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锐之上师文集: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 序
刘锐之上师文集: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 序
罗序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中,不少人以为在千差万别的现象界里,遍存着纯一无差别的实体,现象界是实体的具体表现。大乘佛教中很明显地也有这中倾向。唯识宗说:“我、法是无,依识所变”;识之实体即是真如。华严宗立四法界;众多现象各各差别,名“事法界”;众多现象同一实体,名“理法界”;众多现象是一实体上之用,即此体用相融的关系,名“理事无碍法界”;一初现象同一实体,相即相融,即此关系名“事事无碍法界”。空宗空一切执,以显实相(实体之异名),只不肯对实体作正面的描绘而已。天台宗立“三谛”:俗谛立一切法,摄一切因缘所生现象;真谛泯一切法,假法泯而实体自显;中谛统一切法,示体用之不异。若连实体也否定了,便是恶取空、顽空之类,不可以谈大乘佛法。
跟着实体的肯定,便有一个问题产生,就是实体既是无差别界,则必非“有分别的意识”所能把捉,亦非“有差别的名言”所能诠表,我们如何能把捉到它?只靠思维推理做功夫的哲学家,于此可说无能了。虽然如此,仍有一部分人用直观的方法以求解决。我国的孔、孟、庄子都很重直观体验,宋、明理学家的静坐澄心体认天理,印度古代诸宗,多以禅定为证涅槃之路,佛家大小乘学各在第四禅中引出“生空智”或“二空智”始能见道。他们都认为众生本来具超越的直观智慧,可以触证实体,不过方法各有不同。
就佛家言,这种证体(把捉实体)的方法名为“瑜伽”。瑜伽,义为相应,是澄心默识与理相应之意,大小乘各宗都有瑜伽,但因修行人的根器(利钝)、悲智差量(大小)、好乐(乐略乐广等)及所依经教之不同,而所用的名称和所采用的方法不无差异。小乘人所修的瑜伽,在见道前有五停心观、四念住、四正断、五根、五力,在见道位是七觉支,修道位是八正道;大乘空有二宗的瑜伽,各有无量三昧,而空宗以“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为主,有宗在见道前,以世间慧学修唯识观,见道后有大乘光(智)、集福王(悲)、贤守(守护一切善法)、健行(强健之行)四三昧;密宗有“作、修、瑜伽、无上瑜伽”四部;净土中有念佛三昧;天台宗有一心三观、一念三千等法门;华严宗有法界观;禅宗有看话、坐禅等法。
大手印是佛家许多证体方法之一,为西藏密宗噶居派的瑜伽法门,是无上瑜伽之一种。书中所着意介绍的,属于各种大手印中的“光明大手印”。其历史渊源,所对的根机,内容的要旨,实修的方法,修行的效果等,书中自有解说。我读了这书之后,觉得这种修法,有单刀直入、废诠谈旨之概,与大乘空宗的三解脱门,禅宗的禅法很相近,而于小乘禅法及唯识宗的观法距离较远。是不是传大手印的古师对于空宗和禅宗也有所承受呢?不过这是上乘瑜伽,却是无可怀疑的。这种简要直捷的禅法,于上根利智的人诚为契机,对于下根钝慧恐怕还不如五停心、四念住等的稳当。作者开首就引古德的话,说非经四级灌顶,不得轻易传授,殆有深意。
公元一九七六年十月十一日罗时宪作序
自序
佛教传入中国,而大乘崛兴,至今不废,以其机之相应也。达摩祖师西来,则更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一枝开五叶,北秀南能,成就极众,宗风之盛,代有传人,绮丽盛哉!禅宗之于瞻部洲中,以国人为最契机,由来尚矣。
密乘之大手印,亦分渐悟、顿证;与如来禅、祖师禅将无同。唐处金刚智,善无畏两祖师西来,始有密法译传。惜限于时节因缘,只止于瑜伽部。其无上部之大手印,未及译也,及后厄于三武之唐武宗,更无论焉。然当是时,密乘独弘扬于西藏,及至元代,密教重兴,知国人契大乘与禅宗之机,故移译大手印若干,以饫兹土。大乘要道密集,典籍可稽。明太祖出身皇觉,崇奉密宗,日于准提菩萨座前恭敬供养,以求福报,及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为恐国人依样葫芦,对密乘已极妒忌,至明成祖更藉密法,以篡天下,变本加厉,禁民间之研究密乘。迨至有清虽非常崇奉,世宗雍正,且舍其太子宫,以奉密宗,即雍和宫是也;但亦限于宫闱供养,民间不许流传,觖望而已。清社既屋,吾师诺那呼图克图知汉土缘熟,发愿南下;不囿于西藏成法,破格以大圆满,普度群伦。贡噶呼图克图,更能继志述事,广译传授大手印多种,以资普及,至是大手印始得与汉人结缘,洵盛事也。
自愧钝根,对于祖师语录,常苦一窍不通,虽虚云老和尚,初复南华,道经穗石,授菩萨戒,命名宽慧,赐号佛定;其后且屡谒曹溪,躬乘法乳,亦苦欲从末由,翘企宗门,每感望洋兴叹。二十余年前,虽亲近诺师颇久,然年穉识陋,未解求法,及后追忆,深悔入宝山而空手回,固不知何所谓大手印也。若于贡师,虽获遥传,未经承事,郢书燕说,实深认指为月之虞。故对大手印,实不敢妄予置喙也。
前年张澄基教授从美利坚返国,取道香港,约金刚乘学会诸同学发起欢迎,下榻李世华兄家,常得亲灸,教授随事贡师学习大手印有年,且有志弘扬,以利初学。留港数月,丛学大不乏人,棒喝所加,略知一二。同学偶事询问,不揣冒昧,稍举所知,而兹之谬然献丑者,实基于因缘有五,仅列举之:
一、鉴于一部分学佛者,对密乘未深了解,甚至加以误认,以为偏于事相,重于神通,徒息增怀诛以为能,只打鼓摇铃之是务。故殊于大手印略予介绍,俾知密乘之全貌。
二、有等学人以本来是佛,不假修成,其承当则有余,而修持则未也。乃自以为当下便是,而以修大手印自夸。唯是各大手印所示,及历代祖师口授中,均以传承为尚,尤须敬信上师。四瑜伽中,分品修证,即以禅宗而论:初祖面壁九年,六祖潜修多载。历代祖师,则印证而后,保任须时,似非无相无为,便能了证。
三、大手印多种,普摄群根,因而深浅互殊,略详各异。或适于顿悟,只数语便得其机;或宜于渐修,非长篇不能破其惑;或敷陈义理,而累牍连篇;或指示真诠,而钩玄提要,则未免重于此而轻于彼,取其雄而遗其雌,故佛有酪酥醍醐之五时,藏通别圆之四教,若能兼收并蓄,细大不捐,分采众长,举一隅以备作三隅之反,更条分缕晰,纲举目张,虽不敢云撷诸本之精华,但亦可见一般之梗概云尔。
四、修身一事,借幻以修真,显宗不废。无上密部,益见重视,而尤重身心之兼修。本书于修身一章,介绍颇为详尽,实欲提起读者之注意;但不是指凡修大手印者,非先经此修身不可。幸垂察焉!
五、为学之道,寡过为难,故古人有不求有功,先求无过之说也。欲求无过,须先于过患,能悉其详,对治能知其方便,始易为力。故本书于过患对治一章,不嫌词费,不避重复。尽予搜集,不厌其详,以备修定者之参考。
佛根闻思既少,又阙修持,对于大手印之见闻,已感缺乏,加以频年兵燹,流离播迁,散失无数,兹编属草仓卒,凡所称引,不无挂一漏万之讥,而文内所陈,非照本钞誊,即隔靴搔痒,亦不免为识者所哂。倘遇世之大德,不舍本愿,大发慈悲,幸赐矜怜,详加开示,则抛砖引玉。是则祷祀以祈者矣!
佛历二五0二年(1958)戊戌中秋节东莞锐之刘佛根谨序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