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宽运法师: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三篇 普门示现 六、众生有感菩萨有应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0日
来源:   作者:宽运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宽运法师: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三篇 普门示现 六、众生有感菩萨有应

   《普门品》为甚么能受大众欢迎呢?这个答案,在无尽意菩萨代表众生向佛

  陀当机启问,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能得观世音称号时,佛陀已清楚解答了。佛说观世音菩萨多生修行,发如海宏愿,誓要解除众生苦恼厄难,只要诚心称菩萨名号,菩萨就会寻声救苦,是故名「观世音」。

  学佛首要是身、口、意三业清净,凡此三业成就的人,遇有未发生之危难,不待开声求救,菩萨都会示儆,更会以行动施救。若是三业作恶,就未必能得到感应,因为菩萨的救度是以善业为因缘,行恶人不容易得到效应,像下文感应事迹例举的「一峰剃度」便是一个好例子。诚然,菩萨有教无类,就算罪大恶极,于危急时,回心向善,忏悔改过,念菩萨圣号,亦可重罪获轻报。

  然而,菩萨大悲,何必让苦恼众生称其名号,才获解脱?这答案很简单,譬如母亲,虽然爱护子女,但子女并不珍惜,更远离膝下。母亲纵有思念之情,而游子却无忆母之意,子纵遇难,母奈其何?无呼自是难应。又如良医有良药,病者依赖良医,按病施药,自然药到病除;若病者不寻医治病,医师纵备灵丹,病亦难痊。再举一浅显例子,如人遇难,虽有陌生人肯仗义解难,亦不易被遇难人接受,义人甚而被疑为骗子,枉作好人。喻意无缘难度。

  复有人问,菩萨有求必应,为甚么有人求得灵验,有人却求不得呢?菩萨是否心有所偏?

  观世音菩萨悲心无量,对众生一视同仁,不生喜厌,只凡夫才有私情,才会按己之爱恶行事,而菩萨有的是大情,亦即觉情。有人求得灵验,是因这人平素行善,对菩萨信心具足,求菩萨时心地纯净,故而求得灵验。菩萨之慈悲心如天上明月,众生之妄心则如大地之水,水若澄清,月影必然清明;水若秽浊,月影定然迷蒙,此乃千古不变定律。天上月只有一个,而千江有水则千江有月,可每处水所映之月不会一样。众生以散乱不善心求菩萨,难以得到菩萨真实感应,如同以污水映月,明月不能投影,则浊水仍是浊水,与月无关。若能明白这道理就不会怪菩萨偏心,只怪自己接受菩萨感应条件不具足而矣。

返回目录

----------------------------------------------------------------------------------------------------------------

更多宽运法师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