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嘉瓦仁波切:论四圣谛、轮回和敌人 十 智慧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9日
来源:   作者:嘉瓦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嘉瓦仁波切:论四圣谛、轮回和敌人 十 智慧

 

  星期五下午

  十、智 慧

  “空性”这个字重复一千次,它依旧只是字。但是当我修行,不断地思维、思维、思维,这个字的意义就变深了。

  问答:

  问:佛教的成就需要全力研究、听经闻法和禅修,如此才能提供最宝贵的礼物给人们。提供住处、食物和保护给需要的人,也需要全力以赴。那么,我们如何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快速获得说法的能力,同时又不忽视众生立即的物质需要?

  答:我们必须尽量两者兼顾。这是我的看法,我努力修行,同时也从事利益众生的工作。与我类似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发心,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行。每天早晚应该花至少半小时修行,打坐、念诵、做瑜伽或做其他类似活动。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应该时时刻刻记住你的发心。

  每早开始工作前,你应该决心遵循佛法,尽最大的努力利益众生。晚上睡前,应该检视白天的所作所为是否与决心相符。若行为与决心相符,就鼓励一下自己:“我今天做得很好,我实践了发愿,至少今天没有白白浪费。”否则,就自我批评:“真糟糕,尽管我有智慧和能力,却因为粗心或懒惰而没有依愿而行。”用这种方式批评、谴责自己,提醒自己以后要改进。这就是日常修行的方法。

  问:空即是有吗?

  答:应该是的。通常我会说,空就像零。“零”本身是无,但没有“零”你根本无法做任何运算。因此,“零”是一个数目,却代表无。

  问:视他人的缺点为自己颠倒心的投射,以及想要慈悲地帮助他人改善缺点,这两者之间应该如何平衡呢?

  答:关于这点,我们必须先了解,虽然自续中观和应成中观都认为有现像皆因概念心而依他起,但概念心认为实有的并非实有。若有人认为万法皆来自概念心,那他就走到断灭论的极端了。例如,即使概念心认为白色是黄色,黄色是白色,但实际上白色依旧是白色,黄色也依旧是黄色。因此,虽然万法皆因概念心而依他起,但是并非实有。待会儿我会做更多解释。

  问:既然众生时时刻刻都改变,那么大乘行者怎么可能实现他们所发的愿:众生不解脱,誓不入涅槃?

  答:发菩提心有三种方式,像国王、船夫或牧羊人。第一,像国王,先拥有地位,再帮助别人。第二,像船夫,跟其他人一起受苦。第三、像牧羊人,先想办法让羊群远离痛苦,再自行解脱。这些都是发菩提心的不同方式。实际上,菩萨无法自行决定何时成佛。修行者利他心愈强,成佛就愈近。

  问:如果以本尊为禅修的所缘,应该要着重在观想还是真言上?还是两者?

  答:如果你很专心观想,就不可能同时观想又诵真言。专注观想的同时不可能有余裕念经。教导人们禅坐的经文说,我们应该先打坐,累了再念诵真言。但是大部分的人不观想本尊,反而以念诵为主,这样一来,他们累的时候,就只能下座了!

  问:佛教徒和共产党员有可能合作吗?他们的理论是否完全相反?双方有没有共同点?

  答:这个严肃的议题我也曾仔细想过。我想,尽管二者有许多不同点,但马克思主义与佛教,尤其是与大乘佛教之间仍有许多共同点,况且,找出可以对话的共同点总是比较好的。因为,全世界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住在苏联西伯利亚共和国与泰国之间的土地上,这个地区的人民内心深处是佛教徒,却被共产党统治。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显示,佛教不能主宰共产党,共产党也不能主宰佛教。如果两者作对,人们将来会有更多怀疑与痛苦,也会完全失去心灵的平静。因此,如果能在两者间找出对话空间,那么马克思主义就会较开放,较不僵硬。我相信刚开始的马克思主义比较单纯,只是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结合了国族主义与国际的强权政治。相对地,佛教也必须更实际、更开放、更有弹性。如果两者都能朝上述方向迈进,我想就可以合作。

  问:昨天你说自杀与杀害本尊是一样的,过去那些为了反对越战而自焚的僧侣也如此吗?

  答:我指的是那些持密宗戒,观想自己是本尊的修行者。但是整体而言,我们很难评断个别情况。在越战的例子中,如果动机是“忿怒”,这个行为就是错的,如果动机是无私地为了佛教和越南人民,那么情况就不同了。

  最后这一天,我想要感谢你们问的所有问题,因为这表示你们有很强烈的兴趣。由于时间关系,我没办法回答全部的问题,但其实有些问题我在之前的课堂中已经回答了。

  中观宗的智慧

  中观宗以二转*轮为教法的依据,认为万法非实有,实有论者则认为这种看法是断灭论极端。龙树在《中论》第二十四品中提到论敌的立场:

  若一切皆空,

  无生亦无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论敌的立场是:

  若一切世间皆空无所有,即应无生无灭。以无生无灭故,则无四圣谛。何以故?从集谛生苦谛,集谛是因,苦谛是果;灭苦集谛,名为灭谛,能至灭谛,道谛是因,灭谛是果。如是四谛有因有果,若无生无灭则无四谛。四谛无故,则无见苦断集证灭修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无故,则无四沙门果。四沙门果无故,则无四向四果。若无此八贤圣,则无僧宝;又四圣谛无故,法宝亦无。若无法宝僧宝者,云何有佛?得法名为佛,无法何为佛?汝说诸法皆空,则坏三宝。

  龙树的回答是什么呢?

  若一切不空,

  则无有生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龙树回答道,万法若非自性空,则万法不可能出现。接着他说,论敌不完全了解自性空的意含。主张自性空的部派怎么说呢?空有缘起的意思。龙树为了证明万法自性空,便说万法因缘所生。他并非以“万法全然没有产生作用的能力”为论点。万法因缘而生,所以自性空。

  其他部派不主张自性空,却主张自性有,也就是万法以自力而存在,如此,反对诸法因缘生则自相矛盾。所以,他们就不主张缘起的理论。如果没有缘起,就没有轮回或涅槃、好或坏。然而,我们都主张不论善法恶法皆是因果缘起,这是绝对否定不了的。既然如此,更应该主张自性空。

  中观是什么?中观不落入常断两极端。描述中观法的经文就称作中观论典,了证中观就称作中观见。中观宗有两个分支:自续派、应成派。这两个名字是西藏学者取的。从印度经论中即可清楚地了解学者被归为这两派的原因。佛护是龙树的再传弟子,他针对龙树的《中论》写了一篇注疏。在这篇注疏中,他用许多归谬法来反驳自生和他生。清辨的理论基础是万法非实有,但除此之外,他强调从世俗谛来看,万法是以自性安立。因此,后来他就被称为自续派,而佛护则被称为应成派。

  后来,有一个理论接受中观宗的万法非实有及唯识宗的外境非实有。清楚解释上述观点的人就是寂护大师。因此,自续派中又分为两派:随经部行自续中观派、随瑜伽行自续中观派。

  月称针对《中论》写了一篇注疏,他表示佛护的理论正确无误,同时他也回应清辨对佛护的批评。他说,中观宗不应主张以自性安立的自续三因相。的确,月称和清辨之间有许多辩论。他们的主要争论在于是否有宗(译注:宗是主张的意思,等于逻辑学上的结论),清辨认为有,而月称认为没有。月称不主张世俗法以自性安立,而清辨却认为世俗法以自性安立,这是争议的根源所在。非应成中观学派认为,就“万法自性有”这一点而言,三因相的有效推论不会造成任何误解,但是应成学派认为这些有效的认知不可能是无谬的,本身就是错的。既然如此,应成派及非应成派就不可能对建立有效认知的模式产生一致的看法。

  因此,当应成派与主张自性有的实事师争辩,企图证明万法(例如芽)是无自性时,仅是证明实事师提出的论点不符合三因相,这是不够的,何况实事师提出的论点也的确符合三因相。然而,就论点如何以有效认知来证成而言,应成派认为所缘相以自性安立的有效认知仍是妄识,但这个观点不被实事师所接受。同样地,实事师认为所缘境自性有来证成论点的有效认知并无谬误,而应成派却认为这种有效认知不存在。

  既然如此,应成派就暂时利用实事师建立三因相的有效认知模式,来证明万法无自性。应成派所使用的论点称为“应成因”。无论如何,成立三因相及存在于实事师心续中的有效认知都是错的,因为二者皆以自性有安立所缘境。但他们认为安立三因相的心并没有错,他们认为万法有自相。他们分不清万法存在与万法自性有的差别,除非他们能反驳万法因自相而有,否则无法了解其认知其实是错的。因此,应成派愿意接受,在实事师的心识中,的确有有效认知,但这些有效认知并不以实事师所描述物方式存在。所以,应成派不是说实事师的心续中没有有效认知可以证明三因相、宗或其他。

  这样一来,中观宗便有了自续、应成两派。然而,这两派都用到相同的词汇,例如“无自性”、“所缘境不因自相而有”、“万法一经分析即不存在”。尽管词汇相同,意涵却迥异。例如,当清辨驳斥唯识宗以自相安立遍计所执性时,他显然认为,就世俗谛而言,一切万法以自相安立。他说:“若说遍计所执性非以自相安立,则遍计所执性是指遍计执的概念心或被遍计执的所缘境?若指前者,那么概念心就不以自相安立,因此它们根本不存在。”因此,清辨在他的理论中主张,就世俗谛而言,概念心是以自相安立。

  同样地,清辨主张以自我解释心识。对他而言,若在心识与肉体间寻找自我,心识就会被认为是自我。从应成派的观点看来,清辨提出心识是自我或人我的论点,乃是为了被迫回应唯识宗每一位众生心续中都有种子识的主张。不论如何,应成派主张,“我”只是假名安立来说明某个东西是人而已,换言之,从五蕴(人的基础)中找不到人。一旦“我”被假定为人,唯识宗的种子识主张就不能挑战这个观点。这些议题很深,也有点复杂,我们就先讲到这吧。

  应成派解释无我时,他们将其区分为人无我及法无我。就觉悟的顺序而言,我们必须先体会人无我,才能体会法无我;一般认为,人无我较易体会,因为人有一些特质。

  那么,究竟无我中的我是什么呢?如果你不明白,可以看看寂天《入菩萨行论》所说的:

  未辨假立实,

  不识彼无实。

  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我”,就不会知道什么是“无我”。

  一般来讲,万法分两种:正面和负面。负面现象就是,心中若没有遮的对象,就不会了解遮的对象的空性。负面现象又分两种,一种是以正面现象取代遮的对象,另一种则不然。前者称为肯定的负面,后者则换为非肯定的负面。此外,肯定的负面所指的“以正面现象取代遮的对象”,可以是外在的、内在的、兼具外在与内在的、或有前后关系的。然而,无我是一种非肯定的负面。无我就是消除自我。

  无我的“我”到底是什么呢?月称在《圣提婆四百论释》中说:

  我谓万法自性有,

  自性空即是无我。

  因此,我(遮的对象)乃因自力而生,西藏喇嘛善巧地说明这些议题的意义。第七世杰仁波切说:

  昏睡心有梦境,

  幻术心见象马,

  彼有相无实体,

  唯心遍计所执。

  昏睡心及幻术所见到的影像都是心的显相;除此之外,没有事物真的存在,万法皆起于心。这里说的梦是指一般的梦,而非梦生身。

  自他轮回涅槃等,皆因心所遍计执,

  而依名言而安立,一切皆非自性有。

  凡夫六识无明深,妄认万法自性有,

  审视吾人不净心,当知万法无自性。

  我法似皆自性有,实因妄识遍计执,

  应予遮遣勿留余,此为心中无上宝。

  我们觉知的事物似乎都有自性有,例如,当我看你们时,每个人好像都是自性有,你们一点也不像是我心作用所产生的显相。

  若万法因自性实有,且进一步分析万法,则会愈来愈清楚。例如,当我们以分析法寻找自我我时,唯一能找到自我的地方应该就是肉体存在的地方。所以自我应该只存在于身心五蕴之中,不在其他地方。但是,尽管我从头到脚不断地找寻“我”,最后还是找不到。

  同样地,如果不经分析和研究,我们就会有“我的心”、“我的身体”、“这个心和身体都是属于我的”等概念,然而,除了心识和肉体之外就没有我了。相同地,不论以分析法寻找任何现象,最后都不能从名言所指涉的基础中找到任何现象。例如,一个物质现象是由许多部分所组成的。当这些部分与整体在概念心呈现时,他们分别以“拥有部分的整体”和“被拥有的部分”呈现。如果整体与部分的确以其呈现在概念心的方式存在,那么整体与部分必然是不同的实体。如果它们呈现的模式与存在的模式一致,那么它们应该是分开的;然而,当我们分析整体时,一旦移除部分,整体的现象就不见了。

  此外,如果你分析部分中的部分,最后你会分析到极微分。非中观宗(四大部派中的前三宗)强调物体由看不见的小粒子组合而成;然而,如果有无方分极微,那么不管多少粒子聚集——不论是一百、千、百万或十亿——它们至多只是一个粒子。因为当两个无方分极微结合时,由于它们没有边(如果是无方分就不可能有边),所以必然在各方面完全相结合,也因此不会比一个粒子大。然而如果它们有边,就会有部分,而无方分的假设便不成立。这就是为什么应成中观宗认为即使是最小的粒子都有部分,即使部分不能实际分割,在心理上还是要认为任何粒子都可以被切割为部分。即使当物体被切割为部分时,最后仍会被化为非物质,只要是物体,不管多微小,都一定有方分。

  同样地,意识也有短暂的部分。非中观宗主张有“无方分”的最小刹那心识,但让我们想到两个无方分的最小刹那意识——前者为后者的亲因,后者为前者的亲果。若有另一个刹那意识介入这两个前后刹那意识,由于这两者都是无方分的,所以在各方面都是相结合的,如此就无法成为时续。因此,就不可能有组成时续的无方分刹那意识。

  另一方面,若能区分“触”和“不触”的两个刹那,那么,无论多么细微,两刹那皆可短暂分离,也就是分为前部分与后部分,因此并非无方分。因此,应成中观宗认为即使是最微小的时间单位也可以分解,正如同物质粒子有方分。

  应成中观宗主张万法皆有方分。万法皆因方分而立,因方分而有假名。既然如此,万法相互依存,所以万法无法因自力而生。

  同样地,果生于因——芽生于种子——但我们必须在分析、非探究的架构下才能谈论果生因,否则如果想透过分析生起的模式来发现“芽生于种子”这句话中的芽,就会发现芽非自因生、非他因生、非自他共因生、非无因生。然而,若生有自性,我们用分析的方法分析生,即可找到生的自性,但若找芽,就发现芽非自性而生。再者,生必有其事;例如兔角,不可能生。然而,若实事因自力而有,则不必依因缘而生。因此,非实事不可能和到自力而有的事物也不需要生。既然如此,一经分析就可以证明所谓生其实是不生。

  例如,龙树在《中论》第二品第一偈分析“去”时,找不到“去”:

  未去亦无去,

  离已去未去,

  去时亦无去。

  同样地,时间是实事,但过去和未来都必须依存于现在,因此,若我们分析一下现在,现在就是一半过去和一半未来。除非有过去和未来,否则就没有现在。

  以这种方式分析就可发现,万法的实相是不可得。就大乘而言,佛不可得,空不可得,万法不可得。

  然则,万法皆非实事吗?若万法非实事,就不可能利益或伤害我们。利益及伤害皆实事。虽然一经分析之后它们皆不可得,但它们确有存在的现象。不论任何现象,只要我们寻找名言所指的对象,就无法在我们认为它存在的地方寻获,然而,经验却告诉我们它存在。既然被找寻的万法存在,但一经分析之后便不存在,因此可以推论万法非因自力而生,乃因其他因缘而生,那些因缘为何?即安立万法的概念心。因此,我们必然地推论,万法因概念而遍计执为有。

  万法是实事,是什么意思?经过这样分析就不可能找到实事。反之,实事必须符合三个标准如下:

  一、为世俗谛中众所皆知的所缘境。

  二、与世俗的有效认知不相互矛盾。

  三、与胜义的有效认知不相互矛盾。

  符合上述三标准的所缘境,就安立为世俗有。因此,所缘境是否为有,取决于其他因素而并非其自性。

  虽然万法一经分析就不存在或找不到其本质,但万法表面看起来却好像因自力而有。万法的表相与其存在的模式不一致,尽管表面看起来是自性有,实际上却不然,而我们也因其表象而执着万法实有。我们都有自性执,认为万法非因缘生,执着显相而不了解万法(人和其他现象)的性质。非因缘生就称为“我”。我非实有。执着万法实有的心就称为我执;误以为万法自性有的我执就是最主要的错误知见。

  证明万法自性空的论证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缘起论。我们之前也解释过,缘起与自性彼此排斥且对立,是一种“二分法”。如果甲乙两项物品为“二分对立”,若说甲为二者之一,甲就不可能是乙。同样地,若说乙是二者之一,乙就不可能是甲。因此,既然缘起与自性是二分对立的,若我们觉知“万法非缘起或万法自性有”的立论无效,那么万法就是缘起的,别无选择。一旦万法是缘起的,它们就没有因自力而生的自性。既然万法没有因自力而生的自性,它们就是自性空。万法的本质就是无我。

  我们若不只是满意万法(自我、他人等)的显相而已,想进一步分析它们存在的模式,就找不到任何东西。了知胜义谛的心会找到什么?会找到自我、他人及其他万法的终极实相,即万法自性空。既然以推理的心识分析终极存在之后找到这样的所缘境,自性空便称为“最高究竟实相”,即胜义谛。胜义谛的基础为“世俗谛”。这些是正量境界所发现的,胜义谛和世俗谛都在同一基础上安立。

  分析芽存在模式之后就可发现芽的实相,而芽的实相为自性空,但是当我们将芽的实相当作基础,进一步分析芽存在的模式,就什么也找不到。分析芽的终极实相,就可发现芽的终极实相的终极实相。据此判断,空的本质为空。

  应成中观宗提出以下几点理论反驳自续中观宗:

  一、就世俗谛而言,若所缘境因自相而立,那么阿罗汉观空性就可以摧灭万法,这是荒谬的。

  二、再者,若就世俗谛而言,万法可以抗拒分析,而就胜义谛而言,生却无法否认,这就显得荒谬了。

  三、同样地,若万法因自性所以无我,这种说法也是荒谬,不正确的。

  应成派由于用上述观点解释自性空,所以有许多特别的教义,但我在这边不会详谈。过去几天我所描述的都只是各主题的大纲。有兴趣的人应该长期研究这些议题。我自己也还在学习,因此,我们都应该继续精进。

  密乘

  空性见及菩提心都是密乘的基础。了证空性就能成就佛的法身。发菩提心就能成就佛的色身。这样就能达到究竟觉悟。密乘深刻而明显的特色在于,能够快速有力地达成止观双运的禅定状态,而达到止的主要法门是观自身为本尊身而非观外境。而且,被观想为本尊身的自身被当成是万法的基础,自身的实相,也就是自性空,也被确定。这种悲智双运称为不二瑜伽的体相,深指空性,广指慈悲圣身。这种瑜伽是密乘的主要法门,是修密的一般程序。

  下部密续中有三续:事续、行续、瑜伽续。事续、行续、瑜伽续中的本尊相应法皆有些微差异。所有密宗道,第一步都必须先接受灌顶,接受灌顶后,心续透过特殊法器(例如金刚杵、铃、花瓶、水)、真言、禅定等三种程序之后,心续便转换成更高的层次、更有用。

  接受灌顶时必须有一位具格喇嘛在,因此喇嘛很重要,而且,喇嘛也必须具格。若“喇嘛”不具格,就不好,就会有危险,因此,佛陀非常强调上师的资格。尤其在密乘中,决定选某位喇嘛当你的上师以前,必须先观察十二年,看看这个人是否具格。这表示,适当分析多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匆匆忙忙就决定。

  灌顶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及层次,但是我们不需要在这里解释。一旦接受灌顶就必须遵守誓言戒律。

  在无上瑜伽续中,我们运用特殊技巧,将普通境界的心续状态当作证悟的工具。先前也说过,密宗修行的基础是唯识宗及中观宗所描述的菩提心和空性见。有了这些基础,生、死、中阴身就会透过无上瑜伽密续的技巧转换为觉悟的因子。这个过程的根本就是之前所提过的最细气及最细心,死亡、中阴身及再生都是心气的显现。由于死亡、中阴身及再生这三个阶段,与觉悟境界的法身、报身、化身相关,因此只要透过技巧,就能有机会将这三个普通状态转换为佛的三身。我们心中有此目的之后,死亡就称作普通状态的法身,中阴身称作普通状态的报身,再生就称作普通状态的化身。

  而且,修行的同时,可以根据时间顺序,也有相关的境界,称作法身,报身、化身。这分为两个层次: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生起次第主要是依观想达成,圆满次第利用最微细心为道心,达成脉气明点的真实变化。为达成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先解开脉结,主要目的是停止粗重的气和心。当这些道次第达成粗气和粗心的息灭后,明光就会显现,转换为证悟空性的道心。我们若能利用明光,将其视为直接了解自性空的殊胜智慧心,那么我们就能同时断绝分别烦恼和俱生烦恼障,因而究竟断除自性执的无明。而且,一旦明光显现,我们就容易证得佛的色身。

  密乘的概要就简单介绍到这里。

  西藏佛法四部派

  西藏佛教主要分为四派——宁玛、萨迦、噶举、格鲁派。从空性的角度来看,以上全部都是应成派。四派都是显密兼修,都有无上瑜伽密续的精髓。那这四派究竟有什么差别呢?主要的差别是形成时间不同、强调的字汇和主题也不同。从这些角度看来,他们个别的传统的确稍有差异,但是从一个了解所有宗派的人的角度看来,这四派基本上是殊途同归。我们没有时间仔细讨论,如果你长年研究这个问题,就会了解了。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