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噶玛天津仁波切:谈笑间授予智慧宝剑-上师为志工传法开示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6日
来源:   作者:噶玛天津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噶玛天津仁波切:谈笑间授予智慧宝剑-上师为志工传法开示

 

  铸剑工匠师,若欲镕铸宝剑,需要具备两种善因缘,其一是好的炉子和足够的燃料。其二是冶剑的元素,诸如钢铁。复经千锤百炼,方能成就传世好剑。工匠譬如上师,未来的宝剑以喻诸位弟子。而今火炉备妥,炭火也已生起,唯待铸剑的上好资材。

  志工之志 摧灭烦恼

  当志工,也许是一辈子的事。但一辈子只当一天志工,也可以说我是志工,当然不可否认;每天都在当志工,更不可否认。

  见到这么多的噶居寺、蒋扬志工伙伴们能够踊跃欢聚一堂,并非易事。许多时候,志工们的付出,虽未必表现在上师眼前,然而上师的心却可以感知。我们的志工不尽然是皈依弟子,但皈依与否,并非绝对重要;重要在于你是否已生起菩萨之愿心?如此,即为佛弟子,只是尚未登记注册。

  一旦你已做好准备,犹如文殊师利高擎宝剑(这智慧之剑象征无坚不摧,足以摧灭烦恼与魔障);则志工服务,就是积聚资粮的圣职。

  错误的心态与动机

  有人做了一辈子的志工,但不知所志为何?

  当志工的动机,鲜少如同文殊菩萨高擎智慧之剑,自断烦恼。却以做功德和忏悔为出发。这虽无可厚非,但意境可再提升。也千万别为了做给仁波切看,这样抱着只图表现的想法,实已扭曲志工的发心。另外,许多人认为我有时间再来付出,或是被鼓励、被肯定才做。诸如此类,若不以积聚褔德、自断烦恼为动机,即便当一辈子的志工,也无法超越烦恼。甚且,常有人自己家里都不整理,却甘愿到医院为人服务打扫,家人总难免抱怨。

  所以,为师鼓励大家,切莫放着家务不整理,却乐于向外当志工;也不要吝于发心,非得等到有空才愿意奉献。毕竟,志工是一份神圣且不可被冒犯的职务。犹如闻声救苦的观音菩萨,在未获观世音名号之前,也像诸位一样,是以慈悲为本怀、不计所得的志工,而生生世世行愿不懈。因此,若执着服务时数和志工权益,就有违初衷了。

  超越众生缘悲

  蒋扬慈善基金会、噶居寺以及各分会的志工,犹如观世音的人间化身一般,为师深信大家具足圆满的慈悲心。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不但愿意在佛法的领域上精进,也能将生活佛法化,而非佛法生活化。

  理论归理论,高深的佛理,虽具劝化人心之功德,但引用佛法劝化他人时,应先劝化自己——高高举起智慧利剑,摧灭自身烦恼。虽然烦恼除去,仍会再现。如何摧灭烦恼?以人的立场和我知,是不可能的,除非你已了解「文殊师利的本质」、已了解「诸法体性究竟不可得」,亦即空性!而此了解仅止于字义,并非心的领悟。

  当上师为弟子传授佛法的时候,你说你懂,那不过是字义和听闻上的「以为了解」,除非真正去做。而慈悲不是创造出来的,也不是见到苦难而引发,如是属于众生缘悲 (众生依因缘而生的慈悲),一旦缘消失,慈悲亦随之隐没。例如参加告别式,进会场前还彼此微笑招呼,入内顿时哀伤悲泣,出来之后又是谈笑自如,这就是众生缘悲的写照。当然,若是至亲好友、鳒鲽情深……乍闻噩耗即生哀恸,但终究随时间而埋葬,因为多年之后,「缘」与「因」皆已改变,感受亦随之迁灭。

  众生本具慈悲心。甚至在畜牲道,亦可见本来拥有的慈悲;哺育,就是一种慈悲的展现。对凡夫来说,依缘而生的慈悲,虽可歌咏赞颂;但对皈依发菩提心的行者,这是不究竟的,务必精进以求提升。

  散播热情与温暖

  志工在服务之余,应再激发更多热情,要让人感受佛法、道场的温暖。双手合十、微笑问候「您好!」这是需要的。人与人之间,懂多少佛法并不重要,但有礼貌、知规矩,会让人感到窝心与温暖。修习佛法,若未能学得好规矩,则领受再深奥的教育,并无实质帮助。因为死亡的时候根本用不到,却已在未死之前,成为所知障,不但未蒙其利,反深受其害。

  为师在翻译法本、研修论著之余,愿将更多时间留给大家,分享生活点滴,进而告诉你们应该怎么做,诸如生活的应对进退,逐一教授,方能扎实。其间,必然指出弟子做得不圆满之处。虽然好与不好并无基准点,但上师求完美,将带领弟子不断超越自我。

  许多人把仁波切过度神格化。为师拥有的,是在佛法、菩提道上的丰富经验。为师一直希望,师徒之间保有一定的尊敬,但不要有过远的距离。若以火炉形容仁波切,离火炉太远,感受不到温暖;离火炉太近,将会被烫伤。

  安固信心 超越业力

  投入志工行列,付出自己的时间与生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师期勉大家动机要纯正!当我们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被帮助。我们无法如佛具足不可侵犯之威德,所以帮助别人的过程,必然遭受一些障碍。然而,障碍绝大部份来自内心的不淳熟,这也意味着你是有所希冀而为之。一旦无法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挫折感便生起。有此挫折感,就容易退转。

  若因地不真、动机不正,(譬如以「做功德」的心态当志工)哪天恶因成熟、恶果显现时,你是否可以释怀呢?功过是不能相抵的,功是功、过是过。在行功立德、积聚诸善的时候,当知,过去的恶业,未曾因现在的善而消失,一旦成熟仍将现前。然许多人败阵于此,他们无法理解诵经礼佛、护持道场数十年,为何仍为病苦缠身?最后放弃佛法,毁谤三宝,其罪不可饶恕!

  若遭遇挫折就放弃亲近道场,蒙受损失、受伤害的,将是远离佛寺的人。如何在未来、乃至于现在,面对挫折仍保有最初那颗热忱的心,继续服务众生、利益众生,这是大家需要学习的。

  如果心未经特别的修持与保护,众生心,实在不敌业力之摧残!这也是「业」之所以让我们不断轮回的原因。业力现前,如排山倒海而来,躲都躲不掉。如何能够与之抗拒?并非不服输、与之挑战,而是坚持对佛法、对菩提的信心,不因恶报而减损或退转,亦即不退转菩提心!对此,寂天菩萨于《入行论》曾特别阐述。

  上师的祝福

  今天修行,不代表所有苦难都不会加诸在你的身上。真正的行者,是在面临苦难时,能够看穿因果的把戏,勇于承担,祈求上师诸佛菩萨赐予智慧和力量,让心的力量增强,得以战胜困难、超越魔障!一旦超越之,就是胜利者。法王jia华噶mb,就是战胜四魔(死魔、蕴魔、烦恼魔、天魔)全胜者,我们亦如是当学、当修。

  学佛之后,切莫变得萧条憔悴,什么事都归诸业力。应当勇于面对困境,不跟人计较,但要明辨是非。切记,在俗义谛,相对二元次第中,「不咄咄逼人、不得理不饶人、不做帮凶者、要知是非对错」,噶居寺志工,当如是奉行。

  愿我弟子,接受上师的教导,亦领受佛的加持,菩提之心永不退转!

  沐恩弟子 噶玛戒如、噶玛慧陀 恭录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