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大圆满前行 第九章 皈依 第三节 1 皈依的方法 1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大圆满前行 第九章 皈依 第三节 1 皈依的方法 1
◎外、内、密、极密的皈依
在佛教共同乘的外皈依中,以佛陀为本师,将佛法做为修行解脱依循的正道,以僧众为修行助伴,以此为三宝而顶礼皈依。
在不共的密乘内皈依中,以身、口、意三门供养上师,依止本尊修行,以空行为助伴,成就上师、本尊、空行三根本,以此皈依。
在殊胜善巧的金刚乘密皈依中,净化脉、气、明点,清净脉而现化身,清净气而现报身,清净明点而现法身,以密皈依成就法、报、化三身。
在究竟实相的金刚乘极密皈依中,皈依诸圣众尊相续的本体空性、自性大光明,和周遍大悲等三相无别的智慧,以此不断修持,使自己的自相续生起无相之智慧。
1.因皈依
「真实三宝善逝三根本,脉、风、明点自性菩提心,本体自性大悲坛城前,乃至妙菩提间恒皈依。」这四句皈依文,包括了外、内、密及极密的皈依,具有「因皈依」和「果皈依」的意义。
在共同乘中,不论是小乘或是大乘,都是先从皈依佛、法、僧三宝开始修起。「皈依佛」的「佛」,分为法身、报身和化身三身。法身是最究竟的,我们从最初的修行,一直到真正理解般若空性,证悟究竟法身佛的果位为止,都必须不间断地依靠三宝,忏悔业障,累积资粮。这种皈依称为“因皈依”。
有关皈依的修法,因修行的方式而有所不同,由皈依的对境,依次往内依止。对所有佛教徒来说,佛法僧三宝是因皈依的对境;在我们还没有完全成就证悟的时候,三宝始终是修行的对境所依。
2.果皈依
在金刚乘里,并不强调以因找果的途径,寻找心性本体,来成就果位,为什么呢?因为法身本是内在心性的本体,不假外求,过去、现在、未来,始终无生无灭。于本体体性上,无任何舍取之心,也没有任何好坏分别。我们依靠禅定和般若等各种修行方法,让本具的佛性,也就是原始的觉性,从客尘障中自然透脱,安住在空性中,现证法身佛果位,并不是在心性外面,另外去寻找一个果位。
这种直接对原始清净的心性本体,本有的法身境界所作的皈依,称之为「果皈依」。当然,这是非常难修的。
由于我们对佛、法、僧的虔诚,从「因皈依」开始,依靠三宝,透过佛、法、僧的慈悲力,慢慢修行,从无明愚痴中觉醒,自然产生法喜的觉受。在修行过程中,杂念和分别心越来越少,对世俗种种的执著,也会慢慢消失,那时,会逐渐体解心性本体。如是精进,最后会恍然大悟,原来法身是人人本有的佛性。
但是,对现在正在修行或还没修行的我们来说,清净本有的佛性,无始以来,早已经被深厚无比的烦恼习气所覆盖,这就是所谓的「客尘障」。为什么本有的清净本性会被掩盖住了呢?因为二元对立的分别心产生以后,由分别心形成众多复杂的杂念和妄想,本性觉受的光明因此就被遮掩住了。为了要让觉性光明显现出来,最佳的捷径,就是追本溯源,直接探究心性根本。对于所有二元对立的分别,包括内在我执和外境实有的执著,用“果皈依”的方式去破除,破除到最后,本性光明自然会显现。
同样是正法,因为修行的方法不同,往外依止和往内依止,两者在速度上有快慢的差别。依赖外境,成就的速度比较缓慢;往内依止心性本体,成就的速度比较迅速。如果想要往内求,就要先从明白自己的种种心念开始,以正知正念观察自己的身口意,时时安住在原始清净的本性中。要修到这样究竟证悟的成就,中间需要广博的知识与坚定不移的信心,所以,我们常说,修持密法需要上上根器的人。
◎皈依「佛、法、僧」三宝
以依止的外相来看,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皈依的对境。佛的法、报、化三身中,其中报身和化身,两者合称为色身。他们所弘扬传下来的法是佛法;我们依循佛法,作为究竟解脱的正道;在现世修行的过程中,依止成就的僧众,作为修行的助伴。佛法僧三者的究竟体性,是佛陀。这是皈依佛、法、僧三宝的简义。
1.佛宝
三宝中的佛宝,是指宣扬佛法者,具备大圆镜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法界体性智等五智,并具有法身、报身和化身,以及三身聚集的不变金刚身。成就究竟果位者是佛,证悟一切究竟者是佛,所以我们将究竟圆满觉悟者,称为善逝。法本所讲的善逝就是佛,是我们依怙的对境。
2.法宝
三宝中的法宝,是指佛陀所宣扬的正法。凡是集结佛陀所有的理念和理论者,称为言教;依照言教实际从事修行而证得果位的方法和诀窍,称为证教;证教和言教合一,则为完整的佛法,也就是法宝。言教和证教都是佛陀传授的教法。修行者必须先学习闻思言教,以证教实修,才会有真实的成就。
佛法是佛陀证悟后,以遍知一切的智慧而传达出来的妙音。对我们后世人而言,没有因缘亲耳听闻佛陀说法的梵音,只能依赖当时的大修行者和罗汉们,从本师释迦牟尼佛处,将所听到的法记录下来的经典,依教奉行。
3.僧宝
三宝中的僧宝,是指已经证悟实相的成就者,包括初地以上的菩萨们以及罗汉们,他们可以生死自在,不入轮回,是我们修行道上可以依靠的助伴。也许我们自己身边已经出现了菩萨或罗汉,但是我们却不知道,我们现在所能依赖的是,活生生将佛法传授给我们的善知识们,他们有的是持守戒律的出家众,有的是真正实修的在家瑜伽士,他们都是僧宝。
这种象征性的外相对境,以佛、法、僧为依归,对我们来讲,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