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烦恼或契机?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5日
来源:   作者:咏给明珠仁波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烦恼或契机?

 

  好好思考这可贵人身的种种利益。

  ——蒋贡·康楚·罗卓泰耶,《了义炬》

  我们很容易就会把烦恼视为性格上的缺陷,然而,这却是对自己的一种贬抑。我们感受情绪的能力、区别痛苦和快乐的能力,以及体验“直觉”的能力,一直在求生功能上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它让我们可以立即适应周遭世界的微细变化,并有意识地整理归纳这些适应经验,以便能够随意唤出运用或传递给下一代。

  如此非同寻常的敏感性也强化了佛陀最基本的教导之一,那就是让我们再次去思考人身有多么珍贵。它给了我们高度的自由与种种机会,这样的人身是多么难得,却又多么容易失去啊。

  不论你相信人类的生命是宇宙的意外,还是业力的作用,或者是某种神圣造物主的杰作,你只要停下来想一想,与同住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生物相比,人类在比例上仅仅占了极少数,你就不难明白生为人类的几率真的是微乎其微。再加上现代科学向我们揭示了人脑不可思议的精密与敏感度,更提醒我们生而为人是多么幸运,具备了能够感受觉知周遭事物的特有能力。

  从佛教徒的观点来看,人类情绪习性的惯性本质代表了一种有趣的挑战心理,不需要显微镜就可观察到这种心理习性。对大部分人而言,只要回想上一段感情就够了,一开始他们总是会想:“这次铁定跟上次不同。”然而,几星期、几个月,或者几年之后,他们就会恨不得去撞墙,想道:“哎呀,真是糟糕!这跟我上一段感情有什么两样?!”

  或者,你也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职场生涯。刚开始一个新工作的时候,你想道:“这次我一定不要再一直加班,最后还被批评不够努力。”然而三四个月过后,你发现自己又开始取消邀约,或临时打电话给朋友说:“今天晚上我没办法跟你去吃晚饭了,还一大堆工作,我得加班。”

  先不管动机好坏,你会发现自己不断重复相同的模式,却期待结果有所不同。这些年来,与我共事的大部分人都告诉我,他们总是期盼着一个星期赶快过去,好享受轻松的周末时光。但是当周末结束,回到办公室时,又开始寄望一星期赶快过去,梦想着下个周末的到来。也有人告诉我,他们费尽时间、精力完成一个工作,却从来没有停下来享受过任何成就感,因为紧接着又得开始着手进行工作单上的下一项任务了。甚至连休假的时候,心里都还想着上星期、上个月,甚至是去年发生的事,心中不断上演着这些往事,不断想着当初如果这样做或那样做的话,结果是否会更圆满。

  庆幸的是,我们愈熟悉如何检验自心,就愈了解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也愈容易认出所经历的一切,无论是贪着、瞋恨、压力、焦虑、恐惧或渴望,都只是自心的造作罢了。

  对那些投入大量心力,踏实地探索自心宝藏的人而言,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变化,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发展出某种名望,赢得他人的尊敬和信任;他们随时随地的行为都会激起旁人的敬重、钦佩和信赖;他们在这世间的成就,无关乎个人野心或企图赢得他人的关注,也非来自拥有名车、豪宅或响亮的头衔,而是来自一种宽广、放松的安适,这也使得他们能够超越当时的个人状态,更深入看清人间百态,同时维持着一种基本的喜乐。

  事实上,我们时常听到某些豪门巨富、达官显贵或具有影响力的人坦承,世俗成就并没有带给他们预期的快乐。虽然手中握有财富或权力,但是他们却在痛苦的大海中泅泳浮沉,有时候甚至痛苦到以为自杀是唯一的出路。这么强烈的痛苦就是源于相信外在的条件能够带来永恒的快乐。

  如果你真的想要找到恒常的平静与满足,那么你就得学会安住自心,唯有安住自心才能让内在的本质显露而出。想要让充满泥巴和杂质的水变清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水沉淀下来。同样的道理,假如能够安住自心,那么愚痴、贪着、瞋念等烦恼,就会逐渐平息下来。这时,自心的真正本质——慈悲、清明、无边际的开阔境界——就会展现出来。

返回目录

-----------------------------------------------------------------------------------------------------------------

更多咏给明珠仁波切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