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文殊真实名经(蒋孜曲杰仁波切讲解)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5日
来源:   作者:蒋孜曲杰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文殊真实名经(蒋孜曲杰仁波切讲解)

 

  蒋孜曲杰仁波切讲解

  法炬师译

  89.4.27-28

  89.4.27

  《文殊真实名经》它是属于密续,有一些人说这一部《文殊真实名经》它是属于瑜伽部的法,也有一些人说是属于无上瑜伽部的法,也有一些人说它是属于父续的法,所以有不同的说法。至于这一部《文殊真实名经》它的释论、注解,有非常的多。由于这一部《文殊真实名经》的注解非常的多,所以我们今天只会先就口传部份。一方面我们所剩下的时间好象不多,一方面《文殊真实名经》是一部非常难以了解的密续,所以先就口传部份先传给各位。《文殊真实名经》一开始就引述了一段梵文,梵文就是这一部《文殊真实名经》的名称,我们说像书名一样,下面就有一个藏文,「礼敬 妙吉祥」,这一个是属于译者的礼敬。仁波切说这是称呼他的名号。《文殊真实名经》它是梵文,所以一开始按原文这边是先引述梵文。在这一段梵文,就是「啊呀曼诸殊利南无三喀一喀一耶」,啊呀的意思就是圣者的意思,曼诸是柔软的意思,殊利是吉祥的意思,所以我们就是曼诸殊利就把它翻成文殊或者说曼殊师利耶,再来南无,是称他的名号,就是礼敬的那个意思,再来就是三喀一喀一就是真实宣说的意思。一开始引述这一句的梵文,主要是让我们了解到这一部《文殊真实名经》是由印度那边的梵文所翻译过来的。

  下面「敬礼孺童相妙吉祥」这一个是属于译者的礼敬,一般如果在经典或者说密续是从梵文翻译成藏文的话,译者为了让他所翻译的文章能够非常好的缘故,也为了让他在翻译的过程没有任何的障碍,达到最究竟的缘故,所以这些大译师他们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先致上致敬礼。接着就是「复次吉祥持金刚」,首先「得内」就是复次的意思,复次是衔接的文字,也就是先前译者已经将《文殊真实名经》的根源梵文引述出来,他也致上他的致敬礼了,礼敬文已经致上了,下面就要开始翻译他的主题,就是《文殊真实名经》的本文的部份了,为了让上、下前后相衔接的缘故,所以他就写上「复次」这个字来作衔接动作。我们说这个「得内」如果就字面上的意思而言,它是复次,就是衔接文的意思而已,就是复次,可是它有深一层的意义在,就是非文字上的意义在,深一层的意义,「得内」梵文是「啊踏」,「啊踏」它就代表「A望」,深一层的意思,「得内」就是「A望」。「A望」的意思,「A」就代表空性,「望」就代表大乐,所以「A望」就可以成为是空乐无二智。所以「A望」就是代表空乐无二,它也代表方便和智慧,「A望」这两个字就代表出我们所要证得的无学双运的果位,所以就方便分而言,以「A」这个文字来作代表,智慧分而言,就是以「望」来作代表。「A望」我们还可以就基位、道位以及果位配合起来来作解释。基位就代表胜义和世俗二谛;道位来讲就是代表方便和智慧分;果位而言,就代表法身和色身这二身。至于「A望」这两个字的意义非常的深,而且非常的广阔,我们实在很难以用简单的几个言词,来将它解释清楚,所以我们就粗略的为各位作这样的解释「A望」的意思。

  下面就是「吉祥持金刚」,这一个「吉祥持金刚」就阐释出《文殊真实名经》的这一个持有者,因为藏文是「巴滇多杰呛」,「呛」的意思就是去持有的意思。持金刚的意思,就是他手中拿着金刚杵,一个金刚的持有者的意思。所以这边的持金刚,就是指我们所知道的金刚手,金刚手的手就是持的意思,去持有的意思。金刚的梵文叫作Vajra。Vajra的意思就是不坏,不被摧坏,如同金刚钻一般,不是任何的东西所能摧坏的。要来解释它不为何所摧坏呢?我们先来解释何为密咒金刚乘。所谓的密咒就是指方便和智慧两个是不分离的,如同金刚一般,不被其他的东西所摧坏一样,所以我们说密咒。一旦我们的心相续当中,生起了方便和智慧不二的道位的证悟的话,我们的心就会如同金刚一般,不随着烦恼所摧坏了。所以持金刚就是金刚手,他手中就拿着金刚杵,那就代表他拥有这个道路,并不是手上拿着这金刚杵是要来丢向火或者是打人的,不是那个意思。金刚意思也就是它非常的坚固,不是一般的人所能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故事,佛陀有一次将金刚杵放下来,放在地上或者放在哪个地方,然后去找全国所有这些大力士来把它举起来,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将它举起来,后来佛陀有一个化身就是金刚手菩萨,佛陀就叫这个金刚手菩萨把它举起来,这一个金刚手菩萨他就用他的大姆指一手就将众人所难以举起来的金刚杵举起来,而且又可以这样子挥动,意思也就是说,他的心相续当中已经有了道上的证悟了,所以他可以轻而易举的举起众人所难以举起来的金刚杵。

  刚才就稍微来讲了一下《文殊真实名经》,先作一个好的缘起,明天我们再继续解释下去。我们既然已经获得红、黄文殊的随许灌顶,我们就应当以文殊菩萨来作为我们修持的增上本尊来修持,还有我们应该要依着上师的吩咐来作,每一天应该要尽量来去持诵文殊菩萨的咒语,不要间断,你所受的菩萨戒,也应该要清净的来持守,不要去染犯菩萨戒的十八根本堕,甚至四十六恶作也不要去染犯,接着请随着上师来念诵,念诵的词句的意思,就是说主尊您如何来作交待,我将如是的遵奉行。

  89.4.28

  匡正自己的意乐,思惟我们今天来听闻此甚深妙吉祥《文殊真实名经》的释论,是为了要饶益等同虚空般的如母众生而求证佛果的缘故,所以我们来参与这个法会来闻法。昨天我们已经将《文殊真实名经》的梵文部份,跟各位解说过了,也将译者的礼敬也解说过了,也讲了第一句「得内巴滇多杰呛」,「复次吉祥持金刚」,第三页,昨天也为各位来稍微解释一下求问此《文殊真实名经》的诣问者是金刚手菩萨,也就是这边所说的持金刚。这边所谓的具德持金刚,也就是指金刚手菩萨,他已经圆具了方便、智慧的果位,他也圆具了功德,所以是称为吉祥持金刚。我们一般都说金刚乘,金刚乘的金刚这两个字就是指方便和智慧这两者是不二的,所以金刚乘又可以称为是方便、智慧无二之道。所以金刚乘就是方便与智慧无二之道,这涵盖有四续部,四续部又称为金刚乘,所以我们称方便、智慧无二之道,是四续部的共称。

  我们会说密咒金刚乘,或者说金刚密咒乘,可是当今的有一些人却说现在佛教里面的密咒是来自于外道,并非是佛教本具的,是来自于印度。为什么有人作这样子主张?最主要他们是认为印度的这些外道他们都会观修本尊、持咒,甚至还修数息、气息这一类的法,所以他们认为现在我们佛教内道里面所说的密咒是来自于印度,可是并非所有的密咒都来自于外道。虽然外道他们有修本尊法,可是他们所修的本尊法是唯观本尊而已,他们并没有修方便、智慧不二的方法,内道,就佛教徒,他们所修的本尊法,却是必须在一心上,一方面以着方便来观修本尊,一方面也要有证空慧来辅助,所以我们佛教的密咒事实上是方便无二的。外道他们所修的密咒却是没有证空慧来相辅助,唯有观修本尊这样子,所以他们跟我们佛教徒完全是不一样的,最主要他们外道不承许有所谓的证空慧,所以与我们佛教差异就会很大了。另外就讲到说,光是观修本尊,它的观修法就有很多不同的。

  我们现在佛教所使用的密续是有根源的,可以追溯到很多国的在世传的密续,我们是可以有根源的,可是外道他们的密法,不见得就有根源可寻。我们知道密续除了我们可以追溯到佛陀所亲说的这些卷次之外,在印度,就有很多祖师他们也都写下很多关于佛陀所宣说的密续的注解,这些释论也是非常多,譬如龙树菩萨以及无著菩萨,以及月称菩萨,以及很多这些印度以前的这些大成就者,他们写了很多注,就是释论,譬如说月称菩萨他就写了《明灯论》,甚至还有《金刚鬘》。除了我们以前的这些印度成就者他们写了很多释论之外,也有很多加以实修的获得大成就的这些成就者也是非常的多。如果没有事先在共道上修心的话,你直接趋入密咒来修学的话,那是很难以了解而且很难以获得成就的。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也有提到,我们必须要先在共道里面修心,先善为在共道里面修心之后,才可以进入到密咒道来修学。你如果能够先在共道当中善为修心之后,你就可以进入本尊法来修学,你如果在共道里面善修心之后,没有想要来修本尊法的话,那也是可以的。你虽然在共道里面善为修心,可是你却无法进入密咒道本尊法来修持的话,至少你也不需要来作其他的这些批评,因为你如果自己无法进入却来作批评的话,可能就会犯了谤法罪。所以金刚乘密咒道可以说是一门方便和智慧无二的一个瑜伽法门。

  譬如说我们来修文殊这个法门,并非只有来观修文殊这样子而已,而是你必须要有次第心,像昨天灌顶的时候所说的,你自己本身必须先将他化空,也就是你不可以以着见取蕴的凡夫身来现起本尊的形相,所以你必须要先将自己庸俗的身蕴,将他化空,化空之后如果具有空性的正见者,在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忆念起空性的意义,然后让自己处于空性的禅定状态当中,然后再以此为基础,从空性的状态当中,再现出本尊的形相出来。意思也就是你必须要在证空慧的这种状态当中,现起本尊身。无空性见者是很难以将本尊法修成功的。外道他们没有证空慧,因为外道他们主张我是所有的东西。所以外道他们主张所谓的我以及佛教所主张的我,基本上就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外道他们也有修一些起火的修持法,当今在印度里面,也有很多印度的这些瑜伽士他们也修起火修得蛮成功的。他们也作火供。他们当今印度的这些密咒的行者,外相看起来好象跟我们佛教的密咒行者蛮相似的。所以就是因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有一些人无法加以区辨,不晓得如何来区分,所以就会搞混掉了。所以如果没有空性的正见的话,那也是不可能有解脱可言的,更不可能进入解脱道了,因为我们知道,轮回的根本就是我执,我执一旦无法将它断除的话,任你怎么去修持,都无法脱离我们生死轮回的。

  在密续里面的,甚至下三部,他们主张要修有相瑜伽和无相瑜伽,你要成就有相瑜伽和无相瑜伽必须要有空性的正见,没有空性的正见,下三部的有相瑜伽和无相瑜伽根本不可能成就的,无上瑜伽部的更不用说,不可能,任你怎么去修持无上瑜伽部的本尊法,你都无法证得那样子的果位,任你在仪轨里面怎么去念观空咒,然后再从空性当中现起本尊,你如果没有空性的正见的话,那你再怎么念你都无法有所成就的。下三续部他们在修空性正见的时候,他们会安立一个名词就称为 不二的瑜伽。如果是无上瑜伽部的话,那就是指空乐无二。所以无上瑜伽部就是指要去证得这个空乐无二,无上瑜伽部又可以称为是一个空乐无二的瑜伽,所以是非常的重要的,当然这边要诠释起来有很多可以讲的,我们这边没有时间,接着我们再继续看本文。「复次吉祥持金刚」金刚就是指方便和智慧无二。在金刚乘里面,金刚杵和金刚铃是非常重要的。至于要解释金刚铃和杵何以在金刚乘里面那么重要呢?我们这边可能没有时间详细的为各位解说,就比如说我们经常都会接触到五股金刚杵,这五股金刚杵事实上它就代表了下三续部的 不二的瑜伽,也代表了无上瑜伽部的空乐无二的瑜伽了,在这边因为没时间,所以我们不多作详细的解说。所以下面请各位看,「复次吉祥持金刚」,这边的持金刚藏文就是多杰呛,这个「呛」就是指持有的意思,也就是金刚手菩萨他手中拿着金刚杵,而不是我们一般所说的金刚总持,不是指他。

  接着「难调伏中胜调伏」,也就是指一般世间的这些大自在天、梵天、遍入天等等这些在世间而言,他们非常的崇高、非常的有威势、权势的,所以他们摒着非常强烈的慢心,是属于难调伏中的难调伏者。刚才「胜调伏」就是指金刚手菩萨他能够调伏所有这些难调伏中的难调伏,所以称他为是胜调伏者。下面的「勇猛超出三界内」这边的「勇猛」就是像勇士一样,勇猛能够战胜什么?战胜所有四魔的这些违缘。所以他能够超出三界、胜出三界。下面「自在金刚密中胜」,这边的度杰汪究是自在金刚,应该是金刚自在,是指不动佛部,我们在六佛部当中的,属于不动佛部的。这边的「密中胜」也就是指金刚手菩萨他是秘密主,意思也就是佛陀所传密续的法是由金刚手菩萨所受持、所结集的,所以称他为秘密主。如果就显教的这些经典而言,来结集佛陀所传的这些经典的主要者就是阿难尊者以及大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是在经的部份,大迦叶尊者主要是在律的部份。

  下面「眼如白莲妙端正」意思是在称扬金刚手菩萨他身上的这些相好庄严。下面还有一句就是「面貌圆满若莲华」这也是在称扬金刚手菩萨他的相好庄严。下面就是「自手执持胜金刚 时时仰上作拋掷」这边就是在讲金刚手菩萨他手上拿着金刚杵,金刚杵是往虚空举起。金刚杵往虚空这样子举起来有两个,不了义而言,就是字面上看到的金刚手举到虚空当中,了义而言就是指在金刚手的心相续当中,已经生起了空乐无二智了。接着就是讲当时的一些眷属众那一些。下面「复次第现忿等像」也就是指这当时的眷属众有众多,「等」就是指众多的意思,通通现为忿怒相。仁波切跳过去了,第四页这边从「复次第现忿等像」下面这边都是指他的这些眷属众,下面就跳到第五页了。第五页,「于金刚尖出胜光」也就是在金刚杵的杵端的地方发出智慧的火光。「自手向上令拋掷」这个意思也跟前面的「时时仰上作拋掷」第四页的这一句意思是一样的。这边下面就是,「有大慈悲及智慧 方便益生极殊胜」,也就是指所有这些眷属众,在心相续当中具有大悲心、智慧以及饶益众生的善巧方便。也就是他们心相续当中,具有证空慧。具有非常殊胜的善巧方便可以来作饶益众生的事,所以说「方便益生极殊胜」。下面就是「具足喜乐安隐心」意思也就是他心相续里面具足了欢喜还有欢乐。

  (智海师译)这边短的四句的曼达供,这个仪轨当中如果能够加入这两段修七支供养还有献曼达的话,那是非常的圆满,如果少掉这两段的话,也没有遗漏的过失。

  身躯的形相是忿怒身的形相,所以说「示有忿怒之形相」。再来,「与行正觉行中尊」也就是我们知道佛陀所有的利生的事业当中,以宣说佛法为最主要的,也就是佛陀转动*轮来利益众生为佛陀的主要的事业,这边说「与行正觉行中尊」也就是金刚手菩萨,因为他总摄佛陀的密续的教法,所以他可以称为是佛陀的利生事业当中,他是一位最主要的一个怙主一般的一个摒持者。「众皆来集身恭谨」意思是指所有这些闻法的这些眷属众,他们以着极为恭敬虔诚的威仪,聚集在佛陀讲《文殊真实名经》之处来恭听。「向彼如来薄伽梵 究竟正觉礼敬已 于前恭敬伸合掌」也就是指这些眷属众来到佛陀跟前,向佛陀来致敬礼之后,非常恭敬的在佛陀的面前。这些眷属众非常恭敬的合掌端坐在佛陀的面前,「端坐正念而告白」,作启白,启白什么呢?就是「遍主与我作饶益 益我慈悲于我故」,也就是喀大是遍主 自在,就是称呼佛陀,请佛陀来饶益我、来成熟我,「益我慈悲于我故」请佛陀悲悯眷顾我的意思。「于幻网中成究竟 愿我真实获菩提」,这边的《幻网》是一部密续的名字,这一部密续当中有讲到究竟的无上菩提,在这边我们祁请的这些眷属众就向遍主,就是佛陀来祁请说,请你恩赐我,《幻化网》当中所说的究竟无上大菩提,请佛陀恩赐他。「有诸烦恼乱其心 不解泥中而没溺」,意思也就是说,由于有烦恼这种关系,所以心非常的混乱,被烦恼所搅乱心的意思,「不解泥中而没溺」也就是沉溺在无知、无明的泥沼当中。「为利一切有情类 令获无上之果故」意思就是说,沉溺在无知的泥沼当中的这些有情,为了要拯渡他们、为了要饶益他们出离泥沼的缘故,所以我务必要证得无上的佛果位,也就是现前使得所有众生能够脱离无知、无明的这种泥沼,究竟安置有情于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

  「究竟正觉诸有坏 是有情师及导师」,也就是来称呼佛陀他是圆满的正等正觉,是薄伽梵,是众生的上师、众生的导师,也就是在称扬佛陀的功德,他已经圆具一切德相,是一切众生的上师、一切众生的导师。「亦大记句达真性」这边的「大记句」就是指大誓言,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如果要以一个身躯在一世当中来成就无上佛果的话,那必须依着无上瑜伽部来修持才能够获得,你如果不依着无上瑜伽部的法门来修持的话,是难以在一世当中证得佛果的,所以「大记句」就是指大誓言,就是指无上瑜伽部而言。「达真性」特别是指无上瑜伽部本尊坛城当中的眷属众而言。「了知根心殊胜者」这边是指我能够了知金刚乘无上瑜伽部的咒坛城里面所有这些法门的意思。「了知根心殊胜者」也有一个讲法就是说了知所有这些所化机、这些徒众,他们各个不同的意乐、不同的戒、不同的根器的意思。「彼出有坏之智身」,「出有坏」又称为薄伽梵,藏文是炯滇爹,意思就是他去摧坏什么呢?摧坏四魔。「智身」也就是指智慧身,并非是我们这种粗糙的身躯,而是指空乐无二智所化现的究竟的本尊身就称之为「智身」。

  「是大顶旋言词主」这边的「大顶旋」就是指佛陀的顶髻,佛陀的顶髻它的最尖端的地方是我们无法真实的观见到的。佛陀的三十二相当中其中一项就是顶髻,另外就是梵音、白毫,这三者是最主要的。这边说佛陀的顶髻是难以完全观照到的,意思并不是说佛陀的顶髻是非常的高,像泰国的佛像的顶髻高高耸耸的并不是那个意思,而是说它是超乎我们的想象之外的,即使你再怎么往上去观看,想要看到佛陀的顶髻是很难以看到的,在以前曾经有一位菩萨他想要看佛陀顶髻的最顶端,他用他的神通超越很多很多的世间,不管他再怎么腾上去,都是无法近观到佛陀的顶髻。下面的「言词主」这边就是称扬佛陀的语的功德。刚才也有讲到「大顶旋」是称扬佛陀的身的功德,这边的「言词主」,就称扬佛陀语的功德,就好象我们在称文殊菩萨他是语自在。这边就是称扬佛陀的语功德,就是称扬佛陀宣说佛法的时候,是具有无碍辩才,他可以依着弟子的根器、他的意乐,来作种种不同的宣说。「亦是智身自超出」,这边的「智身」也是像刚才所说的一样的是「智身」,如果是下三续部而言,就是指 不二智,这边如果是就无上瑜伽部而言,就是指空乐无二智而言。「自超出」也就是自然涌现那个意思在,是指佛陀的智慧身,他是由证得空乐无二的智慧所涌现的,而不是由他人所给予的,而是佛陀他自己修道所证得的一个智慧身。尤其是指佛陀行于无学双运道所证得的身,又称为自超出的智慧身。

  「妙吉祥智勇识者」这边就是称文殊菩萨妙吉祥,这个「智」也是一样就是指他的智慧身,「勇识」就是指菩萨那个意思,这边的妙吉祥这个「蒋贝」的「蒋」字,就是像昨天所说的是很柔软的意思,也就是他超越了这些烦恼,不为烦恼所困惑,所以他的心非常调伏不粗糙,不被烦恼所困而粗糙,所以「蒋」字是柔软的意思。这边的智慧身就是指他的智慧是非常的殊胜异于他人,而是由他自己修道所证得的,所以是自成的。「蒋贝」的「贝」是吉祥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具有功德的意思,具有何种功德?具有二支圆满的功德。这边的智慧勇识可能就是指智慧尊的意思,一般在密咒里面都有讲到智慧尊还有誓言尊,这边是指智慧尊,智慧尊是由何而成的呢?是由极微细的风心,也就是极微细的识,所以智慧身是由极微细的风心所成就的这一尊就是我们所称的智慧尊,就是这边所讲的「智勇识者」。「诵其殊胜真实名」,这边的「名」就是指文殊菩萨的佛号,所以这边就是真实来宣说文殊菩萨的名号,所以「诵其殊胜真实名」的意思。「是甚深义广大义」,也就是文殊菩萨他的名号是非常的深奥,难测其底,非常的宽广,非常的广博,我们难测其边。「无比大义胜柔软」,「无比大义」意思也就是说文殊菩萨的名号,他对于所有这些徒众、这些所化机而言,是具有无比的大意义的,是无以拟比的大意义,是异于一般的名号的,所以说「无比大义」。极柔软也就是他极为寂静。

  「初善中善及后善」也就是在初、中、后这三个阶段,一切皆为善。「初善」也就是指我们初闻文殊菩萨的名号的时候,会在我们的心相续种下非常善的、非常好的习气,之后,思惟他的名号也会带给我们很大的利益,在「后善」就是在后来我们加以去实修的话,也可以带给我们很大的利益,所以称「初善中善及后善」。「过去正觉等已说 于未来中当演说」如过去诸佛他们一再来称扬文殊菩萨的名号,在未来的诸佛他们也当演说文殊菩萨的名号,现在的诸佛也正演说文殊菩萨的名号,所以祁请世尊演说文殊菩萨的名号。所以下面就是「现在究竟等正觉 亦遍数数皆宣说」,现在圆满的正等正觉的果位的诸佛,「遍」的意思就是一而再,再而三,普遍的来数数的宣说文殊菩萨的名号。「大幻化网本续中 持大金刚持密咒 如彼无边诸佛敕」,「大幻化网本续」这是一部很大的密续,称为《幻化网》,在那里面也有讲到说,「持大金刚」这边就是大金刚持,「持密咒」就是密咒的持有者,也就是持明咒的持明者,无量无边的所有这些圣众,他们心里面非常的欢喜。再来就是「妙音宣畅今当说」,这边的「妙音」应该是指金刚歌,能够堪称为金刚歌者,就是指它里面所歌咏的,如果下三续部而言,就是指它所歌咏的内容是 无二智,如果无上瑜伽部,就是他所歌咏的是空乐无二智,所以如果是歌咏这种内容的这些歌曲,就称为金刚歌。「世尊究竟正觉等 愿成真实持咒故」,这边的「世尊」就是我们所称的怙主,有情的依怙主,究竟正觉就是指圆满正等觉的果的意思,就是一切的意思,这边就是祁请世间的怙主,世尊以及所有圆满正等正觉的诸佛,我为了要成办能够摒持密咒的一个持有者的缘故,藏文是这个意思,所以「愿成真实持咒故」。「如我决定未出间 当勤坚固而受持」这意思也就是为了要饶益等同虚空般的如母众生的缘故,乃至于我尚未证得圆满佛果之前,我一定要坚持来摒持这一条密咒道来修持,意思也就是乃至还没有安置一切有情于无住涅槃之前,我绝对要来修持此法而言。「远离烦恼令无余」先前就是祁请佛陀务必要为我宣说《文殊真实名经》,为什么呢?为了要断除无知、无明,远离一切烦恼的缘故。所以下面那一句,「于诸谬解舍离故」这边就是刚才所说的,就是为了要断除无知、无明的缘故。「即以无别无异心」就藏文看起来就是请佛陀依着这些徒众不同的根基、不同的意乐、不同的戒,而请你作不同的宣说。刚才那一句就是说「为诸有情愿宣说」,请佛陀为一切有情依着众生不同的根器来宣说。

  「密自在者持金刚 向如来前说是言 告白毕已而合掌 以身恭敬坐其前」,也就是秘密主金刚手菩萨他向如来如是的启白之后,然后就在佛陀的面前非常恭敬的坐在他前面合掌的坐着。意思也就是当我们在闻法、求法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要效法金刚手菩萨这种威仪,心中非常的恭敬,然后身体的威仪也要非常的虔诚。「复次释迦出有坏 究竟正觉两足尊」这边的「复次」也是一样是一个衔接词,「释迦」是佛陀的种姓的名字,「出」是能仁的意思,释迦能仁出有坏这个释迦正好是 ,能仁是释迦出有坏,「究竟正觉两足尊」也就是他是圆满的正等正觉佛,他是二足尊,二足尊也就是指他是空乐无二,方便、智慧无二的二足尊,胜于天人。除了空乐无二,方便、智慧的这种意思在,是二足尊所有这意思在,还有就是说天和人类都是两足,这边的「尊」就是在两足当中的最殊胜者,就是指佛陀,在下三道他们虽然也有心在,可是他们并不足以堪为接受佛陀的教法的一个容器。刚刚我们在念诵释迦佛赞的时候,其中有一句说,「当汝二足中尊降生时」,那一句的意思,一样是讲到二足,意思也就是说,在天和人这二足类的当中,佛陀是属于最尊胜的。「于自面门殊胜舌 广长横遍令舒演」也就是指佛陀他的殊妙的舌头,是非常的长而且非常的广大,足以覆满我们的面,虽然可以那么的长、那么的大,可以布满整个面,可是却不会因为这样讲话而不方便,结结巴巴,不会。舌头是非常柔软而且是非常的细薄,这边就是称扬佛陀的舌头。

  「显现三种世界内」,也就是放出光芒,这个光芒可以遍布三世间。「调伏四魔诸冤敌」佛陀能够调伏四魔,这个四魔就是指死魔、五蕴魔、烦恼魔以及天子魔。「有情皆具三恶趣 为现清净微笑相」也就是佛陀他所放出的光芒为众生来说法,为了要拯渡一切众生出离三恶趣痛苦的缘故,所以他的脸上就现出了微笑。他这个微笑并不是像一般的微笑,佛陀微笑可以遍满三世间,他也不轻易的展现这个微笑,为了要拯渡有情出离三恶趣苦的缘故,所以他才展现出这种微笑。当他展现微笑的时候,也同时放出无量的白色光芒。佛陀展现微笑主要是对着金刚手菩萨来展现微笑,同时也放光到三千大千世间去,所有的这些眷属众,他们都能够了解到说现在佛陀要说法。佛陀展现这个微笑也放出光芒,一方面也可以拯渡一切众生,就是防止众生堕入三恶趣里面。「于其清净梵音中 遍满三种世界已」,这边的梵音,就是指佛陀的三十二相之中的其中一个就是非常悦耳的梵音,遍满这三种世界,梵音的梵是指真实的意思,不说假的、也不说歪曲的那个意思,非常正直的言语,就好象说我们在作沙坛城的时候,我们在坛城的第一条线就是要先画下梵线,就好象我们今天所说的经纬线,梵线画得正确的话,其他的线再画下去就不会错误,梵线一旦歪掉的话,其他的线全部都会歪掉,所以这个梵的意思,就是非常正直的、真实的意思。梵音是具有六十种特色,所以我们说六十妙音,意思就是梵音都是非常柔软的,非常温和的,非常的悦耳,而且非常的适意等等的有这些特色在。梵音也跟顶髻一样,是我们无法测其究竟的边境是哪里?所以我们说那是无边的,就是无远弗界的意思,而且梵音它是不剌耳的,不论你身处或近或远,你听到佛陀说法的音,都好象是对着你在讲一样,不论你身处何处。目 连他曾经有一次要测测佛陀说法的佛音到底会达到什么地方?所以他用神通到很遥远的地方去,可是不论他到任何一个遥远的地方,他所听到的佛音,就好象在佛陀的跟前听到的声音是一样的。「遍满三种世界」,这三种世界就是指天上、地上以及地下这三世间。「为持金刚大力者 密自在主而答说」也就是佛陀为了金刚手菩萨,这边说「持金刚大力者」是指金刚手菩萨具有大威势力,而且他是一个密自在主,也就是密主,所以佛陀是为他的祁求而开始来作答复。

  「具足有大慈悲者 汝为利益有情故 具足智身妙吉祥 诵真实名是大益」,佛陀就答复金刚手菩萨说:「您具有大悲心,您不忍众生受苦,你为了要拯渡一切众生,你不为一己之利,而以利他为主,为了要饶益一切有情的缘故,所以你应该来诵文殊名经」,所以说「具足智身妙吉祥 诵真实名是大益」,也就是你来念诵《文殊真实名经》是具有大利益的。「能作清净除罪业,于我精勤应谛听」,也就是这一部经能够去除掉我们的罪业,所以你应该非常勤快的在我的跟前来谛听。下面「善哉」是佛陀所说的,佛陀在称赞金刚手菩萨:「善哉吉祥持金刚 手持金刚汝善哉」意思就是来称赞金刚手菩萨说,「善哉!善哉!」很好!很好的意思。「密主我为此事故 为汝巧妙令宣说 汝今一心应谛听」,也就是秘密主金刚手菩萨,我为了你的祁求的缘故,我现在要为你来宣说这一部《文殊真实名经》,您应该一心谛听。这边就是请金刚手菩萨要一心谛听,叫他要非常的专注,不要涣散的来谛听,远离三器过,远离器皿倒覆之过,远离器皿穿漏之过,远离器皿染垢之过。「唯然薄伽梵善哉」,就是金刚手菩萨他作这样子的回答世尊说,世尊,善哉,好,好,我会专心的听的意思,我们今天就暂时讲到这里。 TOP

  文殊真实名经(二)

  种性,以密咒而言,一般称为种性。密咒的种性必须是大种性,也必须是总摄一切的种性者。这边提到说「密咒大种性」,密咒大种性就是指这方便分而言,持明种性是指智慧分而言。这边有提到三个种性,一个是一切大种性,还有一个密咒的种性,一个是持明种性,这三种种性,也可以称为是身种性、语种性以及意种性这三种性。所以这边的三种性就是下面这边,「于其三种令观察」这「三种」就是指这身、语、意三种性。「世间及出世间性」,也就是世间种性以及出世间种性,这边的世间种性就是指附宝种性。出世间种性就是指金刚种性、莲化种性、宝生种性等等这五种性。「显作世间大种性」这个就是指这些天神的种性,比如说梵天、遍日天这些种性。「殊胜广大手印种」这边就是指大手印的殊胜种性,这一个种性跟前面的那一个「一切密咒大种性」是相关的。「大种大髻应观察」这边所指的种性就是更为殊胜的种性,就是顶髻种性。「言词之主演偈颂」这边言词之主,就是指世尊宣说密续,所以他可以说是言词之主,「演偈颂」就是他宣说密续。这边就讲到说,到底文殊是何种性?世尊就随顺文殊菩萨的种性而作宣说此《妙吉祥真实名经》。所以这边的「演偈颂」也就是世尊随顺文殊的种性而作宣说这一个《妙吉祥真实名经》。所以《妙吉祥真实名经》这一部续可以说是总摄一切密续。所以这一句就是世尊他来称扬文殊菩萨。

  下面我们会看到咒语「哑哑 依依 乌乌…」这些咒语,这些咒语一一都是在赞颂文殊菩萨的。这边下面的咒语可以说是自在咒,所以下面这一句,「密咒王者具六种」这些咒语它具有六种好象是密咒王的特色在。「将令显出于无二 无生法者自宣说」,这边的「无二」就是指方便、智慧无二,由方便、智慧无二而出生,「无生法者」就是自性无生之法者作此宣说。接着就进入到咒的部份了。首先从「哑哑 依依 乌乌 耶耶 窝窝 吭哑」,这边一共有十二个字。两个一组,两个一组,所以共有二个六组。这边我们如果加以解说的话,这个可以代表我们所要净化的所净机,也就是不清净的世间,在南瞻部洲当中的具六界之人。在这边就是指出我们的所净机,我们所要净化的基础在什么地方?这是指具六界的人,这六界是指什么?就是地、水、火、风以及父精、母血,父精又称为是白界,母血又称为红界,这六界就是我们的所净机。也有另外一个计算法,就是这六界是指地、水、火、风、空、须弥,这是就外器世间而言,这个也是我们的所净机。内情世间就是刚才所说的,地、水、火、风、白界、红界,内情世间是我们的所净机。就外器世间而言,就刚才所说地、水、火、风、空、须弥,如果是就另外一种讲法的内情世间,也可以指六道而言。能净道是来净化不清净的所净机,能净道就是指六种性的坛城。能净道依着所净机而区分成外器世间的能净道以及内情世间的能净道。外器世间的能净道就是指六如来的坛城,就是譬如说金刚持、五方佛的坛城,一共是六如来的坛城,这是外器世间。如果是内情世间就是指譬如时轮金刚圆满次第里面所应当要修持的加行六支。刚才所说的是将这十二个咒字把它用两个一组、两个一组把它区分下去变成六组,这六组解释的方式就像刚才所说的。

  我们如果不将这十二个字两个一组来区分的话,就变成十二个字了,十二组的意思,这同样也可以依着所净机和能净道来作解释,所净机十二个如果依着时轮金刚的根本续里面所说的,这个世间是属于大世间,由十二块所组成的,如果是就《俱舍论》所说,它说这是一个小世间。时轮金刚的根本续里面有讲到说这个世间是由十二个大块所组成的,里面也有讲到一些野蛮人所住的地方,文字上是野蛮人,意思就是说他们不信因果。这些野蛮人或者说外道,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就占了八大洲了这么多。在时轮金刚的根本续里面,就有讲到说他住在香巴拉王国的哪个地方,香巴拉王国之外的每一个地方都有讲得很清楚,比如说中国、印度或西藏等等,等等的意思就是很多地方都是这些外道所住的。当他们在画整个世间的地图的时候,他们都会根据时轮金刚的根本续来画。这边所讲的就是指外器世间的所净机,这是地上而言,就是我们说的地支,如果是就天上而言就是我们说的天干,有包括十二宫,不论是地支或者是天干的十二宫,这些都是这边所讲的外器世间,是我们所应该要净化的所净机。如果是就内情世间的所净机,就是指无明到老死这之间的十二缘起支。如果就十二个字而言,它的所净机可以是外器世间的所净机以及内情世间的所净机,内情世间的所净机就是指这无明等十二缘起支,外器世间的所净机就是指天干还有地支等这些所净机。

  如果是就能净道而言,能净道就是能净化之道而言,就是指信解地等,信解地就是指资粮道还有加行道,另外还有圣者地,圣者地就包括有十地,有资粮、加行之外的见道、修道、无学道这三道而言。所净果也就是净化之后所获得之果。所净机刚才有提到一个十二缘起支,这是顺转的十二缘起支,这边所净果就是证得逆转的十二缘起支,例如说顺转的十二缘起支一开始是无明,这边的逆转十二缘起支,就是断除无明,以此为例。所以如果能够断除三有的根本,也就是依着这一条能断我执无明的三有根本这一条能断道来修持,然后证得空性慧,随着这一条道而修持的话,我们必然可以证得果位。以上就将这「哑哑 依依 乌乌…」这十二个种子字把它用两种方式来解释,一个是把它归类成六组,一类是归类十二个字的解说,到此为止。

  我们继续看咒语,也可以分成六等份,「萨剃朵 纥里低」,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加纳目儿帝」,第三个就是「啰合」,第四个就是「卜多」,「卜答喃那你」这是第五个,「答耶答啦 巴帝答那」这是第六个,可以分为这六等分。第一个「萨剃朵 纥里低」是安住于心,再来「加纳目儿帝」是智身,「加纳」是智慧的智,「目儿帝」是身。第三个「啰合」是我。「卜多」就是通达、了悟的意思。再来「卜答喃那你」就是诸佛。再来就是「答耶答啦 巴帝答那」,这个是安住于三世。所以这一段的咒语可以区分成六等份,这六个部份它的解释就像刚才所说的

  文殊真实名经

  蒋孜曲杰仁波切开示

  法炬师译

  89.4.27-28

  89.4.27

  《文殊真实名经》它是属于密续,有一些人说这一部《文殊真实名经》它是属于瑜伽部的法,也有一些人说是属于无上瑜伽部的法,也有一些人说它是属于父续的法,所以有不同的说法。至于这一部《文殊真实名经》它的释论、注解,有非常的多。由于这一部《文殊真实名经》的注解非常的多,所以我们今天只会先就口传部份。一方面我们所剩下的时间好象不多,一方面《文殊真实名经》是一部非常难以了解的密续,所以先就口传部份先传给各位。《文殊真实名经》一开始就引述了一段梵文,梵文就是这一部《文殊真实名经》的名称,我们说像书名一样,下面就有一个藏文,「礼敬 妙吉祥」,这一个是属于译者的礼敬。仁波切说这是称呼他的名号。《文殊真实名经》它是梵文,所以一开始按原文这边是先引述梵文。在这一段梵文,就是「啊呀曼诸殊利南无三喀一喀一耶」,啊呀的意思就是圣者的意思,曼诸是柔软的意思,殊利是吉祥的意思,所以我们就是曼诸殊利就把它翻成文殊或者说曼殊师利耶,再来南无,是称他的名号,就是礼敬的那个意思,再来就是三喀一喀一就是真实宣说的意思。一开始引述这一句的梵文,主要是让我们了解到这一部《文殊真实名经》是由印度那边的梵文所翻译过来的。

  下面「敬礼孺童相妙吉祥」这一个是属于译者的礼敬,一般如果在经典或者说密续是从梵文翻译成藏文的话,译者为了让他所翻译的文章能够非常好的缘故,也为了让他在翻译的过程没有任何的障碍,达到最究竟的缘故,所以这些大译师他们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先致上致敬礼。接着就是「复次吉祥持金刚」,首先「得内」就是复次的意思,复次是衔接的文字,也就是先前译者已经将《文殊真实名经》的根源梵文引述出来,他也致上他的致敬礼了,礼敬文已经致上了,下面就要开始翻译他的主题,就是《文殊真实名经》的本文的部份了,为了让上、下前后相衔接的缘故,所以他就写上「复次」这个字来作衔接动作。我们说这个「得内」如果就字面上的意思而言,它是复次,就是衔接文的意思而已,就是复次,可是它有深一层的意义在,就是非文字上的意义在,深一层的意义,「得内」梵文是「啊踏」,「啊踏」它就代表「A望」,深一层的意思,「得内」就是「A望」。「A望」的意思,「A」就代表空性,「望」就代表大乐,所以「A望」就可以成为是空乐无二智。所以「A望」就是代表空乐无二,它也代表方便和智慧,「A望」这两个字就代表出我们所要证得的无学双运的果位,所以就方便分而言,以「A」这个文字来作代表,智慧分而言,就是以「望」来作代表。「A望」我们还可以就基位、道位以及果位配合起来来作解释。基位就代表胜义和世俗二谛;道位来讲就是代表方便和智慧分;果位而言,就代表法身和色身这二身。至于「A望」这两个字的意义非常的深,而且非常的广阔,我们实在很难以用简单的几个言词,来将它解释清楚,所以我们就粗略的为各位作这样的解释「A望」的意思。

  下面就是「吉祥持金刚」,这一个「吉祥持金刚」就阐释出《文殊真实名经》的这一个持有者,因为藏文是「巴滇多杰呛」,「呛」的意思就是去持有的意思。持金刚的意思,就是他手中拿着金刚杵,一个金刚的持有者的意思。所以这边的持金刚,就是指我们所知道的金刚手,金刚手的手就是持的意思,去持有的意思。金刚的梵文叫作Vajra。Vajra的意思就是不坏,不被摧坏,如同金刚钻一般,不是任何的东西所能摧坏的。要来解释它不为何所摧坏呢?我们先来解释何为密咒金刚乘。所谓的密咒就是指方便和智慧两个是不分离的,如同金刚一般,不被其他的东西所摧坏一样,所以我们说密咒。一旦我们的心相续当中,生起了方便和智慧不二的道位的证悟的话,我们的心就会如同金刚一般,不随着烦恼所摧坏了。所以持金刚就是金刚手,他手中就拿着金刚杵,那就代表他拥有这个道路,并不是手上拿着这金刚杵是要来丢向火或者是打人的,不是那个意思。金刚意思也就是它非常的坚固,不是一般的人所能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故事,佛陀有一次将金刚杵放下来,放在地上或者放在哪个地方,然后去找全国所有这些大力士来把它举起来,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将它举起来,后来佛陀有一个化身就是金刚手菩萨,佛陀就叫这个金刚手菩萨把它举起来,这一个金刚手菩萨他就用他的大姆指一手就将众人所难以举起来的金刚杵举起来,而且又可以这样子挥动,意思也就是说,他的心相续当中已经有了道上的证悟了,所以他可以轻而易举的举起众人所难以举起来的金刚杵。

  刚才就稍微来讲了一下《文殊真实名经》,先作一个好的缘起,明天我们再继续解释下去。我们既然已经获得红、黄文殊的随许灌顶,我们就应当以文殊菩萨来作为我们修持的增上本尊来修持,还有我们应该要依着上师的吩咐来作,每一天应该要尽量来去持诵文殊菩萨的咒语,不要间断,你所受的菩萨戒,也应该要清净的来持守,不要去染犯菩萨戒的十八根本堕,甚至四十六恶作也不要去染犯,接着请随着上师来念诵,念诵的词句的意思,就是说主尊您如何来作交待,我将如是的遵奉行。

  89.4.28

  匡正自己的意乐,思惟我们今天来听闻此甚深妙吉祥《文殊真实名经》的释论,是为了要饶益等同虚空般的如母众生而求证佛果的缘故,所以我们来参与这个法会来闻法。昨天我们已经将《文殊真实名经》的梵文部份,跟各位解说过了,也将译者的礼敬也解说过了,也讲了第一句「得内巴滇多杰呛」,「复次吉祥持金刚」,第三页,昨天也为各位来稍微解释一下求问此《文殊真实名经》的诣问者是金刚手菩萨,也就是这边所说的持金刚。这边所谓的具德持金刚,也就是指金刚手菩萨,他已经圆具了方便、智慧的果位,他也圆具了功德,所以是称为吉祥持金刚。我们一般都说金刚乘,金刚乘的金刚这两个字就是指方便和智慧这两者是不二的,所以金刚乘又可以称为是方便、智慧无二之道。所以金刚乘就是方便与智慧无二之道,这涵盖有四续部,四续部又称为金刚乘,所以我们称方便、智慧无二之道,是四续部的共称。

  我们会说密咒金刚乘,或者说金刚密咒乘,可是当今的有一些人却说现在佛教里面的密咒是来自于外道,并非是佛教本具的,是来自于印度。为什么有人作这样子主张?最主要他们是认为印度的这些外道他们都会观修本尊、持咒,甚至还修数息、气息这一类的法,所以他们认为现在我们佛教内道里面所说的密咒是来自于印度,可是并非所有的密咒都来自于外道。虽然外道他们有修本尊法,可是他们所修的本尊法是唯观本尊而已,他们并没有修方便、智慧不二的方法,内道,就佛教徒,他们所修的本尊法,却是必须在一心上,一方面以着方便来观修本尊,一方面也要有证空慧来辅助,所以我们佛教的密咒事实上是方便无二的。外道他们所修的密咒却是没有证空慧来相辅助,唯有观修本尊这样子,所以他们跟我们佛教徒完全是不一样的,最主要他们外道不承许有所谓的证空慧,所以与我们佛教差异就会很大了。另外就讲到说,光是观修本尊,它的观修法就有很多不同的。

  我们现在佛教所使用的密续是有根源的,可以追溯到很多国的在世传的密续,我们是可以有根源的,可是外道他们的密法,不见得就有根源可寻。我们知道密续除了我们可以追溯到佛陀所亲说的这些卷次之外,在印度,就有很多祖师他们也都写下很多关于佛陀所宣说的密续的注解,这些释论也是非常多,譬如龙树菩萨以及无著菩萨,以及月称菩萨,以及很多这些印度以前的这些大成就者,他们写了很多注,就是释论,譬如说月称菩萨他就写了《明灯论》,甚至还有《金刚鬘》。除了我们以前的这些印度成就者他们写了很多释论之外,也有很多加以实修的获得大成就的这些成就者也是非常的多。如果没有事先在共道上修心的话,你直接趋入密咒来修学的话,那是很难以了解而且很难以获得成就的。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也有提到,我们必须要先在共道里面修心,先善为在共道里面修心之后,才可以进入到密咒道来修学。你如果能够先在共道当中善为修心之后,你就可以进入本尊法来修学,你如果在共道里面善修心之后,没有想要来修本尊法的话,那也是可以的。你虽然在共道里面善为修心,可是你却无法进入密咒道本尊法来修持的话,至少你也不需要来作其他的这些批评,因为你如果自己无法进入却来作批评的话,可能就会犯了谤法罪。所以金刚乘密咒道可以说是一门方便和智慧无二的一个瑜伽法门。

  譬如说我们来修文殊这个法门,并非只有来观修文殊这样子而已,而是你必须要有次第心,像昨天灌顶的时候所说的,你自己本身必须先将他化空,也就是你不可以以着见取蕴的凡夫身来现起本尊的形相,所以你必须要先将自己庸俗的身蕴,将他化空,化空之后如果具有空性的正见者,在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忆念起空性的意义,然后让自己处于空性的禅定状态当中,然后再以此为基础,从空性的状态当中,再现出本尊的形相出来。意思也就是你必须要在证空慧的这种状态当中,现起本尊身。无空性见者是很难以将本尊法修成功的。外道他们没有证空慧,因为外道他们主张我是所有的东西。所以外道他们主张所谓的我以及佛教所主张的我,基本上就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外道他们也有修一些起火的修持法,当今在印度里面,也有很多印度的这些瑜伽士他们也修起火修得蛮成功的。他们也作火供。他们当今印度的这些密咒的行者,外相看起来好象跟我们佛教的密咒行者蛮相似的。所以就是因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有一些人无法加以区辨,不晓得如何来区分,所以就会搞混掉了。所以如果没有空性的正见的话,那也是不可能有解脱可言的,更不可能进入解脱道了,因为我们知道,轮回的根本就是我执,我执一旦无法将它断除的话,任你怎么去修持,都无法脱离我们生死轮回的。

  在密续里面的,甚至下三部,他们主张要修有相瑜伽和无相瑜伽,你要成就有相瑜伽和无相瑜伽必须要有空性的正见,没有空性的正见,下三部的有相瑜伽和无相瑜伽根本不可能成就的,无上瑜伽部的更不用说,不可能,任你怎么去修持无上瑜伽部的本尊法,你都无法证得那样子的果位,任你在仪轨里面怎么去念观空咒,然后再从空性当中现起本尊,你如果没有空性的正见的话,那你再怎么念你都无法有所成就的。下三续部他们在修空性正见的时候,他们会安立一个名词就称为 不二的瑜伽。如果是无上瑜伽部的话,那就是指空乐无二。所以无上瑜伽部就是指要去证得这个空乐无二,无上瑜伽部又可以称为是一个空乐无二的瑜伽,所以是非常的重要的,当然这边要诠释起来有很多可以讲的,我们这边没有时间,接着我们再继续看本文。「复次吉祥持金刚」金刚就是指方便和智慧无二。在金刚乘里面,金刚杵和金刚铃是非常重要的。至于要解释金刚铃和杵何以在金刚乘里面那么重要呢?我们这边可能没有时间详细的为各位解说,就比如说我们经常都会接触到五股金刚杵,这五股金刚杵事实上它就代表了下三续部的 不二的瑜伽,也代表了无上瑜伽部的空乐无二的瑜伽了,在这边因为没时间,所以我们不多作详细的解说。所以下面请各位看,「复次吉祥持金刚」,这边的持金刚藏文就是多杰呛,这个「呛」就是指持有的意思,也就是金刚手菩萨他手中拿着金刚杵,而不是我们一般所说的金刚总持,不是指他。

  接着「难调伏中胜调伏」,也就是指一般世间的这些大自在天、梵天、遍入天等等这些在世间而言,他们非常的崇高、非常的有威势、权势的,所以他们摒着非常强烈的慢心,是属于难调伏中的难调伏者。刚才「胜调伏」就是指金刚手菩萨他能够调伏所有这些难调伏中的难调伏,所以称他为是胜调伏者。下面的「勇猛超出三界内」这边的「勇猛」就是像勇士一样,勇猛能够战胜什么?战胜所有四魔的这些违缘。所以他能够超出三界、胜出三界。下面「自在金刚密中胜」,这边的度杰汪究是自在金刚,应该是金刚自在,是指不动佛部,我们在六佛部当中的,属于不动佛部的。这边的「密中胜」也就是指金刚手菩萨他是秘密主,意思也就是佛陀所传密续的法是由金刚手菩萨所受持、所结集的,所以称他为秘密主。如果就显教的这些经典而言,来结集佛陀所传的这些经典的主要者就是阿难尊者以及大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是在经的部份,大迦叶尊者主要是在律的部份。

  下面「眼如白莲妙端正」意思是在称扬金刚手菩萨他身上的这些相好庄严。下面还有一句就是「面貌圆满若莲华」这也是在称扬金刚手菩萨他的相好庄严。下面就是「自手执持胜金刚 时时仰上作拋掷」这边就是在讲金刚手菩萨他手上拿着金刚杵,金刚杵是往虚空举起。金刚杵往虚空这样子举起来有两个,不了义而言,就是字面上看到的金刚手举到虚空当中,了义而言就是指在金刚手的心相续当中,已经生起了空乐无二智了。接着就是讲当时的一些眷属众那一些。下面「复次第现忿等像」也就是指这当时的眷属众有众多,「等」就是指众多的意思,通通现为忿怒相。仁波切跳过去了,第四页这边从「复次第现忿等像」下面这边都是指他的这些眷属众,下面就跳到第五页了。第五页,「于金刚尖出胜光」也就是在金刚杵的杵端的地方发出智慧的火光。「自手向上令拋掷」这个意思也跟前面的「时时仰上作拋掷」第四页的这一句意思是一样的。这边下面就是,「有大慈悲及智慧 方便益生极殊胜」,也就是指所有这些眷属众,在心相续当中具有大悲心、智慧以及饶益众生的善巧方便。也就是他们心相续当中,具有证空慧。具有非常殊胜的善巧方便可以来作饶益众生的事,所以说「方便益生极殊胜」。下面就是「具足喜乐安隐心」意思也就是他心相续里面具足了欢喜还有欢乐。

  (智海师译)这边短的四句的曼达供,这个仪轨当中如果能够加入这两段修七支供养还有献曼达的话,那是非常的圆满,如果少掉这两段的话,也没有遗漏的过失。

  身躯的形相是忿怒身的形相,所以说「示有忿怒之形相」。再来,「与行正觉行中尊」也就是我们知道佛陀所有的利生的事业当中,以宣说佛法为最主要的,也就是佛陀转动*轮来利益众生为佛陀的主要的事业,这边说「与行正觉行中尊」也就是金刚手菩萨,因为他总摄佛陀的密续的教法,所以他可以称为是佛陀的利生事业当中,他是一位最主要的一个怙主一般的一个摒持者。「众皆来集身恭谨」意思是指所有这些闻法的这些眷属众,他们以着极为恭敬虔诚的威仪,聚集在佛陀讲《文殊真实名经》之处来恭听。「向彼如来薄伽梵 究竟正觉礼敬已 于前恭敬伸合掌」也就是指这些眷属众来到佛陀跟前,向佛陀来致敬礼之后,非常恭敬的在佛陀的面前。这些眷属众非常恭敬的合掌端坐在佛陀的面前,「端坐正念而告白」,作启白,启白什么呢?就是「遍主与我作饶益 益我慈悲于我故」,也就是喀大是遍主 自在,就是称呼佛陀,请佛陀来饶益我、来成熟我,「益我慈悲于我故」请佛陀悲悯眷顾我的意思。「于幻网中成究竟 愿我真实获菩提」,这边的《幻网》是一部密续的名字,这一部密续当中有讲到究竟的无上菩提,在这边我们祁请的这些眷属众就向遍主,就是佛陀来祁请说,请你恩赐我,《幻化网》当中所说的究竟无上大菩提,请佛陀恩赐他。「有诸烦恼乱其心 不解泥中而没溺」,意思也就是说,由于有烦恼这种关系,所以心非常的混乱,被烦恼所搅乱心的意思,「不解泥中而没溺」也就是沉溺在无知、无明的泥沼当中。「为利一切有情类 令获无上之果故」意思就是说,沉溺在无知的泥沼当中的这些有情,为了要拯渡他们、为了要饶益他们出离泥沼的缘故,所以我务必要证得无上的佛果位,也就是现前使得所有众生能够脱离无知、无明的这种泥沼,究竟安置有情于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

  「究竟正觉诸有坏 是有情师及导师」,也就是来称呼佛陀他是圆满的正等正觉,是薄伽梵,是众生的上师、众生的导师,也就是在称扬佛陀的功德,他已经圆具一切德相,是一切众生的上师、一切众生的导师。「亦大记句达真性」这边的「大记句」就是指大誓言,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如果要以一个身躯在一世当中来成就无上佛果的话,那必须依着无上瑜伽部来修持才能够获得,你如果不依着无上瑜伽部的法门来修持的话,是难以在一世当中证得佛果的,所以「大记句」就是指大誓言,就是指无上瑜伽部而言。「达真性」特别是指无上瑜伽部本尊坛城当中的眷属众而言。「了知根心殊胜者」这边是指我能够了知金刚乘无上瑜伽部的咒坛城里面所有这些法门的意思。「了知根心殊胜者」也有一个讲法就是说了知所有这些所化机、这些徒众,他们各个不同的意乐、不同的戒、不同的根器的意思。「彼出有坏之智身」,「出有坏」又称为薄伽梵,藏文是炯滇爹,意思就是他去摧坏什么呢?摧坏四魔。「智身」也就是指智慧身,并非是我们这种粗糙的身躯,而是指空乐无二智所化现的究竟的本尊身就称之为「智身」。

  「是大顶旋言词主」这边的「大顶旋」就是指佛陀的顶髻,佛陀的顶髻它的最尖端的地方是我们无法真实的观见到的。佛陀的三十二相当中其中一项就是顶髻,另外就是梵音、白毫,这三者是最主要的。这边说佛陀的顶髻是难以完全观照到的,意思并不是说佛陀的顶髻是非常的高,像泰国的佛像的顶髻高高耸耸的并不是那个意思,而是说它是超乎我们的想象之外的,即使你再怎么往上去观看,想要看到佛陀的顶髻是很难以看到的,在以前曾经有一位菩萨他想要看佛陀顶髻的最顶端,他用他的神通超越很多很多的世间,不管他再怎么腾上去,都是无法近观到佛陀的顶髻。下面的「言词主」这边就是称扬佛陀的语的功德。刚才也有讲到「大顶旋」是称扬佛陀的身的功德,这边的「言词主」,就称扬佛陀语的功德,就好象我们在称文殊菩萨他是语自在。这边就是称扬佛陀的语功德,就是称扬佛陀宣说佛法的时候,是具有无碍辩才,他可以依着弟子的根器、他的意乐,来作种种不同的宣说。「亦是智身自超出」,这边的「智身」也是像刚才所说的一样的是「智身」,如果是下三续部而言,就是指 不二智,这边如果是就无上瑜伽部而言,就是指空乐无二智而言。「自超出」也就是自然涌现那个意思在,是指佛陀的智慧身,他是由证得空乐无二的智慧所涌现的,而不是由他人所给予的,而是佛陀他自己修道所证得的一个智慧身。尤其是指佛陀行于无学双运道所证得的身,又称为自超出的智慧身。

  「妙吉祥智勇识者」这边就是称文殊菩萨妙吉祥,这个「智」也是一样就是指他的智慧身,「勇识」就是指菩萨那个意思,这边的妙吉祥这个「蒋贝」的「蒋」字,就是像昨天所说的是很柔软的意思,也就是他超越了这些烦恼,不为烦恼所困惑,所以他的心非常调伏不粗糙,不被烦恼所困而粗糙,所以「蒋」字是柔软的意思。这边的智慧身就是指他的智慧是非常的殊胜异于他人,而是由他自己修道所证得的,所以是自成的。「蒋贝」的「贝」是吉祥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具有功德的意思,具有何种功德?具有二支圆满的功德。这边的智慧勇识可能就是指智慧尊的意思,一般在密咒里面都有讲到智慧尊还有誓言尊,这边是指智慧尊,智慧尊是由何而成的呢?是由极微细的风心,也就是极微细的识,所以智慧身是由极微细的风心所成就的这一尊就是我们所称的智慧尊,就是这边所讲的「智勇识者」。「诵其殊胜真实名」,这边的「名」就是指文殊菩萨的佛号,所以这边就是真实来宣说文殊菩萨的名号,所以「诵其殊胜真实名」的意思。「是甚深义广大义」,也就是文殊菩萨他的名号是非常的深奥,难测其底,非常的宽广,非常的广博,我们难测其边。「无比大义胜柔软」,「无比大义」意思也就是说文殊菩萨的名号,他对于所有这些徒众、这些所化机而言,是具有无比的大意义的,是无以拟比的大意义,是异于一般的名号的,所以说「无比大义」。极柔软也就是他极为寂静。

  「初善中善及后善」也就是在初、中、后这三个阶段,一切皆为善。「初善」也就是指我们初闻文殊菩萨的名号的时候,会在我们的心相续种下非常善的、非常好的习气,之后,思惟他的名号也会带给我们很大的利益,在「后善」就是在后来我们加以去实修的话,也可以带给我们很大的利益,所以称「初善中善及后善」。「过去正觉等已说 于未来中当演说」如过去诸佛他们一再来称扬文殊菩萨的名号,在未来的诸佛他们也当演说文殊菩萨的名号,现在的诸佛也正演说文殊菩萨的名号,所以祁请世尊演说文殊菩萨的名号。所以下面就是「现在究竟等正觉 亦遍数数皆宣说」,现在圆满的正等正觉的果位的诸佛,「遍」的意思就是一而再,再而三,普遍的来数数的宣说文殊菩萨的名号。「大幻化网本续中 持大金刚持密咒 如彼无边诸佛敕」,「大幻化网本续」这是一部很大的密续,称为《幻化网》,在那里面也有讲到说,「持大金刚」这边就是大金刚持,「持密咒」就是密咒的持有者,也就是持明咒的持明者,无量无边的所有这些圣众,他们心里面非常的欢喜。再来就是「妙音宣畅今当说」,这边的「妙音」应该是指金刚歌,能够堪称为金刚歌者,就是指它里面所歌咏的,如果下三续部而言,就是指它所歌咏的内容是 无二智,如果无上瑜伽部,就是他所歌咏的是空乐无二智,所以如果是歌咏这种内容的这些歌曲,就称为金刚歌。「世尊究竟正觉等 愿成真实持咒故」,这边的「世尊」就是我们所称的怙主,有情的依怙主,究竟正觉就是指圆满正等觉的果的意思,就是一切的意思,这边就是祁请世间的怙主,世尊以及所有圆满正等正觉的诸佛,我为了要成办能够摒持密咒的一个持有者的缘故,藏文是这个意思,所以「愿成真实持咒故」。「如我决定未出间 当勤坚固而受持」这意思也就是为了要饶益等同虚空般的如母众生的缘故,乃至于我尚未证得圆满佛果之前,我一定要坚持来摒持这一条密咒道来修持,意思也就是乃至还没有安置一切有情于无住涅槃之前,我绝对要来修持此法而言。「远离烦恼令无余」先前就是祁请佛陀务必要为我宣说《文殊真实名经》,为什么呢?为了要断除无知、无明,远离一切烦恼的缘故。所以下面那一句,「于诸谬解舍离故」这边就是刚才所说的,就是为了要断除无知、无明的缘故。「即以无别无异心」就藏文看起来就是请佛陀依着这些徒众不同的根基、不同的意乐、不同的戒,而请你作不同的宣说。刚才那一句就是说「为诸有情愿宣说」,请佛陀为一切有情依着众生不同的根器来宣说。

  「密自在者持金刚 向如来前说是言 告白毕已而合掌 以身恭敬坐其前」,也就是秘密主金刚手菩萨他向如来如是的启白之后,然后就在佛陀的面前非常恭敬的坐在他前面合掌的坐着。意思也就是当我们在闻法、求法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要效法金刚手菩萨这种威仪,心中非常的恭敬,然后身体的威仪也要非常的虔诚。「复次释迦出有坏 究竟正觉两足尊」这边的「复次」也是一样是一个衔接词,「释迦」是佛陀的种姓的名字,「出」是能仁的意思,释迦能仁出有坏这个释迦正好是 ,能仁是释迦出有坏,「究竟正觉两足尊」也就是他是圆满的正等正觉佛,他是二足尊,二足尊也就是指他是空乐无二,方便、智慧无二的二足尊,胜于天人。除了空乐无二,方便、智慧的这种意思在,是二足尊所有这意思在,还有就是说天和人类都是两足,这边的「尊」就是在两足当中的最殊胜者,就是指佛陀,在下三道他们虽然也有心在,可是他们并不足以堪为接受佛陀的教法的一个容器。刚刚我们在念诵释迦佛赞的时候,其中有一句说,「当汝二足中尊降生时」,那一句的意思,一样是讲到二足,意思也就是说,在天和人这二足类的当中,佛陀是属于最尊胜的。「于自面门殊胜舌 广长横遍令舒演」也就是指佛陀他的殊妙的舌头,是非常的长而且非常的广大,足以覆满我们的面,虽然可以那么的长、那么的大,可以布满整个面,可是却不会因为这样讲话而不方便,结结巴巴,不会。舌头是非常柔软而且是非常的细薄,这边就是称扬佛陀的舌头。

  「显现三种世界内」,也就是放出光芒,这个光芒可以遍布三世间。「调伏四魔诸冤敌」佛陀能够调伏四魔,这个四魔就是指死魔、五蕴魔、烦恼魔以及天子魔。「有情皆具三恶趣 为现清净微笑相」也就是佛陀他所放出的光芒为众生来说法,为了要拯渡一切众生出离三恶趣痛苦的缘故,所以他的脸上就现出了微笑。他这个微笑并不是像一般的微笑,佛陀微笑可以遍满三世间,他也不轻易的展现这个微笑,为了要拯渡有情出离三恶趣苦的缘故,所以他才展现出这种微笑。当他展现微笑的时候,也同时放出无量的白色光芒。佛陀展现微笑主要是对着金刚手菩萨来展现微笑,同时也放光到三千大千世间去,所有的这些眷属众,他们都能够了解到说现在佛陀要说法。佛陀展现这个微笑也放出光芒,一方面也可以拯渡一切众生,就是防止众生堕入三恶趣里面。「于其清净梵音中 遍满三种世界已」,这边的梵音,就是指佛陀的三十二相之中的其中一个就是非常悦耳的梵音,遍满这三种世界,梵音的梵是指真实的意思,不说假的、也不说歪曲的那个意思,非常正直的言语,就好象说我们在作沙坛城的时候,我们在坛城的第一条线就是要先画下梵线,就好象我们今天所说的经纬线,梵线画得正确的话,其他的线再画下去就不会错误,梵线一旦歪掉的话,其他的线全部都会歪掉,所以这个梵的意思,就是非常正直的、真实的意思。梵音是具有六十种特色,所以我们说六十妙音,意思就是梵音都是非常柔软的,非常温和的,非常的悦耳,而且非常的适意等等的有这些特色在。梵音也跟顶髻一样,是我们无法测其究竟的边境是哪里?所以我们说那是无边的,就是无远弗界的意思,而且梵音它是不剌耳的,不论你身处或近或远,你听到佛陀说法的音,都好象是对着你在讲一样,不论你身处何处。目 连他曾经有一次要测测佛陀说法的佛音到底会达到什么地方?所以他用神通到很遥远的地方去,可是不论他到任何一个遥远的地方,他所听到的佛音,就好象在佛陀的跟前听到的声音是一样的。「遍满三种世界」,这三种世界就是指天上、地上以及地下这三世间。「为持金刚大力者 密自在主而答说」也就是佛陀为了金刚手菩萨,这边说「持金刚大力者」是指金刚手菩萨具有大威势力,而且他是一个密自在主,也就是密主,所以佛陀是为他的祁求而开始来作答复。

  「具足有大慈悲者 汝为利益有情故 具足智身妙吉祥 诵真实名是大益」,佛陀就答复金刚手菩萨说:「您具有大悲心,您不忍众生受苦,你为了要拯渡一切众生,你不为一己之利,而以利他为主,为了要饶益一切有情的缘故,所以你应该来诵文殊名经」,所以说「具足智身妙吉祥 诵真实名是大益」,也就是你来念诵《文殊真实名经》是具有大利益的。「能作清净除罪业,于我精勤应谛听」,也就是这一部经能够去除掉我们的罪业,所以你应该非常勤快的在我的跟前来谛听。下面「善哉」是佛陀所说的,佛陀在称赞金刚手菩萨:「善哉吉祥持金刚 手持金刚汝善哉」意思就是来称赞金刚手菩萨说,「善哉!善哉!」很好!很好的意思。「密主我为此事故 为汝巧妙令宣说 汝今一心应谛听」,也就是秘密主金刚手菩萨,我为了你的祁求的缘故,我现在要为你来宣说这一部《文殊真实名经》,您应该一心谛听。这边就是请金刚手菩萨要一心谛听,叫他要非常的专注,不要涣散的来谛听,远离三器过,远离器皿倒覆之过,远离器皿穿漏之过,远离器皿染垢之过。「唯然薄伽梵善哉」,就是金刚手菩萨他作这样子的回答世尊说,世尊,善哉,好,好,我会专心的听的意思,我们今天就暂时讲到这里。

  文殊真实名经(二)

  种性,以密咒而言,一般称为种性。密咒的种性必须是大种性,也必须是总摄一切的种性者。这边提到说「密咒大种性」,密咒大种性就是指这方便分而言,持明种性是指智慧分而言。这边有提到三个种性,一个是一切大种性,还有一个密咒的种性,一个是持明种性,这三种种性,也可以称为是身种性、语种性以及意种性这三种性。所以这边的三种性就是下面这边,「于其三种令观察」这「三种」就是指这身、语、意三种性。「世间及出世间性」,也就是世间种性以及出世间种性,这边的世间种性就是指附宝种性。出世间种性就是指金刚种性、莲化种性、宝生种性等等这五种性。「显作世间大种性」这个就是指这些天神的种性,比如说梵天、遍日天这些种性。「殊胜广大手印种」这边就是指大手印的殊胜种性,这一个种性跟前面的那一个「一切密咒大种性」是相关的。「大种大髻应观察」这边所指的种性就是更为殊胜的种性,就是顶髻种性。「言词之主演偈颂」这边言词之主,就是指世尊宣说密续,所以他可以说是言词之主,「演偈颂」就是他宣说密续。这边就讲到说,到底文殊是何种性?世尊就随顺文殊菩萨的种性而作宣说此《妙吉祥真实名经》。所以这边的「演偈颂」也就是世尊随顺文殊的种性而作宣说这一个《妙吉祥真实名经》。所以《妙吉祥真实名经》这一部续可以说是总摄一切密续。所以这一句就是世尊他来称扬文殊菩萨。

  下面我们会看到咒语「哑哑 依依 乌乌…」这些咒语,这些咒语一一都是在赞颂文殊菩萨的。这边下面的咒语可以说是自在咒,所以下面这一句,「密咒王者具六种」这些咒语它具有六种好象是密咒王的特色在。「将令显出于无二 无生法者自宣说」,这边的「无二」就是指方便、智慧无二,由方便、智慧无二而出生,「无生法者」就是自性无生之法者作此宣说。接着就进入到咒的部份了。首先从「哑哑 依依 乌乌 耶耶 窝窝 吭哑」,这边一共有十二个字。两个一组,两个一组,所以共有二个六组。这边我们如果加以解说的话,这个可以代表我们所要净化的所净机,也就是不清净的世间,在南瞻部洲当中的具六界之人。在这边就是指出我们的所净机,我们所要净化的基础在什么地方?这是指具六界的人,这六界是指什么?就是地、水、火、风以及父精、母血,父精又称为是白界,母血又称为红界,这六界就是我们的所净机。也有另外一个计算法,就是这六界是指地、水、火、风、空、须弥,这是就外器世间而言,这个也是我们的所净机。内情世间就是刚才所说的,地、水、火、风、白界、红界,内情世间是我们的所净机。就外器世间而言,就刚才所说地、水、火、风、空、须弥,如果是就另外一种讲法的内情世间,也可以指六道而言。能净道是来净化不清净的所净机,能净道就是指六种性的坛城。能净道依着所净机而区分成外器世间的能净道以及内情世间的能净道。外器世间的能净道就是指六如来的坛城,就是譬如说金刚持、五方佛的坛城,一共是六如来的坛城,这是外器世间。如果是内情世间就是指譬如时轮金刚圆满次第里面所应当要修持的加行六支。刚才所说的是将这十二个咒字把它用两个一组、两个一组把它区分下去变成六组,这六组解释的方式就像刚才所说的。

  我们如果不将这十二个字两个一组来区分的话,就变成十二个字了,十二组的意思,这同样也可以依着所净机和能净道来作解释,所净机十二个如果依着时轮金刚的根本续里面所说的,这个世间是属于大世间,由十二块所组成的,如果是就《俱舍论》所说,它说这是一个小世间。时轮金刚的根本续里面有讲到说这个世间是由十二个大块所组成的,里面也有讲到一些野蛮人所住的地方,文字上是野蛮人,意思就是说他们不信因果。这些野蛮人或者说外道,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就占了八大洲了这么多。在时轮金刚的根本续里面,就有讲到说他住在香巴拉王国的哪个地方,香巴拉王国之外的每一个地方都有讲得很清楚,比如说中国、印度或西藏等等,等等的意思就是很多地方都是这些外道所住的。当他们在画整个世间的地图的时候,他们都会根据时轮金刚的根本续来画。这边所讲的就是指外器世间的所净机,这是地上而言,就是我们说的地支,如果是就天上而言就是我们说的天干,有包括十二宫,不论是地支或者是天干的十二宫,这些都是这边所讲的外器世间,是我们所应该要净化的所净机。如果是就内情世间的所净机,就是指无明到老死这之间的十二缘起支。如果就十二个字而言,它的所净机可以是外器世间的所净机以及内情世间的所净机,内情世间的所净机就是指这无明等十二缘起支,外器世间的所净机就是指天干还有地支等这些所净机。

  如果是就能净道而言,能净道就是能净化之道而言,就是指信解地等,信解地就是指资粮道还有加行道,另外还有圣者地,圣者地就包括有十地,有资粮、加行之外的见道、修道、无学道这三道而言。所净果也就是净化之后所获得之果。所净机刚才有提到一个十二缘起支,这是顺转的十二缘起支,这边所净果就是证得逆转的十二缘起支,例如说顺转的十二缘起支一开始是无明,这边的逆转十二缘起支,就是断除无明,以此为例。所以如果能够断除三有的根本,也就是依着这一条能断我执无明的三有根本这一条能断道来修持,然后证得空性慧,随着这一条道而修持的话,我们必然可以证得果位。以上就将这「哑哑 依依 乌乌…」这十二个种子字把它用两种方式来解释,一个是把它归类成六组,一类是归类十二个字的解说,到此为止。

  我们继续看咒语,也可以分成六等份,「萨剃朵 纥里低」,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加纳目儿帝」,第三个就是「啰合」,第四个就是「卜多」,「卜答喃那你」这是第五个,「答耶答啦 巴帝答那」这是第六个,可以分为这六等分。第一个「萨剃朵 纥里低」是安住于心,再来「加纳目儿帝」是智身,「加纳」是智慧的智,「目儿帝」是身。第三个「啰合」是我。「卜多」就是通达、了悟的意思。再来「卜答喃那你」就是诸佛。再来就是「答耶答啦 巴帝答那」,这个是安住于三世。所以这一段的咒语可以区分成六等份,这六个部份它的解释就像刚才所说的。

  接着下面就开始解释第十六页的第一行,「密咒王者具六种」,这六种是什么?下面就会开始讲到,首先我们看「本札客ㄟ喀啊」这个就是金刚力,「本札」是金刚,「客ㄟ喀啊」是历,月历的历,再来就「度巴杰答」就是斩断痛苦,再来就是「本札蒋那暮地」这个是智慧顶髻,「蒋那塔亚耶」是智身者,再来是「哇喀一下啦」是语自在。再来就是「啊惹巴札拿亚地拿玛」这个就是指礼敬成熟众生的一个尊者。以上这边就是来解释十六页的这一行,「密咒王者具六种」。这边就是指六种性的咒语。以上就是将「哑哑 依依 乌乌…」这个咒语这个部份讲完。先前我们有提到金刚力,金刚力是文殊菩萨的另外一个名号。最后一个,「啊惹巴札拿亚地拿玛」这一个是礼敬成熟众生者,这一句也是红、黄文殊的名号。以上就是指六如来种性的咒语,就是指金刚持等六如来他们的咒语,也就是前面说「密咒王者具六种」。

  下面所要讲的是属于略示,就是很简略的提示的部份。这边可以说是以称扬六种性的方式来赞颂文殊菩萨。「如是正觉出有坏 究竟正觉哑中出」这边开始就是略示的部份。所以这边就讲到说「如是正觉出有坏 究竟正觉哑中出」,这边就有提到说文殊智慧勇识他可以说是总摄诸佛圣心无二智者,如果将诸佛圣心无二智将它区分的话,可以区分成六种性。六种性当中最主要者就是金刚持,金刚持他是由何而出生呢?由哑字而出生的,所以说「究竟正觉哑中出」,哑字而出生的意思。为什么说「究竟正觉哑中出」,为什么说正等正觉是由哑字所出生的?有两种解说方式。一种是说我们现在的语言每一个人的发音都夹杂了哑字在,比如说嘎、卡、喀、那藏文而言,里面都有一个哑字,再由这个哑音再去演变出有很多的这些音出来,所以说哑字可以说是它基本的一个音,由这个哑字才会由字产生出文字,文字之后有名词,然后到最后甚至八万四千法蕴也都是由这个哑字而产生,究竟的成佛,也是由这八万四千法蕴,它的根源哑字,八万四千法蕴而成佛,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圆满正等正觉果是由哑字所出生的,这是一个解说的方式。

  另外一个解说的方式,就密咒道而言,密咒道会说在我们的心中都有着不坏明点,所谓的不坏明点,这个不坏的意思就是它永远的存在的。从我们入母胎结生相续开始,红、白界结合,之后,我们的心识就入于红、白界,入于红、白界之后,就会安住在心间,这一个就是极微细的风心,就成为不坏明点,也就是我们初住母胎的时候的那一个定点就是不坏明点,在我们的心间。这一个极微细的风心在梵文的字是一个短哑,就是一个哑字旁边没有两个圈圈,那个字就是短哑,用这个字来作代表。它也可以称为是我们的原始心,依于这个原始心,当我们证空性慧的时候,我们可以成就义光明,依于这个义光明我们就可以证悟成佛,所以这就是说为什么圆满佛陀由哑字(这个哑字是短哑字)所出生的,所以也可以说极微细的风心是我们成佛的因。

  「哑者一切字中胜 是大利益微妙字」意思也就是来称扬哑字它的殊胜,我们刚才有就这个哑字来作解说,两种说法,第一个讲法就是属于不了义的讲法,也就是由这个哑字产生了文字,产生八万四千法蕴而最后成佛,这是就不了义的方面而解说的,如果就了义的方面而作解说的话,就是指我们心中的不坏明点,指我们的原始风心,这个就是了义的讲法,所以这个哑字可以称为说它是所有一切文字当中是最殊胜的,它可以带来非常大的利益,所以这是一个微妙智。这个哑字可以说是从我们的肚子里面发出来的一种声音,因为有一些音我们可能是从嘴唇发出来,牙齿发出来,或者舌头发出来的,这个哑字是从我们肚子里面发出来的一种声音。「诸境之内出无生」是指哑字它是从我们体内所发出来的一种声音,所以它没有从哪一个地方发出来的意思,不是从嘴巴或者牙齿发出来的声音,所以才说它「无生」。「即此远离于言说」,这个哑字是远离一切的言词,并不是用言词可以表达的。「是诸说中殊胜因」我们刚才说这个哑字,我们无法用这些言语来将它表达,可是这个哑字又不可欠缺,没有这个哑音在的话,其他的这些音、这些言词都无法发出来,所以说这个哑字是诸种言说中的最殊胜的一个音,所以哑字是一个基础那个意思。以上就是略示的部份,接下来就是详述,详细(2A结束)

  接着详说的部份它可以就几个方面来作详细的解说,第一个是就五智来作解说,一个就佛的四身来作解说,一个就十度来作解说,一个是就四种事业来作解说。首先就五智来作解说,五智我们知道,就是指妙观察智、法界体性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以及大圆镜智,这就是五智。首先第一个是妙观察智,妙观察智就是「大供养者是大欲」用这一句来表达。「大供养者是大欲 一切有情令欢喜」,这边就是指密咒道当中所说的转贪欲为道用。如果我们要让极微细的原始风心现形的话,在道位的时候,我们就要转贪欲为道用,就是利用贪欲让我们极微细的原始风心能现形。所以这一句,「大供养者是大欲」,意思就是在密咒道当中转贪欲为道用的一种修持法,这种转贪欲为道用的这种修持法能令一切有情欢喜。

  就显教也就是波罗蜜多乘而言,他们并不主张有所谓的能转贪欲为道用的这种修持法,也就是他们不主张我们可以让极微细的风心现形来转贪欲为道用,他们不主张这个样子,他们也不主张说死亡的时候那种极微细的心能够把它转为道用,他们不主张这样子。密咒道是一条方便道,就有这善巧方便可以将死亡时候极微细的死心转为道用,那是因为可以藉由转贪欲为道用的关系。如何转贪欲为道用呢?这除非是高证悟者才有可能这样子来作,就我们而言,我们是无法作到这一点。就我们而言,不要认为还可以很轻易的转贪欲为道用,没那么容易的,能转贪欲为道用那是指他的证悟非常高的一个成就者才有可能,这一个成就他必须先在共道里面修持已经获得成就了,然后在生起次第也达到究竟了,在圆满次第,他已经证得声远离、语远离,达到了心远离的阶段,才能转贪欲为道用。我们如果没有这种层次的证悟的话,随意的来行这种贪欲道的话,我们只有入三恶道而已。比如说五肉五甘露而言,对我们而言,我们是很难以将这种不净的这些五肉五甘露把它转换成真正的五肉五甘露,我们所见到的只有庸俗的相而已,我们还没有达到那种证悟可以将这些东西真正转成甘露。能够将这些东西转成真正的五肉五甘露的话,必须要是证得声远离以上的境界才有可能。

  这边仁波切就举了一个例子,在西藏那边有一个修行者,他是穿著邋里遢塌的一个人,看他的因缘,有时候突然间就去有些店里面,有一些老板看到他到店里面去,他们很高兴供养一些食物,那一天他的生意非常的好,这样子的一种现象。人家会觉得很幸运他的到来。有一次有另外一位修行者,他是真正的比丘相,可是他有名利的一个人,他可能是一个仁波切,有时候拿中共的有些金钱来使用,可能是政治的问题吧,所以他不喜欢那个仁波切,所以有一天仁波切从那边来的时候,他自己不喜欢的人过来,他就好象对峙,对峙的时候,仁波切讲为什么你跟我讲这种,他可能不会去讲刚才我跟你们讲的缘故,所以三个人就打了一顿,所以打仁波切的缘故,中共就把他关在监狱里面,那个监狱里面他不喜欢吃中共给的一些食物,他吃自己的大便,他喝的是自己的尿,因为他修行的程度很高,所以他不需要一般的外面食物就对了,师父的意思是,他看起来破破烂烂的很奇怪的人,但是他修行的程度非常高,像这个例子。

  仁波切讲到说,在我们一般原始本具的极微细的原始风心在我们的心间是有的,可是他却不现形,他好象一直停留呆滞在那边,我们一般的人除了死亡的时候这个极微细的风心才会现形,那时候就进入到极微细的死心的状态,这极微细的风心才会现形,如果我们想要在一世以一个身躯来成佛的话,我们就必须要想办法让我们临命终前让极微细的风心能够现形。因为你如果极微细的风心无法在你还没有往生之前现起来的话,你是很难以在这一世当中以一个身躯来成佛的。瑜伽士当他的证悟非常高的时候,他就有办法让他还没有圆寂之前,让极微细的风心现形,他必须要先证得生起次第还有圆满次第,才有可能作到这一点。如果这一个瑜伽士他在这一世当中,没办法让他极微细的风心现形的话,当他死亡的时候,他也可以利用当微细的死心现前的时候,空性的状态的时候,在那个时刻来证悟成佛的。也有另外一个,就比如有一些修行者,他是选择在中阴身成佛的,也就是他死亡之后,入了中阴身的时候,可是他能够控制他的极微细的风心,所以他可以在中阴身的时候来成佛,虽然在这一世他没有让他的极微细的风心现形,可是他有那个能力可以在中阴身的时候来成佛,来让极微细的风心现起来而成佛的。所以想要在这一世当中来证悟成佛的话,你必须要先证得圆满次第的这些成就,获得非常高的证悟,有这种境界的人,才能够在这一世当中来证悟成佛的。

  「大供养者即大瞋,一切烦恼广大怨」这边就是指转瞋恚为道用的这个瑜伽的修持法。当所化机,也就是这些徒众无法以寂静相来调伏的时候,就必须要现出忿怒相来调伏他,可是你如果现起忿怒相要调伏的话,你内心的等起意乐必须是大悲,形相虽然现为忿怒,可是你的内心是大悲,以大悲来摄受、来作调伏,也就是你在内心当中极为悲悯的对他方,这样才能够用这种悲心为发心来用忿怒相的方式来作调伏,时轮金刚他就是现这种相来作调伏众生的工作。如果一个瑜伽士他想要用忿怒相来调伏众生的话,他必须要具有那个量他才能够作,示验的方法他可以用他的眼睛看一棵果树,结在果树上的水果,如果他眼睛一瞪能够让水果掉下来的话,那表示他有这个量可以用忿怒相来调伏众生。另外一个方式,如果他用眼睛能够将掉下来的水果再回到原来的树上的话,表示他已经具有这个能力可以用忿怒相来调伏众生了,如果没有这种量的话,免谈。

  举了一个例子,就如同那洛巴当他去觐见帝诺巴。他听说有这么一个成就者在很遥远的地方,那个地方他又不熟,所以那洛巴就一路千里迢迢的去寻访帝诺巴,他问很多人都不认识谁是帝诺巴,到最后问了一个人,好象有一个人好象是叫作那个名字的,所以他就循着这个线索去找到帝诺巴。远看这个人就好象一个乞丐一样,而且是恶形恶状的样子,然后那诺巴就去问他说:「你是帝诺巴吗?」,他说:「是」,「你不是帝诺巴吗?」,他说:「不是」,所以他都搞糊涂了。之后,帝诺巴就到河边去抓鱼,然后他也不用火去烤一烤来吃,他就直接抓鱼这样子生吃了,有一些鱼没吃就摆在旁边,有一些鱼就死了,那些被他吃的鱼,他吃一吃剩骨头又把它丢到河里面,又活起来又跑掉了,所以这可能一个例子要有像这样子的证悟才堪能用忿怒相去调伏众生吧。

  「一切烦恼广大怨」,也就是指烦恼是烦恼敌,我们现起忿怒相主要是要灭除烦恼敌为主,就是当你要用忿怒相要去调伏众生的时候,主要是要调伏其他众生的烦恼怨敌为主,所以这边才说,「一切烦恼是广大怨」,烦恼是最大的敌人,我们现忿怒相要去调伏就是要调伏最大的敌人──烦恼敌。刚才说的转贪欲道为道用,是妙观察智,这边转瞋恚为道用,是大圆镜智。「大供养者是大痴」这边并不是特别讲到说转愚痴为道用,没有所谓的转愚痴为道用的。如果说就密咒道而言,你要去除这个痴,必须要先去修持睡眠瑜伽就是去修睡眠光明,就密咒而言才能够去除这个痴。如何转这个痴为道用,一般在说没有转痴为道用,可是你在转贪还有转瞋为道用的时候,也可以将这个痴给转换掉。「亦愚痴心除愚痴」就是刚才跟你们解释过了。这边是指法界体性智。「大供养者起大忿,即是忿恚之冤雠」,这边的「忿」看起来好象是忿怒,可是事实上这边所指的这个忿是指嫉妒而言,这边就是指成所作智。「大供养者大贪欲,一切贪欲皆除断」,这边的贪欲就是指吝啬而言,所以是平等性智。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刚才不是说可以就五智而作解说吗?五智的部份,到此我们已经讲完,我们今天暂时到这里告一个段落。

  我们昨天就五智之门来作赞叹,接着我们今天开始就由四身这一方面来说明,首先就是从报身。我们知道报身具有五决定,也就是报身他具有相好庄严。文殊菩萨他证悟成佛的这个剎土称为五明。接着我们就从二十页这边开始看,二十页说,「大境色与广大身」这边开始看。这边的「大境色与广大身,大色并及大形像」就是在称扬文殊菩萨他的色身。「大名及与大广大」称扬文殊菩萨他的名号,他的名号遍扬十方。「大中围者是广大」这边的中围就是指他的坛城,他的坛城非常的广大,十方诸佛菩萨的坛城而言,文殊菩萨的坛城称为非常的宽广、非常的广大。佛陀的身,不论剎土于何处他的身都可以遍满这一切,任何一个地方,佛陀的身都会显现。「持于广大智慧器」这边意思就是说文殊菩萨他的智慧是遍智、一切种智,涵盖有尽所有智以及 所有智。「钩烦恼钩大中胜」意思也就是对于那些心未调伏,心续当中盛满烦恼的这一些有情众,文殊他可以以智慧钩去勾摄这些有情。「普闻妙闻皆广大」,意思也就是说文殊菩萨他的法身是如如不动,然而他却能够维持如如不动的法身化出不可思议的无量化身去饶益一切众生,所以我们又称文殊菩萨为文殊智慧尊。「显中即是广大显」意思也就是说文殊菩萨他的圣心是空乐无二,方便、智慧无二的,他可以依着这些所化机、这些弟子他的根器、他的意乐,作甚深广大的显现。「解者轨持大幻化」这边也就是说在诸佛菩萨当中,文殊菩萨他的善巧方便,属于是最为卓越的,所以他可以以着非常卓越的善巧方便来摄持一切众生,就是用着大幻化网这种方式善巧方便来摄持众生。「大幻化中成利益」,也就是文殊菩萨他依着众生不同的根器,可以作不同无量无边的这些示现来利益其他众生。「大幻化内喜中喜」也就是文殊菩萨藉由不同的这些幻化,依着众生的根器,依着众生他所欢喜的,带给众生最究竟的安乐。文殊菩萨他所现的这些幻化就好象是魔术一样,我们知道魔术虽然对境没有所显现的形象,可是在我们这方面看过去,它好象是实有,所以文殊菩萨他会依着有情众生他不同的根器、不同的意乐,他会幻现出让众生相应的这些方法来渡化他们。

  刚才就是以四身的方式来作称扬,接着就是以十度来称扬文殊菩萨,十度就是我们一般所知道的这六度,另外还包括有方便、愿、力、智这一共有十度。「大施 最为尊」意思就是说文殊菩萨他的布施度达到最究竟,当他行佛子行之时,他毫无吝惜的将自己的身躯、所有的善根、一切的受用资粮,都布施给众生,所以他的舍心已经达到最究竟,因此他圆满了布施度。「大持戒中持殊胜」就是文殊菩萨他的持戒度,已经达到最圆满究竟了。纵然在梦中他也不去染犯任何的 戒或者遮止戒,而且他的佛子行,达到最究竟,他已经舍弃了自利,一切以利他为主。TOP

  文殊真实名经(三)

  「于大忍辱即坚固」意思也就是文殊菩萨他的忍辱度达到最究竟了,忍辱即为坚固,他已经圆满了三种忍辱,一个就是安受苦忍、一个就是 法忍,一个 。 法忍就是说他已经彻底的了悟空性,所以他对于空性,他不会有那种无法堪忍、畏惧的这种心,有一些人当他了解空性的时候,他会恐惧,文殊菩萨没有这种恐惧,他已经了解到真正的法性空性了。「以大精进悉弃舍」也就是文殊菩萨他的精进度达到最究竟,他可以发起猛力而且不间断的精进,而去行精进度,所以他精进已经达到最究竟了,他所行的精进可以称为三种精进,一个是披铠甲精进,一个是摄善法精进,一个是饶益有情精进。文殊菩萨所发起的精进并不是说像我们一般人所发起来的精进,我们一般人发起精进是非常的短暂而且会间断的,文殊菩萨发起来非常猛力而且长期不间断的来行精进。「以大禅定住静虑」也就是文殊菩萨他圆满了静虑度、禅定度,他的静虑是止观双运的禅定,这是共的禅定而言,不共的方面而言,就是说他不以自利而行静虑,而是惟以利他为主而行静虑。他所行的禅定是如同《入菩萨行》当中的静虑品里面所说的,是以自他相换为他的禅修主要的主题。接着,「以大智慧令持身」也就是文殊菩萨他的智慧度达到最究竟,以利他为主,其中这三个慧,一个胜义谛之慧,一个世俗谛之慧,以及饶益有情之慧。这边的「持身」是指文殊菩萨他以大智慧持身,持身的意思也就是说,文殊菩萨他是诸佛、菩萨智慧本貌的展现,所以他是以这种智慧来持身躯那个意思。「具足大力大方便」其中的「大力」就是文殊菩萨他具有大威势力。这边的「大力」就是指文殊菩萨他的力度已经达到最究竟,这边可以分为内以及外,内,因为他具有大威势力,已经消灭了内在的烦恼惑,内在的这些烦恼被消除,外在就是指所有这些魔障、障碍也一样一并被消除。

  他具有十力。这十力,第一个是意乐力,第三个增上意乐力,第四个种十力就是种陀罗尼,再来就是禅定力、三摩地力,再来是富饶力,再来就是,「汪」就是诠释力,再来就是辩才力,再来就是波罗蜜多的度力,再来是愿力,再来是持力,再来是悲力,再来是法性力,再来是加持力。再来「大方便」,这边大方便也就是指文殊菩萨他这个方便度已经圆满究竟了。文殊菩萨他具有不可思议的善巧方便,有一个公案就是佛陀在世的时候,曾经有六十位比丘不堪听闻空性,那时候舍利子(弗?)不敢向这些比丘来讲空性的意义,因为他有一些罣碍,文殊菩萨一来到就开始滔滔不绝的向这六十位比丘讲空性的义理,而且文殊菩萨讲空性又可以讲得非常深、非常的广。讲完之后,所有这些比丘纷纷产生邪见,然后就纷纷堕到地狱里面去了,舍利子就感到很纳闷,就去问佛陀说:「为什么文殊菩萨要这样子的来向不堪听闻空性的这些比丘来讲空性?」佛陀就说:「文殊菩萨是大善巧,他智慧是非常的超胜的,他知道为什么要向六十位比丘来讲述空性,主要是如果不向这六十位比丘来讲空性的话,这六十位比丘可能累劫都会只有住在小乘的境界当中而已,永远都无法超脱出小乘而证悟成佛,所以虽然这六十位比丘听闻了空性纷纷堕到地狱里面去,可是已经在他们的心相续当中,种下了空性的习气,一旦他们出离了地狱,很快他们可以证悟成佛。」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文殊菩萨他具有善巧方便了。

  这边讲了文殊菩萨所具足的六种善巧方便,第一个就是他具足观照悲悯众生的善巧方便,第二个就是他了知诸行自性清净,所以他主张无上菩提。他为了要利他的缘故,所以不舍轮回,这是一个善巧方便。然后他以着不染烦恼的这种心来转动*轮,这善巧方便。再来就是他非常精进勇猛,这是属于内的善巧方便,有六个,就是刚才所说的。还有外的善巧方便。外的善巧方便也一样有六个,第一个就是众生虽然善根薄弱,可是他有善巧方便让他们能够获得广大的果报,另外一个就是,虽然众生的资粮非常的贫乏,可是他能够让众生去造很大的善根,再来他有善巧方便,可以令那些瞋恚的这些众生来息除瞋恚。可以引导那些未入教法者,入教法,这是另外一个。他能够令那些已入教法者,心续成熟。最后一个,他能够善巧的来解脱心续成熟的众生。这是六个外的善巧方便。

  「大愿胜智是大海」这边就讲了第九个,第九个是愿度,菩萨愿,愿度。「胜智」就是智度,第十度。「大愿」的意思就是文殊菩萨最初发心的时候,是为了要饶益众生而许愿的,他所许下的这个愿非常的广大,而且永不改变,如他的发心而行,这是属于他的愿度。「胜智是大海」的意思就是,我们知道文殊菩萨是诸佛菩萨智慧的展现,所以他的智慧渊博如大海一样去饶益一切众生。

  下面接着就是以四种事业来赞扬文殊。「大慈自性无量边 亦是大悲胜智慧」。第一个是大慈,大慈也就是指文殊菩萨缘念众生所发起来的慈悲。文殊菩萨他所发起来慈爱众生的这种心并不是只缘念到一两位或者说某位而已,他所缘念的是无量无边的众生。文殊菩萨他所发起来的慈爱心是缘念一切众生所发起来的慈心,所以它应该是「增缘慈」,所以他所发起来的慈心是无量无边的。如果仅仅具有慈和悲,没有智慧的话,慈和悲无法达到最究竟,所以文殊菩萨他也是具有大悲胜智慧,也就是他所发起来的慈和悲,是缘念无所缘所发起来慈和悲,就像我们刚才所说的无缘悲,这边也可以说无缘慈。「有大智慧具大智」这就是指文殊菩萨他的无缘智。「大解即是大方便」也就是文殊菩萨他具有非常殊胜的善巧方便,可以行佛子行来利益众生。

  下面是以报身来称扬文殊,「具大神通及大力」这边开始。「大神通」也就是文殊菩萨他虽于法界当中不动,可是却能显现种种的神通幻化来利益众生。这边就讲到说,以空中当中的日和月来作比喻,我们知道日和月虽然在虚空当中,可是他的影子却可以映照在这世间当中所有能够盛水的容器里面,它的影子不论你这个容器大小或者在什么地方,只要你有这个水在的话,日、月的影子就会映现在那里面,意思也就是文殊菩萨他虽然在法界当中是无分别,是如如不动的,可是他会依着这些弟子他的根器或者说心的层次而显现出不同的这些报身或者化身的形相出来。「大力」,这边就讲到一个比喻,世间有一个神祇叫瑟也昧,他的力量就好象是千只大象的这种力量,是一位大力士,可是佛陀一一毛孔的这种势力,却是远胜于他的力量,文殊菩萨也是一样,具有如同佛陀的这种大势力。下面再来一个「大力」,「大力」也就是文殊菩萨他具有这种能力,可以摇动整个世间。「大速疾」这也就是指文殊菩萨他可以在十边际的剎那之间,可以遍及整个世间。「复大神通大名称」就是指文殊菩萨他的一一身皆能遍满整个世间,他的任何一丁都能够依据六道众生他的根器来为众生来说法,他的任何一智都可以遍知一切所知法。「大力令他令摧伏」意思就是说文殊菩萨具足十力,能够摧灭一切烦恼,威震他方。

  接着就是以法身来称扬文殊。「三有大山悉能坏 持大坚固大金刚 大紧即是大雄勇 于大怖中施怖畏」。「三有大山悉能坏」,「三有」就是指轮回,我们把它比喻成如同一座高山一样,这座高山是很难以将它铲平、将它摧坏的。文殊菩萨他却具有大势力,能够将整个轮回大山将它摧灭。我们如果就十二缘起支的流转而言,就是一般的由无明发起,去造作无明带来的行、事等,到最后老死,之后又结生相续,又到下一世去,我们就在三有当中不断的流转,因为你十二缘起支就一直在转,所以说你前世的业未尽,可是你在这一世已经又造作了能引业,能引来世再感受果报的这个业就再造了,所以你在轮回当中就这样流转不息。有一部经藏文叫作《萨噜讲被多》应该好象是《稻杆经》,里面就有讲到三有,像生死轮回者那种情形有讲到,主要是用比喻,就好象是种稻子,比如说本来有一块田,有这一块田之后,必须要有一个农夫,也要有种子,农夫就拿着种子种到田里面去,又浇水又施肥,然后长出农作物,用这个为比喻,来比喻说我们在生死轮回当中的这十二缘起支的这种整个流程,无明就好象这个农夫,业惑好象是种子,爱取就像是水和肥一样,我们将业惑的这个种子把它播种下去,然后又有爱取的滋润,所以我们就感受这个果报了。可能前世你的十二缘起支都还没有完了,然后投生到这一世,这一世里面,你又新造了十二缘起支,你一方面要去感受前世的果报,又一方面你再了造来世的业缘,又造下去了,所以在整个生死轮回当中,你就这样子流转不息。一旦你的无明没有将它完全消灭的话,只要你无明的种子还存在的话,你就无法将三有轮回的这个大山,将它摧灭。

  就如同《稻杆经》里面所说的,三有这个轮回是很难以将它摧坏的。要用什么力量才能将三有轮回摧坏呢?唯有依于证空慧的力量才能将它摧坏。证得无我慧的这个力量就如同金刚钻一样,即使硬如岩石也能将它摧坏。金刚或者是金刚钻,不论这个东西有多么的坚硬,它都能够将它钻过去。就好象说我们在挖水井,都会利用跟一个钻子一样,不论你下面的土或者石头有多坚硬,它都能将它钻过去。所以证悟无我慧,也就如同金刚钻一样,不论三有轮回多么的坚硬,都能将它摧坏掉。刚才讲的金刚钻的这一句,就是指「大坚固大金刚」这边。「大紧即是大雄勇」「大紧」就是指烦恼的种子,然后「大雄勇」就是指无我慧能够将烦恼的种子摧坏掉。「于大怖中施怖畏」就是对于这些世间而言,是属于权势非常富的这一些,比如说外在的这些魔,就是大自在天魔,或者说天日天魔等等这些大怖畏,文殊也能去威吓他们,布施怖畏于他们。

  再来是以俱生三来称扬文殊。这边就是「尊者大种即殊胜 上师密咒大殊胜」。这边的「尊者」就是指怙主的意思,文殊菩萨是诸众生的救怙主。「大种即殊胜」就是指文殊菩萨他具足了明咒和密咒当中的最殊胜者。「上师密咒大殊胜」,这边的「上师密咒」应该是无上密咒,文殊菩萨既是一般的密咒的大殊胜者,也是无上咒的大殊胜。所以文殊菩萨他既是一切咒的导师,也是无上咒的导师。「住在于彼大乘相 大乘相中最殊胜」这边就是指文殊菩萨他是安住于共的大乘当中,更是安住于共大乘当中的殊胜乘,就是无上密咒乘,当中。再来就讲到说我们本具的原始俱生智,原始俱生智又可以称为是极微细的原始心,我们依于这一个极微细的原始心,证得空性,然后由这个证空慧,可以依之来证得佛果,极微细的原始心我们又可以称它为是义光明,所以文殊菩萨他可以说具足大乘当中最殊胜的善巧方便。所以文殊菩萨是「住在于彼大乘相」,意思也就是说他住在于一般共通的大乘当中,更是住在于大乘相中最殊胜的无上密咒乘当中。

  我们先前有讲过以五智来称扬文殊,再来下面还是一样又以五智来称扬文殊,首先我们就讲到以大圆镜智来称扬文殊,其中有包括八个偈颂,先讲第一个。「广大正觉众明主」这边就是称扬文殊菩萨具足毗卢遮那佛的大圆镜智,我们知道毗卢遮那佛他是诸佛清净色蕴的清净分的展现,所以文殊菩萨他是具有此清净色蕴,第一句是这样子来称扬。第二句就是「具大寂默大寂默」,藏文文字上而言应该是「具大能仁大能仁」那个意思。何以称他为能仁呢?因为他已经摧灭了粗品和细品的四魔。我们在念世尊的心咒的时候,我们都会念「穆尼 穆尼 麻哈 穆尼」,「穆尼」的意思就是能仁,能仁 能仁,「麻哈 穆尼」就是大能仁的意思,第一个能仁的意思就是指他已经摧坏了烦恼障,是指粗品的我,第二个能仁就是指他摧坏了所知障,就是他已经摧坏了细品的 。「大密咒中令出现」以密咒来称扬文殊,文殊菩萨到底依何善巧而证得果位呢?他是依于俱生光明智的大密咒来证得菩提。「有大密咒自性理」这边也就是指文殊菩萨他的体性是无学双运,他的圣身清净,是义光明。文殊菩萨我们说他身是无学双运身,双运的意思就是无二无别的意思,也就是他的圣心清净是具足俱生光明,他的圣身清净,如同幻化身一般,是义光明,所以这个双运也就是光明和幻身是无二无别的。

  下面以十度来赞扬。「欲得十种到彼岸 住于十种彼岸中 十彼岸到是清净 即是十种彼岸理」,这边意思也就是在称扬文殊菩萨他修学十度,十度就是六度之外再加上方便、力、愿、智这四度,一共是十度。文殊菩萨他在最初发心开始修学十度,在中期他安住于十度的修行道上,最究竟他证得了十度的果位。「尊者十地自在者」因为他已经证得了十地,所以他是十地的自在者。「住在于彼十地中」当然他安住于十地的境界当中。「尊者十地自在者」也就是指文殊菩萨他虽然早已成佛,可是他依然以安住在十地的菩萨形相显现出来,所以「住在于彼十地中」。这边的十地就是指,第一地是欢喜地,第二地离垢地,第三地发光地,第四地焰慧地,第五地难胜地,第六地现前地,第七地远行地,第八地不动地,第九地善慧地,第十地法云地。关于刚才的十地,我们这边就不再为各位解说了。

  下面就是「具知十种之自在」,也就是文殊菩萨具足十种知,知法,知随行,知他心,知世俗,知苦,知集,知灭,知道,知境,知无生,一共十个。这边第一个知法,知法这个法也就是指文殊菩萨他了知到欲界当中的苦、集、灭、道的解脱道,以及上二界的苦、集、灭、道的解脱道。再来讲到他知世俗,知世俗意思也就是他了知一切世俗法,知他心就是他了知他方的思惟。再来了知苦、集、灭、道这四谛,就是他了知四谛。知境,这个「境」就涵盖在灭谛里面,他了知灭谛,再来知无生,这个涵盖在道谛里面。「持于十种清净者」这边就是指文殊菩萨已安住于断除不清净的这五蕴,也断除了五种烦恼,五种烦恼就是指贪、瞋、痴、嫉、还有悭吝这五种烦恼,将这不清净的五蕴转换就成为五方佛,将五烦恼转换就成为五智。刚才所说的就是「十种义相义中义」,再来「自在寂默十力主」,这边的十力,就是我们一般所说佛所具足的十力,第一个就是了知处非处力,第二个了知业成熟力,第三个是了知种种意乐力,第四个就了知种种界力,再来下面一个,了知胜劣的、好坏的根器力,再来下面一个,就是了知这条道的力量,这一条道就是趣向于佛陀遍智、一切种智这一条道之力。再来就是了知静虑力,再来是了知解脱力,另外一个就是了知三摩地与等持力,下面还有一个就是了知过去世的这种随念力,还有一个就是了知漏尽力,一共有十力。「自在寂默十力主」这个「主」也就是遍主的意思,他可以周遍一切种性,五种种性主一样。「作诸利益无有遗」就是他可以周遍一切种性,所以他能够去做饶益众生的所有一切事业尽无遗。

  「具有十种大自在」这边的十种大自在,就是寿命自在、心思自在、受用自在,业自在、出生自在、神通自在、信解自在、愿力自在、智自在、法自在,这一共十个自在。我们知道时轮金刚的咒轮又称为十相自在咒,这十相自在就是刚才所说的,就是寿、心思、受用、业、出生、神通、胜解、愿力、智、法这十自在。刚才所说的这十自在,是就一般与显教经论共通的解释方式,如果就密咒的解释方式,是另当别论。这边有稍微加以解释一下十种自在的意思,第一个我们说寿自在,也就是他的寿命任他要住世多久都能够住,第二个就是他的心可以入禅定,不论要入多久都可以,再来第三个就是受用自在,就是他不需要经由一番努力,可以去随意的得到他所需要的这些受用、用品,都具有。下面就是他的身、语、意业可以随他的意愿而去造作,随意去行身、语、意业。下面一个就是随他的愿而去任何一个地方出生。再来胜解信乐就是随他的这种胜解,他可以去做任何事。再来就是他所许下的任何愿望都能够成办。神通,就是他不论要展现任何神通,他可随意而展现。再来下面就是智自在,也就是「康锵玛拉瓦惹耶」,永不衰退。「康锵玛拉瓦惹耶」这是时轮金刚咒语长长那一串,这一串就是永不衰退的意思。下面就是法自在,适合众生的程度应该要开示什么法,他都可以随机的而作开示。可以说他具足了非常善巧与种种的方便可以利益众生了。根据时轮金刚的续来将十相自在咒加以解释,第一个就是外器世间庄严,第二个就是内金刚身的安立,第三个就是别坛城轮,时轮金刚有外、内、别,这边是别坛城轮。下面就是二第道果等,可以宣说二次第的道、果等相应的这些义理。大概是这样的意思。

  「离彼无始戏论主」,这边的「无始」,也就是指我们的心与法性是无始无终的,心与法性是体性一的,可是它所现出来是繁体一,好象是一体二面那个意思,繁体一就是一体二面的,所以心和法性事实上是体性一的,这是指一体二面的。心和法性都是无自性存在的,这边应该是「无戏论主」,因为心和法性是无自性成立的,所以是无戏论。「真如自性清净主」先讲真如之心,藏文这边是「给心里答」这里是心一个,就是真如主宰或者「清净主」的意思。先解释真如主宰这个意思,就是讲我们的心与法性就像刚才所说的,体性是一的,无始也无终的,无戏论的,可是由于我们的错乱,妄分别心的关系,所以会有二显显现出来,一旦将这种错乱的二显的显现将它去除掉的话,我们的心和体性就呈现出一体,就像是真如的状态一样,所以说是真如主。这个就是指自性清净佛,就是佛的法身当中的一身,就是自性清净身。再来是清净主,清净主也就是他已经远离一切贸然蒙上的这些客尘,已离客尘了,所以是离尘清净的这种法身了。所以我们前面真如自性就是指文殊菩萨的自性清净法身,再来清净主就是指文殊菩萨的离客尘清净的法身。

  「言说真实不讳句」就是讲文殊菩萨为众生来说法,文殊菩萨以他的遍智去观照众生,然后依着众生的根器来说谛实语,真实不虚伪的这些言语。「不讳句」的意思也就是讲文殊菩萨他一旦讲出了这些言语,绝不更改,就是他不颠倒说,不会说先前讲这样,后来又讲这样,反反复覆这样子说,不会,他不改变,讲怎么样就是怎么样。「如其所说而依行」,他怎么说,他就照那样做了。「于无二中说无二」,这边的「无二」就是指对境是空性,有境也就是对境者,这个有境是证空慧,空性还有证空慧二者是无二无别的。在这种了知对境空性以及有境证空慧的这种无二的状态之下,所会有的障碍是极微细的障碍而已,一旦将这种所知障将它去除掉就成佛了。「住于真实边际中」也就是文殊菩萨他安住于那种境界当中,「无我师子具音声 外道恶兽极怖畏」,这边的「无我」就是指补特伽罗无我和法无我,就是人无我和法无我。文殊菩萨宣说法无我和补特伽罗无我这个音声把它比喻成如同师子吼的声音,一般的动物如果听到师子的吼声的话,一定拔腿就跑,会吓跑了,所以这边就将外道比喻成为像野兽一样。外道只要听到文殊菩萨发出这种无我师子吼的声音的话,他们会极为怖畏,赶快跑掉,自然他们就会退掉了。「游行一切有义中 速疾犹若如来心 胜及最胜胜怨中」,这边的「游行一切有义」,应该是「有力」,这边的意思就是说文殊菩萨他是顺应着世间的有情,他具有饶益众生的力量,顺应众生有情的所需的这种力量,他具有这个力量。他的心意就快如如来心一样,就表示毫无阻碍的,可以迅速去了知世间的所需。再来「胜及最胜胜怨中」意思也就是他能够战胜所有这些烦恼怨敌。

  「于转轮者施大力」,我们知道转轮圣王,婆罗主啊就是转轮圣王,转轮圣王他可以驾驭四大洲,文殊菩萨他具有这种大势力,如同转轮圣王一般,可以应机为众生说法。「集中之师集中胜」就是说如果这些所化机、这些徒众是属于独觉种性的话,文殊菩萨也能够成为声闻、独觉众中尊那个意思。我们知道声闻、独觉他们是不以宣说佛法来调伏众生的,他们用他们的威仪、行持来调伏众生的,文殊菩萨他可以在声闻、独觉当中,以他的这种威仪,在声闻、独觉众集会当中成为就像他们的师长一样,也就像声闻、独觉众会中的众中尊。「集王集主集自在」这边也就是指他也是大乘弟子众会当中的领袖一样。这边的「集王集主集自在」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说,他也是大乘当中的密咒乘当中的所有这些密咒行者众会当中的一个主宰,就如同金刚持一般。这边还说,他具有十种自在可以宣说无上密咒,所以他又像是无上密咒众会中的金刚持一样。「执持爱护大灵验」就是说他具有能大力能够去珍爱一切的众生。「大义不受他恩念」也就是说他做种种方法利益众生,可是他并不寄望他人的回报。

  再来就是来称扬文殊菩萨语的殊胜。「句王句主能言词 句中自在句无边 以真实句说真实 于彼四谛宣说者」到这边。这边讲说「句王句主能言词 句中自在句无边」可以结合起这边来说,就是一一的意义都能够了知,能够了知每一个意义,就是「句王」的意思,能够一一了知整个意义。下面是「句主」就是他能够真实的了知法的意思,第一个是义,再来是法,第三个就是「能言词」就是他能够真实的一一了知词句,「句中自在」就是辩才。句王、句主、能言词、句中自在到此为止,一个是意义,一个是法,一个是词句,一个是辩才。「句无边」的意思,他可以以众生他各自的语言来宣说。「以真实句说真实」也就是他所说的这些言语,都是真实不虚的。「于彼四谛宣说者」也就是他是一位宣说四谛的一个宣说者。「不还之中复不还」这边特别是指声闻众他们的四果而言,声闻众的第一果就是预流、一来、不来,最后是阿罗汉果,所以「不还之中复不还」就是涵盖有声闻的这四果而言。「教如缘觉及独觉」意思也就是说文殊他能够引导(缘觉和独觉是一样的)这些缘觉和独觉众,他们的行持就像犀牛一样,独来独往的,所以这边应该是「教如缘觉犀牛状」比较对。

  殊真实名经(四)

  这边就是指文殊他可以为这些大乘的行者来阐释出离,从出离当中的出离。安置众生于佛陀的果位当中。「彼诸大中独一因」这边也就是指三乘虽然有不同的果报,可是他们的果报都缘于一个因而已,「独一因」就是指善因。「苾 罗汉即漏尽」这边就是指比丘阿罗汉已经断尽一切漏,也就是他们断尽一切烦恼,所以成就阿罗汉果。「调伏诸根并离欲」就是远离贪欲了同时也调伏他的诸根,就是指入广大道具利根的菩萨而言。「获得安乐无怖畏」也就是指佛他已经断尽了烦恼,出离了三有,也脱离了三有的怖畏,所以他获得了无上安乐。这边的意思就是说文殊菩萨他可以依着不同的根器而展现出不同的相貌来调伏众生、摄受众生,如果众生是声闻、独觉种性的话,他就用声闻、独觉种性相来摄受;如果是大乘菩萨的种性的话,他就用菩萨相来摄受;如果他必须要用佛的相来摄受的话,他就会展现出佛的形相来摄受。所以刚才讲的那一句就是「成满清凉亦无浊」那个意思。「明解及与于神足」,意思也就是像我们在念释迦佛赞的时候,就称佛是明行足那个意思。「明解」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明」,「明」就是三增上学当中的慧增上学,「神足」就是指三增上学当中的戒以及定增上学,所以这一句就三增上学而言。「世间善逝胜明解」。有三种断,第一个是善断,第二个就是断除无遗,第三个是已断除而不再返回。刚才我们是说断,再来说证,断和证的功德。证,第一个他得的证悟是非常的坚固不退转,第二个是善证,善为证得,第三个就是证得一切尽无遗的意思。「善逝」也就是指他已经具足了三断、三证的功德。再来应该是「世间胜明解」这样子调过来会跟藏文比较一样,就是他能够了知情器世间,不但了知情器世间,而且可以在情器世间当中行饶益行。「于我不执不执我」这些所化机他们一向都有我执和我所执,文殊为他们来阐说何为我执?何为我所执?而却不落入于执着我执和我所执。「住于二种谛理中」也就是他安住于世俗谛和胜义谛当中。佛陀所传的教法只有二谛而已,世俗谛和胜义谛,没有第三谛,文殊菩萨也是来阐说这二谛,同时也安住在这二谛当中。我们这一堂就到此。

  请各位翻到三十页,我们继续第一行的最后一句「能到轮回之彼岸」这边开始。「能到轮回之彼岸」也就是他超脱了业惑的束缚,脱离了轮回,达到彼岸。「所作已毕住露地」也就是他所作已办,而且安住于,这边「露地」应该是干燥之地。因为我们知道有四大瀑流,这四大瀑流,第一个是欲流,第二个是爱流,第三个是无明之流,第四就是邪见之流。超越了这四流,然后安住于干燥之地,意思就是脱离了三有轮回、安住于无住涅槃,「安住于无住涅槃」的意思就是说不住于小乘的无余涅槃,安住于大乘的无住涅槃,所以这边的「住露地」的那个意思是这样。「于一智中而出现」意思也就是文殊他已经究竟圆满了二资粮,成就了大智慧身,「一智」意思就是智慧身,并非是我们所见到的粗糙之身,在智慧状况当中所显现出来的一种身就称为智慧身。「以智慧器破一切」也就是他安住于真实义、真理的状态当中,然后以智慧的利器摧灭了四魔,「一切」的意思就是摧灭四魔。「法王妙法具显现 于世间中胜明照 以法自在法中王」。「于世间中胜明照」意思就是说他身上发出智慧的光明能够照遍所有一切世间。「以法自在法中王」也就是他说法的法音能够无碍的遍于这个世间,依着徒众不同的根机而为之说法。「能演妙道令宣说」意思就是说依着徒众不同的根机来作宣说。「有义成就满誓愿 舍离一切诸虚妄 无尽法界实离妄 胜妙法界极无尽」。这几句的意思也就是说文殊菩萨他从最初发心开始,长期不断的去发愿,而且去断除他的惑、他的烦恼,已经断除了所有这些妄分别心,达到了最究竟的法界于实的这种境界。「具大福田胜福足 智中广大殊胜智 具足智者解有无」阐释出这一条无上不共道的特色。我们依于大乘道已经可以积聚无量的功德,尤其依于密咒无上道,更可以积聚无量无边的胜福德。「智中广大殊胜智 具足智者解有无」意思也就是依于圆满的福德资粮的力量,我们可以获得一切智慧的根源-俱生智。再来就讲到佛陀的身,一般我们都称佛陀有三身,法身、报身以及化身,在法身当中,又可以区分成自性法身以及智慧法身,所以一共有四身。如果就时轮金刚的这个密续的区分法,在这四身之外,还有一个叫作俱生身。「具足智者解有无」「解有无」就是了知有和无。意思也就是依于俱生智的力量,可以了知诸法名言上是有的,胜义上是无的,同时也不会有根本定以及后得位是轮替的这种状态,一般对我们而言,根本定是根本定,我们入根本定去禅修空性,可是后得位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些世俗的显相,所以我们是轮替的,可是在佛或者文殊的境界里面已经不再有根本定和后得位轮替,就是具时乍现的状态。

  「无二种中而积集 诸常见中胜禅定 是修静虑是智王 自解各各皆不动」到这边为止是来赞颂密咒道的无上善巧。「无二种中而积集」应该是说他是来积聚二资粮的资聚者,也就是他依于无上密咒道为主,来修本尊瑜伽法而积聚了二种资粮。「诸常见中胜禅定」这边就是谈到生起次第的部份,自己来观修本尊身,就是生起次第。「是修静虑是智王」这边就有讲到时轮金刚的圆满次第,刚才是生起次第,讲到圆满次第里面的加行六支,这加行六支,第一就是别摄,第二个就是禅那或者说静虑,第三个应该是调息,第四是执持,第五个是随念,第六是三摩地,所以这六支是时轮金刚的圆满次第的加行六支。这边就有提到,「三编」,「三编」就是静虑,静虑就是其中的第二支禅那。「自解各各皆不动」这边也就是指他心不涣散,不为散乱所侵扰,所以他如如不动。在这个如如不动当中,圆满的见到已修道。「最上胜者持三身」,「最上胜者」就是指时轮金刚,「持三身」就是摒持三种身。「具足正觉五身性」就是时轮金刚他具有五身,除了我们一般所说的四身之外,再加上一个俱生身,一共五身。这边的五身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性法身、智慧法身、报身、化身,在时轮金刚这边就加上一个俱生智身。这个俱生智身是怎么去得到呢?就是说我们有原始极微细的心,这个原始极微细的心在我们最初得到这个身躯的时候,他安住在我们的心间的这一个是原始最微细的心,依于这一个原始极微细的心,我们可以成办俱生身,成佛的时候,我们就成办了俱生智身。就比如说一个冰块,这块冰块它本身就含有水,可是当我们看的是一块冰块,当这块冰块融化以后就变成水,同样的意思,我们本来就具有原始极微细的心,有这个能力在,当我们去修持达到最究竟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证得俱生智身。

  「遍主五种智自性」这边是称扬五智的主宰者。「首冠庄严五觉性」这边就是讲五方佛,在成佛的时候,他可以成为是五部主。就好象观音他的部主就是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就坐在观音的头顶上。「持五种眼离执着」这五种眼,第一个是肉眼,第二个天眼,第三个智眼,第四个法眼,第五个佛眼。「离执着」也就是他以着这五眼当他在观照对境的时候,是没有一点点耽着的贪爱在。「令诸正觉皆增长」因为文殊菩萨可以称为是三世诸佛的善知识、师长,所以他可以让一切诸佛,「令诸正觉」就是令一切诸佛而生长增长。「正觉尊子胜微妙」也就是指文殊菩萨他虽然已成佛,可是他却以着佛子,就是菩萨的形相,示现出来。如果就密咒道不共而言,文殊菩萨他示现的菩萨相来修持时轮金刚的加行六支。「胜智出有出生处 出现法中离三有 独一坚固金刚性」。这边的意思也就是说修持共的般若波罗蜜多乘以及修持密咒的生圆二次第,依于此道而证得俱生智身,能灭除三有轮回。「出现法中离三有」这个法就是指依于密咒法达到最究竟而证得俱生智身,脱离或者灭除了三有。「独一坚固金刚性」意思也就是他证得光明以及幻身双运的果位了,所以是能周遍一切种性,是非常坚固,如同金刚一般,不为他力所坏。「初生已作有情主」,这边的「初生」就是最初他获得双运果位的那个即刻,他就成为所有众生的依怙主。

  从下面开始就会讲到依于密咒道时轮金刚的加行六支来修行之后,会有什么征兆?「现空性中自超出」当你修持时轮金刚加行六支之后,会有白天的征兆,也有夜晚的征兆。自空性中,从虚空当中出现,这个并不是我们用我们的心去给它安立的,而是藉由修行的力量而显现出来的。就譬如说我们在每一天来观修时轮金刚的坛城,会在每一天的这个地方,会有观修成功的征兆出来。在我们眉间这个地方是中脉的一个开端,你在中脉当中来观修时轮金刚的坛城会有征兆显现出来。「现空性中」,从虚空当中现出来,这个虚空是指中脉里面,在中脉里面你来禅修会有征兆显现出来,它是由你修持的力量显现出来的。「胜智妙智如大火」也就是由修持所得智慧分的显现,就好象火一样,比如说你在中脉当中修持的话,会有那个征兆。「以大光明遍照耀」由于智慧的火光的关系,所以这个光芒可以遍照所有的世间。「以智慧明令显现」以智慧之力会有明的景象的显现。刚才仁波切在讲的藏文一个「嗽」这个字,这个字里面就涵盖有明景象、增景象还有净得等诸景象。也有时轮金刚本尊的形相等等,都涵盖在那个「等」字里面都会显现出来。「是有情灯智慧炬 具大威势显光明 是胜咒主明咒王 密咒王者作大益」,其中第一个「是有情灯智慧炬」意思也就是说他的智慧光明就好象是太阳在无云遮蔽的虚空里面,阳光可以普照那个意思。

  「具大威势显光明」就是纵然在罗侯,所谓的罗侯就好象是月蚀和日蚀那个蚀就称为罗侯,纵然在日蚀、月蚀的状态下,他也能够以着大威势力让这一切都光明。这边的「显光明」就如同闪电一样那么光亮。「是胜咒主明咒王」这边就是讲到说,尤其有一个征兆,那一个征兆可以称为是一切征兆之主要的,也就是蓝色的明点当中会有着五色光芒网。因为有这种非常殊胜的一个征兆,所以我们又称它是「胜咒主」。我们也可以称它是一切明咒之王。所以文殊也称为密咒王者。「具大肉髻希有顶」这边可能是指他修持别摄。时轮金刚加行六支当中的第一支,别摄。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在我们中脉的上端,就在我们眉间的地方,中脉上端的里面它的中间的地方,在那个地方,我们将我们的心专注摄持在那里面,我们的坐姿要如理来坐,就譬如说我们要用毗卢七支来坐。在密续当中就有讲到说,在这个时候你应该要如何来作这种观视的瑜伽以及眼睛注视的方式,都有讲到。然后于任何我们心所专注的地方,在那个虚空里面会有烟或者萤火虫等等种种的景象会依次的显现出来。这个藏文里面有一个「嗽」就是等等,等等那个意思,就包括有阳焰、烟、萤火虫或者说将熄灭的酥油灯,这种景象等等,会显现出来。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又称他为虚空主,这个是下面那一句了,「大虚空主说种种」。

  再来就讲到时轮金刚的六支加行达到最究竟是如何?就是下面这几句「是诸正觉胜自性 具足有情欢喜眼 能令增长种种相 诸大仙等皆供赞」。第一个「是诸正觉胜自性」也就是他达到最究竟的双运性,获得了身清净义光明。「具足有情欢喜眼」就是当他证得这个境界之后,无边的有情当他见到这一位瑜伽士、行者的时候,都会感到无比欢欣。「能令增长种种相」也就是这一位瑜伽士,他可以用寂静或者忿怒的种种相去作饶益他人的工作。这一位瑜伽士又可以称为是大仙,所以是诸仙人所应供、应称扬的。「令持三种之密咒」也就是指这一位瑜伽士,他的身语意三门来观修本尊瑜伽,来安住于本尊瑜伽,来摒持本尊瑜伽,不离「嗡」、「吭」,经常的来修金刚颂。「大记句者持密咒」,「记句」就是誓言的意思,这边说他是大誓言者的意思,也就是他永不离他的誓言,绝不舍弃他的誓言,是一位摒持密咒者。「尊者守护三宝故 宣说最胜三乘法」这边是来称扬他来修学加行六支当中的随念支。修道最主要的是三宝,随念最主要的随念就是来随念三宝,道的最主要者,既然是三宝的话,我们就应该要知道何以称为「宝」?「宝」的意思就是清洁、难得。在这边三宝是指什么呢?就是摄持红、白明点与心不相远离的这种随念支的修持法,就是这边所称的三宝。我们藉由这样子来修持,可以成办俱生智以及空色大手印。我们如果获得俱生智以及空色大手印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到大乘最究竟的不变乐以及空色大手印。在不变的大乐以及空色大手印这两者结合之后,我们就可以获得俱生大智。刚才所说的就是这一个「棕巴不噢」,这是宣说者。

  「真胜有义之 索 是大执持金刚索 金刚铁钩大 索」。这边有两种不同的解说,一个是就外在而言,一个就内在而言。这边如果是就外在而言的话,「有义之 索」这一句的意思是拿着有义之 索的南门守门者,他可以战胜黑方,黑方就是这些毒类的。「真胜」就是战胜。「大执持」是拿着铁索的北门守卫,「金刚索」是拿着铃的南门守卫。「金刚铁钩大 索」这边就是指拿着铁钩的东门守卫,这个是就外在的坛城那些守卫而言,如果就内在结合起来讲的话,就是指四大当中有风大等等,就是我们身上的四大种,比如说风大等,收摄进去脐间中脉的明点或者说溶入中脉里面的明点,或者说摒持于脐间中脉里面的明点,如果是就内在而言是这样。由于这样子的收摄,溶入以及摒持,那你就可以获得大乐以及空色无二的瑜伽。

  「怖畏金刚大怖畏 金刚王者六面怖 六眼六臂力具足 亦具骨相露牙者」这边是来称扬他的忿怒相,第一个「怖畏金刚大怖畏」就是为了要调伏不好的四大种的缘故,所以现出怖畏金刚的形相出来。忿怒王就是金刚王,金刚王者具有恐怖的六个面,具六眼、六臂而且具足这种威势力,同时他披着骨索,所以说「亦具骨相」就是骨索,「露牙者」就是露出獠牙。一面就是讲到他所发出的声音,「曷辣曷辣具百面 是狱王主魔中王」,他所发出的声音是「曷辣曷辣」的声音,有时候他展现出百面那个样子,他是阎魔敌,一切魔障之王,魔中王,所以这边「狱王主」就是阎魔敌,可能是指大威德金刚。「有力金刚能作怖 名称金刚金刚心」,这是在坛城当中的一些本尊的名号,「有力金刚」就是我们一般称的金刚力,再来就是能作怖,另外一个就是名称金刚,另外一个就是金刚心。「有力金刚」就是时轮金刚的事业尊,就是忿怒金刚力。「幻化金刚具大腹」也就是其中一个本尊就是「幻化金刚」,他肚子很大,所以「具大腹」。

  「金刚中生金刚主」这边就是指从空乐无二当中出生的一位具有空乐无二性的金刚主。「是金刚心如虚空」就是空乐无二的心就如同虚空一般无碍。「不动」如如不动的,「独发相严身」也就是他在头顶上就绑起一束头发庄严的意思。「所着大象生皮衣 大紧呵呵皆哮吼 希希声吼能作怖 若作笑者有响笑 金刚喜笑大哮吼」。「所着大象生皮衣」也就是他这样子撑起一张湿的大象皮。他就由空乐无二的自性当中,发出「呵呵 希希」等等的这些金刚笑声。「金刚勇识大勇识 金刚王者大安乐 金刚坚者大乐喜 金刚吽者吽声吼」这边也就是说,他心续当中具有空乐无二性,所以又可以称为他是一位金刚大勇识。他心中也是具有大乐,所以他是一位金刚王,又具有大喜悦,所以他又可以称为金刚坚,他又发出吽声,所以又称为是金刚吽者。「器中执持金刚箭 金刚剑断令无余 众持金刚具金刚 一种金刚能退敌」这边也就是讲到说他手中拿着金刚箭,同时也拿着金刚剑,可以斩断或者说可以摧坏所有内外的怨敌尽无余,全部都被摧灭掉。「众持金刚具金刚」这边的「众持金刚」就是指他摒持有一切金刚,这个金刚就是指空乐无二,因为他摒持有空乐无二的这种金刚,所以又称他为金刚得,「具金刚」又称为是金刚得。「一种金刚能退敌」依着空乐无二的金刚,能够消灭所有的怨敌。

  「炽炎金刚施恶眼 金刚头发如炎炽 金刚降临大降临 具足百眼金刚眼」这边也就是讲到说他身上所发出来这种金刚的火光,而且他的眼睛是难以直视的及眼光是非常的忿怒,「金刚头发如炎炽」也就是指他的头发是往上竖起来,好象金刚火焰一样是往上窜生,「金刚降临大降临」也就是他可以降下很多的金刚的这些法器。「具足百眼金刚眼」就是他可以具足上百个眼睛的这些金刚眼。「身中具有金刚毛 金刚毛者独一身 指甲增长金刚尖 以金刚心皮坚硬 执金刚鬘具吉祥 以金刚鬘而庄严」,第一个「身中具有金刚毛」也就是他身上的毛都发出智慧的焰火,所以就像金刚毛一样。「金刚毛者独一身」也就是他身上有着金刚毛。「指甲增长金刚尖」他指甲很长也很尖,就好象金刚杵的顶端一样,非常尖。「以金刚心皮坚硬」也就是他具有金刚心,所以好象皮非常的坚硬。「执金刚鬘具吉祥」他拿着金刚念珠具吉祥,「以金刚鬘而庄严」就是他身上就装饰金刚,金刚的意思就是杵庄严。

  「呵呵响笑决定吼 具六种字金刚声」这边也就是他发出的这种呵呵声是可以传遍到很远的地方去,「具六种字金刚声」也就是他发出的金刚声,有文殊的咒语,第一个是嗡哇给得那麻,第二个是嗡哇给答那麻,还有一个嗡哇给疏里孟。这是文殊根本续里面所讲到的。「大柔和声大音声」这边就是指文殊菩萨的妙音,「三世界中独一音」也就是指在三界当中,文殊所发出的妙音,是无以伦比的,独一音的。「三世界中独一音」这个「独一音」,也就是像他们所说的,他是在这三界当中是无以伦比,意指很独一的意思,另外一种解说法就是说,他所宣说的就是唯有阐释如何来证得空乐无二智的方法,或者说, 他所发出的音是唯有来阐释众生解脱的善巧方便。「遍虚空界声哮吼 诸有声中皆殊胜」这边也就是说他所发出的声音可以遍及所有一切有情,而不会有那种偏失说是仅仅某一些人可以听得到,它遍虚空界。「诸有声中皆殊胜」应该是「最殊胜」,它可以说在一切音声当中,他的这种哮吼声是最为殊胜的声音。我们今天讲到这里。

  请各位翻到第四十一页,第二行的最后一句,「真实无我真实性 即是真际无有字」。「真实无我真实性」就是指自性清净而言。文殊菩萨虽然现为菩萨相,可是事实上他早已成佛,他的圣心就是遍智、一切种智,所以是自性清净的。「即是真际无有字」这边的「真际」就是真实的边际,意思就是指念力而言,或者是无住念而言,也就是文殊菩萨的圣心是遍智,已经远离这些外来的这些骤然出现的这些染垢了,所以他是离客尘清净,又是自性清净。「无有字」的意思也就是他安住的这种境界,是无法以文字,无法用言诠、用思惟来诠释的。「宣说空性众中胜 甚深广大声哮吼」意思也就是说在众多宣说甚深空性的宣说者当中,以文殊菩萨宣说空性为最胜。这边有一个「众」,如果就字面而言,就是指那些牛,这些牛群当中,以牛王为最尊胜,这只是一种文字上的比喻而已,意思是指文殊菩萨他是在众多宣说甚深空性理的说法者当中,他是最殊胜者。

  就如同我们说般若经,众多般若经当中,以般若《心经》是属于最胜的,为什么?因为它是一部言骇词简,可是意义却是涵盖有整个大般若意义的一部经,所以说它为最胜者。仁波切说上一次尊者来到台湾的时候也有跟各位诠说《心经》,虽然《心经》里面的内容很难以的去实证到,可是法王对《心经》诠释非常的详细,将来我们如果可以将他所诠释的《心经》的内容印制成一本书的话,将来可以利益很多的人,我们可以依之而学习。虽然甚深空性的义理是非常难以通达,很难测其真正的意义的,可是我们如果想要脱离轮回的话,我们务必要去通达空性,这是一定的。尤其你要从根斩断轮回痛苦的根源的话,那一定要证得空性,没有空性是不可能脱离轮回的痛苦的,所以我们不可以因为空性的甚深义理那么的难以通达而舍弃它,我们应该要利用现在获得的暇满人身,而且又有遇到佛法,有这个机缘来听闻空性的义理,我们就应该尽一切的努力来学习。纵然我们无法在一时之间来通达甚深空性的义理,可是至少我们也要努力的种下空性的习气。

  在通达甚深空性的义理的善巧方便的方法有非常多,可是在众多的这些方法当中,以缘起性空的这一个义理为最为殊胜、最为善巧的。所以一切诸法皆是缘起法,尊者也曾经在说法的时候也强调说,我们佛教徒的见解是缘起见,行持是无害行。缘起性空的这个道理,缘起有分粗品和细品,非常的多,虽然细品的缘起是比较难以了解,可是身为佛教徒应该要了解一下何为粗品的缘起。凡诸有为法皆是缘起法也就是粗品的缘起法。所谓的有为法,它是因缘法也就是缘起法,称它为因缘法,因为它必须要去观待自己的因缘,依之而生起,所以称它为缘起法。如果就中观应成派龙树菩萨护持的主张,他说并非只有有为法是缘起法,无为法也是缘起法。为什么他是这样子来主张呢?因为他们说到说不论是有为法或者是无为法,任何一种它都依着自己的施设处而安立为有的,也就是这一个有为法和无为法,他必须是由所倚靠、有所观待,也就是观待于或者说依于自己的施设处而安立为所谓的有为法和无为法。TOP

  文殊真实名经(五)

  有为法它的立之那个法,就取他那个名字为某某。所以这么样子的去了解是了解到细品的缘起法了,也就是去了解空性的无上善巧方便。龙树菩萨所撰着的《中观论》里面所诠释的内容并非直接来阐释甚深空性的义理,而是直接来诠释缘起法的义理。所以像这种细品的缘起法,不论任何一个法,我们都要了解到,任何一个法只要它是缘起法,它都是以着我们的分别心,然后假借名言来施设的,你如果能够了解这一点的话,那就比较容易可以去了解何为空性的真正意义。龙树菩萨的这部《中观论》里面,它虽然没有直接阐释出空性的义理,可是它隐义上是阐释出空性的义理,所以对我们而言,要了解隐义-真正空性的义理,我们必须要由粗品的缘起法来了解,依次的我们才能够去了解它所要阐释的空性的义理的。就譬如说当我们面对对境的任何一个好、坏之法,我们都要去了解到,他都是依因缘而生起来的,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到说,这一些不论是好或是坏的这些法,都是我们以分别心安立到对方去,然后又假借名言才称他为有,如果能够了解到这一点,得到了决定解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肯定,没有任何一个法,他不是假名安立的,没有任何一个法他不是我们以分别心名言安立为法的。所以对我们初学者而言,多去思惟缘起的义理是很重要,尤其是一个佛教徒,想要了解空性的义理,一定要先从粗品的缘起法开始下手,你了解了何为粗品的缘起法之后,你才有可能去了解到细品的有为法、无为法何以是缘起法的,才能够了解到这一点。你如果要了解细品的缘起法的话,那你一定要先知道何为所应获,你的所应获何者?你要先要了解你要获得的对境之后,你才能够正确的将他破除,就是学习的方式是要依次的、一步一步的慢慢的去了解你才能够了解。所以对我们而言,刚开始来了解空性的义理是非常辛苦的,可是你一旦串习了得到,那你就能够慢慢得到决定解。

  就譬如说某个人他叫作月亮,这个人因为被取名为月亮,所以人家称他为月亮,在他未被取名为月亮之前,当你叫月亮的时候,在我们的心中不会生起说就是那个人,因为我们会假借这个名字,把他取名为月亮之后,所以当日后讲到月亮的时候,就会生起那一个人的影像。就好象说一个国家政府机关里面的这些首长,在这些人被称呼为什么首长之前,如果他没有被安一个名衔叫作什么首长,人家也绝对不会认为他是什么首长。所以就是因为他被安了一个名衔,所以从此以后,人家就认为他是什么什么首长、什么什么官。所以一切唯有我们以分别心假借名言去安立的,就好象某个人他所做的工作是这些官员所做的工作,如果他还没有被安立某一个官员这个名衔之前,他虽然已经做这个工作了,可是人家不会说他所做的是某个官员,直到他被给了这个名衔之后。由此可以知道,他做某个官员的工作,这也是一种缘起法,观待这个名字、这个名言,所以他就成为是做这个官员的工作。他之所以能够被人家任命为某个官员,因为一方面他具有这种条件,一方面人民信任他可以安立一个名衔给他,所以就称为某个官员,所以没有任何事不是缘起法的,没有什么事它是好象说天生的就是那个样子,不需要观待,没有任何事是这个样子。任何事都必须要是观待的。

  比如说有一位病人,他一向都必须要倚靠着人家的协助或者是倚靠着拐杖他才能够站起来,所以这个老人或病人他之所以要站起来,必须要去观待拐杖或者帮助的人,他才能够站起来一样。所以就像刚才所说的,比如说一个病人或者一个老人,他自己想要站起来的时候,没办法,所以他必须要去仰赖一个人来协助他,他才能够站起来。

  所以任何法都是一样,任何一个法之所以会存在或成立,都是因为有所依势而有的。所以说任何一个法都是缘起法,都是我们以分别心假借名言安立的,所以这一点我们可以加以去审查,不论是人或者说畜生都是一样的。比如说人而言,我们依着这个人的形状、样子,取名为人,纵然是人也有男、女、老、少种种不同的差别,或者说人讲话的样子不一样,所以我们会依着他不同的样子,然后来取名说他是某某。这个人之所以会被认为是某某人,都是观待这些因缘,依于他的这些因缘,而被认为是某某人,所以任何一个法,他之所以会成立,都是我们以分别心假借名言安立到对方去,所以才会有所谓的法的。所以任何一个法都是由我们以分别心来安立的,对这一点我们要去多加以思惟。比如说某个人之所以会被我们安立为他是某个人,并非由他自己的方面不需要去观待因缘而有的,而是我们以分别心去安立到对方去而称之为有的,并不是由他自己方面的存在而成立的。仁波切说他当初在学中观的这些空性义理的时候,他的师长也是用这样子的方式来教他的。这边是说文殊菩萨他宣说空性的义理是在众多宣说空性义理的宣说者当中,他是最殊胜的,就好象是牛群当中的牛王一样,最殊胜的。

  「甚深广大声哮吼」,「甚深」就是指空性的义理极为深奥,「广大」也就是指非空性义理而是指一般世俗法非常的广大。「甚深」就是指智慧分,「广大」就是指方便分,这两者又是分别代表了胜义谛以及世俗谛,也代表了法身还有色身。就基、道、果而言,基位就是指二谛而言,道就是指方便和智慧,果就是指法身和色身这二身,依于基位的世俗和胜义谛,我们勤于方便和智慧道,最后就证得果位的色身和法身。所以当我们讲到胜义谛的时候,最主要胜义谛就是指空性的义理,因为空性义理是极为深奥、难测,非常难以通达,所以诸法他的究竟义,就是指空性的义理,它是非常的深奥,非常的难以通达、难以彻悟的,所以空性可以说唯一的,它虽然只有一,可是却是非常的深奥、难通达。世俗的法因为非常的广大,有种种不同世俗的法,比如说轮回、涅槃或者种种的色-情世间、器世间种种这些,非常的广博的意思。佛陀当初他证悟成佛之后,有几日他不说法,为什么呢?因为他说甚深的空性义理是非常的深奥、明细、光明、无为,如甘露一般,我虽以得定解,可是如果向他人来开示的话,并非一般人所能了解的,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他就在森林里面呆坐着,那几天就不说法。「声哮吼」也就是指文殊菩萨他来宣说甚深的空性的义理的时候,他可以让那些沉睡者因为这个法音而酥醒过来。「即是法螺具大声」宣扬法音就好象吹法螺那种声音一样,可以让这些沉睡的人醒过来。

  「亦法键椎大音声」这边的「键椎」就是我们檀香板,比如说僧众要集会的时候他们都会打板,这就好象是法的檀板一样发出大声音。当文殊发出如檀香板的法音的时候,能够去摄受有缘的众生。「超越无住圆寂性」「无住圆寂」应该是指佛果-无住涅槃,也就是他超越了三有轮回而安住于无住涅槃的一个超越者。在三十三天那个地方有一个湖,这个湖就发出四法印的法音,就讲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就讲到这四法印。刚才所说的就是「十方法中即大鼓」讲到这边。这一次仁波切只能讲到这里而已,我们只有进行到一半而已,以后我们有缘再把它讲完。现在仁波切会先传给我们口传。

  仁波切说《文殊真实名经》现在有中文的版本是非常好,我们这个中文的版本好象是取自大藏经,因为有中文的,所以我们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最好是每一天都有念诵会非常好,如果没有时间的话,至少每一天念几页也是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这一次讲课到这边,我们在最后我们应该善为祁愿回向,将我们的善根回向,愿佛陀的教法能够弘扬于十方,愿所有一切有情都能够证得究竟的佛陀的果位,也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够遇见佛陀的教法,愿能够安置一切如虚空般的如母有情于佛陀的究竟的果位,所以在法会之后我们应该要作这样子的回向。之后我们就献酬谢的曼达拉,之后我们念一些祁愿文,就包括有愿达赖喇嘛尊者他长寿的祁愿文,还有一般的回向文,还有发菩提心愿文,之后就结束。结束请各位不要顶礼。仁波切说在灌顶的时候大家已经供养了很多了,所以这边没有特别需要说大家再供养。为什么呢?因为要留一个好缘起,下一次还有机会再见面,好缘起,所以请各位等一下不要顶礼也不要供养。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