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学修笔记:华严札记五
学诚法师·学修笔记:华严札记五
“……诸法无真实,妄取真实相,是故诸凡夫,轮回生死狱。言词所说法,小智妄分别,是故生障碍,不了于自心。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颠倒慧,增长一切恶……”这是《华严经》第十六卷《须弥顶上偈赞品》中,在佛力加被下,功德慧菩萨所说的。
佛经产生于古印度,再由中国古时的祖师大德西行求法,以及当时印度高僧大德东行传法弘扬,历经千百年的历史长河,经历战乱、饥荒、法难……能够流传到今天实属不易。
我们这些末法众生,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还能够遇到正法道场,能够读诵到如此珍贵的佛经,能够和佛菩萨结上善缘,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大福报。为了让佛陀的教法在人间继续流传下去,为了利益我们这些娑婆世界的众生,不让佛法过早地隐灭,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高僧大德、护法居士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今天还能够赶上末法最后一班车,还能够读诵到佛经,还能够有机会学习到佛法,从而远离一切痛苦,获得究竟安乐,自利利他,在庆幸自己有如此福报之际,不能不对所有为此付出代价的人们心生感恩。
佛陀的所有教诫,都是告诉我们成佛方便的,可惜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众生,不是搞不明白就是搞偏掉了,再就是又增长一大堆知见。本来佛法的工具是用来净化自己烦恼垃圾的,可是垃圾不但没有扫除,又聚集了一大堆工具。工具是用来扫垃圾的,可是付出这么多的代价搞到工具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么努力搞来的这些“上档次”的工具和我有什么关系呢?说白了就是一个字——懒,不喜欢“清扫垃圾”。清扫垃圾还要逆着自己的习气!有时我的习气也能让自己挺舒服的,而你让我把它去掉,这个过程是有苦受的。怎么办?短痛忍不了,长痛呢?无奈堪忍,甚至抱怨。习气太顽固、太强了,它导致我“无始以来长劫在轮回中受苦”。又来了,长劫轮回之苦我根本没有体会,但是会受到烦恼习气的推动喜欢讲给别人听,怪不得佛陀总是说我们这些众生老是喜欢在名相上执着。
经中说:“言词所说法,小智妄分别,是故生障碍,不了于自心。”
以前在世间,我比较喜欢逛商场,看到好东西总想买到手,买不起就努力赚钱把它买到手。记得刚出家门的那一年,我只背了一个很小的小包,走动非常方便。在外面工作几年后,让我挪动一下地方,那是最让我也头疼的一件事,因为我还要给搬家公司打电话,从收拾到安置好,需要花两天时间。我也比较喜欢买书,可是那一大堆书绝大部分都没有看完。现在回想一下以前看过的书,里面的内容对我的现实生活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现在出家修学佛法,虽然远离世俗的“大染缸”,也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认真反省一下自己,实际某些过去的那种习气并没有改掉,它只是换了一张脸让我不被发现而已。过去我喜欢积聚物品,也看了很多认为很有意思或者描述很多大道理的书;现在我积聚的是一些描述佛法的言词,只要发现自己喜欢的书、或者某种修法、或者自己比较相应的开示……我总是喜欢把它“搞到手”,然后就在这些美丽的语言上面转来转去。了解到了很多调伏内心的方法,但是内心很少被这些道理真正调伏。
师父很早以前就在开示中教诫:“有时候,我们听起来是佛法的名相,但是实际我们还是世间法,世间的心态。所以外在用什么语言是其次的问题,我们人的心态才是关键的问题。它只是一个名相。”“语言文字仅仅是过程、一种事物、境界及状态的叙述。”
刚开始听到这些开示的时候内心非常欢喜,因为这些话太有道理了,但是并没有拿这些话真正去关照内心,只是觉得有道理而欢喜,没有对内心产生力量,所以这些话慢慢地也就在脑海中消失了。喜欢这些高深的理论,喜欢这些概念,喜欢这些名言,全是我内心烦恼分别心在发挥作用。过去的知见没有去掉,又加进来新的知见,内心的烦恼依然存在。所以《华严经》里说:“言词所说法,小智妄分别,是故生障碍,不了于自心。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颠倒慧,增长一切恶。”
任何工具都是要拿来用的,而不是用来显示自己、妆点自己的。现在应该做的是:按照善知识的教授,不断地检查自己相续中的“垃圾”,拿起工具,把各种“垃圾”清除,并且要一直坚持下去。
长劫之轮回苦我肯定难以体会到,但现实生活当中,烦恼习气所带来的苦受我是绝对能够现量感受得到的。比如面对境界,顺境来的时候,内心非常愿意随顺,有时甚至快要飘起来了,很容易沉浸在这种顺心如意的境界当中;而当突然面对逆境的时候,随顺外境?不可能。观过、嗔心、指责、抱怨、嫉妒……内心缺乏佛法的滋润,像一堆干柴一样,一引即着。身在苦中不知苦,只能感受到外面的苦境,认识不到内心“起火”的苦受,总认为我的苦是他(外境)给我造成的,想去掉苦时,只知道要改变外境。实际上真正的苦因是内在的烦恼习气,外境只是一个缘,如果内在的苦因不去掉,这个内因遇到外缘,所呈现出来的果相一定是苦果。
所以,如果想让自己不感苦果,首先要去掉自身内在的苦因。只要内在的苦因去掉,外境无论是什么缘,哪怕到了地狱,自己也不会觉得苦。因为这个因遇到缘它才会感果,如果没有苦因的种子,外面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缘也不会让自己感得苦果。就像佛陀在因地当中舍头目脑髓等,你说他痛不痛?肯定痛,都是血肉之躯,不可能不痛,并且那种疼痛我们常人根本忍受不了。苦不苦呢?不但一点不苦,因为内心已被佛法完全净化,虽然躯体很痛,但是他看到此举动给自他带来巨大利益,他内心快乐得不得了,这种快乐已经超过他所感受疼痛的几万倍。所以佛陀五百大愿当中,有一个愿是哪怕为了一个有情得到度化,他愿意到地狱中忍受十万大劫的极苦来促成这位有情离苦得乐。当然这是圆满大悲心、菩提心的境界,我们凡夫无法想象。不过在现实生活里面,做父母的为了自己的孩子,什么样的苦也愿意承受。如果把执爱自己的孩子这份心,扩大到执爱一切有情,也就成为了佛教里面讲的大悲心。
“诸法无真实,妄取真实相,是故诸凡夫,轮回生死狱。”
内在的苦因就是《华严经》里面讲的“妄取真实相”。师父在《百法》开示里面用了一个比喻:“你所看到的这一盏灯和这盏灯本身差别是很大的,我们说三宝和三宝它自己的本意,是差别很大的。”面对境界也一样,我以分别心的“智慧”说“这个人很气人,那个事情是错误的”等等。“气人”、“错误”等等并不是这个人和这个事的本体,而是我们把这个人、事等等的境界,以我内心的分别念加上去的一些概念:“气人、错误、好、不好”等等。不同质量的照相机拍下来的照片是不一样的,不同方式的角度拍下来的照片也是有很大区别的;不同的人面对同一境界,给他留下的印像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境界,用不同方式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境界也是会有很大区别的。
所有的外境,都是在不断地生灭变化,此一时刻新生,刚才那一时刻已经完全消失,永远消失了。但是它会给我内心留下一些影像:想起这个人我就不舒服;这个事情明明不对;这个东西太漂亮了,我一定要得到它……完全是内心的影像,这个影像只有自己能“看见”,除了自己以外任何人都无法现量见到。我对我自己“拍”下来的这些影像去分别,然后产生欢喜或者不欢喜。刚才那个很实在的,用眼睛耳朵等能感受到的境界已经过去了,消失了,这个境界已经变成内心的影像,我现在所面对的境界是我自己内心的影像。想想自己有多么笨!这些影像就像龟毛兔角一样,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过于执着它只会伤害我自己。世间有一句话叫“别和自己过不去”,想想世间人能说出这样的话,也是挺有智慧的,只不过说这话的那个人,他理不理解这句话就不好说了。
有的时候认为自己内心的很多东西确实是影像,但是这个影像的内容在外境当中是真实存在的,比如我最讨厌的这个人天天在我面前晃来晃去,烦死了。其实按照师父的开示或者经书里面的教授仔细分析一下,实际“自己所讨厌的人,烦死了”这些形像属于内心的东西——心法。真正外境这个人的本质,这个人的实体属于色法,我把心法和色法搞混了,总认为内心和外境是一体的。我以五根去取外境的表面形象,然后再以分别心去给这个形象加上去一些概念“讨厌、烦死了……”,讨厌、烦死了之类是我个人内心的东西,我所讨厌的人,在他身上并没有“讨厌”这个东西存在,这是以我的标准给他附加上去的。我给他加上去这些概念之后,不代表他已经具备了这个“讨厌”的本质,但是这个东西像瘟疫一样在我内心,每次看到他、想到他、听到他的名字等,内心都会感受到各种苦受。其它人因为内心没有“讨厌”这个东西,所以他们面对此境界时不会有苦的感觉。因此外境根本没有自性,全是自己内心的烦恼伤害自己。
内心是虚妄的,外境是可以用眼耳等五根感受的,也是不断生灭变化的,它们不可能是一体的,只是我内心太杂染,被各种烦恼、各种知见所障,不了解外境,更不了解内心而已。所以境界有两种:一种是以五根现量感受到的境界;一种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内心世界。外面的“真实”世界不可以执着,因为它这一时刻新生,刚才那一时刻已经消失了,一切都是无常的。内心的世界也不可以太执着,因为内心的想法更是无常,每天不知道要冒出来多少个念头,这些各种各样的妄念全是幻相,根本没有实体,全是假的。比如外境当中的火可以取暖,而内心当中的火怎么可能取暖呢?所以是假的。
但是我现在还是个凡夫僧,各种烦恼习气都存在,再假的东西我也习惯执着他是真的,然后去喜欢它、排斥它、贪着它、嗔恨它……每天烦恼一大堆。还需要跟紧善知识,跟紧这个殊胜的团体,一点一点的增上,希望自己的烦恼习气越来越得到净化,对佛法的体会越来越真实,具备能够参与师长的事业的能力,真正能够利益到众生。
----------------------------------------------------------------------------------------------------------------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