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定解宝灯论》讲记(十八)
达真堪布:《定解宝灯论》讲记(十八)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定解宝灯论》。
戊二(分说)分三:一、以大中观方式而说;二、以大圆满方式而说;三、真实宣说修行次第。
己二、以大圆满方式而说:
今天继续讲解这一部分的内容。
密宗里将诸法的实相抉择为本来清净分和自性光明分。要了知“本来清净”之义,就要有中观应成派的见解。在此处,我们要明白修密宗也要有显宗的基础,显宗里最终主要抉择的是诸法的本体——空性。无论小乘的有部、经部,还是大乘的唯识、中观,都在胜义谛的时候抉择空性,但各有不同。
有部和经部所抉择的空性是部分空性,连物质等外境都没有彻底地抉择为空性,所以他们所抉择的空性非常地微小。佛在经中讲,声闻和缘觉所证悟的空性是非常微小的。他们主要修的就是有部和经部所抉择的空性,这是他们的境界。有部和经部抉择空性时,有世俗谛和胜义谛的区分,最终见解是在胜义谛的时候,这个时侯才是抉择诸法的实相真理,这都是在体上抉择的。
唯识宗也有世俗谛和胜义谛,在胜义谛的时候,他们将诸法抉择为大空性,但是却留下了阿赖耶识为实有,因此最终它也只是抉择了部分空性。但是他们所抉择的空性比有部和经部所抉择的空性广一些,境界也比他们高一些。为什么?他们把一切这些外境、物质都抉择为空性了。但是他们最终却留下阿赖耶识,并将其视为真有、实有,这是他们的过患之处。
中观分自续派和应成派,自续派以离一多因等逻辑,将物质、精神一切现法都抉择为空性,但是他们将二谛分开抉择的,因此最终他们抉择的是一个单空,没有抉择到远离四边的大空性。应成派以这些逻辑将万法抉择为空性的时候,没有把二谛分开,这个时候无论是在胜义谛还是世俗谛,轮涅一切法都直接抉择为空性了,这样最终抉择了一个远离四边的大空性。从诸法的体上、从离戏空性的角度讲,这是最究竟、最圆满的。
诸法的本性有空性分和显现分。从体上、离戏空性分的角度去思维衡量,显密是没有区别的。应成派抉择的已经是远离四边的大空性,所以没有再可抉择的了。密宗讲的本来清净和显宗讲的远离四边的大空性是没有区别的。
从显现分的角度来衡量,显密还是有差别的。显宗也讲现空无二,诸法的本体是空性,显现上有各种缘起法,二者是无二双运的。佛第二转*轮的时候,主要宣讲的是大空性。中观应成派所抉择的大空性,也就是佛第二转*轮所宣讲的内容。他们抉择大空性的时候也讲显现,即虽然诸法的本体是空的,但是这些缘起法是不灭的,可以无碍地显现。但是他们着重强调的还是诸法的本体,即大空性。此外,佛第三转*轮的时候宣讲了如来藏,也讲了如来藏的光明。可见,显宗也讲现分,也讲光明,但是讲得不全面、不彻底,而且不是着重宣讲的。
密宗里,无论是外密还是内密,着重宣讲的不是空性分而是光明分(即显现分),不是诸法的体而是相。为了能够遣除显宗对空性的耽着,密宗里宣讲了大乐智慧。大乐智慧属于显现分。密宗也讲空,但没有着重强调,没有以逻辑推理等方式将万法抉择为空。
外密的事部、行部和瑜伽部着重修的是色身现分,境界低一些。他们也是有次第的。事部修色身佛的时候,自己和佛的关系是主仆关系。佛高自己低,佛好自己不好,这种分别心特别强。行部的境界比事部还高,是观想佛,去修佛。修本尊的时候,自己和本尊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就像朋友间的互相帮助,它的境界比事部的境界高。瑜伽部的境界比行部更高一些,在修法的前行和后行阶段,自己和佛是分开的、有分别的,但是正行的阶段,佛和本尊融入自己的体内,自己和佛成为了一体。即在真正修本尊或修佛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和佛是一体的。虽然他没有始终视佛和自己是一体而修,但是最起码在修正行即修本尊或修佛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和佛是一体,在后行的时候又把自己和佛分开,佛回归净土,自己还是留在娑婆世界。修法的前后阶段自己和佛是有分别的,中间正行阶段是没有分别的。无上瑜伽 里,直接认识到佛和自己是一体的。但是这个时候着重点也有不同,比如玛哈瑜伽里着重宣讲的是生起次第,阿努瑜伽里着重宣讲的是圆满次第,阿底瑜伽着重宣讲的是大圆满。他们着重宣讲的都是诸法本性的现分、光明分。
“大乐”和空也是无二的,现、明、觉都是乐的异名,有时候说现空,有时候说明空,有时候说觉空,有时候说乐空,名义上是有差别的,但是都是一个意思。但是一般情况下,看到“现空”是在显宗里,“明空”在密宗里,内密外密都是“明空”,“觉空”主要是在内密里,内密的玛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里主要讲的是乐空无二。一般情况下有这样的分别。现空、明空、觉空、乐空,实际上意义是一个意思。但是他们当时所宣讲的着重点都不太一样。“现”就是一般的显现,有清净的显现和不清净的显现。“明”主要是一些大光明,如佛的色身、坛城。“觉”主要指内心的觉悟、本具的觉性。“乐”就是远离迁变的意思,远离迁变的才是大乐。在《中观四百论》里讲:“无常定有身,有身自非乐,故说凡非成,一切觉是苦。”有迁变的就是苦,远离迁变的才是大乐。他们当时着重宣讲和所强调之处肯定不同,但是实际上意义都是一样的。比如显宗里主要强调空,密宗主要强调光明,但是实际上大空性也就是大光明,大光明也就是大空性,是一体的。
是故依照自本性,不住有寂大智慧,
于本基中如是住,修持空乐智慧道,
甚至仅于即生中,亦能现前双运果。
诸法的自性是悲空双运,不住有寂的大智慧。以大空性而有法身,以大悲心而有色身。以大悲之心不住三有轮回边,以空性智慧不住寂灭边。保持其本来面目而如是存在,这是基。通过观察量观察或通过窍诀,能如实地了知、证悟乐空不二的智慧,这是道。仅在今生当中,就能获得二身双运的大金刚持果位,这是果。
“是故依照自本性”:现空双运,空性而有法身,显现而有色身;以大悲而有色身,实际也不离空性。诸法的实相或真理是悲空双运。因为是空,最终有法身,因为是悲,最终有色身。
“不住有寂大智慧”: 这是悲空双运。“寂”是寂灭,也就是涅槃。以空性智慧不住寂灭,以悲心不住轮回。诸法的实相、真理是既不住轮回也不住涅槃的,不住二边。
“于本基中如是住”:是指原本的状态、本来面目,也就是诸法的本体、自性。通过观察量观察了知,或通过窍诀能够如实地了知和证悟。
“修持空乐智慧道”:就是修持乐空不二的智慧道。
“甚至仅于即生中,亦能现前双运果”: 甚至在今生当中就能够获得二身双运的果位。
无论是基、道还是果,都不离双运。基即诸法的本来面目,是悲空双运,远离轮涅二边的大智慧,它也是现空无二的。道是乐空双运的大智慧,大乐和大空性不二双运。果是指色身和法身二身双运。法身是本性,色身是从本性中显现的,二者也是双运的。法身虽是大空性,但是不像声闻、缘觉、阿罗汉那样入灭,而是化现色身去利益众生,所以他不住寂灭边;色身虽以大悲心在六道中救度众生,但是不离空性的智慧,不离法身,所以他不住轮回边。法身和色身也是远离有寂二边,无二双运的。
若是离开双运就是不正确的,不离开双运就是正确的。我们自宗无论是讲基、道还是讲果,都不离双运,都是现空双运的。有时候讲大悲,有时候讲大乐,有时讲色身,这是诸法实相中的现分。悲空不二、乐空不二、二身双运,这些都是现空双运的境界。
着重宣说本义中,基道果三不可分,
金刚乘果四灌道,觉空自然智慧者,
即是光明金刚乘,此乃诸乘之归宿。
在密宗金刚乘中,基道果三者不可分割,都是一体的。主要通过灌顶等方式,尤其是通过第四灌顶,让觉空不二的自然智慧得以圆满显现。阿底瑜伽把第四灌顶的内容单独拿出来着重宣讲,通过各种窍诀和特殊的方法,让有缘众生直接认识自己心之自性,直接亲见本来面貌,这就是光明大圆满之金刚乘。万川都要汇入大海,同样,所有的乘最后都要归到光明大圆满之金刚乘。
“着重宣说本义中,基道果三不可分”:“本义中”就是指密宗金刚乘。在密宗金刚乘里着重宣讲,基道果三者不可分割,都是一体的。
显宗里基道果都是分别讲的,但是在密宗里基道果都是不分的。基是不住有寂大智慧,这是本具的智慧,就是觉性。道是大乐智慧,也是本具的智慧。最后获得的二身是果,也是本具的智慧。基道果始终都是本具的智慧,就是本有的觉性。基是原本的状态,道就是为了它得以显现。真正的道是本具智慧的显现,不是另外一个智慧。在显宗里,智慧是修出来的,是突然生的。但是在密宗里,道分相似的道和真正的道,真正的道是本具的智慧显现,它是远离迁变的,是恒常的。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本具的智慧显现圆满了,这就是果。就修本具光明,道是显现,果是显现圆满,密宗如是着重宣讲基道果三不可分,是一体的。宣讲的时候,在表面上是有分别的,先是基,通过道,最后获得了果;实际上基道果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
“金刚乘果四灌道”:密宗里主要通过灌顶等方式,让基道果不二的不可分割的圆满智慧得以显现。尤其内密讲四灌顶,即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句义灌顶。“四灌”就是句义灌顶所宣讲的智慧。
“觉空自然智慧者”:觉空不二的自然智慧身,它是第四灌顶的智慧。通过句义灌顶,通过让有缘众生看水晶等一些物质,也就是金刚萨埵之镜,让他认识自己的心之自性,这就是觉空不二的自然智慧,是基道果三不可分割的圆满智慧、圆满境界。这是密宗里所着重宣讲的,密宗这些灌顶也依次是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句义灌顶,都是为了句义灌顶最后的这种觉空不二的智慧身。
“即是光明金刚乘”:阿底瑜伽大圆满把第四灌顶里所宣讲的觉空不二的自然智慧单独拿出来,着重宣讲,通过各种窍诀、特殊的方法,让有缘众生直接认识自己的心之自性,让他直接亲见本来面目。
什么是“光明金刚乘”?阿底瑜伽就是指大圆满,把第四灌顶里所宣讲的觉空不二的自然智慧身拿出来,单独着重宣讲,通过各种特殊的窍诀,让有缘众生直接了知,直接证悟,这就是光明大圆满。
“此乃诸乘之归宿”:光明大圆满之金刚乘是九乘之巅,为什么呢?显宗里只是着重强调了本体空性,没有着重强调自然光明。所以小乘先入大乘,显宗入密乘;入密乘后,外密最后要入内密;入内密也依次是入玛哈瑜伽、阿努瑜伽,经第一灌顶(宝瓶灌顶)、第二灌顶(秘密灌顶)、第三灌顶(智慧灌顶),最终是第四灌顶(句义灌顶)。玛哈瑜伽和阿努瑜伽也是必须要获得第四灌顶,句义灌顶里讲的智慧才是究竟的智慧。为什么说阿底瑜伽大圆满是果为道的?小乘必须要入大乘般若蜜乘,般若蜜乘必须要入金刚乘,金刚乘外密也是必须要入内密,内密玛哈瑜伽和阿努瑜伽最后也是必须到达阿底瑜伽,阿底瑜伽就是他们最终要获得的果。九乘佛法中,除了阿底瑜伽,剩下的八乘最终要获得什么?就是第四灌顶(句义灌顶)里讲的觉空不二的自然智慧身。大圆满是果为道,即直接把八乘的果拿出来着重宣讲,然后通过各种特殊的窍诀,让众生直接了知或证悟,让他自己认识心之自性——最终、最究竟的圆满智慧,所以这是“自然身”。
光明金刚乘是诸乘之归宿,犹如世界上所有的河流最后都要归入大海,同样所有的法门、所有的乘都要归到光明大圆满乘,最后都要到达大圆满境界,所以“此乃诸乘之归宿”。
己三(真实宣说修行次第)分三:一、最初观察极为重要;二、中间观察、安住轮番而修;三、最终自然安住。
庚一、最初观察极为重要:
前面所讲的是在显宗里、密宗里怎样观察而证悟。先是从显宗的角度抉择,之后又讲了密宗的一些义理。接下去开始讲定解的重要性。
乃至未生定解前,方便观察引定解,
已生定解于彼中,不离定解而修行。
相续中没生起真实的定解之前,要通过显宗里讲的一些逻辑、观察量和密宗里讲的一些方便,来引发生起真实的定解。若已经生起了定解,就应该安住在这种见解中修持。
显宗和密宗都各自有所宣讲的方法,无论你是以显宗所宣讲的方法还是以密宗所宣讲的方法,你都必须要以这些方便、观察量,让自己相续中引生定解。在相续中生起了定解以后,就在定解当中保持那个见解,不离这样的见解而修持。
定解犹如明亮灯,能灭颠倒分别念,
于此应当恒勤修,若离复依观察引。
相续中与诸法实相真理颠倒的分别念犹如黑暗,定解犹如明亮的灯,只有以定解才能遣除这些颠倒分别念,才能了知诸法的实相真理。我们烦恼痛苦的原因就是无明、颠倒。通过定解铲除这些,就能够获得解脱。
应当不离定解而持之以恒、勤奋努力精进地修行。“恒”是恒时,不是偶尔。若相续中已经生起了定解,则不需要观察,直接安住修就可以了。这个过程中,也许定解会消失或变弱,这时再通过各种方便或观察,让相续中生起强烈稳固的定解,然后再次安住于定解中修行。
故修大乘见解时,最初观察极重要,
若未以妙观察引,岂能生起妙定解?
若未生起妙定解,岂能灭尽劣增益?
若未灭尽劣增益,岂能灭除恶业风?
若未灭除恶业风,岂能断除恶轮回?
若未断除恶轮回,岂能灭尽恶痛苦?
“故修大乘见解时,最初观察极重要:修大乘殊胜见解时,最初观察是非常重要的。若不观察就不会生起定解。没有生起定解,修行是没有意义的,不可能遣除轮回的根,不可能对治烦恼,所以修大乘见解必须先观察再去修行。
“若未以妙观察引,岂能生起妙定解?”若是不以这些逻辑、方便等善妙观察,怎么能对诸法的实相真理生起善妙的定解?若有观察的引导,才会生起定解;若是没有观察的力量,就不会生起定解。
“若未生起妙定解,岂能灭尽劣增益?若未灭尽劣增益,岂能灭除恶业风?”若是相续中没有生起善妙的定解,就无法灭尽颠倒的分别念,无法断除贪嗔痴慢疑等烦恼。“劣增益”就是颠倒的分别念。什么是颠倒的分别念?就是我执,就是贪嗔痴慢等这些烦恼。
“若未灭除恶业风,岂能断除恶轮回?若未断除恶轮回,岂能灭尽恶痛苦?”若是不断除烦恼、我执等,就会继续造业。造业了,就一定会由业力牵引而在六道中轮回,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风”是牵引之意。若是我们没有灭除业风,就会被业力牵引而在六道轮回中轮转。若是没有灭尽恶劣的增益,就无法能够断除不好的、有漏的这些业。受有漏的善业或恶业的牵引,我们就要在六道中轮回了。
轮回皆苦,所以称为“恶轮回”。无论是欲界、色界、无色界都充满了痛苦,没有一处安乐。若是没有断除三有轮回,就无法能够灭尽变苦、苦苦、行苦等一切痛苦。
因此,要远离痛苦就要遣除轮回,要遣除轮回就要遣除业风,要遣除业风就要遣除我执、烦恼等恶增益,要灭尽增益就要具有定解,要具有定解就需要善妙观察。有善妙的观察才有善妙的定解,有了定解才能够灭尽这些颠倒分别念(增益)。灭尽了增益就才能够灭尽业风,灭尽了业风就能够断除轮回,断除了轮回就可以摆脱一切的痛苦。这些都是因果关系。
轮回以及涅槃法,其实无有贤与劣,
证悟等性无贤劣,即是善妙之定解。
在凡夫的属于言思的境界里,痛苦和快乐是有分别的,轮回和涅槃是有分别的。在圣者的境界里,痛苦和快乐是没有分别的,轮回和涅槃也是没有分别的。苦即是乐,乐即是苦,是一体的;涅槃即是轮回,轮回即是涅槃,是一体的;此岸即是彼岸,彼岸即是此岸,也是一体的。证悟了诸法平等一味、无分别的境界,那才是真正最究竟的定解。
从表面上看,痛苦与快乐、轮回与涅槃是有分别的,我们要断除痛苦获得快乐,要断除轮回获得涅槃。但是在胜义谛上,你认识了轮回,那就是涅槃;你认识了痛苦,那就是快乐。在名言上,二者是有差别、有分别的;但是在胜义谛上,在诸法的究竟实义上,二者没有分别。“无贤劣”,就是没有好没有坏,没有分别。要证悟“无贤劣”这样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最究竟的定解。
什么是“善妙之定解”?定解分世间的定解和出世间的定解。出世间的定解分暂时的定解和究竟的定解。小乘和大乘讲的定解不一样,显宗和密宗讲的定解不一样,外密和内密讲的定解也不一样。痛苦的当下即是快乐,轮回的当下即是涅槃,没有好坏的分别,是一体的。你真正证悟了这样的真理,才是究竟的定解、善妙的定解。
善妙定解并非是,舍弃轮回成涅槃,
表面词句虽相违,义不相违道关键。
认为轮回不好,所以要舍弃;涅槃好,所以要成就。这不是善妙定解。实际上你真正明白了,轮回和涅槃都是一体的,都是同一自性,没有这样的分别,没有这样的次第,当下一切都是平等圆满的。虽然表面上词句相违,但实际意义不相违,这是修道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最究竟的真理。
有善妙定解的时候,不要舍弃轮回,不要成就涅槃,轮回即是涅槃,痛苦即是快乐,此岸即是彼岸,就是最终讲的一个不灭。你若是明白了,痛苦就是快乐,轮回就是涅槃,就是一个转识成智,但是“成”还是有转变的过程,而它即时就是,当下就这样。即烦恼即是菩提,识即是智慧,痛苦即是快乐,轮回即是涅槃。这个时候并非舍弃轮回成就涅槃,没有这样的分别,没有这样的次第,当下一切都是平等的、圆满的。
从字面上看,烦恼和菩提、轮回和涅槃、痛苦和快乐这些是相违的,因此要断除烦恼证得菩提,要摆脱轮回获得究竟,要摆脱痛苦获得快乐。其实在意义上,他们都是不相违的,都是一体的。你若明白了,痛苦就是快乐,轮回就是涅槃,尘土即是净土。表面上看是相违的,实际在意义上是不相违的,本体是一体的,自性是一个自性,所以真正明白了以后是不相违的,这在修道上是非常关键重要的部分。
见行窍诀此密要,当以观察品其味。
“见行”就是正确的见,正确的行为。诸法的本义已经远离言思的范畴,无法用语言或意识去衡量和表达。但若是以善妙的见解、正确的行为和殊胜的窍诀,自己内心深处亲自去体会、去品尝它的味道,就会如哑巴吃糖般,对此有所了悟和证得。
庚二、中间观察、安住轮番而修:
中间察住当交替,观察则会生定解,
未察执着平庸时,屡屡观察引定解,
生起定解于彼中,不散一缘而修持。
刚开始必须要观察,观察至关重要。中间阶段,通过观察生起了真正的定解以后,就可以安住了。但安住时,定解有时会消失或力量变弱,这时还要通过各种方便、观察量反复观察,在自己的相续中引生强烈的定解。有强烈的定解时就去安住,定解不是很强烈时就去观察,直到再生起了强烈的定解后又安住……,观察和安住如此轮番交替修习。
观察的时候就会生起定解,而且非常强烈。离开观察的时候,又没有了定解或者力量不强烈,又是这样一个平庸的意识或状态,这时又要去观察,在自己的相续中引生定解。生起定解的时候,在这个定解当中,心不散乱地专注在这样的一个见解上修持。
定解以及增益心,二者相互矛盾故,
需依观察除增益,定解愈来愈增上。
定解是不颠倒的,增益心是颠倒的,二者互相矛盾。定解是对诸法的实相真理的正确认识,增益是对诸法的实相真理颠倒的分别,二者相违,不可能共存于一个心相续中。因此,当通过观察遣除增益时,你内心的定解一定会越来越增长。定解越增长,越趋近诸法的实相真理。诸法的实相越来越明显,最终会圆满地显现,那就是究竟的果位。
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最初观察极为重要,中间是观察和安住交替修持,最后是安住修。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