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普巴扎西活佛:具器弟子之法相 四 誓言清净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1日
来源:   作者:普巴扎西活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普巴扎西活佛:具器弟子之法相 四 誓言清净

 

  誓言清净 1、持戒乃解脱之根本

  持戒清净乃解脱之根本,此为历代传承祖师所共许。修持大圆满的弟子可分上中下三种根机,无论何种根机,皆未离清净持戒。上根弟子座上证悟法性,且达到昼夜一如之境界,受持“无守持誓言”,无需经过中阴,即身成佛;或座上已证悟,然座下仍具细微散乱者,其于“外隐没次第”五根断绝时,于“第一本净”刹那解脱成佛;若于大圆满见解已得觉受境界,平时犹励力护持见解,且持戒清净及多行善事,亦可于“第二本净”而现证菩提;若于大圆满见解仅具了知者,如《三句精要注疏》中云:“若了知明空不二之见解,且守持清净戒律并励力行善者,于转生中阴时,即得化身刹土西方极乐世界无有质疑。并于西方极乐世界中修持五百年令智慧辗转增上,获得永恒安乐。”若未持戒,口头空言之了知见解,则无实义。

  2、三乘戒律要点

  (1)小乘

  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涅槃前,恳切叮嘱阿难及众弟子:“吾涅槃后,以戒为师。”佛法能否长久兴盛,根本在于别解脱戒。我等大恩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及喇嘛仁波切分别住持五明佛学院与亚青寺,均以别解脱戒为根本而摄持广大僧团,由此而成为现今整个佛教的无上庄严。如《三戒论释》曰:“于诸不善自性之罪,若于大众集聚之处,莫说初学之者,纵然内心不被罪业污染之瑜伽士,为护持信士之相续,亦应依声闻之律仪而行持。”其具体行持,内心护持出离心,行为从三皈戒直至比丘戒的所有学处,均作严谨护持,在家居士亦相应持守所受之戒。

  (2)大乘

  相对于以护持身语为主之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则更注重护持内心。称赞菩提心功德之典籍多如繁星,修行者内心护持“愿菩提心”,外则依“行菩提心”之六波罗蜜而行持,并且据所受菩萨戒,分别护持甚深见派(龙树大士传承)及广大行派(无著菩萨传承)的菩萨戒学处。

  (3)密宗

  密宗见修行果乃佛法之极顶,故其行持自然含摄下乘教派之一切要义。戒律亦然,密宗弟子所受持自宗之三昧耶戒,其中亦圆满摄持小乘别解脱戒与大乘菩萨戒。而上师瑜伽乃大圆满无上窍诀法,故行者除了护持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外,还需护持由上师三门而支分的大圆满二十七条根本誓言与二十五条支分誓言。

  复次密宗三昧耶戒重在见解,除了护持如上行为,尚需净观五种圆满。在诸佛菩萨之境界中,一切显现本来清净,无有丝毫垢染。而众生依各自业力,分别呈现虚幻六道之景象,可怜众生无智,执以为实,故辗转于轮回痛苦之中,无力出离。诸佛菩萨巧设方便,依五种净观方式强力改变众生不净之显现,最终圆满诸佛之果位。

  誓言清净非常重要。尤其是共道密乘十四条根本誓言的前三条:不诽谤金刚上师、不违背上师教言、金刚道友之间不产生矛盾,一定要谨慎护持,绝不能随顺自己的习气漂泊而犯戒、破戒,贻误解脱大好时机。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