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玛天津仁波切:信心与开悟
噶玛天津仁波切:信心与开悟
—论上师的本质以及臣服上师的重要—
内在上师与外在上师
众生本具如来藏
灵性上师的出现
依止上师乃成佛之所依
体认上师本质、开启加持之源
上师的责任与特殊教导
降服欲望,战胜头脑;清明觉知,本来存在
超越二元对立,归于绝对圆融
超越「外在物质」与「内在心灵」之对立
超越「理性」与「非理性」
追随上师,全心臣服
我执、怀疑是修行的毒害
交心、无我与蜕变
从神圣密切的师徒关系到内外合一
源自空性的慈悲教诲
奉行师谕、不违如愚
卸下精神武装与伪善
自然趣入解脱道
彻入骨髓的真实信心,决定开悟
◎
众生本具的「无染自性」、「真实的佛性」,就是内在上师;外在上师则是佛的具体化现,是慈悲、智慧的表征。依止上师,乃成佛最直接的途径。
◎
开悟解脱,必得战胜自己的欲望;要战胜自己的欲望,就是要战胜自己的大脑!真正能够改变你的,是对上师的信心与臣服。
◎
唯有完全臣服于上师的指导,才能进入当下的存在、进入生命的核心,进入生命的狂喜!
学习佛法,追求心灵的解脱是唯一目标,故当依心的譬喻而领悟,因此需要一位灵性的上师引导,告诉我们什么是念头,并教导我们如何清净念头。未了解心的体性之前,心中充满妄念以为是心;唯有念头清净了,心才得以自在。清净妄念的方法有很多,众多方法中有一共同点,就是以「了解上师的本质」为依归。如果不了解上师的本质,那么我们将无法体会他所说的真理与教导,也没有办法完全接受金刚乘的「方便道」。何谓「方便道」?方便道就是上师跟弟子心与心之间,建立起密切神圣的关系,并透过直接的清净法门,在师徒互动上体验教法,而在适当时机,由上师直接指出我们的自性,这就金刚乘殊胜的方便道。
一、内在上师与外在上师
修持过程中,上师的引导非常重要。上师有二,一者为外在上师、一者为内在上师。分别简说如下;
(一) 众生本具如来藏
何谓「内在上师」?众生「本具的无染自性」、「真实的佛性」,就是内在上师,这是最究竟的导师。佛说每一个人,乃至六道众生都具有佛性,此乃成佛之因;如果众生不具足佛性,则无论怎么修都不可能成佛。近代伟大的圣人,蒋扬钦智却吉罗佐经常如是说道:「虽然我们本具佛性,无始以来却被无知和迷惑所蒙蔽;即便如此,内在佛性从未屈服于无知之下,反而与迷惑对抗,这就是我们内心的上师—殊胜的佛性。」弥勒菩萨说,「众生本具如来藏,一时盖障所染故,佛性如矿中金,一时不显,但金之体性不变。」
有人认为,「既然我们本具佛性,那不用修行,我就是佛。」乍听之下合乎逻辑,实际上却是邪见。因为佛具足「断证功德」,而我们却充满烦恼和迷惑。众生的佛性,无始以来被无明、怀疑等各种染污所障蔽,好像钻石掉入泥沼,显现不出耀人的光泽,所以众生所具的未净佛性称为「如来藏」。所幸每当我们即将坠入轮回深渊,难敌罪恶诱惑之际,佛性的特质总会一再显现提醒我们,不让心继续往下堕落。所以说,我们内心本具的佛性,从未曾真正屈服在迷惑之下。佛性,这位内在上师,从未遗弃我们,总在我们陷入迷惑的时候,努力将我们拉回真实的佛性之中;且以无尽的慈悲,毫不厌倦地示现各种方法净化我们的心灵。也正因如此,不管是否曾听闻佛法,那怕是作奸犯科、杀人放火的歹徒,也总能在关键时候、或生命的最后一刻涌现慈悲。「我对不起家人!」这或许是绝望的忏悔,但仅此一言,却足以证明,对不起家人的善念尚在。而慈悲,正是众生本具的佛性特质之一。但由于过去世的誓愿(或者说是愿力)、祈祷、以及清净善业所致,我们这一生「内在的导师」,将因此不假任何学习而自然觉明;过去世善业积聚得越多,这一生洞悉事理、乃至体悟佛法的能力就越强。反之,有人却因过去世的业力使然、恶缘感召,即便做坏事,像偷了别人的东西也认为理所当然。这些人值得同情,因为无明,不晓得自已所做所为何等愚蠢。我们应原谅他的无知并善加劝勉才是,否则一味诃斥只会引起他的瞋恨;不知善巧方便,未能有效劝阻,亦不智。无论如何,为了开显佛性,都必须在生活中不断修持。从失败中看见痛苦,并且战胜苦恼。一样的呼吸却有不同的生命品质,活在当下每一刻,保持觉明的心,不被妄念所占据,这才是修持。
我们应该这样想,这一生,乃至过去世,生活中的痛苦其实就是最好的导师,可惜众生多半未能体认而无法获益。历尽人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若能明白不过是一场戏,那么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导演。否则,自编自导自演的戏,最后以假做真、舍不得下台,那就成了永不落幕的舞台剧,这就是轮回。而日常生活的各种经验,不一定都是我们想获得的。譬如,我们都不喜欢痛苦而希望快乐,但人生不可能只有乐没有苦;所以唯有怀着超越苦乐的心,才能从痛苦之中解脱;如果一直希求快乐,痛苦反将如影随形,永无解脱之际。当我们感受痛苦时,如果跟着痛苦走,恐将苦不堪言;一旦我们认清念头的虚幻不实,便可把它舍弃,不再受其左右。「念」本无力,执著者念则如山。当我们受苦、知苦、而欲离苦时,痛苦本身就是一种净化;若不经验痛苦,如何能知「苦」为何物?若不知,即不能舍。然而世间人却都害怕「苦果」而不畏「苦因」,殊不知欲断苦果、当不造苦因,果方不生。所以菩萨行菩萨道,瞭知诸法体性是空,虽入轮回不执轮回之苦,而能成就「净不净业」,成熟众生种性。(案:所谓「净不净业」,此观点是以菩萨自身看待,若以众生看待,则是「不净净业」。)
(二) 灵性上师的出现
一位具有色身的灵性上师,虽不是内在的自性上师,但合格的外在上师,具有学修超然的能力,并能引导我们认识内在的上师。
外在上师有三种。第一、皈依上师:令你成为佛教徒的那位上师即是。第二、传法上师:传授法门仪轨,让你可依循修行的,称为传法的上师。第三、最重要的,根本上师:能够让你开悟见到自性的这位上师,就是你的根本上师。就传承而言,我们共同的根本上师就是 jia华噶mbDB法王,也许你没有机会或因缘可觐见DB法王,或从噶mb学习佛法,但当你进入我噶玛噶居传承时,噶mb就显现在你的头顶上,无关乎是否亲自从法王那里得到法益。信心具足,进入本传承的同时,就已得到噶mb的加持,因为本传承所有上师的加持力都来自历代DB法王。
通常根本上师只有一位,但我却有三位根本上师。历代以来,DB法王一直都是我皈依、追随、依止于座下的根本上师(但并非每一世都有因缘巧遇法王,像十六世法王我此生就没见过)。再者,我这次转世为夏玛巴仁波切所寻获并认证,所以夏玛巴仁波切也是我这一世的根本上师。(注一) 第三位根本上师是乌金祖古仁波切,我一直放在心上,非常敬重。乌金祖古仁波切所赐与我的恩惠,远胜过累世父母,因为是他让我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心。上师已经圆寂,谈到难免感伤;而且若无特殊情况,我很少,也可说不敢说出他的名号。讲出自己上师的名号,是一件很庄严的事。诚如过去莲师在西藏六十五年,一直未曾说出他上师是谁,直到离开西藏之前,在众人再三恳求之下,莲师才立于法座说出上师之名,一时大地六大震动!
信仰佛教,首当改变过去的想法,接受心灵的教育,为解脱轮回之苦而精进。当我们内心做好求法准备时,具德的导师自然就会出现在弟子面前。我的第一位启蒙上师十余年前出现时,我并不了解何谓藏传佛教,但深受吸引满怀好奇,渴望求得心灵的依靠,尤其是痛苦的解脱。因缘成熟,得以亲近一位仁波切,并请示他:「什么时候我的上师才会出现?」他告诉我:「当你内心准备好的那一刻,你的上师就出现了。」当时我还不了解个中真义,所以他的出现对我而言,等于昙花一现。直到有一天,我确实找到了自已最需要的上师时,再度与他见面。我向他说:「您愿意接受我的皈依吗?」他告诉我:「你的上师出现了。」从此,就步上究竟不归路。也许这条路是对的,但现在不敢说它是对的。因为害怕自己未能做好上师的嘱咐。
二、依止上师乃成佛之所依
上师为佛的具体化现,是慈悲、智慧的表征;依止上师,能令我们证佛无染智,乃成佛最直接的所依。上师可说是自已内在自性真理的使者,譬如深山与外界,如果没有桥梁做为衔接,尘世中人,永远难以足踏深山,寻幽访胜,如实领略林泉之美。同理,上师就如这座桥,引领我们跟内在佛性相通。再将上师比喻为阳光,那么佛法就如同放大镜,阳光透过放大镜点燃干燥的木头,即可散发光与热。至于我们是木头还是石头就要问自已了。如果是石头,那么放大镜功能再强大、阳光再炽烈,都没有办法引燃。但各位绝对不会是石头,因为我们都具足了佛性和人身,是可以成佛的。
对我们凡夫来讲,上师就是真理的人格化。顶果仁波切说:「没有一佛是不依修持、不依精神上的导师而证悟。」诸佛都需要精神真理的指导老师,才能证悟,我辈亦然。超越心灵的唯一途径是信仰。佛告诉舍利弗:「只要依信仰,就能了解绝对的真理」。信仰是成就的源头,没有信仰,怎会亲近善知识?未亲近善知识,如何了解真理?凡识不能尽知诸法,一般人并非不学而能的全智者。有人未经修持,却声称自己开悟了,竟然也开始传法授课,自欺欺人如何能信?事实上,唯有借着上师的引导,才能识得本具心性;了悟自已的心性,才能重新开悟,获得本具的智慧—佛性。
外在上师正是内在上师(佛性)的示现;也可以说,外在上师是内在上师的发言人。为什么我们不当自己内在上师的发言人呢?因为你与内在上师尚未接触相通,佛性还没有被发掘,所以需要外在上师,指引你步上成佛之路,并且让我们发现:佛不在外面,不在佛像里面,而是本具于自已心中,所谓「是心是佛」。所以,在我们还不能够确定「佛就在我心中」之前,上师就是佛的代言人。确定之后,上师就是佛。但究竟来讲,是自已让自已成佛,而不是哪位外在上师让你成佛。然而上师能够让我们明白所不明白的,同时进一步了义所明白的(亦即引导弟子,从对「相对真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为对「绝对真理」的了义),并教导我们如何认识心、了解究竟真理,并恢复我们的信心及信仰力,从「不认识真实自性之苦」解脱;不了解心的自性,就像一个人被囚禁于暗室之中。所以上师功德如海,恩德浩瀚,无比殊胜啊!
三、体认上师本质,开启加持之源
索迦仁波切曾说:「谈到喇嘛或者是上师的本质,我们必须记住,上师不是一个人而已,上师代表一切真理的持有者,并且就是由上师将真理如实教导给我们。同时上师也包含了一切诸佛以及祖师的慈悲,还有智慧的加持。」顶果法王亦曾开示:「上师是一切加持的根源;没有上师,我们将无法了解甚深法门,也无法得到法的加持。」
上师的智慧心,就是「超越边见的无二」,如大手印的真理,是绝对的、无二的、超越一切的。曾有学者主张:「所谓的佛或者喇嘛,并不是如同铁、水晶、金银一样物质化的东西,你绝对不能以物质的态度来思考他们。喇嘛或者佛的本质是空性,他们的自性是清明的,其外相则闪耀着不受阻碍的觉知,充满灵性。除此之外,并没有物质上的形态或颜色。明了上师究竟为何之后,我们就能够生起信心,并且将心沈浸于其中,平静住于其上。这种态度、认知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如是,上师究竟超越物质上的形态或颜色。也许有人不表赞同,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上师形象是有血有肉的。如果执取上师的色身,就等于只看到上师的皮,毕竟外相非永恒且变异;若执取上师外相,这表示我们还不认识上师,否则,应该能看到上师的智慧心、以及上师的内在本质。上师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清明无染的智慧、就是空性、就是佛。唯有对此真正了解,才算了解上师,而不会在意上师外相的美丑胖瘦。因此请切记,莫以世俗的观点看待传承上师。(此处所谓的上师,乃如法具有传承、并经由修持证悟者,非自称的上师。)弟子实在不应该认为,上师只不过是个也会吃喝拉睡,有情绪的平凡人而已。如果做如是想,那么珍贵的上师在我们心中便与凡夫无异,我们将无法得到加持和教导;而对上师来说,一点增损都没有。 (注二)
相信上师!将上师所教导的一切言说教法,如实奉行,善加体会,直到我们能够将佛法彻底融入心中成为一体。此时,将蓦然发觉,原来上师与法教是不可分的、我们的心与上师亦未曾分开!而自然能够完全从上师领受佛法的慈悲加持、体解深义。这就是「信心、加持、开悟」的修行三部曲。如是,一旦了解上师的本质,上师将恒住我们心中,一刻也不会改变;如果不了解上师本质,往往就因上师的住世而远离(以为来日方长不懂珍惜,未能及时亲近学法)、因上师的舍报而后悔哭泣,如此将永远得不到上师的加持。
每当碰上障碍或心中不快的时候,我会先向莲师祈祷,以及与莲师无别的DB法王倾诉吶喊内心的话。每每在睡梦之中,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征兆启示。过去曾梦见一位圆寂的上师,醒时心中疑惑随之消解。每当特殊梦境生起时,我的心就再次被打开,犹如一人站在云端之上,一望无际;心则如同潜于大海深底,未见波涛,舍离边岸,无有忧愁。这让人领悟到,当我们站在岸边的时候,见到的是巨浪千层如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是当我们进入深海之中,却发现原来大海是这么的平静。以此形容「修心」的迷悟,十分贴切;而有此体会,亦是上师的加持。
由于对上师的信仰,清净具信的祈祷,必能相应。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能够忆起上师,就会如实得到加持。而不必忆起上师,然后马上去问他,「上师您晓不晓得?您有没有加持?」再次强调,究竟的上师,是我们自已内心真实的自性。虽然每一个人都是自已的上师,但了解上师的本质,是一切修持之中,最主要的加持来源。
四、上师的责任与特殊教导
一位好的上师,会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什么是佛性,再三使用各种方法净除弟子的习气,甚至会叫我们去做最不愿意做的事情。总之,上师教导我们如何发现自已、了解自已,最重要的是,如何超越自已。所以一位上师所奉行的真理,就是启发弟子的智慧;为达此目标,常行各种方便善巧。因此,上师说法,并不一定要坐在高大的法椅上,也不一定告诉你我现在要传法与你。事实上当我们跟上师日常生活在一起时,上师无时不刻都是一本活字典,而能够了解多少、吸收多少则完全看我们自已。曾有一例:要某弟子去拔草,但其实已无杂草可拔。所以弟子问道:「该拔哪里的草?」我说:「拔大理石上面的草。」弟子说:「大理石上面怎么会有草?」我说:「不仅有,还很茂密」。知者知之,不知者不知。
上师的可贵,就是将真理透过拟人化的譬喻来教导,让我们方便了解,这就是金刚乘上师的教导特色;而不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把真理模糊化,致使众人看到的真理永远是世俗的相对法。金刚乘的上师不会如此,会让我们去看去了解,以二谛详述。这种教证法适合于金刚乘根基者,若非根基,也许会说所学与生活不相应。人就是在此中产生矛盾。
金刚上师,就是绝对真理的宣扬者,于宣扬真理中间不被任何外来无明所怀疑;只要是如法的弟子,如法的上师,必须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这是上师跟弟子之间神圣的誓言—三昧耶戒。但在这神圣誓言的背后,你我同样拥有人的躯体,所以我们在某些观点、认知上,常会起冲突。若与上师意见相左时,应以上师指示为首要。若见上师行为不对故有所质疑时,应忏悔,是自己障碍显现,眼的业力所致,因而见到上师的不好。是己不好,非上师有过。若对上师心生不满时,应即向上师顶礼,诉说不满的原委,请求原谅。
身为上师最大的责任,就是教导弟子,如何舍弃世俗的牵绊,步上解脱的正道。而具体作为,就是观察弟子的习气,并予以对治。上师基于责任的严厉教导,就像是把人活生生的扒了一层皮,然后踩在地上踹三下;这样子的折磨,我想不是一般人、一般弟子所能接受的。为什么做此譬喻?因为我们长久以来所积聚的习惯和认知,形影不离紧随我们轮回生生世世,而且不增反减;业力习气之顽强厚重,不下猛药是难以彻底净除根治的。所以,真正上师的教导,不是「一针见血」而已,而是一棒打死,把你的自我彻彻底底粉碎,这才是一位上师真正要做的事情。但每当我真正教导时,误解就会产生,弟子误解上师的用心,因而毁谤伤害;但我深度了解,没有被伤害,如何救渡弟子离粪坑?(案:此处以粪坑譬喻轮回,未入轮回中,不能解轮回。)
上师永远都像一面镜子,让你从上师身上看到自己的可爱与丑陋。可爱通常留给自己,给别人的大部份都不是纯真的一面。所以,上师这面镜子反映出来的,也自然都是比较丑陋的一面,因为你无法欺瞒上师。不用讶异!上师无法教你什么、给你什么,上师只能够把你掏空,让你的心里脑中少一点什么,而不是增加什么。上师开发弟子的是智慧、不是知识。如何开发弟子的智慧?唯一办法就是掏空你的大脑,用尽各种方法让你变成空的,这就是智慧。当然所谓「空」,有别于迷糊昏沈,乃是一种超越感觉的存在。
虽说观察弟子是上师的责任,唯有深入了解,才能对症下药。可是每当上师用心了解的过程,却往往引起弟子很大的误会与不谅解;因为没有人愿意赤裸裸的被穿透,每个人总是尽其可能造作掩饰。这就是修行的困难所在!把你们剥光,你们愿意吗?有人会说礼节道德的规范,所以我不愿意;更有人会讲我身材不好,所以不愿意。真的自己的身材不好吗?好不好是分别。什么是好?没有定义,自己喜欢,就是好。可是这「喜欢」,隐藏太多的自我在里面;修行,就是要把这个「自我」给干掉!
五、降服欲望,战胜头脑;清明觉知,本来存在
一位上师真正的责任,就是引导弟子登上心灵的喜玛拉雅山,不应让弟子持续在山谷间游荡,以为就是这样。山峰不是那么高,只是你们经常徘徊沉溺于山谷间,迟迟未能攀峰至极,所以见不到山峰,以为很遥远。每当一次的上来,就会有一次的下去。下去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一点,要降服欲望;降服欲望的意思,就是要战胜你的头脑。几百世、几万世以来,我们一直都是用脑头在思考、分析、判断,以做为生活的依据。然而,这样的依赖是不对的,所以我们至今仍然在轮回之中——不要依赖大脑,这种讲法,俗人是难以接受,这是超乎一般的理解。
每个人的心,无时不刻都是向外追求。久远以来,我们在宇宙各个角落游荡,换了无数身躯,却很少能静下来,好好的观察、观照自己的心。我们都是跟着感觉走。传统的佛教,教导我们舍离感觉,因为感觉是不真实的;但没有这感觉,对一般人而言更不真实。人不习惯安住于沈静,所以独处在空荡荡的房间面对自己时就害怕,常会把音响或电视打开,即使不听不看,都要让声音充斥整个空间才有安全感,才会觉得自己的存在;而这种存在的感觉是不正确的。因为看不到自己的心。
道上是辛苦的,修行的过程是非常非常辛苦的,因为我们无时不刻都要战胜自己的欲望、克服自己的大脑。我们实在没有办法那么自然地拥抱空性,连一个念头跟一个念头之间,我们都舍不得让它有一点点空隙。然而禅宗祖师云,「前念已灭,后念未生,就是这个!」中间的「这个」就是空性!当然你可以安立许多漂亮的名词,称之为「菩提」、「涅槃」、「空」……。可是再美的名相都不足以诠释其内涵。念念之间的自由,就是菩提。
如何让已生的「念」赶快消灭?只要去看它,看它就可以了。不要再去分别,它是好的念、或不好的念;只要去看这个念头,它自己就萎缩、消失了。只可惜,念消失之后,你马上会再制造另外一个念出来。所以,在止息训练的过程,要去看那个念;之后,要用那个「看」,让「看」能够坚固在一个地方。这就是金刚乘很善巧的禅休止息法门,讲禅修、讲静心、讲打坐,都可以。方法有很多,目的都是一样的。要时时刻刻保持警觉的心,警觉「存在」,警觉不要被感觉带着走,只有那个觉知,那个清明的觉知是存在的。那个觉知没有任何念头、没有任何分别,但却清清楚楚;万般皆可舍,唯不舍此觉知。这个觉知一旦稳固即是菩提。今天只能讲到这里,再讲下去都不是了,必须靠自己体会经验那个觉知。
为什么你要相信「这个空无一物的存在」就是心的本质、就是真理?因为每个人都曾经验过,只是没人为你指出「就是这个!」其实它很简单。每个人都具有佛性,佛性不需要去外面追求,不需要去学,甚至于不用学《宝性论》;学了《宝性论》,你可能还要再学另外一部论来灭所知,因为你误把佛性视为一个东西了,像玫瑰花般的实体,可它不是。然而,它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它是有一些东西存在,而此存在却又超乎觉受,因为觉受来自业风吹心。这个「它」,方便说便是「自觉」。自觉离造作、非断常、非生灭、离诸边见,只要符合以上所说四点,便是不可思议的自觉。
一切依缘而生的万物本质都是性空的,性空就是绝对,离言词所能说。一般人对于「性空」,只能凭想象揣摩而非了达;如何了达性空?其性本空,表示本来即无「有」可示,所以必须依假有而证真空。譬如玻璃杯,它的外相形色属于「俗义谛」,即「相对真理」,而非「胜义谛」绝对真理;这样一个属于「相对真理」的东西,分析思考至极致,就是空;所以说空是「绝对真理」。为什么要经由这种思考逻辑来了解绝对的空性?主要是为去除对「有」的执着。透过这样的方法所得知的空,尚不能说是证胜义谛空,因为这是想象的「空」。若对「有」不产生执着时,就不需要修空;需要修「空」,是因为执着「有」。我们单靠平凡的心灵思考,是无法领悟绝对真理的。即使观想「空」,也只能凭空观想「空」是什么样子。其实所观想出来的「空」也不空啊!如果空,就观想不出来了。之所以再三重复观空,主要就是让我们去除对「有」的染污执着。一旦「有」的染污没有了,那么空也不需要了。如是皆有赖上师教导。那诺巴云:心受染污,故有六道,彼量如虚空,故受无量苦。心离染垢、示现诸相、净土坛城、彼现无量、故受大乐。
修大手印是觉悟之道,大手印就是「觉醒的空性」。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觉知空性的本能;但凡夫所具的自性觉,一时为染污遮蔽,如沈睡梦中尚未清醒,故说凡夫的空性是「迷惑的」。所谓「迷惑」,指的就是「尚未觉醒的空性」;而「觉明」就是对空性的觉悟了达。觉醒的空性,就是智慧。这里所指的智慧是不需思考的,超越世俗的聪明。譬如弹指之间,即了解过去、现在、未来,不假思索,也没有任何疑惑;看见孔雀的羽毛,即明白个中因缘为何。对任何事情都没有疑惑,这就是「尽所有智」;「如所有智」即是本具智,唯依上师加持而得。沙拉哈云:如日之智一旦开显,能令无明黑暗者,皆转无上智体性而生光明。如以金汁涂情器,情器显金光。
了解佛性,唯有依「清净转化」法门获得。现在我们的心之所以不纯净,是因为无时不刻都在制造念头、执着念头,不断怀念过去、幻想未来。能不忆过去、不思未来,住于当下「觉醒自性」中,那就是心的本来面目。言简意赅,实不易懂——肚子饿了吃饭去!(案:「去」是谓舍离,「饿」意谓烦恼,上师此意乃以无比加持,令弟子舍尽一切烦恼语。)
六、超越二元对立,归于绝对圆融
(一) 超越「外在物质」与「内在心灵」之对立
世界的存在,可包含三个不同的层面:外在物质、内在心灵、本尊净土。
科学的世界(物质的世界),属于西方。西方科学非常发达,穷究宇宙之源,但仍然无法了解是谁创造了宇宙?所以,西方科学家的脑袋中有上帝的存在。我们东方人善处于内在的心灵世界,所以东方的美学、文学、思想、哲学、绘画,都表现很优美的内在意境。然而,过于沉溺于内心世界,外在科技就不会进步。这是东西方最大的不同。
然而今天情况已经有很明显的改变。西方开始对东方的心灵课程产生深厚的兴趣,他们宁可抛弃万贯家财,为追求内在的心灵世界。因为他们警悟到︰外在的拥有,永远都没有办法满足。而较贫穷的东方人,反而向西方看齐,开始发展科技,强调外在物质世界的拥有,形成特别的现象。
但若以宏远的角度来看,东西方都存在地球上。这些思想、这些欲求,就好像云朵随风四处飘荡;只要有一处火山爆发,烟尘一定四处飘散,不会固着原地。所以这种改变其实不足为奇。因为人心,永远都是好奇的,但这不是真正的心,是人的大脑,大脑永远都喜欢新奇复杂的;而真理、佛性、真如、空性,其实是最简单不过的。可我们的大脑,不喜欢简单的东西,总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以显现自己过人的力量、权势、和能耐。一位善用大脑的科学家,最后死的时候,他的科学成就和发明,没有办法救他;但在喜玛拉雅山上修行的瑜珈行者,虽没有这些科技能力,死的时候,却能洒脱的超越身体,很自在的选择另外一个来世、另一个重生的躯壳。或者是,他就停留在他的内心世界--佛的报身境界;更高级的,如佛一般证得法身。
外在物质的世界、内在心灵的世界,其实都是一种极端。我们不必刻意抛弃外在物质的世界,但也不要被外在物质世界所利用,应当把心朝里面看;只要能够朝里面看,在一个片刻停下来,好好观察它,你会发现,人的价值就在这一刻!
外在的世界,其实是由自己内心所投射而成,当你把它想成是好的,它就是好的;当你把它想成不好的、恶质的,它就是恶质的。所以好的、不好的,不是外在的显现,而是你内心的存在,内心的投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改变,不是改变外在的,而是改变自己的内在、改变自己的想法。你不需要舍弃它,但你要完全的接受它,好与坏是一体的。面对「它」,重要的是自己心情的转化,它就是这个外在的世界。
例如,河流必然会有两岸,没有两岸,就不成河流。所以当你站在此岸的时候,你觉得此岸已经成立,此岸成立,彼岸就会对立,相对的两岸就会显现。我们看到河有两岸,只是看到河的表面;如果两岸是各自独立的,那么这条河永远都不可能成河,因为它已经破底了、河床是分裂的。所以其实两岸的存在是一体的,河流下面绝对是一体不可分的。既然是一体,那么你能说两岸是对立的吗?不是,两岸是个存在。
任何事情的显现,都会有它内在及隐藏的两面。我们学习佛法,成为佛的子弟,要学的不是去分析或分别它的表面,而是进入「它的存在」,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体性、自性。任何事情,你想要解脱、摆脱束缚,唯有你进入它的存在,彻彻底底觉悟到它的存在,你才能够超越事情本身。所以从这个观点看来,河流的两岸,只是它「表面的存在」,它「真正的存在」是一而非二。当你进入河流之中,与河合而为一,不要抗拒,你自然成为河,两岸的对立,当然消失,你真实见到河床了。
河流两岸的存在是一体相连,绝非分开;但是从表面看来,两岸是分开的,中间就是河。所以遇到任何事情,若是好事,应该思惟,它存在着什么样的危机?若是坏事,更应明察存在的内涵,所隐藏的,或许不如外显那么糟糕。所以好不见得好,坏也不见得坏;好坏,都只是心的取舍而已。学习佛法,就是要学习如何不取舍。取舍来自于大脑,大脑有病,因为大脑所生一切想,皆为妄念。禅宗祖师讲:「开口便是错。」开口跟错是两回事。什么是开口?开口就表示「起心动念」,而不单指张嘴说话。凡是开口、起心动念,就是错;意味着它不是真实,而非世俗的对错。(注三)
(二) 超越「理性」与「非理性」
当一个舞者照着舞码跳舞的时候,那是一种运用肢体语言的表演。但是当他不按编排的舞步舞动,而进入忘我、无我境界的时候,生命本身就会接管了他的身体,所舞,已不再是一般,而是一种自性之舞。如此的「自性之舞」,一般人从表面上乍看之下,会以为跟疯子没啥两样,印度八十四成就者就是如此。若只停留于一般所谓「正常」的层面,表示他只是凡夫。刚出关的时候,为师也有点不正常,现在逐渐恢复常态了。刚出关时,为师有很多话想讲,那不是凭所学,而是源自内心自性的流露,是一种经验。有许许多多很自然的,我认为是一种「存在」的,但也许看在一般信众眼里,会觉得这上师好像「秀逗」了;只有了解个中奥秘的弟子,才懂得宝爱珍惜。
过去为师完全依正确的佛学,为大家建立正确观念,也站在理性的立场教导大家「凡事要很有理性」。但是理性另一方面也意谓着囚禁自己,因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理由,而且也必须为大家所接受。一旦你所做没有理由、且不被接受,人家就视你为疯子,悖经离道,甚且将被社会所遗弃。但真正要超越自己,则必须由「理性」进入「非理性」,因为理性是一种「自我」的显现、自我的展现,自我的发现;你必须超越这个自我,进入「非理性」之中,让你的能量不断提升到顶轮;当顶轮开花的时候,你就会超越理性跟非理性,回归「本来的存在」。以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山水只是大地的表面。现在,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山水已是我心的显现形貌。
过程中,或许会有类似所谓催眠的现象出现。心理学所探索的奥秘,跟佛法中「心的本质」有很接近的关系。催眠在西方被运用为心理疗程,在台湾催眠却沦为无意义的表演秀。本来宗教就存有催眠的特质,例如,弟子从未见过佛,听上师讲述就相信,因为过去世你确实曾与佛结缘,只是你忘了,所以现在上师告诉你有佛的存在,你马上相信。同时,上师开示的催眠作用,能令你在脑中浮现佛的印象,让你抛弃现有的执着,进入「本来的存在」。你可以一直追溯到佛陀时代,甚至七佛之前的时代。如果无量劫以来未曾接触佛陀与之结缘,那即便上师讲千遍万遍,你还是摇头不信。上师只是帮助你相信,而无法让你相信。沙如何炸出油来呢?
将来为师将视因缘根器,会以特别的方法教导弟子,不要抗拒进入其中,我会帮助你看到它(「它」是心的本质、真实的存在),那时候你可能会喜极而泣,犹如疯子,又哭又笑;心里只有「真我的存在」、只有「真实的存在」,已经没有其他任何的。你可以为所欲为,唱歌、跳舞、脱去你的束缚,没有人会管你。但是千万务必要保持「觉知的心」。光说,弟子们听不懂;但带着你们做,就能有所体会。可是当为师带着你们进入非理性的意境之中,如果你的「自我」还是那么强烈,可能会更迷失。此时唯有完全的臣服,才能与心相应。
所以过去未能有适当因缘接引如法的、具根器的弟子超越自我,因为过程有其绝对的危险性,爬得愈高、危险性就愈高。承担危险的价值在于「必须放弃理性、进入非理性之中,才会有机会超越自我的理性与非理性」;而危险其实来自怀疑与不信任。但如果你完全怀疑,反倒一点危险都没有;却也无法进入真实的存在。冬天吃冰淇淋别有一番风味,吃的是冰冷,进入到肚子里,自然转变成热量。所以不要害怕,否则就永远没有超越轮回的一刻。
为师会尽全力教导大家。但是我教导的对象,必须是能够对我完全信赖的。只有对上师完全信赖,上师跟弟子之间的桥梁才能搭起;上师才能告诉你,「从这一端走到那一端,那里就是彼岸。」任何一位上师,都没有办法让任何一位弟子开悟,只能告诉他,「往这里走就是了。」奈何许许多多的弟子,都无法全然接受上师的指导,因为他内心存有很深的怀疑与不信任。这些怀疑、不信任不是错误,但却是修行上的一大障碍。为什么说不是错误呢?一个剃了光头的人,说他已经成佛了,怎能随随便便就相信呢?你当然要怀疑。他教你的方法,如果不能满足你内心的需要,你当然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之下,怀疑、不信任成了自我保护的武器;而因着武器受伤最深的,不是哪一位上师,是你自己。因为你用手蒙住了眼睛,永远看不到真实。
一位见性的上师,不是你所能理解的。看八十四成就者的唐卡,他们外表看来哪里像出家人?肚子鼓胀浑圆,赤身裸体披头散发,跟鬼一样,这样子的人你敢追随吗?但是,他们真的是成就者。虽然某些外在行为跟疯子没两样,可是他已经超越了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理性是什么?理性就是我们的头脑。你的怀疑来自你的大脑、你的不信任来自你的大脑,你怎么能够再依赖你的大脑来作判断呢?除非你已然证悟,才能够以宁静的心,来看待所显现的一切。在你未开悟之前,无明、业障深厚,如何能真正看清一位如法的上师呢?
坐在宝座上的,不一定就是你的上师。一般信众总希望看到好装模作样的上师。俗话说「师父不作怪,弟子不来拜」。每个人的大脑永远都在追求新鲜的事物,听说东边有位师父很灵,就马上前往亲近,几次之后,也没什么嘛!就不想再去了。改天有人说西边哪一个禅师更厉害,你又去了。如此下来,永远都是修行道上的孤儿,永远都像陀螺一样原地打转!
以上所言就是大手印,信心是大手印的双足。坐着轮椅,只能行走平坦路面,遇有障碍或坡度,马上倾倒下滑;不具信心,就像人没有双足不能行道,所以信心非常重要!记住,我每一次说法,不但能够带给弟子惊奇,也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但如果不认识不了解你,你将永远无法进入非理性的境界,如何能够教导你呢?这样的师徒关系,我对你永远客客气气的;摩顶加持,能够领受多少?那就完全看你自己的造化了。所以师徒一定要彼此认识了解,经由互动建立非常特殊、亲密、而神圣的关系。唯有这种关系建立,双方两岸才能互通。上师就是弟子跟觉悟之间的桥梁,这座桥没有搭起来,怎么进入真正的存在?怎么可能证悟本来的佛性?有人以为,修行靠自己。如果没有上师就能证得佛性,那就不需要上师的存在,也毋需有佛再来示现人间。
七、追随上师、全心臣服
皈依必须一心追随上师,既然成为我的弟子,就应当要如同小象追随母象一样,紧紧相随永不舍离。像幼狮一样,当母狮做狮子吼的时候,万兽俱散,唯独幼狮欢喜趋前。我的传法,就像狮子吼,不具因缘慧根者,一听就想逃离,觉得很恐怖,他们的心态是「怎么讲这些,我是来求平安,他叫我自求多福,那我干嘛来皈依?」追随我并不是随一时的感觉相信我,这样的相信是没有意思的,因为它会改变,不是坚固的信心。要追随上师真正的存在!只有完全臣服,像幼鹰争食母亲所喂的食物,毫无怀疑!
(一) 我执、怀疑是修行的毒害
过去我很怕人家烦。有次闭关潜修中,发现胡须竟然变白了,此刻深深惊觉时间的可贵。心想,我必须要以更多的时间跟我的弟子一起生活,只有从生活之中,才能真正影响、教导我的弟子。过去为师花很多时间在佛法知见上的传授。但却发现,学是有在学,但仅止于听闻,鲜少有人真心趣入而改变。大家总是耗费时间在工作、鐮钱、小孩、家庭上。当然就一般凡夫而言,这很自然的事,也是责任。但这种责任却无终了穷尽之时。儿女嫁娶之后,反倒担心起孙儿来了,当儿孙有困难回来找你的时候,你绝对不可能不去管他。所以造成你的心,永远没有办法进入佛法精髓的领域,进入清净。为师看在眼里,真的心里很不舍,虽然我乐意分担弟子们的忧愁、烦恼与痛苦,但我更希望能积极带给你们快乐、喜悦和永恒。时间是无常的,不会为你我停留一刻……
弟子有世俗的问题就教于我,常常不能照着交待的话去做,而是照着自己的意思一意孤行,事后才发现师父讲的是对的,所以你终于相信我,然而这种相信却要付出相当惨痛的代价。值得吗?为师曾经一度很灰心,怎么会这样子?「那你别来问师父好了!」所以我曾经逃避、不见弟子,逃避那种不必要的痛苦。我相信你照着师父的话去做,自然顺着业去走,不但能够消业,还能减少一些因为反抗所受到的伤害,这是祝福之语。进入到生命之流,只要顺流漂去就行,不要反抗它,你将不被河水吞噬。人掉到河里,只要反抗挣扎一定溺毙;进入生命之流,只要去反抗生命的存在与显现,就会溺毙而亡,有尝不尽的挫折、痛苦与失败。
每每看到这里,为师的手已经伸在岸边了,就要拉你一把,我把手伸出来,只要你也愿意伸出手来,就能得救。但往往因为你的业力和怀疑,就在这之间,如同蔘汤掉进一粒老鼠屎,这碗蔘汤再也不是补药,而具毒害。你们为什么要怀疑呢?既然都皈依了,为什么还要怀疑?难道你的怀疑是对的吗?如果你认为你是对的,那么你根本没有需要、没有必要来皈依追随上师。你要追随,就应该全然接受你的上师、全然受他的教导,不要拂逆或抗争。或许就你的理解,上师也许讲了一句很伤你的心的话,甚至上师掴了你一巴掌,如果能从中有所体会,你就觉悟了;若因而产生恨意或羞愧,就堕落了。你们要的难道不是觉悟吗?而我无时不刻、无所不用其善地循循诱导,为的就是让大家觉悟,早一天觉悟!觉悟像清晨的桂花,只有等待阳光,才能散发芬芳,佛性就是那桂花,就在那里,记住。
(二) 交心、无我与蜕变
觉悟的过程,一定是把你逼到一个你所没有办法忍受的极限;在那个极限,你放弃了自我,那个「无我」才会发生,你的心才会蜕变。上师的教导只会不断地、无所不用其极的,把你逼到十字路口,你是要相信上师、还是要相信你自己?如果你选择相信你自己,那你就继续当流浪儿;如果你选择相信上师,那么这个「相信」自然迸出火花、发生蜕变,你的心就再也不是从前的心了。
可是,每每使尽一些方法、善巧某些能帮助弟子蜕变的陷阱,然后告诉你往前走,我知道你一定会掉下去;但你自以为是的聪明,常常是还没走到边就回头了,结果你掉下去的是一个更深的坑、一个永无止境的黑洞。这些事情,曾经让我非常难过。但在八十九年的闭关之中,我看到自己长了好几根白胡子,而有所悟--只有一次再一次地告诉大家,相信就不要怀疑;要怀疑你就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等到你没有办法突破自己的时候,再回来,我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人。
弟子就是我的上师。从弟子身上,我看到自己。所以我乐意为弟子服务,并将此服务视为只有上师。看见弟子的痛苦,即是内心的痛苦,并为弟子舍离痛苦,自身承担。只要对弟子有利,基于保护,我会去做保护他的事,即便被误会,也甘之如饴!
如果你能够了解的,上师却不能够看到比你们更深一层,那我就不配当你们的上师。为师所做的,没有理由,就像妈妈保护自己的小孩一样。我不会因为某一个理由,喜欢或不喜欢,而决定做一件事情。妈妈保护小孩,不会去创造一个理由而来保护他。小孩掉到粪坑,妈妈绝对不会找任何理由来说服自己跳下去救小孩,一定是奋不顾身、没有理由!
(三) 从神圣密切的师徒关系到内外合一
弟子跟上师之间,如果不能产生交流互动,如果弟子永远是弟子,上师永远是上师,如果中间存在围墙横阻,那么上师的加持,就不能进到弟子内心。而围墙通常是弟子砌成的——弟子常用自己的感觉来看待上师。只要上师不对你微笑,你就认为他在生气;只要上师说你的不是、或告诉你不要这样想、这样做,那你恐怕就转过头去,告诉其他人,这个上师不好。上师指出你一件错事,你就会想办法挑出上师十件不对的事。你经常用你自以为是的观点,非常严格的拿放大镜,检视上师的一言一行,这是什么?这是为什么?只有一个「自我」在作祟,这个自我就是怀疑的根源。「我」的存在就是迷失、「我」的存在就是流浪、「我」的存在只会在轮回之中出现;只有「无我」显现的时候,真理的花朵才会绽放,你才会觉悟。觉悟,只发生在「无我」的那一刻;当「我」消失的时候,「无我」就显现了。
什么时候会有「无我」的显现?每个人都曾经体验过,只是没人告诉你,这个就是无我、这个就是「存在」、就是空性、就是佛性、就是最高境界。所以很容易在剎那间与之擦身而过,你却无法体认。上师能做的,就是告诉你一个方法,给你一个指示,制造一种气氛,设计一种「圈套」,让你亲身体验无我、体验真理的存在,然后告诉你「就是这个!」上师从来没有办法让你开悟,上师只能够是你的助缘。但此助缘,却是唯一加持源。
百川终归大藏海。上师跟弟子之间的关系是神圣而密切的,密切到弟子可以进入上师的心、上师也能够进入弟子的心。当上师的心跟弟子的心能够合而为一,且弟子把他的心完全打开时,上师才会在这种情形下,为弟子指出「心」的自性。到最后,你真正相信的上师,不是那具有形色、具有身体的上师——「外在的上师」已经消失了,进入到你的心,成为你「内在的上师」;而那个内在的上师,就是你的自性、就是心的体性。只有那个体性才是真实的。唯有你见到了「内在真实的存在」,你的信仰、信心,才能坚固不被摧毁。
现在你们相信我,都是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很容易动摇。只要连续三个人捏造事实危言耸听,「那个仁波切是假的,他做了什么事情……」,你可能马上掉头就跑,「幸好才皈依而已。」你不相信你的上师,却相信任何一个人告诉你上师的是非,因为你从未曾真正认识他,否则无论你的上师做了些什么事情,对你而言都是神圣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藏传佛教视上师如佛,大家要有如此正确的见地。但是你的上师仍具凡夫的色身,所以你会看到上师很平凡的一面。当你看到上师的平凡面、或你所不愿看到的一面,这怎么办?我曾请教与我亦师亦友的仁波切,他说,「依传统,弟子会向上师忏悔,并感谢上师的慈悲,因为上师如明镜反映,我所见其实是自己的缺失;譬如见到上师做不如法的事情,其实是自己看到自己不如法的心。所以要感谢上师的慈悲显现,让自己明白。」我当初对这话不太能理解,慢慢才有极深的体会。一般人怎么可能在朋友面前把不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呢?掩饰都来不及,所以这就是上师慈悲的地方。
八、源自空性的慈悲教诲
庚辰年短暂的闭关,对为师非常重要。先前开过两次刀之后,将近两年一直没能好好让自己闭关潜修。所以,在因缘具足的情况下,再度进行闭关修持。建寺期间,无法一次圆满三年三个月又三天的闭关,所以只好六个月、两个月、一个月慢慢「分期付款」。闭关不是把自己关起来睡觉,而是让自己的心跟外界隔离绝缘、让心走向内在,去看内在的真实世界,并依循传承的传统,做必要的修持。
庚辰年闭关,我个人内心有相当大的获得;但是讲获得,也不对。因为没什么可以真正得到,反而是失去--让内心的自我、堆积的思想、欲望、不平消除。当自我消除的时候,就能看到真正的存在,那个才是真我。但是那个存在,无法言喻,它是有那么一点东西,但那个东西,不是什么好东西、也不是什么坏东西,因为它根本不是东西。一旦能够见到它的存在,真正的喜悦就会如泉从地涌出,这才是真正的快乐。世俗的快乐,只是感官上的取乐,事实上是痛苦的伪装。世间任何快乐,最后必然以痛苦收场。就像夫妻的恩爱,所隐藏的就是恨。你不会去恨一个你未曾爱过的人,所以当你被爱或爱人的时候不要太高兴。如何穿透苦乐爱恨而超越之?这才是弟子应学的课程。
关中某日,我坐在马桶上,因为没吃东西,所以就没东西可拉。那时候我起了个烦恼心,「感觉上,现在是上厕所的时间,为什么没有东西可拉呢?」剎那间想到了,原来没吃东西;可是既然肚子是空的,为什么还会想坐在马桶上呢?习惯嘛!我们都活在自己的习惯之中,都成为习惯的奴隶,无有一刻当自己的主人。我们应该主宰身体,而不是被身体所主宰。
想到自己根本没吃东西的时候,脑中一片空白,忽而想起,我到底出家多久了?算一算,十五年了。真的这么久吗?真的有时间的存在吗?但照照镜子,看看头发,都白了三分之二了,白发又好像是时间最好的证明。但是时间在哪里?
也许我说的你一时无法体会,就像那年为期两个月的闭关,对为师来讲,永远都是现在,没有所谓的两个月。在我心里面,心没有时间,心也是没有年龄的。不相信可以问问年长者,「你会觉得你老吗?」答案是「不会!我还很年轻!」为什么?凡夫不认为自己老了,看似「超越时间」,其实却是执着心作祟,想捉住青春的尾巴。两者的意境虽然有别,但心的时间概念却是一样的,心没有时间概念、只有概念的时间。假设现在是九点四十分。但美国、印度……其他各地,都不是九点四十分。时间是一种概念,是人创造出来,用来欺骗自己的,记住,不要被时间所欺瞒!一位觉者,他是超越时间空间的。觉者心中,没有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凡夫众生,则受限于时空。过去我们学习时间有现在、过去、未来三个层次。但在关中,我的感觉只有现在,根本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甚至于连现在都不存在,那种体会,非常深刻。随之有许多源自内心、很深很深的话想告诉大家,因为在那一刻,我想到了我的弟子……
(一) 奉行师谕、不违如愚
十多年来,我把全副精神放在寺里,用各种方便,希望能在南台湾赶快建立金刚乘道场。因为唯有殊胜道场,才能培育僧众,促进藏传佛教中土化,让菩提种子在此发芽、成长、开花。所以一面积极募款、勾勒建寺蓝图、同时也要兼顾教导弟子。
过去为师对于弟子的教导,偏重依循经典;相对的,个人内在经验的部分较少。佛法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经典、一是经验;真正要教给弟子的是经验,而不是经典。今后将调整做法,经典的内容暂且放下,改以宣说为师所学经典后内在的体验为主。此时,唯有我真正的弟子,愿意追随我;在道上陪伴我的真正的弟子,才能够像疯子一样,看似毫无分别、毫无判断力似的跟随我。(「疯子」一词,意谓去除防御心。)
讲述这些观念的同时,我要特别强调,佛是颠倒世间的叛逆者。世俗人追寻的是拥有财富名声地位权力,最后还要拥有一副上好的棺材;娶妻生子、工作赚钱,拼了一辈子,就为了小孩。最后,平生所有,一样也带不走,只有业随身,继续进入另一个轮回堕落痛苦去了。而佛陀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佛陀放弃王位、国家、人民,及一切荣华富贵,他愿意出家成为比丘,比丘的意思就是乞士。这对一般人而言,简直不可思议;以理智头脑去想,仍百思不解。谈到出家,一般人就会以为,是不是感情受创、事业失败啊?事实不然。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真正具有智慧勇气的人,才会选择这条成佛之路。他能勇敢地面对挑战、勇敢地颠覆世俗生活。出家,所过的也只不过是与世俗不一样的清淡生活。出家的目的,就是要减少一些麻烦,让自己过很单纯的日子。然而每天都有许多利生工作,怎会单纯呢?以单纯天真的心看待一切,自然单纯。
弟子们都愿意追随我。但是当有人想发心出家的时候,家人总是反对,多么矛盾!今后,噶居寺将会着重在僧众的培养,着重带领弟子步上正道,寻求解脱;而不是鼓励弟子创造更多的财富。财富只在需要及助人的时候才有用,否则是没用的。建寺已经快完竣了,一旦完成后,就不必再费心力于募款了。
(二) 卸下精神武装与伪善
庚辰年,前来迎接我出关的弟子,可分两种,一是充满好奇,想来看看仁波切闭关之后有什么不一样?另一,就是祈求加持的,是对未来不确定方向,想要学习佛法投入修行,但一直陷于恐惧之中、且无法克服自己的欲望,冀盼仁波切给予特别的加持,让自己获得重生。
修行到底修什么行?行,有内行、外行;内行,就是自己内心世界的认知与活动;外行,是外在的行为。其实内外一时是分不开的。内心所想的,足以影响外在的行为。这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常形成对事物的判断,包括对轮回假相的执着、对自我的肯定,在在都是我们的习惯。很少有人会问:「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一般人活着,就是要生存下去、为一较长短、为了争一口气,而且要活得符合潮流、符合大众的想法。这些「自尊、自我、自以为是」的想法,以及世间的模式,就是轮回的基础,也正是解脱道所要对治的资粮。所以修行到底修什么?就是要修正内在外在的行为、颠倒世间的模式。佛教很多经典提及,众生是颠倒行;心经上也讲,「远离颠倒梦想」。一般人认为正常正确、理所当然的,在佛法领域中、在佛陀的教导下,却未必是这么一回事;世俗本是错误颠倒的,所以佛法就是要颠倒「颠倒」。要大家放弃自我,这谈何容易!有人认为,「如果周遭的人不需要我,那活着就很没尊严了!」就是不了解佛法真谛,才会有如此想法。社会强调的是:「我」的存在,但佛教讲的是「无我」的精神,以对治灭除对「我」的执着。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某些对错观念,但其中不乏伪装,及对纯真本性的压抑。(注四)很多小孩常是皮笑肉不笑,只为应付大人的需要,完全失去应有的天真。这难道不是大人误导所致?最天真的大概是智障儿了,他们很单纯地表现自己的内在世界,可是我们觉得他们是智障。其实一般人才是智障,硬在脑袋瓜堆了那么多东西,拼命记忆学习,最后却被大脑所制约束缚,加深了「所知障」对修行的妨碍。但一般人的大脑,开发尚未足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未开发的,那些部分才是真正的存在!此外,在家庭或社会,也常被教导必须说谎,不能掏心挖肺说出内心真实无隐瞒的话,否则不是被伤害,就是被人家认为三八无聊。最后好像只有带面具、讲谎言才是真实,因为当你讲真话时没人愿意相信。(注五)谎言的世界,带来痛苦。谎话说多了,连自己都不晓得自己讲的哪句话可以相信?你也不知道所听到的哪句话为真?
人际互动中,要学会讲真诚的话。尤其回到寺里,你不需再说谎,应该赤裸裸地面对诸佛菩萨、面对上师、面对法侣同修,不应再有所隐瞒。如果来到寺里,还把外面的习气带进来,还要说谎话,或做一些突显自己、肯定自己的存在、表示自己比别人优秀的行为,那么这里就会成为你的障碍。回到寺里,最令人高兴的,就是你可以卸掉面具等所有精神武装,好好充电,洗涤积存内心深处的习气染垢。不需伪装,刚开始你或许别扭不习惯(注六), 但只要愿意卸下自己的武装和伪善,为师必然会帮助你,如此才有机会进入「真我的存在」——佛性,才可能开悟蜕变。开悟过程唯一的资粮、唯一的所依,就是对上师全然的信任。换言之,上师的帮助对行者而言是最重要的。
(三) 自然趣入解脱道
佛教概念,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谈尽的,唯有藉由对佛法的兴趣、信心,不断亲近善知识,听闻思维、吸收观念,再慢慢消化,转为自己的见地。直到自己确信这个概念是对的,不再受制于外在影响,就是所谓的「坚固的信心」。可惜,我所接触了解的,很多人学习佛法好像不再为了生死大事、不再为了信仰真理、实践真理,只是祈求平安,如此则你所学的佛法,就像盛夏柏油路面冒烟、光影折射般虚幻。信仰若只建立在祈求之上,将会变质,沦为「你保佑什么,我回馈什么」的买卖交易。错误的学佛心态、将衍生错误的师徒关系。所以上师的悲哀就是,弟子将上师当作一种道具,「需要的时候,上师就是上师,我不需要的时候,就希望平起平坐。」所以,弟子的认知不正确,师徒关系的负担是痛苦沉重而无意义的,若上师的存在无助于弟子的解脱,关系不必再延续。但是,上师是不会舍弃弟子的。
每一次的师徒相逢,为师都很高兴,但也为各位担心。每当开示即将结束时,大家就开始想着︰回去路上不晓得会不会塞车?不晓得几点可以回去啊?聆听上师开示,像这样分心的,就是不入流的弟子!心犹如变形虫,无时不刻都在变化,像是听闻上师开示,表面看似专心,但心中果真听着上师、看着上师吗?还是习惯不由自主地,又在想另外的事呢?这些都是修行所要对治的,否则难以了达心的自性。听开示,有时前面的弟子反而不专心,后面的人离上师虽远,可是他们却很专心。为什么?太靠近,就看不清楚了。欣赏一座山,若站在山脚下,以任何角度都没有办法欣赏这座山的美。惟有在对面山上,才能尽览此山的美丽风采。另一方法就是走进山中,但是你会迷路。
小老虎永远紧随着母老虎走,但是我这群小老虎,却始终走自己的轨道,这就是为师的辛苦啊!希望这一席话能够敲醒各位。头不要往外探撞,要往里面投钻!有来,必然有去。弟子们回寺不管是搭飞机来、搭火车来、开车来,下一刻就是要回去。什么时候能够不是搭飞机来、不是坐火车来、不是开车来,自然能够在这里,那你就不会回去了!那时就能常住下来,达到解脱的第一步。想一想︰要怎么样子不是坐飞机来,不是坐火车来,不是开车来,而能够来到这里?就算走路来,你也会走路离开。想来,就会想去。不需立刻回答,好好地想一想。
九、结论:彻入骨髓的真实信心,决定开悟!
当一位上师打开我们最深层的心扉时,我们对上师的信仰就会很自然地生起,这时候我们将能一瞥心灵的自性。同时会对上师产生难以言喻的喜悦和信心,对上师有无比的崇敬、尊重、激赏,只要忆起上师便心海澎湃,仿佛血液加速,而且充满感激。但重要的是,此时的心是安详平静而非激动。若言激动,也只是一种形容而不是抓狂。这种感受不是创造出来的,也不是我们去跟上师要得到的,这种缘自于骨髓深处真实的感觉,就是真实信仰的来源。
想要解脱,就必须完全臣服于外在上师的指导,进而启发我们内在上师的本质,然后内外相融,合而为一。当内外无别、合而为一时,自然了义自性的胜谛;或者说,真正了解上师的本质为何--上师的本质,即是无可取代的自性!
开悟解脱,必得战胜自己的欲望;要战胜自己的欲望,就是要战胜自己的大脑!真正能够改变你的,是对上师的臣服。「臣服」代表全然的接受。既然追随了上师,就应该臣服在上师的教导之下,而不是在信仰、敬畏中带着怀疑。唯有完全臣服于上师的指导,才能进入当下的存在、进入生命的核心,进入生命的狂喜!
注一:
夏玛巴仁波切跟DB法王噶mb其实是同一化现,夏玛巴也是DB法王另外的化身。过去红宝冠、黑宝冠几乎被视为一体,所以夏玛巴也可称为噶mb。后来夏玛巴更与噶mb互为师徒、父子,不断延续传承。
注二:
正因如此,我常说度人最难度的是家人,尤其是父母亲,因为在他们心中,我永远都是小孩、是平凡人,父母绝难接受自已的孩子就是菩萨。在朋友眼里,我也永远是他们的朋友,一向的观点和态度从未改变,因此想度化他们,也就相对地困难了。
注三:
但不可以见人劝说布施行善,你也跟他来一句:「开口便是错。」又,劝人行善,是否意味着他可能常做坏事,所以才加以劝导。正如赞美人家「你今天好漂亮」,是不是意味今天以前他很丑?这是我们讲话惯有的语病。可以赞美人家「我感觉你现在好美」,他若说「我以前不美吗?」你就说「以前已经消失了。」这是以真诚为前提的说话技巧。
注四:
小孩说「妈妈我要尿尿」,若在演讲会上,妈妈可能就说「不要!等一下。」但尿尿是他的自由,哭也是,小孩哭也许是在运动,可是妈妈如果心情不好,就骂「不要哭!再哭就修理!」所以孩子知道「唯有听父母的话,才会得到爱和肯定。」于是从小就开始伪装。
注五:
像是你说,「我真的好坏。」但对方不会相信,他一定想:「这人大概需要我的安慰。」然后说,「其实你一点都不坏呀!我觉得你很好。」即便他心里认为你很坏,你自己也这么认为。
注六:
譬如为师告诉你,好,现在开怀大笑。也许你就随便笑几声,无法开怀大笑,因为不懂得如何笑。每天一大早起床,皱着眉头、带着压力,甚至心不甘情不愿地面对一天的来临。带着恶劣心情生活,如何在痛苦中找到快乐呢?即便找到快乐,多半也是伪装出来。心情不好,为什么上班不能表现出来?原因之一,是怕被排斥或开除,所以必须带上面具伪装,很痛苦。可是习惯后,要抛弃面具又觉得别扭。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