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中士道 除邪分别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1日
来源:   作者:日常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中士道 除邪分别

 

  【第三、除遣此中邪分别者。】

  有很多人有一些错误的执着、概念,现在要把这个错误的概念拿掉。实际上,错误的概念有很多种,有的人把根本错误的东西当作借口,这是世间的骗局,我们根本不谈。但现在有一些人是真地想学,可是因为对理路摸不清楚,乃至于把经典上很多的文义解释错误了,这才是这里要分别的。也唯有我们修学佛法的佛弟子,对于正确的概念认识清楚了以后,世间的骗子就没有办法施行他们诡诈的伎俩了。

  【若作是云,若于生死修习厌患,令心出离,则如声闻堕寂灭边,于生死中不乐安住,故修厌患,于小乘中可名为妙,然诸菩萨不应修此。《不可思议秘密经》云:「诸菩萨者,为欲成熟摄受有情,于生死中见大胜利,非于涅槃见如是利。」又云:「若诸菩萨,于生死行境生怖畏者,堕非行境。」又云:「薄伽梵,声闻怖畏生死行境,菩萨返应周遍摄受无量生死。」此是倒执经义成大错谬。】

  有人这样说:若是我们在生死轮回当中修厌离心,经过了修习以后,因为觉得苦,所以会产生很强盛的希望解脱的心;这种状态就像声闻行者感到在生死当中不可能安乐,所以对于生死妙事产生厌离,而一心一意求解脱,这对修小乘的人来讲是对的、是妙的,但是真正菩萨不应该如此做。

  他们还引经上说:大乘行的菩萨,知道有情远离佛法,而且也不了解,为了要帮忙成就他们,所以应当在生死轮回当中救度众生。而因为要做这个事情,一定要跟那些被救的众生在一起,所以对菩萨而言,在生死轮回当中是有很大利益的,如果离开了生死轮回而进入涅槃的话,就没有办法摄受有情了。经上又说:如果菩萨对于在生死当中轮回生起怖畏的话,那不是他应有的行为。这经文表面上看起来,好像菩萨不应该厌患生死,声闻才对生死轮回产生大怖畏;菩萨应该反过来,在生死轮回当中周遍摄受无量众生。也就是绝对不是为了某个或某些人,而是普遍地、无有遗余地去摄受众生。

  前面是说明这类人的这个想法是有根据的,所根据的就是上面所引的经典。但是这里宗大师告诉我们,上面这种想法是把经里面的意义弄错了,所以才产生这样的误解。

  【经说不应厌离生死,此义非显由于惑业增上力故,漂流三有生老病死,是等诸苦不应厌离。】

  宗大师的解释是:有情漂流在生死当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自己无明,不认识事实的真相,然后起惑、造业,由于烦恼跟业的辗转增上力量,感得漂流生死,这是一种苦。还有一种,菩萨为利益众生,虽然明明知道轮回的过患,感受到惑、业的极端痛苦,也能够如实修行,可是他不忍其他的如母有情还流落在生死轮回当中,所以愿意到生死当中去救他们。因此,同样地在生死当中,可是在其中的原因根本不一样。经上讲的「不厌生死」不是第一类,并不是因为他自己无明而造业的这种轮回生死。

  【是显菩萨为利众生,乃至生死最后边际,擐披誓甲学菩萨行,虽总众生一切大苦,一一刹那降自身心,然不由此厌离怖畏,于广大行勤发精进,于生死中不应厌离。如是月称论师亦云:「众生众苦无余尽至,尽生死边,刹那刹那种种异相损害身心,然不因此而起恐怖。众生众苦一时顿至,尽生死际发大勇进,刹那刹那悉能生起,一切众生一切种智无量无边珍宝资粮,知此因已,应当更受百千诸有。」为证此故,引彼诸经。】

  而是说菩萨所以不厌生死,是为了利益众生,他从刚开始一直努力到最后边际。什么是最后边际?菩萨从资粮、加行、见道、修道(修道有十地),乃至十地之后的等觉菩萨──最后身菩萨,他一直是为了这件事情而努力。乃至生死最后边际,在没有成佛之前一直由誓愿推动,这个誓愿像菩萨的盔甲一样,一直不脱下来,在生死轮回当中去救众生。因此,菩萨明知道在生死轮回当中是痛苦的,然而即使所有一切众生无量无边的痛苦,时时刻刻都压迫到自己身上来,他也不因为怕苦而厌离,反而更发广大的精进,要在生死轮回当中救他们,这才是菩萨不离生死的原因,也才是经论上面真正的意趣。月称论师也是这么说的。

  【又于三有见为胜利之理者,即彼经说菩萨精勤义利有情,如于此事所发精进,如是其心而获安乐。】

  菩萨的不厌生死是因为看见在三有轮回当中,有这样的殊胜利益(就是能广利众生)而不厌生死,因为要救众生,所以必须跟他们在一起。并不是因为不了解生死的体相,像我们一样颠倒、执着放不下,造种种恶业而轮回生死,两者完全不一样。菩萨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为了救众生而发勤精进,现在我们连要救自己都不能勤精进,还能救众生吗?所以必定要自己先为了求解脱三有而精进,才能推己及人。现在我们一点小事情,站在旁边看看可以,真正要去做的时候,心里就是不愿意,缩在后边;当了解了这点,知道眼前这一点小小事情,正是训练自己最好的机会,就会非常愿意地站在前头承担。当你慢慢地从小地方做惯了以后,大的地方自然就行,否则一点小小的苦难就缩在后头,偷偷溜掉了,说要救度众生,那就毫无意思了。坐在那儿说空话很容易,若是跟人家辩论起来也头头是道,谁都辩不过你,而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这一点要真实地反观自己内心才能够了解。

  【故不厌患三有之义,是于生死,义利有情不应厌患,当于此事而发欢喜。】

  所以菩萨不厌患三有的根本原因,是看见在三有生死当中,自己能够承担有情的痛苦,救拔他们出来,有这样的大利益,因此才欢喜这样去做的。

  【若由烦恼及业增上漂流生死,众苦逼迫尚不能办自己义利况云利他,此乃一切衰损之门,较小乘人极应厌患极应灭除。若由大悲愿等增上,于三有中摄取生者,则应欢喜。此二不同。】

  反过来说,假定由于烦恼而造业,互相辗转增上而漂流生死,众苦交煎地受很大的逼迫,自己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何况还说要利他,因此这个是一切衰损的根本,连小乘都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何况是大乘?小乘只为救自己都还要拼命努力,现在要救一切人,看见众生都为这个迷惑而痛苦,更会对这件事情产生绝大的厌患。相较之下,大乘人对生死轮回当中的厌患应该是远远强大过于小乘者。可是现在很多自命大乘的行者,却说这个是小乘的我不要,实际上是由于根本不了解佛法,或者对世间的种种贪着得非常厉害又放不下,再加上误解经文,就拿这个作借口,既可以满自己的愿,名利等样样放不下,又自己觉得是大乘人,那都是地狱种子啊!真正有心学佛的七众弟子,都应该在这地方好好地反省、策励自己。

  不过另外一点要注意:现在很多人懂得了一点道理,不去自己反省净化,很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去看别人的不是、责骂别人,那又错了,佛法中是绝对不可以去要求别人的。经典上告诉我们,佛征服魔王不是去骂他,也不是用他的神通,而是用他的悲心。魔王一向是专门找佛的麻烦来害他的,而佛却是用悲心来回报。我们现在要救一切众生,岂不是也应该学佛要用悲心?这些人总不至于像魔王一样吧?自己解决了问题,然后再推己及人帮忙他,这才是我们应做的事情。如果懂得了一些道理而去骂别人的话,这是斗争坚固--末法的相状,到最后拿这个道理互相批判,没有学佛的人看了就会觉得修学佛法的那些人就是这样!这是我们更应该重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若是了解了真正生死轮回的因,不但要自己解决,还要帮忙一切人解决,这个叫大悲;由于这个大悲愿力的强盛力量,所以能不厌生死轮回,在其中不断地帮忙众生,菩萨应该对这个欢喜。前者的欢喜是为贪瞋所使,舍不掉生死;这里是已经完全清楚了生死轮回是很痛苦的,但为了要救那些迷惑的众生,由于这样才不厌生死,这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

  【若未如是分别,如前宣说,则此说者,若有菩萨律仪,〈菩萨地〉说犯一恶作,是染违犯,恐繁不录。】

  假定两者没有分得很清楚,而犯了前面的毛病:说生死出离乃声闻人的事,大乘人不必。如果这个人受了菩萨戒的话,根据菩萨律仪,他是犯了恶作罪,这是一个「染违犯」,在此就不详细说了,这在戒里边讲得很清楚。

  【故见三有一切过失,虽极厌离,然由大悲牵引意故,不断三有者,是为希有。若见三有盛事,如妙天宫,爱未减少,借利他名而云我等不舍生死,智者岂能将以为喜。】

  所以菩萨很清楚明白在三有当中生死轮回的种种过患,所以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厌离心,但是他不离开,因为推己及人,看见所有的众生都困在生死之中,由于要救他们而引发大悲心──就是没有一个人例外,我都要去救的心。由于这样的悲心引动,所以不忍离开,尽一切努力去救众生,而且发现不舍生死有大利益,这样的人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另外一种人是对于三有当中的真相看不清楚而迷惑,把种种假相看成好得不得了,像最妙的天宫一样,那时候贪爱之心一点没有减少,讲了很多佛法没有用,反而把「我」越弄越大,借着利他的名字来膨胀自己,还口口声声说:「我不厌生死是为了救度众生!」真正有智慧的人怎么会欢喜这样做呢!也就是说,这种人是真正很愚痴的可怜人,这两者要分得开。

  【《中观心论》亦云:「见过故非有,悲不住涅槃,利他具禁行,而安住三有。」又《菩萨地》说百一十苦,是于一切有情,发大悲之因。由见如是无边众苦,心生恒常猛利不忍,而云于生死不稍厌患,极为相违。】

  「见过」就是看见三有轮回之中有种种的过患,所以虽然他在生死里边,却不是由爱取所感得的有。他是了解了正知见,以跟正知见相应的善法欲、勤精进如法去做的,并不是和无明、行相应的爱取,这个我们要分得清楚。所以他绝对不会在三有当中,增长生死轮回之因。不离开是因为他的悲心要救众生,所以不住在涅槃中,涅槃就是离开生死轮回。「利他具禁行」,为了要利益所有一切有情,所以他的行为都是根据佛所说的禁戒如法去做,而不是依他的贪欲去做的。以这种状态安住在三有当中,这才是真正的菩萨行者。

  《菩萨地》中也说,把无量无边的苦总括起来,可以分成一百一十种苦。菩萨真正了解了众生是受这么大的苦,因而引发大悲心,进而策发菩提心。上面的《中观心论》是性宗、深见派的论著;《菩萨地》是相宗、广行派的论著,所以不管深见、广行的祖师们都同样地说明这个特点。

  菩萨因为上面的道理,看见无量无边的众生,由于不了知事实的真相,颠倒迷惑,造种种业,轮回在生死当中,这时候心里面生起一种猛利而且恒常无间的不忍之心。因为恒常无间,所以他不离开生死,跟另外一种对生死不认识而不厌患,这两者完全不一样;也因为这样,所以他很清楚生死轮回过患,而产生出最强盛的厌离心,这点我们要分得清楚。

  【若于生死心善出离,次见有情皆自亲属,为利他故入三有海,此道次第亦是《菩萨观行四百论》之意趣。月称论师于彼释中亦详明之,如云:「由其宣说生死过患,令意怖畏求解脱者,为令决定趣大乘故,世尊告曰,诸苾刍有情类中,不易可得少数有情,经于长夜流转生死,不为汝等若父若母儿女亲族,随一处所。」了知世尊如斯言教,菩萨为以大乘道筏,度脱无始流转生死,为父母等诸亲眷属,无依无怙诸众生故,安忍跃入。】

  根据上面的道理,依此而建立的道次第,这也是《四百论》中的意趣。这是从不同祖师的论典上来说明,月称论师在解释《四百论》的释论中也说,无始生死轮回以来,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亲属,或为父母、或为子女。由于了解、看清楚了事情真相,跳出了生死大苦,进一步见到一切众生都是自己亲人,而决心要去救他们,这才能说是不厌生死。菩萨了解了整个大乘的这条道路,要救度一切众生脱离生死流转,所以安然忍受痛苦,能够「跃入」──就是跳到生死大海当中去救一切众生,这个是大乘也就是显教的说法。

  【无上密咒亦须此理,如圣天《摄行炬论》云:「以此次第,应当趣入极无戏论行。其次第者,谓修行者最初当念,无始生死所有大苦求涅槃乐,遍舍一切猥杂,下至王位自在,亦当修苦想。」】

  更进一步,在密乘中也是完全一样的。修学佛法有一定的次第,不论密乘也好,大乘显教也好,前面的第一步都需要这个。所以下面马上引龙树菩萨的心子圣天菩萨的论来说明。「极无戏论行」,就是应当照着前面所讲的次第而行,不要说空话;懂得了道理不去行,都还是戏论,更何况我们现在不懂道理、误解道理呢?所以刚刚开始修行的行者,应该了解无始以来生死轮回当中的痛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遍舍一切猥杂」,舍弃世间所有的一切,除了修行以外,其它都是毫无意思,乃至于得到了王位也不要。古时候是以皇帝地位最高、财富最大,世间岂不都是在求富、求名,现在连最高的王位尚要舍弃,更何况其它?所以不论世间再大的快乐都应当修苦想。

  这部分就是我们应该弃舍的邪执。经过整个前面的说明以后,了解了共中士的正修意乐是什么,要修到什么程度才可以,然后在修的过程当中,要拿掉哪些错误。接下来就是最后的一科──决择能趣解脱道性。要解脱生死必须如理地修道,这里就把所修习的道的内涵最后来决择一下。

返回目录

-----------------------------------------------------------------------------------------------------------------

更多日常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