多――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法门,但是其实不外乎于三种层次:也就是下士、中士和上士。

  有些人并不见得马上希求超出轮回或者成佛,而只满足于下一世不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受苦,这些人我们称为下士。为利益这类根器的众生,佛陀就教授了包括十善业这方面的法义。

  此外有些人并不满足于转生在人天或者修罗三善道,而希望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这是另外一种希望从六道轮回不究竟的地方轮回中解脱出来,达到究竟,永久地离苦得乐,得到究竟的安乐,这些人被称为中士。为利益这一类的众生,佛陀就教授了戒定慧这三学处等法义。

  再有另一些人不但求自己脱离苦海、脱离恶趣、脱离轮回,更进一步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这些人我们称为上士——发了菩提心了。不但我自己沉溺在三有苦海中受苦,一切父母众生沉溺亦如是啊,在轮回苦海中,所以我要救他们啊,这些人我们就称为上士。为利益这一类人,佛就开示了六度四摄菩萨道的修行法门。

  下士道:修行的起因是怕三恶道的苦。他为什么要修行?是因为他怕三恶道的苦,他就想了,我只要这一辈子不堕入恶趣就很满足了,三恶道不去就不错。他是这样想的,并不是想我成佛、得究竟解脱吧,因为他是下士,还没发那个心。下士道的修持方法就是三皈五戒、十善业等等,他的目的,为了脱离恶道,得生三善道。

  中士道:修行的起因是厌离轮回苦海,修行方法为戒定慧三学和一切下士道的法门。并不是中士道修了,他就不要下士道了,下士道他也得过来,然后还要加上中士道,他的目标为解脱轮回。

  上士道:修行的起因是不忍见到其他的生命――如母有情受苦。修行方法为六度、四摄、菩萨道、止观等等和一切下士道、中士道的修行法门,他的目的是圆满佛陀的境界,就是为了成佛,达到究竟解脱。

  以上通过我们讲的就知道,中士道的发心者也必须修下士道的法门,上士道的发心者更必须修完下士和中士这二道的所有法门。这样的话修下士道内容的人,便有三种可能性:一为以下士道的发心修下士道的人,二为以中士道的发心修下士道的人,三是以上士道的发心修下士道的人。依这个道理,修中士道法门的人也分两类:一是以中士道的发心修中士道的人,另一种是以上士道的发心修中士道的人。

  这里面说的似乎十分复杂,其实一点也不难理解,我们就打一个比方:假如说成都有三个旅客,甲想去拉萨,乙想去昌都,丙只想去康定。从成都去拉萨要经过康定,再经过昌都,最后才能走到拉萨,四地是在同一条路线上。虽然甲想去拉萨,但他必须从成都出发,先走过由成都到康定的路,再走过由康定到昌都的路,才可以走上由昌都到拉萨的最后一段路。乙虽然想去昌都,但他也必须由成都出发,先走由成都到康定的路,再到昌都。这三个人相约一同上路,三者都是由成都出发,但甲以最远的拉萨为目标,乙以中途的昌都为目的地,丙就满足于到康定就可以了。在由成都到康定的路上,三人走的是同样的路,但是甲的着眼点是拉萨,拉萨是他的目的地;乙的心就想着康定。甲好比是上士道,他虽然以佛的果位为目标,但他必须先与乙和丙走过同样的道路,只有尾程是他孤身上路。甲好比是中士,他不可能只走由康定到昌都的路,而必须和大家一起先走丙的整个路程,丙好比下士。

  所以说三士道是相互串联的,有关系的,不要看着复杂,仔细一思惟很简单。丙好比下士,只想着到达第一站,所以下士必须走下士道。但是中士和上士也必须先经过下士道的内容,才能到达他们每个人各自向往的地点。

  所以说,下士发心的修行人在走下士修持道路的时候,称为正下士道。以中士或上士道发心,因为需要而先走下士也要走的下士道的时候,称为共下士道。称为共下士道,共的意思是你并不以此为目标,但你必须先经过这段路才能到达你能去的地方。共下士道的意思是:这条路不论你的着眼是上士或者中士的目标,你都必须先走第一站。比如说上士是以成佛为目的,但是他也必须修十善业作为基础,在他修持十善业的时候,这称为共下士道。下士以三善道为目标,要修的同样是十善业,但这称为正下士道,因为正是它主要应该修的内容,这第一程以旅客的心中目标而称为共下士道或者正下士道不等。关于正中士道和共中士道,它概念上的分别,也是同样的一个道理,我们在这就不必再多说了。

  今天在座的大部分人都视自己为大乘弟子,发的是无上的菩提心,也就是上士道的发心,可是我们仍然必须先修于下士共同的法门,不要认为自己修密法了,前面的显宗我不用修了,基础也不用打了,修行要有次第呀。然后修与中士共同的法门,否则虽然有上士的发心,但是却根本不可能进入上士的道路,必须下士、中士发心后才能进入上士。

  在我们修下士道内容的时候,由于我们并非以下士的发心去修,所以我们并非正下士,而是在走共下士道,在修四谛、十二因缘和三学等等教法到时候,我们也是以上士大乘的发心去修,这是与中士共同的都必须修的内容,所以这是在走共中士道,并不是说我们变成了真正的中士,道次第的三士道其实就是以修行的先后次序排列的大乘与小乘的一切教法,其中包含了广行和深观两派的教法,也统摄了经律论三藏所有的法门的教理和经要,无所遗漏呀!所以说《菩提道次第广论》是三藏十二部的精华。

  2、以三士道作骨干的修学模式

  首先我们要讲述三士道的内容、它的大纲,然后再说依次第教授的原因。听完这部分,在座的各位就会对菩提道次第佛法有了一个粗略的认识,再后来的部分便是依次详细地讲授具体的细节而已。

  (1)三士道的内容大纲

  三士道共同的教法,首先是要见到人身难得和生死无常,生起对未来去处关心的心,培养出对三恶道苦的畏惧,而对十善业、皈依、业果等等作修持,以积集福德资粮,忏悔罪障,这些就属于下士道的部分。把基础建立在这个上面,我们思惟轮回的苦,生出对六道轮回的厌离心,再修持戒定慧三学,这是中士道的部分。在以上的基础上我们再修习生起菩提心,为了不忍心见众生受苦而发愿成佛,这种心必须依赖下士道和中士道部分作为基础。在这个心一旦真实生出的一刹那,我们可以说就列入菩萨的行列了,堪称佛子了。然后我们依仪轨受愿菩提心戒和菩萨行的戒律等等。好好学习这些戒律的修持方法,并视戒律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遭命难缘而亦不舍弃,生命都可以舍,戒不破,宁死护持这些戒律,同时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等修习六度。更可进一步入密乘之门,到这里才能说入密乘之门呀!密法对师徒关系要求比显宗更重要,所以必须谨慎而行。显宗不太注重这些,而这个恰恰是佛法的命根,在密法里面非常重视,如要修密法必须依止金刚上师,如法求得圆满传承灌顶和讲授,密法分为: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摩诃无上瑜伽部,这个就称为上师部的大纲。这些道理要知道,否则自己的信心生不起来,对修行就会造成大的障碍。

  我们说暇满人身义大到三士道的引导是非常关键的,为什么这两点要合二为一谈?就是要大家认识得到人身,修习三士道的重要性。因此本来是两科的,我们现在合而为一来谈。因为进入道次第的引导,道前基础才算告一段落。暇满难得和道次第的引导是属于道前基础的最后一部分,从念死无常往后才属于下士道,从正宗分里面就是这样分的。

  以上以三士道的分类略说了成佛之道。略说是为了让大家在心中犹如有了一张地图,大家千万要注意 ,以上各个章题的先后次序是十分重要的、关键的。闻此略说后,有了这张地图,以后再详细地逐步讲解每一章题的时候,大家就不至于在茫茫教法大海中迷失方向。因此每个章题的次第是环环相扣的,我们必须对这些法门逐一地、一步一步地生起觉受,然后实行。在座中对佛法理解比较浅的人,或许对其中一些章题感到陌生,甚至连他的相关名词也没有听过,在详细讲说的时候,我会解说他们的意思和修持的方法。现在大家不需过分担心跟不上,我们现在是在串菩提道次第的纲,让大家明了菩提道次第究竟讲了什么,在后面我们还会细讲,不要认为这么一会三士道就说完了,现在是大略地粗浅易懂地给大家串一下。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讲到这里。

  回向(略)

  界恒、寒冬恭敬整理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