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九十一天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第九十一天
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愿证得无上菩提,为此来听闻佛法。我们现在要听的,是《入行论》的第九品:智慧品,法无我的阶段。
昨天说道,“若时观察空性慧,须以能观慧观察。彼观慧复须能观,尔时则有无穷过。”有一种观察空性的智慧,用这种智慧去观察证悟空性。那么这种观察空性的智慧,是不是还需要其他的智慧来对它去作观察呢?对方说,如果需要,就有无穷的过失——另外一个观空的智慧又需要别的观空的智慧来观察,没有穷尽的时候了,这是不对的;如果这种观空的智慧,不需要其他的智慧对它进行观察,究竟是不是空性?这样,观慧本身是不是空性,就没法知道了。这样,观慧也就不一定合理,也是不对的。这是对方对我宗的辩论。
我们便回答,对于观空的智慧,是不需要进行观察的。“所观诸法忆观竟,于彼观察无所依。无所依故则不生,应说彼亦般涅槃。”
对观察空性的这种智慧,不需要其他的智慧来对它进一步进行观察。为什么?通过我们这种观察空性的智慧,对一切法抉择。一旦明白一切法都是空性的这种道理后,在这样的智慧面前,就不会有任何谛实的法显现。一切都是性空的。所以,再对观慧反省、对它自身作观察,就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我们要进行观察,就要有一种谛实的形象显现,才能观察它到底有没有真实的存在。在观空的智慧面前,没有任何谛实形象的显现。所以,对于观空的智慧,不用再对它作观察。它自身和一切法一样,都是空性的。
就观空的智慧本身而言,在它观察到一切法空之后,在它面前就没有一个基础、所依,即是谛实的东西。若认为有个谛实的法,这个法在观空的智慧面前是没有的、不会显现的。所以就可以决定,所证的空性、一切法的空,和这种智慧本身——心和境,都是自性空的。
这里主要讲述了什么?心和境,心就是观空的智慧;境是空性。二者都是空性的。一旦境是空性,心——这种智慧本身,也是性空的。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一切法都没有自性。没有自性、自性空,就叫做自性涅槃。一切法本来清净、自性涅槃,这就是诸法本来的面目。一旦明白了这个道理,再不断地去串修诸法的实相、一切法都是空性的这个道理,就可以真正地断尽垢染——烦恼障和所知障,最终证得远离客尘的涅槃。
然后讲到,以正因来断除增益。
以清净的理由来断除各种各样的增益——不好的观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破说实事师的证成之因。说实事师说一切法是谛实的,为什么?他们有一定的理由。我们便破斥他们的种种理由;第二,建立说空的证成之因。中观说一切法都是空的,那空又有什么理由去建立?也有种种原因。
先,破斥对方的理由。有二十句话、五个颂文来讲述。
前面的两句话是,“若见境识谛实有,此极难解无因故。”
“依照说实事师的宗义,认为识境二者是谛实成就的,”说实事师即唯识师之下的宗义师,包括唯识师。他们认为心境,即识和境,都是谛实成就的——不管是内心,还是外在的境,这二者都是真实成就的。“虽然有这样的认识,亦不过是宗派的增益的而已,”这只是宗派的观点、他们这样认为而已,事实上并非如此。“谛实成就是很难安立的,因为没有证成的清净正理,而作损害的正理却有很多。”清净的理由没有,而对它造成危害的理由却又很多。说实事师认为心境都是谛实成就的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若由识成安立境 何为所依见识有
“如果说实事师说:‘有着清净的证成之因。由眼识等谛实成就的力量证成色声等六境是谛实成就的。’”有的说实事师认为,外境如像色声香味触法,都是谛实成就的。为什么?因为眼识等六识真实有。我们的眼识可以看到颜色,由于眼识谛实成就的缘故,所以看到的颜色也是谛实成就;耳识是谛实成就,所以它证明的声音也是谛实成就。因此,由内在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识的谛实成就,来证明外在的六境——色身香味触法的谛实成就。这由心的力量来证成境的谛实成就。因为对方认为心识是谛实成就的。
“何为所依见识有”,就是中观师的反问了。说实事师认为,通过像眼识耳识的谛实成就来证成境的谛实成就。“中观师问:‘那么,眼识等谛实有又有什么证成的正理与作为所依(根据)的圣言量呢?’”说它谛实,又有什么理由、又有什么根据呢?
下面一句话是对方的回答。
若由境有成立识
“说实事师答曰:‘由色等所知谛实成就的力量证成眼识等是谛实成就的。’”由外境的谛实成就,来证成内在心识的谛实成就。相互证成:外境的谛实成就,是通过心的谛实成就来证成;心的谛实成就,又通过外境的谛实成就去证成。
“中观师问:‘那么,所知的谛实成就有什么根据呢?’若仍如前那样回答,说是由识的力量。”对方如果仍然回答,由心识的谛实成就,来证明境的谛实成就;又通过境的谛实成就,来证明心识的谛实成就。这样去相互观待。而一旦相互观待,就产生问题。
彼二交互为力成 是则二者皆非有
“这样的话,识境二者应是由相互观待的力量而安立为有,识境二者都是无自性的,因为观待有与自性有二者是相违的。”出现问题了:一旦谛实成就,即不需要余法证成。它自身就有谛实性,不需要观待。而对方认为,心是怎样谛实有的?由境的谛实有而有;境的谛实有,是由心的谛实有而有。它们是相互观待而成。既然成为相互观待,就一定没有自性;一旦有自性有,就一定不需要观待。自性有和观待有,二者是相违的。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观待有与自性有是相违的。这点要先听懂、挺清楚。只要观待,就没有自性。“如《中论》中说:‘自性非造作,不观待于它。’”如果有自性,就不需要因缘的造作,也不观待于它。不需要观待因缘、也不需要因缘的造作,自身就有,这是“自性”的含义。《四百论》里面也讲到,如果一个法自性有,就不需要观待其他的因缘,它自体就有,自身就存在,这样的话,它就有自性,有一种我的性质、我相在这个里边了。所以,我们要了解这一点。
下面打一个比喻:
无子之时则非父 此子复是谁所生
无子之时亦无父 如是境识性皆无
“相互观待安立的情况者:如果没有儿子,也就没有父亲,父亲需观待儿子而安立。”之所以被称作父亲正是因为有儿子,父亲需观待儿子而安立。“若无父亲,儿子又是从谁而生的呢?儿子本身需观待父亲而安立。如无儿子之时亦无父亲一般,境识二者亦需相互观待而安立,没有谛实性可言。”父子二者,需相互观待才安立。难道有人自性就是个父亲,或者自性就是个儿子?一定需要观待。以此比喻来说明什么?境识二者,即内心外境二者,也需要观待而安立。一旦观待,就没有谛实性可言。
万法的安立都需要观待。刚才这个比喻很明显,父亲不是自性的父亲,他只是观待自己的孩子而称为父亲而已。又如外在的法,长、短,高、矮乃至好、坏,乃至这座山、那座山,对方、自己,以及有为法、无为法,都是需要一种观待,才需要安立。如果一个法不需要观待,就没法安立。所以说一切法,都由因缘而生,都是缘起法。缘起的法,本身就是观待之意。桌子需要观待它的支分;一个整体,如虚空,它也要观待各个东南西北的虚空才可以安立。不管是有为的、无为的,都要观待支分,就这一点,即是缘起法。所以任何一个法都是如此:缘起的法均无自性,均是观待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缘起法都没有自性。无论缘生缘灭、因缘组合,还是观待自己的支分,只要是缘起的法,就是无自性的。这是中观师的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以缘起来证成一切法的空性(中观应成以缘起证性空,中观自续还不是)。中观以下的宗义师就认为,正因为有缘起,所以才有自性。这两点要弄清楚:不管是唯识还是小乘,均认为正因为有因果的作用,所以才有自性。否则便没有。而中观师正好相反。所以,以同样一个缘起为理由,可以证成它自性空,亦可以认为它自性有。这就需要细细地剖析才明白。
如苗芽从种子生 即苗芽因立种子
如是依境所生识 云何不见境实有
“若说实事师说:‘苗芽自性有者,可以从种子因所生中明白。种子自性有者,通过苗芽果这个原因可以明白。’”说实事师又这样说:如稻谷的禾苗,它们的自性有可以通过什么而明白?是通过它的种子因所生中明白。因为,禾苗由它的种子而产生,由此可知禾苗是自性有的,因为昨天有个真实的种子在那里;为什么昨天的那个种子是自性有?因为今天这株禾苗真实地存在。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因来说明果,通过果来证明有因。按我们一般世俗上名言的说法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说有种子?因为有它发的芽。为什么有芽?因为有种子。这就是相互因果的证明,通过这个,可说明什么呢?
“同样,为什么不能通过所知色等所生眼识等的谛实,明白所知色等法也是谛实有的呢?”通过所知的一切法,如色身香味触——我们看到色法时会产生眼识;通过眼识的谛实,就可以证明所看到的颜色。以此类推,形形色色的万法,都是谛实有的。这还是前面那个论调:通过心识的作用,因为心识是谛实有的,所以它所领悟的境,也是谛实有的。内在的六识,是眼耳鼻舌身意的识,外在的法就是色声香味触法。通过内在的六识,来证明六境的真实存在。对方通过苗芽和种子的比喻,以因果的这种相互证明,来说明外在的诸法都是实有的。
下面就破斥说:
与苗异体之识心 见苗芽知有种子
见境之心若有性 何量见有余无故
“二者是不同的。”对方所打的比喻,与心和境的关系不是一回事。为什么?“由异于苗的其它识见到苗果是有的,以此为因,可以明白它的因——种子的存在,这是有道理的。”我宗说:这颗种子种下,然后发芽。为什么能够证明种子的存在和苗芽的存在?因为我们有心识。种下种子,由这个种子而发芽,心识可以在一旁看到和证明:这是有道理的。
“而对于所知色等法感受的眼识等谛实成就的识,又是通过哪种证成的量明白的呢?”依对方的观点,如红颜色,看到红色的眼识,是谛实成就的。外在的颜色,因谛实成就的眼识证明,也是谛实成就的。那这种谛实成就的眼识,是靠哪个量来证明的?量——我们证成的量,无论现量还是比量,均是一种正确的清净的心识。通过正确的心识,来证明某个法在名言量上的存在。一个法,一定需要被一种清净的心识证明,才可以说它存在。你认为眼识是谛实成就的,通过哪个正确的心识来证明?没有任何可以证明。为什么?“因为若是自我证明(有自证分)的话,前已说明了它的不合理,”前面一再论证:心识本身无法观察自己,所以没有自我证明;因为没有自证分,眼识本身没法证明眼识本身的存在。“其它能见到的识,你又不承认,不允许安立。”如果有他证——由其他的心识来证明它的存在,那就有无穷的过失。你又不承认,不允许安立。
对方认为眼识是谛实成就,乃至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都是谛实成就。谁来证明它谛实存在?没有一个可以证明:它自身无法证明,因为已破除了自证分;其他的心识也无法证明,否则别的心识又另需别的心识来证明,则成无穷的过失。因此,没有一个理由、没有一个依据,可以证明识的谛实存在。
刚才所讲的这些,说实事师认为诸法是谛实有的,有着种种的理由:由心来证成境,由境来证成心。这个理由是不成立的。由观待的缘故,一切法均没有谛实、没有自性。如果有自性,则基道果三者——建立二谛,然后修解脱道和菩提道,最后得到果位——都没法安立,没法修行。
如果游离于龙树的中观见之外,没有领悟龙树菩萨所讲的空性的见解,那就很难去证得解脱和一切种智。要想证得解脱和一切种智,就需要证得一切法空性的道理才可以。龙树、月称这样的大菩萨所抉择、所领悟、所阐扬的正见,我们应该努力地去生起来。
庚二、建立说空的证成之因,分三:辛一、观察因之金刚屑因;辛二、观察体性之正理王——缘起因;辛三、观察果之有无生灭因。
其中分三部分,第一、观察因之金刚屑因:从一切法的因缘方面去观察,它是没有自性的;第二、观察体性之正理王——缘起因:从一切法的体性方面去观察,也是无自性的;第三、观察果之有无生灭因:所得果是自性有、还是自性无,或是自性生、还是自性灭,从这方面来去观察,也是没有自性的。
辛一、观察因之金刚屑因,分四:
壬一,破无因生;壬二、破他生;壬三、破自生;壬四、结义。
今初:
破无因生。便是顺世外道所认为的,一切法没有因缘而生。有八句二个颂文,来破这种自然外道。
或云由世间现量 见有一切诸因等
莲花茎杆等差别 亦是由于因别生
下面破斥时,先说外道的观点。顺世外道认为:“旭日东升水下流,豆圆锐刺长又尖,孔雀翎美一切法,非谁造作自然成。”
“其义是说,孔雀五彩缤纷的羽翎,圆圆的豆子,锐刺的长尖等这些事物,没有看到有人在辛勤地制作,没有任何造作者,它们都是无因的,是从自性中生起的(自然生起的)。”
这是说什么?太阳的生起落下;水自然向低处流走,不会逆流;豆子是圆圆的;刺,如各种各样的荆棘,是又长又尖的;还有孔雀五彩缤纷的羽毛……这些形形色色的事物背后,并没有看到有谁在辛勤地制作:谁也没有描绘孔雀的羽毛,谁也没有把豆子弄圆。没有任何制造者,它们都是无因的,是从自性中自然生起的。没有什么因缘,它自然就如此。一切法都是自然产生自然消失,都是一种偶然的状态,根本没有什么因缘在里边。这便是顺世外道的看法。
下面便破斥了,亦即是颂文的解释。“破曰:虽有很多的正理,暂且以违背于现量这方面来破斥:”先通过一般人在世间上所共同看到的,来破斥对方这种观点。“世间人以现量见到庄稼等内外的大多数事物,有着许多不同的生长因素,”例如,想要让庄稼出生,需要许多肥料、水,乃至阳光之类的种种生长因素,才能长出庄稼。于是,世间人“看到这一切现象后,从而辛苦地做播种等成百上千的工作。(照你的说法,)这一切工作都不再合理。”世人为了得到果报,而来制造它的因缘。如果像顺世外道所认为的、一切都是自然产生,那一切工作都不再合理,就没必要去造作。因为果自然会产生,便不需要去辛勤地造它的因缘。但世间上都在辛勤地造着种种的因缘,来成就自己所希望的结果。通过这点就可说明,那种认为自然产生的观点是不对的。
“另外,如莲茎的形状颜色,叶子的数量,柔软粗糙的差别,孔雀五彩的羽翎,这种种不同果的现象,皆是从种种不同的因而生起的。”外在无量无边、形形色色的果的现象差别,其因缘也是不同的。种种不同的因,生种种不同的果。不可能无因而产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